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轧制,挤压和拉伸 / 拉深成形 / 一种防汽车侧围外板零件A柱前端起皱的制作工艺

一种防汽车侧围外板零件A柱前端起皱的制作工艺

阅读:574发布:2020-11-20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防汽车侧围外板零件A柱前端起皱的制作工艺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防 汽车 侧围外板零件A柱前端起皱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预先通过图像生成对侧围外板的 冲压 成形过程进行模拟仿真,并预测起皱程度;S2:分析起皱产生原因及计算翻边前后线长差值;S3:确定控制起皱 缺陷 并通过外侧增加侧压料整形以控制成形过程中的走料;S4:更改外侧补充面的造型,通过图像生成进行多轮次的分析,直至模拟结果起皱趋势最轻;S5:将获得的最终模拟结果确定补充面的造型,及侧压料芯的压边 力 。本发明:运用基于 有限元分析 技术的合理补充造型及侧压料整形的结构减轻了以往侧围外板A柱前端起皱严重的缺陷,大幅提高了侧围外板的外观 质量 。,下面是一种防汽车侧围外板零件A柱前端起皱的制作工艺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防汽车侧围外板零件A柱前端起皱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预先通过图像生成对侧围外板的冲压成形过程进行模拟仿真,并预测起皱程度;
S2:分析起皱产生原因及计算翻边前后线长差值;
S3:确定控制起皱缺陷并通过外侧增加侧压料整形以控制成形过程中的走料;
S4:更改外侧补充面的造型,通过图像生成进行多轮次的分析,直至模拟结果起皱趋势最轻;
S5:将获得的最终模拟结果确定补充面的造型,及侧压料芯的压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汽车侧围外板零件A柱前端起皱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图像生成包括拉深、修边和侧整形工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汽车侧围外板零件A柱前端起皱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区域冲压成形深度为20mm-2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汽车侧围外板零件A柱前端起皱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生成为有限元分析软件AutoForm。

说明书全文

一种防汽车侧围外板零件A柱前端起皱的制作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防汽车侧围外板零件A柱前端起皱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汽车,由动驱动,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牵引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的车辆;特殊用途。而汽车生产线是一种生产汽车流作业的生产线。它包括焊接冲压涂装动力总成等等。一些大型公司自动化水平大大提高。
[0003] 目前用于汽车生产线中,汽车侧围外板是整个车身的一个重要部件,整车的侧面外观特征及装配关系绝大部分都是通过侧围外板体现出来的,所以侧围外板零件最终成型后的品质对于整车来说至关重要。其中,侧围外板的A柱前端由于造型变化急剧,造成翻边前后线长相差很多从而容易产生起皱缺陷。当这种缺陷很严重时既影响侧围外板单件的美观,又影响整车的装配精度。因此,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案来减轻侧围外板A柱前段起皱缺陷是现阶段汽车覆盖件供应商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4]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防汽车侧围外板零件A柱前端起皱的制作工艺,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0006]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汽车侧围外板零件A柱前端起皱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预先通过图像生成对侧围外板的冲压成形过程进行模拟仿真,并预测起皱程度;
S2:分析起皱产生原因及计算翻边前后线长差值;
S3:确定控制起皱缺陷并通过外侧增加侧压料整形以控制成形过程中的走料;
S4:更改外侧补充面的造型,通过图像生成进行多轮次的分析,直至模拟结果起皱趋势最轻;
S5:将获得的最终模拟结果确定补充面的造型,及侧压料芯的压边力。
[0007] 进一步的,所述S1中图像生成包括拉深、修边和侧整形工序。
[0008] 进一步的,所述A柱区域冲压成形深度为20mm-25mm。
[0009] 进一步的,所述图像生成为有限元分析软件AutoForm。
[001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运用基于有限元分析技术的合理补充造型及侧压料整形的结构减轻了以往侧围外板A柱前端起皱严重的缺陷,大幅提高了侧围外板的外观质量附图说明
[001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防汽车侧围外板零件A柱前端起皱的制作工艺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防汽车侧围外板零件A柱前端起皱的制作工艺的模拟示意图之一;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防汽车侧围外板零件A柱前端起皱的制作工艺的模拟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4]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汽车侧围外板零件A柱前端起皱的制作工艺。
[0015] 如图1-3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防汽车侧围外板零件A柱前端起皱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预先通过图像生成对侧围外板的冲压成形过程进行模拟仿真,并预测起皱程度;
S2:分析起皱产生原因及计算翻边前后线长差值;
S3:确定控制起皱缺陷并通过外侧增加侧压料整形以控制成形过程中的走料;
S4:更改外侧补充面的造型,通过图像生成进行多轮次的分析,直至模拟结果起皱趋势最轻;
S5:将获得的最终模拟结果确定补充面的造型,及侧压料芯的压边力。
[0016] 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基于有限元分析技术的合理补充造型及侧压料整形的结构减轻了以往侧围外板A柱前端起皱严重的缺陷,大幅提高了侧围外板的外观质量。
[0017]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S1中图像生成包括拉深、修边和侧整形工序。
[0018]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A柱区域冲压成形深度为20mm-25mm。
[0019]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图像生成为有限元分析软件AutoForm。
[0020]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当侧围外板A柱区域冲压成形深度小于25 mm时,A柱末端可采用封闭结构设计,封闭台阶型面长度大于80mm,且台阶型面过渡均匀。当A柱区域冲压成形深度大于20 mm时, A柱末端采用开口结构设计,开区域型面过渡平缓。解决侧围外板A柱区域冲压叠料现象,减少冲压工艺难度,提高制件品。
[0021]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有限元分析软件AutoForm来说,有限元分析软件AutoForm,基于结构力学分析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计算方法。它是50年代首先在连续体力学领域--飞机结构静、动态特性分析中应用的一种有效的数值分析方法,随后很快广泛的应用于求解热传导、电磁场流体力学等连续性问题。
[0022]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运用基于有限元分析技术的合理补充造型及侧压料整形的结构减轻了以往侧围外板A柱前端起皱严重的缺陷,大幅提高了侧围外板的外观质量。
[002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