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0001] 本
发明涉及
工程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起重机的
钢丝绳滑轮组件。本发明还涉及设有所述钢丝绳滑轮组件的起重机。
背景技术
[0002] 起升机构是起重机的主要执行机构之一,用以实现重物的升降运动,起升机构通常由卷筒、减速机、
制动器、
离合器、钢丝绳滑轮组和起重钩等组成,在起重机的工作过程中,动
力由
原动机经起升机构传递给钢丝绳和起重钩,并通过改变起重臂的幅度和仰
角来实现在一定范围内垂直提升和
水平搬运重物的功能。
[0003] 随着大吨位起重机的发展,其起重能力越来越强,起重钩受力也越来越大,为减小对卷扬钢丝绳系统的要求,钢丝绳滑轮组件常采用多倍率穿绳方法。
[0004] 请参考图1,图1为采用传统顺序穿绳方法的钢丝绳滑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05] 如图所示,钢丝绳1首先从钢丝绳卷筒2伸出,经过起重臂头部的导向滑轮3之后,依次穿过起重臂头部的第一滑轮组4和起重钩上的第二滑轮组5上的各个滑轮。
[0006] 定义第一滑轮组4上的滑轮从右至左依次为滑轮A、B、C...,第二滑轮组5上的滑轮从右至左依次为滑轮a、b、c...,则顺序穿绳方法的穿绳顺序为:钢丝绳1首先从右侧穿过滑轮A,之后依次穿过滑轮a、B、b、C、c...,最后固定在第一滑轮组4或第二滑轮组5的滑轮轴左侧。
[0007] 根据设计需要,还有一种情况是钢丝绳1从第一滑轮组4的左侧穿入,最后固定在第一滑轮组4或第二滑轮组5的滑轮轴右侧。
[0008] 请参考图2,图2为图1所示钢丝绳滑轮组件的钢丝绳与起重钩侧板相干涉的示意图。
[0009] 传统的顺序穿绳方法中,钢丝绳1起始端和末端分布在滑轮轴的两侧,因钢丝绳1与滑轮之间存在摩擦阻力,会引起钢丝绳1起始端和末端的受力不均匀,而钢丝绳1起始端和末端分布在滑轮轴6的两侧,通过第二滑轮组5传导至起重钩7上滑轮轴两端的受力也不一致,进而导致滑轮轴倾斜,直观上表现为起重钩7的侧板8倾斜,而钢丝绳1仍为竖直状态,使得钢丝绳1与起重钩的侧板8干涉,加剧了钢丝绳1的磨损,降低了钢丝绳1的使用寿命,导致安全性和经济性较差。
[0010] 因此,如何防止钢丝绳与起重钩侧板相干涉,从而延长钢丝绳的使用寿命,提高安全性和经济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11]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钢丝绳滑轮组件。该滑轮组件的钢丝绳可避免与起重钩侧板相干涉,从而延长了钢丝绳的使用寿命,使得安全性和经济性得以显著提高。
[0012]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设有所述钢丝绳滑轮组件的起重机。
[0013]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钢丝绳滑轮组件,包括第一滑轮组、第二滑轮滑组以及穿装于所述第一滑轮组和第二滑轮组的钢丝绳,所述钢丝绳间隔穿过所述第一滑轮组和第二滑轮组的各滑轮,其起始端和末端位于滑轮轴的同一侧。
[0014] 优选地,所述钢丝绳从滑轮轴第一端向第二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滑轮组上奇数
位置的滑轮和所述第二滑轮组上偶数位置的滑轮,并且从滑轮轴的第二端向第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滑轮组上奇数位置的滑轮和所述第一滑轮组上偶数位置的滑轮。
[0015] 优选地,所述钢丝绳从滑轮轴第一端向第二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滑轮组上偶数位置的滑轮和所述第二滑轮组上奇数位置的滑轮,并且从滑轮轴的第二端向第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滑轮组上偶数位置的滑轮和所述第一滑轮组上奇数位置的滑轮。
[0016] 优选地,所述滑轮轴的第一端为左端、第二端为右端。
[0017] 优选地,所述滑轮轴的第一端为右端、第二端为左端
[0018] 优选地,所述钢丝绳的末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滑轮组或第二滑轮组的滑轮轴。
[0019] 优选地,所述第一滑轮组和第二滑轮组的滑轮数量相等。
[0020] 优选地,所述第一滑轮组和第二滑轮组的滑轮轴相互平行。
[0021] 为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起重机,包括钢丝绳卷筒、导向滑轮、钢丝绳滑轮组件以及起重钩,所述钢丝绳卷筒的钢丝绳绕经所述导向滑轮后缠绕于所述钢丝绳滑轮组件,所述钢丝绳滑轮组件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钢丝绳滑轮组件。
[0022] 优选地,所述第一滑轮组设于所述起重机的起重臂头部,所述第二滑轮组设于所述起重钩。
[0023] 本发明所提供的钢丝绳滑轮组件,包括第一滑轮组、第二滑轮滑组以及穿装于所述第一滑轮组和第二滑轮组的钢丝绳,所述钢丝绳间隔穿过所述第一滑轮组和第二滑轮组的各滑轮,其起始端和末端位于滑轮轴的同一侧。由于钢丝绳间隔穿过所述第一滑轮组和第二滑轮组上的各个滑轮,且钢丝绳起始端和末端分布在滑轮轴的同一侧,所以传导至第二滑轮组两端的受力基本一致,不会出现滑轮轴倾斜现象,直观上表现为起重钩侧板保持近似竖直状态,亦不会出现钢丝绳与起重钩侧板干涉的现象,相应地提高了钢丝绳的使用寿命,从而使得安全性和经济性得以显著提高。
[0024] 本发明所提供的起重机设有上述钢丝绳滑轮组件,由于上述钢丝绳滑轮组件具有上述技术效果,设有该钢丝绳滑轮组件的起重机也应具备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25] 图1为采用传统顺序穿绳方法的钢丝绳滑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2为图1所示钢丝绳滑轮组件的钢丝绳与起重钩侧板相干涉的示意图;
[0027]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钢丝绳滑轮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1、图2中:
[0029] 1.钢丝绳 2.钢丝绳卷筒 3.导向滑轮 4.第一滑轮组 5.第二滑轮组6.滑轮轴 7.起重钩 8.侧板
[0030] 图3中:
[0031] 10.钢丝绳 11.第一滑轮组 12.第二滑轮滑组 13.滑轮轴 14.钢丝绳卷筒15.导向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钢丝绳滑轮组件。该滑轮组件的钢丝绳可避免与起重钩侧板相干涉,从而延长了钢丝绳的使用寿命,使得安全性和经济性得以显著提高。
[0033] 本发明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设有所述钢丝绳滑轮组件的起重机。
[0034]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5] 请参考图3,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钢丝绳滑轮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的钢丝绳滑轮组件,主要由第一滑轮组11、第二滑轮滑组12以及穿装于第一滑轮组11和第二滑轮组12的钢丝绳10等部件构成。
[0037] 第一滑轮组11和第二滑轮组12的滑轮轴13相互平行,且滑轮数量相等,均为十三个。当然,第一滑轮组11和第二滑轮组12的滑轮数量也可以不相等。从钢丝绳卷筒14引出的钢丝绳10绕经导向滑轮15后间隔穿过第一滑轮组11和第二滑轮组12的各滑轮,其起始端和末端位于滑轮轴13的同一侧。
[0038] 如图所示,钢丝绳10从滑轮轴13第一端向第二端依次穿过第一滑轮组11上奇数位置的滑轮和第二滑轮组12上偶数位置的滑轮,并且从滑轮轴13的第二端向第一端依次穿过第二滑轮组12上奇数位置的滑轮和第一滑轮组11上偶数位置的滑轮。
[0039] 其具体穿绳过程如下:
[0040] 定义第一滑轮组11上的滑轮从右至左依次为滑轮A、B、C...,第二滑轮组12上的滑轮从右至左依次为滑轮a、b、c...,则间隔穿绳方法的穿绳顺序为钢丝绳首先从右侧穿过滑轮A,之后依次穿过滑轮b、C、d、E、f...,待穿至最左端后,再以同样的方式反方向穿装,钢丝绳10的末端最后固定在第一滑轮组11的右侧。
[0041] 当然,钢丝绳10也可以从滑轮轴13第一端向第二端依次穿过第一滑轮组11上偶数位置的滑轮和第二滑轮组12上奇数位置的滑轮,并且从滑轮轴13的第二端向第一端依次穿过第二滑轮组12上偶数位置的滑轮和第一滑轮组11上奇数位置的滑轮。此外,通过增减滑轮的数量,钢丝绳10的末端最后也可以固定在第二滑轮组12的右侧。
[0042] 根据设计需要,还有一种情况是钢丝绳10从第一滑轮组11的左侧穿入,从第一滑轮组11或第二滑轮组12的左侧穿出。
[0043] 采用上述间隔穿绳方式之后,虽然钢丝绳10施加在滑轮上的力不断减小,但是,因为从滑轮组一端向另一端穿绳时每穿一个滑轮均预留一个滑轮,之后再从另一端依次穿过预留下的滑轮,这样每相邻两个滑轮上的受力近似相等,所以整体受力更加平衡,传导至第二滑轮组12两端的受力基本一致,不会出现滑轮轴倾斜现象,直观上表现为起重钩侧板保持近似竖直状态,亦不会出现钢丝绳10与起重钩侧板干涉的现象,相应地提高了钢丝绳10的使用寿命,从而使得安全性和经济性得以显著提高。
[0044] 上述钢丝绳滑轮组件仅是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具体并不局限于此,在此
基础上可根据实际需要作出具有针对性的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实施方式。例如,第一滑轮组11和第二滑轮组12上的滑轮数量可进一步增加或减少等等。由于可能实现的方式较多,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0045] 除了上述钢丝绳滑轮组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起重机,包括钢丝绳卷筒、导向滑轮、钢丝绳滑轮组件以及起重钩,所述钢丝绳卷筒的钢丝绳绕经所述导向滑轮后缠绕于所述钢丝绳滑轮组件,所述钢丝绳滑轮组件为上文所述的钢丝绳滑轮组件,其余结构请参考
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0046] 具体地,所述第一滑轮组设于所述起重机的起重臂头部,所述第二滑轮组设于所述起重钩。
[0047]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钢丝绳滑轮组件及起重机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
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
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