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焊接,钎焊和锡焊 / 摩擦焊接 / 车辆及其侧转向灯系统

车辆及其侧转向灯系统

阅读:92发布:2022-01-14

专利汇可以提供车辆及其侧转向灯系统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车辆及其侧 转向灯 系统,用于一车辆辅助侧转向 信号 灯,其包括一信号灯 光源 、一 光学透镜 组件和一外透镜,其中所述信号灯光源包括一光源和一侧光源,所述光学透镜组件包括一光学透镜和一侧混合透镜,其中所述光源的光线穿过所述光学透镜,其中所述侧光源的光线穿过所述侧混合透镜,其中所述外透镜被安装于所述光学透镜组件的外侧,其中所述光源的光线被所述光学透镜沿垂直方向 准直 、 水 平方向自由扩散后,经所述外透镜折射输出,其中所述侧光源的光线被所述侧混合透镜准直、折射后,经所述外透镜折射输出。,下面是车辆及其侧转向灯系统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车辆侧转向灯系统,用于一车辆的辅助侧转向信号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信号灯光源,其包括一光源和一侧光源,其中所述光源朝向该车辆侧面发出光线,其中所述侧光源朝向该车辆行驶相反方向发出光线;
光学透镜组件,其包括一光学透镜和一侧混合透镜,其中所述光源的光线穿过所述光学透镜,其中所述侧光源的光线穿过所述侧混合透镜;和
一外透镜,其被安装于所述光学透镜组件的外侧,并具有一主透镜面和一侧透镜面,其中所述光源的光线被所述光学透镜沿垂直方向准直平方向自由扩散后,经所述外透镜的所述主透镜面折射输出,其中所述侧光源的光线被所述侧混合透镜准直、折射后,经所述外透镜的所述侧透镜面折射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辆侧转向灯系统,其还包括一固定装置,其中所述信号灯光源、所述光学透镜组件和所述外透镜均被依次安装于所述固定装置,其中所述固定装置被固定于该车辆,以辅助该车辆发出侧转向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车辆侧转向灯系统,所述侧光源被垂直地安装于所述光源的后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车辆侧转向灯系统,其还包括一固定灯架,其中所述固定灯架包括一主灯架和一侧灯架,其中所述光源被安装于所述主灯架,其中所述侧光源被安装于所述侧灯架,其中所述主灯架被固定于所述固定装置,并沿水平方向延伸,且面向该车辆的侧面,其中所述侧灯架被固定于所述固定装置,且所述侧灯架被安装于所述主灯架的后侧,并沿垂直方向延伸,且面向该车辆的后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辆侧转向灯系统,其中所述光学透镜是一类长方形的线型拉伸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车辆侧转向灯系统,所述外透镜与所述固定装置之间采用振动摩擦焊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车辆侧转向灯系统,所述主灯架包括一板体和一导电线,其中所述导电线被设置于所述板体,并电连接于所述主灯源和所述侧灯源,并自所述板体的后端一体向内延伸,以连接至一电源,其中所述光源被并排均匀地安装于所述板体,其中所述固定装置具有一插孔,所述导电线被可拆卸地收拢于所述插孔。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车辆侧转向灯系统,所述光源的光线被所述光学透镜沿垂直方向准直、水平方向自由扩散后,经所述外透镜的所述主透镜面折射输出至水平±
180°、垂直±35°以内,其中所述侧光源的光线被所述侧混合透镜准直、折射后,经所述外透镜的所述侧透镜面折射输出至水平0°至40°、垂直±35°以内。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车辆侧转向灯系统,其中所述光学透镜包括一主透镜主体、至少一主汇聚部、至少一主折射部和至少一主全反射部,其中所述主透镜主体具有一接收面和一输出面,其中所述接收面正对着所述光源,其中所述输出面是所述接收面的背面,其中所述主汇聚部、所述主折射部和所述主全反射部被一体成型于所述接收面,在光线射到所述接收面时,所述主汇聚部将垂直方向的光线准直,水平方向的光线自由扩散,并从所述输出面输出,其余光线经所述主折射部折射,再经所述主全反射部全反射后,再由所述主汇聚部使垂直方向的光线准直、水平方向的光线自由扩散,并从所述输出面输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车辆侧转向灯系统,所述全反射部是一V字形槽体。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车辆侧转向灯系统,所述光学透镜是轴对称结构,其中所述主汇聚部、所述主折射部和所述主全反射部在所述接收面上的从左到右的排列顺序是,一所述主折射部、一所述主汇聚部、一所述主折射部、一V字形结构的所述主全反射部、一所述主折射部、一所述主汇聚部和一所述主折射部。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车辆侧转向灯系统,所述主透镜主体的所述输出面具有一组扩散槽,其中所述扩散槽被纵向并排排列,并沿所述主透镜主体纵向一体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车辆侧转向灯系统,所述扩散槽是一类三形槽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车辆侧转向灯系统,所述侧混合透镜包括一侧透镜主体、至少一侧汇聚部、至少一侧折射部、至少一侧全反射部、一半旋转主体、至少一半旋转汇聚部、至少一半旋转折射部和至少一半旋转全反射部,其中所述侧透镜主体被一体连接于所述半旋转主体,其中所述侧透镜主体具有一侧接光面和一侧输光面,其中所述半旋转主体具有一半旋转接光面和一半旋转输光面,其中所述侧接光面和所述半旋转接光面位于同一侧,且均面向所述侧光源,其中所述侧汇聚部、所述侧折射部和所述侧全反射部被一体成型于所述侧透镜主体的所述侧接光面,其中所述半旋转汇聚部、所述半旋转折射部和所述半旋转全反射部被一体成型于所述半旋转主体的所述半旋转接光面,在所述侧光源发出光线时,该光线经所述半旋转汇聚部折射后准直为平行光,部分光经所述半旋转折射部折射,再经所述半旋转全反射部准直为平行光,上述平行光经所述半旋转输出面折射输出,其余光线经所述侧汇聚部折射,使垂直方向光准直,水平方向自由扩散,部分光经所述侧折射部折射,再经所述侧全反射部全反射,并从所述侧输光面射出,使垂直方向光准直,水平方向自由扩散,上述的所有光线再经所述外透镜的所述侧透镜面折射输出。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车辆侧转向灯系统,所述侧混合透镜包括一侧透镜主体、至少一侧汇聚部、至少一侧折射部、至少一侧全反射部、一半旋转主体、至少一半旋转汇聚部、至少一半旋转折射部和至少一半旋转全反射部,其中所述侧透镜主体被一体连接于所述半旋转主体,其中所述侧透镜主体具有一侧接光面和一侧输光面,其中所述半旋转主体具有一半旋转接光面和一半旋转输光面,其中所述侧接光面和所述半旋转接光面位于同一侧,且均面向所述侧光源,其中所述侧汇聚部、所述侧折射部和所述侧全反射部被一体成型于所述侧透镜主体的所述侧接光面,其中所述半旋转汇聚部、所述半旋转折射部和所述半旋转全反射部被一体成型于所述半旋转主体的所述半旋转接光面,在所述侧光源发出光线时,该光线经所述半旋转汇聚部折射后准直为平行光,部分光经所述半旋转折射部折射,再经所述半旋转全反射部准直为平行光,上述平行光经所述半旋转输出面折射输出,其余光线经所述侧汇聚部折射,使垂直方向光准直,水平方向自由扩散,部分光经所述侧折射部折射,再经所述侧全反射部全反射,并从所述侧输光面射出,使垂直方向光准直,水平方向自由扩散,上述的所有光线再经所述外透镜的所述侧透镜面折射输出。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车辆侧转向灯系统,所述半旋转输光面是一类阶梯状结构,上述平行光经所述半旋转输光面折射输出至水平0°至15°左右。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车辆侧转向灯系统,所述半旋转汇聚部呈一类半圆形结构。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车辆侧转向灯系统,所述外透镜的所述主透镜面是由一排类三角折射条横向排列形成,所述外透镜的所述侧透镜面是由一排类三角折射条纵向排列形成。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车辆侧转向灯系统,所述光学透镜具有至少一TIR光学结构拉伸面,所述侧混合透镜具有至少一TIR光学结构拉伸面。
2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车辆侧转向灯系统,其还包括一粘接胶,所述粘接胶被设置于所述固定装置的底部,并粘接于该车辆的侧面。
2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车主体;和
至少一如权利要求1至20任一所述车辆侧转向灯系统,其中所述车辆侧转向灯系统被可工作地安装于所述车主体。

说明书全文

车辆及其侧转向灯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工具侧转向信号灯,进一步涉及一车辆及其侧转向灯系统,更进一步地,涉及一用于车辆辅助转向信号灯的侧转向灯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人们生活平的提高,交通工具的使用量也在逐年增加,尤其是汽车类。自然而然地,在公路交通中,根据路况及用户所需,选择左右转向或掉头等的汽车用户也越来越
多。因此,为了不妨碍直行同向车辆用户、反向车辆用户的行车安全和路边行人的人身安
全,该转向或掉头的汽车用户需将汽车的侧转向灯打开,用信号灯灯光提示其他车辆和路
人,本车辆需要转向或掉头。如图1-A所示,侧转向灯安装于交通工具例如汽车的两侧面,用
于提供辅助转向信号灯,以提前提醒对同车道的侧边车辆驾驶员、反向车辆驾驶员以及路
上行人,本车辆上要左转弯,或者右转弯,避免转向时造成的交通事故。
[0003] 通常情况下,交通工具的侧转向灯有其独特的配光要求,如图1-B所示,为了提供满足配光要求,Cat 6类水平5°要求最小值50cd,而且还有垂直方向30°要求,水平光度5°
至60°,光斑宽,又是安装在侧面,侧面灯具高度不易过高,发光面积较小,因此设计难度相
对较大。图1-A和图1-B是ECE R6Cat 5 类和6类的车辆安装图和测光要求。
[0004] 在目前市场中,如图2所示,一款宽度较宽的LED侧转向灯具,其包括一反光器201、一LED光源202、一固定底板203、一外透镜204和一固定件205,其中所述反光器201被安装于
所述固定底板203,其中所述LED光源202被垂直安装于所述固定底板203,并使光线经所述
反光器201的线型聚光面2011汇聚,水平光自由扩散,以达到Cat 6类侧转向灯配光要求,其
中所述固定件205 将所述外透镜204固定于所述固定底板203并封闭所述反光器201和所述
LED 光源202,但是所述LED光源202仅朝向该灯具的前侧面发光,即发光面只有该灯具的前
侧面,而灯具的正面、后面及左右侧面的很大面积是没有光的,因此从该灯具的正面或后面
看该灯具发光时,发光面积较小甚至无灯光,视觉效果差,无法使位于该汽车周围的他人均
能够明显看到该灯光。也就是说,当该汽车转向并打开该转向灯具时,仅有位于该灯具前侧
面即汽车的正面的人能够明显注意到该信号灯,而位于该灯具正面或后侧面即该汽车侧面
和后侧面的人很难注意到该信号灯,进而极大程度地使该汽车侧面和后面的人无法及时避
让,进而会造成交通事故。
发明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车辆及其侧转向灯系统,其用于车辆辅助转向信号灯优选为cat6类,以提前提醒对面车道的车辆驾驶员、同车道的侧边车辆驾驶员以及
路边行人,本车辆即将要左转弯、右转弯或者掉头,避免转向时造成交通事故。
[0006]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车辆及其侧转向灯系统,相对于传统的 LED侧转向灯具,其发光面积占比大,配光效果高,使侧方向能够明显看到导光视觉效果,有助
于人眼视觉的察觉。
[0007]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车辆及其侧转向灯系统,其外表面均有光线输出,且光斑均匀、饱满,使本车辆后面、前侧面及后侧面的人均能够注意到本车辆的转向
信号灯。
[0008]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车辆及其侧转向灯系统,其使用LED 灯作为光源,绿色环保,功耗低。
[0009]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车辆及其侧转向灯系统,其光源为黄光、或者金黄光、或者暖白光经黄色滤光镜滤光形成黄光。
[0010]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车辆及其侧转向灯系统,相对于传统的 LED侧转向灯具,其宽度较窄,长度略长,使侧方向能够看到一排线型导光视觉效果。
[0011]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车辆及其侧转向灯系统,其满足cat6类配光要求,且结构简单,设计难度低,成本低。
[0012] 依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车辆及其侧转向灯系统,用于一车辆辅助侧转向信号灯,其包括:
[0013] 一信号灯光源,其包括一光源和一侧光源,其中所述光源光轴与本车辆行驶方向垂直,其中所述侧光源光轴与本车辆行驶方向相反;
[0014] 一光学透镜组件,其包括一光学透镜和一侧混合透镜,其中所述光源的光线穿过所述光学透镜,其中所述侧光源的光线穿过所述侧混合透镜;和
[0015] 一外透镜,其被安装于所述光学透镜组件的外侧,并具有一主透镜面和一侧透镜面,其中所述光源的光线被所述光学透镜沿垂直方向准直、水平方向自由扩散后,经所述外
透镜的所述主透镜面折射输出至水平±180°、垂直±35°以内,其中所述侧光源的光线被所
述侧混合透镜准直、折射后,经所述外透镜的所述侧透镜面折射输出至水平0°至40°、垂直
±35°以内。
[0016]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其还包括一固定装置,其中所述信号灯光源、所述光学透镜组件和所述外透镜均被依次安装于所述固定装置,其中所述固定装置被固定于本
车辆,以辅助本车辆发出侧转向信号。
[0017] 所述侧光源被垂直地安装于所述光源的后侧。
[0018] 其还包括一固定灯架,其中所述固定灯架包括一主灯架和一侧灯架,其中所述光源被安装于所述主灯架,其中所述侧光源被安装于所述侧灯架,其中所述主灯架被固定于
所述固定装置,并沿水平方向延伸,且面向本车辆的侧面,其中所述侧灯架被固定于所述固
定装置,且所述侧灯架被安装于所述主灯架的后侧,并沿垂直方向延伸,且面向本车辆的后
方。
[0019] 其中所述光学透镜是一类长方形的线型拉伸结构。
[0020] 所述外透镜与所述固定装置之间采用振动摩擦焊接
[0021] 所述主灯架包括一板体和一导电线,其中所述导电线被一体连接于所述板体,并自所述板体的后端一体垂直向内延伸,其中所述光源被并排均匀地安装于所述板体,其中
所述固定装置具有一插孔,所述导电线被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插孔。
[0022] 所述光源的光线被所述光学透镜沿垂直方向准直、水平方向自由扩散后,经所述外透镜的所述主透镜面折射输出至水平±180°、垂直±35°以内,其中所述侧光源的光线被
所述侧混合透镜准直、折射后,经所述外透镜的所述侧透镜面折射输出至水平0°至40°、垂
直±35°以内。
[0023] 其中所述光学透镜包括一主透镜主体、至少一主汇聚部、至少一主折射部和至少一主全反射部,其中所述主透镜主体具有一接收面和一输出面,其中所述接收面正对着所
述光源,其中所述输出面是所述接收面的背面,其中所述主汇聚部、所述主折射部和所述主
全反射部被一体成型于所述接收面,在光线射到所述接收面时,所述主汇聚部将垂直方向
的光线准直,水平方向的光线自由扩散,并从所述输出面输出,其余光线经所述主折射部折
射,再经所述主全反射部全反射后,再由所述主汇聚部使垂直方向的光线准直、水平方向的
光线自由扩散,并从所述输出面输出。
[0024] 所述全反射部是一V字形槽体。
[0025] 所述光学透镜是轴对称结构,其中所述主汇聚部、所述主折射部和所述主全反射部在所述接收面上的从左到右的排列顺序是,一所述主折射部、一所述主汇聚部、一所述主
折射部、一V字形结构的所述主全反射部、一所述主折射部、一所述主汇聚部和一所述主折
射部。
[0026] 所述主透镜主体的所述输出面具有一组扩散槽,其中所述扩散槽被纵向并排排列,并沿所述主透镜主体纵向一体延伸。
[0027] 所述扩散槽是一类三角形槽体。
[0028] 所述侧混合透镜包括一侧透镜主体、至少一侧汇聚部、至少一侧折射部、至少一侧全反射部、一半旋转主体、至少一半旋转汇聚部、至少一半旋转折射部和至少一半旋转全反
射部,其中所述侧透镜主体被一体连接于所述半旋转主体,其中所述侧透镜主体具有一侧
接光面和一侧输光面,其中所述半旋转主体具有一半旋转接光面和一半旋转输光面,其中
所述侧接光面和所述半旋转接光面位于同一侧,且均面向所述侧光源,其中所述侧汇聚部、
所述侧折射部和所述侧全反射部被一体成型于所述侧透镜主体的所述侧接光面,其中所述
半旋转汇聚部、所述半旋转折射部和所述半旋转全反射部被一体成型于所述半旋转主体的
所述半旋转接光面,在所述侧光源发出光线时,该光线经所述半旋转汇聚部折射后准直为
平行光,部分光经所述半旋转折射部折射,再经所述半旋转全反射部准直为平行光,上述平
行光经所述半旋转输出面折射输出,其余光线经所述侧汇聚部折射,使垂直方向光准直,水
平方向自由扩散,部分光经所述侧折射部折射,再经所述侧全反射部全反射,并从所述侧输
光面射出,使垂直方向光准直,水平方向自由扩散,上述的所有光线再经所述外透镜的所述
侧透镜面折射输出。
[0029] 所述半旋转输光面是一类阶梯状结构,上述平行光经所述半旋转输光面折射输出至水平0°至15°左右。
[0030] 所述半旋转汇聚部呈一类半圆形结构。
[0031] 所述外透镜的所述主透镜面是由一排类三角折射条横向排列形成,所述外透镜的所述侧透镜面是由一排类三角折射条纵向排列形成。
[0032] 所述光学透镜具有至少一TIR光学结构拉伸面,所述侧混合透镜具有至少一 TIR光学结构拉伸面。
[0033] 所述信号灯光源采用LED作为光源,其发出的光是黄色、金黄色、或者暖白色经黄色滤光镜滤光形成的黄色。
[003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其还包括一粘接胶,所述粘接胶被设置于所述固定装置的底部,并粘接于该车辆的侧面,以固定所述车辆及其侧转向灯系统。
附图说明
[0035] 图1-A和图1-B是ECE R6Cat 5类和6类的车辆安装图和测光要求。
[0036] 图2是一款宽度较宽的LED侧转向灯示意图。
[0037]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侧转向灯系统的爆炸示意图。
[0038]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侧转向灯系统的剖面示意图。
[0039]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侧转向灯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0040]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侧转向灯系统的侧混合透镜的三视图。
[0041]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侧转向灯系统的侧混合透镜的立体示意图。
[0042]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侧转向灯系统的侧混合透镜的立体示意图。
[0043]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侧转向灯系统的光学透镜的示意图。
[0044]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侧转向灯系统的光学透镜的立体示意图。
[0045]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侧转向灯系统的光学透镜的立体示意图。
[0046]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侧转向灯系统的外透镜的立体示意图。
[0047]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侧转向灯系统的侧光源经侧混合透镜和外透镜后输出的光斑图。
[0048]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侧转向灯系统的整灯输出的光斑图。
[0049]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车辆及其侧转向灯系统在一公交车辆上的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0]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
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
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0051]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
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52]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0053]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车辆及其侧转向灯系统,其用于车辆辅助转向信号灯优选为cat6类,以提前提醒对面车道的车辆驾驶员、同车道的侧边车辆驾驶员以及路边行人,本车
辆即将要左转弯、右转弯或者掉头,避免转向时造成交通事故。
[0054] 如图3至5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车辆侧转向灯系统100,其包括一信号灯光源10、一光学透镜组件20、一外透镜30和一固定装置40,其中所述信号灯光源10、所
述光学透镜组件20和所述外透镜30均被依次安装于所述固定装置40,其中所述固定装置40
被固定于本车辆,以辅助本车辆发出侧转向信号,并且所述车辆侧转向灯系统的外表面均
有光线输出,且光斑均匀、饱满,使本车辆正面、侧面及后侧面的人均能够注意到本车辆的
转向信号灯。相对于传统的LED侧转向灯具,其发光面积占比大,配光效果高,使侧方向能够
明显看到导光视觉效果,有助于人眼视觉的察觉。
[005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信号灯光源10包括一光源11和一侧光源12,其中所述光源11光轴与本车辆行驶方向垂直以朝向本车辆的侧面发出光线,其中所述侧光源12光轴与本车
辆行驶相反方向水平以朝向本车辆的后方发出光线。也就是说,在所述车辆及其侧转向灯
系统被安装于本车辆时,所述光源11能够朝向本车辆的侧面发出光线,经准直、扩散、折射
后,使本车辆前侧面及后侧面的人能够明显看到所述光源11发出的光线,所述测光源12能
够朝向本车辆的后方发出光线,经准直、折射后,使本车辆后面的人能够明显看到所述侧光
源12发出的光线。换句话说,所述车辆侧转向灯系统的外表面均有光线输出,使本车辆后
面、前侧面及后侧面的人均能够注意到本车辆的转向信号灯。
[0056] 优选地,所述信号灯光源10采用一组LED灯作为光源,并且该LED灯被并排排列,以使所述光源11和所述测光源12发光光斑均匀、饱满,能够稳定地输出光线,且LED灯耗能低,
绿色环保。
[0057]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LED灯发出的光可以是黄色、金黄色、或者暖白色经黄色滤光镜滤光形成的黄色,或者其他鲜艳的颜色比如鲜红色等,进而更加引人注意,以保证本车辆
周围的人能够快速地看到本车辆的信号转向灯,以及时避开。
[0058]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辆侧转向灯系统还包括一固定灯架50,其中所述固定灯架50包括一主灯架51和一侧灯架52,其中所述光源11被安装于所述主灯架 51,其中所述侧光
源12被安装于所述侧灯架52,其中所述主灯架51被固定于所述固定装置40,并沿水平方向
延伸,且面向本车辆的侧面,以使所述光源11 的光轴垂直于本车辆的行驶方向,进而使所
述光源11朝向本车辆的侧面发出光线。所述侧灯架52被固定于所述固定装置40,并沿垂直
方向延伸,且面向本车辆的后方,以使所述侧光源12的光轴平行于本车辆的行驶方向。优选
地,所述侧灯架52被安装于所述主灯架51的后侧,不阻碍所述光源11的光线,并使所述侧光
源12朝向本车辆的后方发出光线。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方被定义为本车辆向前行驶的反
方向,所述侧面被定义为本车辆的左侧面或右侧面,在本实施例中,其前后左右的方向被定
义为本车辆的行驶方向的前后左右方向,即以本车辆作为中心点,行驶方向作为正方向。
[0059] 需要理解的是,通过对所述车辆侧转向灯系统或所述固定灯架50或所述信号灯光源10的不同的安装方式,能够使所述光源11的光轴略微倾斜于垂直方向,或者使所述侧光
源12的光轴略微倾斜于水平方向,以调整光线的输出方向,满足不同方向的光强需求。因
此,所述光源11或所述侧光源12的光轴的略微倾斜,也应该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60] 优选地,所述主灯架51是一宽度较窄的类长方形结构,其中所述光源11被等间距地并列设置于所述主灯架51,以形成一排线型导光结构,进而使从侧方向能够看到一排线
型导光视觉效果,更容易被人眼察觉。所述侧灯架52被垂直设置于所述主灯架51的后侧以
形成一类L型结构,其中所述侧灯架52的高度略低,以保证所述车辆及其侧转向灯系统的厚
度不会过大,防止其明显突出于本车辆的侧表面,以保证安全和美观。
[0061] 对应地,所述光学透镜组件20、所述外透镜30和所述固定装置40均为类长方形结构,以使所述车辆及其侧转向灯系统类似于一长方体结构,进而保证从侧方向能够看到一
排线型导光视觉效果。
[006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灯架51包括一板体511和一导电线512,其中所述导电线512被焊接于所述板体511,并电连接于所述主灯源11和所述侧灯源12,并自所述板体511的后
端一体垂直向内延伸,以电连接至一电源,其中所述光源 11被并排均匀地安装于所述板体
511。所述固定装置40具有一插孔41,其中所述导电线512被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插孔41,以
固定所述主灯源11。所述插孔孔径尺寸略小于所述导电线512的径向尺寸,以使所述导电线
512能够被收拢于所述插孔。优选地,采用胶填充加固所述插孔41,以固定所述导电线
512。
[0063] 为了进一步加固所述主灯源11的稳定性,所述板体511具有至少一第一耦合部5111,所述固定装置40还具有至少一第二耦合部42,其中所述第一耦合部 5111与所述第二
耦合部42相互耦合。优选地,所述第一耦合部5111和所述第二耦合部42选为螺钉组合,即所
述第一耦合部5111与所述第二耦合部42采用螺钉连接,以方便拆卸。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
一耦合部5111沿所述板体511的中轴依次排列,相应地,所述第二耦合部42沿所述固定装置
40的中轴依次排列,并与所述第一耦合部5111依次对应螺接。
[0064] 所述侧灯架52被安装于所述主灯架51的后侧,并垂直于所述主灯架51,朝向本车辆的后侧发出光线。
[006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透镜组件20包括至少一光学透镜21和至少一侧混合透镜22,其中所述光源11的光线穿过所述光学透镜21,其中所述侧光源12 的光线穿过所述侧混
合透镜22。也就是说,所述光学透镜21被设置于所述光源11的外侧即所述光源11的光路,所
述侧混合透镜22被设置于所述侧光源12的后侧即所述侧光源12的光路。
[0066] 优选地,所述光学透镜21是一类长方形的线型光学透镜,其被平行地安装于所述主灯架51的所述板体511的外侧,并与所述固定装置40的两侧相连接,以将所述主灯架51压
在所述固定装置40和所述光学透镜21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装置40的两侧分别具
有一凸起部43,其中所述凸起部43被等间距地设置一组凹槽431,所述光学透镜21的内侧具
有一组卡件210,其中所述卡件210被对应地嵌入所述凹槽431,以定位所述光学透镜21和所
述主灯源11。
[0067] 所述侧混合透镜22与所述侧灯架52的长宽尺寸相似,其中所述侧混合透镜 22被安装于所述侧灯架52的后侧。优选地,所述侧灯架52的内侧边被嵌入所述固定装置40,所述
侧混合透镜22的内侧边被嵌入所述固定装置40。所述光学透镜21的后端延伸出所述主灯架
51,并能够覆盖到所述侧灯架52和所述侧混合透镜22,并在所述光学透镜21被安装于所述
固定装置40时,所述侧混合透镜22和所述侧灯架52被垂直地夹持在所述光学透镜21和所述
固定装置40之间。优选地,所述光学透镜21被所述固定装置40的所述凸起部43卡住固定。
[0068] 如图12所示,优选地,所述外透镜30被安装于所述光学透镜组件20的外侧,其中所述外透镜30具有一主透镜面31和一侧透镜面32,其中所述光源11 的光线被所述光学透镜
21沿垂直方向准直、水平方向自由扩散后,经所述外透镜30的所述主透镜面31折射输出至
水平±180°、垂直±35°以内。其中所述侧光源12的光线被所述侧混合透镜22准直、折射后,
经所述外透镜30的所述侧透镜面32折射输出至水平0°至40°、垂直±35°以内。也就是说,所
述光源11的光线能够被输出至本车辆的前侧面及后侧面,所述侧光源12的光线能够被输出
至本车辆的后侧,进而使本车辆的后面、前侧面及后侧面的人均能够注意到所述车辆侧转
向系统的信号转向灯,以及时避让,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优选地,所述外透镜30与所述固
定装置40共同相接形成一中空的封闭的盒子,并恰好将所述信号灯光源10、所述光学透镜
组件20和所述固定灯架50封闭地固定在该盒子的内部。
[0069]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透镜30与所述固定装置40之间采用振动摩擦焊接,以增加稳定性。当然,其连接方式还可以是卡扣连接,螺接,合,过盈配合等等,均应理解为本实
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70] 如图9至11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透镜21特征为线型拉伸的长方形结构,其包括一主透镜主体211、至少一主汇聚部212、至少一主折射部213 和至少一主全反射
部214,其中所述主透镜主体211具有一接收面2111和一输出面2112,其中所述接收面2111
正对所述光源11以接收光线,其中所述输出面2112是所述接收面2111的背面以折射输出所
述光线。所述主汇聚部212、所述主折射部213和所述主全反射部214被一体成型与所述接收
面2111。优选地,所述主全反射部214是一V字型槽体,以形成一V字型的主全反射面2141,其
中所述主全反射部214的两侧边被分别一体垂直于所述主透镜主体211平面,并形成所述主
折射部213,并形成一主折射面2131,在所述主折射部213的两侧边即所述主全反射部214的
两侧分别隆起,以形成所述主汇聚部212,并形成一主汇聚面2121,在所述主透镜主体211的
两端分别一体成型一直角三角形结构的所述主折射部213,其中所述主折射部213的直角面
形成所述主折射面2131,并且所述主折射面2131朝向所述主汇聚部212。
[0071] 换句话说,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主汇聚部212、所述主折射部213和所述主全反射部214在所述接收面2111上的从左到右的排列顺序是,一所述主折射部213、一所述主汇
聚部212、一所述主折射部213、一V字形结构的所述主全反射部214、一所述主折射部213、一
所述主汇聚部212和一所述主折射部213,即沿所述主全反射部214的V字形中轴为轴对称结
构,且每一所述主汇聚部212 分别与每一所述所述主灯源11相互对应,以保证光线均匀、饱
满。需要说明的是,其顺序、数量及排列方式仅为本优选实施例举例说明,在不影响光学效
果的前提下,其可任意变形。
[0072] 当所述光源11发出的光线照射到所述主透镜主体211的所述接收面2111时,所述主汇聚部212的所述主汇聚面2121将垂直方向的光线准直,水平方向的光线自由扩散,并从
所述输出面2112输出,以射向本车辆的侧面和后侧面。其余光线经所述主折射部213的所述
主折射面2131折射,再经所述主全反射部214 的所述主全反射面2141全反射后,再由所述
主汇聚面2121使垂直方向的光线准直、水平方向的光线自由扩散,并从所述输出面2112输
出,以射向本车辆的的侧面及后侧面,以增加光利用率和提高光强强度。
[007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透镜主体211的所述输出面2112具有一组扩散槽 21121,其中所述扩散槽21121被纵向并排排列,并沿所述主透镜主体211纵向一体延伸。优选地,所述
扩散槽21121被设置为四个,每个所述扩散槽21121是一类三角形槽体,成轴对称结构,且中
间两个槽体长度略短于外侧两个槽体的长度。其中在所述扩散槽21121的表面形成一三角
光学面21122,在所述输出面2112 的其余面即非所述扩散槽21121的平面形成一平面输出
面21123。在所述光线穿过所述输出面2112时,所述光线经所述平面输出面21123折射输出,
部分光线经所述三角光学面21122沿垂直方向扩散至±35°以内,然后经所述外透镜30 的
所述主透镜面31折射后,输出光斑为水平±180°即水平方向自由扩散、垂直方向±35°以
内,进而使侧方向能够看到一排线型导光视觉效果。
[0074]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外透镜30的所述主透镜面31是由一排类三角折射条横向排列形成,其能将所述光线扩散至本车辆的前侧面及后侧面,并形成线型导光视觉效果。
[0075] 如图6至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侧混合透镜22包括一侧透镜主体221、至少一侧汇聚部222、至少一侧折射部223、至少一侧全反射部224、一半旋转主体225、至少一半旋
转汇聚部226、至少一半旋转折射部227和至少一半旋转全反射部228,其中所述侧透镜主体
221被一体连接于所述半旋转主体225,其中所述侧透镜主体221具有一侧接光面2211和一
侧输光面2212,其中所述半旋转主体225具有一半旋转接光面2251和一半旋转输光面2252,
其中所述侧接光面2211和所述半旋转接光面2251位于同一侧,且均面向所述侧光源12以接
收光线,其中所述侧输光面2212是所述接光面2211的背面,其中所述半旋转输光面2252是
所述半旋转接光面2252的背面。也就是说,所述侧接光面2211和所述半旋转接光面2251共
同构成所述侧混合透镜22的内侧面以接收光线,所述侧输出面2212和所述半旋转输光面
2252共同构成所述侧混合透镜22的外侧面以输出光线。优选地,所述侧透镜主体221和所述
半旋转主体225分别占据所述侧混合透镜22的一半。
[0076] 其中,所述侧汇聚部222、所述侧折射部223和所述侧主全反射面224被一体成型于所述侧透镜主体221的所述侧接光面2211,其形状结构和排布方式与所述主汇聚部212、所
述主侧折射部223和所述主主全反射面224在所述主透镜主体211上的形状结构和排布方式
类似,即在所述侧汇聚部222形成一侧汇聚面 2221,在所述侧折射部223形成一侧折射面
2231,在所述侧全反射部224形成一侧全反射面2241。
[0077]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半旋转汇聚部226成一半圆形结构,并与所述侧汇聚部 222相接,其中所述半旋转折射部227与所述侧折射部223相接,并环绕所述半旋转汇聚部226形成
一类半圆形壁,且垂直于所述半旋转汇聚部226,其中,自所述半旋转折射部227的顶端朝向
所述半旋转主体225的边缘一体弧形延伸以形成所述半旋转全反射部228,且所述半旋转全
反射部228与所述侧全反射部224 相接.也就是说,所述半旋转汇聚部226形成一半圆形的
半旋转汇聚面2261并与所述侧汇聚面2221重合,所述半旋转折射部227形成一半旋转折射
面2271并与所述侧折射面2231重合,所述半旋转全反射面形成一半旋转全反射面2281并与
所述侧全反射面2241重合。
[0078] 其中,所述半旋转汇聚部226、所述半旋转折射部227和所述半旋转全反射部228的排布方式分别与所述侧汇聚部222、所述侧折射部223和所述侧全反射部224依次对应,即为
轴对称结构,且优选为两组,且每一所述半旋转汇聚部 226分别与每一所述侧灯源12相互
对应,以保证光线均匀、饱满。
[0079] 所述侧透镜主体221的所述侧输光面2212是一类平面结构,所述半旋转主体225的所述半旋转输光面2252是一类阶梯状结构,其中所述半旋转输光面2252 逐渐将次,并一体
连接至所述侧输光面2212。相应地,所述侧光源12发出的光线分别经所述侧输光面2212和
所述半旋转输光面2252输出。
[0080] 在所述侧光源12发出光线时,该光线经所述半旋转汇聚面2261折射后准直为平行光,部分光经所述半旋转折射面227折射,再经所述半旋转全反射面228 准直为平行光。上
述平行光经所述半旋转输出面2212折射输出至水平0°至15°左右,即在水平0°到15°内是最
高光强区域。其余光线经所述侧汇聚面2221 折射,使垂直方向光准直,水平方向自由扩散,
部分光经所述侧折射面2231折射,再经所述侧全反射面2241全反射,并从所述侧输光面
2212射出,使垂直方向光准直,水平方向自由扩散。上述的所有光线再经所述外透镜30的所
述侧透镜面32折射,使垂直的光扩散至±35°之内,进而使水平方向0°到15°区域为光密集
区域,使本车辆的后方及侧方均能够看到明显地信号灯光。
[0081]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外透镜30的所述侧透镜面32是由一排类三角折射条纵向排列形成,其能将所述光线扩散至本车辆的后面及侧面,使光线扩散面积略微增大。
[0082] 需要注意的是,所述外透镜30的所述主透镜面31和所述侧透镜面32能够无缝连接,且所述主透镜面31和所述侧透镜面32应尽量占据所述外透镜30的外表面面积,以增加
光扩散率。其形状结构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保证其效果的状态下,其可以任意
变形。
[0083]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光学透镜21可以为两个TIR光学结构拉伸面,也可以是一个TIR光学结构拉伸面,或者其它数量。所述侧混合透镜可以是两个TIR 光学结构拉伸面,也
可以是一个TIR光学结构拉伸面,或者其它数量。即其数量应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围。
[0084] 可以看出的是,其满足cat6类配光要求,且结构简单,设计难度低,成本低。当然,对于cat5、超5类等,所述车辆及其侧转向灯系统也能够适用。
[008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辆侧转向灯系统100还包括一粘接胶60,所述粘接胶 60被安装于所述固定装置40的底部,并粘接于该汽车的侧面,以固定所述车辆及其侧转向灯系
统100。优选地,所述粘接胶60是一3M胶片,优选为双面胶,同时粘接所述固定装置40和该车
辆,当然,也可以是单面胶,其被一体热塑于所述固定装置40的底部,在使用时,可粘接于该
车辆的侧面。
[0086] 当然,所述车辆侧转向灯系统100的固定方式不仅限于胶接,其也可以是机械卡扣连接,螺接,一体模塑等等,在本实用新型中不做限制。
[0087] 如图15所示,具有辅助侧转向信号灯的车辆,其包括一车主体200和至少一上述车辆侧转向系统100,其中所述车辆侧转向系统100被可工作地安装于所述车主体200的侧面,
以辅助该车辆侧转向信号灯,如公交车、大巴、货车等车辆。
[0088] 如图1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所述车辆及其侧转向灯系统100的所述侧光源 12经所述侧混合透镜22和所述外透镜30后输出的光斑图。
[0089] 如图1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所述车辆及其侧转向灯系统100整灯输出的光斑图。
[0090]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
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