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医疗设备 / 高压氧舱 / 高压氧独立通风笼系统

高压独立通笼系统

阅读:143发布:2020-09-22

专利汇可以提供高压独立通笼系统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 氧 独立通 风 笼系统,属于动物 疾病 模型领域,高压氧独立 通风 笼系统包括 高压氧舱 和设置于其内的 过滤器 、独立通风笼架及独立通风笼,独立通风笼架包括进气管、排气管和架体,架体设置有用于卡设独立通风笼的多个隔间,进气管和排气管固设于架体。过滤器通过进气管与独立通风笼连通实现进气,独立通风笼通过排气管与高压氧舱的 负压 吸引 阀 连通实现排气。该高压氧独立通风笼系统能够为独立通风笼内部进行 高压氧 治疗 的受试体提供稳定的SPF环境。,下面是高压独立通笼系统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高压独立通笼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压氧舱过滤器、独立通风笼架以及至少一个独立通风笼,所述过滤器、所述独立通风笼架以及所述独立通风笼设置于所述高压氧舱内,所述过滤器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独立通风笼架包括进气管、排气管以及架体,所述独立通风笼卡设于所述架体内,所述独立通风笼包括笼体和笼盖,所述笼盖设有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进气口与大气连通,所述出气口通过所述进气管与所述供气口连通,所述排气口通过所述排气管与所述高压氧舱的负压吸引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氧独立通风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上设置有测压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氧独立通风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氧独立通风笼系统还包括第二载物台,所述过滤器和所述笼架设置于所述第二载物台,所述第二载物台设置有车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高压氧独立通风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包括多个支撑柱以及多根支撑杆,所述多个支撑柱竖向设置,所述多根支撑杆横向连接于所述多个支撑柱并形成多个隔间,每个所述隔间设置有卡槽,所述进气管和所述排气管固设于所述架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压氧独立通风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包括杆体以及对称设置于所述杆体两侧的两个支撑部,相邻两根所述支撑杆的所述支撑部形成所述卡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压氧独立通风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设置于所述笼架顶部并固定于所述多个支撑柱,所述排气管设置于所述笼架底部并固定于所述多个支撑柱。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压氧独立通风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包括进气总管及与所述进气总管连通的多个进气分管,所述排气管包括排气总管及与所述排气总管连通的多个排气分管,每个所述进气分管与一个所述供气口连通,每个所述排气分管与一个所述排气口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压氧独立通风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进气分管开设有进气阀,所述多个排气分管开设有排气阀。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压氧独立通风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独立通风笼架还包括第一载物台,所述架体设置于所述第一载物台,所述第一载物台设置有车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氧独立通风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笼盖设有供气室和排气室,所述供气口与所述供气室连通,所述排气口与所述排气室连通,所述供气室设置有第一通风口,所述排气室设置有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均与所述笼盖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均设置有过滤膜。

说明书全文

高压独立通笼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物疾病模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压氧独立通风笼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相关体外研究证明,神经胶质瘤干细胞和祖细胞(Glioma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s,GSCPs)向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的转化是在乏氧罐内完成的,推测富氧条件可能会对VM的生成产生抑制作用。为了进一步验证这种推测,需要用移植有人瘤的免疫缺陷动物如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荷瘤裸小鼠、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evere combined immune deficency,SCID)荷瘤小鼠等进行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但是受试体如GFP荷瘤裸小鼠、SCID荷瘤小鼠等必须在无特殊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的环境中才能保持稳定的生物学特征。
[0003] 目前在我国只有在正常气压环境中小鼠的独立通风笼才能够保持SPF级的环境,而以GFP荷瘤裸小鼠、SCID荷瘤小鼠等免疫缺陷动物作为受试体进行的HBO治疗实验通常不能达到SPF级,使受试体在HBO治疗过程中因感染某些病原体而产生实验误差。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压氧独立通风笼系统,其能够为高压氧舱内独立通风笼内部提供稳定的SPF环境。
[0005]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06] 一种高压氧独立通风笼系统,其包括高压氧舱、过滤器、上述独立通风笼架以及至少一个独立通风笼,过滤器、独立通风笼架以及独立通风笼设置于高压氧舱内,过滤器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独立通风笼架包括进气管、排气管以及架体,独立通风笼卡设于架体内,独立通风笼包括笼体和笼盖,笼盖设有供气口和排气口,进气口与大气连通,出气口通过进气管与供气口连通,排气口通过排气管与高压氧舱的负压吸引连通。
[0007]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压氧独立通风笼系统,包括高压氧舱及设置在高压氧舱内的过滤器、独立通风笼架以及独立通风笼。过滤器内设置有高效过滤膜,高压氧舱高压氧流经过滤器净化为SPF级高压氧,SPF级高压氧再通过独立通风笼架上的进气管进入独立通风笼,保证了独立通风笼内部的SPF级环境。此外废气通过连接于独立通风笼和高压氧舱的排气管,将独立通风笼内废气通过负压吸引阀排出系统外,保证系统良好的内环境。附图说明
[000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09]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压氧独立通风笼系统结构示意图;
[0010]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施例提供的独立通风笼架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0011]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施例提供的独立通风笼架的剖视图;
[0012]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独立通风笼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独立通风笼的剖视图。
[0014] 图中:
[0015] 独立通风笼架100;架体110;支撑柱111;支撑杆112;杆体1121;支撑部1122;卡槽1123;隔间113;进气管120;进气总管121;进气孔1211;进气分管122;进气阀1221;排气管
130;排气总管131;排气孔1311;排气分管132;排气阀1321;第一载物台140;高压氧独立通风笼系统200;高压氧舱210;负压吸引阀211;测压阀212;过滤器220;进气口221;出气口
222;独立通风笼230;笼体231;笼盖232;供气室2321;供气口2322;第一通风口2323;排气室
2324;排气口2325;第二通风口2326;透气口2327;透气盖2328;第二载物台240。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17]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8]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压氧独立通风笼系统200,其包括高压氧舱210及设置于高压氧舱210内部的过滤器220、独立通风笼230、第二载物台240以及独立通风笼架100,过滤器220、独立通风笼架100设置于第二载物台240上,独立通风笼230卡设于架体110内。上述高压氧舱210内的气压为2.0-2.5个大气压
[0019] 具体地,请参照图3,独立通风笼架100包括架体110、第一载物台140以及连接于架体110的进气管120和排气管130。进气管120和排气管130与架体110固定连接,架体110设置在第一载物台140上表面,第一载物台140底部设置有车轮,独立通风笼架100可进行移动。
[0020] 请参照图2,架体110包括多个支撑柱111和多根支撑杆112,多个支撑柱111沿纵向设置,且上述多个支撑柱111呈矩形阵列为两行构成架体110的外部支撑骨架,所述多根支撑杆112横向设置并连接于多个支撑柱111,一部分上述支撑杆112横向连接于如图2所示同一列的两个支撑柱111且两两之间相互平行,另一部分上述支撑杆112连接于如图2所示后面一行的相邻两个支撑柱111,使上述每列支撑柱111连接为一个整体。架体110为多个支撑柱111和多根支撑杆112组成的框架结构,其和放入的独立通风笼230的接触面积较小,便于对独立通风笼230内部情况的观察。
[0021] 为了增加架体110的耐久性,优选地多个支撑柱111和多根支撑杆112采用高硬度且耐腐蚀材料如不锈,但也可以采用外壁有漆层的木材作为支撑杆112以及支撑柱111的材料。为了保证架体110的稳定性,优选地多个支撑柱111和多根支撑杆112之间采用固定连接方式,如多个支撑柱111和多根支撑杆112采用不锈钢等材料时采用焊接等方式。
[0022] 如图3所示,多个支撑柱111和多根支撑杆112相连形成多个隔间113,上述隔间113沿竖向呈矩形阵列,每个上述隔间113可容纳一个独立通风笼230。隔间113的矩形阵列方式,便于对放入的独立通风笼230进行有序的放置和记录管理。
[0023] 请参阅图2,每个隔间113由相邻的四个支撑柱111和与上述四个支撑柱111相连的左侧、右侧以及后方的三个支撑杆112围合而成,每一行上相邻两个上述支撑柱111的距离稍大于常规独立通风笼230外壁的左右宽度,且每一列上相邻两个上述支撑柱111的距离和常规独立通风笼230外壁的前后宽度相匹配使独立通风笼230能够稳定地放置于独立通风笼架100内。每个隔间114前面两个支撑柱111之间无支撑杆112,便于独立通风笼230的卡入以及取出。
[0024] 请参阅图2及图3,支撑杆112包括杆体1121以及设置于杆体1121两侧的支撑部1122,杆体1121两端分别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支撑柱111,支撑部1122为与杆体1121一体连接且沿杆体1121左右两端侧壁底部横向往外延伸形成的支撑台。
[0025] 如图3所示,相邻两根支撑杆112上位于同一隔间113的支撑部1122形成卡槽1123,两个上述支撑部1122之间的距离与常规独立通风笼230大小相匹配,独立通风笼230能够稳定地卡设于架体110的隔间113内。卡入独立通风笼230时,将独立通风笼230左右两端分别对准一个隔间114的左右两个支撑部1122,将独立通风笼230沿卡槽1123平向笼架110后方推送,即可将独立通风笼230稳定卡设于卡槽1123内。取出独立通风笼230时,只需将独立通风笼230沿卡槽1123方向往外拉出至脱离笼架110即可。
[0026] 请参阅图2及图3,进气管120包括进气总管121和进气分管122,一个进气管120包括一个进气总管121和多个进气分管122。进气总管121横向设置于架体110顶部,进气总管121和架体110连接于上述多个支撑柱111。
[0027] 具体地,请参阅图2,进气总管121连接于架体110后面一行支撑柱111,且进气总管121两端分别与最左边一个支撑柱111和最右边一个支撑柱111连接,上述连接于该支撑柱
111的进气总管121位于上述架体110外部。进气总管121一端封闭,另一端开设有进气孔
1211用于进气,如图3所示,气体可通过进气总管121左端的进气孔1211进入进气总管121。
进气总管121可以选用一端烧制闭合的管道实现一端封闭,此外也可以通过设置与进气总管121端部紧密配合的密封盖完成,为了保证进气总管121封闭端的气密性,可以在上述密封盖开口处边缘围绕一圈密封胶
[0028] 进气分管122连接于进气总管121并与进气总管121连通。进气分管122设置于进气总管121侧壁且自进气总管121侧壁向下延伸,每个上述进气分管122对应一列上述隔间113。每个上述进气分管122下端封闭,进气分管122可以选用一端烧制闭合的管道实现下端封闭但不限于此,此外,也可以通过设置与进气分管122下端紧密配合的密封盖完成,为了保证进气分管122下端的封闭性,可以在上述密封盖开口处边缘围绕一圈密封胶。
[0029] 如图2所示,进气分管122开设有进气阀1221,进气阀1221可以控制进气分管122在该处的开闭。该进气阀1221设置于进气分管122前端的侧壁上,一个进气分管122上设置有多个上述进气阀1221,每个进气分管122上进气阀1221的个数和该进气分管122所对应的该列隔间113的个数相同,每个进气阀1221对应一个隔间113。优选地,为了增加进气管120和架体110之间的相对稳定性,上述多个进气分管122固设在连接架体110后面一行多个支撑柱111之间的支撑杆112上,该进气分管122和该支撑杆112之间可采用螺钉连接、扎等连接方式。
[0030] 请参阅图2及图3,排气管130包括排总管131和排气分管132,一个排气管130包括一个排气总管131和多个排气分管132。排气总管131横向设置于架体110底部,排气总管131和架体110连接于上述多个支撑柱111。
[0031] 具体地,请参阅图2,排气总管131连接于架体110后面一行支撑柱111,且排气总管131两端分别与最左边一个支撑柱111和最右边一个支撑柱111连接,上述连接于该支撑柱
111的排气总管131位于上述架体110外部。排气总管131一端封闭,另一端开设有排气孔
1311用于排气,如图3所示,气体可通过排气总管131右端的排气孔1311排出排气总管131。
排气总管131可以选用一端烧制闭合的管道实现一端封闭,此外也可以通过设置与排气总管131端部紧密配合的密封盖完成,为了保证排气总管131封闭端的气密性,可以在上述密封盖开口处边缘围绕一圈密封胶。
[0032] 排气分管132连接于排气总管131并与排气总管131连通。排气分管132设置于排气总管131侧壁且自排气总管131侧壁向上延伸,每个上述排气分管132对应一列上述隔间113。每个上述排气分管132上端封闭,排气分管132可以选用一端烧制闭合的管道实现上端封闭,此外也可以通过设置与排气分管132上端紧密配合的密封盖完成,为了保证排气分管
132上端的封闭性,可以在上述密封盖开口处边缘围绕一圈密封胶。
[0033] 如图2所示,排气分管132开设有排气阀1321,排气阀1321可以控制排气分管132在该处的开闭。该排气阀1321设置于排气分管132前端的侧壁上,一个排气分管132上设置有多个上述排气阀1321,每个排气分管132上排气阀1321的个数和该排气分管132所对应的该列隔间113的个数相同,每个排气阀1321对应一个隔间113。优选地,为了增加排气管130和架体110之间的相对稳定性,上述多个排气分管132固设在连接架体110后面一行多个支撑柱111之间的支撑杆112上,该排气分管132和该支撑杆112之间可采用螺钉连接、捆扎等连接方式。
[0034] 独立通风笼架100的支撑柱111和支撑杆112纵横连接围成多个隔间113,可同时容纳多个独立通风笼230进行动物实验。每个隔间113设置有卡槽1123使独立通风笼230能稳定卡设于隔间113内。架体110整体为框架结构,多个隔间113排列规整,便于记录、观察每个隔间113内部情况。进气管120和排气管130固设于架体110上,架体110设置于第一载物台140上,使独立通风笼架100一体且可移动。此外,每列隔间113均与一个进气分管122和一个排气分管132对应设置,且每个隔间113对应设置一个进气阀1221和排气阀1321,实现了每个隔间113内的独立换气。
[0035] 请参阅图1,过滤器220包括进气口221和出气口222,进气口221与高压氧舱210内的大气连通,出气口222通过进气孔1211与进气总管121连通。进气口221和出气口222之间设置有可更换过滤膜,高压氧舱210内的高压氧气体通过进气口221进入过滤器220后再由过滤膜过滤后从出气口222排出进入进气总管121。优选地,为了保证过滤器220过滤后的高压氧气体达到SPF级,过滤膜通常采用NASA100级高效过滤膜,但可根据不同的实验条件要求进行更换。
[0036] 请参阅图4,独立通风笼230包括笼体231和与笼体231匹配的笼盖232,笼体231内设置有食物架等用于设置实验动物,笼盖232用于和独立通风笼230外部进行气体交换。请参阅图3和图4,笼盖232设置有供气室2321,笼盖232侧壁上开设有与供气室2321连通的供气口2322,供气口2322与独立通风笼架100的进气阀1221连通,供气室2321朝向笼体231方向具有与笼体231连通的第一通风口2323,第一通风口2323处设置有过滤膜。经过滤器220过滤后的高压氧气体流经进气管120后,通过供气口2322进入供气室2321,在供气室2321内经第一通风口2323处的过滤膜进行二次过滤后进入笼体231。上述高压氧的气压为2.0-2.5大气压。优选地,第一通风口2323处的过滤膜采用NASA100级高效过滤膜。
[0037] 请参阅图1和图5,笼盖232设置有排气室2324,笼盖232侧壁上开设有与排气室2324连通的排气口2325,排气口2325与独立通风笼架100的排气阀1321连通,排气室2324朝向笼体231方向具有与笼体231连通的第二通风口2326,第二通风口2326处设置有过滤膜。
独立通风笼230内部的气体从笼体231内经第二通风口2326处的过滤膜进入排气室2324,排气室2324内的气体再通过排气口2325经排气阀1321进入排气管130。优选地,第二通风口
2326处的过滤膜采用NASA100级高效过滤膜。
[0038] 请参阅图4,笼盖232还包括开设于笼盖232顶壁且与笼体231连通的透气口2327以及与透气口2327配合的透气盖2328。透气口2327内设置有过滤膜。独立通风笼230在离架转移过程中,供气口2322和排气口2325处于关闭状态,此时打开透气盖2328独立通风笼230通过透气口2327与外部进行气体交换。为了保证离架独立通风笼230内部环境保持SPF级,优选地,透气口2327处的过滤膜采用NASA100级高效过滤膜。
[0039] 请参阅图1,高压氧舱210包括负压吸引阀211和测压阀212,负压吸引阀211与排气孔1311连通,排气管130内气体通过排气总管131经排气孔1311从负压吸引阀211排出高压氧独立通风笼系统200。测压阀212与排气管130连通,可以通过测压阀212监控独立通风笼230内压的压,便于调整并保证每次试验条件的一致。此外,为了便于测压阀212的数据读取,优选地,测压阀212设置于高压氧舱210外部。
[004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压氧独立通风笼系统200的工作原理为,高压氧舱210内的高压氧气体经过过滤器220过滤为SPF高压氧气体,过滤所得的SPF高压氧气体经过进气管120进入笼盖232,在笼盖232内,SPF高压氧气体经过二次过滤进入笼体231。排出气体时,笼体231内气体通过与排气口2325连通的排气阀1321进入排气管130再排出高压氧独立通风笼系统200。供给独立通风笼230内的高压氧通过两次高效过滤膜的过滤达到SPF级高压氧气体,保证了独立通风笼230内环境为SPF级。第二载物台240底部设置有车轮,使高压氧独立通风笼系200保证了可移动性。此外,测压阀212通过测试排气管130排出气体的压力,能够有效监控独立通风笼230内压的压力,便于调整并保证每次试验条件的一致。
[004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