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气动和液压系统 / 流体回路 / 提取能量的缆约束往复运动叶片系统

提取能量的缆约束往复运动叶片系统

阅读:386发布:2023-01-21

专利汇可以提供提取能量的缆约束往复运动叶片系统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从运动 水 体 中提取 能量 而转换成 电能 的缆约束往复运动 叶片 系统,包括:叶片(12),用于受运动水体的作用而进行横向运动;控制缆(14),连接到叶片(12)的上游端,用于向叶片(12)施加一个张紧状态;一对动 力 缆,连接到叶片(12)的下游端,并在流动水的流动方向大致横向和从所述叶片出发的相对方向延伸;和负载机构(18),连接到所述动力缆(28)上而交替地施加张紧和松驰状态来改变叶片(12)位向,使叶片通过运动水的流动方向的横向摆动路径作横向运动,并在摆动路径的相对端逆转方位,从而从水运动体提取能量。,下面是提取能量的缆约束往复运动叶片系统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从运动体中提取能量的往复运动叶片系统,所述系统包 括:
(a)至少一个叶片,它们布置在沿给定流动方向流动的运动水体 中,所述叶片具有一水翼轮廓,能以相对于给定的流动方向变向为一个 迎,使所述叶片随着与运动水体的接触而进行横向运动;
(b)控制装置,它相对于给定流动方向连接到所述叶片的上游端, 用于向所述叶片的上游端施加一个张紧状态;
(c)动装置,用于传送张紧和松驰状态,所述动力装置连接到相 对于给定流动方向的所述叶片下游端,并在给定流动方向大致横向和从 所述叶片出发的相对方向延伸;
(d)负载装置,它连接到所述动力装置上,可根据所述叶片与给定 流动方向的迎角位向交替地通过所述动力装置向所述叶片施加张紧和 松驰状态,使所述叶片受运动水体的作用沿一摆动路径沿一对相对方向 之一作横向运动,所述摆动路径是大致在相对于给定流动方向的横向延 伸,从而从运动水体提取能量,并当所述叶片到达所述摆动路径的各相 对端时,所述负载装置还使所述叶片逆转其相对于给定流动方向的迎角 位向,然后所述叶片受运动水体的作用沿所述摆动路径向相反方向开始 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包括一个直 立延伸的叶片件,后者有相应的上下部分,每个所述上下部分分别具有 相对于竖直平面相反倾斜的上下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包括:
一个直立延伸的叶片件,它有相应的上下部分;和
若干件,每个舵件安装到所叶片件的所述上下部分中的各自的一 个上面并由此向下游延伸,每个舵件在从所述叶片件中点出发的相对方 向上与中点基本等距离间隔开的上下位置上,中点与所述叶片件相对的 上下端距离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若 干控制缆,所述缆的第一端连接到所述叶片件的所述上游端上的所述上 下位置上,并由此相对于给定流动方向向上游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 若干套,每个所述套沿所述控制缆相对侧延伸并包围着控制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一 个长的控制缆,所述控制缆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叶片的所述上游端上, 并由此相对于给定的流动方向向上游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 从所述叶片向上游间隔开的一静止结构,所述控制缆在与所述第一端相 对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静止结构上,并由此延伸到所述叶片的所述上游 端,并将通过所述控制缆由所述静止结构将张紧状态作用于所述叶片的 所述上游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包括一 对长的动力缆,每一条动力缆的第一端连到所述的下游端上,并且在给 定流动方向的大致横向和从所述叶片出发的相对方向延伸到与所述动 力缆的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还包括 若干滑轮,所述滑轮安装在从所述叶片出发的相对方向间隔开的且在所 述叶片和所述负载装置之间的静止位置上,每个所述滑轮具有各自一个 动力缆,各条动力缆至少部分地围绕着相应的滑轮且由其容纳和输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装置包括至 少一个具有一对回路部分的液压回路,一个回路部分形成一个输出,由 所述回路向外部能量转换机构供给一加压流体流,所述另一回路部分形 成一个输入,由外部能量转换机构将加压的流体流返回到所述回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装置还包 括一个可通过一工作循环往复运动的液压致动器,它连接所述液压回 路,所述液压致动器的相对端连接着所述动力装置,当所述液压致动器 由于所述叶片沿它的摆动路径横向运动而所述工作循环往复运动时,所 述液压致动器可将张紧和松驰状态交替地施加到所述动力装置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装置可通过 一个工作循环运动并耦接到一外部能量转换机构,所述外部能量转换机 构可随着所述负载装置通过所述工作循环的运行而进行一个能量转换 循环运行,从而使所述叶片的横向运动使所述负载装置与所述能量转换 机构一起将所述提取的能量转换成另外形式的能。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装置连接着 所述控制装置,将在所述控制装置中的张紧状态作为所述叶片沿其摆动 路径的位置的函数加以控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 滑轮,它们安装在所述叶片和所述负载装置之间的静止位置上,各个滑 轮均将一条动力缆至少局部容纳其中并将其由此输送到所超负载装 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装置还连接 着所述动力装置,将所述动力装置中的张紧状态作为所述叶片沿其摆动 路径的位置的函数来控制。
16.一种从运动水体中提取能量的往复运动叶片系统,所述系统包 括:
(a)至少一个叶片,布置在沿给定流动方向流动的运动水体中,所 述叶片具有一水翼轮廓,能相对于给定的流动方向改变迎角,使所述叶 片随着与运动水体的接触而进行横向运动;
(b)一个长的控制缆,其第一端装接在所述叶片相对于给定流动方 向的上游端上;
(c)一个从所述叶片向上游间隔开的一静止结构,所述控制缆在与 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处装接在所述静止结构上并由此延伸到所述 叶片的所述上游端,而通过所述控制缆由所述静止结构将张紧状态施加 到所述叶片的上游端;
(d)一对长的动力缆,用于传送张紧和松驰状态,所述一对动力缆 中每一个具有一装接到所述叶片的下游端上的第一端,且在给定流动方 向的大致横向和从所述叶片出发的相对方向延伸到与所述动力缆的第 一端相对的第二端;
(e)负载装置,它连接到所述动力缆的所述第二端上,并能交替地 通过所述动力缆向所述叶片施加张紧和松驰状态,依据所述叶片与给定 流动方向的迎角位向,使所述叶片受运动水体的作用沿一摆动路径在一 段时间沿一对相对方向之一作横向运动,所述摆动路径是大致在相对于 给定流动方向的横向延伸,从而从运动水体中提取能量;并当所述叶片 到达所述摆动路径的各相对端时,所述负载装置还可使所述叶片逆转其 相对于给定流动方向的迎角位向,然后所述叶片受运动水体的作用沿所 述摆动路径向相反方向开始运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包括:
一个直立延伸的叶片件,所述件有相应的上下部分;和
多个舵件,每个舵件安装到所述叶片件的所述上下部分中的各自的 一个上面并由此向下游延伸,每个舵件在从所述叶片件上中点出发的相 对方向与中点基本等距离间隔开的上下位置上,中点与所述叶片件相对 的上下端距离相等。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套,所 述套沿所述控制缆相对侧延伸并包围着所述控制缆。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滑轮, 所述滑轮安装在从所述叶片出发的相对方向间隔开且在所述叶片和所 述负载装置之间的静止位置上,在各个滑轮均将一条动力缆至少局部容 纳其中并将其由此输送到所述负载装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具有一对回路部分的液压回路,第一回路部分形成一个输出, 由所述回路向外部能量转换机构供给一加压流体流;所述另一回路部分 形成一个输入,由外部能量转换机构将加压的流体返回到所述回路。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装置还包 括一个可通过一工作循环往复运动的液压致动器连接所述液压回路 上,所述液压致动器具有的相对端连接到所述动力装置上,当所述液压 致动器由于所述叶片沿其摆动路径横向运动而通过所述工作循环往复 运动时,所述液压致动器可将张紧和松驰状态交替地施加到所述动力装 置上。
22.一种从运动水体中提取能量的往复运动叶片系统,所述系统包 括:
(a)多个叶片,布置在沿给定流动方向流动的运动水体中彼此横向 间隔开,每个所述叶片具有一水翼轮廓,能相对于给定的流动方向改变 迎角,使所述叶片随着与运动水体的接触而进行横向运动;
(b)多个长的非弹性可弯曲的控制缆,每个所述控制缆的第一端装 接在所述叶片相对于给定流动方向的上游端上;
(c)一个从所述叶片向上游间隔开的一静止结构,所述控制缆在与 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装接到所述静止结构上,并由此延伸到所述叶 片的所述各自上游端,通过所述控制缆由所述静止结构将张紧状态施加 到所述叶片的所述上游端;
(d)动力装置,用于传送张紧和松驰状态,所述动力装置装到所述 叶片相对于给定流动方向的下游端上,并在相对于给定流动方向大致横 向和从所述叶片出发的相对方向延伸;
(e)负载装置,连接到所述动力装置上,并能交替地通过所述动力 装置向所述叶片施加张紧和松驰状态,依据所述叶片与给定流动方向的 迎角位向,使所述叶片受运动水体的作用沿一摆动路径在一段时间沿一 对相对方向之一作横向运动,所述摆动路径是大致在相对于给定流动方 向的横向延伸,从而从运动水体提取能量,且当所述叶片到达所述摆动 路径的各相对端时,所述负载装置还可使所述叶片逆转其相对于给定流 动方向的迎角位向,然后所述叶片受运动水体的作用沿所述摆动路径向 相反方向开始运动。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具有一对回路部分的液压回路,第一回路部分形成一个输 出,由所述回路向外部能量转换机构供给一加压流体流;所述另一回路 部分形成一个输入,由外部能量转换机构将加压的流体返回到所述回 路;和
至少一个可通过一工作循环往复运动的液压致动器,连接所述液压 回路上,所述液压致动器具有的相对端连接着所述动力装置,当所述液 压致动器由于所述叶片沿其摆动路径横向运动而通过所述工作循环往 复运动时,所述液压致动器可将张紧和松驰状态交替地施加到所述动力 装置上。

说明书全文

发明总的来说涉及发电,特别涉及为了从运动体中提取能量的便 于向电能转换的一种缆约束往复运动叶片系统。

自从电气化时代起,水发电工业就以直接连接发电机的旋转涡轮这 一原理为基础。由于这一原理的简单性和可得到大量的适当的坝址极大地 促使这一原理得到广泛采用。

然而,这个原理的广泛采用要高额投资建设很多坝、安装涡系统和建 设长途输电网,并带来环境的不利影响。需要一些压力储蓄装置,如水坝 和在旋转涡轮上的高压水的通道。水坝可占一具体工程开发投资的80%。

由于大坝引起的环境的不利影响包括:增加捕捞、温度效应、生物环 境的破坏和阻滞回游性鱼的发展。这些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是水坝高水头 高度所造成的。造成对鱼类的机械损坏的旋转涡轮系统引起的的不利影响 包括:压力效应、叶轮的机械打击、水的剪切和捕食者集中。

利用常规的水力产生电力,若可以降低投资并消除或者至少是缓和大 多数环境影响的一种替代方案,是极为理想的。一个替代方案是将往复运 动机构用到能量转换。迄今,这种方案已经有基于力能量转换的开发形 式,利用风能的往复运动机构还没有证明是不可行的。据认为,不能生产 风能是由于这种流体密度低且速度低。

因此,仍需要另一种往复运动能量转换方案,它能克服与常规的水力 发电相伴问题,并可避免风往复能量转换的不可行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满足上述要求的缆约束往复运动叶片系统。这种往 复运动叶片系统提供一种从运动水体中提取能量而便于向电能转换的方 案,而将投资和对环境影响减到最小。该系统主要利用缆和叶片作为基本 的元件,将水力能量转换为可利用的机械能。

该往复运动叶片系统不需要大水坝,允许该系统建在现存的水工设施 上,并可使长途输送线路减至最小。与常规的涡轮相比该系统可建成大型 规模,能够经济的利用大量的慢速运动的流场。因为该系统是一种速度头 装置,它不用坝可以应用,可位于现存的低水坝、突堤等水道自然变窄和 流速提高的地点。该系统极适合于从低水头源中提取能量,如就速度头所 呈现的那样。这种广泛适应性的原因是使用缆(主要处于张紧中的件)。 缆的形状使在水中的磨擦减到最小的刚性件。对于人工结构已然存在某些 地点,该选位的灵活性会导致很低的投资。而且,该系统完全可以浮动在 一个河流中从而便使支撑结构的投资最节省。浮动装置是下设的缆、负载 装置和控制装置。仅涡轮发电机组位于岸上。而且,低水头动力生产的广 泛经济潜力是很大的。在很多情况中最大的河流也是大量人口的居住地。

另外,这个往复运动叶片系统可以低投资地建造,而生产的电力可以 比常规水电更高的价出售。由于除静压头外还利用速度头,这个系统的土 建费用比常规的涡轮低得多。因为不需要坝,该系统可接近都市中心,这 将电力输送费减至最低。而且,因为该系统使用一个中间的液压步骤,高 峰动力可被附加到同一地点而不需要多余的发电机或大型蓄能水库。在美 国,由该系统来的电力现在售价为现有水电的两倍。因此,该系统提供双 重利益,既增加收入又减小基建投资。提供高峰动力的能力还允许建设比 一个地点仅包括水力发电更大的电厂,从而使电厂的大小达到最大,并且 每地点的收入最高。给定地点的较高发电容量能使单位电力输出的基建投 资降低。

由于该系统对使用坝有最低的要求,往复运动叶片系统大体上避免了 由于建水坝引起的生态影响。该系统可以靠近都市中心,由此避免了修建 输送线路对环境的影响。缓慢的冲程(低的剪切率)和开放的渠道(没有 压力变化)设计会造成很低的鱼类死亡率。

因此,本发明总的目的是一种从运动水体中提取能量便于将其转换成 另一种形式的能如电能的往复运动叶片系统。该往复运动叶片系统包括: (a)至少一个叶片,它布置在沿给定流动方向流动的运动水体中,该叶 片具有一水翼轮廓,它能改变相对于给定的流动方向的一个迎,使叶片 随着与运动水体的接触而进行横向运动;(b)控制装置,它连接到相对于 给定的流动方向的上游端,用于向叶片的上游端施加一个张紧状态;(c) 动力装置,它连接到相对于给定流动方向的叶片下游端,并在给定流动方 向大致横向和从叶片出发的相对方向延伸;(d)负载装置,它连接到动力 装置上,并能交替的向动力装置施加张紧和松驰状态,依据叶片相对于给 定流动方向的迎角位向,使叶片受运动水体的作用沿一摆动路径向一对相 对方向之一作横向运动,该摆动路径是大致在相对于给定流动方向的横向 延伸,从而从运动水体提取能量,并当叶片到达摆动路径的各相对端时, 还使叶片逆转其相对于给定流动方向的迎角位向,然后叶片受运动水体的 作用沿摆动路径向相反方向开始运动,负载装置也连接控制装置,将在控 制装置中的张紧状态作为叶片沿摆动路径的位置的函数进行控制。

而且,负载装置可以随着叶片沿摆动路径的横向运动通过一工作循环 运行。负载装置也可耦接到用于能量转换的外部机构,该外部机构可以随 着负载装置通过工作循环的运行来进行一能量转换循环。因而,叶片的横 向运动使负载装置与能量转换机构一起将提取的能量转换成更有用的能 量形式,如电能,在这时,该外部机构是一涡轮发电机组。负载装置也可 做其它有用的工作,如压抽水、氢化合物、空气和其它流体。

结合附图阅读以下详细介绍,其中,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说明性的实 施例,本行业人士会对本发明的这些和那些特点以及优点更为明了。在下 文介绍中,请参考附图,其中:

图1是用单一摆动叶片和与涡轮发电机组连接的单一负载机构的本 发明缆约束往复运动叶片系统一简化形式示意图;

图2是与图1相似,但用多个叶片和与涡轮发电机组连接的多个负载 机构的往复运动叶片系统稍复杂形式示意图;

图3是往复运动系统叶片放大详图;

图4是图3沿4-4取的叶片放大剖面图;

图5是往复运动叶片系统的叶片和缆之一的放大图;

图6是图5的叶片和缆的圈6限定的部分的放大详图;

图7是与图6相似的图,但示出相对于叶片在不同位置的缆;

图8A-8F是当叶片在它的摆动路径每端处逆转其迎角和横向运动 方向时,叶片位置顺序示意图;

图9是用箭头示踪叶片中心点沿叶片摆动路径运动方向的示意图;

图10A-10E是在往复运动叶片系统中叶片的不同安装方案的几个 示意图。

请见图,特别是图1,这里示出总体上用标号10表示的本发明缆约 束往复叶片系统的一简化形式,它用于从一沿给定流动方向D流动的运动 水体W中吸取能量而便于其转化成另一种形式的能,如电能。为简洁起见, 在下文中把本发明称为往复运动叶片系统10。

基本上说,往复叶片系统10包括:至少一个叶片12,它位于在给 定方向D流动的运动水体W中;控制装置14,它相对于给定流动方向D 装在叶片12的上游端12A;动力装置16,它相对于给定流动方向D装 在叶片的下游端;和负载装置18,它与动力装置16连接,并可选择地 与控制装置14连接。系统10的叶片12具有水翼的轮廓,可相对于给定 的流动方向D设定迎角,以使叶片随着与运动水体W的接触进行横向运 动。

系统10的控制装置14将一张紧状态施加到叶片12的上游端 12A。系统10的动力装置16沿大致垂直于给定流动方向D和从叶片 12出发的相对方向延伸。负载装置18可用于向该动力装置施加张紧和松 驰状态,使叶片12依据叶片12相对于给定流动方向口的迎角受运动水 体W的作用沿着在给定流动方向D的大致横向延伸的摆动路径P(见图 9),向一对相反方向R和L(见图9)之一进行横向运动,从而由运动 水体W中提取能量。负载装置18也可用于使叶片12在到达摆动路径P 的各个相对端时逆转叶片12相对于给定流动方向的迎角,然后叶片受运 动水体W的作用开始沿摆动路径在反向运动。如图2所示,可以选择为使 负载装置18也与控制装置14连接,将在控制装置中的张紧状态作为叶 片沿摆动路径P的位置的函数来控制。

而且,负载装置18可随着叶片12通过它的摆动路径P的横向运动 通过一工作循环运行。负载装置18可耦接到一个外部的能量转换机构 22,如一涡轮发电机组,它可随着负载装置通过一工作循环的运行而其 本身也通过一已知的能量转换循环运行。负载装置18也可做其它有用的 工作,如泵送水、碳氢化合物、空气或一些其它流体。就能量转换机构22 来说,叶片12的横向运动使得负载装置18与能量转换机构22一起将提 取的能量转换成一种比较有用的能量形式,如电能,在此应用场合外部能 量转换机构22是涡轮发电机组。

在图1所示的往复运动叶片系统10的简化形式中,系统10使用一 单个叶片12。控制装置14是一单根长控制缆24,它的第一端24A装 在叶片12的上游端12A上,并由此相对于给定的流动方向向上游延伸。 控制缆24可以是一非弹性的可弯曲件。而且,缆24可以是一部分的或 整体的刚性件,不同于一可弯曲的圆缆,它具有的形状使磨擦阻力最小。 控制装置14也可由一可弯曲然而基本上是刚性的材料构成,如尼龙、在 塑料基体上的碳纤维等。因此,控制装置14可以是基本上在紧张状态的 一刚性的或可弯曲的件。该张紧对机构的结构要求减至最小,并因此是本 发明的关键特征。

在一些应用中,控制装置14还包括从叶片12向上游间隔开的一静 止结构26,控制缆24的与第一端24A相对的第二端24B连接在静止 结构上。因此,控制缆24由静止结构26延伸到叶片的上游端12A,并 将张紧状态通过控制缆24由静止结构加到叶片12的上游端12A。

系统10的动力装置包括一对长的非弹性可弯曲动力缆28,用于传 送张紧和松驰状态,这一对动力缆28中每一个具有一第一端28A,后 者连接到叶片12的下游端12B上,而且该动力装置在给定流动方向D 的大致横向和沿从叶片12出发的相对方向延伸到与第一端28A相对的 第二端28B,该第二端28B连接到负载装置18上。动力装置16也可 包括一对滑轮30,该对滑轮30安装在从叶片12出发的相对方向而间隔 开的和在叶片12和负载装置18之间的静止位置(如岸边或流动水体W 中的静止结构)上。每个滑轮30至少局部缠绕式地容纳和输送各自的一 个动力缆28,且该动力缆由滑轮向负载装置18延伸。

系统10的负载装置18包括至少一个液压回路32,后者具有一对 回路部分32A、32B。一个回路部分32A形成一个输出,由回路32 向外部能量转换机构22如涡轮发电机组供给一股加压流体,同时另一回 路部分32B形成一个输入,由外部能量转换机构22将加压的流体返回到 回路32。负载装置18还包括一个可通过一工作循环往复运动的液压致 动器34,后者连接着液压回路32,液压致动器34的相对端34A、34B 连接着动力缆28的第二端28B。作为叶片12沿它的摆动路径P横向运 动的结果,当液压致动器34也通过它的工作循环往复运动时,液压致动 器34运行而交替地向各动力缆28施加张紧和松驰状态,而这些状态又 由此传递给叶片12。

负载装置18也可连接到控制装置14,将控制装置14的张紧状态 作为叶片12沿它摆动路径的位置的函数加以控制。特别是如图2所示, 一个液压致动器31连接到控制缆24的端部24B。在液压致动器31中 的压力通过自动控制装置(未示出)由一个控制33控制,将控制缆24 中的张紧状态作为叶片沿它摆动路径的位置的函数来控制。

在图1所示往复运动叶片系统的简化形式和图2所示的较复杂的形 式之间的主要不同是,后者使用多个叶片12,和多个负载装置18彼此 并行连接在一起并串联到涡轮发电机组22上。而且,在图2中系统10 的每个负载装置18包括一个由一刚性轴37连接到液压致动器34上的可 变面积的活塞35。通过在它的冲程中产生可变面积,可变面积活塞35 给予动力缆28一可变张紧力,该张紧力是叶片2的在摆动路径中的位置 函数。而且,液压致动器34的压力可通过自动控制装置(未示出)由一 个控制阀39控制,以便把动力缆28中的张紧状态作为叶片12沿它的摆 动路径的位置的函数来控制。在很多的其它方面,往复运动叶片系统10 的这两种形式进行的相应操作是基本相同的。

参见图3和图4,在此示出系统10的叶片12的结构的一例。所示 叶片12包括一个直立延伸的叶片件36,它有相应的上下部分36A和 36B。上下部分36A和36B的每一个具有相对于一个竖直参考基准相 反倾斜的上下部分。这个倾斜使得叶片12能够稳定地运行。因为随着时 间的变化,水平面可能从盖住一部分叶片变到盖住全部叶片,使叶片的形 成的这个整体的倾斜用以平衡随水位改变而变化的浮力。另外,每个上下 部分36A、36B具有与飞机机翼相似的V形后掠结构,使叶片12在运 行中稳定。

叶片12也包括一个或者多个件38,每个舵件安装到叶片件36 的相应的上下部分36A和36B上面并由此向下游延伸,每个舵件在从叶 片件36的中点36C出发的相对方向上(与中点)间隔基本相等的上下位 置上,中点36C离叶片件36相对的上下端距离相等。舵件38也为运行 提供稳定。

控制装置可以是两个或多个长的非弹性可弯曲的控制缆24,而不是 一单个控制缆24,它们的第一端部24A装接到与舵件38相对的叶片件 36上的上下位置上。而且,控制装置14也可包括若干保护套42,每个 保护套沿控制缆24相对侧延伸,并包围控制缆24中之一。

参见图5至图7,作为一个例子,控制和动力缆14、16是通过一 附件安装到叶片12的相应的上下游端12A和12B,其中每个缆14和 16的各自端部锚固在一内槽44中,并通过一外V形槽46延伸,槽46 允许在缆14,16和叶片12相应的端部之间的平滑铰接转动。

参见图8A-8F,在此示出一系列图,表示当叶片在它的摆动路径P 的相对端E之一处逆转运动方向后叶片12的位置顺序。图9中箭头显示 沿摆动路径P叶片12的空气动力学中心的轨迹。图8A表示在一工作冲 程中向接近冲程的端部的失速点运动的叶片12。图8B表示向图8A所 示的同一工作冲程的端部继续运动的叶片12。图8C表示在控制缆28X 和28Y之间张紧和松驰状态的逆转而使叶片已停止向失速点运动,而由 于在控制缆28X的张紧正围绕C点旋转。图8D表示叶片12继续围绕 C点旋转,准备逆转它的迎角。图8E表示已完全围绕C点旋转的叶片12, 它的迎角完全逆转过来,并且向摆动路径的图8A所示端的另一端附近的 失速点移动。图8F表示叶片12在一逆转的工作冲程中向相反的失速点 运动。

最后,图10A-10E示出本发明往复运动叶片系统10中的叶片12 与控制缆24及动力缆28的不同安装方案。图10A和10B示出在河流 流动中用的为了仅在一个方向从水流中转换能量的安装方案。图10C- 10E示出在潮夕流中用的为了从相反两方向的水流中转换能量的安装方 案。

从上述介绍可明了本发明及其优点,上面所介绍的形式仅是优选的或 典型的实施例,显然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或抛弃重要优点可以作出 种种改变。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