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变径筒形件的刚模-柔性模复合成形装置及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一种变径筒形件的刚模-柔性模复合成形装置及方法,属于板材成形技术领域,包括第一 柱塞 、压边圈、组合凹模和第二柱塞;通过第一柱塞将板材压入组合凹模型腔,通过第二柱塞将第一柱塞内腔中的粘性介质从介质孔挤出,介质压 力 作用于待成形板材使其 变形 ,发挥了传统板材刚模成形效率高,零件重复性好的特点,同时发挥了粘性介质压力成形中粘性介质具有粘性 附着力 和应变速率敏感性的特点,克服了刚模成形无法获得具有复杂型腔零件的问题,同时避免了在成形较大尺寸零件时,在粘性介质压力成形过程中粘性介质填充缓慢,零件成形后大量的粘性介质粘附在金属表面清除时间长的问题。,下面是一种变径筒形件的刚模-柔性模复合成形装置及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变径筒形件的刚模-柔性模复合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柱塞(1)、压边圈(2)、组合凹模(4)和第二柱塞(5);
所述第一柱塞(1)具有一端封闭另一端敞开的内腔,第一柱塞(1)封闭端设置有介质孔(11),组合凹模(4)包括两个半凹模,两个半凹模合在一起形成与待成形零件外形相同的型腔(41),使用时,压边圈(2)位于组合凹模(4)的上方,压边圈(2)和组合凹模(4)之间设置有待成形板材(3),第一柱塞(1)的封闭端伸入组合凹模型腔(41),第二柱塞(5)通过第一柱塞(1)的敞开端伸入第一柱塞(1)的内腔,第一柱塞(1)内腔中填充有粘性介质(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径筒形件的刚模-柔性模复合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柱塞(1)封闭端设置有四个介质孔(1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径筒形件的刚模-柔性模复合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孔(11)的直径为8mm~20mm。
4.基于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变径筒形件的刚模-柔性模复合成形装置的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待成形零件的尺寸计算需用的板材尺寸,将待成形板材(3)置于压边圈(2)的下表面与组合凹模(3)的上表面之间,并施加压边力F1,且将待成形板材(33)夹紧;
步骤二,对第一柱塞(1)施加速率V1,待成形板材(3)被拉深变形为筒形件,直至底部与组合凹模型腔(41)底面接触;
步骤三,在第一柱塞(1)的内腔中填充粘性介质(6),并将第二柱塞(5)从第一柱塞(1)敞开端置入第一柱塞(1)内腔中,对第一柱塞(1)施加作用力F3,使其位置保持不变,第二柱塞(5)以速度V2向下运动,粘性介质(6)在第二柱塞(5)的作用下通过介质孔(11)流入组合凹模型腔(41),并作用于板材,板材在粘性介质(6)压力作用下逐渐变形,并最终贴靠组合凹模型腔(41);
步骤四,将第一柱塞(1)和第二柱塞(5)从组合凹模(4)中移出,打开组合凹模(4),将成形后的零件取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成形板材(3)的材质为不锈钢,牌号为
1Cr18Ni9Ti或0Cr18Ni9,厚度为0.8mm-2.0mm。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待成形零件为变径筒形零件,其最大直径为500mm-1500mm。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的粘性介质(6)为分子量范围在500Kg/mol~750Kg/mol之间的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其物态为半固态。
标题 | 发布/更新时间 | 阅读量 |
---|---|---|
一种大拉深比的微拉深件成形方法 | 2020-05-11 | 307 |
一种钣金零件的拉深成形方法及成形装置 | 2020-05-18 | 131 |
板料梯温拉深成形方法及设备 | 2020-05-17 | 30 |
一种镁合金拼焊板拉深成形方法 | 2020-05-18 | 513 |
一种液压拉深成形设备 | 2020-05-12 | 236 |
变压边力控制拉深成形的组合压边圈 | 2020-05-15 | 896 |
一种侧孔成形拉深类级进模 | 2020-05-16 | 220 |
一种液压拉深成形设备 | 2020-05-12 | 845 |
一种通过内压胀型和反向拉深成形方法及装置 | 2020-05-20 | 123 |
一种拉深成形模具 | 2020-05-19 | 772 |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