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泉水 / 弹簧 / 螺旋弹簧 / / 匝道和立交桥

道和立交桥

阅读:22发布:2020-05-11

专利汇可以提供道和立交桥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了一种 匝 道和具有该匝道的立交桥,匝道邻近纵向干道及横向干道并沿竖直 方向盘 旋设置在纵向干道及横向干道的外侧,具有分别与纵向干道及述横向干道的各路面交接的匝道入口和匝道出口,匝道包括多根 支撑 立柱,用于支撑匝道的路面,包括垂直地面设置的柱身及设置在柱身的顶部的 支架 ,支架的 水 平方向的端部设置有与匝道的路面相连接的吊挂结构,柱身上设置有与匝道的路面相连接的连接结构。本发明具有占地面积较小、施工方便的优点。,下面是道和立交桥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道,用于具有至少两层纵向干道或横向干道的立交桥,在所述纵向干道与所述横向干道平面交会处,所述纵向干道与所述横向干道在竖直方向上交错布置,所述匝道邻近所述纵向干道及所述横向干道并沿所述竖直方向盘旋设置在所述纵向干道及所述横向干道的外侧,具有分别与所述纵向干道及所述横向干道的各路面交接的匝道入口和匝道出口,其特征在于:
多根支撑立柱,用于支撑所述匝道的路面,包括垂直地面设置的柱身及设置在所述柱身的顶部的支架,所述支架的平方向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匝道的路面相连接的吊挂结构,所述柱身上设置有与所述匝道的路面相连接的连接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匝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匝道包括相互分离的内匝道和外匝道,除所述匝道入口及所述匝道出口以外,所述外匝道设置在所述内匝道外侧,所述柱身设置在所述内匝道与所述外匝道之间,所述连接结构分别与所述内匝道的路面的外侧及所述外匝道的路面的外侧连接,所述支架的水平方向的内侧端的吊挂结构与所述内匝道的路面的内侧连接,外侧端的吊挂结构与所述外匝道的路面的外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匝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匝道的路面底部设置有承重梁,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固定在所述柱身上的卡座,所述承重梁安装在所述卡座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匝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匝道的路面底部设置有承重梁,所述吊挂结构包括多根悬索,其中所述悬索中每根与匝道的一层路面连接,所述悬索上设置有与所述承重梁连接的悬吊钩。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匝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匝道的路面上设置有防滑轨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匝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滑轨道为齿状轨道,所述齿状轨道位于所述匝道的路面的上表面的凹槽内,且齿牙顶部与所述上表面平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匝道,其特征在于:
电源轨道,所述电源轨道与所述防滑轨道平行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匝道,其特征在于:
候载通道,与所述匝道连通,所述候载通道设置在所述纵向干道或横向干道的最外侧车道的上方,并通过坡道与所述最外侧车道相连接,所述匝道入口设置为与所述候载通道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匝道,其特征在于:
候载通道,与所述匝道连通,所述候载通道设置在所述内匝道的最底层或所述外匝道的最顶层。
10.立交桥,包括纵向干道、横向干道和匝道,其中所述纵向干道或横向干道至少有两层,在所述纵向干道与所述横向干道平面交会处,所述纵向干道与所述横向干道在竖直方向上交错布置,所述匝道邻近所述纵向干道及所述横向干道并沿所述竖直方向盘旋设置在所述纵向干道及所述横向干道的外侧,具有分别与所述纵向干道及所述横向干道的各路面交接的匝道入口和匝道出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匝道包括多根支撑立柱,用于支撑所述匝道的路面,包括垂直地面设置的柱身及设置在所述柱身的顶部的支架,所述支架的水平方向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匝道的路面相连接的吊挂结构,所述柱身上设置有与所述匝道的路面相连接的连接结构。

说明书全文

道和立交桥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工程建筑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立交系统的匝道和具有该匝道的立交桥。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汽车工业及建筑技术的快速发展,由于承载量大、路面宽且通行率高,双、多层高架路获得越来越多的应用,但这种双、多层高架路在交会时,由于各层车辆需要转向及换层,考虑到不同车型需要不同的转弯半径,且不同的驾驶员具有自己的驾驶习惯,为避免事故的发生,匝道结构就不可避免地较为庞大复杂,从而使立交系统的占地面积较大,进而影响了双、多层高架路的应用。公开号为CN104562882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具有环形匝道的立交桥,匝道设置在干道的外侧,使车辆的直行不受匝道的影响,匝道沿竖直方向盘旋设置可节约占地面积,且施工方便,单根立柱可同时支撑竖直分布多层匝道路面,使具有这种匝道的立交桥相对于传统的立交桥占地面积小,施工也较方便。但这种匝道的立柱仅柱身部分具有与匝道路面连接的结构,从而为稳定地支撑匝道,必须使用较多的立柱,这就使匝道的施工稍嫌复杂。
[0003] 另外,现有一种用于车库的智能机器人,可驶入汽车底部并将汽车顶起,然后运送至特定位置,这种智能机器人可利用计算机进行控制,运行线路精准,若利用这种智能机器人进行汽车的转向与换层可使匝道结构进一步简化紧凑,节约匝道的占地面积,而且可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用于至少两层纵向干道或横向干道的立交桥的、占地面积小、施工方便的匝道;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占地面积小且施工方便的匝道且具有至少两层纵向干道或横向干道的立交桥。
[0005] 为实现上述主要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匝道用于具有至少两层纵向干道或横向干道的立交桥,在纵向干道与横向干道平面交会处,纵向干道与横向干道在竖直方向上交错布置,匝道邻近纵向干道及横向干道并沿竖直方向盘旋设置在纵向干道及横向干道的外侧,具有分别与纵向干道及述横向干道的各路面交接的匝道入口和匝道出口,匝道包括多根支撑立柱,用于支撑匝道的路面,包括垂直地面设置的柱身及设置在柱身的顶部的支架,支架的平方向的端部设置有与匝道的路面相连接的吊挂结构,柱身上设置有与匝道的路面相连接的连接结构。
[0006] 由以上方案可见,匝道沿竖直方向盘旋设置可增加空间利用率,减小匝道所占地表面积,支撑立柱的柱身及支架两端的吊挂结构都可与匝道的每层路面相连接,从而可大大减少支撑立柱的数量,进而使施工较为方便。
[0007] 较具体的方案为,匝道包括相互分离的内匝道和外匝道,除匝道入口及匝道出口以外,外匝道设置在内匝道外侧,柱身设置在内匝道与外匝道之间,连接结构分别与内匝道的路面的外侧及外匝道的路面的内侧连接,支架的水平方向的内侧端的吊挂结构与内匝道的路面的内侧连接,外侧端的吊挂结构与外匝道的路面的外侧连接。
[0008] 由以上方案可见,支撑立柱的柱身的连接结构可与内匝道的外侧及外匝道的内侧连接,而吊挂结构可与内匝道的内侧及外匝道的内侧连接,使支撑立柱以柱身中心大致平衡地设置,从而支撑立柱可更稳固地支撑匝道路面。
[0009] 更具体的方案为,匝道的路面底部设置有承重梁,连接结构包括固定在柱身上的卡座,承重梁安装在所述卡座内。由以上方案可见,通过支撑路面的承重梁安装在卡座内实现路面与柱身的安装固定,结构简单且易于安装。
[0010] 另一更具体的方案为,匝道路面底部设置有承重梁,吊挂结构包括多根悬索,其中悬索中每根与匝道的一层路面连接,悬索上设置有与承重梁连接的悬吊钩。由以上方案可见,吊挂结构具有多根悬索与匝道的每层路面连接,从而每层匝道路面均为与单独的悬索连接固定,从而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各层匝道路面不会相互影响。
[0011] 优选地,匝道的路面上设置有防滑轨道。由以上可见,在利用智能机器人进行运送车辆换层或转向时,防滑轨道可进一步规范智能机器人的行驶路线,使匝道可进一步设置得更紧凑。
[0012] 较具体地,防滑轨道为齿状轨道,齿状轨道位于匝道的路面的上上表面的凹槽内,且齿牙顶部与上表面平齐。由以上可见,齿状轨道的齿牙顶部与匝道路面平齐,不会影响其他车辆的行驶。
[0013] 较具体地,匝道路面上设置有与防滑轨道平行的电源轨道。由以上可见,电源轨道直接设置在路面上可随时为智能机器人进行供电,使智能机器人可随时进行车辆运送。
[0014] 较具体地,与匝道连通的候载通道,设置在纵向干道或横向干道的最外侧车道的上方,并通过坡道与最外侧车道相连接,匝道入口设置为与候载通道相连接。由以上可见,智能机器人可停靠在候载通道上,不会影响车辆的正常通行,当车辆需利用智能机器人进行转向或换层时,即可驶上候载通道,停靠的智能机器人即可按指令操作以运送车辆转向或换层。
[0015] 较具体地,与匝道连通的候载通道,设置在内匝道的最底层或外匝道的最顶层。由以上可见,智能机器人可停靠在候载通道上,不会影响车辆的正常通行,当车辆需利用智能机器人进行转向或换层时,停靠的智能机器人即可按指令操作从候载通道上行或下行并运送车辆转向或换层。
[0016] 为实现另一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立交桥包括纵向干道、横向干道和匝道,其中纵向干道或横向干道至少有两层,在纵向干道与横向干道平面交会处,纵向干道与横向干道在竖直方向上交错布置,匝道邻近纵向干道及横向干道并沿竖直方向盘旋设置在纵向干道及横向干道的外侧,具有分别与纵向干道及横向干道的各路面交接的匝道入口和匝道出口,匝道包括多根支撑立柱,用于支撑匝道的路面,包括垂直地面设置的柱身及设置在柱身的顶部的支架,支架的水平方向的端部设置有与匝道的路面相连接的吊挂结构,柱身上设置有与匝道的路面相连接的连接结构。
[0017] 由以上方案可见,立交桥的匝道沿竖直方向盘旋设置可增加空间利用率,减小匝道所占地表面积,进而减少立交桥所占的地表面积,支撑立柱的柱身及支架两端的吊挂结构都可与匝道的每层路面相连接,从而可大大减少支撑立柱的数量,进而使施工较为方便。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本发明立交桥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立交桥实施例一个方向上的匝道及相连接的干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匝道实施例中支撑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3中B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0020] 本发明所指的纵向及横向是为方便说明本发明的技术特征而设,在本发明实施例在现实利用时,纵向及横向可为事实上的任意方向,纵向与横向交会的夹可为任意角度,纵向干道与横向干道也可在交会处具有一定的弯折角度。
[0021] 如图1是本发明立交桥实施例的平面示图,以靠右行驶的行车规则为例,示出了纵向干道1和横向干道2,及匝道3。匝道3呈跑道的形状,且包括相互分离的内匝道和外匝道,除匝道入口和匝道出口以外,外匝道位于内匝道的外侧,其中外匝道为上行匝道而内匝道为下行匝道。支撑立柱4设置在内匝道与外匝道之间,分别支撑内匝道和外匝道。从纵向干道1或横向干道驶入的车辆需转向及换层时,首先驶入最外侧车道,即最右侧车道上方,然后进入单坡复式车道进而进入匝道,其中右转的车辆可从交会前的匝道入口进入匝道,左转的车辆可从交会后的匝道入口进入匝道,也可根据具体的行驶规则而定。除最上层干道和最下层干道外,匝道3的内匝道和外匝道上可分别设置有与其他层干道连接的匝道入口。上行匝道可无需设置最上层干道连接的匝道入口,而下行匝道可无需设置与最下层干道连接的匝道入口。
[0022] 如图2所示,本发明立交桥实施例可具有在竖直方向上交错布置的三层纵向干道11、12、13和三层横向干道21、22、23,匝道3邻近纵向干道及横向干道并沿竖直方向连续盘旋设置在干道的外侧,具有分别与纵向干道11、12、13及横向干道21、22、23的各路面交接的匝道入口311、321、331和匝道出口312、322、332,从而直行的车辆可在快速车道内行驶,不受匝道的影响。各干道的最外侧车道上方设置有单坡复式车道111、121、131、211、221、231,各匝道入口311、321、331分别与各单坡复式车道连接,即车辆通道单坡复式车道进入匝道,各匝道出口312、322、332与最外侧车道连接。纵向干道或横向干道中至少一个设置为两层或以上,另一个可设置为一层或多层。匝道3采用多根支撑立柱4进行支撑。在本实施例中,单坡复式车道指的是,复式车道的初始端具有坡道,需转向或换层的车辆可沿坡道驶上复式车道,而从复式车道的终止端没有坡道,车辆不可从复式车道驶下进入最外侧车道,从而防止直行车辆驶上复式车道。
[0023] 支撑立柱4对匝道路面的支撑方式参照图3进一步说明,为清楚起见,匝道路面只示出了支撑立柱单侧的一层。如图3所示,支撑立柱包括柱身41、位于柱身41顶部的支架42,柱身41上设置与匝道各路面连接的连接结构411,支架42的水平方向的两端部设置有与匝道各层路面连接的吊挂结构43。柱身41可由一根或多根工字、槽钢等型材制成,柱身41的两侧都设置与两侧的匝道路面连接的连接结构411,该连接结构可为固定在柱身41上的卡座411或其他类型的连接结构,以与外匝道路面的内侧和内匝道路面的外侧相连接。支架42可包括斜支梁421和水平横梁422,以形成稳固的支撑结构,支架42的两端部设置有吊挂结构43,以与内匝道的内侧和外匝道的外侧连接。该吊挂结构可为悬索43,其中悬索43的一端可与支架连接,并可设置有悬吊钩431,每层的匝道路面可都分别连接一根悬索43,从而各层路面在车辆行驶时不会相互干扰,每层匝道均为单独悬索43加劲,悬索43的底部可与地面连接。
[0024] 如图4和图5所示,悬索43连接有悬吊钩431,匝道的路面34底部的两侧设置有承重梁341,承重梁341置于悬吊钩431内,从而实现悬索43与路面34的连接,柱身41上设置有卡座411,匝道的路面34的底部另一侧的承重梁342置于卡座411内,从而实现柱身41与路面34的连接。路面34上设置有防滑轨道342和电源轨道343,其中防滑轨道342可为齿状轨道,铺设于匝道路面上表面的凹槽内,齿牙顶部与匝道路面平齐。凹槽上沿可铺设5至10厘米宽的不锈钢电源板,从而形成电源轨道343,以为智能机器人不间断供电。匝道上还可设置传感装置,控制智能机器人运行的控制中心等,智能机器人也可设置为能接受各车辆的司机所发出的无线指令。
[0025] 在智能机器人用于本发明匝道实施例时,智能机器人可停靠在候载通道上,候载通道可以设置在纵向干道或横向干道的最外侧车道的上方,并通过坡道与最外侧车道相连接,匝道入口设置为与候载通道相连接,即候载通道为干道最外侧车道上方的单坡复式车道。候载通道也可设置在内匝道的最底层或外匝道的最顶层。从而,在智能机器人停靠在候载通道上时,不会影响车辆的正常通行,当车辆需利用智能机械人进行转向或换层时,停靠的智能机器人即可按指令操作,从候载通道驶入车辆底部以运送车辆转向或换层。
[0026] 在使用时,可根据通行情况设置合理数量的智能机器人停靠在候载通道上,根据传感器或控制中心发出的信号,或各车辆的司机发出的无线指令,智能机器人从候载通道驶入待转向或换层的车辆底部,将车辆顶起并带动车辆沿防滑轨道行驶,由于智能机器人的智能化控制,运行线路精准,不易产生事故,而且匝道可紧凑地设置,使匝道进而整个立交桥的占地面积更小,增加立交系统的可实施性。
[0027] 以上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本发明包括但不限于此。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匝道可为其他形状,如圆形或椭圆形,柱身可设置其他连接结构与匝道路面连接如支座和固件等,吊挂结构可为分别与支架和匝道路面连接的连杆,悬索也可设置为与每层路面都连接的单根等,防滑轨道和电源轨道也可采用其他形式进行设置,凡采用等效变换等方式的技术方案都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多匝旋转编码器 2020-05-11 59
椅式马匝 2020-05-11 853
发电机匝间保护方法 2020-05-13 861
多匝旋转编码器 2020-05-11 949
多匝LTD脉冲发生器 2020-05-13 428
一种通道匝系统 2020-05-11 682
匝道控制装置及系统 2020-05-13 791
多匝旋转编码器 2020-05-12 859
一种线圈匝数记录表 2020-05-12 20
多匝旋转编码器 2020-05-11 694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