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0001] 本
发明属于液压动
力源中的
轴向柱塞泵,尤其涉及一种轴向柱塞式电机泵。
背景技术
[0002] 现代液压传动技术逐渐向集成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很多的场合需要更加小型、轻便、低噪声的液压动力源,来应对复杂的环境条件。而目前的液压系统中使用的
液压泵都是通过
联轴器与
电动机相连,轴向排列和联结的安装方式使得液压泵系统体积和
质量较大,多处配合与连接降低了
能量转化效率和可靠性,增加了动力单元的复杂性。因此,提高液压装置的
机电一体化程度,提高液压泵装置的能量利用率,降低噪声等就成为液压传动与控制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提供一种轴向柱塞式电机泵,解决传统液压泵与电机轴向尺寸大、安装体积大、能量消耗大、效率低的问题。
[0004]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轴向柱塞式电机泵,包括前端盖、后端盖、
斜盘、柱塞、柱塞套筒、柱塞顶板、柱塞堵头、电机
定子、电机
转子和
转轴,所述电机转子为圆筒形,分别通过双头
螺栓与转轴右端的上、下侧连接,前端盖的中心
轴承孔中装有左深沟球轴承,后端盖的中
心轴承孔中装有右深沟球轴承,所述转轴左端通过左深沟球轴承
支撑,转轴右端通过右深沟球轴承支撑;所述转轴连同电机转子同轴设置于所述电机定子的内孔中,电机转子和电机定子内孔孔壁之间具有均匀气隙,电机转子可在电机定子的内孔中自转;
[0005] 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分别通过螺栓固定于电机定子两端,所述前端盖上开有N个径向均匀分布的排油孔和N个轴向沿圆周均匀分布的柱塞通孔,每个柱塞通孔中均装有柱塞组件、环形凸台和柱塞堵头,所述柱塞组件包括柱塞和
弹簧,柱塞套筒左端密封槽内嵌有第二个
铜垫圈,与环形凸台密封,右端与前端盖之间使用第一铜垫圈密封,所述环形凸台上沿圆周径向开有均匀分布的N个压出
阀座孔,沿中心线方向开有N个吸入
阀座孔,每个吸入阀座孔与所述柱塞通孔左端连通,各压出阀座孔的轴线与各柱塞通孔的轴线平行,每个压出阀座孔的孔壁与其相应的排油孔的孔壁相贯通,形成压出贯通孔,各排油孔的轴线与各柱塞通孔的轴线
正交;吸入阀座孔具有轴向的第一阶梯内孔,,第一阶梯内孔上的阶梯孔,其右端孔的孔径大于左端孔的孔径,右端孔内嵌有第一
钢球,且开有
键槽,与压出阀座孔相连,所述压出阀座孔内具有第二阶梯内孔,嵌有第二钢球,油液只能单向通过排油口流出;
[0006] 所述柱塞与柱塞顶板相连,柱塞靠弹簧的压力压在斜盘上,所述斜盘由推力球轴承支撑,推力球轴承右端由转轴限位;
[0007] 所述柱塞堵头具有外
螺纹的一段与所述前端盖柱塞通孔的
内螺纹配合,柱塞堵头上开有进油口,与柱塞通孔在同一轴线上,在柱塞堵头内部中心轴线的方向开油路,形成进油油路;所述柱塞堵头与环形凸台的凹槽内嵌有第二铜垫圈;
[0008] 所述前端盖相应中心孔的内侧具有内螺纹,密封槽内嵌有O型
密封圈,所述前端盖具有内螺纹的一端与螺塞螺纹配合,将前端盖油液中心腔密封,所述油液中心腔的轴线与排油孔的轴线正交,腔的内部与排油孔相贯通,所述油液中心腔连接各柱塞通孔的N个进油油路,使各个方向的油路贯通,其中N-1个排油孔通过螺栓与
密封胶密封,只保留一个排油孔,油液全部由该排油孔流出,所述,N为奇数。
[0009]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在通电情况下,在电机定子内电机转子带动转轴一起同步转动,转轴的各柱塞通孔中,液压油从进油口进入轴向柱塞液压电机泵,经柱塞堵头、环形凸台的进油油路进入柱塞套筒。当电机转子旋转时,柱塞在其沿斜盘
自下而上回转的半周内转件向外伸出,使柱塞套筒内密封工作容积不断增大,产生局部
真空,从而将液压油吸入;柱塞在其
自上而下回转的半周内又逐渐向里推入,使密封
工作腔容积不断减小,将液压油经排油孔向外排出,缸体每转一转,每个柱塞往复运动一次,完成一次吸油和一次压油动作,电机转子不停地旋转,轴向柱塞泵就会一直向外界提供具有一定压力能的液压油。
[0010] 本发明是轴向柱塞式液压泵与电机的集成,本发明的突出优点在于:
[0011] (1)轴向柱塞通孔大大改善泵的加工工艺性,柱塞与斜盘的滑动摩擦转移为
推力轴承与转轴的
滚动摩擦,降低了零件的磨损,有利于提高泵的机械效率。
[0012] (2)所述吸入阀座孔、压出阀座孔与柱塞通孔在圆周方向上交替布置,可在泵与电机转子高度集成的
基础上大大减小前端盖的径向尺寸,提高泵的功率
密度。
[0013] (3)本发明结构紧凑、轻巧,功率密度高,工作噪声低,可以提高柱塞泵的工作转速。
附图说明
[0015] 图2为转轴主视图;
[0016] 图3为前端盖剖视图;
[0017] 图4为前端盖A-A的剖视图;
[0018] 图5为环形凸台剖视图;
[0019] 图6为环形凸台俯视图;
[0020] 图中标号:1后端盖、2电机转子、3电机定子、4转轴、5斜盘、6柱塞顶板、7柱塞、8柱塞套筒、9第一铜垫圈、10前端盖、11排油孔、12环形凸台、13柱塞通孔、14弹簧、15第二铜垫圈、16压出阀座孔、17柱塞堵头、18双头螺栓、19
锁紧
螺母、20左深沟球轴承、21右深沟球轴承、22螺栓、23吸入阀座孔、24第一阶梯内孔、25钢球、26键槽、27第二阶梯内孔、28钢球、29推力轴承、30进油口、31推力球轴承、32 O型密封圈、33螺塞、34油液中心腔、35推力球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0022] 实施例1:
[0023]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包括前端盖10、后端盖1、斜盘5、柱塞顶板6、柱塞7、柱塞套筒8、环形凸台12、柱塞堵头17、电机转子2、电机定子3和转轴4。
[0024] 所述电机定子3由定子矽钢片叠压而成,电机转子2由转子矽钢片叠压而成,电机转子2为圆筒形,分别通过双头螺栓18与转轴4右端上、下侧连接,并用锁紧螺母19紧固,前端盖10、后端盖1的中心轴承孔中分别装有左深沟球轴承20和右深沟球轴承21,所述左深沟球轴承20右端由转轴4限位,所述右深沟球轴承21左端由转轴4限位。所述转轴4连同电机转子2同轴设置于所述电机定子3的内孔中,所述电机定子3为方形,所述前端盖10和后端盖1分别通过螺栓22固定在电机定子3四周,电机转子2和电机定子3内孔孔壁之间具有均匀气隙,电机转子可在电机定子的内孔中自转。
[0025] 所述前端盖10上开有径向均匀分布的排油孔11和轴向沿圆周均匀分布的柱塞通孔13,每个柱塞通孔13中均装有柱塞组件、环形凸台12和柱塞堵头17,所述柱塞组件包括柱塞7和弹簧14,柱塞套筒8左端密封槽内嵌有第二个铜垫圈15,与环形凸台12密封,右端与前端盖10之间使用第一铜垫圈9密封,所述环形凸台12上沿圆周径向开有均匀分布的压出阀座孔16,沿中心线方向开有吸入阀座孔23,每个吸入阀座孔23与相应的柱塞通孔13左端连通,各压出阀座孔16的轴线与各柱塞通孔13的轴线平行,每个压出阀座孔16的孔壁与其排油孔11的孔壁相贯通,形成压出贯通孔,各排油孔11的轴线与各柱塞通孔13的轴线正交;吸入阀座孔23具有轴向的第一阶梯内孔24,右端孔径大于左端孔径,右端孔内嵌有第一钢球25且开有键槽26,与压出阀孔相连,所述压出阀座孔16具有第二阶梯内孔27,第二阶梯内孔
27左端孔径大于右端孔径,左端孔内嵌有第二钢球28,油液流经凸台时只能单向通过排油孔11流出。
[0026] 所述柱塞7与柱塞顶板6相连,弹簧14与柱塞7紧压在一起,柱塞7靠弹簧14的压力压在斜盘5上,所述斜盘5由推力轴承29支撑,推力轴承29右端由转轴4限位。所述推力球轴承35左端由转轴4限位,右端由后端盖1支撑,当转轴旋转时,主要承受轴向
载荷。
[0027] 所述柱塞堵头17具有
外螺纹的一段与所述前端盖的柱塞通孔13的内螺纹配合,柱塞堵头17上开有进油口30,与柱塞通孔17在同一轴线上,在柱塞堵头17内部中心轴线的方向开油路,形成进油油路。所述柱塞堵头17与环形凸台12的凹槽内嵌有铜垫圈31。
[0028] 所述前端盖10相应中心孔的内侧具有内螺纹,密封槽内嵌有O型密封圈32,所述前端盖具有内螺纹的一端与螺塞33螺纹配合,将前端盖油液中心腔34密封,所述油液中心腔34的轴线与排油孔11的轴线正交,腔的内部与排油孔11相贯通,所述油液中心腔34连接各柱塞通孔的N个进油油路,使各个方向的油路贯通,其中N-1个排油孔通过螺栓与密封胶密封,只保留一个排油孔11,油液全部由所述排油孔11流出。
[0029] 本实例的工作过程如下:当电机定子3通电时,对电机转子2产生一个转动力矩,在转动力矩的驱动下,电机转子2带动转轴4一起同步转动,在斜盘5和转动的转轴4的共同作用下,前端盖10的各柱塞通孔13中,液压油从进油口30进入轴向柱塞液压电机泵,流经柱塞堵头17、环形凸台12的进油油路进入柱塞套筒8中。当电机转子2旋转时,柱塞7在其沿斜盘5自下而上回转的半周内转件向外伸出,使柱塞套筒8内密封工作容积不断增大,产生局部真空,从而将液压油吸入;柱塞7在其自上而下回转的半周内又逐渐向里推入,使密封工作腔容积不断减小,将液压油经排油孔向外排出,由于环形凸台12内的吸入阀座孔23和压出阀座孔16内均有钢球,使得油液只能单向通过进油油路,同时由于其余N-1个排油孔经螺塞密封,因此经排油孔向外排出的液压油只能通过排油孔11向外排出。转轴4每转一转,每个柱塞往复运动一次,完成一次吸油和一次压油动作,电机转子2不停地旋转,轴向柱塞泵就会一直向外界提供具有一定压力能的液压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