首页 / 专利库 / 公共卫生 / 除热原 / 一种抑制和清除血小板抗体、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药组合物

一种抑制和清除血小板抗体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药组合物

阅读:622发布:2023-02-12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抑制和清除血小板抗体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药组合物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一种抑制和清除血小板 抗体 、 治疗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药组合物,方中重用金 银 花为君药,清 热解 毒,善于清解血分之毒,用以清除血液中的血小板抗体。生地、丹皮、赤芍、川芎为臣药,凉血清热,改善 机体 血热的内环境, 预防 和控制血小板生成的内在 基础 ,佐以紫草、茜草、藕节炭、三七粉凉血化瘀 止血 ,改善出血的症状和体征;佐以防 风 疏风清热,与金银花配伍,预防外感风热入里,引起该病的复发。甘草为使药,缓急解毒,调和诸药。发明方剂中诸药相伍,方简意赅,丝丝入扣,切中病机,共同起到解毒凉血、化瘀消斑兼补脾肾的作用,使ITP患者减少出血,进而缓解各种临床症状。,下面是一种抑制和清除血小板抗体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药组合物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抑制和清除血小板抗体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的原料药:金花30~60份、生地10~20份、丹皮10~20份、赤芍10~20份、川芎10~20份、防10~15份、紫草10~20份、茜草10~20份、藕节炭20~30份、三七粉3~6份、甘草6~10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和清除血小板抗体、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的原料药:金银花30~60份、生地10~20份、丹皮10~20份、赤芍10~20份、川芎10~20份、防风10~15份、紫草10~20份、茜草10~20份、藕节炭20~30份、三七粉3~6份、甘草6~10份、生石膏30~60份、知母10~20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和清除血小板抗体、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的原料药:金银花30~60份、生地10~20份、丹皮10~20份、赤芍10~20份、川芎10~20份、防风10~15份、紫草10~20份、茜草10~20份、藕节炭20~30份、三七粉3~6份、甘草6~10份、知母10~20份、黄柏10~15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和清除血小板抗体、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的原料药:金银花30~60份、生地10~20份、丹皮10~20份、赤芍10~20份、川芎10~20份、防风10~15份、紫草10~20份、茜草10~20份、藕节炭20~30份、三七粉3~6份、甘草6~10份、黄芪10~30份、白术10~15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和清除血小板抗体、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的原料药:金银花45份、生地15份、丹皮15份、赤芍20份、川芎15份、防风15份、紫草15份、茜草15份、藕节炭30份、三七粉6份、甘草10份。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抑制和清除血小板抗体、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的原料药:金银花45份、生地15份、丹皮15份、赤芍20份、川芎15份、防风15份、紫草15份、茜草15份、藕节炭30份、三七粉6份、甘草10份、黄芪30份、白术15份、知母10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和清除血小板抗体、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的原料药:金银花30份、生地15份、丹皮15份、赤芍15份、川芎15份、防风15份、紫草15份、茜草15份、藕节炭30份、三七粉5份、黄芪30份、白术15份、茯苓12份、当归15份、鸡血藤30份、甘草8份。
8.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抑制和清除血小板抗体、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的原料药:金银花50份、生地15份、丹皮15份、赤芍20份、川芎15份、防风15份、紫草15份、茜草15份、藕节炭25份、三七粉5份、甘草8份、知母15份、黄柏12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抑制和清除血小板抗体、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的原料药:金银花50份、生地15份、丹皮15份、赤芍20份、川芎15份、防风15份、紫草15份、茜草15份、藕节炭25份、三七粉5份、枸杞12份、黄精12份、山萸肉12份、桑寄生15份、甘草8份。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抑制和清除血小板抗体、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的原料药:金银花50份、生地15份、丹皮15份、赤芍20份、川芎15份、防风15份、紫草15份、茜草15份、藕节炭25份、三七粉5份、枸杞12份、黄精12份、山萸肉12份、桑寄生15份、甘草8份、龙眼肉15份,莲子肉24份。

说明书全文

一种抑制和清除血小板抗体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指无明显外源性病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但大多数是由于免疫反应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加,故又名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是一类较为常见的出血性血液病,其特点为血小板寿命缩短,骨髓巨核细胞增多,80%-90%病例的血清或血小板表面有IgG抗体,脾脏无明显肿大。
[0003] 根据发病机理,诱发因素和病程,ITP分为急性型及慢性型两类。儿童80%为急性型(AITP),无性别差异,春冬两季易发病,一旦病源清除,疾病在6-12月痊愈。而成人ITP95%以上为慢性型(CITP),男女之比约1:3,一般认为属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迁延难愈。本病病死率约为1%,多数是因颅内出血死亡。
[0004] ITP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粘膜出血或内脏出血。急性型:可突然发生广泛而严重的皮肤粘膜紫癜,甚至大片瘀斑和血肿,皮肤瘀点多为全身性,以下肢为多,分布均匀,出血多见于鼻,齿龈,口腔可有血泡,胃肠道及泌尿道出血并不少见,颅内出血少见,但有什么危险,脾脏常不肿大。慢性型:皮肤紫癜以下肢远端多见,可有出血多见于鼻,齿龈,口腔粘膜出血,女性月经过多有时是唯一症状,反复发作可引起贫血和轻度脾肿大。
[0005] 近年来,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仍缺乏根本性的治疗措施。目前西医治疗主要是激素、丙球(免疫球蛋白)、免疫抑制剂、输注成分血小板、切脾等。此外,血清治疗、血浆置换、干扰素α、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新疗法不断出现,但以肾上腺皮质激素为首选。一般都可以起到缓解病情的作用,但是均达不到治本。激素的禁忌症和副作用使很多患者不能坚持治疗和根治,随着药物的减量和停用,病情极易反复。丙球有效期一般维持一周到半个月左右,部分患者只有几天,药物停用血小板还是会下降。免疫抑制剂易导致骨髓抑制,停药后易复发,存在局限性。输注血小板会使血小板自身产生抗体,从而加速血小板的破坏,所以不建议多次输注。
[0006] 中医药治疗因安全有效,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出血为主,可按血证进行辨证治疗。CN102552736B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黄芪25-35份、当归6-10份、茜草炭20-30份、三七粉1-7份、仙鹤草15-30份、菟丝子10-25份、棕榈炭10-18份、白茅根27-35份、旱莲草12-20份、生地8-16份、车前草18-23份、白芍12-18份、丹皮10-20份。该中药组合物具有补脾益气,补肾益髓,健脾活血,凉血化斑,生血止血之功效。CN103007237B公开了一种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药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散剂:桂枝75克、细辛4克、附子15克、生姜50克、昆布75克、杏仁10克、大枣150克、郁金60克、姜黄50克、藏红花12克、杏叶16克、苦参18克、赤芍15克、前胡10克、菖蒲12克、苏合香6克、鱼腥草30克、桑白皮10克;将上述各组分混合均匀粉碎成180目细粉即得。CN104491563A公开了一种防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药制剂,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地蚕1-5份,千针万线草3-8份,仙鹤草5-15份,山药15-25份,核桃粉10-20份,杏仁粉15-30份,白茅根4-10份,阿胶10-20份,西洋参10-20份,女贞子5-9份,土三七3-6份,酸枣仁3-15份,桑葚子8-16份,肉桂10-30份,黄芪
5-15份。该中药制剂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效果显著,对由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引起的贫血、头晕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由此可见,中药在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尚没有相关文献报道过本发明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药组合物。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和清除血小板抗体、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药组合物,具有解毒凉血、化瘀消斑之功效。
[0008]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抑制和清除血小板抗体、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的原料药:金银花30~60份、生地10~20份、丹皮10~20份、赤芍10~20份、川芎10~20份、防10~15份、紫草10~20份、茜草10~20份、藕节炭
20~30份、三七粉3~6份、甘草6~10份。
[0009] 制备方法:煎服,一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0010]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还可以制备成中药胶囊剂、颗粒剂、片剂、散剂等剂型。
[0011]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理的核心环节是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血小板破坏,治疗关键在于清除血小板抗体,预防血小板抗体的再生成。因此,本发明重用金银花为君药,清热解毒,善于清解血分之毒,用以清除血液中的血小板抗体。生地、丹皮、赤芍、川芎为臣药,凉血清热,改善机体血热的内环境,预防和控制血小板生成的内在基础,佐以紫草、茜草、藕节炭、三七粉凉血化瘀止血,改善出血的症状和体征;佐以防风疏风清热,与金银花配伍,预防外感风热入里,引起该病的复发。甘草为使药,缓急解毒,调和诸药。
[0012] 具体地,本发明方中各原料药的药理作用如下:
[0013] 金银花:性寒、味甘,归胃经,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证,均效果显著。现代研究证实金银花能够1.抗菌及抗病毒。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痢疾、伤寒、脑膜炎双球菌、肺炎双球菌、绿脓以及流感病毒等都有明显抑制作用。2.有增强免疫的功能。金银花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3.抗炎、解热。金银花能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对炎症有明显抑制作用。
[0014] 生地:甘,寒。归心,肝,肾经。生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0015] 丹皮:又名牡丹皮,性寒,味苦;凉;微寒。归心;肝;肾;肺经。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吐衄;热泪盈眶病菌后期热伏阴分发热;阴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
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本草纲目》:“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滞。后人乃专以黄蘖治相火,不知丹皮之功更胜也。赤花者利,白花者补,人亦罕悟,宜分别之。”现代研究,所含牡丹酚及其以外的糖苷类成分均有抗炎作用;牡丹皮的甲醇提取物有抑制血小板作用;牡丹酚有镇静、降温、解热、镇痛、解痉等中枢抑制作用及抗动脉粥样硬化、利尿、抗溃疡等作用。
[0016] 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有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的功效。用于热人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瘾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0017] 川芎:辛,温。入肝、胆经。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痛,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0018] 紫草:甘、咸,寒。归心、肝经。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用于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
[0019] 茜草:苦,寒。归肝经。凉血活血,祛瘀,通经。用于吐血、衄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跌扑肿痛。凉血止血,活血祛瘀。
[0020] 藕节炭:取净藕节,照炒炭法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黄褐色。甘、涩,平。归肝、肺、胃经。止血,消瘀。用于吐血,咯血,尿血,崩漏。
[0021] 三七粉:取三七,洗净,干燥,碾细粉。甘、微苦,温。归肝、胃经。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剌痛,跌扑肿痛。
[0022] 防风:辛、甘,温。归膀胱、肝、脾经。解表祛风,胜湿,止痉。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
[0023] 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0024]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5] 本发明是在总结临床经验并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经近10余年研究探索,研制而成的用于治疗ITP的有效中药复方制剂,贯穿于该病治疗的全过程。本发明方剂中诸药相伍,方简意赅,丝丝入扣,切中病机,共同起到解毒凉血、化瘀消斑兼补脾肾的作用,使ITP患者减少出血,进而缓解各种临床症状。凉血消斑汤所含诸药从现代药理研究的度亦具有清除血液中的血小板抗体、减少血小板破坏、调节免疫、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血小板生成等作用,从而达到治疗ITP的目的。
[0026] 经过大量临床实践证明,本发明中药组方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其总有效率达到96.67%,使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而且未发现该药有明显副作用。凉血消斑汤在治疗ITP时,是一个渐进升高血小板的过程,升至正常后,需要继续服药达半年以上,以巩固疗效。从骨髓象治疗前后变化,说明凉血消斑汤可以使颗粒巨核细胞减少,使产板巨核细胞增多,具有促进巨核细胞向成熟方向分化效应。研究结果说明凉血消斑汤治疗ITP疗效好,副作用小,无依赖性,作用持久,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0027] 下面结合药理学实验、临床研究(后附临床案例),对本发明效果做进一步说明。
[0028] 1临床资料
[0029] 120例均为2007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中医科诊ITP患者,均为初诊病人,全部符合有关ITP的诊断标准。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中,男17例,女43例;年龄6~58岁,中位年龄30岁;病程8天~10个月,平均31天,血小板计数(8~45)×
109/L,平均(36.48±10.65)×109/L。对照组男21例,女39例;年龄5~55岁,中位年龄29岁;
病程10天~11月,平均病程32天,血小板计数(10~54)×109/L,平均(38.46±11.32)×109/L。两组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ITP的诊断参照《血液病诊断和疗效标准》,中医分型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
[0030] 2治疗及观察方法
[0031] 凉血消斑汤:金银花30~60克、生地10~20克、丹皮10~20克、赤芍10~20克、川芎10~20克、紫草10~20克、茜草10~20克、藕节炭20~30克、三七粉3~6克、防风10~15克、甘草6~10克。
[0032] 血热妄行加用生石膏30~60克、知母10~20克;阴虚血热加用知母10~20克、黄柏10~15克;气虚不摄加用黄芪10~30克、白术10~15克。
[0033] 水煎服,日一剂。
[0034] 强的松片: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5mg×100片×1瓶,国药准字为H12020123),按1mg/kg/日,口服。
[0035] 给药方法:治疗组用凉血消斑汤,水煎服,日一剂。对照组用强的松片1mg/(kg·d),分2次口服,待血小板恢复正常后,每2周减5mg,减至维持量5~10mg/天。两组均2个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做疗效判定。两组在治疗期间,停用其他与治疗ITP有关的药物。治疗过程中,如遇危及生命的出血,则配合止血或输血小板治疗。
[0036] 指标测定:治疗前后血象的变化,每周检查1次。治疗前后分别采用2次以上检查结果的平均值作为统计资料。治疗前后血小板抗体值的变化。
[0037] 治疗前后骨髓象的变化:治疗前后分别取骨髓计数各种类型的巨核细胞数。在无菌操作下行同一部位骨髓穿刺术,以20mL无菌干燥注射器抽取0.3mL骨髓,涂成骨髓片,瑞一姬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低倍镜下逐一视野计数全片巨核细胞数,油镜下对部分巨核细胞进行分类,分出原巨、幼巨、颗粒巨、产板巨、裸核巨的数目,计算出各种类型的巨核细胞比例。
[0038] 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主要包括紫斑的分布与颜色、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表现、发热、烦渴、五心烦热、口干、潮热盗汗、神疲乏力、气短,以及舌象,脉象等。采用中医症候量化分级方法,1周随诊1次,治疗前后各记录1次。
[0039] 3疗效判定标准与结果
[0040] 3.1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0041]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第二届全国血液学学会拟定的ITP疗效标准草案,分为显效、良效、进步、无效。
[0042] 显效: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无出血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维持2年以上无复发者为基本治愈。
[0043] 良效:血小板升至50×109/L或较原来水平上升30×109/L以上,无或基本无出血症状,持续2个月以上。
[0044] 进步:血小板有所上升,出血症状改善持续2周以上。
[0045] 无效:血小板计数及出血症状无改善或恶化。
[0046]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0047] 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
[0048] 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
[0049] 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0050] 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0051] 主要症状、体征依据病情轻重分为3级(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按0~3分计分:病情无异常时为0分,轻度为1分,中度为2分,重度为3分,舌、脉不计分。
[0052]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无显著性差异,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0053] 3.2结果
[0054] 3.2.1两组临床总疗效比较
[0055] 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显效38例,良效15例,进步5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显效28例,良效16例,进步8例,总有效率86.67%。统计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总有效率及显效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0056] 表1治疗组、对照组疗效比较[例(%)]
[0057]
[0058] 注:★P<0.05。
[0059] 3.2.2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抗体的变化
[0060] 凉血消斑汤降低血小板抗体的作用优于强的松(P<0.01),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凉血消斑汤仍可以快速降低血小板抗体值,而强的松对照组患者的血小板抗体下降速度慢。见表2。
[0061] 表2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抗体PAIgG值的变化(n=60,x±s)
[0062]
[0063]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1;与治疗组相比较,★P<0.01,与本组第一疗程相比,█P<0.01。
[0064] 3.2.3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的变化
[0065] 结果显示,凉血消斑汤升高血小板的作用优于强的松(P<0.01),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凉血消斑汤仍可以升高血小板,而强的松对照组患者的血小板反而下降。见表3。
[0066] 表3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的变化(n=60,x±s)
[0067]
[0068]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1;与治疗组相比较,★P<0.01,与本组第一疗程相比,█P<0.01。
[0069] 3.2.4两组治疗前后骨髓象变化
[0070] 结果表明凉血消斑汤可以使颗粒巨核细胞减少,使产板巨核细胞增多,具有促进巨核细胞向成熟方向分化效应,对照组此作用不明显。见表4。
[0071] 表4巨核细胞分类计数(瑞氏染色)(n=60,x±s)
[0072]
[0073]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1,▲P<0.05;与治疗组比较★P<0.01。
[0074] 3.2.5两组患者中医症状和体征积分改善情况比较
[0075] 结果显示凉血消斑汤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强的松,且对照组治疗后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较治疗前明显增多(P<0.01),表示强的松使用后易出现阴虚血热的临床症状。见表5。
[0076] 表5两组患者中医症状和体征积分改善情况比较(n=60,x±s)
[0077]
[0078]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1,▲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1,☆P<0.05。
[0079] 3.2.6不良反应: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均常规检查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对照组60例中有9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痤疮、多毛、肥胖,8例出现血糖升高,6例出现水肿,4例出现高血压,2例出现精神兴奋,2例出现胃溃疡。治疗组60例中无1例出现上述不良反应。其它系统检查亦未发现异常。说明本方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0080] 4讨论
[0081]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细菌或病毒感染与此病的发病有密切的关系。80%的急性ITP患者,发病前两周左右有呼吸道感染史。感染不能直接导致ITP的发病,免疫因素的参与可能是ITP发病的重要原因,80%以上的ITP患者血小板表面可检测到血小板抗体。国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ITP患者PAIgG,PAIgM和PA-C3阳性率分别为94%、35%、39%。其增高程度与血小板计数负相关。急性型时PAIgM多见。吸附这种抗体的血小板易在肝脾(主要在脾脏)中被巨噬细胞吞噬捕获而破坏,或结合补体而溶解,使血小板寿命缩短,数量减少。血小板数量减少的程度与循环中抗血小板抗体量的多少成正比,即抗血小板抗体量越多,血小板减少的程度越严重。
[0082] 该病属中医血证、紫斑、葡萄疫等范畴,大多是由于感受风热毒邪,首先表现为卫表不和等症状,经1周或2周后出现周身散在出血点,系火热之邪又深伏于里,裹窠于血分,灼伤脉络,迫血妄行。在形成过程中由于内外之热邪充斥,使正气损伤(壮火食气),表现为易于感受外邪加重病情。其病机较为复杂,体现为伏热伤气扰血,出血与瘀血并存,病理因素为“热”和“瘀”,病程日久,耗损正气,缠绵不愈,则为热、瘀、虚并存。热毒是因,瘀血是果。热毒是病之本,瘀是病之标。发明者认为热之极则为毒,血小板抗体就是“热”极而生的“毒”,大量存在于血液中。“毒”为本病的必然病理变化结果并且贯穿于疾病的全过程,在中医各型均可见到。故该病的治疗以凉血解毒为主,止血消瘀为辅。
[0083] 经近10余年研究探索,发明者在总结临床经验并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制了用于治疗ITP的有效中药复方制剂凉血消斑汤,贯穿于该病治疗的全过程。本方由金银花、生地、丹皮、赤芍、川芎、紫草、茜草、藕节炭、三七粉、防风、甘草等组成。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理的核心环节是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血小板破坏,治疗关键在于清除血小板抗体,预防血小板抗体的再生成。因此,本发明重用金银花为君药,清热解毒,善于清解血分之毒,用以清除血液中的血小板抗体。生地、丹皮、赤芍、川芎为臣药,凉血清热,改善机体血热的内环境,预防和控制血小板生成的内在基础,佐以紫草、茜草、藕节炭、三七粉凉血化瘀止血,改善出血的症状和体征;佐以防风疏风清热,与金银花配伍,预防外感风热入里,引起该病的复发。甘草为使药,缓急解毒,调和诸药。诸药相伍,方简意赅,丝丝入扣,切中病机,共同起到解毒凉血、化瘀消斑兼补脾肾的作用,使ITP患者减少出血,进而缓解各种临床症状。
[0084] 现代药理证明,金银花能够1.抗菌及抗病毒。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痢疾、伤寒、脑膜炎双球菌、肺炎双球菌、绿脓以及流感病毒等都有明显抑制作用。2.有增强免疫的功能。金银花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3.抗炎、解热。金银花能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对炎症有明显抑制作用。防风能增强毛细血管的致密性,降低通透性,有一定的止血作用。三七温浸液及水溶性成分三七素,能缩短小鼠的凝血时间,并使血小板数显著增加。三七具有补血作用,能增强造血功能,同时有促进体外培养造血干细胞增殖的作用,还可提高NK细胞的活性,巨噬细胞的活化。生地黄有皮质激素样免疫作用,可以抑制动物免疫抗体形成,从而延长血小板的存活期,提高体内血小板水平。猪苓含猪苓多糖,具有抑制肿瘤生长、延缓衰老和增强免疫力作用。综上可知,凉血消斑汤所含诸药从现代药理研究的角度亦具有清除血液中的血小板抗体、减少血小板破坏、调节免疫、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血小板生成等作用,从而达到治疗ITP的目的。
[0085] 本研究中可以看出,凉血消斑汤是依据ITP“热毒、血瘀”的发病机理设立的,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其总有效率达到96.67%,使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而且未发现该药有明显副作用。凉血消斑汤在治疗ITP时,是一个渐进升高血小板的过程,升至正常后,需要继续服药达半年以上,以巩固疗效。从骨髓象治疗前后变化,说明凉血消斑汤可以使颗粒巨核细胞减少,使产板巨核细胞增多,具有促进巨核细胞向成熟方向分化效应。研究结果说明凉血消斑汤治疗ITP疗效好,副作用小,无依赖性,作用持久,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0086] 病例资料
[0087] 病例1.
[0088] 李某,男,10岁,2012年8月16日就诊。患儿于2012年3月6日因感冒发热,全身皮肤出现多处青紫斑点,伴发鼻衄,血小板计数(PLT)5×109/L,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上呼吸道感染”住院治疗5天后全身热退,皮肤青紫斑点未见消退,仍鼻衄不止,PLT 3×109/L,遂转院,经血象、骨髓象、血小板抗体检测等检查,仍确诊为ITP。先后经住院及门诊予足量强的松,足疗程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期间多次输注血小板,治疗3月后皮肤青紫斑点减轻,偶发鼻衄,PLT始终在10×109/L以下。后又辗转多家医院多方治
9
疗,仅输注血小板后PLT可升至(10-20)×10 /L,约10天后又开始下降,且随着激素等药物的撤减,出血症状又明显加重。入院前2月以来强的松用量调整为30mg/d,分两次口服,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12.5g/d,每月连续输注5天,可勉强控制出血。入院3天前出血症状加重PLT 
6×109/L,故转入本院治疗。
[0089] 症见:全身肌肤散在暗红色瘀点瘀斑,色泽淡红,以双下肢为甚,两颧潮红,烦躁汗出,面色欠华,大如满月,神情倦怠,形体虚胖,动则气怯,气少懒言,咽干口燥,舌质红、苔少而干,脉细数。血象PLT 5×109/L,血红蛋白(Hb)108g/L,红细胞计数(RBC)4.0×1012/L,白细胞计数(WBC)4.6×109/L;骨髓象:增生活跃,粒红巨三系增生,全片共见巨核细胞147个,分类22个,可见幼稚巨核3个,成熟无血小板形成巨核16个,裸核3个,血小板罕见;生化全项:谷丙转酶58.1U/L,谷草转氨酶61.4U/L,甘油三酯1.90mmol/L,总胆固醇6.6mmol/L;ANA抗体谱十五项测定:阴性;腹部B超提示大致正常。西医诊断:RITP。中医辩证:血症(气阴两虚,虚火灼络)。
[0090] 根据中医辩证,治法暂以益气养阴、解毒凉血、化瘀消斑为主,处方:金银花45g、生地15g、丹皮15g、赤芍20g、川芎15g、防风15g、紫草15g、茜草15g、藕节炭30g、三七粉6g、甘草10g。5剂,每天1剂,水煎服。强的松仍按原剂量服用。
[0091] 2012年8月23日二诊:服药后鼻衄有所减轻,皮下青紫斑点新出者较少,精神略见好转。原方更进7剂,水煎服。并停用丙种球蛋白。
[0092] 2012年8月30日三诊:仍偶发鼻衄,但可自止,口腔黏膜及舌边尖血泡消失,皮下青紫斑点明显减少,精神逐渐好转,咽干口燥减轻,仍纳差,入夜腹胀,易感冒,舌质淡红、苔白微腻,脉细。PLT在(10-25)×109/L之间。辩证为气阴渐复,脾失健运之证。上方加黄芪30g、白术15g、知母10g,每天1剂,水煎服。此后每周复诊1次。均为上方为基础方,偶有1-3味增9
减,或增减剂量,服用2月后出血已止,全身症状明显好转,PLT均持续在(25-35)×10/L。遂开始递减强的松,中药仍以上方为基础适量加减,每天1剂,水煎服。又守方加减服用2月,未发出血,虚肿消失,未发感冒。
[0093] 2012年10月28日PLT上升至45×109/L.停用强的松,上方加减续服服用中药治疗2个月,至2012年12月27日,PLT 66×109/L,Hb132g/L,RBC4.86×1012/L,WBC5.6×109/L。患儿未发出血,体力恢复,纳食增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考虑患儿久病伤气,久病必虚,故在前方基础上益气补血。处方:金银花30g、生地15g、丹皮15g、赤芍15g、川芎15g、防风15g、紫草15g、茜草15g、藕节炭30g、三七粉5g、黄芪30g、白术15g、茯苓12g、当归15g、鸡血藤
30g、甘草8g。每天1剂,水煎服。上方化裁服用2月余。
[0094] 至2013年2月20日,PLT上升至86×109/L,逐渐上升,疗效巩固。持续服用中药,均未发出血,亦很少感冒,更无任何不适和副作用发生。考虑疗效已固,该中药每两日一剂,病情无反复,每两周递减至三日一剂,直至六日一剂后停药。
[0095] 随访一年,PLT始终在90×109/L以上,未再出现病情反复。
[0096] 按语:本例患者,初次接诊,既有肌衄、鼻衄等标实见症,又有明显的气阴两虚之本虚表现,加之用药杂乱,则更耗气阴,故在维持原用糖皮质激素的基础上,用本发明方剂解毒凉血、化瘀消斑,标本同治。服药14剂,出血减轻,精神好转,知药中病机,效不更方。治疗2月余,出血已止,诸症减轻,PLT上升30×109/L以上,始递减激素。停用激素后,单纯中药治疗。考虑久病脾虚血瘀作祟,故加用益气补血之药,以宁络消斑。服药3月余,PLT继续上升,坚持治疗,PLT接近正常,疗效已固,仍需清除血小板抗体,预防血小板抗体的再生成,遂坚持使用以固疗效,直至停药。
[0097] 病例2.
[0098] 患者,王某,女,65岁,初诊日期2014年4月10日,主诉:皮肤瘀斑间断发作10年,加重4个月。
[0099] 现病史:自2013年初开始,患者皮肤瘀斑间断发作,并出现鼻腔、牙龈出血,未予重视。2013年12月患者全身皮肤瘀斑、紫癜,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住院前查血小板计数20×109/L,住院后曾用大剂量激素、免疫抑制剂,配合中药八珍汤等治疗,病情反复难愈。化验血小板计数10×109/L,被告知需骨髓穿刺后进一步诊断治疗,患者拒行骨髓穿刺。
[0100] 2014年3月10日,来我院门诊寻求中医治疗,刻下证见:肌肤散见瘀斑,夜间低热,晨起刷牙时齿衄,神疲乏力,胸中烦热,咳痰色黄,咳甚时咯血,自汗、盗汗并见,口腔黏膜溃疡,腰膝酸软,纳差,夜寐梦多,口干欲饮,小便调,大便干,两日一行。
[0101] 查:全身出血点为散在瘀斑,色紫红,小者如针尖,大者约4cm×5cm,压之不褪色,平坦皮肤之上。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心率78次/min,律齐。腹平软,肝脾不大,下肢无水肿,无发热及头痛。舌质红绛,有瘀斑,苔薄黄,脉细涩。
[0102] 辅助检查:血小板(PLT)5.0×109/L,白细胞(WBC)6.3×1012/L,红细胞(RBC)5.1×12
10 /L。
[0103] 诊断:中医:血证(肝肾阴虚,瘀毒内蕴)
[0104] 西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0105] 治法暂以解毒凉血、化瘀消斑:金银花50g、生地15g、丹皮15g、赤芍20g、川芎15g、防风15g、紫草15g、茜草15g、藕节炭25g、三七粉5g、甘草8g、知母15g、黄柏12g。7剂,水煎,每日1剂,日服2次。
[0106] 二诊:2014年3月17日。患者咳嗽咯痰。疲乏较前减轻,纳差,眠差,梦减,夜间盗汗减,近1周无咯血。全身可见散在出血点,陈旧性与新鲜混杂出现,密度较前减少。大便一日一行。复查PLT 8.0×109/L。效不更方,续服7剂。
[0107] 三诊:2014年3月24日。患者无咳痰,无胸中闷热感,乏力减轻,仍有腰膝酸软。测血常规示:PLT15.0×109/L。考虑到患者体虚,于首诊方加入生黄芪12g以固表,续服7剂。
[0108] 四诊:2014年4月1日。患者已不咯血,仍有腰膝酸软。瘀斑散在,较之前变化不大,查PLT 18.0×109/L。考虑到瘀热已去,应调理肝肾以治本。治法以滋肾养肝,凉血散瘀,解毒消斑为主:金银花50g、生地15g、丹皮15g、赤芍20g、川芎15g、防风15g、紫草15g、茜草15g、藕节炭25g、三七粉5g、枸杞12g、黄精12g、山萸肉12g、桑寄生15g、甘草8g。7剂,浓煎,每日1剂,日服2次。
[0109] 五诊:2014年4月8日。患者精神转好,全身出血点散在,体积最大者约1.9cm×1.4cm。查PLT 35.0×109/L。上方加入龙眼肉15g,莲子肉24g,培补后天之本。14剂,浓煎,每日1剂,日服2次。
[0110] 六诊:2014年4月22日。患者复诊,自诉近日查PLT50.0×109/L,疗效显著。续服2014年4月8日方30剂。
[0111] 七诊,2014年5月23日,查PLT80.0×109/L,仍沿用上方,1周1剂,随访至今,患者9 9
PLT稳定在90×10/L~110×10/L,无散见瘀斑,无夜间低热,无神疲乏力,无皮下出血。
[0112] 按语:本发明人在长期临床实践观察中,发现许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其病机本质在于瘀热阻络,正是由于络中瘀热阻滞,血液无法循于常道,溢于脉外而出于九窍,溢于皮下肌肤,停于脏腑,瘀久必生毒。故治疗必当以解毒凉血、化瘀消斑为基本大法,同时兼顾本虚及其他兼夹证情。不仅如此,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理的核心环节是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关键在于清除血小板抗体,预防血小板抗体的再生成。

具体实施方式

[0113] 实施例1、一种抑制和清除血小板抗体、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组分的原料药:金银花45g、生地15g、丹皮15g、赤芍15g、川芎15g、防风12g、紫草15g、茜草15g、藕节炭25g、三七粉5g、甘草8g。
[0114] 制备方法:将药材按用量称取,用清水浸泡半小时,大火煮沸后,再文火煎煮40分钟,取头煎,再加水煎煮30分钟,取二煎,两煎和匀,分早晚两次服用。
[0115] 实施例2、一种抑制和清除血小板抗体、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组分的原料药:金银花30g、生地10g、丹皮10g、赤芍10g、川芎10g、防风10g、紫草10g、茜草10g、藕节炭20g、三七粉3g、甘草6g。
[0116] 制备方法:将上述诸药按重量称取后,加去离子水浸泡30分钟,煎煮两次,首次45分钟,过滤,保留滤液。药渣加入4-5倍量的水煎煮30分钟,过滤后合并滤液,浓缩成1:1。加入95%乙醇,边加边搅拌,使含醇量达70%,静置使沉淀。取上清,加热浓缩为浸膏备用。加入适量蔗糖、糊精,混匀,加入适量95%乙醇,边加边搅拌,成软材,于50℃烘箱干燥15分钟后备用。整粒,过16目筛,分装即可。
[0117] 实施例3、一种抑制和清除血小板抗体、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组分的原料药:金银花60g、生地20g、丹皮20g、赤芍20g、川芎20g、防风15g、紫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