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表面工艺 / 船舶 / 一种船舶中循环式制冷系统

一种船舶中循环式制冷系统

阅读:62发布:2023-01-18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船舶中循环式制冷系统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了一种 船舶 中循环式制冷系统,属于船舶制冷领域,本制冷系统包括直线 电机 和伸缩管,伸缩管下端穿出船舶底部,直线电机的电机轴穿出船舶底部且端部连于伸缩管下端,制冷系统还包括 水 泵 一和蓄水筒,水泵一上具有吸水管和出水管,吸水管的两端分别连通伸缩管上端和水泵一,出水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水泵一和蓄水筒顶部,蓄水筒上端固连有水泵二,水泵二上具有进水管,进水管两端分别连通水泵二和蓄水筒底部,水泵二上端连通有制冷管,制冷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水泵二和蓄水筒底部,每根制冷管上均具有电磁 阀 一,蓄水筒底部具有 温度 传感器 ,蓄水筒底部具有 排水管 ,排水管上具有 电磁阀 二。本系统利用了 海水 温度低的特点,没有污染。,下面是一种船舶中循环式制冷系统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船舶中循环式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均竖立设置的直线电机和伸缩管,所述伸缩管下端穿出船舶底部,所述直线电机的电机轴穿出船舶底部且端部连于所述伸缩管下端,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一和呈圆筒形的蓄水筒,所述水泵一上具有吸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吸水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伸缩管上端和水泵一,所述出水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水泵一和所述蓄水筒顶部,所述蓄水筒上端固连有水泵二,所述水泵二上具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两端分别连通所述水泵二和所述蓄水筒底部,所述水泵二上端连通有若干根呈弯折状的制冷管,所述制冷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水泵二和所述蓄水筒底部,每根制冷管上均具有电磁一,所述蓄水筒底部具有温度传感器,所述蓄水筒底部具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具有电磁阀二,所述温度传感器控制所述水泵一和电磁阀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中循环式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轴端部具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两端固连于所述电机轴和伸缩管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中循环式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二上端固连有安装板,所述制冷管一端固连在所述安装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中循环式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管上具有多个凸出且内部为空腔的制冷头。

说明书全文

一种船舶中循环式制冷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船舶制冷领域,涉及一种船舶中循环式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船舶是一种主要在地理中运行的人造交通工具。另外,民用船一般称为船,军用船称为舰,小型船称为艇或舟,其总称为舰船或船艇。内部主要包括容纳空间、支撑结构和排水结构,具有利用外在或自带能源的推进系统。外型一般是利于克服流体流线性包络,材料随着科技进步不断更新,早期为木、竹、麻等自然材料,近代多是材以及、玻璃纤维、亚克力和各种复合材料
[0003] 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的船舶上都具有制冷系统,船舶上的制冷系统与空调的制冷系统基本相同,均是有冷媒吸热实现制冷,该种方式耗电量大。一定深度的海水温度足够人们进行降温,目前的制冷系统均没有将这个特性进行利用,导致大量电量的损耗,而且制冷效果并不好,另外,目前的空调污染越发严重。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船舶中循环式制冷系统,该船舶中循环式制冷系统结构设计巧妙,利用了海水温度低的特点,没有污染,解决了现有船舶内制冷系统耗电量大,空调污染严重等问题。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船舶中循环式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均竖立设置的直线电机和伸缩管,所述伸缩管下端穿出船舶底部,所述直线电机的电机轴穿出船舶底部且端部连于所述伸缩管下端,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水一和呈圆筒形的蓄水筒,所述水泵一上具有吸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吸水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伸缩管上端和水泵一,所述出水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水泵一和所述蓄水筒顶部,所述蓄水筒上端固连有水泵二,所述水泵二上具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两端分别连通所述水泵二和所述蓄水筒底部,所述水泵二上端连通有若干根呈弯折状的制冷管,所述制冷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水泵二和所述蓄水筒底部,每根制冷管上均具有电磁一,所述蓄水筒底部具有温度传感器,所述蓄水筒底部具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具有电磁阀二,所述温度传感器控制所述水泵一和电磁阀二。
[0006] 本制冷系统的大致使用过程如下:本系统适用于船舶停止不动时使,需要制冷时,电机轴带动伸缩管下降至一定的深度,启动水泵一,海水被抽取至蓄水筒内,启动水泵二,根据不同的房间制冷打开对应的电磁阀一,冷水从蓄水筒内通过制冷管进行循环,制冷管安装在房间的墙壁内,露出外壁,能够实现快速制冷,在制冷过程中,通过冷水的循环实现了快速制冷,结构设计巧妙。当蓄水筒内的水温度变高,触发温度传感器,启动水泵一,打开电磁阀二,温水排出,冷水在此进入蓄水筒内。本制冷系统结构设计巧妙,没有污染,能够实现房间快速制冷。
[0007] 上述的一种船舶中循环式制冷系统中,所述电机轴端部具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两端固连于所述电机轴和伸缩管下端。
[0008] 通过连接杆实现电机轴和伸缩管的连接。
[0009] 上述的一种船舶中循环式制冷系统中,所述水泵二上端固连有安装板,所述制冷管一端固连在所述安装板上。
[0010] 在安装板上对多根制冷管进行固定。
[0011] 上述的一种船舶中循环式制冷系统中,所述制冷管上具有多个凸出且内部为空腔的制冷头。
[0012] 通过制冷头能够进一步增加制冷速度,设计巧妙。
[001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船舶中循环式制冷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0014] 1、本船舶中循环式制冷系统结构设计巧妙,利用了海水温度低的特点,没有污染。
[0015] 2、本船舶中循环式制冷系统能够实现自动化房间内快速制冷,并且大大减少了空调污染。
[0016] 3、本船舶中循环式制冷系统通过制冷头能够进一步增加制冷速度,设计巧妙。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本船舶中循环式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是本船舶中循环式制冷系统中制冷管和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中,1、直线电机;2、伸缩管;3、电机轴;4、水泵一;5、蓄水筒;6、吸水管;7、出水管;8、水泵二;9、制冷管;9a、制冷头;10、电磁阀一;11、排水管;12、电磁阀二;13、连接杆;14、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如图1和图2所示,本船舶中循环式制冷系统包括均竖立设置的直线电机1和伸缩管2,伸缩管2下端穿出船舶底部,直线电机1的电机轴3穿出船舶底部且端部连于伸缩管2下端,制冷系统还包括水泵一4和呈圆筒形的蓄水筒5,水泵一4上具有吸水管6和出水管7,吸水管6的两端分别连通伸缩管2上端和水泵一4,出水管7的两端分别连通水泵一4和蓄水筒5顶部,蓄水筒5上端固连有水泵二8,水泵二8上具有进水管,进水管两端分别连通水泵二8和蓄水筒5底部,水泵二8上端连通有若干根呈弯折状的制冷管9,制冷管9的两端分别连通水泵二8和蓄水筒5底部,每根制冷管9上均具有电磁阀一10,蓄水筒5底部具有温度传感器,蓄水筒5底部具有排水管11,排水管11上具有电磁阀二12,温度传感器控制水泵一4和电磁阀二12。
[0021] 本制冷系统的大致使用过程如下:本系统适用于船舶停止不动时使,需要制冷时,电机轴3带动伸缩管2下降至一定的深度,启动水泵一4,海水被抽取至蓄水筒5内,启动水泵二8,根据不同的房间制冷打开对应的电磁阀一10,冷水从蓄水筒5内通过制冷管9进行循环,制冷管9安装在房间的墙壁内,露出外壁,能够实现快速制冷,在制冷过程中,通过冷水的循环实现了快速制冷,结构设计巧妙。当蓄水筒5内的水温度变高,触发温度传感器,启动水泵一4,打开电磁阀二12,温水排出,冷水在此进入蓄水筒5内。本制冷系统结构设计巧妙,没有污染,能够实现房间快速制冷。
[0022] 电机轴3端部具有连接杆13,连接杆13两端固连于电机轴3和伸缩管2下端。通过连接杆13实现电机轴3和伸缩管2的连接。
[0023] 水泵二8上端固连有安装板14,制冷管9一端固连在安装板14上。在安装板14上对多根制冷管9进行固定。
[0024] 制冷管9上具有多个凸出且内部为空腔的制冷头9a。通过制冷头9a能够进一步增加制冷速度,设计巧妙。
[0025] 本船舶中循环式制冷系统结构设计巧妙,利用了海水温度低的特点,没有污染。
[0026]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一种船舶推进器 2020-05-13 191
船舶及环照灯 2020-05-12 152
擦窗机及船舶 2020-05-12 144
船舶 2020-05-11 424
一种船舶推进器 2020-05-13 434
一种船舶舵杆 2020-05-13 223
船舶自控柜 2020-05-12 557
系泊装置及船舶 2020-05-12 431
船舶自动控制柜 2020-05-13 633
船舶尾轴密封装置、船舶动力输出机构及船舶 2020-05-12 711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