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扣件 / 紧固件 / 螺栓 / 地脚螺栓 / 地脚螺栓

地脚螺栓

阅读:140发布:2020-05-11

专利汇可以提供地脚螺栓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将地脚 螺栓 保持于岩壁等并且容易进行搬运、保管等的 地脚螺栓 。本发明的地脚螺栓在杆(3)的三个部位配置有扩开机构(5)。在将地脚螺栓插入到孔(2)时,扩开机构(5)的抵接部(16)的自由端侧抵接于孔(2)的内周面(26),扩开构件(13)被保持于孔(2)。在该状态下锥形构件(12)与杆(3)一起向地脚螺栓的基端侧移动,从而锥形构件(12)的倾斜面(15)与抵接部(16)的内表面(19)面 接触 ,将抵接部(16)的外周面(20)推压于孔(2)的内周面(26)。,下面是地脚螺栓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地脚螺栓,该地脚螺栓能固定于被设于壁面(1)的孔(2),其特征在于,在圆柱形状的杆(3)的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两个部位配置有扩开机构(5),该扩开机构(5)用于将该地脚螺栓固定于所述孔(2)的内周面(26),
各所述扩开机构(5)具有:锥形构件(12),其沿中心轴线形成有用于向所述杆(3)的外螺纹(6)旋装的内螺纹(11),并且在该锥形构件(12)的外周面形成有多个倾斜面(15);以及扩开构件(13),其外套于该锥形构件(12),
该扩开构件(13)具有:抵接部(16),其为多个且形成有能够与所述锥形构件(12)的倾斜面(15)面接触的内表面(19);以及跨接部(17),其用于将该抵接部(16)的顶端彼此连接起来,
所述锥形构件(12)的各倾斜面(15)以随着朝向所述地脚螺栓的基端侧去而越靠近该锥形构件(12)的中心轴线的方式倾斜,
所述扩开构件(13)的抵接部(16)形成为随着朝向该抵接部(16)的自由端侧去而远离所述杆(3),
在所述地脚螺栓自其顶端侧插入到所述孔(2)时,所述扩开构件(13)以弹性变形了的状态向所述孔(2)内进入,所述抵接部(16)的自由端侧抵接于所述孔(2)的内周面(26),在该状态下所述锥形构件(12)向所述地脚螺栓的基端侧移动,从而所述锥形构件(12)的倾斜面(15)与所述抵接部(16)的内表面(19)面接触,将所述抵接部(16)的外周面(20)推压于所述孔(2)的内周面(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脚螺栓,其特征在于,
所述杆(3)分割为多根杆单件(3a、3b、3c、3d),各杆单件(3a、3b、3c、3d)在其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外螺纹(6),
所述杆单件(3a、3b、3c、3d)彼此利用接头(8)连结起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脚螺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杆单件(3b、3c)设有供工具卡合的缺口(22)。
4.一种地脚螺栓,该地脚螺栓能固定于被设于壁面(1)的孔(2),其特征在于,在外周面形成有外螺纹(6)的圆柱形状的杆(3)配置有扩开机构(5),该扩开机构(5)用于将该地脚螺栓固定于所述孔(2)的内周面(26),
各所述扩开机构(5)具有:锥形构件(12),其沿中心轴线形成有用于向所述杆(3)的外螺纹(6)旋装的内螺纹(11),并且在该锥形构件(12)的外周面形成有多个平面形状的倾斜面(15);以及扩开构件(13),其外套于该锥形构件(12),
该扩开构件(13)具有:多个抵接部(16),其形成有能够与所述锥形构件(12)的倾斜面(15)面接触的平面形状的内表面(19);以及跨接部(17),其用于将该抵接部(16)的顶端彼此连接起来,
所述锥形构件(12)的各倾斜面(15)以随着朝向所述地脚螺栓的基端侧去而越靠近该锥形构件(12)的中心轴线的方式倾斜,
位于所述锥形构件(12)的顶端部且至少比所述倾斜面(15)靠顶端侧的顶端周面(14)形成为沿着所述锥形构件(12)的中心轴线的直立面状,
在所述地脚螺栓插入到所述孔(2)内的状态下,当所述锥形构件(12)向所述孔(2)的基端侧移动时,所述锥形构件(12)的倾斜面(15)面压接于所述抵接部(16)的内表面(19),将该抵接部(16)的外周面(20)推压于所述孔(2)的内周面(2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脚螺栓,其特征在于,
所述杆(3)分割为多根杆单件(3a、3b、3c、3d),各杆单件(3a、3b、3c、3d)在其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外螺纹(6),
所述杆单件(3a、3b、3c、3d)彼此利用接头(8)连结起来,
在所述杆单件(3a、3b、3c、3d)中的至少两个杆单件(3a、3b、3c)的外螺纹(6)分别旋装有所述扩开机构(5)的锥形构件(12)。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地脚螺栓,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开构件(13)的抵接部(16)构成为随着朝向该抵接部(16)的自由端侧去而远离所述杆(3),
在所述地脚螺栓插入到所述孔(2)内时,所述扩开构件(13)以弹性变形了的状态进入所述孔(2)内,在所述扩开构件(13)的弹性恢复的作用下所述抵接部(16)的自由端侧抵接于所述孔(2)的内周面(26)。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地脚螺栓,其特征在于,
所述跨接部(17)包括:主体部(17a),其位于所述扩开机构(5)的顶端侧;以及连接部(17b),其为多个且用于将该主体部(17a)与各所述抵接部(16)的顶端连接起来,该主体部(17a)与各连接部(17b)形成为一体,
至少所述跨接部(17)的各连接部(17b)能够弹性变形。
8.一种地脚螺栓,该地脚螺栓能固定于被设于壁面(1)的孔(2),其特征在于,在圆柱形状的杆(3)的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两个部位配置有扩开机构(5),该扩开机构(5)用于将该地脚螺栓固定于所述孔(2)的内周面(26),
所述杆(3)分割为多根杆单件(3a、3b、3c、3d),各杆单件(3a、3b、3c、3d)在其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外螺纹(6),
所述杆单件(3a、3b、3c、3d)彼此利用接头(8)连结起来,
各所述扩开机构(5)具有:锥形构件(12),其沿中心轴线形成有用于向所述杆单件(3a、
3b、3c、3d)的外螺纹(6)旋装的内螺纹(11),并且在该锥形构件(12)的外周面形成有多个倾斜面(15);以及扩开构件(13),其外套于该锥形构件(12),
该扩开构件(13)具有:抵接部(16),其为多个且形成有能够与所述锥形构件(12)的倾斜面(15)面接触的内表面(19);以及跨接部(17),其用于将该抵接部(16)的顶端彼此连接起来,
所述锥形构件(12)的各倾斜面(15)以随着朝向所述地脚螺栓的基端侧去而越靠近该锥形构件(12)的中心轴线的方式倾斜,
所述锥形构件(12)向所述地脚螺栓的基端侧移动,从而所述锥形构件(12)的倾斜面(15)与所述抵接部(16)的内表面(19)面接触,将所述抵接部(16)的外周面(20)推压于所述孔(2)的内周面(26)。

说明书全文

地脚螺栓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定于被设于岩壁、混凝土壁等的孔的地脚螺栓

背景技术

[0002] 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公开了一种这样的发明:利用钻头等在岩壁等开设孔,将地脚螺栓插入并固定于该孔。
[0003] 详细而言,专利文献1中的地脚螺栓在随着靠近顶端面(专利文献1的第2图中的右侧)而直径增大的圆锥构件的周面卡合有内表面呈圆锥面形状倾斜的C字型形状的壳体。并且,沿着所述圆锥构件的中心轴线设置的内螺纹与形成于杆的外螺纹彼此旋装在一起。
[0004] 并且,在向开设于岩壁等的孔插入所述地脚螺栓之后,使所述杆旋转,对圆锥构件施加自所述孔脱离的方向的拉。由此,圆锥构件向孔的开口侧(专利文献1的第2图中的左侧)移动,该圆锥构件的周面将壳体压向所述孔的内周面侧,壳体的外周面被推压于所述孔的内周面,所述地脚螺栓被保持(固定)于岩壁等。
[0005] 现有技术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0007]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4-1595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9] 在专利文献1的地脚螺栓的情况下,仅在杆的顶端配置有所述壳体,利用一个该壳体将地脚螺栓固定于岩壁等,因此有可能无法充分地进行该地脚螺栓的所述固定。
[0010] 另外,在将地脚螺栓插入到孔时,在壳体与孔的内周面之间存在间隙(参照专利文献1的第2图),因此,在使杆旋转时,圆锥构件与壳体一同旋转,无法利用圆锥构件的周面适当地推压壳体,由此有可能无法可靠地将地脚螺栓固定于岩壁等。
[0011] 此外,在专利文献1的地脚螺栓的情况下,根据使用目的等,存在杆较长的情况,在该情况下难以进行杆的搬运、保管等。
[0012] 并且,在专利文献1的地脚螺栓的情况下,圆锥构件的顶端部(专利文献1的第2图中的右侧)的边缘形成为锐状,该顶端部越靠近边缘越薄。因此,在如前述那样使圆锥构件向孔的开口侧移动时,圆锥构件的顶端部的边缘可能会因与壳体的内周面之间的摩擦而向孔的里侧(专利文献1的第2图中的右侧)翘曲。由于该圆锥构件的形变,该圆锥构件的顶端部的周面难以与壳体的内周面适当地接触,有可能无法利用圆锥构件将壳体充分地压向所述孔的内周面侧,无法将地脚螺栓牢固地固定于所述岩壁等。
[0013]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所述问题而提出的,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固定于岩壁等的地脚螺栓。
[0014]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所述问题而提出的,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将地脚螺栓固定于岩壁等并且容易进行搬运、保管等的地脚螺栓。
[0015]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6]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是一种地脚螺栓,该地脚螺栓能固定于被设于壁面1的孔2,其特征在于,在圆柱形状的杆3的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两个部位配置有扩开机构5,该扩开机构5用于将地脚螺栓固定于所述孔2的内周面26,杆3分割为多根杆单件3a、3b、3c、3d,各杆单件3a、3b、3c、3d在其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外螺纹6,杆单件3a、3b、3c、3d彼此利用接头8连结起来,各扩开机构5具有:锥形构件12,其沿中心轴线形成有用于向杆单件3a、3b、3c、3d的外螺纹6旋装的内螺纹11,并且在该锥形构件12的外周面形成有多个倾斜面15;以及扩开构件13,其外套于锥形构件12,扩开构件13具有:抵接部16,其为多个且形成有能够与锥形构件12的倾斜面15面接触的内表面19;以及跨接部17,其用于将抵接部16的顶端彼此连接起来,锥形构件12的各倾斜面15以随着朝向地脚螺栓的基端侧去而越靠近锥形构件12的中心轴线的方式倾斜,扩开构件13的抵接部16形成为随着朝向该抵接部16的自由端侧去而远离杆3,在地脚螺栓自其顶端侧插入到所述孔2时,扩开构件13以弹性变形了的状态向所述孔2内进入,抵接部16的自由端侧抵接于所述孔2的内周面26,在该状态下锥形构件12向地脚螺栓的基端侧移动,从而锥形构件12的倾斜面15与抵接部16的内表面19面接触,将抵接部16的外周面20推压于所述孔2的内周面26。
[0017] 这里的壁面1包括隧道等土木构造物、建筑物天花板、侧壁等的壁面、岩壁等。各杆单件3a、3b、3c、3d的外螺纹6包括形成于该杆单件3a、3b、3c、3d的长度方向上的整个区域的情况、仅形成于杆单件3a、3b、3c、3d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的情况等。在外螺纹6仅形成于杆单件3a、3b、3c、3d的端部的情况下,该外螺纹6也具有能够维持与锥形构件12的内螺纹11之间的旋装状态的长度。扩开机构5也可以不配置于全部的杆单件3a、3b、3c、3d。
[0018] 在此,包括通过向孔2的基端侧拉拽杆3而使锥形构件12向地脚螺栓的基端侧移动的情况、通过使杆3旋转而利用螺纹作用(日文:ねじ作用)使锥形构件12向地脚螺栓的基端侧移动的情况等。扩开构件13的抵接部16的个数越多,越能够增加抵接部16的外周面20与孔2的内周面26之间的接触面积,但地脚螺栓的构造变得复杂,因此结合所述接触面积和地脚螺栓的构造等设定抵接部16的个数。从扩开机构5设于杆3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这一方面而言,优选在扩开构件13的跨接部17设有用于供杆3通过的通孔21。
[0019] 另外,能够采用这样的结构:在所述杆单件3b、3c设有用于使工具卡合的缺口22。
[0020] 另外,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的地脚螺栓是一种能固定于被设于壁面1的孔2的地脚螺栓,其特征在于,在外周面形成有外螺纹6的圆柱形状的杆3的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两个部位配置有扩开机构5,该扩开机构5用于将该地脚螺栓固定于所述孔2的内周面26,各扩开机构5具有:锥形构件12,其沿中心轴线形成有用于向杆3的外螺纹6旋装的内螺纹11,并且在该锥形构件12的外周面形成有多个平面形状的倾斜面15;以及扩开构件13,其外套于锥形构件12,扩开构件13具有:多个抵接部16,其形成有能够与锥形构件12的倾斜面15面接触的平面形状的内表面19;以及跨接部17,其用于将抵接部16的顶端彼此连接起来,锥形构件12的各倾斜面15以随着朝向地脚螺栓的基端侧去而越靠近锥形构件12的中心轴线的方式倾斜,位于锥形构件12的顶端部且至少比倾斜面15靠顶端侧的顶端周面14形成为沿着锥形构件12的中心轴线的直立面状,在地脚螺栓插入到所述孔2内的状态下,当锥形构件12向所述孔2的基端侧移动时,锥形构件12的倾斜面15面压接于抵接部16的内表面19,将抵接部16的外周面20推压于所述孔2的内周面26。
[0021] 这里的壁面1包括隧道等土木构造物、建筑物的天花板、侧壁等的壁面、岩壁等。并且在此,包括通过向孔2的基端侧拉拽杆3而使锥形构件12向孔2的基端侧移动的情况、通过使杆3旋转而利用螺纹作用使锥形构件12向孔2的基端侧移动的情况等。扩开构件13的抵接部16的个数越多,越能够增加抵接部16的外周面20与孔2的内周面26之间的接触面积,但地脚螺栓的构造变得复杂,因此结合所述接触面积和地脚螺栓的构造等设定抵接部16的个数(例如四个)。从扩开机构5设于杆3的中间位置这一方面而言,优选在扩开构件13的跨接部17设有用于供杆3通过的通孔21。
[0022] 对于锥形构件12的顶端部,仅至少比倾斜面15靠顶端侧的部分为直立面形状即可,锥形构件12的顶端部整体既可以为棱柱状,也可以为圆柱状等。若锥形构件12的顶端周面14在锥形构件12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过大,则锥形构件12的倾斜面15与抵接部16的内表面19之间的接触面积过小,若所述顶端周面14在长度方向上的尺寸过小,则抑制锥形构件12的顶端部的边缘翘曲的效果降低,因此结合这些情况设定锥形构件12的顶端周面14的尺寸。所述顶端周面14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被设定在例如1mm~10mm左右的范围。优选的是抵接部16的外周面20以整面与孔2的内周面26面接触的状态被推压于孔2的内周面26,但也可以不必整面面接触。
[0023] 能够采用这样的结构:所述杆3分割为多根杆单件3a、3b、3c、3d,各杆单件3a、3b、3c、3d在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外螺纹6,杆单件3a、3b、3c、3d彼此利用接头8连结起来,在杆单件3a、3b、3c、3d中的至少两个杆单件3a、3b、3c的外螺纹6分别旋装有扩开机构
5的锥形构件12。
[0024] 这里的各杆单件3a、3b、3c、3d的外螺纹6包括形成于该杆单件3a、3b、3c、3d的长度方向上的整个区域的情况、仅形成于杆单件3a、3b、3c、3d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的情况等。在外螺纹6仅形成于杆单件3a、3b、3c、3d的端部的情况下,该外螺纹6也具有能够维持与锥形构件12的内螺纹11之间的旋装状态的长度。也可以不在全部的杆单件3a、3b、3c、3d上都配置于扩开机构5。接头8包括形成有用于向杆单件3a、3b、3c、3d的外螺纹6旋装的内螺纹的接头、具有用于卡住并保持被形成于杆单件3a、3b、3c、3d的外周面的突起的缺口的接头等。
[0025] 能够采用这样的结构:所述扩开构件13的抵接部16构成为随着朝向抵接部16的自由端侧去而远离杆3,在地脚螺栓向孔2内插入时,扩开构件13以弹性变形了的状态进入孔2内,在扩开构件13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抵接部16的自由端侧抵接于孔2的内周面26。
[0026] 并且,能够采用这样的结构:跨接部17包括:主体部17a,其位于扩开机构5的顶端侧;以及连接部17b,其为多个且用于将主体部17a与各抵接部16的顶端连接起来,主体部17a与各连接部17b形成为一体,至少跨接部17的各连接部17b能够弹性变形。这里的跨接部
17只要至少具有如下这样的弹性即可,即:在地脚螺栓插入到孔2内时,能够通过该跨接部
17的弹性恢复力使抵接部16的自由端侧适当地抵接于孔2的内周面26,并且在将地脚螺栓向孔2内插入之前的状态下,能够维持抵接部16的自由端侧远离杆3的姿势。
[0027] 发明的效果
[0028] 在本发明的地脚螺栓的情况下,扩开构件13的抵接部16随着朝向该抵接部16的自由端侧去而远离杆3,因此,在将地脚螺栓向孔2插入时,扩开构件13弹性变形而以该扩开构件13的抵接部16的自由端侧靠近杆3侧的状态进入孔2内,在此时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抵接部16的自由端侧抵接于孔2的内周面26。在该状态下锥形构件12向孔2(地脚螺栓)的基端侧移动了时,抵接部16的自由端侧卡止(被保持)于所述孔2的内周面26,能够阻止扩开构件13与锥形构件12一起向地脚螺栓的基端侧移动而例如自孔2脱离。并且,通过将抵接部16保持于孔2的内周面26,能够取得这样的效果:抑制锥形构件12随着所述杆3的旋转而旋转。
[0029] 由此,在锥形构件12向地脚螺栓的基端侧移动了时,能够将锥形构件12的倾斜面15牢固地推压于抵接部16的内表面19。结果,抵接部16被锥形构件12可靠地压向孔2的内周面26侧,抵接部16的外周面20面压接于孔2的内周面26、即以面接触的状态被推压于孔2的内周面26,通过抵接部16的外周面20与孔2的内周面26这两面之间的摩擦将地脚螺栓可靠地固定于孔2。
[0030] 在本发明的地脚螺栓的情况下,与杆3一起插入孔2的扩开机构5为多个,因此,与在杆3仅配置有一个扩开机构5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加扩开机构5的扩开构件13的抵接部16的外周面20与孔2的内周面26之间的接触面积,与此相应地,能够将地脚螺栓牢固地固定于孔2。
[0031] 杆3包括被分割成多根的杆单件3a、3b、3c、3d,因此能够以分成该杆单件3a、3b、3c、3d的状态进行搬运、保管等,从而进行搬运、保管等时的便利性提高。另外,通过将杆单件3a、3b、3c、3d任意地组合能够调节杆3的长度,因此也可以不用备齐多种长度不同的杆3,与此相应地能够减轻地脚螺栓的管理工作等。
[0032] 若在杆单件3b、3c设有用于使工具卡合的缺口22,则在利用接头8将杆单件3a、3b、3c、3d彼此连结起来时,能够在使工具卡合于一杆单件3b、3c的缺口22而利用该工具支承一杆单件的状态下利用接头8将该一杆单件与另一杆单件连结起来。
[0033] 另外,在本发明的地脚螺栓的情况下,锥形构件12的平面形状的倾斜面15与扩开构件13的抵接部16的平面形状的内表面19面接触,因此能够阻止锥形构件12相对于抵接部16沿周向进行相对旋转。
[0034] 因而,在地脚螺栓插入孔2且抵接部16被保持于孔2的内周面26的状态下,即使例如使杆3旋转,也能够通过抵接部16抑制锥形构件12随着该杆3的旋转而旋转。由此,能够通过使杆3旋转而利用螺纹作用使锥形构件12可靠地向孔2(地脚螺栓)的基端侧移动,能够使锥形构件12的倾斜面15牢靠地面压接于抵接部16的内表面19,而将该抵接部16的外周面20以与孔2的内周面26面接触的状态牢固地推压于孔2的内周面26。结果,能够通过抵接部16的外周面20与孔2的内周面26这两面之间的摩擦将地脚螺栓可靠地固定(保持)于孔2。
[0035] 另外,锥形构件12的顶端周面14形成为沿着锥形构件12的中心轴线的直立面状,因此锥形构件12的顶端部难以与抵接部16的内表面19接触,而且锥形构件12的顶端没有变得太薄。因此,即使由于锥形构件12向孔2(地脚螺栓)的基端侧移动而锥形构件12与抵接部16的内表面19相互摩擦,也能够抑制锥形构件12的顶端部的边缘向孔2的里侧(地脚螺栓的顶端侧)翘曲。与此相应地能够抑制锥形构件12的形变(变形),能够使锥形构件12的倾斜面
15牢靠地面压接于抵接部16的内表面19,能够利用锥形构件12牢固地将抵接部16压向孔2的内周面26侧,由此,能够可靠地将地脚螺栓固定于岩壁等。
[0036] 若跨接部17的主体部17a与各连接部17b形成为一体且至少跨接部17的各连接部17b能够弹性变形,则与主体部17a和各连接部17b彼此独立地形成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制作跨接部17,并且至少用于连接抵接部16的连接部17b能够弹性变形,从而即使抵接部16由例如难以变形的材质形成,也能够使该抵接部16可靠地向杆3侧靠近。
附图说明
[0037]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地脚螺栓的第1实施例的立体图。
[0038]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地脚螺栓的第1实施例的顶端部的纵剖视图。
[0039]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地脚螺栓的第1实施例的中间部的纵剖视图。
[0040] 图4是用于说明将本发明的地脚螺栓的第1实施例安装于孔的步骤的纵剖视图。
[0041] 图5是用于说明将本发明的地脚螺栓的第1实施例安装于孔的步骤的纵剖视图。
[0042]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地脚螺栓的第2实施例的锥形构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3] 基于图1~图5说明本发明的地脚螺栓的一实施例。本发明的地脚螺栓插入并固定(保持)于被开设于(设于)例如混凝土制的天花板的壁面1(图4)的孔2(图5中的状态)。
[0044] 对于该地脚螺栓,如图1所示,在圆柱形状的杆3的长度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上的中间的两个部位处以及该杆3的顶端(图1中的左端)分别配置有扩开机构5,该扩开机构5用于将该地脚螺栓固定于所述孔2的圆柱面形状的内周面26。
[0045] 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杆3分割为四根圆柱形状的杆单件(日文:ロッド片)3a、3b、3c、3d,位于地脚螺栓的最顶端(图1中的左端)的顶端杆单件3a和位于地脚螺栓的最基端(图1中的右端)侧的基端杆单件3d这两者在其长度方向(图4中的上下方向)上的整个区域内都形成有外螺纹6。
[0046] 在杆3的中间位置的两根中间杆单件3b、3c的长度方向(图4中的上下方向)上的两端部均分别形成有外螺纹6。所述杆单件3a、3b、3c、3d彼此利用接头8分别连结起来。两根中间杆单件3b、3c呈同一形状,长度相等。
[0047] 各接头8呈六棱柱形状,沿着其中心轴线呈贯通状形成有内螺纹9,使相邻的杆单件3a、3b、3c、3d的外螺纹6分别与该内螺纹9旋装在一起。
[0048] 详细而言,位于地脚螺栓的顶端(图4中的最上端)侧的接头(顶端位置接头)8旋装于所述顶端杆单件3a的外螺纹6的基端侧,并且旋装于所述两根中间杆单件3b、3c中的位于地脚螺栓的顶端侧(图4中的上侧)的第1中间杆单件3b的顶端侧的外螺纹6。位于地脚螺栓的中间的接头(中间位置接头)8旋装于所述第1中间杆单件3b的基端侧的外螺纹6,并且旋装于所述两根中间杆单件3b、3c中的位于地脚螺栓的基端侧(图4中的下侧)的第2中间杆单件3c的顶端侧的外螺纹6。位于地脚螺栓的最基端(图4中的最下端)侧的接头(基端侧接头)8旋装于所述第2中间杆单件3c的基端侧的外螺纹6,并且旋装于所述基端杆单件3d的外螺纹6的顶端侧。
[0049] 如图1~图4所示,各所述扩开机构5具有沿着中心轴线呈贯通状形成有内螺纹11的锥形构件12以及外套于该锥形构件12的扩开构件13,所述杆3的杆单件3a、3b、3c、3d的外螺纹6旋装于所述锥形构件12的内螺纹11。
[0050] 详细而言,所述最顶端(图1中的左端)侧的扩开机构(顶端位置扩开机构)5a的锥形构件12旋装于所述顶端杆单件3a的外螺纹6。所述中间位置的扩开机构(中间位置扩开机构)5b的锥形构件12旋装于所述第1中间杆单件3b的基端侧的外螺纹6。所述最基端(图1中的右端)侧的扩开机构(基端位置扩开机构)5c的锥形构件12旋装于所述第2中间杆单件3c的基端侧的外螺纹6。
[0051] 锥形构件12的外周面呈圆柱面形状,在该锥形构件12的外周面的四个方位分别形成有平面形状的倾斜面15(参照图2和图4)。该四面的倾斜面15沿着锥形构件12的周向等间隔地形成。锥形构件12的各倾斜面15以随着朝向地脚螺栓的基端侧(图4中的下侧)去而越靠近该锥形构件12的中心轴线的方式倾斜。
[0052]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扩开构件13具有以面向锥形构件12的各倾斜面15的方式配置的四个抵接部16以及将这些抵接部16的顶端(图4中的上侧)彼此连接起来的跨接部(日文:架橋部)17。扩开构件13的各抵接部16的内表面19形成为平面形状,构成为能够分别与锥形构件12的各倾斜面15面接触(抵接)。
[0053] 抵接部16的内表面19在与锥形构件12的倾斜面15面接触的状态(图6中的状态)下以随着朝向地脚螺栓的基端侧(图4中的下侧)去而越靠近锥形构件12的中心轴线的方式倾斜(参照图5)。该扩开构件13的各抵接部16的内表面19的倾斜角度与所述锥形构件12的各倾斜面15的倾斜角度大致相等。
[0054] 扩开构件13的各抵接部16的外周面20形成为圆柱面形状,该外周面20面压接于(即、以面接触了的状态被推压于)所述孔2的内周面26或者被推压于所述孔2的内周面26(参照图5)。
[0055] 所述跨接部17包括位于扩开机构5的顶端侧的平板状的主体部17a以及用于将该主体部17a与各抵接部16的顶端连接起来的四个平板状的连接部17b。扩开构件13的各抵接部16形成为随着朝向该抵接部16的自由端侧(图2和图3中的下侧)去而远离杆3。并且,在地脚螺栓自其顶端侧插入所述孔2时,扩开构件13以弹性变形了的状态进入所述孔2内,抵接部16的自由端侧抵接于所述孔2的内周面26。在所述中间位置扩开机构5b和所述基端位置扩开机构5c的各跨接部17的主体部17a分别设有用于供所述中间杆单件3b、3c通过的通孔21。
[0056] 在所述两根中间杆单件3b、3c的各端部且是比外螺纹6靠长度方向上的中央的位置以两个为一组的方式分别设有用于使扳手(spanner)等工具卡合的缺口22、22。各组缺口22、22配置在中间杆单件3b、3c的轴对称的位置。由此,在将所述中间杆单件3b、3c旋装于接头8时,使所述工具卡合于缺口22、22,例如扭转该中间杆单件3b、3c,从而能够容易地将中间杆单件3b、3c旋装于接头8的内螺纹9。
[0057] 所述基端杆单件3d供未图示的机器设备、配管等安装。地脚螺栓的各构件由不锈等形成。在所述扩开构件13的各抵接部16的外周面20的下部(基端侧)沿该抵接部16的长度方向(图2、图3中的上下方向)等间隔地排列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三个)槽23,该槽23沿各抵接部8的外周面20的周向延伸(参照图1)。在如前述那样将地脚螺栓插入孔2时,不仅抵接部16的自由端,槽23的边缘也能够卡止于孔2的内周面26。
[0058] 另外,所述槽23也可以在抵接部8的外周面20上以相对于上下方向偏斜的方式倾斜,也可以代替槽23或者连同槽23一起在抵接部8的外周面20设置凸状部(未图示)。为了防止接头8相对于杆单件3a、3b、3c、3d的外螺纹6松动,也可以利用防松螺母(未图示)等对接头8实施防松处理。
[0059] 接着,说明所述地脚螺栓的组装步骤的一例。首先,使顶端位置扩开机构5a的锥形构件12旋装于所述顶端杆单件3a的外螺纹6,并且使顶端位置扩开机构5a的扩开构件13外套于该锥形构件12。
[0060] 并且,使中间位置扩开机构5b的锥形构件12旋装于所述第1中间杆单件3b的基端侧的外螺纹6,并且使所述中间杆单件3b穿过中间位置扩开机构5b的跨接部17的通孔21,使中间位置扩开机构5b的扩开构件13外套于中间位置扩开机构5b的锥形构件12。进而,使基端位置扩开机构5c的锥形构件12旋装于所述第2中间杆单件3c的基端侧的外螺纹6,并且使所述中间杆单件3c穿过基端位置扩开机构5c的跨接部17的通孔21,使基端位置扩开机构5c的扩开构件13外套于基端位置扩开机构5c的锥形构件12。
[0061] 接着,利用接头8将杆单件3a、3b、3c、3d彼此分别连结起来,从而完成图1所示的地脚螺栓的组装。
[0062] 对于该组装后的地脚螺栓,例如,工作人员以顶端位置扩开机构5a朝上的状态用手拿着杆3将该地脚螺栓插入孔2内,直到顶端位置扩开机构5a的跨接部17的主体部17a与孔2的上表面25抵接为止(参照图4和图5)。
[0063] 接着,向孔2(地脚螺栓)的基端侧(图5中的下侧)拉拽杆3,从而该杆3和各扩开机构5的锥形构件12向孔2(地脚螺栓)的基端侧下降(移动)。此时,各扩开构件13以弹性变形了的状态进入孔2内,在各扩开构件13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各抵接部16的自由端侧(抵接部16的自由端、槽23的边缘)抵接(卡止)于孔2的内周面26,因此各抵接部16(扩开构件13)向下方的移动被限制,能够抑制扩开构件13的抵接部16与锥形构件12的下降一起下降,各倾斜面15能够与各抵接部16的内表面19牢靠地面接触(即、以面接触了的状态被推压于内表面19。),各抵接部16的内表面19被该各倾斜面15压向孔2的内周面26侧,能够利用各倾斜面15将各抵接部16可靠地压向孔2的内周面26侧。
[0064] 由此,各抵接部16的外周面20被推压于孔2的内周面26、即被以面接触了的状态被推压于孔2的内周面26,利用各抵接部16的外周面20与孔2的内周面26这两面彼此间的摩擦将地脚螺栓固定(临时固定)于孔2。
[0065] 在该地脚螺栓的基端杆单件3d的外螺纹6安装用于固定未图示的机器设备、配管等的托架28(图5),在该托架28的下侧旋装(安装)螺母29(图5)。之后,利用扳手(spanner)等工具扭转(拧紧)螺母29,使该螺母29隔着托架28地抵接于孔2的下缘周边。进一步扭转螺母29,从而通过该螺母29进一步向下方拉拽杆3,该杆3和各扩开机构5的锥形构件12进一步向孔2的基端侧下降。
[0066] 由此,各抵接部16的内表面19被锥形构件12的各倾斜面15(以面压接状态)进一步压向孔2的内周面26侧,各抵接部16的外周面20被强力地面压接(推压)于孔2的内周面26,地脚螺栓被更牢固地固定于孔2,能够可靠地防止地脚螺栓自孔2脱离。另外,也可以代替托架28将垫圈(未图示)安装在螺母29的上侧。
[0067] 即使固定于该孔2的地脚螺栓的杆3在所述机器设备等的重量(外力)的作用下被向下方拉拽,也由于锥形构件12伴随于此强力地推压各抵接部16的内表面19而将各抵接部16的外周面20强力地面压接(推压)于孔2的内周面26。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地脚螺栓自孔
2脱离。
[0068] 对于地脚螺栓的第2实施例的锥形构件,如图6所示,锥形构件12的倾斜面15没有形成至锥形构件12的顶端(图6中的上端),锥形构件12的顶端部的外周面呈所述圆柱面形状。即,锥形构件12的顶端部且比倾斜面15靠上侧的顶端部的外周面(顶端周面)14呈沿着锥形构件12的中心轴线的直立面状,该直立面状沿周向弯曲。
[0069] 由此,锥形构件12的顶端部难以与抵接部16的内表面19接触(参照图6),而且锥形构件12的顶端部的边缘的厚度尺寸(图6中的上下方向)增大,与此相应地,锥形构件12的顶端部的边缘不易翘曲(变形)。
[0070] 另外,对于扩开构件,优选的是,跨接部17的各连接部17b自主体部17a的边缘向地脚螺栓的基端侧延伸,在该连接部17b的自由端(顶端)固定抵接部16的顶端。优选的是,跨接部17的主体部17a与各连接部17b形成为一体,并且能够弹性变形。
[0071] 例如,在抵接部16的顶端侧竖立设置横向的铆接销,并且在跨接部17的连接部17b的自由端侧形成通孔,使所述铆接销穿过连接部17b的通孔进行铆接,从而能够将抵接部16固定于所述连接部17b。另外,也可以通过铆钉、螺钉、点焊等将抵接部16固定于所述连接部17b。
[0072] 在将该地脚螺栓从其顶端侧开始插入到所述孔2时,地脚螺栓以扩开构件13的跨接部17发生弹性变形而抵接部16的自由端侧靠近锥形构件12侧的状态向所述孔2内进入(参照图5),在此时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抵接部16的自由端侧抵接于所述孔2的内周面26。在所述中间位置扩开机构5b和所述基端位置扩开机构5c的各跨接部17的主体部17a分别设有用于供所述中间杆单件3b、3c通过的通孔21(图3)。
[0073] 接着,在例如使杆3旋转而利用螺纹作用使锥形构件12向地脚螺栓的基端侧移动时,各抵接部16的内表面19被锥形构件12的各倾斜面15以面压接状态进一步压向孔2的内周面26侧,各抵接部16的外周面20被强力地推压于孔2的内周面26,地脚螺栓被更牢固地固定于孔2。
[0074] 之后,利用扳手(spanner)等工具拧紧螺母29,将托架28安装于地脚螺栓。
[0075] 另外,在拧紧螺母29时,杆3被进一步向下方拉拽,该杆3和各扩开机构5的锥形构件12进一步向孔2的基端侧下降。
[0076] 在所述实施例中,将杆3分割为四根杆单件3a、3b、3c、3d,并且在该杆3配置有三个扩开机构5,但也可以将杆3分割为两根、三根或五根以上,并且也可以将两个或四个以上的扩开机构5配置于杆3。
[0077] 在所述实施例中,各扩开机构5的扩开构件13的抵接部16均配置有四个,但也可以例如仅配置两个抵接部16。在该情况下,在锥形构件12例如仅形成两个倾斜面15。另外,也可以沿锥形构件12的周向配置三个抵接部16。在该情况下,在锥形构件12形成三个倾斜面15。
[0078] 如此,由于与杆3一起插入孔2的扩开机构5为三个,因此,与在杆3仅配置有一个扩开机构5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加扩开机构5的扩开构件13的抵接部16与孔2的内周面26之间的接触面积,与此相应地能够将地脚螺栓可靠地固定于孔2。
[0079] 另外,锥形构件12的平面形状的倾斜面15与抵接部16的平面形状的内表面19面接触,从而能够阻止锥形构件12相对于抵接部16沿周向进行相对旋转。即,在将地脚螺栓插入到孔2内时抵接部16被保持于孔2的内周面26,从而利用该抵接部16阻止锥形构件12沿周向旋转,即使使杆3旋转,也能够防止锥形构件12随着该杆3的旋转而旋转。因而,在使杆3旋转时,锥形构件12仅沿轴线方向移动(下降),由此,能够利用锥形构件12的各倾斜面15可靠地将各抵接部16的内表面19压向孔2的内周面26侧。
[0080] 另外,对于锥形构件12的倾斜面15和抵接部16的内表面19,只要能够利用抵接部16阻止锥形构件12沿周向旋转,则也可以为稍微弯曲的面。
[0081] 锥形构件12的顶端周面14呈沿着锥形构件12的中心轴线的直立面,因此锥形构件12的顶端部难以与抵接部16的内表面19接触,而且锥形构件12的顶端部的边缘没有变薄。
由此,即使由于锥形构件12向地脚螺栓的基端侧移动而锥形构件12与抵接部16的内表面19相互摩擦,也能够抑制锥形构件12的顶端部的边缘向地脚螺栓的顶端侧翘曲。与此相应地能够抑制锥形构件12的形变(变形),能够使锥形构件12的倾斜面15牢靠地面压接于抵接部
16的内表面19,能够利用锥形构件12将抵接部16充分地压向孔2的内周面26侧。
[0082] 附图标记说明
[0083] 1、壁面;2、孔;3、杆;3a、3b、3c、3d、杆单件;5、扩张机构;6、杆单件的外螺纹;8、接头;11、锥形构件的内螺纹;12、锥形构件;13、扩开构件;14、锥形构件的直立面;15、锥形构件的倾斜面;16、抵接部;17、跨接部;17a、跨接部的主体部;17b、跨接部的连接部;19、抵接部的内表面;20、抵接部的外周面;22、杆单件的缺口;26、孔的内周面。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地脚螺栓组件 2020-05-11 75
一种地脚螺栓 2020-05-11 564
地脚螺栓保护装置 2020-05-13 797
一种地脚螺栓固定装置 2020-05-12 714
地脚螺栓清污装置 2020-05-12 854
地脚螺栓清污装置 2020-05-12 861
一种地脚螺栓 2020-05-11 773
地脚螺栓测量装置 2020-05-13 793
地脚螺栓 2020-05-11 210
地脚螺栓 2020-05-12 108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