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箱

阅读:415发布:2020-05-11

专利汇可以提供保育箱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一种 保育箱 ,在操作者打开护理 门 ,然后将该操作者的手插入至手插入用开口时,实质上整个手插入用开口实际上被打开,因此,操作者能容易且充分地进行在保育箱的婴儿容纳空间内的必要作业。该保育箱构成为:在第一支承框构件装配于婴儿容纳空间的周壁部的第一状态下,手插入用开口能通过护理门而打开以及封闭,并且构成为:在第二支承框构件、第三支承框构件以及收缩窗形成构件分别装配于周壁部的第二状态下,手插入用开口能作为收缩窗来发挥功能。,下面是保育箱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保育箱,具备:手插入用开口(44),形成于婴儿容纳空间(25)的周壁部(21、22);
护理(38),能通过往复转动来打开以及封闭实质上整个所述手插入用开口(44);第一支承框构件(103),为了可往复转动地保持所述护理门(38),能装配于所述周壁部(21、22);以及闩机构(98),能将所述护理门(38)保持在用于所述封闭的封闭位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第二支承框构件(82),为了支承能形成收缩窗(97)的收缩窗形成构件(43)的一方的端部,能装配于所述周壁部;以及第三支承框构件(84),能支承所述收缩窗形成构件(43)的另一方的端部,
构成为:在所述第一支承框构件(103)装配于所述周壁部(21、22)的第一状态下,所述手插入用开口(44)能通过所述护理门(38)而打开以及封闭,并且构成为:在所述第二支承框构件(82)、所述第三支承框构件(84)以及所述收缩窗形成构件(43)分别装配于所述周壁部(21、22)的第二状态下,所述手插入用开口(44)能作为所述收缩窗(97)来发挥功能,构成为:在所述护理门(38)的所述封闭状态下从实质上的正面观察所述护理门(38)时,所述闩锁机构(98)的闩锁解除用捏手部(115)以及闩锁爪部(116)未从所述护理门(38)露出至外侧,以便能通过手插入用开口(4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育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护理门(38)的被轴支承部(113)可转动地轴支承于所述第一支承框构件(103),构成为:在所述护理门(38)的所述封闭状态下从实质上的正面观察所述周壁部(21、
22)时,所述护理门(38)中的所述被轴支承部(113)以外的部分的形状与所述周壁部(21、
22)的所述手插入用开口(44)的形状实质上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育箱,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环状凹部(105),在所述第一支承框构件(103)的外周围形成为实质上的环形,构成为:在所述第一支承框构件(103)以及所述护理门(38)分别装配于所述周壁部(21、22)的状态下,为了将第一支承框构件(103)弹性地位置保持于所述周壁部(21、22),形成为实质上环形的环状弹性密封垫(83、102)与所述第一支承框构件(103)的所述环状凹部(105)卡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育箱,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环状凹部(85),在所述第二支承框构件(82)的外周围形成为实质上的环形,构成为:在所述第二支承框构件(82)、所述第三支承框构件(84)以及所述收缩窗形成构件(43)分别装配于所述周壁部(21、22)的状态下,为了将所述第二支承框构件(82)弹性地位置保持于所述周壁部(21、22),实质上环形的弹性密封垫(83)与所述第二支承框构件(82)的所述环状凹部(85)卡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育箱,其特征在于,
止转用突起部(93)设于所述护理门(38),
第一卡合用缺口部(94)以及第二卡合用缺口部(95)分别设于所述周壁部(21、22),构成为:在所述止转用突起部(93)与所述第一卡合用缺口部(94)卡合的第一状态下,与所述止转用突起部(93)与所述第二卡合用缺口部(95)卡合的第二状态相比,所述第一支承框构件(103)为俯视观察时以所述第一支承框构件(103)的左右实质上相反的方式实质上转动了180°的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育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育箱是封闭式保育箱。

说明书全文

保育箱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育箱,该保育箱具备:形成于婴儿容纳空间的周壁部的手插入用开口、能封闭所述手插入用开口的护理、为了可往复转动地保持所述护理门而能装配于所述周壁部的支承框构件、以及在能将所述护理门保持在用于所述封闭的封闭位置的闩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日本特开平10-248887号公报所公开的保育箱(以下,称作“所述专利文献1的保育箱”。)具备形成于婴儿容纳空间的周壁部的手插入用开口、能封闭所述手插入用开口的护理窗用盖、以能打开以及封闭所述护理窗用盖的实质上的中央部分的方式,可往复转动地装配于所述护理窗用盖的护理门、以及能将所述护理门保持在用于所述封闭的封闭位置的闩锁杆。然后,在所述专利文献1的保育箱中,通过将所述护理窗用盖从所述周壁部卸下,然后将收缩窗形成构件装配于所述手插入用开口,能将护理窗更换为收缩窗。
[0003] 但是,在所述专利文献1的保育箱中,所述护理门的表面积是能封闭所述手插入用开口的护理窗用盖的表面积的实质上的一半左右的大小。因此,在操作者打开所述护理门,然后将该操作者的手插入所述手插入用开口时,护理插入用开口中的实际上打开的打开部分的面积小,因此操作者难以容易且充分地进行保育箱的围栏内的必要作业。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以比较简单的构成有效地解决所述专利文献1的保育箱的如上所述的课题。
[0005]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育箱,具备:手插入用开口,形成于婴儿容纳空间的周壁部;护理门,能通过往复转动来打开以及封闭实质上整个所述手插入用开口;第一支承框构件,为了可往复转动地保持所述护理门,能装配于所述周壁部;以及闩锁机构,能将所述护理门保持在用于所述封闭的封闭位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第二支承框构件,为了支承能形成收缩窗的收缩窗形成构件的一方的端部,能装配于所述周壁部;以及第三支承框构件,能支承所述收缩窗形成构件的另一方的端部,构成为:在所述第一支承框构件装配于所述周壁部的第一状态下,所述手插入用开口能通过所述护理门而打开以及封闭,并且构成为:在所述第二支承框构件、所述第三支承框构件以及所述收缩窗形成构件分别装配于所述周壁部的第二状态下,所述手插入用开口能作为所述收缩窗来发挥功能。通过如此构成,护理门的表面积是与形成于婴儿容纳空间的周壁部的手插入用开口的表面积实质上相同程度的大小。因此,在操作者打开所述护理门,然后将该操作者的手插入所述手插入用开口时,实质上整个手插入用开口实际上被打开,因此操作者能容易且充分地进行保育箱的婴儿容纳空间内的必要作业。此外,将收缩窗形成构件装配于婴儿容纳空间的周壁部的作业也比较容易,并且所述收缩窗形成构件与护理门的相互交换也比较容易,并且该相互交换时的擦拭性、交换性优越,而且能使零件数较少。
[0006]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一观点中,所述护理门的被轴支承部可转动地轴支承于所述第一支承框构件,构成为:在所述护理门的所述封闭状态下从实质上的正面观察所述脚侧的周壁部时,所述护理门中的所述被轴支承部以外的部分的形状与所述脚侧的周壁部的所述手插入用开口的形状实质上相同。通过如此构成,护理门不会特别碍事或护理门的外形不会特别变差,能使护理门较大。然后,在本发明的第二观点中,构成为:在所述护理门的所述封闭的状态下从实质上的正面观察所述护理门时,所述闩锁机构的闩锁解除用捏手部以及闩锁爪部未从所述护理门露出至外侧。通过如此构成,能使闩锁机构的闩锁解除用捏手部以及闩锁爪部不特别碍事或使闩锁机构的外形不特别变差。
[0007]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三观点中,还具备:环状凹部,在所述第一支承框构件的外周围形成为实质上的圆环形等实质上的环形,构成为:在所述第一支承框构件以及所述护理门分别装配于所述周壁部的状态下,为了将第一支承框构件弹性地位置保持于所述周壁部,实质上的圆环形、实质上的椭圆环形、实质上的长圆环形等实质上环形的环状弹性密封垫与所述第一支承框构件的所述环状凹部卡合。通过如此构成,能以比较简单的构成将第一支承框构件弹性地装配于婴儿容纳空间的周壁部。而且,在本发明的第四观点中,还具备:环状凹部,在所述第二支承框构件的外周围形成为实质上的圆环形等实质上的环形,构成为:在所述第二支承框构件、所述第三支承框构件以及所述收缩窗形成构件分别装配于所述周壁部的状态下,为了将所述第二支承框构件弹性地位置保持于所述周壁部,实质上的圆环形、实质上的椭圆环形、实质上的长圆环形等实质上环形的环状弹性密封垫与所述第二支承框构件的所述环状凹部卡合。通过如此构成,能以比较简单的构成将第二支承框构件弹性地装配于婴儿容纳空间。
[0008] 然后,在本发明的第五观点中,止转用突起部设于所述护理门,第一卡合用缺口部以及第二卡合用缺口部分别设于所述周壁部,构成为:在所述止转用突起部与所述第一卡合用缺口部卡合的第一状态下,与所述止转用突起部与所述第二卡合用缺口部卡合的第二状态相比,所述第一支承框构件为俯视观察时以所述第一支承框构件的左右实质上相反的方式实质上转动了180°的状态。通过如此构成,能够选择对右撇子的操作者来说容易操作的第一状态和对左撇子的操作者来说容易操作的第二状态中的任一方来将第一支承框构件装配于婴儿容纳空间的周壁部,因此,在操作者是左撇子的情况下,通过选择所述第二状态,能比较简单地使左撇子的操作者操作第一支承框构件。而且,在本发明的第六观点中,所述保育箱是封闭式保育箱。通过如此构成,由于保育箱是封闭式的,因此能提供一种外部空气难以进入婴儿容纳空间的保育箱。
[0009] 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通过应结合附图阅读的以下详细内容中的记述而简单地得以明确。

附图说明

[0010] 图1是将本发明应用于封闭式保育箱的一实施例的保育箱的、将收缩窗形成机构装配于脚侧的周壁部的护理窗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0011] 图2是图1所示的保育箱的、将互换用护理门机构装配于脚侧的周壁部的护理窗的状态的下的立体图。
[0012] 图3是图1所示的收缩窗形成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0013] 图4是图3所示的收缩窗形成机构的纵剖面图。
[0014] 图5是图1所示的收缩窗形成机构的、收缩窗打开状态下的局部剖面图。
[0015] 图6是将图2所示的互换用护理门机构从护理窗卸下的状态下的、互换用护理门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0016] 图7是图6所示的互换用护理门机构的横截面图。
[0017] 图8是表示将图7所示的互换用护理门机构装配于脚侧的周壁部的第一工序的横截面图。
[0018] 图9是表示将图7所示的互换用护理门机构装配于脚侧的周壁部的第二工序的横截面图。
[0019] 图10是表示将图7所示的互换用护理门机构装配于脚侧的周壁部的第三工序的横截面图。
[0020] 图11是表示将图7所示的互换用护理门机构装配于脚侧的周壁部的第四工序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接下来,将本发明应用于封闭式保育箱的一实施例分为“1、保育箱整体的概略说明”、“2、收缩窗形成机构的说明”、以及“3、互换用护理门机构的说明”,参照图1~图11进行说明。
[0022] 1、保育箱整体的概略说明
[0023]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封闭式保育箱11分别具备:保育箱基座12,俯视观察呈实质上的长方形(换言之,实质上的长方体形状)等;围栏13,呈实质上的长方体形状等,沿该保育箱基座12的实质上的外周围直立设置于该保育箱基座12上;以及台车14,作为保育箱基座支承单元或者保育箱基座支承机构,保育箱基座12装配固定于其实质上的上表面。然后,围栏13以分别容易装配以及拆卸的方式装配固定于保育箱基座12上。此外,在台车14的下侧面的实质上的四分别装配支承有用于使保育箱11移动的车轮15。需要说明的是,根据需要,保育箱基座12既可以以分别容易装配以及拆卸的方式装配固定于台车14,也可以以一旦装配后就不容易拆卸的方式装配固定于台车14。例如,保育箱基座12可以通过包含螺栓螺母的连结件(未图示),以比较容易拆卸的方式装配固定于台车14。
[0024]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围栏13分别具备:头侧的周壁部(换言之,在围栏13的较长地延伸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一对周壁部中的一方侧的周壁部)21,作为第一固定侧的周壁部,构成容纳于该围栏13的婴儿的头侧的壁部;脚侧的周壁部(换言之,在围栏13的较长地延伸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一对周壁部中的另一方侧的周壁部,与第一周壁部21实质上对置的第二周壁部)22,作为第二固定侧的周壁部,构成婴儿的脚侧的壁部;前侧的周壁部(换言之,婴儿的右侧的周壁部,作为在围栏13的较短地延伸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一对周壁部中的一方侧的周壁部的第三周壁部)23,作为第一可动侧的周壁部;后侧的周壁部(换言之,婴儿的左侧的周壁部,作为在围栏13的较短地延伸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一对周壁部中的另一方侧的周壁部的第四周壁部)24,作为第二可动侧的周壁部;以及顶罩26,配设为覆盖由这些周壁部21~24包围的婴儿容纳空间25的实质上的整个上表面。需要说明的是,实质上的整个围栏13可以是实质上透明、实质上半透明等。然后,周壁部21~24以及顶罩26例如可以分别由如下的实质上透明或者实质上半透明等的材料构成:实质上透明或者实质上半透明等的聚酸酯树脂、实质上透明或者实质上半透明等的丙烯酸树脂、实质上透明或者实质上半透明等的ABS(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树脂等实质上透明或者实质上半透明等的热可塑性合成树脂;实质上透明或者实质上半透明等的其他合成树脂等。
[0025] 图1以及图2所示的实质上的整个台车14可以是等金属等制成的,此外,可以是实质上的长方体形状等实质上的箱形的形状等。然后,台车14分别具备:台车主体31,具有通过前侧的面27等至少一个实质上整个的侧面等开口而形成的开口部32;以及左右一对开闭门33a、33b,为了对该台车主体31的开口部32进行开闭,分别可转动地装配于该台车主体31。需要说明的是,左侧的开闭门33a以能在台车主体31的前侧以左侧的端部附近为转动支点往复转动的方式装配于台车主体31。此外,在前侧,右侧的开闭门33b以能在台车主体31的前侧以右侧的端部附近为转动支点往复转动的方式装配于台车主体31。
[0026]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保育箱基座12的左侧的壁部34以及右侧的壁部35的各自的上部附近的外侧面,分别装配固定有左侧的把手部36以及右侧的把手部37。需要说明的是,左侧以及右侧的把手部36、37可以是扁平的实质上的U字形等。然后,这些把手部36、37的各自的两端部可以分别装配固定或一体成形于左侧的壁部34以及右侧的壁部35。而且,在保育箱基座12的左侧的侧面部,以能通过拉拔等从保育箱基座12卸下的方式可拆装地装接有加湿器组件41。然后,在保育箱基座12的右侧的侧面部配设有角度调整用旋钮42,该角度调整用旋钮42用于调整从配设于围栏13的内部的褥垫座(未图示)的头侧的部分至脚侧的部分的倾斜角度。
[0027] 头侧的周壁部21可以是与图1以及图2所示的脚侧的周壁部22实质上相同的大小且实质上相同的形状(不过,在图1以及图2中,两者以实质上左右对称的方式,以实质上相向的状态配置。)。然后,在图1所示的情况下,装配有包含布制等的收缩面的收缩窗形成构件(换言之,收缩盖)43的手插入用开口44形成于头侧的周壁部21以及脚侧的周壁部22的各自的中央部分。此外,在图2所示的情况下,实质上透明亦可的互换用护理门38以可对手插入用开口44进行开闭的方式,至少装配于周壁部22,该手插入用开口44在头侧的周壁部21以及脚侧的周壁部22中的至少脚侧的周壁部22的中央部分形成为实质上的圆形等。而且,在头侧的周壁部21以及脚侧的周壁部22的各自的前侧的部分以及后侧的部分分别形成有切口(未图示)。然后,在这些各切口分别装配有金属孔眼(grommet)构件45。需要说明的是,在头侧的周壁部21以及脚侧的周壁部22的各自的上端部附近,通过一体成形等分别配设有前后一对闩锁机构46的各自的被卡合部。然后,在头侧的周壁部21的后侧的端部以及脚侧的周壁部22的前侧的端部的各自的上端部附近,通过一体成形等配设有作为第一闩锁机构47的被卡合部的闩锁接受部51。此外,在头侧的周壁部21中的后侧的端部附近且上侧的端部附近,形成有用于装配传感器等辅助器械的开口(未图示)。
[0028] 图1以及图2所示的前侧的周壁部23可以是与后侧的周壁部24实质上相同的大小且实质上相同的形状(不过,在图1以及图2中,两者以实质上左右对称的方式,以实质上相向的状态配置。)。然后,在前侧的周壁部23以及后侧的周壁部24的各自的左侧的部分以及右侧的部分分别配设有左侧的护理窗52以及右侧的护理窗53。此外,在前侧的周壁部23以及后侧的周壁部24的各自的左侧的部分以及右侧的部分分别配设有左侧的护理门54以及右侧的护理门55,该左侧的护理门54以及右侧的护理门55分别能打开、封闭左侧的护理窗52以及右侧的护理窗53,且可以分别是实质上透明的。需要说明的是,附图标记56是左侧以及右侧的护理门54、55的各自的转动支轴机构。然后,附图标记57是左侧以及右侧的护理门
54、55的各自的闩锁机构。
[0029]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保育箱基座12的前侧的部分61以及后侧的部分62的各自的上端部附近的左右两侧的部分的附近,通过转动轴部(未图示)可往复转动(换言之,可朝向外侧进行去程转动且可朝向内侧进行回程转动)地配设有左侧的合叶(hinge)部63以及右侧的合叶部64。然后,在前侧的周壁部23以及后侧的周壁部24分别配设有左右一对第二闩锁机构65,当这些周壁部23、24处于封闭状态时,该左右一对第二闩锁机构65与顶罩26的前侧以及后侧的各下端部卡合。此外,在前侧的周壁部23以及后侧的周壁部24的各自的左侧的端部附近且上侧的端部附近分别配设有作为第一闩锁机构47的卡合部的闩锁杆部66。然后,在打开前侧或者后侧的周壁部23、24时,通过对闩锁杆部66进行去程活动操作,使这些闩锁杆部66从作为被卡合部的闩锁接受构件51脱离后,打开前侧或者后侧的周壁部23、24即可。
[0030] 图1以及图2所示,顶罩26可以是实质上四角锥台形状等,然后,可以是其下表面全面开口的中空体。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头侧的周壁部21、脚侧的周壁部22、前侧的周壁部23、以及后侧的周壁部24构成俯视观察呈实质上的长方形(换言之,上表面以及下表面分别实质上整个开口的实质上的方筒形状)等的周围框部71。然后,通过周围框部71和能选择性地覆盖该周围框部71的上表面开口的顶罩26构成围栏13。而且,在顶罩26的头侧的端部以及脚侧的端部的各自的前侧的部分以及后侧的部分分别配设有前后一对闩锁机构46的卡合部78。
[0031] 通过图1以及图2所示的前侧的周壁部23、头侧的周壁部21、后侧的周壁部24以及脚侧的周壁部22构成上端以及下端分别实质上整个开口的周围框部71。然后,周围框部71的上端开口的实质上的整个面被顶罩26覆盖。此外,顶罩26的左侧的下端部以及右侧的下端部分别通过前后一对闩锁机构46,分别装配固定于头侧的周壁部21以及脚侧的周壁部22。因此,顶罩26的头侧的壁部72以及脚侧的壁部73分别与周围框部71的头侧的周壁部21以及脚侧的周壁部22连结。然后,顶罩26的头侧的壁部72以及脚侧的壁部73的各自的下端部能通过头侧以及脚侧的各自的前后一对闩锁机构46,以分别能拆卸的状态装配固定于周围框部71的头侧以及脚侧的周壁部21、22的各自的上端部。
[0032] 为了分别将前侧的周壁部23以及后侧的周壁部24可靠地保持在图1以及图2所示的回程转动位置,第二闩锁机构65分别配设于前侧的周壁部23以及后侧的周壁部24。需要说明的是,事先使第二闩锁机构65处于图1所示的实质上直立的状态以外的状态(例如,实质上下垂的状态或者实质上横倒的状态)之后,使前侧或者后侧的周壁部23、24分别从打开位置转动至封闭位置,然后,通过对第二闩锁机构65分别进行转动操作,能使各第二闩锁机构65处于实质上直立的状态。然后,通过该转动操作,能可靠且简单地将前侧或者后侧的周壁部23、24锁定于封闭位置。此外,通过进行与所述的情况相反的操作,能解除所述锁定。需要说明的是,在想要打开各前侧或者后侧的壁部23、24时,在进行了所述锁定解除后,使闩锁杆部66从闩锁接受构件51脱离,然后使前侧以及后侧的周壁部23、24分别进行去程转动即可。
[0033]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前侧的周壁部23以及后侧的周壁部24分别配设有左侧的护理门机构74以及右侧的护理门机构75。需要说明的是,前侧的周壁部23的右侧的护理门机构75与前侧的周壁部23的左侧的护理门机构74可以是实质上左右对称的。然后,后侧的周壁部24的左侧的护理门机构与后侧的周壁部24的右侧的护理门机构可以是实质上左右对称的。此外,后侧的周壁部24的左侧的护理门机构与前侧的周壁部23的右侧的护理门机构75可以是实质上前后对称的。而且,后侧的周壁部24的右侧的护理门机构与前侧的周壁部
23的左侧的护理门机构74可以是实质上前后对称的。
[0034] 2、收缩窗形成机构的说明
[0035] 如图1等所示,在围栏13的头侧的周壁部21以及脚侧的周壁部22分别形成有实质上圆形的手插入用开口44。然后,如图3~图5所示,配设于手插入用开口44附近的收缩窗形成机构81具备:实质上圆环形的支承框构件82,从头侧的周壁部21以及脚侧的周壁部22的各自的内侧面与这些周壁部21、22分别卡合;实质上圆环形的弹性密封垫83,从头侧的周壁部21以及脚侧的周壁部22的各自的外侧面分别嵌合于这些周壁部21、22与支承框构件82之间;实质上圆环形的支承框构件84,以与弹性密封垫83的外侧面分别邻接的方式,从头侧的周壁部21以及脚侧的周壁部22的各自的外侧面分别嵌合于支承框构件82;以及收缩窗形成构件43,以与支承框构件84的外侧面分别邻接的方式,从头侧的周壁部21以及脚侧的周壁部22的各自的外侧面分别嵌合于这些周壁部21、22。
[0036] 如图4等所示,在支承框构件82的外周围,从支承框构件82的所述外周围的内侧端至外侧端分别形成有:第一环状凹部85,能供周壁部21、22和弹性密封垫83共同卡合;实质上环状的平坦面86,与该第一环状凹部85邻接;窄幅的第二环状凹部91,形成于该平坦面86;以及第三环状凹部92,与平坦面86邻接。然后,在周壁部21、22的手插入用开口44的外周围附近的上端部以及下端部分别配设有能供互换用护理门38的止转用突起部93卡合的各卡合用缺口部94、95。此外,如图5所示,在弹性密封垫83的外周围,以远离弹性密封垫83的中心的方式,朝向外侧突出设置有捏手部96,在该弹性密封垫83被夹入周壁部21、22与支承框构件82之间的状态下,将弹性密封垫83从周壁部21、22以及支承框构件82卸下时,操作者能用手指捏住该捏手部96。需要说明的是,各支承框构件82以及支承框构件84例如可以由如下的实质上透明或实质上半透明或实质上不透明等的材料构成:实质上透明或实质上半透明或实质上不透明等的聚碳酸酯树脂、实质上透明或实质上半透明或实质上不透明等的丙烯酸树脂、实质上透明或实质上半透明或实质上不透明等的ABS树脂等实质上透明或实质上半透明或实质上不透明等的其他合成树脂等。
[0037] 如图1所示,在将图3中通过实线所示且图4中通过点划线所示的收缩窗形成构件43装配于脚侧的周壁部22的情况下,进行以下所述的装配操作即可。需要说明的是,收缩窗形成构件43可以是实质上圆筒形的,但如图3中通过实线所示且图4中通过点划线所示,优选整体上构成为稍微呈圆锥台形状。此外,根据需要,可以在收缩窗形成构件43的两端部(换言之,开口部)43a、43b分别装配有橡胶绳等那样具有弹性的实质上环状的绳子。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装配操作中,首先,如图3中通过点划线所示且图4中通过实线所示,使图3中通过实线所示且图4中通过点划线所示的收缩窗形成构件43沿与其实质上的轴心方向正交的方向折回即可。然后,使收缩窗形成构件43的直径大的端部43a与支承框构件84的外周围卡合,并且使收缩窗形成构件43的直径小的端部43b与支承框构件82的第三环状凹部92卡合即可。而且,在将图1所示的收缩窗形成构件43从脚侧的周壁部22卸下的情况下,进行与所述装配的情况相反的操作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在将收缩窗形成构件43、支承框构件82、弹性密封垫83、以及支承框构件84分别装配于脚侧的周壁部22时,无需特别地使用装配螺钉、粘接剂等,因此所述拆卸作业比较简单。
[0038] 在图1以及图3~图5所示的保育箱11中,在操作者对容纳于保育箱11的内部的婴儿实施一些处置的情况下,该操作者首先通过手动等使支承框构件84进行去程转动即可。如此一来,由收缩窗形成构件43形成的收缩窗97从实质上封闭的状态向实质上打开的状态开口。因此,操作者能通过将该操作者的手和胳膊从收缩窗97插入围栏13的内部来实施对所述婴儿的处置。此外,操作者也能将人工呼吸机的氧供给用等的管(未图示)从收缩窗97插入至围栏13的内部。
[0039] 3、互换用护理门机构的说明
[0040] 能在手插入用开口44附近配设图2、图6等所示的互换用护理门机构101来取代图1等所示的收缩窗形成机构81。然后,互换用护理门机构101具备:弹性密封垫102,可以与收缩窗形成机构81的弹性密封垫83是同一物体,或者是具有实质上相同的构成的物体;支承框构件103,从头侧的周壁部21以及脚侧的周壁部22的各自的内侧面进行装接并与这些周壁部21、22分别卡合;以及护理门38,通过转动支轴104可转动地轴支承于支承框构件103。需要说明的是,在作为横截面图示于图7等的头侧以及脚侧的周壁部21、22分别形成有手插入用开口44,该手插入用开口44可以与图4中作为纵剖面图示出的脚侧的各周壁部21、22的情况相同。因此,弹性密封垫102与图4等所示的弹性密封垫83同样具备捏手部96。然后,在周壁部21、22的手插入用开口44的外周围附近的上端部以及下端部,分别配设有能供互换用护理门38的止转用突起部93选择性地进行卡合的第一卡合用缺口部94以及第二卡合用缺口部95。
[0041] 图7等所示的支承框构件103具备环状的凹部105,该凹部105可以与图4所示的支承框构件82的第一环状凹部85是实质上相同的形状。然后,在支承框构件103连接设置有实质上在横向突出的突出部106。此外,在该突出部106,通过转动支轴104可转动地轴支承有护理门38。而且,在护理门38的内侧面形成有实质上圆环形等实质上环状的槽111。然后,在支承框构件103的外侧面形成有与该环状槽111对应的实质上圆环形等实质上环状的突条部112。因此,在护理门38如图10等所示地被封闭的状态下,环状突条部112与环状槽111实质上卡合,因此能实质上保持手插入用开口44的气密性。而且,在护理门38的被轴支承部113配设有由橡胶等弹性体构成的实质上长方形等的缓冲板114。需要说明的是,作为缓冲单元的缓冲板114配设为在护理门38被封闭的状态下朝向外侧。
[0042] 如图7等所示,在护理门38的顶端部的一侧,以实质上可沿护理门38的外侧直线往复活动的方式,装配有用于对护理门38进行闩锁的闩锁机构98的闩锁解除用捏手115。然后,在闩锁解除用捏手115的内侧面,一体地结合有闩锁爪构件116。此外,闩锁爪构件116以可在实质上的平方向直线往复活动的方式装配于护理门38。而且,闩锁爪构件116通过螺旋弹簧等弹簧单元117,朝向与转动支轴104侧相反的一侧,在实质上的水平方向被弹簧施。然后,在闩锁解除用捏手115装配有缓冲用止动部121,该缓冲用止动部121用于防止闩锁爪构件116因弹簧单元117而与护理门38猛烈地接触。需要说明的是,缓冲用止动部121也可以由橡胶等弹性构件构成为实质上圆柱形状等的柱形等。然后,护理门38、支承框构件103、闩锁解除用捏手115以及闩锁爪构件116例如也可以分别由如下的实质上透明或实质上半透明或实质上不透明等的材料构成:实质上透明或实质上半透明或实质上不透明等的聚碳酸酯树脂、实质上透明或实质上半透明或实质上不透明等的丙烯酸树脂、实质上透明或实质上半透明或实质上不透明等的ABS树脂等实质上透明或实质上半透明或实质上不透明等其他的合成树脂等。
[0043] 如图7~图11所示,在将护理门38与支承框构件103的组合体122装配于脚侧的周壁部22的情况下,能按照接下来的(a)项~(e)项所述的顺序进行:
[0044] (a)如图7所示,将护理门38与支承框构件103的组合体122拿进脚侧的周壁部22的内侧;
[0045] (b)如图8所示,使组合体122倾斜,使突出部106侧从手插入用开口44出到周壁部22的外侧;
[0046] (c)如图9所示,使手插入用开口44的边缘部分位于支承框构件103的环状凹部105中的外径最小的部分107,然后使支承框构件103中的环状凹部105的外侧部分108从突出部106侧依次移动至手插入用开口44的外侧。
[0047] (d)如图10所示,在将支承框构件103的环状凹部105的外侧部分108取出至手插入用开口44的外侧后,使形成于环状凹部105的内侧的台阶部109与手插入用开口44的边缘部分110卡合;然后,
[0048] (e)如图11所示,通过使弹性密封垫102与环状凹部105卡合,弹性密封垫102夹在环状凹部105的外侧部分108与周壁部22的外侧面之间,因此,支承框构件103以稳定地状态装配于周壁部22的手插入用开口44的边缘部分110。
[0049] 在将图2所示的组合体122从脚侧的周壁部22卸下的情况下,进行与所述(a)项~(e)项中所述的装配的情况相反的操作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在将护理门38以及支承框构件103装配于脚侧的周壁部22时,无需特别地使用装配螺钉、粘接剂等,因此所述拆卸作业比较简单。
[0050] 如图6所示,在周壁部21、22的手插入用开口44的外周围附近的各上端部以及下端部,分别配设有第一卡合用缺口部94以及第二卡合用缺口部95。因此,能供互换用护理门38的止转用突起部93选择性地与第一卡合用缺口部94以及第二卡合用缺口部95中的任一方卡合。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中,通过使止转用突起部93与第一卡合用缺口部94卡合来实施互换用护理门38相对于脚侧周壁部22的止转。然后,为了在该图2所示的第一状态下使互换用护理门38开闭,一般来说,适合操作者是右撇子的情况,右撇子的操作者使用该操作者的惯用手,能比较容易地使互换用护理门38开闭。但是,在与图2所示的所述第一状态左右相反的第二状态下使止转用突起部93与第二卡合用缺口部95卡合,由此,使互换用护理门38相对于脚侧周壁部22开闭的情况下,一般来说,适合操作者是左撇子的情况,左撇子的操作者使用该操作者的惯用手,能比较容易地使互换用护理门38开闭。
[0051] 在图2等所示的保育箱11中,在操作者对容纳于保育箱11内部的婴儿实施一些处置的情况下,该操作者首先通过手动等对护理门38的闩锁解除用捏手115进行操作,解除护理门38的闩锁状态,然后,使护理门38进行去程转动即可。具体而言,当操作者使图11所示的闩锁解除用捏手115从左侧向右侧进行去程活动时,护理门38的闩锁状态解除。因此,护理门38通过由嵌入于组合体122的受扭螺旋弹簧等弹簧单元(未图示)产生的弹性施加力,以转动支轴104为转动支点,向图10所示的逆时针方向进行去程转动。然后,该去程转动能在直至护理门38的缓冲板114与支承框构件103的突出部106抵接的约180°的范围内进行,因此能使支承框构件103的中央开口123实质上全面地开口。此外,当操作者使护理门38进行回程转动时,护理门38向与所述去程转动的情况相反的方向转动,因此能使护理门38复原至图10所示的闩锁状态。
[0052] 以上,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但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例,能基于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主旨,进行各种变更以及修改
[0053] 例如,在所述的实施例中,将本发明应用于封闭式保育箱。但是,本发明不仅能应用于封闭式保育箱,也能应用于兼用作开放式的封闭式保育箱等其他类型的保育箱。
[0054] 此外,在所述的实施例中,手插入用开口44构成为实质上的圆形,并且支承框构件82的除被轴支承部113以外的部分(换言之,主体部分)也构成为实质上的圆形。但是,所述手插入用开口44以及所述主体部分也可以分别是实质上的椭圆形、实质上的长圆形等其他形状。
[0055] 此外,在所述的实施例中,形成于护理门38的内侧面的槽部111在护理门38的内侧面形成为实质上完全的环形,并且形成于支承框构件103的外侧面的突条部112也呈实质上完全的环形地构成为与实质上环形的槽111卡合。但是,根据情况,所述槽111可以不是实质上完全的环形,也可以稍微具有中断的部分,此外,所述突条部112也可以与所述中断部分对应等,稍微具有缺口部分。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泡沫式患者输送保育箱 2020-05-21 882
保育箱中的扣环结构 2020-05-22 328
保育箱组件 2020-05-16 583
保育箱 2020-05-14 307
MRI-保育箱的封闭组件 2020-05-19 925
MRI-保育箱的封闭组件 2020-05-19 220
保育箱 2020-05-14 229
保育箱 2020-05-11 993
保育箱 2020-05-12 707
保育箱 2020-05-13 720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