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阀门 / / 控制阀 / 流量控制阀 / 输液加热组件及输液装置

输液加热组件及输液装置

阅读:669发布:2023-02-14

专利汇可以提供输液加热组件及输液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输液加热组件及输液装置。本 发明 涉及包括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所述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间隔设置,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板的 板面 相对,所述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间设有呈扁平状的储液器,所述第一加热板与储液器的顶面配合加热,所述第二加热板与储液器的底面配合加热;由于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间的储液器呈扁平状,储液器顶面和储液器底面间的间距减小且储液器与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的配合加热面积大,进而使得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能够有效均匀地对储液器内的流动的液体进行均匀加热。,下面是输液加热组件及输液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输液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所述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间隔设置,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板的板面相对,所述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间设有呈扁平状的储液器,所述第一加热板与储液器的顶面配合加热,所述第二加热板与储液器的底面配合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器为储液袋,所述储液袋采用柔性材料制成,所述储液袋的一侧用于与第一加热板抵接贴合形成所述顶面,所述储液袋的另一侧用于与第二加热板抵接贴合形成所述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液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开闭配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加热板设置于第一壳体内并随第一壳体移动,所述第二加热板设置于第二壳体内并随第二壳体移动;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闭合时,所述第一加热板与储液袋的顶面抵接贴合,所述第二加热板与储液袋的底面抵接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液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与第二壳体转动连接,第一壳体的另一侧与第二壳体搭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输液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器内设有散液器,所述散液器呈与储液器相适应的扁平状,所述储液器的内壁与散液器的外壁配合形成加热通道,所述散液器用于向加热通道扩散液体,所述散液器用于与进液管连通,所述储液袋用于与出液管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液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液器为过滤膜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线,所述导线的输出端与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电性连接,所述导线的输入端用于与电源可拆卸连接。
8.一种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输液加热组件,还包括与储液器连通的进液管,所述进液管设有气压控制,所述气压控制阀用于控制进液管内的气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液管、流量控制阀及防止回流器,所述输液管与储液器连通,所述流量控制阀和防止回流器沿出液管内输液流动方向依次与出液管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卡子,两个所述卡子分别与进液管和出液管连接,所述卡子用于固定进液管和出液管。

说明书全文

输液加热组件及输液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输液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输液加热组件及输液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春冬两季气候较为寒冷,在给病人进行静脉输液(输血)治疗时,因外界气温较冷,进入人体的液体温度过低,可能致使病人发抖、四肢麻木,甚至发生血管痉挛,肌肉抽搐等现象影响病人治疗效果,引发医疗事故,故在输液(输血) 过程中,需对液体进行加热保温处理;但一般的输液加热装置存在加热不均匀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3] 基于此,本发明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输液加热组件及输液装置,来解决加热不均匀的问题。
[0004] 一种输液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所述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的板面相,所述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间隔设置,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的板面相对,所述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间设有呈扁平状的储液器,所述第一加热板与储液器的顶面配合加热,所述第二加热板与储液器的底面配合加热。
[0005] 上述输液加热组件,位于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之间的储液器呈扁平状,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分别与储液器的顶面和底面配合并对流经储液器的液体进行加热。由于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间的储液器呈扁平状,顶面和底面间的间距减小且储液器与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的配合加热面积大,进而使得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能够有效均匀地对储液器内的流动的液体进行均匀加热。需要说明的是储液器呈扁平状的这种结构能够在储液器内液体流通截面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受热接触面积,使得储液器内流动液体受热均匀。
[0006] 进一步,所述储液器为储液袋,所述储液袋采用柔性材料制成,所述储液袋的一侧用于与第一加热板抵接贴合形成所述顶面,所述储液袋的另一侧用于与第二加热板抵接贴合形成所述底面。储液袋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储液袋具有可变形,当储液袋位于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之间时,在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的按压作用下,储液袋与第一加热板贴合的一侧随第一加热板的板面变形形成顶面,储液袋与第二加热板贴合的一侧随第二加热板的板面变形形成底面。通过储液袋的适应性变形能通过改变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间的间距方式来改变储液袋底面和顶面间的间距,并且由于顶面和底面能较好地与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的板面贴合,提高储液袋内液体的受热面积,保证液体的加热效果。
[0007] 进一步,输液加热组件还包括可开闭配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加热板设置于第一壳体内并随第一壳体移动,所述第二加热板设置于第二壳体内并随第二壳体移动;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闭合时,所述第一加热板与储液袋的顶面抵接贴合,所述第二加热板与储液袋的底面抵接贴合。通过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处于打开状态的方式可完成储液袋的拆装,如此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可以重复使用。另外可通过控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位置关系实现对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位置关系的控制。
[0008] 进一步,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与第二壳体转动连接,第一壳体的另一侧与第二壳体搭扣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转动连接和搭扣连接的组合方式实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开闭,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0009] 进一步,所述储液器内设有散液器,所述散液器呈与储液器相适应的扁平状,所述储液器的内壁与散液器的外壁配合形成加热通道,所述散液器用于向加热通道扩散液体,所述散液器用于与进液管连通,所述储液袋用于与出液管连通。散液器设置于储液器内并呈与储液器相适应的扁平状,如此使得储液器内壁与散液器外壁间形成均匀的加热通道,进而使得流经加热通道的液体能够较好的均匀受热。
[0010] 进一步,所述散液器为过滤膜袋。使用中,液体先通过进液管进入过滤膜袋,后通过过滤膜袋扩散至过滤膜袋外壁与储液器内壁形成的加热通道中,最后通过出液管流出储液器。液体中存在杂质或气泡,在液体经过过滤膜袋时,由于过滤膜袋呈扁平状,过滤膜袋过滤面积大,在液体内杂质和气泡较多时,过滤膜袋能保证正常的过滤杂质和过滤气泡,避免了由于过滤面积小引起的过滤堵塞问题,使得液体能够源源不断地扩散到加热通道内。同时由于过滤膜袋是柔性体,进入过滤膜袋的液体能够从过滤膜袋的表面均匀地向加热通道扩散出去,使得液体加热更均匀。另外由于过滤膜袋为柔性体,过滤膜袋表面网孔分布均匀,使用中过滤膜袋能通过向加热通道扩散液体的反作用力来自适应调整过滤膜袋在储液器内的位置。
[0011] 进一步,输液加热组件还包括导线,所述导线的输出端与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电性连接,所述导线的输入端用于与电源连接。导线的输出端与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电性连接,导线的输入端用于与电源可拆卸连接,通过导线输入端与电源的可拆卸连接实现电源的切换,保证了输液加热组件的正常工作。
[0012] 一种输液装置,包括所述的输液加热组件,包括所述的输液加热组件,还包括与储液器连通的进液管,所述进液管设有气压控制,所述气压控制阀用于控制进液管内的气压。通过气压控制阀能将进液管内的气体排出。
[0013] 进一步,输液装置还包括出液管、流量控制阀及防止回流器,所述输液管与储液器连通,所述流量控制阀和防止回流器沿出液管内输液流动方向依次与出液管连接。流量控制阀能控制在出液管内液体的流动速度,防止回流器能防止血液回流现象的产生,提高使用安全,减小护理工作的难度。
[0014] 进一步,输液装置还包括两个卡子,两个所述卡子分别与进液管和出液管连接,所述卡子用于固定进液管和出液管。卡子的设置能限制进液管和出液管的位置。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输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图1的爆炸图;
[0017] 图3为图1的A-A向的剖视图;
[0018]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储液器和散液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5为图4的B-B向剖视图。
[0020] 附图标记说明:110、第一加热板,120、第二加热板、200、储液器,210、储液袋,211、顶面,212、底面,220、加热通道,310、第一壳体,320、第二壳体,400、散液器,410、滤膜袋,510、进液管,520、出液管,600、导线, 710、气压控制阀,720、流量控制阀,730、防止回流器,
740、卡子,800、搭扣,900、移动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0022]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3]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4] 结合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输液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加热板110和第二加热板120,所述第一加热板110和第二加热板120间隔设置,第一加热板 110和第二加热板120的板面相对,所述第一加热板110和第二加热板120间设有呈扁平状的储液器200,所述第一加热板110与储液器200的顶面211配合加热,所述第二加热板120与储液器200的底面212配合加热。
[0025] 上述输液加热组件,位于第一加热板110和第二加热板120之间的储液器200呈扁平状,第一加热板110和第二加热板120分别与储液器200的顶面211 和底面212配合并对流经储液器200的液体进行加热。由于第一加热板110和第二加热板120间的储液器200呈扁平状,顶面211和底面212间的间距减小且储液器200与第一加热板110和第二加热板120的配合加热面积大,进而使得第一加热板110和第二加热板120能够有效均匀地对储液器200内的流动的液体进行均匀加热。需要说明的是储液器200呈扁平状的这种结构能够使储液器200内液体流通截面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受热接触面积,使得储液器200内流动液体受热均匀。
[0026] 具体地,结合图4、图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储液器200为储液袋210,所述储液袋210采用柔性材料制成,所述储液袋210的一侧用于与第一加热板110 抵接贴合形成所述顶面211,所述储液袋210的另一侧用于与第二加热板120抵接贴合形成所述底面212。储液袋210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储液袋210具有可变形能力。当储液袋210位于第一加热板110和第二加热板120之间时,在第一加热板110和第二加热板120的按压作用下,储液袋210上与第一加热板110 贴合的一侧随第一加热板110的板面变形形成顶面211,储液袋210上与第二加热板120贴合的一侧随第二加热板120的板面变形形成底面212。通过储液袋 210的适应性变形能通过改变第一加热板110和第二加热板120间的间距来改变储液袋210底面212和顶面
211间的间距,并且由于顶面211和底面212能较好地与第一加热板110和第二加热板120的板面贴合,提高储液袋210内液体的受热面积,保证液体的加热效果。
[0027] 在其他实施例中,储液器200可以是储液盒,储液盒采用刚性材料制成。在制造储液盒时,将储液盒直接制造成刚性盒体,并使储液盒呈扁平状。使用中,通过储液盒顶面和储液盒底面与第一加热板110和第二加热板120的配合来实现对储液盒内液体的加热。采用储液盒的方式能在生产制造中完成储液盒的扁平状造型。
[0028]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提及的顶面和底面是指扁平状储液器200外表面上的两个相对面,且这两个面的平整性较好。在与第一加热板110和第二加热板120配合时,这两个面与第一加热板110和第二加热板120有较大的配合面积。
[0029]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顶面211和底面212与第一加热板110和第二加热板120的配合加热方式可以如下:当储液器200为储液袋210时,顶面211和底面212分别与第一加热板110和第二加热板120对应贴合加热,当储液器200 为储液盒时,顶面211和底面212之间可以是间隔设置加热或者相互贴合加热。
[0030] 进一步,输液加热组件还包括可开闭配合的第一壳体310和第二壳体320,所述第一加热板110设置于第一壳体310内并随第一壳体310移动,所述第二加热板120设置于第二壳体320内并随第二壳体320移动;当第一壳体310和第二壳体320闭合时,所述第一加热板110与储液袋210的顶面抵接贴合,所述第二加热板120与储液袋210的底面抵接贴合。通过使第一壳体310和第二壳体320处于打开状态的方式可完成储液袋210的拆装,如此第一壳体310、第二壳体320、第一加热板110和第二加热板120可以重复使用。另外可通过控制第一壳体310和第二壳体320相对位置关系实现对第一加热板110和第二加热板120位置关系的控制。
[0031] 具体地,上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以是塑料壳体,其成型方式可以是注塑成型
[0032] 进一步,所述第一壳体310的一侧与第二壳体320转动连接,第一壳体310 的另一侧与第二壳体320搭扣连接。第一壳体310和第二壳体320通过转动连接和搭扣连接的组合方式实现第一壳体310和第二壳体320的开闭,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0033] 具体地,结合图2,输液加热组件还包括搭扣800,搭扣800的一例与第一壳体310转动连接,搭扣800的另一侧与第二壳体320扣接。
[0034] 进一步,所述储液器200内设有散液器400,所述散液器400呈与储液器 200相适应的扁平状,所述储液器200的内壁与散液器400的外壁配合形成加热通道220,所述散液器400用于向加热通道220扩散液体,所述散液器400用于与进液管510连通,所述储液袋210用于与出液管520连通。散液器400设置于储液器200内并呈与储液器200相适应的扁平状,如此使得储液器200内壁与散液器400外壁间形成均匀的加热通道220,进而使得流经加热通道220的液体能够较好地均匀受热。
[0035]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散液器400为过滤膜袋410。使用中,液体先通过进液管510进入过滤膜袋410,后通过过滤膜袋410扩散至过滤膜袋410外壁与储液器200内壁形成的加热通道中,最后通过出液管520流出储液器200。液体中存在杂质或气泡,在液体经过过滤膜袋410时,由于过滤膜袋410呈扁平状,过滤膜袋410的过滤面积大,在液体内杂质和气泡较多时,过滤膜袋410 能保证正常地过滤杂质和过滤气泡,避免了由于过滤面积小引起的过滤堵塞问题,使得液体能够源源不断地扩散到加热通道220内。同时由于过滤膜袋410 是柔性体,进入过滤膜袋410的液体能够从过滤膜袋410的表面均匀地向加热通道220扩散出去,使得液体加热更均匀。另外由于过滤膜袋410为柔性体,过滤膜袋410表面网孔分布均匀,使用中过滤膜袋410能通过向加热通道220 扩散液体的反作用力来自适应调整过滤膜袋410在储液器200内的位置。
[0036] 进一步,输液加热组件还包括导线600,所述导线600的输出端与第一加热板110和第二加热板120电性连接,所述导线600的输入端用于与电源连接。导线600的输出端与第一加热板110和第二加热板120电性连接,导线600的输入端用于与电源可拆卸连接,通过导线600输入端与电源的可拆卸连接实现电源的切换,保证了输液加热组件的正常工作。
[0037] 结合图1、图2,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输液装置,包括所述的输液加热组件,还包括与储液器200连通的进液管510,所述进液管510设有气压控制阀710,所述气压控制阀710用于控制进液管510内的气压。通过气压控制阀710 能将进液管510内的气体排出。
[0038] 进一步,输液装置还包括出液管520、流量控制阀720及防止回流器730,所述输液管与储液器200连通,所述流量控制阀720和防止回流器730沿出液管520内输液流动方向依次与出液管520连接。流量控制阀720能控制在出液管520内液体的流动速度,防止回流器730能防止血液回流现象的产生,提高使用安全,减小护理工作的难度。
[0039] 进一步,输液装置还包括两个卡子740,两个所述卡子740分别与进液管 510和出液管520连接,所述卡子740用于固定进液管510和出液管520。卡子740的设置能限制进液管510和出液管520的位置。
[0040]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41]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流量控制阀 2020-05-12 255
流量控制阀 2020-05-12 554
流量控制阀 2020-05-12 302
流量控制阀 2020-05-11 65
流量控制阀 2020-05-11 635
流量控制阀 2020-05-12 334
流量控制阀 2020-05-12 940
流量控制阀 2020-05-12 372
流量控制阀 2020-05-13 715
流量控制阀 2020-05-13 36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