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软管,管道及配件 / 油气管道 / 一种油气管道自动检修机器人

一种油气管道自动检修机器人

阅读:940发布:2020-05-14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油气管道自动检修机器人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 油气管道 自动检修 机器人 ,包括有并排对应连接的管道,还包括有一个漂浮 机体 ,所述漂浮机体的顶部设置有 太阳能 电池 板,所述漂浮机体上还设置有充气的气囊,所述漂浮机体内设置有一个 蓄电池 ,所述漂浮机体上还设置有一个拉动机体,所述拉动机体内设置有一个转动的拉绳 转轮 ,所述拉绳转轮上设置有拉绳,所述拉绳内设置有连接在蓄电池上的线缆,所述拉绳的端部连接有一个检修机体,能够通过线缆的滑 动能 够进一步的带动检修机体在 海 水 中上下的滑动,从而能够通过检修机体进一步的管道进行检修,能够进一步的避免因管道的 泄漏 导致对 海水 造成的污染。,下面是一种油气管道自动检修机器人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油气管道自动检修机器人,包括有并排对应连接的管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个漂浮机体,所述漂浮机体的顶部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漂浮机体上还设置有充气的气囊,所述漂浮机体内设置有一个蓄电池,所述漂浮机体上还设置有一个拉动机体,所述拉动机体内设置有一个转动的拉绳转轮,所述拉绳转轮上设置有拉绳,所述拉绳内设置有连接在蓄电池上的线缆;
所述拉绳的端部连接有一个检修机体,所述检修机体上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管道相对应的机体底槽,所述检修机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摆动的挤压杆,所述挤压杆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一个转动的支撑转轮,所述检修机体内设置有一个第五电机,所述第五电机带动所述挤压杆同步的摆动后所述支撑转轮压紧在所述管道上,所述检修机体内设置有两个在所述机体底槽内转动的驱动转轮,所述检修机体内设置有一个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带动所述驱动转轮转动,所述支撑转轮压紧在所述管道上以后所述驱动转轮压紧在所述管道上;
所述机体底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滑动的滑动检测杆,所述检修机体内设置有一个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带动两侧所述滑动检测杆同步的滑动,所述滑动检测杆上设置有检测头,所述检测头检测管道上的泄漏
所述检修机体的顶部设置有一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一个滑动的顶压板,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重,所述顶压板顶压所述重力块的滑动,所述检修机体内设置有一个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带动所述顶压板的滑动;
所述拉绳内所设的线缆给所述第一电机、第三电机、动力盒、第四电机、第五电机供电;
所述漂浮机体上设置有多个感应探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油气管道自动检修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机体的四个端面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四滑槽,所述气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四滑槽内,所述气囊内分别设置有一个充气腔,所述漂浮机体内设置有与所述气囊相对应连接的第一气管,所述漂浮机体内设置有一个第二气管,所述第一气管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气管上,所述漂浮机体上还设置有一个充气模块,所述充气模块内设置有一个第一内腔,所述充气模块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一内腔相对应连通的第一气孔和第二气孔,所述第一内腔内设置有一个第六电机驱动的排扇,所述第二气管连接在所述第二气孔上,所述第一气孔上连接有一个第三气管,所述第三气管的顶部设置有一个漂浮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油气管道自动检修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动机体内设置有一个第二转槽,所述第二转槽内设置有一个在所述拉动机体内转动的第八转轴,所述拉绳转轮设置在所述第八转轴上,所述拉动机体内设置有一个第七电机,所述第七电机驱动所述第八转轴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油气管道自动检修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机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三转轴,所述挤压杆分别在所述第三转轴上转动,所述挤压杆的一端分别设置有一个第六转轴,所述支撑转轮分别在所述第六转轴上转动,所述检修机体内设置有两个转动的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四锥齿轮,所述第二螺纹杆上分别设置有两个支撑转盘,所述检修机体内分别设置有一个支撑所述支撑转盘转动的第一转槽,所述检修机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螺纹杆相对应的第三转槽,所述第三转槽内分别设置有一个滑动的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二螺纹杆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三转槽与所述第四转轴分别分别呈方形设置,所述第四转轴上分别连接有一个在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的顶压轴,所述挤压杆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顶压轴相对应的顶压槽,所述第二滑槽内分别设置有一个弹压所述挤压杆的第一弹簧
所述检修机体内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五转轴,所述第五转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四锥齿轮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五锥齿轮,所述检修机体内设置有一个第五电机,所述第五电机驱动所述第五转轴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油气管道自动检修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底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在所述检修机体内转动的第七转轴,所述驱动转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七转轴上,所述第七转轴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一个第六锥齿轮,所述检修机体内设置有转动的驱动转盘,所述驱动转盘呈圆盘状设置,所述驱动转盘上设置有啮合齿槽,所述第六锥齿轮分别与所述啮合齿槽相对应啮合连接,所述第四电机驱动所述驱动转盘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油气管道自动检修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底槽内包括有一个设置在所述检修机体上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设置有一个支撑滑轴,所述滑动检测杆上设置有一个第一滑孔,所述支撑滑轴在所述第一滑孔内滑动,所述检修机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转动的齿轮转轴,所述齿轮转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齿轮,所述滑动检测杆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一齿槽,所述检修机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与所述齿轮转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锥齿轮,所述检修机体内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二锥齿轮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第二转轴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油气管道自动检修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机体内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三电机驱动所述驱动杆转动,所述驱动杆上设置有一个第一螺纹孔,所述顶压板的底部设置有一个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相对应啮合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油气管道自动检修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机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动力盒,所述动力盒内分别设置有第二电机驱动的螺旋桨。

说明书全文

一种油气管道自动检修机器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道检修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油气管道自动检修机器人,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对管道进行自动检修的油气管道自动检修机器人。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生活平的不断提高进一步的促进了能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其中在现在的生活中油气资源是必不可少的资源之一,从而能够通过油气进一步的满足人们生活所需,其中在现在的油气资源的运输的过程中大多都会利用管道进行资源的输送,其中在利用管道进行油气资源输送的过程中大多都会将管道铺设在海底,从而能够进一步的达到油气资源的输送,虽然利用管道能够进一步的达到油气资源的输送,但是还存在以下问题:由于在管道是铺设在海底处,并且是由很多根管道拼接而成,由于海水的侵蚀以及焊接工艺的问题,时间久了以后往往会在管道的连接处发生泄漏的问题,从而会进一步的因管道的泄漏而导致油气泄漏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由于管道是铺设在海底处,所以对于管道的检修也进一步的造成的严重的麻烦。
[0003] 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油气管道自动检修机器人,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油气管道自动检修机器人,本发明结构简单,在所述漂浮机体上设置有气囊,从而能够通过气囊的充气能够进一步的使漂浮机体漂浮在海面上,同时能够通过太阳能电池板,能够进一步的产生电能,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对所述检修机体进行供电,能够通过检修机体在管道上滑动,通过所述滑动检测杆的滑动能够进一步的对管道进行漏点的检测,从而能够进一步的达到检查漏点的目的,进一步的能够对管道进行自动的检查漏点,及时发现漏点,避免对海水造成污染。
[0005]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油气管道自动检修机器人,包括有并排对应连接的管道,还包括有一个漂浮机体,所述漂浮机体的顶部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漂浮机体上还设置有充气的气囊,所述漂浮机体内设置有一个蓄电池,所述漂浮机体上还设置有一个拉动机体,所述拉动机体内设置有一个转动的拉绳转轮,所述拉绳转轮上设置有拉绳,所述拉绳内设置有连接在蓄电池上的线缆。在漂浮机体上设置有气囊,从而能够通过气囊的充气进一步的使漂浮机体漂浮在海面上,从而能够通进一步的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光能转化产生电能。
[0006] 所述拉绳的端部连接有一个检修机体,所述检修机体上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管道相对应的机体底槽,所述检修机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摆动的挤压杆,所述挤压杆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一个转动的支撑转轮,所述检修机体内设置有一个第五电机,所述第五电机带动所述挤压杆同步的摆动后所述支撑转轮压紧在所述管道上,所述检修机体内设置有两个在所述机体底槽内转动的驱动转轮,所述检修机体内设置有一个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带动所述驱动转轮转动,所述支撑转轮压紧在所述管道上以后所述驱动转轮压紧在所述管道上。能够通过拉绳的伸缩滑动进一步的对带动检修机体的滑动,同时能够通过拉绳内设置的线缆对检修机体进行供电,进一步的使检修机体能够对管道进行自动的检查漏点的目的。
[0007] 所述机体底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滑动的滑动检测杆,所述检修机体内设置有一个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带动两侧所述滑动检测杆同步的滑动,所述滑动检测杆上设置有检测头,所述检测头检测管道上的泄漏。能够通过滑动检测杆的滑动能够进一步的对管道进行自动的检查,从而进一步的及时发现漏点,避免因管道的泄漏导致的对海洋造成的污染。
[0008] 所述检修机体的顶部设置有一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一个滑动的顶压板,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重,所述顶压板顶压所述重力块的滑动,所述检修机体内设置有一个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带动所述顶压板的滑动。在检修机体的顶部设置有一个第一凹槽,在第一凹槽内设置有重力块,从而能够通过重力块的重力能够进一步的增加检修机体的重量,从而减小在海底的漂浮力,保证到检修机体能够在管道上正常的滑动检修。
[0009] 所述拉绳内所设的线缆给所述第一电机、第三电机、动力盒、第四电机、第五电机供电。能够通过线缆对检修机体进行供电,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到检修机体的正常滑动,从而对管道进行检查漏点。
[0010] 所述漂浮机体上设置有多个感应探头。能够通过感应探头能够进一步的感应船只的行驶情况,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通过气囊的充气和排气进一步的控制漂浮机体在海平面上进行漂浮和下沉的目的,进一步的达到躲避船只撞击的目的。
[0011] 进一步的,所述漂浮机体的四个端面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四滑槽,所述气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四滑槽内,所述气囊内分别设置有一个充气腔,所述漂浮机体内设置有与所述气囊相对应连接的第一气管,所述漂浮机体内设置有一个第二气管,所述第一气管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气管上,所述漂浮机体上还设置有一个充气模块,所述充气模块内设置有一个第一内腔,所述充气模块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一内腔相对应连通的第一气孔和第二气孔,所述第一内腔内设置有一个第六电机驱动的排扇,所述第二气管连接在所述第二气孔上,所述第一气孔上连接有一个第三气管,所述第三气管的顶部设置有一个漂浮体。
[0012] 进一步的,所述拉动机体内设置有一个第二转槽,所述第二转槽内设置有一个在所述拉动机体内转动的第八转轴,所述拉绳转轮设置在所述第八转轴上,所述拉动机体内设置有一个第七电机,所述第七电机驱动所述第八转轴转动。
[0013] 进一步的,所述检修机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三转轴,所述挤压杆分别在所述第三转轴上转动,所述挤压杆的一端分别设置有一个第六转轴,所述支撑转轮分别在所述第六转轴上转动,所述检修机体内设置有两个转动的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四锥齿轮,所述第二螺纹杆上分别设置有两个支撑转盘,所述检修机体内分别设置有一个支撑所述支撑转盘转动的第一转槽,所述检修机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螺纹杆相对应的第三转槽,所述第三转槽内分别设置有一个滑动的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二螺纹杆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三转槽与所述第四转轴分别分别呈方形设置,所述第四转轴上分别连接有一个在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的顶压轴,所述挤压杆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顶压轴相对应的顶压槽,所述第二滑槽内分别设置有一个弹压所述挤压杆的第一弹簧;所述检修机体内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五转轴,所述第五转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四锥齿轮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五锥齿轮,所述检修机体内设置有一个第五电机,所述第五电机驱动所述第五转轴转动。
[0014] 进一步的,所述机体底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在所述检修机体内转动的第七转轴,所述驱动转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七转轴上,所述第七转轴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一个第六锥齿轮,所述检修机体内设置有转动的驱动转盘,所述驱动转盘呈圆盘状设置,所述驱动转盘上设置有啮合齿槽,所述第六锥齿轮分别与所述啮合齿槽相对应啮合连接,所述第四电机驱动所述驱动转盘转动。
[0015] 进一步的,所述机体底槽内包括有一个设置在所述检修机体上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设置有一个支撑滑轴,所述滑动检测杆上设置有一个第一滑孔,所述支撑滑轴在所述第一滑孔内滑动,所述检修机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转动的齿轮转轴,所述齿轮转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齿轮,所述滑动检测杆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一齿槽,所述检修机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与所述齿轮转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锥齿轮,所述检修机体内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二锥齿轮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第二转轴转动。
[0016] 进一步的,所述检修机体内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三电机驱动所述驱动杆转动,所述驱动杆上设置有一个第一螺纹孔,所述顶压板的底部设置有一个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相对应啮合连接。
[0017] 进一步的,所述检修机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动力盒,所述动力盒内分别设置有第二电机驱动的螺旋桨。
[001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漂浮机体的四设置有气囊,从而能够气囊的充气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漂浮机体产生浮力,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漂浮机体能够漂浮在海面上,从而能够通过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光能够转化能够进一步的产生电能,从而能够通过蓄电池进一步进一步的存储;能够通过所述拉绳的滑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检修机体在海中上下的滑动,从而能够带动检修机体滑动到海底以后能够进一步的通过检修机体对管道进行检修,同时能够通过检修机体上设置的驱动转轮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使检修机体在管道上进行自动的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自动对管道进行检查漏点;
在检修机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滑动检测杆,从而能够通过滑动检测杆的滑动能够进一步的在管道上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对管道的漏点进行检测,进一步的避免了因管道的泄漏导致的对海洋造成的污染,通过检修机体的滑动能够达到自动检查漏点的目的;
在检修机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凹槽,在第一凹槽内设置有重力块,能够通过重力块的重力能够进一步的增加检修机体的重量,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减小检修机体在海水中的漂浮力,从而能够使检修机体能够在管道上正常的滑动;
在漂浮机体上设置有感应探头,从而能够通过感应探头能够进一步的感应船只的行驶,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漂浮机体的下沉和上升,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避免了船只与漂浮机体发生碰撞。
附图说明
[0019]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20]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油气管道自动检修机器人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漂浮机体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充气模块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漂浮体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检修机体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支撑转轮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检修机体整体结构侧视图。
[0027]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驱动转轮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检修机体整体结构俯视图。
[0029]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滑动检测杆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0] 图中:1管道、2检修机体、3机体底槽、4第一滑槽、5滑动检测杆、6支撑滑轴、7第一齿轮、8第一转轴、9第二转轴、10第一锥齿轮、11第二锥齿轮、12第一电机、13动力盒、14第二电机、15螺旋桨、16第一凹槽、17重力块、18顶压板、19第三电机、20驱动杆、21第一螺纹孔、22第一螺纹杆、23第三锥齿轮、24齿轮转轴、25第一齿槽、26第一滑孔、27检测头、28第二滑槽、29挤压杆、30第三转轴、31第一弹簧、32顶压槽、33顶压轴、34第三滑槽、35第四转轴、36第二螺纹杆、37支撑转盘、38第一转槽、39第二螺纹孔、40第四锥齿轮、41第五锥齿轮、42第五转轴、43第六转轴、44支撑转轮、45驱动转轮、46第七转轴、47第六锥齿轮、48驱动转盘、49第四电机 、50啮合齿槽、51第五电机、52漂浮机体、53太阳能电池板、54拉动机体、55拉绳、
56第八转轴、57拉绳转轮、58第二转槽、59第四滑槽、60气囊、61充气枪、62第一气管、63第二气管、64充气模块、65第三气管、66感应头、67漂浮体、68第一气孔、69第一内腔、70第第六电机、71排风扇、72第二气孔、73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如图1至图10所示,一种油气管道自动检修机器人,包括有并排对应连接的管道1,还包括有一个漂浮机体52,所述漂浮机体52的顶部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53,所述漂浮机体52上还设置有充气的气囊60,所述漂浮机体52内设置有一个蓄电池73,所述漂浮机体52上还设置有一个拉动机体54,所述拉动机体54内设置有一个转动的拉绳转轮57,所述拉绳转轮57上设置有拉绳55,所述拉绳55内设置有连接在蓄电池73上的线缆。
[0032] 管道1并排连接设置在海底的底部,7,包括有一个漂浮机体52,所述漂浮机体52能够漂浮在海绵上,在所述漂浮机体52上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53,从而能够同通过太阳能电池板53进一步的产生电量,在所述漂浮机体52上设置有蓄电池73,从而能够通过所述蓄电池73能够进一步的存储太阳能电池板53的电量,在所述漂浮机体52的底部设置有一个拉动机体54,在所述拉动机体54内设置有一个转动的拉绳转轮57,在拉绳转轮57上设置有拉绳55,从而能够通过所述拉绳转轮57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对拉绳55进行收缩,在所述漂浮机体52上设置有气囊60,从而能够通过气囊60的充气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漂浮机体52漂浮在海面上,在所述拉绳55内设置有线缆,从而能够通过线缆进一步的连接在蓄电池上以后对蓄电池内的电量进行传输。
[0033] 所述拉绳55的端部连接有一个检修机体2,所述检修机体2上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管道1相对应的机体底槽3,所述检修机体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摆动的挤压杆29,所述挤压杆29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一个转动的支撑转轮44,所述检修机体2内设置有一个第五电机51,所述第五电机51带动所述挤压杆29同步的摆动后所述支撑转轮44压紧在所述管道1上,所述检修机体1内设置有两个在所述机体底槽3内转动的驱动转轮45,所述检修机体1内设置有一个第四电机49,所述第四电机49带动所述驱动转轮45转动,所述支撑转轮44压紧在所述管道1上以后所述驱动转轮45压紧在所述管道1上。
[0034] 在所述拉绳55的端部连接有一个检修机体2,在所述检修机体2上设置有一个机体底槽3,所述机体底槽3与所述管道1相对应呈半圆形设置,从而能够通过所述拉绳55的伸缩滑动能够进一步的拉动所述检修机体2在海底内上下的滑动,在所述检修机体2的两端分别设置两个挤压杆29,所述挤压杆29分别设置在所述机体底槽3的两侧,在所述挤压杆29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一个转动的支撑转轮44,在所述检修机体2内设置有一个第五电机51,能够通过所述第五电机51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两侧设置的挤压杆29同步的摆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挤压杆29的摆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支撑转轮44的摆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支撑转轮44压紧在所述管道1上,所述机体底槽3与所述管道1相对应,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通过所述机体底槽3卡套在所述管道1上,在所述检修体1内设置有两个转动的驱动转轮45,所述驱动转轮45在所述机体底槽3内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驱动转轮45压紧在所述管道1上,从而能够通过所述支撑转轮44的摆动以后,能够进一步的压紧在所述管道1上,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通过所述支撑转轮44的压紧将所述驱动转轮45压紧在所述管道1上,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四电机49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驱动转轮45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检修机体2的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通过所述检修机体2的滑动对管道1进行检漏。
[0035] 所述机体底槽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滑动的滑动检测杆5,所述检修机体2内设置有一个第一电机12,所述第一电机12带动两侧所述滑动检测杆5同步的滑动,所述滑动检测杆5上设置有检测头27,所述检测头27检测管道1上的泄漏。
[0036] 在所述机体底槽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滑动的滑动检测杆5,所述滑动检测杆5分别呈弧形设置,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一电机12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滑动检测杆5的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滑动检测杆5的滑动在管道1上滑动,在所述滑动检测杆
5上设置有检测头27,从而能够通过所述检测头27进一步的对管道1的外壁进行检测,所述检测头27为红外感应或者是摄像头拍摄,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对管道1的外壁进行漏点的检测,以达到检漏的目的。
[0037] 所述检修机体2的顶部设置有一个第一凹槽16,所述第一凹槽16内设置有一个滑动的顶压板18,所述第一凹槽16内设置有重力块17,所述顶压板顶18压所述重力块17的滑动,所述检修机体2内设置有一个第三电机19,所述第三电机19带动所述顶压板18的滑动。
[0038] 在所述检修机体2的顶部设置有一个第一凹槽16,所述第一凹槽16呈凹形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16内设置有一个滑动的顶压板18,在所述第一凹槽16内设置有重力块17,所述重力块17可以设置为石块,从而能够将重力块17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16内以后,能够通过所述重力块17的重力,能够进一步的对所述检修机体2进行下压,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检修机体2能够在海水内自动的下沉至海底,从而避免了漂浮问题的发生,在所述检修机体2内设置有一个第三电机19,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三电机19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顶压板18的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通过所述顶压板18的滑动进一步的对所述重力块17进行顶压,从而能够将重力块17从所述第一凹槽16内排出,从而能够在完成检修工作以后能够进一步的减轻所述检修机体2的重量,从而能够通过所述拉绳55的滑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检修机体2的上升。
[0039] 所述拉绳55内所设的线缆给所述第一电机12、第三电机19、第四电机49、第五电机51供电。
[0040] 在所述拉绳55内设置有线缆,从而能够通过线缆进一步的对所述第一电机12、第三电机19、第四电机49、第五电机51供电,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到所述检修机体2的正常工作。
[0041] 所述漂浮机体52上设置有多个感应探头66。在所述漂浮机体52的四角分别设置有感应头66,所述感应头66为激光感应头或者是红外感应,从而能够通过感应头能够进一步的感应船只的位置,从而进一步的躲避船只与漂浮机体52的撞击,从而能够利用所述气囊60的充气和排气,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漂浮机体52在海水中的升降,从而进一步的躲避船只的撞击。
[0042]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漂浮机体52的四个端面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四滑槽59,所述气囊60分别设置在所述第四滑槽59内,所述气囊60内分别设置有一个充气腔61,所述漂浮机体52内设置有与所述气囊60相对应连接的第一气管62,所述漂浮机体52内设置有一个第二气管63,所述第一气管62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气管63上,所述漂浮机体52上还设置有一个充气模块64,所述充气模块64内设置有一个第一内腔69,所述充气模块6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一内腔69相对应连通的第一气孔68和第二气孔72,所述第一内腔69内设置有一个第六电机70驱动的排风扇71,所述第二气管63连接在所述第二气孔72上,所述第一气孔68上连接有一个第三气管65,所述第三气管65的顶部设置有一个漂浮体67。
[0043] 所述漂浮机体52呈方形设置,在所述漂浮机体52的四个端面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四滑槽59,所述第四滑槽59分别呈凹形设置,在所述气囊60分别设置在所述第四滑槽59内,在所述气囊60内分别设置有一个充气腔61,所述充气腔61为一个空腔,在所述气囊60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气管62,在所述漂浮机体52内设置有一个第二气管63,所述第一气管62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气管63上,在所述漂浮机体52上设置有一个充气模块64,在所述充气模块64内设置有一个第一内腔69,所述第一内腔69为一个空腔,能够通过所述第六电机70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排风扇71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产生风力,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将风力通过所述第二气孔72输送到所述第二气管63内,从而进一步的输送到所述充气腔61内,进一步的使所述气囊60膨胀后使所述漂浮机体52漂浮在水面上,所述漂浮体67为泡沫材质构成,从而能够通过所述漂浮体67对所述第三气管65进行支撑,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第三气管65裸漏在水面上,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通过所述第三气管65进气后通过所述第一气孔68流通到所述第一内腔69内,从而通过所述气囊60的充气膨胀进一步的控制所述漂浮机体52的漂浮和下沉,从而躲避船只的撞击。
[0044] 如图2所示,所述拉动机体54内设置有一个第二转槽58,所述第二转槽58内设置有一个在所述拉动机体54内转动的第八转轴56,所述拉绳转轮57设置在所述第八转轴56上,所述拉动机体54内设置有一个第七电机,所述第七电机驱动所述第八转轴56转动。
[0045] 在所述拉动机体54内设置有一个第二转槽58,所述第二转槽58为一个空槽,能够通过所述第七电机(第七电机在说明书附图中未标注)的转动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八转轴56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拉绳转轮57的转动,进一步的拉动拉绳55的伸缩,从而进一步的拉动所述检修机体2在水内的下沉和上升,同时能够利用拉绳55内设置的线缆进一步的对检修机体2进行供电。
[0046] 如图6、图7和图9所示,所述检修机体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二滑槽28,所述第二滑槽28内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三转轴30,所述挤压杆29分别在所述第三转轴30上转动,所述挤压杆29的一端分别设置有一个第六转轴43,所述支撑转轮44分别在所述第六转轴43上转动,所述检修机体2内设置有两个转动的第二螺纹杆36,所述第二螺纹杆36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四锥齿轮40,所述第二螺纹杆36上分别设置有两个支撑转盘37,所述检修机体2内分别设置有一个支撑所述支撑转盘37转动的第一转槽38,所述检修机体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螺纹杆36相对应的第三转槽34,所述第三转槽34内分别设置有一个滑动的第四转轴35,所述第四转轴35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二螺纹杆36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二螺纹孔39,所述第三转槽34与所述第四转轴35分别分别呈方形设置,所述第四转轴35上分别连接有一个在所述第二滑槽28内滑动的顶压轴33,所述挤压杆29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顶压轴33相对应的顶压槽32,所述第二滑槽28内分别设置有一个弹压所述挤压杆29的第一弹簧31。
[0047] 在所述检修体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二滑槽28,所述第二滑槽28分别设置在所述检修体2的两端,在所述第二滑槽28内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三转轴30,所述挤压杆29分别在所述第三转轴30上转动,在所述挤压感29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一个第六转轴43,所述支撑转轮44分别在所述第六转轴43上转动,在所述检修机体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二螺纹杆36,在所述第二螺纹杆3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二螺纹杆36分别与所述第二螺纹孔39相对应啮合连接,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二螺纹杆36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推动所述第四转轴35的滑动,所述第四转轴35与所述第三转槽34分别呈方形设置,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防止所述第四转轴35的自转,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第四转轴35能够滑动,在所述第四转轴35上分别连接有一个顶压轴33,所述顶压轴33能够分别的在所述第二滑槽28内滑动,所述顶压轴33分别顶压所述挤压感29,在所述挤压杆29上分别设置有一个顶压槽32,所述顶压轴33分别的顶压在所述顶压槽32内,在所述第二滑槽28内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弹簧31,所述第一弹簧31分别弹压所述挤压杆29,从哦那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二螺纹杆36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顶压轴33的滑动,从而能够推动所述挤压杆29的摆动,能够进一步的将所述支撑转轮44压紧在所述管道1上,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检修机体2在所述管道1上滑动,进行进一步的检修,同时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弹簧31的弹压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挤压杆29复位。
[0048] 所述检修机体2内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五转轴42,所述第五转轴4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四锥齿轮40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五锥齿轮41,所述检修机体2内设置有一个第五电机51,所述第五电机51驱动所述第五转轴42转动。
[0049] 能够通过所述第五电机51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五转轴42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同时带动所述第二螺纹杆36的同步转动,从而进一步的控制所述挤压杆29的同步摆动,在所述第二螺纹杆36上分别设置有两个支撑转盘37,在所述检修体2内设置有支撑所述支撑转盘37转动的第一转槽38,从而能够通过第一转槽38对所述支撑转盘37进行支撑,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到所述第二螺纹杆36的自转。
[0050] 如图8所示,所述机体底槽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在所述检修机体2内转动的第七转轴46,所述驱动转轮45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七转轴46上,所述第七转轴46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一个第六锥齿轮47,所述检修机体2内设置有转动的驱动转盘48,所述驱动转盘48呈圆盘状设置,所述驱动转盘48上设置有啮合齿槽50,所述第六锥齿轮47分别与所述啮合齿槽50相对应啮合连接,所述第四电机49驱动所述驱动转盘48转动。
[0051] 在所述检修机体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七转轴46,所述驱动转轮45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七转轴46上,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七转轴46的转动进一步的带动所述驱动转轮45的转动,在所述第七转轴46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一个第六锥齿轮47,能够通过所述第四电机49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驱动转盘48的转动,所述驱动转盘48呈圆盘状设置,在所述驱动转盘48的外圈设置有啮合齿槽50,所述第六锥齿轮47分别与所述啮合齿槽50相对应啮合连接,从而能够通过所述驱动转盘48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六锥齿轮47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驱动转轮45的转动,进一步的使所述检修机体2能够在管道1上滑动,从而能够对管道1进行检修。
[0052] 如图5和图10所示,所述机体底槽3内包括有一个设置在所述检修机体2上的第一滑槽4,所述第一滑槽4内设置有一个支撑滑轴6,所述滑动检测杆5上设置有一个第一滑孔26,所述支撑滑轴6在所述第一滑孔26内滑动,所述检修机体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转动的齿轮转轴24,所述齿轮转轴24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齿轮7,所述滑动检测杆5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一齿轮5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一齿槽25,所述检修机体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一转轴8,所述第一转轴8的一端与所述齿轮转轴24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三锥齿轮23,所述第一转轴8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锥齿轮11,所述检修机体2内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二转轴9,所述第二转轴9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二锥齿轮11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一锥齿轮10,所述第一电机12驱动所述第二转轴9转动。
[0053] 所述第一滑槽4呈弧形设置,所述支撑滑轴6呈弧形设置,所述支撑滑轴6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4内,所述滑动检测杆5呈弧形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4内滑动,在所述滑动检测杆5上设置有一个第一滑孔26,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滑孔26进一步的使所述滑动检测杆5在所述第一滑槽4内滑动,能够通过所述支撑滑轴6对所述滑动检测杆6进行支撑,从而保证到所述滑动检测杆5的正常滑动,在所述检修体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齿轮转轴24,所述齿轮转轴24为一根轴体,在所述齿轮转轴24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齿轮7,在所述滑动检测杆5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齿槽25,所述第一齿轮7与所述第一齿槽25相对应啮合连接,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齿轮7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滑动检测杆5的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对管道1的漏点进行检测,在所述检修机体2上设置有摄像头,从而能够通过摄像头进一步的对管道1的泄漏进行预判断,能够在发现漏点以后,能够通过滑动检测杆5的滑动,能够进一步的对漏点进行检测,能够通过所述第一电机12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二转轴
9的转动,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锥齿轮10和所述第二锥齿轮11的相对应啮合连接,从而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一转轴8的转动,同时能够通过两个所述第三锥齿轮23的相对应啮合连接,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齿轮转轴24的转动,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一齿轮7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滑动检测杆5的滑动,从而对管道1进行检测。
[0054] 如图2所示,所述检修机体2内设置有一个转动的驱动杆20,所述第三电机19驱动所述驱动杆20转动,所述驱动杆20上设置有一个第一螺纹孔21,所述顶压板18的底部设置有一个第一螺纹杆22,所述第一螺纹杆22与所述第一螺纹孔21相对应啮合连接。
[0055] 能够通过所述第三电机19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驱动杆20的转动,在所述驱动杆20上设置有一个第一螺纹孔21,在所述顶压板18上设置有一个第一螺纹杆22,所述第一螺纹杆22与所述第一螺纹孔21相对应啮合连接,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推动所述顶压板18的滑动,能够在检修完毕后,能够进一步的通过所述顶压板18的滑动能够进一步的将重力鸭块17从所述第一凹槽16内推出,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减轻所述检修机体2的重量,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通过所述拉绳55能够将所述检修机体2从海底拉至水面上,从而完成检修作业。
[0056] 如图2所示,所述检修机体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动力盒13,所述动力盒13内分别设置有第二电机14驱动的螺旋桨15。
[0057] 能够通过所述第二电机14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螺旋桨15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推动所述检修机体2的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调整所述检修机体2的位置。
[0058]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