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生物学 / 生物反应器 / 升流式内循环多级厌氧反应装置

升流式内循环多级厌反应装置

阅读:913发布:2023-01-19

专利汇可以提供升流式内循环多级厌反应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升流式内循环多级厌 氧 反应装置,包括 厌氧反应器 ,所述厌氧反应器的底部设置有 废 水 进水管以及布水器,所述厌氧反应器的上部设置有清水出水管;所述厌氧反应器内沿竖直方向交错设置有多个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将所述厌氧反应器分隔成多个彼此 串联 连通的反应空间,每个所述反应空间内分别设置有沼气升 流管 ;所述厌氧反应器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沼气升流管相连接的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底部通过内循环管与所述布水器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在单个反应器内实现多级厌氧处理,有效提高了厌氧生化处理去除率;沼气气提作用形成的内循环液,强化了废水与厌氧 微 生物 的 接触 ,稀释了进水浓度,使系统抗冲击能 力 提高,运行更稳定。,下面是升流式内循环多级厌反应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升流式内循环多级厌反应装置,包括供和厌氧生物混合反应的厌氧反应器,所述厌氧反应器的底部设置有废水进水管以及与所述废水进水管相连接的布水器,所述厌氧反应器的上部设置有清水出水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厌氧反应器内位于所述布水器的上方沿竖直方向交错设置有多个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将所述厌氧反应器分隔成多个彼此串联连通的反应空间,每个所述反应空间内分别设置有沼气升流管;所述厌氧反应器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沼气升流管相连接的气液分离器;
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底部通过内循环管与所述布水器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流式内循环多级厌氧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呈倾斜状安装于所述厌氧反应器的内部,且所述导流板的高端与所述厌氧反应器紧密相连,所述导流板的低端留有一段空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流式内循环多级厌氧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交错设置的相邻两个导流板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相重叠。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流式内循环多级厌氧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反应空间内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沼气升流管相连通的沼气收集管路。
5.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升流式内循环多级厌氧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反应器的上部设置有清水出水堰。

说明书全文

升流式内循环多级厌反应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的厌氧生化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厌氧生化去除效率和运行稳定性的升流式内循环多级厌氧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和生产消耗了更大量的清洁水资源,产生了大量高污染废水。如果这些废水不加处理直接排放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使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不可持续。因此对废水进行处理,减少或避免对环境的污染具有重大意义。
[0003] 废水厌氧处理是废水生物处理法的一种,有上百年的应用历史。废水厌氧处理是利用厌氧微生物降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同时产生沼气的生物处理方法。与废水好氧处理比较,采用厌氧生物处理有机废水具有处理能耗低、容积负荷高、产泥少,同时可回收沼气能源的优势。
[0004] 近年来厌氧处理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出现了多种高效厌氧反应装置,如:UASB、AF、ABR、EGSB、IC等等。为了适应现实环境对处理效果的要求,除了高负荷之外,厌氧生化处理去除率和运行稳定性还有待提高。实验和实际应用中发现,多级厌氧处理系统比单级厌氧处理系统的去除率和运行稳定性都有明显的提高。这是因为多级厌氧处理系统中建立了推流流态,而且每一级反应空间都可以保留最优的适应该环境的微生物。从反应器理论可知,在相同容积条件下,推流系统的去除率优于完全混合系统。根据这一理论,分级系统的容积转化率从理论上要高于单级系统。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在单个反应器实现多级厌氧处理、处理效率高且运行稳定的升流式内循环多级厌氧反应装置。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7] 升流式内循环多级厌氧反应装置,包括供废水和厌氧微生物混合反应的厌氧反应器,所述厌氧反应器的底部设置有废水进水管以及与所述废水进水管相连接的布水器,所述厌氧反应器的上部设置有清水出水管;
[0008] 所述厌氧反应器内位于所述布水器的上方沿竖直方向交错设置有多个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将所述厌氧反应器分隔成多个彼此串联连通的反应空间,每个所述反应空间内分别设置有沼气升流管;所述厌氧反应器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沼气升流管相连接的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底部通过内循环管与所述布水器相连接。
[0009]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导流板呈倾斜状安装于所述厌氧反应器的内部,且所述导流板的高端与所述厌氧反应器紧密相连,其低端留有一段空隙。
[0010]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交错设置的相邻两个导流板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相重叠。
[0011]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每个所述反应空间内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沼气升流管相连通的沼气收集管路。
[0012]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厌氧反应器的上部设置有清水出水堰。
[0013]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 (1)通过导流板形成的多个反应空间,使得在单个反应器内能够实现多级厌氧处理,有效提高了厌氧生化处理去除率;
[0015] (2)通过导流板的多级截留,在厌氧反应器内能够保留大量的高活性厌氧微生物;
[0016] (3)沼气气提作用形成的内循环液,强化了废水与厌氧微生物的接触,稀释了进水浓度,使系统抗冲击能提高,运行更稳定。附图说明
[0017]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0018]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中:1-厌氧反应器;2-废水进水管;3-布水器;4-清水出水管;5-导流板;6-反应空间;7-沼气升流管;8-气液分离器;9-内循环管;10-清水出水堰;11-沼气排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0021] 如图1所示,升流式内循环多级厌氧反应装置,包括供废水和厌氧微生物混合反应的厌氧反应器1,其形状最好采用柱状,所述厌氧反应器1的底部设置有废水进水管2以及与所述废水进水管2相连接的布水器3,所述厌氧反应器1的上部设置有清水出水管4;所述厌氧反应器1的上部还设置有清水出水堰10,以便于清水溢流排出反应器。
[0022] 所述厌氧反应器1内位于所述布水器3的上方沿竖直方向交错设置有多个导流板5,本实施例中以6个为例,当然还可以设置为7个、8个或其他数量等;所述导流板5将所述厌氧反应器1分隔成多个彼此串联连通的反应空间6,每个所述反应空间6内分别设置有独立的沼气收集管路(图中未示出),沼气收集管路分别连接有沼气升流管7;所述厌氧反应器1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沼气升流管7相连接的气液分离器8;所述气液分离器8的底部通过内循环管9与所述布水器3相连接。
[0023] 其中,所述导流板5最好均呈倾斜状安装于所述厌氧反应器1的内部,每个导流板形成一个斜截面,且所述导流板5的高端与所述厌氧反应器1紧密连接,其低端留有一段空隙,上下两个导流板交错安装,形成一个折流的通道,相邻两个导流板的低端边的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有一定的相互遮挡(重叠)。
[0024] 本实用新型的运行原理如下:
[0025] 原废水通过废水进水管2进入布水器3,同时内循环管9回流液也进入布水器3,强化了废水与厌氧微生物的接触,布水器3将废水与反应器底的厌氧微生物充分混合,然后向上流动;废水与厌氧微生物在向上过程中流经多个反应区,在这些反应区废水被逐步净化,微生物也被逐渐截留在不同的反应区;经处理后的水流到反应器顶部,通过设置的出水堰排出反应器,形成多级处理。废水在净化过程中会产生沼气,每个反应区都有独立的沼气收集管路,将收集的沼气沿沼气升流管7送至顶部的气液分离器8,夹带液体的沼气在气液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沼气通过沼气排气管11排出反应器,分离后的液体通过内循环管9回流到厌氧反应器底部布水器,形成内循环。废水经过多级反应区,得到净化,同时厌氧微生物也得到截留,废水到达顶部的清水出水堰10后,通过清水出水管4流出厌氧反应器1,完成厌氧处理过程。
[002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生物反应器悬架 2020-05-13 46
生物反应器 2020-05-11 493
生物反应器系统 2020-05-13 859
烛式生物反应器 2020-05-13 961
生物反应器 2020-05-11 677
生物反应器 2020-05-12 349
生物反应器 2020-05-12 847
生物反应器 2020-05-12 408
生物反应器 2020-05-11 216
生物反应器 2020-05-12 10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