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生物学 / 胃排空 / 洗胃 / 一种可防误吸的食道、胃双重冲洗管

一种可防误吸的食道、胃双重冲洗管

阅读:363发布:2021-01-07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可防误吸的食道、胃双重冲洗管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 洗胃 术的可防误吸的食道、胃双重冲洗管,具有一根可由人体鼻腔或 口腔 通入胃腔内的长度为60~100cm医用 硅 胶质 插管 ,在插管底端向上30~35cm 位置 处的管壁外套裹有一个气囊,在气囊之上的插管壁外同轴套设有一圈底部与气囊内腔连通的充放气管,在充放气管的上部设有一根可对气囊充放气的气体输入/输出管,在气囊之下的插管壁上规则开有多个食道冲洗、引流孔和胃冲洗、引流孔。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以往所用胃管单一冲洗、引流胃腔的 缺陷 ,达到同时冲洗食道、胃腔的目的,可有效提高对多种毒物中毒的 治疗 效果,其结构简单、价格便宜、便于临床操作,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宜于应用推广。,下面是一种可防误吸的食道、胃双重冲洗管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可防误吸的食道、胃双重冲洗管,其特征在于:具有一根可由人体鼻腔或口腔通入胃腔内的长度为60~100cm医用胶质插管,在插管底端向上30~35cm位置处的管壁外套裹有一个充气之后轴向长度为2.5cm、径向长轴为2.2cm、径向短轴为0.6cm的气囊(3),在气囊(3)之上的插管壁外同轴套设有一圈底部与气囊(3)内腔连通的充放气管(2),在充放气管(2)的上部设有一根可对气囊(3)充放气的气体输入/输出管(1),在气囊(3)之下的插管壁上规则开有多个冲洗、引流孔,所述的冲洗、引流孔包括自上而下分布设置的食道冲洗、引流孔(4)和胃冲洗、引流孔(5),其中的胃冲洗、引流孔(5)分布在插管底端向上10~12cm位置处的管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误吸的食道、胃双重冲洗管,其特征在于:开设在插管下部壁上的冲洗、引流孔的孔径为4~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误吸的食道、胃双重冲洗管,其特征在于:在冲洗管外壁自下端起向上等间隔地标记有标尺刻度线。

说明书全文

一种可防误吸的食道、胃双重冲洗管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洗胃术的可防误吸的食道、胃双重冲洗管。

背景技术

[0002] 急性中毒如短时间内吞服有机磷、无机磷、生物、巴比妥类药物等,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洗胃是对于上述疾病的一项重要的抢救措施。目前临床常规首选的洗胃方法为胃管洗胃术,就是将胃管从鼻腔或口腔插入后经食管到达胃内,通过人工或使用电动机械装置方式,先吸出毒物后注入洗胃液,进而再将胃内容物排出,以达到消除毒物的目的。但目前公知的胃管洗胃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有以下问题:1、液体通过高压注入胃内后,胃内容物易通过胃管外壁与食管内壁之间的间隙返流至口咽部而致误吸,一旦发生误吸,将会引发窒息、吸入性炎等并发症;2、很多中毒病人就诊时由于毒物作用处于肌肉松弛或昏迷状态,一旦发生误吸后,患者无法自行通过呛咳反应排出误吸物;3、氰化物以及一些常用杀虫剂,如胺硫磷、毒鼠强等,一旦发生误服后可通过食道粘膜吸收,而目前的洗胃术尚无法对食道残留的毒物或药物进行清理;4、为解决防误吸问题,近年来本领域曾提出有一些防误吸胃管的设计方案,但目前公知的防误吸胃管由于气囊多设置于食道中下段,使食道大部分空间无法实施冲洗治疗,导致部分毒物或药物残留在食道,通过食道粘膜吸收。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胃管存在的只能单一冲洗、无法冲洗食道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同时冲洗食道、胃腔进而有效提高对多种毒物中毒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可防误吸的食道、胃双重冲洗管。
[0004] 用于上述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所提供的可防误吸的食道、胃双重冲洗管具有一根可由人体鼻腔或口腔通入胃腔内的长度为60~100cm医用胶质插管,在插管底端向上30~35cm位置处(即人体食管自上往下数第一个生理狭窄处)的管壁外套裹有一个充气之后轴向长度为2.5cm、径向长轴为2.2cm、径向短轴为0.6cm的气囊,在气囊之上的插管壁外同轴套设有一圈底部与气囊内腔连通的充放气管,在充放气管的上部设有一根可对气囊充放气的气体输入/输出管,在气囊之下的插管壁上规则开有多个冲洗、引流孔,所述的冲洗、引流孔包括自上而下分布设置的食道冲洗、引流孔和胃冲洗、引流孔,其中的胃冲洗、引流孔分布在插管底端向上10~12cm位置处的管壁上。
[0005] 上述食道、胃双重冲洗管中,开设在插管下部壁上的冲洗、引流孔的孔径为4~5mm。
[0006]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还包括,在冲洗管外壁自下端起向上等间隔地标记有标尺刻度线。
[0007] 实际使用中,将该冲洗管下部管体经患者鼻腔或口腔插入患者体内,达到约40cm刻度时,可见到气体溢出或胃内容物流出,此时可确认导管已进入胃腔内,继续插入冲洗管3~5cm后,使冲洗管上气囊的位于患者环状软骨下缘处的狭窄位置处,以确保充分冲洗、吸引胃腔;之后应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经气体输入/输出管口向充放气管内注入空气,使气囊充分膨胀、严密贴附食管壁,轻轻抽动冲洗管,确认气囊固定良好、无滑动后,由冲洗管顶端向内注入500~600ml冲洗液,稍作停留,使冲洗液由食道冲洗、引流孔和胃冲洗、引流孔对胃和食道进行冲洗后,利用负压吸引出冲洗液,之后根据临床治疗需要反复实施以上步骤,直至冲洗液清亮为止。
[000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突出的结构特征如下所述。
[0009] 一、在传统洗胃管侧壁轴向增加多个食道冲洗孔,并呈多列分布,由于冲洗管底端置于胃中,所以自胃管底部向顶部30~35cm范围内设置多列粗大冲洗孔用于冲洗、吸引,达到了对食道和胃内同时冲洗、引流效果。
[0010] 二、在冲洗管本体的适当位置处设置气囊,气囊顶部连接带有气体输入/输出管的充放气管;气囊位置的选择:人体解剖学中指出,人的食管有三个生理狭窄,第一个狭窄位于环状软骨下缘,距齿约15cm;第二个狭窄位于左主支气管及主动脉弓处,距门齿约25cm;第三个狭窄位于横膈膜肌的食管裂孔处,距门齿约35~40cm。若单纯为了防止误吸,理论上气囊可置于三个狭窄中的任意一个,但若同时要达到冲洗食道的目的,则最佳选择是将气囊设置在食道第一个狭窄处(相当于食道开口处),这样既可达到防止误吸的目的,同时可最大限度的对食道进行冲洗。
[0011] 三、气囊大小的选择:成人食管的径向长轴宽度大约1.9cm,径向短轴长度为0.5cm,呈扁圆形,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气囊的轴向长度为2.5cm,径向长轴长度为2.2cm,径向短轴长度为0.6cm,充气后气囊形状符合食道自然形态,可有效贴合食道壁,防止反流并减少对食道壁的压迫性损伤。
[0012] 四、根据设计所需,本实用新型在冲洗管外侧壁标记有相应刻度,以便在使用时能准确滴判断放置深度,具体实施中,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与冲洗管底端重合,距离冲洗管底部15cm处开始标记刻度,每隔10cm标记,直至冲洗管顶处。
[0013] 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食道、胃双重冲洗管通过在传统洗胃管上增加了食道冲洗、引流孔以及在管体较上位置处(即位于患者环状软骨下缘处的狭窄位置处)设置气囊的方式,解决了以往所用胃管单一冲洗、引流胃腔的缺陷,达到同时冲洗食道、胃腔的目的,可有效提高对多种毒物中毒的治疗效果,其结构简单、价格便宜、便于临床操作,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宜于应用推广。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 附图标记说明:1-气体输入/输出管,2-充放气管,3-气囊,4-食道冲洗、引流孔,5-胃冲洗、引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内容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际应用形式并不仅限于图示的实施例。
[0017]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防误吸的食道、胃双重冲洗管具有一根总长度为60~100cm的插管,在插管中部管壁外套裹有一个气囊3,气囊3的设置位置距插管底端为
30~35cm(与患者食管第一生理狭窄处齐),气囊3充气之后轴向长度为2.5cm、径向长轴为2.2cm、径向短轴为0.6cm,其形状符合食道自然形态,可有效贴合食道壁,防止反流并减少对食道壁的压迫性损伤。在气囊3之上的插管壁外同轴套设有一圈底部与气囊3内腔连通的充放气管2,在充放气管2的上部设有可对气囊3充放气的气体输入/输出管1,在气囊3之下的插管壁上自上而下依次规则开有多个孔径为4~5mm的食道冲洗、引流孔4(图中分划线之上各孔,对应的管道为食道冲洗、引流管)和胃冲洗、引流孔5(图中分划线之上各孔,对应的管道为胃腔冲洗、引流管)。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一种儿科负压洗胃装置 2020-05-20 400
消化内科洗胃机 2020-05-15 39
双腔洗胃管 2020-05-12 550
简易洗胃装置 2020-05-17 89
一种洗胃模型 2020-05-18 314
一种洗胃模型 2020-05-18 505
安全洗胃机 2020-05-13 366
一次性围兜式洗胃袋 2020-05-19 373
一种可视洗胃机 2020-05-15 720
一种可视洗胃机 2020-05-13 678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