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表面处理和涂层 / 喷丸 / 摩擦动力传递装置和装有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摩擦动传递装置和装有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阅读:531发布:2022-04-29

专利汇可以提供摩擦动传递装置和装有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摩擦动 力 传递装置和装有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摩擦动力传递装置包括:太阳辊;多个行星辊机构,沿所述太阳辊的圆周面自由转动;以及按压构件,具有用于围绕所述行星辊机构并把该行星辊机构向所述太阳辊的圆周面按压的按压面,以使得所述太阳辊和所述行星辊之间利用 摩擦力 来传递动力。所述各行星辊机构具有:第一行星辊,转动自如地 支撑 在第一轴构件上,沿所述太阳辊的圆周面转动;以及第二行星辊,转动自如地支撑在第二轴构件上,该第二行星辊的圆周面抵接在所述第一行星辊的圆周面上,并抵接在所述按压面上,当所述行星辊机构沿所述太阳辊的圆周面转动时,所述第二行星辊用于把所述第一行星辊的圆周面压在所述太阳辊的圆周面上。,下面是摩擦动传递装置和装有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摩擦动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太阳辊,具有第一中心轴线,并绕该第一中心轴线自由转动;
多个行星辊机构,沿所述太阳辊的圆周面自由转动;以及
按压构件,具有用于围绕所述行星辊机构并把该行星辊机构向所述太阳辊的圆周面按压的按压面,以使得所述太阳辊和所述行星辊之间利用摩擦力来传递动力;其中,所述各行星辊机构具有:
第一轴构件和第二轴构件,分别具有第二中心轴线,该第一轴构件和第二轴构件分别配置在与所述第一中心轴线平行并相互分开的两个周边轴线上,所述第二中心轴线分别与所述两个周边轴线相一致;
第一行星辊,转动自如地支撑在所述第一轴构件上,沿所述太阳辊的圆周面转动;以及第二行星辊,转动自如地支撑在所述第二轴构件上,该第二行星辊的圆周面抵接在所述第一行星辊的圆周面上,并且抵接在所述按压面上,当所述行星辊机构沿所述太阳辊的圆周面转动时,所述第二行星辊用于把所述第一行星辊的圆周面压在所述太阳辊的圆周面上,
所述按压面是与所述太阳辊同心的圆周面,
在所述行星辊机构沿所述太阳辊的圆周面转动的方向上,比连接所述太阳辊的第一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一轴构件的第二中心轴线的线更靠向上游的位置上,配置所述第二轴构件的第二中心轴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行星辊机构等间隔地配置在所述太阳辊的圆周方向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擦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辊和所述第二行星辊实质上为相同零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擦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辊机构有三个,各行星辊机构分别具有一个第一行星辊和一个第二行星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靠构件,用于使所述各第二行星辊的圆周面向所述按压面压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支撑部的环形弹簧,所述第二轴构件嵌入该支撑部中;其中,
所述多个行星辊机构等间隔地配置在所述太阳辊的圆周方向上,所述第二轴构件也等间隔地配置在所述圆周方向上,
所述环形弹簧的支撑部对应所述第二轴构件的配置间隔而被设置,
所述环形弹簧用于使所述第二轴构件朝着所述按压面的方向压靠,
以使所述第二行星辊的圆周面压在所述按压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构件,用于连接所述各行星辊机构的所述第一轴构件和所述第二轴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摩擦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构件包括:
第一连接构件,配置在所述第一行星辊和所述第二行星辊的一个侧面上;以及第二连接构件,配置在所述第一行星辊和所述第二行星辊的另一个侧面上;
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构件实质上是相同零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构件,用于在保持所述太阳辊的第一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一行星辊的第二中心轴线平行的状态下,把所述第一轴构件移动自如地朝着所述太阳辊的径向引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摩擦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轴承,用于把所述第一行星辊转动自如地支撑在所述第一轴构件的周围上,其中,
所述导向构件把所述第一轴构件与所述第一行星辊一起移动自如地朝着所述太阳辊的径向引导。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摩擦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构件包括:
第一支架构件,以相对于所述太阳辊转动自如的状态支撑在所述第一中心轴线的周围;
第二支架构件,在所述第一中心轴线方向上隔开规定距离的状态与所述第一支架构件连接,并在与所述第一支架构件之间收容有所述第一行星辊的状态下,与所述第一支架构件一起支撑所述第一轴构件;以及
导向槽,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一支架构件和第二支架构件上,用于把所述第一轴构件的两个端部移动自如地朝着所述太阳辊的径向引导。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摩擦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轴构件的一个端部具有椭圆形部,该椭圆形部具有对所述第一轴构件的外圆周的一部分进行切削加工而形成的一对平行面,该一对平行面按照所述导向槽的宽度相对,
通过按照所述第一支架构件或第二支架构件的厚度设定所述平行面在所述第一轴构件长边方向上的宽度,使得所述椭圆形部约束所述第一轴构件向相对于所述太阳辊倾斜方向的位移。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摩擦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架构件具有连接部,该连接部沿所述太阳辊的长边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支架构件,
所述第二支架构件形成有嵌合凹陷部,所述连接部嵌合在该嵌合凹陷部内,以使所述第一支架构件和第二支架构件在所述太阳辊的圆周方向上相互约束,
所述第一轴构件具有分别形成在该第一轴构件的两个端部上的钩搭部,该钩搭部钩搭在夹持所述第一行星辊的所述第一支架构件和第二支架构件沿所述太阳辊长边方向的外表面上,这些钩搭部用于约束所述第一支架构件和第二支架构件相互分离,并保持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嵌合凹陷部的嵌合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相互压力接触的所述太阳辊、所述第一行星辊和第二行星辊以及所述按压构件中,压力接触部位的表面速度越大的构件使用硬度越高的材料。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相互压力接触的所述太阳辊、所述第一行星辊和第二行星辊以及所述按压构件,至少使用硬度不低于模具硬度的材料,
在所述各构件中,至少在被驱动时的压力接触部分的表面速度最大的构件表面上,实施微喷丸硬化处理。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摩擦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出轴,该输出轴连接在所述导向构件上,并被驱动转动,
所述输出轴利用螺纹连接在所述导向构件上,在被驱动时向该输出轴转动的方向被拧紧。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壳,在其内部收容所述太阳辊的一部分、所述第一行星辊和第二行星辊、所述按压构件,并且填充有润滑剂;以及
循环构件,配置在所述壳的内部,用于使所述润滑剂强制循环。
1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形成部,至少具有感光鼓
动力源,用于产生驱动所述感光鼓的驱动力;以及
摩擦动力传递装置,用于把所述动力源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感光鼓的转动轴;其中,所述摩擦动力传递装置为权利要求1-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摩擦动力传递装置。
1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形成部,具有感光鼓和中间转印带;
动力源,用于产生驱动所述感光鼓和所述中间转印带中至少一个的驱动力;以及摩擦动力传递装置,用于把所述动力源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感光鼓的转动轴和所述中间转印带的驱动构件中至少一个;其中,
所述摩擦动力传递装置为权利要求1-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摩擦动力传递装置。

说明书全文

摩擦动传递装置和装有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利用辊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可以进行动力传递或降低转速的摩擦动力传递装置,以及装有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0002] 背景技术
[0003] 作为涉及摩擦动力传递装置的现有技术,公知的结构是在连接于转动轴上的太阳辊的周围配置多个行星辊,并用支架支撑各行星辊的行星轴(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0-329206号,下面表示为“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的装置中,利用在太阳辊和行星辊之间产生的摩擦力,使各行星辊转动,并且把各行星辊沿轨道环绕太阳辊外侧的周向运动利用支架向输出轴传递。
[0004] 为了在行星辊和太阳辊之间产生足够的摩擦力,必须用行星轴以行星辊转动自如的状态支撑该行星辊,并且在存在润滑剂的条件下,使行星辊用力压在太阳辊上(压力接触)。为此,在专利文献1的装置中,要确保行星轴和行星辊之间的间隙,并把在行星辊的轴向两个外侧形成的倾斜部夹在一对轨道环之间,使各轨道环内周上形成的倾斜面与各行星辊压力接触,从而把各行星辊压在太阳辊的圆周面上。
[0005] 按照专利文献1的装置,虽然行星轴固定在支架上,但由于存在所述间隙,行星辊相对于行星轴可以自由移动。因此若使轨道环与倾斜部压力接触,则行星辊用力压在太阳辊上,在存在润滑剂的条件下,可以产生需要的摩擦力。
[0006] 可是在专利文献1的装置中,由于必须要使用两个用昂贵的工具等材料制成的轨道环,所以材料费用高进而直接导致产品成本增加。此外,如果像轨道环这样需要高精度组装的零件数量增加,则由此导致组装作业变得复杂,制造成本增加。 [0007] 此外,在专利文献1的装置中,由于在行星轴和行星辊之间设置间隙,在结构上,行星辊的转动轴线(转动中心)相对于行星轴的轴线(中心线)会偏离一定的度。因此在把行星辊压在太阳辊上时,有时行星 辊的圆周面相对于太阳辊的圆周面稍发生倾斜。在这种情况下,在行星辊的圆周面上轴向的压力分布变得不均匀,发生所谓的一端接触,在太阳辊的圆周面上会产生偏磨损,从延长产品寿命的观点看是不利的。
[0008] 此外,由于必须在用于把行星辊压在太阳辊上的按压构件(在专利文献1中为轨道环)和行星辊之间或者在该行星辊和太阳辊之间施加高的按压力,因此在把它们组装时已经作用有该按压力。即,在专利文献1的装置中,即使在不驱动的情况下,在它们之间也作用有按压力。从这方面看,也不能获得寿命长的摩擦动力传递装置。 [0009] 发明内容
[0010]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自动调整按压力、能够使用到机械寿命的摩擦动力传递装置。
[0011]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摩擦动力传递装置,包括:太阳辊,具有第一中心轴线,并绕该第一中心轴线自由转动;多个行星辊机构,沿所述太阳辊的圆周面自由转动;以及按压构件,具有用于围绕所述行星辊机构并把该行星辊机构向所述太阳辊的圆周面按压的按压面,以使得所述太阳辊和所述行星辊之间利用摩擦力来传递动力;其中,所述各行星辊机构具有:第一轴构件和第二轴构件,分别具有第二中心轴线,该第一轴构件和第二轴构件分别配置在与所述第一中心轴线平行并相互分开的两个周边轴线上,所述第二中心轴线分别与所述两个周边轴线相一致;第一行星辊,转动自如地支撑在所述第一轴构件上,沿所述太阳辊的圆周面转动;以及第二行星辊,转动自如地支撑在所述第二轴构件上,该第二行星辊的圆周面抵接在所述第一行星辊的圆周面上,并且抵接在所述按压面上,当所述行星辊机构沿所述太阳辊的圆周面转动时,所述第二行星辊用于把所述第一行星辊的圆周面压在所述太阳辊的圆周面上,所述按压面是与所述太阳辊同心的圆周面,在所述行星辊机构沿所述太阳辊的圆周面转动的方向上,比连接所述太阳辊的第一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一轴构件的第二中心轴线的线更靠向上游的位置上,配置所述第二轴构件的第二中心轴线。
[0012] 按照该结构,伴随行星辊机构的转动才有高的按压力作用在太阳辊的圆周面上。因此与在组装装置时已经作用有高压力的现有装置相比,可以防止偏磨损等,能够获得寿命长的摩擦动力传递装置。
[0013]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部,至少具有感光鼓;动力源,用于产生驱动所述感光鼓的驱动力;以及摩擦动力传递装置,用于把所述动力源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感光鼓的转动轴;该摩擦动力传递装置具有以上所述的结构。 [0014]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部,具有感光鼓和中间转印带;动力源,用于产生驱动所述感光鼓和所述中间转印带中至少一个的驱动力;以及摩擦动力传递装置,用于把所述动力源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感光鼓的转动轴和所述中间转印带的驱动构件中至少一个;该摩擦动力传递装置具有以上所述的结构。 [0015] 按照该结构,通过把本发明的摩擦动力传递装置连接在感光鼓或中间转印带的驱动系统上,与齿轮驱动的情况相比,可以高精度地控制感光鼓和中间转印带的转动,能够形成高质量的图像。
[0016] 附图说明
[0017] 图1A、图1B是从两个不同方向看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摩擦动力传递装置外观的立体图。
[0018] 图2是从太阳辊一侧看摩擦动力传递装置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0019] 图3是从输出轴一侧看摩擦动力传递装置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0020] 图4是图2所示的行星支架和输出轴的立体图。
[0021] 图5是图2所示的行星支架和行星辊机构的立体图。
[0022] 图6是行星辊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0023] 图7是在行星辊机构中安装按压环形弹簧前的立体图。
[0024] 图8是在行星辊机构中安装按压环形弹簧后的立体图。
[0025] 图9是用于说明行星辊机构动作的示意图。
[0026] 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一个例子的简要剖面图。 [0027] 图11是表示循环构件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图1A、图 1B是从两个不同方向看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摩擦动力传递装置M外观的立体图。摩擦动力传递装置M包括圆筒形的壳2、太阳辊4、端板6、轴承板7和输出轴8。
[0029] 在壳2的一端形成有方形的凸缘部2a,其开口部被与凸缘部2a对应形状的端板6封闭。在与凸缘部2a相反一侧的壳2的另一端,形成有方形的凸缘部2b。摩擦动力传递装置M可以在凸缘部2a一侧连接图中没有表示的动力源(电动机)。
[0030] 在壳2的内部收容太阳辊4的一个端部,此外,输出轴8从壳2的内部向与太阳辊4的相反一侧的方向突出。在端板6上安装有轴承板7,在该轴承板7的中央形成有凸起部
7a。在该凸起部7a内设置有轴承16,太阳辊4通过轴承16支撑在轴承板7(壳2)上。另一方面,在凸缘部2b的中央也形成有凸起部2c,在该凸起部2c内也设置有轴承18。输出轴8通过轴承18支撑在凸缘部2b(壳2)上。
[0031] 图2和图3是把壳2从摩擦动力传递装置M上取下后的立体图。在所述壳2内除了太阳辊4以外还收容一个外环10(按压构件)、行星支架14(导向构件)、三个行星辊机构22和输出轴8的一个端部。行星支架14包括第一支架构件14a和第二支架构件14b,用这两个支架构件支撑三个行星辊机构22。各行星辊机构22包括成为一对的第一行星辊22a和第二行星辊22b。
[0032] 外环10具有按压面10b,该按压面10b用于围绕三个行星辊机构22,把各行星辊机构22(第一行星辊22a)压向太阳辊4的圆周面。该按压面10b可以抵接在行星辊机构22上。外环10的外径比壳2的内径稍小,它们隔开规定的间隙配置在壳2内。在该壳2的内部填充有润滑剂(润滑脂),所述轴承16和轴承18用于密封填充在壳2内的润滑脂。 [0033] 行星支架14是与输出轴8连成一体,并与输出轴8一体转动的构件。行星支架14在保持太阳辊4的中心轴线和第一行星辊22a的中心轴线平行的状态下,把第一行星辊22a移动自如地朝着太阳辊4的径向引导。关于该行星支架14将在后面详细叙述。 [0034] 行星辊机构22绕太阳辊4的周围公转。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 以三个行星辊机构22为例,但除了三个以外也可以是多个。关于该行星辊机构22也将在后面详细叙述。
[0035] 关于太阳辊4、第一行星辊22a、第二行星辊22b和外环10的构成材料,优选使用具有高硬度的材料,特别优选使用具有不低于模具钢(diesteel)硬度的材料。例如对于太阳辊4,可以把作为一种高速钢(high-speed steel)的、在JIS G4403中规定的SKH系列材料,在适当的温度进行淬火—回火处理后使用。对于第一行星辊22a和第二行星辊22b,可以把作为一种工具钢(alloy tool steel)的、在JIS G4404中规定的SKD系列的材料,在适当的温度进行淬火处理后使用。此外,对于外环10,可以把作为一种模具钢的予硬钢NAK(大同特殊钢株式会社的塑料模具材料的商品名),在不进行淬火处理的母材状态下直接使用。
[0036] 更具体地说,太阳辊4可以使用SKH51,第一行星辊22a和第二行星辊22b可以使用SKD11,外环10可以使用NAK55(大同特殊钢株式会社的商品名)。这些材料的硬度用显微维氏硬度Hv表示,太阳辊4约为700左右,第一行星辊22a和第二行星辊22b约为520左右,外环10约为450左右。
[0037] 在此,对于太阳辊4、第一行星辊22a和第二行星辊22b、外环10,其压力接触部分的表面速度越大,使用硬度越高的材料。具体说,太阳辊4的材料硬度最高,第一行星辊22a和第二行星辊22b的材料硬度次于太阳辊4的材料,外环10和12的材料硬度最低。这样,与在相同负荷条件下都用相同材质构成的情况相比,可满足抖晃(wow-flutter)目标值的寿命大约可以延长到三倍。因此,可以延缓出现因烧熔或磨损导致的性能降低,可以提高耐磨损性能。
[0038] 此外,优选的是,在太阳辊4、第一行星辊22a和第二行星辊22b、外环10中,至少在被驱动时的压力接触部分的表面速度最大的构件表面上,具体为至少在太阳辊4的表面上,实施微喷丸硬化(micro shotpeening)处理(Wide Peening Cleaning:WPC处理)。该-6处理把约10μm(1μm=1×10 m)左右的陶瓷或玻璃以声速冲击到构件的表面。这样,可以提高太阳辊4的耐磨损性能。
[0039] 在对太阳辊4实施了微喷丸硬化处理的情况下,与在相同负荷条件下不实施该处理的情况相比,满足抖晃目标值的寿命大约可以延长到1.5倍。因此,可以延长摩擦动力传递装置M的寿命。
[0040] 下面,根据图4对行星支架14的结构进行详细叙述。如上所述,行星支架14包括第一支架构件14a和第二支架构件14b。具体说,如图4所示,第一和第二支架构件14a、14b整体都为圆板形。
[0041] 在第二支架构件14b的中央具有穿通孔14c,该穿通孔14c的内径比太阳辊4的外径大。因此第二支架构件14b可以在太阳辊4的周围自由转动。
[0042] 第一支架构件14a在输出轴8一侧的表面中央形成有凸起部14d。连接部14e连接在该凸起部14d上,此外,输出轴8的底端部与该连接部14e嵌合(压入)。另一方面,在凸起部14d的另一侧(与第二支架构件14b相对的一侧)的表面上,配置有图中没有表示的轴承,用于把太阳辊4的前端部以自由转动的状态予以支撑。
[0043] 在第一支架构件14a的周围边缘附近形成有三个连接部14f,这些连接部14f等间隔(120°)地配置在圆周方向上。在组装了行星支架14的状态下,连接部14f与太阳辊4平行地从第一支架构件14a向第二支架构件14b延伸。在与此相对的第二支架构件14b上,对应于各连接部14f形成有三个嵌合凹陷部14g。这些嵌合凹陷部14g从与第一支架构件14a相对的面向第二支架构件14b的厚度方向凹陷。
[0044] 行星支架14通过把各连接部14f嵌合在各自对应的嵌合凹陷部14g内,使第一和第二支架构件14a、14b相互组合,使得在太阳辊4转动轴线(第一中心轴线)方向上的两者之间的间隔不变。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连接部14f和嵌合凹陷部14g进行高精度加工,使它们高精度地嵌合,可以把两者绕所述转动轴线转动的方向的位移(晃动)抑制到非常小。
[0045] 在第一支架构件14a的周围边缘部设有三个导向槽14h。此外,在第二支架构件14b的周围边缘部的、沿太阳辊4的转动轴线方向上与导向槽14h的形成位置所对应的位置上,设有三个导向槽14j。这些导向槽 14h、14j在圆周方向上等间隔(120°)地配置,分别从第一和第二支架构件14a、14b的周围边缘部向转动中心(径向中心部)直线延伸。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向槽14j比导向槽14h宽。
[0046] 下面根据图2、图5和图6,对行星辊机构22进行详细叙述。图5是行星支架14和行星辊机构22的立体图,图6是行星辊机构22的分解立体图。三个行星辊机构22分别等间隔(120°)地配置在太阳辊4的圆周方向上。各行星辊机构22包括第一行星辊22a和用于以第一行星辊22a转动自如的状态支撑该第一行星辊22a的轴构件24(第一轴构件24A)、第二行星辊22b和用于以第二行星辊22b转动自如的状态支撑该第二行星辊22b的轴构件24(第二轴构件24B)、用于连接所述一对轴构件24的支撑臂22c(连接构件)、以及用于把行星辊22a、22b以其转动自如的状态支撑在轴构件24周围的轴承26。 [0047] 行星辊机构22包括的三个第一行星辊22a在与太阳辊4的转动轴线Z1(第一中心轴线;参照图2)平行的三个周边轴线上,等间隔(120°)地配置在太阳辊4的圆周方向上。即,三个第一行星辊22a被各第一轴构件24A支撑,在这些第一轴构件24A的中心轴线Z2(第二中心轴线,第一行星辊22a的转动轴线)分别与所述三个周边轴线一致的状态下,即在转动轴线Z1和中心轴线Z2平行的状态下,三个第一行星辊22配置在太阳辊4的周围。
[0048] 三个第一行星辊22a以这种配置关系被夹持在第一和第二支架构件14a、14b之间,并通过第一轴构件24A支撑在第一和第二支架构件14a、14b上。在这种状态下,第一行星辊22a都可以沿太阳辊4的圆周面4a转动(公转),太阳辊4转动前的圆周面4a和第一行星辊22a的圆周面23a以能传递来自太阳辊4的转矩的状态相接触。
[0049] 第二行星辊22b分别配置在各第一行星辊22a的外圆周面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行星辊22b为三个,与各第一行星辊22a分别组成一对。第二行星辊22b与第一行星辊22a用相同零件构成,第二行星辊22b也转动自如地支撑在第二轴构件24B上。以该第二轴构件24B为中心的转动轴线也与太阳辊4的转动轴线Z1平行。第二行星辊22b的圆周面23b抵接在外环10的按压面10b上,并且抵接在第一行星辊22a的圆 周面23a上。 [0050] 每个第一轴构件24A和第二轴构件24B都用板形的行星辊支撑臂22c连接,由此形成一个第一行星辊22a和一个第二行星辊22b构成的行星辊对。
[0051] 更具体地说,如图6所示,在第一行星辊22a和第二行星辊22b的中央分别形成有穿通孔221。该穿通孔221为具有能压入轴承26的尺寸的孔。第一轴构件24A和第二轴构件24B插入轴承26中,各行星辊22a、22b通过轴承26转动自如地安装在轴构件24上。 [0052] 在第一行星辊22a和第二行星辊22b的两个侧面上,各配置一个行星辊支撑臂22c。这些支撑臂22c是相同零件。在支撑臂22c的一端上打圆孔22d,在其另一端上打长孔22f,它们都贯通支撑臂22c。轴构件24(第一轴构件24A和第二轴构件24B)在其轴向上具有大直径部和小直径部。
[0053] 轴构件24的小直径一侧插入支撑臂22c的圆孔22d中,该小直径一侧通过铆接环22e固定在支撑臂22c上。其中,在该小直径一侧,通过切削加工形成相对的一对平行面。
这一对平行面相对于轴构件24的中心轴线对称,而且相互平行。通过该平行面在轴构件24的一个端部上形成椭圆形部24a(断面呈圆形的两端被切割的近似椭圆的形状)。 [0054] 该椭圆形部24a都位于从轴构件24的一个端部稍向内侧的位置。因此如图6的点划线圆内的放大图所示,在轴构件24的一个端部上,在比平行面241靠外侧(靠向一端)的位置上,残留有断面呈圆形形状的部位,该部位成为钩搭部242。该钩搭部242在轴构件
24嵌合在导向槽14h内的状态下,从第一支架构件14a向外侧(与第一、第二行星辊22a、
22b相反的一侧)突出,钩搭在第一支架构件14a的外表面。
[0055] 虽然在图中没有表示,但在轴构件24的另一个端部(大直径一侧)也形成有钩搭部。该另一个端部的断面呈圆形形状,不存在椭圆形部,相当于所述钩搭部的部分做成大直径。该钩搭部也在轴构件24嵌合在导向槽14j内的状态下,从第二支架构件14b向外侧突出,钩搭在第二支架构件14b的外表面上。虽然只在第一轴构件24A上进行这种钩搭,但 为了零件的通用,第二轴构件24B也做成相同的形状。
[0056]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轴构件24的两个端部分别形成有钩搭部,所以在如图所示的、轴构件24嵌合在导向槽14h、14j内的状态下,两个钩搭部防止第一和第二支架构件14a、14b分离,保持两者嵌合的状态。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轴构件24的两端之间,由于两个钩搭部之间的内尺寸被设定成比行星支架14整体厚度尺寸稍大,所以轴构件24可以在导向槽14h、14j内沿太阳辊4的径向自由移动。
[0057]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轴构件24(在此指第一轴构件24A)仅在太阳辊4的径向上自由移动,而约束向其他方向的位移,具有以下结构。
[0058] 首先,在轴构件24的径向上,椭圆形部24a的一对平行面241的面之间宽度(间隔)被设定成比导向槽14h的宽度稍小。具体说,在轴构件24的径向上,椭圆形部24a(平行面241)在与导向槽14h之间具有微小间隙的状态高精度地嵌合在导向槽14h内。因此轴构件24可以在导向槽14h内沿太阳辊4的径向自由移动,但绕太阳辊4的转动轴线Z1的转动位移受到约束。
[0059] 其次,椭圆形部24a的平行面241在长边方向上的宽度被设定成比第一支架构件14a的厚度稍大。即,在轴构件24的长边方向(沿中心轴线Z2的方向)上,椭圆形部24a在与导向槽14h之间具有微小间隙的状态高精度地嵌合在导向槽14h内。因此轴构件24可以在导向槽14h内沿太阳辊4的径向自由移动,但向长边方向(沿转动轴线Z1的方向)的移动受到约束。
[0060] 此外,轴构件24向使其中心轴线Z2倾斜的方向(在沿太阳辊4径向的平面内转动的方向)的位移受到约束。即,在轴构件24的长边方向上,由于在椭圆形部24a的两侧存在断面为圆形的部位(钩搭部242),所以即使在椭圆形部24a嵌合在导向槽14h内的状态下要使轴构件24倾斜,由于钩搭部242与第一支架构件14a的外表面或内表面接触,也能阻止该倾斜。这样,轴构件24在导向槽14h内仅沿太阳辊4的径向自由移动,而向其他方向的位移受到约束。
[0061] 此外,由于在各行星辊22a、22b上,从其转动轴线方向的前后嵌合了轴承26,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把包括行星辊22a、22b、轴承26和轴构件24的机构的公差设为非常小。因此,在行星支架14内,第一行星辊22a与第一轴构件24A几乎为一个整体,可以仅沿太阳辊4的径向移动。
[0062] 在摩擦动力传递装置M中,第一轴构件24A(第一行星辊22a)相对于行星支架14的滑动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实现第一轴构件24A的顺利移动,如上所述仅把轴构件24的一个端部做成椭圆形,另一个端部仍保持断面为圆形的形状。即,如果把两个端部都做成椭圆形,则因加工上的误差在两侧的椭圆形之间容易造成相对角度偏差。这种角度偏差直接对轴构件24的滑动状况产生恶劣影响,会成为导致第一行星辊22a一端接触,进而引起太阳辊4偏磨损的主要原因。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仅把一个端部做成椭圆形,所以不用担心造成角度偏差,可以有效地使第一行星辊22a均匀压在太阳辊4上。
[0063] 下面对行星辊机构22的组装进行说明。首先,把第一行星辊22a和第二行星辊22b以它们的圆周面23a、23b相抵接的状态配置成一列。此外如图6所示,在行星辊22a、
22b的正面和背面一侧,以一个支撑臂22c的圆孔22d与另一个支撑臂22c的长孔22f相面对的状态配置各支撑臂22c。
[0064] 然后把椭圆形部24a插入该圆孔22d中,用铆接环22e固定。在分别把轴承26穿入各穿通孔221中,并且把轴构件24穿入该轴承26中后,则第一行星辊22a和第二行星辊22b分别通过轴承26转动自如地安装在轴构件24上。接着把轴构件24的另一个端部分别插入到长孔22f中,则行星辊机构22的组装完成。所述轴构件24的另一个端部沿长孔
22f可以移动,结果在轴承26保持其中心的状态下,轴构件24可以沿太阳辊4的圆周方向移动。
[0065] 此后,分别把用于支撑第一行星辊22a的轴构件24的椭圆形部24a嵌合在第一支架构件14a的导向槽14h中,把该轴构件24的另一个端部(大直径一侧)嵌合在第二支架构件14b的导向槽14j中。由此,把三个行星辊机构22安装在行星支架14上。
[0066] 然后在这些行星辊机构22的周围配置外环10,使之围绕所述行星辊机构22,并且分别设置太阳辊4和输出轴8。此后如图7、8所示,设置按压环形弹簧40(压靠构件)。该按压环形弹簧40用于使第二轴构件24B向按压面10b的方向压靠,以使得三个第二行星辊22b的圆周面23b压在外环10的按压面10b上。
[0067] 如图7所示,按压环形弹簧40沿着从输出轴8一侧向第一支架构件14a的方向予以安装。在该按压环形弹簧40上,对应于三个第二轴构件24B的配置间隔,等间隔(120°)地配置有三个向所述按压环形弹簧40的中心凹陷的支撑部42。这些支撑部42利用能够获得转动开始时的按压力的较弱压靠力使第二轴构件24B的另一个端部(大直径一侧)向太阳辊4的径向上的外侧压靠(图8)。这样可以可靠地使第二行星辊22b的圆周面23b抵接在外环10的按压面10b上。
[0068] 下面对摩擦动力传递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在摩擦动力传递装置M的组装状态下,第二行星辊22b的圆周面23b与按压面10b接触,该圆周面23b也与第一行星辊22a的圆周面23a接触。另一方面,该圆周面23a与太阳辊4的圆周面4a轻微接触。如图2的箭头所示,太阳辊4如果绕逆时针方向转动,则第一行星辊22a就绕顺时针方向转动(绕第一轴构件24A自转)。同时第二行星辊22b绕逆时针方向转动(绕第二轴构件24B自转)。此外行星辊机构22在太阳辊4的周围绕逆时针方向公转。
[0069] 图9是用于说明行星辊机构22的动作的示意图。为了产生楔形效果,相对于连接太阳辊4的转动轴线Z1和第一行星辊22a的转动轴线P1(中心轴线Z2)的直线L1,以倾斜规定的余裕角(margin angle)α的状态配置连接转动轴线P1和第二行星辊22b的转动轴线P2的直线L2。这样在行星辊机构22的公转方向(图中的箭头A所示的逆时针方向)的下游一侧,按照余裕角α形成大体为楔形的空间H。在所述的行星辊机构22的公转方向上,第二行星辊22b的转动轴线P2配置在比直线L1靠向上游的位置。
[0070] 如果第二行星辊22b绕逆时针方向自转,则第二行星辊22b咬入外环10,使得所述大体为楔形的空间H变窄。利用这种咬入,行星辊支撑 臂22c的外侧端(图2中为突出有椭圆形部24a的各个端部),分别向相对于第一行星辊22a立起的方向移动。此外,外环10也绕逆时针方向转动。
[0071] 并且,按压面10b利用因第二行星辊22b咬入外环10而产生的反力,按压第二行星辊22b的圆周面23b。同时,由于该圆周面23b按压第一行星辊22a的圆周面23a,所以第一行星辊22a朝着太阳辊4的径向移动,以靠近太阳辊4。因此太阳辊4的圆周面4a承受来自第一行星辊22a的圆周面23a的大的按压力。
[0072] 此后,按压面10b和圆周面23b的切点、圆周面23b和圆周面23a的切点以及圆周面23a和圆周面4a的切点大体连成一条直线。其结果,成为第一行星辊22a较强地压在太阳辊4的状态,当第一行星辊22a再也不能移动时,则外环10以与行星辊机构22相同的速度绕逆时针方向转动。换句话说,从行星辊机构22看,外环10相对停止。 [0073] 在这种状态下,由于在壳2内部各行星辊机构22和太阳辊4之间(微小的间隙)作用有超高的压力,所以夹在该微小间隙中的润滑脂发挥作为弹塑性体的性质,在太阳辊4转动时可以产生适宜的摩擦力。通过该摩擦力,当三个第一行星辊22a向与太阳辊4相反的方向转动,并且各行星辊机构22相对于太阳辊4进行行星运动(在太阳辊4的外侧进行周向运动)时,该运动通过轴构件24传递给行星支架14。其结果,整个行星支架14向与太阳辊4相同的方向转动。通过把此时的行星支架14的转动从输出轴8输出,能以正确的减速比把输入太阳辊4的转矩传递给输出轴8。因此可以把摩擦动力传递装置M作为减速器利用。
[0074] 在利用了本实施方式的摩擦动力传递装置M的减速器中,不会受在齿轮传递机构中存在的齿隙的影响,可以平稳地传递转矩。因此,适于需要高精度控制转动角度的设备的动力源。
[0075]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行星辊22a的轴构件24可以在保持与太阳辊4的转动轴线平行的状态下,仅在径向移动。因此第一行星辊22a的转动轴线相对于太阳辊4的转动轴线不会倾斜,可以可靠地防止因一端接触而造成的太阳辊4的偏磨损。这样,摩擦动力传递装置M可以长 期使用,能够使其功能一直持续到利用该摩擦动力传递装置M的设备的寿命为止。
[0076] 特别是如果采用本实施方式,则在太阳辊4的圆周面4a上,只有当星辊机构22转动时才作用高的按压力。因此,与在组装装置时已经作用有高压力的现有结构相比,摩擦动力传递装置M的寿命长。而且由于在组装时太阳辊4或输出轴8都不受向推力方向(转动轴方向)所赋予的压力,所以对连接在电动机或输出轴一侧的驱动件(感光鼓等)也不会带来恶劣影响。
[0077] 此外,按压环形弹簧40用于使第二行星辊22b的圆周面23b向按压面10b压靠。因此,第二行星辊22b不会相对于外环10产生空转,第二行星辊22b可以进一步向外环10咬入,即使在行星辊机构22转动开始时,也可以得到合适的按压力。此外,由于该环形弹簧
40在装置的组装后期安装,所以单元的组装性能也好。
[0078] 此外,第一行星辊22a压在太阳辊4上,第二行星辊22b咬入外环10并按压第一行星辊22a。这共计六个第一行星辊22a和第二行星辊22b用相同零件构成。因此,等间隔地被配置的行星辊机构22都可以向太阳辊4传递均匀的按压力。
[0079] 此外,行星辊支撑臂22c用于把来自按压面10b的按压力传递给第一和第二行星辊22a、22b。由于共计六个配置在第一和第二行星辊22a、22b正面和背面的支撑臂22c用相同零件构成,所以提高了定心和其位置精度,各行星辊机构22都可以向太阳辊4传递均匀的按压力。此外,按照本实施方式的构成,行星辊为两件一组,尽管零件个数增加但零件种类不增加,所以可以抑制成本增加。
[0080] 作为适合利用本实施方式的摩擦动力传递装置M的设备之一,例如有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图10是表示作为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一个例子的串列式彩色打印机9整体结构的简要剖视图。
[0081] 彩色打印机9包括:供纸部92,向具有框体构造的装置主体9a内提供纸P;图像形成部93,一边输送从供纸部92提供的纸P,一边把图像转印到该纸P上;以及定影部94,对在图像形成部93转印到纸P 上的图像实施定影处理。在装置主体9a的上面,设置有出纸部95,在定影部4中被实施了定影处理的纸P排出到该出纸部95。
[0082] 供纸部92包括:储存纸P的供纸盒921;抽纸辊922;供纸辊923、924、925和对准辊926。图像形成部93包括:图像形成单元97;中间转印带911,所述图像形成单元97把调色剂像转印到该中间转印带911的表面上(第一次转印);第二转印辊912,用于把在所述中间转印带911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从供纸盒921送来的纸P上(第二次转印)。 [0083] 图像形成单元97具有从上游一侧(图10中的左侧)向下游一侧顺序配置的黑色用单元97K、黄色用单元97Y、青色用单元97C和品红色用单元97M。各单元97K、97Y、97C和97M的中央位置分别具有作为像载体的感光鼓971。感光鼓971向图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在各感光鼓971的周围,从转动方向上游一侧顺序分别配置带电器、曝光装置、显影装置、清洁装置和除电器等。
[0084] 中间转印带911是环形带状的转动件,架设在驱动辊913、带支撑辊914、支撑辊915、第一转印辊916和张力辊917上,并且其上表面分别抵接在各感光鼓971的圆周面上。
中间转印带911在被与各感光鼓971相对配置的第一次转印辊916按压在感光鼓971上的状态下,通过所述多个辊进行环形转动。
[0085] 在各感光鼓971上形成的调色剂像,以重叠涂敷的方式顺序转印到通过驱动辊913的驱动按箭头(绕顺时针)方向周向转动的中间转印带911上(第一次转印),形成全彩色调色剂像。该全色调色剂像在第二转印辊912和支撑辊915的夹缝部中,被转印到纸P上(第二次转印)。转印有全彩色调色剂像的纸P在定影部94被实施了定影处理后,向出纸部95排出。
[0086] 在这样的彩色打印机9中,可以把所述的摩擦动力传递装置M连接在需要驱动转动的部件的驱动系统上。特别优选的是,在图像形成部93的驱动部件,例如感光鼓971、中间转印带911的驱动系统中适用摩擦动力传递装置M。如果通过摩擦动力传递装置M把电动机D(动力源)的转动驱动力传递给驱动感光鼓971的转动轴或中间转印带911的驱动 辊913(驱动构件),则与齿轮驱动的情况相比,可以防止传递损失或驱动不均,可以形成高质量的图像。再有,在利用步进式电动机作为电动机的情况下,根据其脉冲控制,可以高精度控制感光鼓971等的转动角度,可以形成质量非常高的图像。
[0087] 上面对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摩擦动力传递装置M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以采用如下的实施方式。
[0088] (1)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例举了通过轴承26把第一、第二行星辊22a、22b安装在轴构件24上的结构,但也可以采用使第一、第二行星辊22a、22b和轴构件24一体转动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把轴承以可滑动的状态设置在行星支架14上,使得轴构件与轴承一起移动自如地朝着太阳辊4的径向引导。
[0089] (2)行星辊机构22具有的行星辊的数量,只要是多件一组即可,未必限定为两件一组。例如在第一行星辊22a和第二行星辊22b之间,也可以配置其他的行星辊。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始终把行星辊平行地压在太阳辊的圆周面上,在轴向产生均匀的摩擦力。 [0090] (3)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把连接部14e连接在第一支架构件14a的凸起部14d上,并把输出轴8的底端部嵌合在该连接部14e上的例子。不过也可以代之以用螺纹直接连接行星支架14和输出轴8。这样可以简化加工工序,降低成本。
[0091]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把输出轴8利用螺纹连接在所述支架14上,在被驱动时向该输出轴转动的方向被拧紧。这样做的话,只要在组装时用足够的转矩拧紧,就在实际使用时相对于转动方向绝对不发生因拧紧不足而造成的转动不稳(驱动延迟)。其结果可以可靠地保持这些行星支架14和输出轴8的连接。
[0092] (4)在壳2的内部,也可以设置使润滑脂强制循环的循环构件。图11是表示循环构件50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循环构件50配置在第二支架构件14b的外面一侧,在其中央部分具有太阳辊4能穿过的孔部51。在该孔部51径向外侧的适当位置上,等间隔(120°)设置三个冲翘凸片52。在冲翘凸片52的径向外侧的适当位置上,等间隔(120°)形成三个 卡合部53。卡合部53分别与各轴构件24卡合。
[0093] 通过装入该循环构件50,在驱动支架14转动时,冲翘凸片52使壳2内的润滑剂强制循环,可以把润滑剂送到太阳辊4和第一行星辊22a的压力接触部位。因此,与没有该循环构件的情况相比,可以防止润滑剂恶化,延长摩擦动力传递装置的寿命。 [0094] 在所述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主要包括具有以下结构的发明。
[0095] 本发明提供一种摩擦动力传递装置,包括:太阳辊,具有第一中心轴线,并绕该第一中心轴线自由转动;多个行星辊机构,沿所述太阳辊的圆周面自由转动;以及按压构件,具有用于围绕所述行星辊机构并把该行星辊机构向所述太阳辊的圆周面按压的按压面,以使得所述太阳辊和所述行星辊之间利用摩擦力来传递动力;其中,所述各行星辊机构具有:第一轴构件和第二轴构件,分别具有第二中心轴线,该第一轴构件和第二轴构件分别配置在与所述第一中心轴线平行并相互分开的两个周边轴线上,所述第二中心轴线分别与所述两个周边轴线相一致;第一行星辊,转动自如地支撑在所述第一轴构件上,沿所述太阳辊的圆周面转动;以及第二行星辊,转动自如地支撑在所述第二轴构件上,该第二行星辊的圆周面抵接在所述第一行星辊的圆周面上,并且抵接在所述按压面上,当所述行星辊机构沿所述太阳辊的圆周面转动时,所述第二行星辊用于把所述第一行星辊的圆周面压在所述太阳辊的圆周面上。
[0096] 按照该结构,伴随行星辊机构的转动才有高的按压力作用在太阳辊的圆周面上。因此与在组装装置时已经作用有高压力的现有装置相比,可以防止偏磨损等,能够获得寿命长的摩擦动力传递装置。
[0097] 在所述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按压面是与所述太阳辊同心的圆周面,在所述行星辊机构沿所述太阳辊的圆周面转动的方向上,比连接所述太阳辊的第一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一轴构件的第二中心轴线的线更靠向上游的位置上,配置所述第二轴构件的第二中心轴线。
[0098] 按照该结构,可以产生使第二行星辊的圆周面咬入按压构件的按压面的楔形效果。
[0099] 在所述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多个行星辊机构等间隔地配置在所述 太阳辊的圆周方向上。此外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行星辊和所述第二行星辊实质上是相同零件。按照该结构,可以从各行星辊机构向太阳辊传递均匀的按压力。此外,可以采用这种结构,即:所述行星辊机构有三个,各行星辊机构分别具有一个第一行星辊和一个第二行星辊。 [0100] 在所述结构中优选的是:还包括压靠构件,用于使所述各第二行星辊的圆周面向所述按压面压靠。该压靠构件可以是具有使所述第二轴构件嵌入的支撑部的环形弹簧,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多个行星辊机构等间隔地配置在所述太阳辊的圆周方向上,所述第二轴构件也等间隔地配置在所述圆周方向上,所述环形弹簧的支撑部对应所述第二轴构件的配置间隔而被设置,所述环形弹簧用于使所述第二轴构件朝着所述按压面的方向压靠,以使所述第二行星辊的圆周面压在所述按压面上。
[0101] 按照该结构,第二行星辊不会相对于按压构件空转,可以把该第二行星辊进一步咬入按压构件。因此,即使在行星辊机构的转动初期,也可以得到适当的按压力。 [0102] 在所述结构中优选的是:还包括连接构件,用于连接所述各行星辊机构的所述第一轴构件和所述第二轴构件。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连接构件包括:第一连接构件,配置在所述第一行星辊和所述第二行星辊的一个侧面上;以及第二连接构件,配置在所述第一行星辊和所述第二行星辊的另一个侧面上;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构件实质上是相同零件。
[0103] 按照该结构,利用连接构件可以把来自按压面的按压力传递给第一行星辊和第二行星辊。如果该连接构件在第一行星辊和第二行星辊的正面和背面用相同零件构成,则可以把均匀的按压力从各行星辊机构传递给太阳辊。
[0104] 在所述结构中优选的是:还包括导向构件,用于在保持所述太阳辊的第一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一行星辊的第二中心轴线平行的状态下,把所述第一轴构件移动自如地朝着所述太阳辊的径向引导。
[0105] 按照该结构,即使第一行星辊沿太阳辊的径向移动,也始终可以保持第一行星辊的转动中心和太阳辊的转动中心平行,所以可以在轴向产 生均匀的摩擦力。 [0106]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还包括轴承,用于把所述第一行星辊转动自如地支撑在所述第一轴构件的周围上,其中,所述导向构件把所述第一轴构件与所述第一行星辊一起朝着所述太阳辊的径向引导。
[0107] 按照该结构,轴构件不会与第一行星辊一起转动,用于通过轴承支撑第一行星辊。在这种状态下,通过导向构件把轴构件移动自如地朝着太阳辊的径向引导,由此能够在保持第一行星辊的转动中心和太阳辊的转动中心平行的状态下,使第一行星辊向太阳辊的径向移动。
[0108] 在所述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导向构件包括:第一支架构件,以相对于所述太阳辊转动自如的状态支撑在所述第一中心轴线的周围;第二支架构件,在所述第一中心轴线方向上隔开规定距离的状态与所述第一支架构件连接,并在与所述第一支架构件之间收容有所述第一行星辊的状态下,与所述第一支架构件一起支撑所述第一轴构件;以及导向槽,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一支架构件和第二支架构件上,用于把所述第一轴构件的两个端部移动自如地朝着所述太阳辊的径向引导。
[0109]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轴构件的一个端部具有椭圆形部,该椭圆形部具有对所述第一轴构件的外圆周的一部分进行切削加工而形成的一对平行面,该一对平行面按照所述导向槽的宽度相对,通过按照所述第一支架构件或第二支架构件的厚度设定所述平行面在所述第一轴构件的长边方向上的宽度,使得所述椭圆形部约束所述第一轴构件向相对于所述太阳辊倾斜方向的位移。
[0110] 按照该结构,通过在轴构件的一个端部形成椭圆形部,可以抑制轴构件本身的倾斜,保持第一行星辊的转动轴线和太阳辊的中心轴线平行。此外,仅把轴构件的一个端部做成椭圆形部,另一个端部的断面做成圆形,由此可以防止因加工上的误差造成的两侧的角度偏差。因此,由于轴构件在导向槽内平稳地平行移动(滑动),所以可以在第一行星辊和太阳辊之间产生适当的摩擦力。
[0111]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支架构件具有连接部,该连接部沿所述太阳辊的长边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支架构件;所述第二支架构件形成有嵌 合凹陷部,所述连接部嵌合在该嵌合凹陷部内,以使所述第一支架构件和第二支架构件在所述太阳辊的圆周方向上相互约束,所述第一轴构件具有分别形成在该第一轴构件的两个端部上的钩搭部,该钩搭部钩搭在夹持所述第一行星辊的所述第一支架构件和第二支架构件沿所述太阳辊长边方向的外表面上,这些钩搭部用于约束所述第一支架构件和第二支架构件相互分离,并保持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嵌合凹陷部的嵌合状态。
[0112] 按照该结构,轴构件用其钩搭部约束第一支架构件和第二支架构件相互分离,并且可以保持连接部和嵌合凹陷部的嵌合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对各构件(第一支架构件和第二支架构件,轴构件)进行高精度加工,不必利用螺纹等固定件,仅仅利用嵌合的关系就可以使构件之间组合在一起。
[0113] 在所述结构中优选的是:在相互压力接触的所述太阳辊、所述第一行星辊和第二行星辊以及所述按压构件中,压力接触部位的表面速度越大的构件使用硬度越高的材料。按照该结构,与把相同材质的构件组合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因烧熔或磨损导致的性能降低,能够提供寿命长的摩擦动力传递装置。
[0114] 在所述结构中优选的是:相互压力接触的所述太阳辊、所述第一行星辊和第二行星辊以及所述按压构件,至少使用硬度不低于模具钢硬度的材料,在所述各构件中,至少在被驱动时的压力接触部分的表面速度最大的构件表面上,实施微喷丸硬化处理(WPC处理)。按照该结构,与没有实施该处理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因磨损导致的性能降低,能够提供寿命长的摩擦动力传递装置。
[0115] 在所述结构中优选的是:还包括输出轴,该输出轴连接在所述导向构件上,并被驱动转动,所述输出轴利用螺纹连接在所述导向构件上,在被驱动时向该输出轴转动的方向被拧紧。按照该结构,由于所述输出轴利用螺纹连接在所述导向构件上,在被驱动时向该输出轴转动的方向被拧紧,所以可以可靠地保持这些导向构件和输出轴的连接。 [0116] 在所述结构中优选还包括:壳,在其内部收容所述太阳辊的一部分、所述第一行星辊和第二行星辊、所述按压构件,并且填充有润滑剂;以 及循环构件,配置在所述壳的内部,用于使所述润滑剂强制循环。按照该结构,利用循环构件积极使润滑剂循环到处于压力接触状态的各构件。因此可以防止润滑剂劣化,延长摩擦动力传递装置的寿命。 [0117]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部,至少具有感光鼓,或具有感光鼓和中间转印带;动力源,用于产生驱动所述感光鼓的驱动力,或产生驱动感光鼓和中间转印带中至少一个的驱动力;以及摩擦动力传递装置,用于把所述动力源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感光鼓的转动轴或所述中间转印带的驱动构件;其中,该摩擦动力传递装置具有以上所述的结构。
[0118] 按照该结构,通过把本发明的摩擦动力传递装置连接在感光鼓或中间转印带的驱动系统上,与齿轮驱动的情况相比,可以高精度地控制感光鼓和中间转印带的转动,能够形成高质量的图像。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喷丸机 2020-05-11 442
喷丸喷枪装置 2020-05-14 771
喷丸处理装置 2020-05-14 909
喷丸处理装置 2020-05-15 985
喷丸机 2020-05-11 279
喷丸装置 2020-05-11 347
喷丸装置 2020-05-12 715
喷丸装置 2020-05-12 565
陶瓷砂喷丸 2020-05-13 9
内壁喷丸枪 2020-05-13 649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