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阀门 / / 控制阀 / 控制阀

控制

阅读:244发布:2020-05-13

专利汇可以提供控制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提供一种能如所设计的那样得到防振 弹簧 的滑动阻抗的控制 阀 。在膨胀阀(1)的 阀体 内设有被轴(33)同轴地插通的防振弹簧(50)。防振弹簧(50)包括被大径部(46)的内壁支承的筒状的本体(102),被一体地形成于本体(102)的 侧壁 、被本体(102)单端地支承的弹簧部(104),以及在弹簧部(104)的与轴(33)的相对面突出地设置的鼓出部(106),随着鼓出部(106)抵接于轴(33),弹簧部(104)发生应变,通过其弹性反作用 力 能对轴(33)赋予滑动阻力。本体(102)是对利用压力加工冲切金属板所得到的板状体沿其长度方向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的筒状体,且被成形为在筒状体的轴线方向的至少一个端部具有沿半径方向向外突出的边沿部(120)。,下面是控制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被设在制冷循环中,控制冷媒的流动的控制,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体,具有导入冷媒的导入口、导出冷媒的导出口、以及被设在连接所述导入口和所述导出口的冷媒通路上的阀孔,
阀芯,接触/分离于所述阀孔来开闭阀部,
驱动部,产生用于使所述阀芯开闭的驱动
轴,以贯通所述阀体上所设的插通孔的方式而设,其一端侧连接于所述驱动部的可动部件,另一端侧连接于所述阀芯,将所述驱动部产生的轴线方向的驱动力传递至所述阀芯,以及
防振弹簧,被收容在与所述插通孔同轴地形成于所述阀体的安装孔中,使所述轴同轴地插通,并对所述轴沿半径方向向内赋予势能、给予滑动阻抗;
所述防振弹簧包括:
被所述安装孔的内壁支承的筒状的本体,
被一体地形成在所述本体的侧壁、并被所述本体单端地支承的弹簧部,以及在所述弹簧部的与所述轴的相对面突出地设置的抵接部;
随着所述防振弹簧的所述抵接部抵接于所述轴,所述弹簧部发生应变,能通过其弹性反作用力对所述轴赋予滑动阻力;
所述本体是对利用压力加工冲切金属板所得到的板状体沿其长度方向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的筒状体;
所述本体被成形为在所述筒状体的轴线方向的至少一个端部具有沿半径方向向外突出、卡定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的边沿部,
所述端部的外周缘部具有相对于所述筒状体的轴线倾斜的倾斜面,
所述边沿部在所述筒状体的外周面与所述倾斜面相交的部,比所述外周面沿半径方向外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边沿部是通过对所述板状体的冲切成形时产生的塌边部进行压缩而得到所述倾斜面时产生的材料流动而得到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由具有多个侧壁的多角形状的筒体构成;
所述弹簧部分别被形成于所述多个侧壁,从而在多处与所述轴抵接;
所述边沿部被设在所述筒状体的与多角形状的顶点对应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制冷循环中作为膨胀阀来发挥功能,该膨胀阀使经外部热交换器流入的冷媒通过内部的阀部而节流膨胀后提供给蒸发器,并感测从所述蒸发器返回来的冷媒的压力和温度地控制所述阀部的开度,将该冷媒朝压缩机导出;
所述阀体包括:作为所述导入口而导入来自所述外部热交换器的冷媒的第1导入口;作为所述导出口而将冷媒向所述蒸发器导出的第1导出口;作为所述冷媒通路而连接所述第1导入口和第1导出口的第1通路;被设在所述第1通路的中间部的所述阀孔;导入从所述蒸发器返回来的冷媒的第2导入口;将冷媒向所述压缩机导出的第2导出口;以及连接所述第2导入口和第2导出口的第2通路;
作为所述驱动部而设有动力元件,该动力元件被设置在所述阀体的相对于所述第2通路、与所述第1通路相反的一侧,感测流过所述第2通路的冷媒的温度和压力地进行动作;
所述轴被以贯通所述第1通路与所述第2通路间的隔壁上所形成的所述插通孔的方式设置,其一端侧横穿所述第2通路地连接于所述动力元件,另一端侧连接于所述阀芯,将所述动力元件的驱动力传递至所述阀芯;
所述防振弹簧被收容在与所述插通孔同轴地在所述隔壁上形成的所述安装孔中。

说明书全文

控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控制阀,尤其涉及适于控制阀的工作部的防振的防振弹簧的构造。

背景技术

[0002] 汽车空调装置的制冷循环中一般设有使循环的冷媒压缩的压缩机、使压缩后的冷媒冷凝的冷凝器、使冷凝后的冷媒气液分离的储液器、使分离出的液态冷媒节流膨胀而变成雾状并送出的膨胀阀、使该雾状的冷媒蒸发而利用其蒸发潜热冷却车室内的空气的蒸发器。作为膨胀阀,采用如下这样的温度式膨胀阀:为使得从蒸发器导出的冷媒具有预定的过热度而感测蒸发器的出口侧的冷媒的温度及压地开闭阀部,控制向蒸发器送出的冷媒的流量。
[0003] 膨胀阀的阀体上形成有使从储液器朝向蒸发器的冷媒通过的第1通路、和使从蒸发器返回来的冷媒通过而向压缩机导出的第2通路。在第1通路的中间部形成有阀孔,并配设通过落座/分离于该阀孔来开闭阀部的阀芯。阀芯通过对阀孔的接触/分离来调整流向蒸发器的冷媒流量。此外,还设有感测流过第2通路的冷媒的温度及压力,控制阀部的开度的动力元件。动力元件的驱动力介由长条状的轴而传动至阀芯。轴的一端侧横穿过第2通路后连接至动力元件。轴的另一端侧贯通第1通路和第2通路的隔壁上所形成的插通孔及阀孔地连接至阀芯。
[0004] 在这样的膨胀阀中,例如在被导入高温冷媒的阀部上游侧有时会产生压力变动,若置之不管,则有时阀芯会振动而产生噪音。因此,已有如下这样的方案:在隔壁上与插通孔同轴地形成安装孔来配置筒状的防振弹簧,对轴沿半径方向向内赋予势能,给予其滑动阻抗,使得阀芯不敏感地对该压力变动产生反应(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5] [在先技术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0007]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421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9] 然而,在这样的膨胀阀中,轴的滑动阻抗会对阀芯的工作特性产生影响,故需要利用防振弹簧如所设计的那样得到该滑动阻抗。但本发明人通过检验发现,在通过一般的压力加工成形防振弹簧时,因其制造工序中的材料变形的原因,防振弹簧的固定状态并不稳定,这有可能对上述的滑动阻抗产生影响。
[0010]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研发的,旨在提供一种能如所设计的那样得到防振弹簧给予的滑动阻抗的控制阀。
[0011]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2] 本发明一个方案的控制阀是被设在制冷循环中,控制冷媒的流动的控制阀。该控制阀包括:阀体,具有导入冷媒的导入口、导出冷媒的导出口、以及被设在连接导入口和导出口的冷媒通路上的阀孔;阀芯,接触/分离于阀孔来开闭阀部;驱动部,产生用于使阀芯开闭的驱动力;轴,以贯通阀体上所设的插通孔的方式而设,其一端侧连接于驱动部的可动部件,另一端侧连接于阀芯,将驱动部产生的轴线方向的驱动力传递至阀芯;以及防振弹簧,被收容在与插通孔同轴地形成于阀体的安装孔中,使轴同轴地插通,并对轴沿半径方向向内赋予势能、给予滑动阻抗。
[0013] 防振弹簧包括被安装孔的内壁支承的筒状的本体,被一体地形成在本体的侧壁、并被本体单端地支承的弹簧部,以及在弹簧部的与轴的相对面突出地设置的抵接部;随着防振弹簧的抵接部抵接于轴,弹簧部发生应变,能通过其弹性反作用力对轴赋予滑动阻力;本体是对利用压力加工冲切金属板所得到的板状体沿其长度方向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的筒状体;本体被成形为在筒状体的轴线方向的至少一个端部具有沿半径方向向外突出、卡定于安装孔的内壁的边沿部的方式。
[0014] 通过该方案,在防振弹簧的成形过程中,在其筒状的本体的端部成形有沿半径方向向外突出的边沿部。因此,当该防振弹簧被设置于安装孔中时,其边沿部卡于安装孔的壁面,通过该方式,防振弹簧被稳定地固定。其结果,能如所设计的那样得到防振弹簧对轴的滑动阻抗。
[0015] 〔发明效果〕
[0016] 通过本发明,能提供一种能如所设计的那样得到防振弹簧给予的滑动阻抗的控制阀。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实施方式的膨胀阀的剖视图。
[0018] 图2是表示防振弹簧的构造及其安装构造的图。
[0019] 图3是表示防振弹簧的制造方法的主要部分的图。
[0020] 图4是表示防振弹簧向安装孔固定的固定构造的部分放大图。
[0021] 图5是表示用于检验防振弹簧的固定状态的稳定性的实验方法的图。
[0022] 图6是表示实验结果的图。
[0023] 图7是表示变形例的防振弹簧向安装孔固定的固定构造的部分放大图。
[0024] 图8是表示变形例的防振弹簧的构成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为说明方便,有时以图示的状态为基准表达各构造的位置关系。此外,针对以下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对大致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有时适当省略其说明。
[0026] 本实施方式将本发明的膨胀阀具体化为适用于汽车用空调装置的制冷循环的温度式膨胀阀。该制冷循环中设有使循环的冷媒压缩的压缩机、使压缩后的冷媒冷凝的冷凝器、使冷凝后的冷媒气液分离的储液器、使分离出的液态冷媒节流膨胀而变成雾状并送出的膨胀阀、使该雾状的冷媒蒸发而利用其蒸发潜热对车室内的空气进行冷却的蒸发器,省略对膨胀阀以外的部分的详细说明。
[0027] 图1是实施方式的膨胀阀的剖视图。
[0028] 膨胀阀1具有阀体2,该阀体2是对将合金构成的素材挤出成形而得到的部件施以预定的切削加工而形成的。该阀体2呈棱柱状,其内部设有进行冷媒的节流膨胀的阀部。在阀体2的长度方向的端部设有作为感温部发挥功能的动力元件3。
[0029] 在阀体2的侧部,设有从储液器侧(冷凝器侧)导入高温、高压的液态冷媒的导入口6,将在膨胀阀1中节流膨胀后的低温、低压的冷媒朝蒸发器导出的导出口7,导入在蒸发器中蒸发后的冷媒的导入口8,以及将通过膨胀阀1后的冷媒向压缩机侧导出的导出口9。在导入口6和导出口9之间形成有螺孔10,该螺孔10用于植设未图示的安装配管用的双头螺栓
在各口上连接配管的接头。
[0030] 在膨胀阀1中,由导入口6、导出口7及连接它们的冷媒通路构成第1通路13。第1通路13在其中间部设有阀部,使从导入口6导入的冷媒在该阀部节流膨胀而成为雾状,并从导出口7朝蒸发器导出。另一方面,由导入口8、导出口9及连接它们的冷媒通路构成第2通路14(相当于“返回通路”)。第2通路14沿直线延伸,从导入口8导入冷媒后,从导出口9朝压缩机导出。
[0031] 在阀体2中的第1通路13的中间部设有阀孔16,由该阀孔16的导入口6侧的开口端部边缘形成阀座17。以从导入口6侧面对阀座17的方式配置有阀芯18。阀芯18是使落座/分离于阀座17来开闭阀部的球状的阀球和从下方支承阀球的阀芯架接合构成的。
[0032] 在阀体2的下端部以与第1通路13正交的方式形成有连通内外的连通孔19,由其上半部形成收容阀芯18的阀室40。阀室40在其上端部连通于阀孔16,在侧部介由小孔42连通于导入口6,构成第1通路13的一部分。小孔42是第1通路13的通路截面局部缩小而形成的,朝阀室40开口。
[0033] 在连通孔19的下半部,以从外部密封该连通孔19的方式螺固有调整螺钉20(相当于“调整部件”)。在阀芯18(准确地说是阀芯架)与调整螺钉20之间,夹装有对阀芯18朝闭阀方向赋予势能的弹簧23。通过调整调整螺钉20对阀体2的螺入量,能调整弹簧23的荷重。在调整螺钉20与阀体2之间,夹装有用于防止冷媒的泄漏的O环24。
[0034] 另一方面,在阀体2的上端部以与第2通路14正交的方式形成有连通内外的连通孔25,并以密封该连通孔25的方式螺固有动力元件3(相当于“感温部”)。动力元件3是在上壳体26与下壳体27间夹装由金属薄板构成的隔膜28、并在其下壳体27侧配置传动片29而构成的。在由上壳体26和隔膜28围成的密闭空间内封入感温用的气体。在动力元件3与阀体2之间,夹装有用于防止冷媒泄漏的O环30。流过第2通路14的冷媒的压力及温度通过连通孔25和被设于传动片29的槽部而被传递到隔膜28的下面。
[0035] 在阀体2的中央部设有连接第1通路13和第2通路14的阶梯孔34(作为“插通孔”发挥功能),在该阶梯孔34的小径部44可滑动地插通长条状的轴33。轴33是金属制(例如不锈制)的杆,被夹装在传动片29和阀芯18之间。由此,隔膜28的变位所产生的驱动力就介由传动片29及轴33传递至阀芯18,阀部开闭。
[0036] 轴33的上半部横穿第2通路14,下半部可滑动地贯通于阶梯孔34的小径部44。在阶梯孔34的大径部46(作为“安装孔”发挥功能),收容有用于对轴33赋予与轴线方向成直的方向的势能、即横向荷重(滑动荷重)的防振弹簧50。轴33受到该防振弹簧50的横向荷重,从而冷媒压力的变动导致的轴33或阀芯18的振动被抑制。
[0037] 在如以上那样构成的膨胀阀1中,动力元件3感测从蒸发器介由导入口8返回来的冷媒的压力及温度,其隔膜28发生变位。该隔膜28的变位成为驱动力,介由传动片29及轴33传递至阀芯18,使阀部开闭。另一方面,从储液器供给的液态冷媒被从导入口6导入,随着通过阀部而被节流膨胀,成为低温、低压的雾状的冷媒。该冷媒被从导出口7朝蒸发器导出。
[0038] 下面说明防振弹簧的构造及其安装构造。
[0039] 图2是表示防振弹簧的构造及其安装构造的图。(A)是从正面侧看防振弹簧50的立体图。(B)是从背面侧看防振弹簧50的立体图。(C)是表示防振弹簧50被插通于大径部46时的状态的平面图。(D)是图1的A部放大图。
[0040] 如图2的(A)~(C)所示,防振弹簧50包括具有平坦的侧壁的截面为三角形状的筒状的本体102、和分别一体成形在其3个侧壁上的弹簧部104。3个弹簧部104中的一个由在本体102的一端延伸出的部分构成。其余2个弹簧部104由将本体102的侧壁U字状地冲切后剩余的部分形成。各弹簧部104的基端部被本体102单端支承,前端部大致沿着本体102的侧壁周向延伸。在弹簧部104的前端部设有朝本体102的内侧突出的半球状的鼓出部106(对应于“抵接部”)。
[0041] 防振弹簧50是通过使带状的板材在其延伸方向上的多处弯曲加工而形成的,故在其侧壁,存在该板材的两端相对的缺口。即,3个弹簧部104中的一个将成为本体102的一端部108,具有凸形状。在本体102的另一端部110设有大致长方形状的开口部112,其前端部向本体102的内侧弯曲。以该弯曲部为入口,一端部108被插入,由此,本体102的两端部在宽度方向上交叠。
[0042] 如图2的(B)所示,另一端部110的前端的一部分开放而成为切口114。但该切口114的宽度被定为小于等于本体102的一端部108、即弹簧部104的宽度,故在无负荷状态下两端部嵌合时,该切口114是实质上关闭的。通过这样的构成,使得难以在本体102的两端部的间隙夹住其它部件。即,预想到防振弹簧50在其流通过程中并非以单品、而是多个汇总在一起被打包的,故谋求操作上的便利性,使得在这样的状况下,多个防振弹簧50不会彼此勾绕在一起。
[0043] 防振弹簧50在被插入大径部46(插通孔)前的无负荷状态下是本体102的两端部所处的角部处于略外侧的非正三角形状。在将防振弹簧50插入阶梯孔34时,是在施加负荷使得该两端部相靠近、变成接近截面正三角形状的状态下插入的。由于防振弹簧50被以从无负荷状态弹性形变了的状态插入阶梯孔34,故通过解除该负荷时的弹性反作用力而被固定于大径部46(参照图2的(C))。
[0044] 并且,特别是防振弹簧50在本体102的上端部和下端部的与三角形状的顶点对应的位置,设有沿半径方向向外微小地突出的边沿部120。该边沿部120卡于大径部46的内壁,由此,防振弹簧50被沿轴线方向卡定。即,如图2的(C)和(D)所示,防振弹簧50以其截面三角形状的顶点所处的轴线方向的棱线与大径部46的内壁相抵接。此时,在本体102的轴线方向两端部所形成的边沿部120会卡于大径部46的内壁,防止防振弹簧50沿轴线方向的变位。
[0045] 另一方面,在防振弹簧50被插入大径部46时,3个弹簧部104产生朝向轴33的横向荷重(半径方向向内的荷重)。即,如图2的(C)所示那样,在将防振弹簧50插入大径部46的状态下插入轴33时,3个弹簧部104会向外侧应变到与侧壁几乎处于相同面的状态,通过其弹性反作用力,对轴33赋予适度的滑动阻力。通过像这样插通轴33,弹簧部104会朝半径方向向外应变,若此时使弹簧部104某程度地塑性变形,则能使弹簧部104对轴33的按压力(鼓出部106与轴33的滑动阻力)稳定。即,既可以在弹性域使用弹簧部104,也可以在塑性域使用。
[0046] 另外,在防振弹簧50被如图示那样插入大径部46时,3个鼓出部106对轴33呈点接触。通过这样的构成,即使轴33有些许倾斜,也能总是确保鼓出部106与轴33的点接触的状态,保持防振弹簧的顺滑的支承状态。并且,通过边沿部120的卡定,防振弹簧50被稳定地保持在固定位置,因此能使作用于轴33的滑动阻抗维持所设计的值。即,防振弹簧50不会相对于大径部46滑动,能使作用于轴33的滑动阻抗仅为与防振弹簧50的滑动阻抗。
[0047] 图3是表示防振弹簧50的制造方法的主要部分的图。(A)是表示防振弹簧50的弯曲成形前的状态的板状体的展开图。(B)是(A)的C-C箭头方向剖视图,(C)是(B)的D部放大图。(D)和(E)是大致地表示边沿部120的成形工序的图。
[0048] 如图3的(A)所示,在防振弹簧50的成形工序中,首先利用压力加工冲切未图示的金属板,得到板状体122。该金属板由弹性度高的材料、例如不锈钢等构成。具体来说,通过对金属板施以利用了预定的模具的压力加工,来成形出两端的凹凸形状,形成1个弹簧部104,并在与侧壁对应的部分形成2个弹簧部104。此时,通过压力加工在各弹簧部104处成形出鼓出部106。在图示的例子中,是从纸面靠身体侧向远离身体侧方向进行裁切的。
[0049] 因此,如图3的(B)和(C)所示那样,在板状体122的端部边缘的截面上,在裁切方向前端侧出现毛边BP,在裁切方向后端侧出现塌边部DP。图3的(C)中表示了图3的(B)的D部放大图,在E部(板状体122的宽度方向上的与D部相反侧的端部边缘)也产生同样的现象。在以该塌边部DP位于半径方向外侧的方式形成筒状体时,如后述的那样,防振弹簧50会相对于大径部46容易变位(滑动)。
[0050]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的(D)中箭头所示那样,对形成有塌边部DP的板状体122的端部边缘施以基于压力的挤压加工。由此,如图3的(E)所示那样,在板状体122的一个面侧(形成有塌边部DP的一侧)成形出突出的边沿部120。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用预定的工具W的按压面相对于板状体122上的与塌边部DP相连的2个面呈预定角度(例如45度)地按压,来赋予挤压应力的。由此,位于塌边部DP的材料的一部分会沿工具W的按压面朝板状体122的一个面侧流动(参照虚线箭头),形成边沿部12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边沿部120成形前先除去了毛边BP,但也可以与边沿部120的成形一并进行压力加工,使得毛边BP溃掉。
还可以不除去毛边B。
[0051] 在这样成形出边沿部120后,使板状体122在其延伸方向上的多处(图3的(A)所示的a~d)进行弯曲加工,由此得到由截面三角形状的筒状体构成的防振弹簧50(参照图2的(A))。即,对板状体122施以所谓的成形加工,并使该板状体122在相邻的弹簧部104之间折曲,由此成形为三角筒形状的筒状体。
[0052]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0053] 图4是表示防振弹簧向安装孔固定的固定构造的部分放大图。图4的(A)表示具有边沿部的本实施方式的构造(图2的(D)的B部放大图),图4的(B)表示不具有边沿部的比较例的构造。该比较例是不对图3的(C)所示的板状体122施以图3的(D)所示那样的挤压成形的结构。图5表示用于检验防振弹簧的固定状态的稳定性的实验方法。图6表示实验结果。该图的纵轴表示在使防振弹簧承受轴线方向的荷重时,该防振弹簧开始滑动的滑动荷重的大小,横轴表示防振弹簧的变位。图中的黑色线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结果,灰色的线表示比较例的实验结果。
[0054] 如图4的(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防振弹簧50的沿半径方向向外突出的边沿部120以咬入的方式卡住大径部46的内壁。因此,即使防振弹簧50因与轴33之间的摩擦力而被沿轴线方向赋予势能,防振弹簧50也被稳定地支承为固定于大径部46的状态。与此不同,如图4的(B)所示那样,变形例的防振弹簧150缺少因塌边部DP的形成而卡住大径部46的要素。因此,根据与轴33间的摩擦力的大小,防振弹簧150有可能沿轴线方向变位。
[0055] 为对此进行检验,进行了如图5所示那样的实验。即,准备具有与大径部46同材质、同尺寸的安装孔146的荷重测量用阀体148,在该安装孔146内组装防振弹簧50或150。然后,与通常的使用形态同样地对该防振弹簧插通轴33,使之成为能对轴33和防振弹簧之间赋予滑动阻抗的状态。从该状态起将圆柱状的治具152从安装孔146的下方插入,同时推挤防振弹簧及轴33。然后,在防振弹簧从被固定在设置位置的状态(图中左方)起至变位一定长度的期间(图中右方),测量治具152所承受的荷重(防振弹簧的滑动荷重)的变化(参照箭头)。
[0056] 在本实验中,针对本实施方式及变形例的各构造分别进行了多次测量。其结果如图6所示,可知在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构造时,与采用变形例的构造时相比,用于使防振弹簧变位的荷重变大了很多。如图所示,用于使本实施方式的防振弹簧50开始滑动的荷重为用于使变形例的防振弹簧150开始滑动的荷重的约2倍左右。换言之,可知通过如本实施方式那样设置边沿部120,能使防振弹簧50稳定地固定于大径部46。另外,在该图中为便于说明,作为滑动荷重,表示了相对值,而非实测值。
[0057]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防振弹簧50的成形过程中,在其筒状的本体102的端部成形沿半径方向向外突出的边沿部120。因此,当该防振弹簧50被设置于大径部46(安装孔)时,其边沿部120导致的局部的面压增高,防振弹簧50以该边沿部120卡于大径部46的壁面的方式稳定地固定。其结果,能如所设计的那样得到防振弹簧50对轴33的滑动阻抗。
[0058]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显然本发明并不限定于特定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以有各种变形。
[0059]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对防振弹簧50成形出边沿部120的方法,表示了采用压力成形的例子。在变形例中,可以采用其它方法。图7是表示变形例的防振弹簧向安装孔固定的固定构造的部分放大图。图7的(A)表示第1变形例,图7的(B)表示第2变形例。
[0060] 如图7的(A)所示,第1变形例的防振弹簧250是通过使图3的(A)所示的板状体122朝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反面侧进行弯曲加工而得到边沿部220的。即,进行成形加工(弯曲加工)使得在板状体122成形时出现的塌边部DP成为筒状体的内周侧,由此得到边沿部220。该边沿部220是利用毛边BP形成的。
[0061] 另一方面,如图7的(B)所示,第2变形例的防振弹簧252是通过使图3的(A)所示的板状体122的宽度方向端部朝形成有塌边部DP的一面侧弯曲加工而设置出边沿部222的。即,在将板状体122的宽度方向端部如上述那样弯曲后,塌边部DP成为筒状体的外周侧,通过如此进行成形加工(弯曲加工),能得到沿半径方向向外突出的边沿部222。
[006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使防振弹簧50为截面三角形状的结构的,但也可以使其成为其它多角形状或圆筒形状的结构。图8是表示变形例的防振弹簧的构成的立体图。在本变形例中,防振弹簧350的本体302呈圆筒形状。并且,在其本体302的宽度方向端部,全周地设有沿半径方向向外突出的边沿部320。关于该边沿部320的成形,可以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压力成形,也可以如第1变形例那样利用毛边BP,还可以如第2变形例那样采用端部的弯曲加工。
[006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那样,表示了对防振弹簧50的上端部和下端部这两者形成边沿部120的例子。在变形例中,也可以仅对防振弹簧50的上端部和下端部的一者形成。
[006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通过在防振弹簧50的外周面形成边沿部120来维持与大径部46的固定的构成。在变形例中,也可以采用在安装孔(大径部46)的内壁面的预定位置设置凹部(阶差)来挂住防振弹簧50的端部的构成。此时,可以采用防振弹簧50的含有塌边部DP的部分挂在该凹部的构成。
[0065]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2的(C)所示那样,表示了在将防振弹簧50插入大径部46的状态下使轴33插入时,3个弹簧部104处于与侧壁几乎相同面的位置的例子。在变形例中,也可以采用在如这样插入轴33时3个弹簧部104应变到侧壁外侧的构成。由于本体102呈多角形状,故可以利用在本体102的侧壁与大径部46之间形成的间隙来使弹簧部104应变。
[0066] 另外,还可以采用在防振弹簧50的无负荷状态下弹簧部104沿着本体102的侧壁的构造。并且,可以使得在防振弹簧50被插入大径部46、并在该防振弹簧50内插入了轴33时,弹簧部104应变到本体102的外侧。或者,也可以采用在如这样插入了轴33时,3个弹簧部104位于侧壁的内侧的构成。但是,通过采用在如这样插入轴33时弹簧部104应变到与本体102的侧壁相同面的位置或本体102的侧壁的外侧的构成,具有能使本体102的结构紧凑这样的优点。
[0067]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鼓出部106的形状,表示了半球状的构造,但例如也可以是弓形等,只要是朝内侧突出、能对轴33赋予适度的滑动荷重的构造即可,可以适当选择。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使防振弹簧50的本体102为截面三角形状的例子,但也可以使之为截面四角形状或其它多角形状。
[0068] 上述实施方式的膨胀阀优选适用于使用替代制冷剂(HFC-134a)等作为冷媒的制冷循环,但本发明的膨胀阀也可以适用于采用如二那样工作压力高的冷媒的制冷循环。在此情况下,在制冷循环中配置气体冷却器等外部热交换器来取代冷凝器。此时,为补强构成动力元件3的隔膜的强度,可以重叠配置例如金属制的碟形弹簧等。或者,也可以置换掉隔膜地配置碟形弹簧等。
[0069]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将防振弹簧适用于膨胀阀的例子。在变形例中,也可以适用于设置在可变容量压缩机中的控制阀。该控制阀通过调整从排出室导入曲柄室的冷媒的流量,来改变将导入吸入室的冷媒压缩后从排出室排出的可变容量压缩机的排出容量。
[0070] 该控制阀包括:阀体,具有连通于排出室的排出室连通端口、连通于曲柄室的曲柄室连通端口、以及在连接排出室连通端口和曲柄室连通端口的通路上所设的阀孔;阀芯,被可接触/分离于阀孔地配置,来开闭阀部;电磁线圈,被进行PWM方式的通电控制,产生用于沿闭阀方向驱动阀芯的电磁线圈力;轴,从电磁线圈朝阀芯延伸、用于将电磁线圈力传递至阀芯;以及防振弹簧,使轴以贯通的方式插通、并对轴沿半径方向向内赋予势能,给予滑动阻抗。
[0071] 轴被设置成贯通阀体所设的插通孔的方式,一端侧连接于电磁线圈的可动芯(可动部件)、另一端侧连接于阀芯。轴将电磁线圈的轴线方向的驱动力传递至阀芯。防振弹簧被收容在与插通孔同轴地形成于阀体的安装孔中,使轴同轴地插通,对轴沿半径方向向内赋予势能,给予滑动阻抗。安装孔也可以被设于电磁线圈的铁芯。作为该防振弹簧的构造,可以采用上述实施方式或变形例的构造。
[0072] 另外,本发明并非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在不脱离发明思想的范围内可以使构成要素变形并具体化。也可以通过组合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所公开的多个构成要素来形成各种发明。另外,也可以从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所示的全部构成要素中删掉几个构成要素。
[0073] 〔标号说明〕
[0074] 1膨胀阀、2阀体、3动力元件、6导入口、7导出口、8导入口、9导出口、13第1通路、14第2通路、16阀孔、18阀芯、33轴、34阶梯孔、40阀室、50,250,252,350防振弹簧、46大径部、102本体、104弹簧部、106鼓出部、120边沿部、122板状体、220,222边沿部、302本体、320边沿部。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高压球形阀芯控制阀 2020-05-11 458
能在运行时更换控制阀的系统 2020-05-12 765
一种耐冲刷的流量控制阀 2020-05-13 932
使用寿命长的控制阀 2020-05-11 424
直通式控制阀 2020-05-11 925
用于流体控制阀的电致动器 2020-05-13 1029
用于流体控制阀的电致动器 2020-05-13 389
控制阀 2020-05-13 802
一种可实现零泄漏的控制阀 2020-05-12 280
闸板式控制阀 2020-05-12 891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