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加工 / 机械加工 / 体微机械加工 / 显示面板及其使用的光源装置

显示面板及其使用的光源装置

阅读:353发布:2021-01-03

专利汇可以提供显示面板及其使用的光源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 显示面板 及其使用的 光源 装置。显示面板包含导光 薄膜 电路 基板 、光源及偏光层。导光薄膜电路基板具有入光端及出光顶面,其中光源设置对应于入光端。偏光层设置于导光薄膜电路基板,且其分布平行于导光薄膜电路基板的出光顶面。光源发出的光线由入光端进入导光薄膜电路基板中,经导光薄膜电路基板导引传递后,再由出光顶面离开导光薄膜电路基板并进入偏光层。光线在通过偏光层后,即形成具平面光源效果的极化光线,供作系统的 背光 光源。光源与入光端间还可加设一偏光件,使光线在进入导光薄膜电路基板前就已经形成为偏极化光。,下面是显示面板及其使用的光源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导光薄膜电路基板,具有一入光端及一出光顶面,其中该入光端位于该 出光顶面的一端部;
光源,设置对应于该入光端;以及
一偏光层,设置于该导光薄膜电路基板;其中该偏光层的分布平行于该导 光薄膜电路基板的该出光顶面;
其中,该导光薄膜电路基板导引该光源的光线分布于该出光顶面,并通过 该偏光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偏光层形成于该导 光薄膜电路基板的该出光顶面,该偏光层的折射率小于该导电薄膜电路基板的 折射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扩散层, 其中该扩散层设置于该偏光层朝该导光薄膜电路基板内部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导光薄膜电路基板 包含一薄膜电路层,该扩散层覆盖于该薄膜电路层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扩散层具有数个扩 散粒子。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扩散层具有一光扩 散微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低折射 率层,该低折射率层设置于该出光顶面上,该偏光层则设置于该低折射率层上; 其中该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小于该导电薄膜电路基板的折射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低折射率层包含形 成于该导光薄膜电路基板的一空气夹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导光薄膜电路基板 包含一薄膜电路层,该偏光层形成于该薄膜电路层之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导光薄膜电路基板 包含一薄膜电路层,该偏光层形成于该薄膜电路层之下。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偏光层形成于该导 光薄膜电路基板之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偏光件, 设置于该光源与该导光薄膜电路基板的该入光端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偏光件的两侧分 别与该光源及该导光薄膜电路基板的该入光端端面密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偏光层为形成于该 导光薄膜电路基板上的一偏光膜。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导光薄膜电路基板 由透明材料制成,该透明材料选自有机树脂材质、玻璃及石英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光源固接于该入光 端的端面上,光源的出光面面向薄膜电路基板的入光端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光源固接于该导光 薄膜电路基板的该出光顶面上,并靠近该入光端,该光源的一出光面朝向该出 光顶面,使该光源的光线经该出光顶面进入该导光薄膜电路基板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光源包含一光源基 板及一发光组件,该发光组件电连接于该光源基板并包含一发光面,该光源基 板及该发光组件设置对应于该入光端,且该发光面贴近该入光端的端面。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上基板, 该上基板位于该导光薄膜电路基板的上方,并突出于该入光端外;其中该上基 板具有一底面,对应于该导光薄膜电路基板的该出光顶面,该光源设置于该底 面上,并位于该导光薄膜电路基板的该入光端外侧。
20、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导光薄膜电路基板,具有一入光端及一出光顶面,其中该入光端位于该 出光顶面的一端部;
一光源,设置对应于该入光端;以及
数个光变向结构,包含于该导光薄膜电路基板;其中这些光变向结构沿平 行该出光顶面的方向分布;
其中,该导光薄膜电路基板导引该光源的光线分布于该出光顶面,且该导 光薄膜电路内的部分光线经该光变向结构产生偏折。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光变向结构形成 于该导光薄膜电路基板的一底面。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光变向结构 包含形成于该底面上的一突起结构,该突起结构面向该导光薄膜电路基板的一 面具有数个斜面朝该入光端倾斜。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光变向结构包含 一印刷成形结构、一滚压成形结构及一蚀刻成形结构的其中之一或是微机械切 削加工成形。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光变向结构形成 于该导光薄膜电路基板之中。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光变向结构包含 形成于该导光薄膜电基板中的气泡。
26、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光变向结构在接 近该光源的位置具有较小的分布密度
27、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光变向结构在接 近该光源的位置具有较小的截面尺寸。
28、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导光基板,具有一入光端及一顶面,其中该入光端位于该顶面的一端部;
一电路,形成于该导光基板的该顶面;
数个耦接部,位于该导光基板的该入光端端面上;其中,这些耦接部延伸 至该导光基板的该顶面上,并与该电路电连接;
一光源,包含:
一成对接脚,分别耦接于这些耦接部;以及
一发光组件,设置于该成对接脚间,并与该成对接脚耦接;其中,该发光 组件具有一发光面,该发光面朝向该导光基板的该入光端;
其中,该导光基板导引该光源的光线分布于该顶面。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导光基板在该入 光端的端面上形成数个凹槽,该凹槽的一端暴露于该导光基板的该顶面,每一 耦接部的一部分分别设置于这些凹槽内。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保护 膜,该保护膜覆盖于每一耦接部与该电路的一连接处。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耦接部包含一导 电胶材。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导电胶材包含一 胶材基材及一导电材,该胶材基板包含热硬化型胶材或光硬化型胶材。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导电材包含
34、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电路包含一薄膜 电路。
35、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发光组件包含一 发光二极管
36、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成对接脚具有一 电源连接面,该电源连接面与该发光组件的该发光面朝同一方向。
37、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成对接脚具有一 电源连接面,该电源连接面与该发光组件的该发光面垂直。
38、一种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成对接脚;
一发光组件,设置于该成对接脚间,并与该成对接脚耦接;其中,该发光 组件具有一发光面;以及
一偏光件,设置于该发光组件的该发光面上;
其中,该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依序经该发光面及该偏光件向外射出。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偏光件包含数层 膜、偏光膜、或聚乙烯醇膜添加碘分子拉伸。
40、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光组件包含:
一本体,形成一内部空间,并具有一光线出口;以及
一电激发光体,容纳于该内部空间,并分别耦接于该成对接脚;
其中该本体具有该光线出口的一面形成该发光面,该偏光件设置于该本体 上,并覆盖该光线出口。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使用的光源,特别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 面板及其使用的光源装置。

背景技术

各式显示面板及使用显示面板的面板显示装置已渐渐成为各类显示装置 的主流。例如各式面板显示屏、家用的平面电视、个人计算机及膝上型计算机 的平板型监视器、移动电话及数字相机的显示屏等,均为大量使用显示面板的 产品。在各式显示面板中,目前主要分为包含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在内的自发 光性显示面板,以及需使用外部光源的非自发光性显示面板,例如液晶显示面 板。
由于使用显示面板的各式电子装置体积都在不断缩减,因此显示面板本身 的体积及厚度也需随之减少。图1所示为传统液晶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如图1 所示,显示面板包含导光板10、反射片15、光学膜片20、光源30、下基板 40及上基板50。光源30设置于导光板10的一端,反射片15则设置于导光板 10的下方。光源30产生的光线由导光板10的端部进入导光板10,并借助导 光板10及反射片15的反射作用分布于导光板10上。光学膜片20设置于导光 板10上方,包含有扩散片、增光片、偏光片及其它各类光学膜片20。当光源 30产生的光线离开导光板10后,即穿过光学膜片20以进行进一步的光学处 理。下基板40及上基板50设置于光学膜片20上方,其间设有液晶层。下基 板40上还布有薄膜电路,以控制液晶分子的行为。穿过光学膜片20的光线射 入下基板40内,并在穿过液晶层后经上基板50产生图像。
在此传统的显示面板中,由于使光源30产生的光线均匀分布且具备偏极化 等特性,需经导光板10及光学膜片20等进行多道程序的处理。然而导光板10 及光学膜片20占显示面板整体厚度的一定比例,因此如何整合及减少导光板10 及光学膜片20的使用为显示面板整体厚度降低的重要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具有较薄的整体厚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具有较少的组装组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可节省组装工时及成本。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源装置,可降低显示面板组装的整体厚 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源装置,可依需求提供一极化光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含导光薄膜电路基板、 反射板、光源及偏光层。导光薄膜电路基板具有入光端及出光顶面,其中入光 端位于出光顶面的端部。光源设置对应于导光薄膜电路基板的入光端。光源发 出的光线由入光端进入导光薄膜电路基板中,经导光薄膜电路基板导引传递 后,再由出光顶面离开导光薄膜电路基板。反射板则设置于导光薄膜电路基板 下方,供反射从导光薄膜电路基板底面漏失的光线,以提高光的利用效率。
偏光层设置于导光薄膜电路基板,且其分布平行于导光薄膜电路基板的出 光顶面。偏光层与导光薄膜电路基板的相对位置关系可视需求而加以改变。例 如,偏光层可覆盖于导光薄膜电路基板上出光顶面,并以偏光膜的形式存在; 也可设置于导光薄膜电路基板的内部,或以导光薄膜电路基板整体形成偏光 层。光线从导光薄膜电路基板的出光顶面射出后,在通过偏光层后,即形成具 平面光源效果的极化光线,供作系统的背光光源。
显示面板还可包含数个光变向结构。光变向结构包含于导光薄膜电路基板 中,且沿平行出光顶面的方向分布。导光薄膜电路基板借助内部反射导引光源 的光线分布于出光顶面,而光变向结构则使导光薄膜电路基板内部的光线产生 偏折,进而影响内部的反射,并使出光顶面的出射光更为均匀。
在另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含导光基板、电路、数个耦接部及光源。导 光基板具有入光端及顶面,且入光端位于顶面的端部。电路形成于导光基板的 顶面。数个耦接部位于导光基板的入光端端面上。耦接部延伸至导光基板的顶 面上,以与电路相连接。光源包含成对接脚及发光组件。成对接脚分别耦接于 耦接部,发光组件设置于成对接脚之间,并与成对接脚耦接。发光组件具有面 朝向导光基板入光端的发光面。发光组件产生的光线经发光面射入入光端,再 经导光基板的导引将光线分布于导光基板的顶面。
发光组件还可包含有本体及电激发光体。本体设置于成对接脚之间,并形 成内部空间及光线出口。电激发光体容纳于本体的内部空间,其两电极分别耦 接于成对接脚。本体具有光线出口的一面形成整体的发光面,偏光件设置于本 体上,并覆盖光线出口。当电激发光体产生光线时,光线即由光线出口射出, 并在穿过偏光件后形成偏极化光离开光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源装置,包含:
一成对接脚;
一发光组件,设置于该成对接脚间,并与该成对接脚耦接;其中,该发光 组件具有一发光面;以及
一偏光件,设置于该发光组件的该发光面上;
其中,该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依序经该发光面及该偏光件向外射出。
上述的光源装置,其中,该偏光件包含数层膜、偏光膜、或聚乙烯醇膜 添加碘分子拉伸。
上述的光源装置,其中,该发光组件包含:
一本体,形成一内部空间,并具有一光线出口;以及
一电激发光体,容纳于该内部空间,并分别耦接于该成对接脚;
其中该本体具有该光线出口的一面形成该发光面,该偏光件设置于该本体 上,并覆盖该光线出口。
由上所述,本发明显示面板确实具有较薄的整体厚度及较少的组装组件, 从而节省组装工时及成本;以及其使用的光源装置,可降低显示面板组装的整 体厚度,并可依需求提供一极化光线。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 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显示面板的实施例剖面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显示面板光源设置的另一实施例剖面示意图;
图2c为本发明显示面板光源设置的另一实施例剖面示意图;
图2d为本发明显示面板光源设置的另一实施例剖面示意图;
图3为包含扩散层的显示面板实施例剖面示意图;
图4为包含偏光件的显示面板实施例剖面示意图;
图5a为包含光变向结构的显示面板实施例剖面示意图;
图5b为另一包含光变向结构的显示面板实施例示意图;
图6a为另一包含光变向结构的显示面板实施例示意图;
图6b为另一包含光变向结构的显示面板实施例示意图;
图7a为另一包含光变向结构的显示面板实施例示意图;
图7b为另一包含光变向结构的显示面板实施例示意图;
图8a为本发明显示面板的另一实施例剖面示意图;
图8b为图8a所示实施例的上视图;
图9为导光基板从原料基板上切割前的实施例上视图;
图10为显示面板另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11为光源装置的实施例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10上基板
130液晶层
150反射板
200导光薄膜电路基板
210入光端
230出光顶面
250薄膜电路层
300光源
400偏光层
450低折射率层
500扩散层
510扩散粒子
600偏光件
700光变向结构
801原料基板
810导光基板
811入光端
813顶面
815凹槽
830电路
850耦接部
870光源
871成对接脚
873发光组件
875发光面
880本体
881侧壁
883底部
885内部空间
887光线出口
890保护膜
910电源连接面
930发光组件连接面
950光源基板
970偏光件
980电激发光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使用的光源模块。在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 的显示面板包含一彩色液晶显示面板。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液晶面 板也可包含单色的液晶面板。而液晶显示装置则泛指使用液晶面板的显示装 置,包含家用的液晶电视、个人计算机及膝上型计算机的液晶监视器、移动电 话及数字相机的液晶显示屏等。
如图2a所示,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包含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0、反射板150、 光源300及偏光层400。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0具有入光端210及出光顶面230, 其中入光端210位于出光顶面230的端部。在较佳实施例中,导光薄膜电路基 板200还包含有薄膜电路层250。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0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 所制成;在较佳实施例中,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0的材质可以为有机树脂材质、 玻璃、石英或其它透明或半透明材料。
光源300设置对应于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0的入光端210。光源300发出 的光线由入光端210进入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0中,经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0 导引传递后,再由出光顶面230离开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0。光源300较佳包 含发光二极管(LED)光源;但是在不同实施例中,光源300也可包含灯管光源 及其它形式的光源。反射板150则设置于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0下方,来反射 从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0底面漏失的光线,以提供光的利用效率。反射板150 较佳可使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或聚酸酯(PC)等材质形成, 但是在不同实施例中也可以直接以电镀或溅镀等方式形成于导光薄膜电路基 板200底面。
在图2a所示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含上基板110。上基板110位于 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0的上方,并突出于入光端210外。液晶层130夹设于上 基板110与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0之间。上基板110的底面对应于导光薄膜电 路基板200的出光顶面230。光源300设置于上基板110的底面上,并位于导 光薄膜电路基板200的入光端210外侧。光源300朝向入光端210设置及发光, 因此光源300发出的光线可直接射入入光端210内。
在图2b所示的实施例中,光源300则直接连接于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0 靠近入光端210的端面。光源300朝向入光端210发光,因此光源300发出的 光线即可直接射入入光端210内。图2c所示为另一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 光源300固接于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0的出光顶面230上靠近入光端210的位 置。光源300的出光面朝向出光顶面230,使光源300的光线经出光顶面230 进入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0内。进入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0后的光线则可经导 光薄膜电路基板200及反射板150的反射效应传导至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0 的各区域。
偏光层400设置于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0,且其分布平行于导光薄膜电路 基板200的出光顶面230。此处所说的平行分布并不限定偏光层400应分布于 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0的表面或其内部。偏光层400与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0 的相对位置关系可视需求而加以改变。在如图2a所示的实施例中,偏光层400 覆盖于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0的出光顶面230上,并以偏光膜的形式存在;在 图2b的实施例中,偏光层400可设置于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0的内部,形成 一夹层。在不同实施例中,也可以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0本身作为偏光层400, 此种设置也符合偏光层400分布平行于出光顶面230的要求。此外,偏光层 400较佳设置于薄膜电路层250之上;但是在不同实施例中,偏光层400也可 设置于薄膜电路层250的下方。
如图2d所示,显示面板进一步包含有低折射率层450。低折射率层450 设置于出光顶面230的薄膜电路层250之下,而偏光层400则设置于低折射率 层450上,但在不同实施例中,偏光层400也可设置于薄膜电路层250的上方。 低折射率层450的折射率(refraction index)小于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0的折 射率。借助低折射率层450的设置,可增进光在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0中的反 射传导效率,以将部分光线导引至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0的后端。在较佳实施 例中,低折射率层450可为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0中的空气夹层。空气夹层的 形成方式包含以激光形成或以其它封装或贴附方式形成。但在不同实施例中, 低折射率层450也可以镀膜方式形成于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0上。此外,在图 2b所示的实施例中,当偏光层400的折射率(refraction index)小于导光薄 膜电路基板200的折射率,且直接位于薄膜电路层250的下方时,偏光层400 也可取代低折射率层450的功能。
如图2a所示,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0接收光源300产生的光线。接着借 助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0内部及反光板150产生的光学反射及折射等效应将进 入其内部的光线导引分布于出光顶面230上,以产生平面光源的效果。光线自 出光顶面230射出后,即进入偏光层400。光线自偏光层400射出后,即形成 具平面光源效果的极化光线。但在图2b所示的实施例中,进入导光薄膜电路 基板200中的光线是先经偏光层400的偏极化处理后,才从出光顶面230出射。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显示面板还包含有扩散层500。扩散层 500较佳以平行于出光顶面230的方式分布于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0之上或之 内。扩散层500设置于偏光层400朝向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0内部的一侧;也 就是说,以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0平置的方向来看,如图3所示,扩散层500 设置于偏光层400的下方。扩散层500主要的设置目的在于使通过的光线较为 分散,以达到使光线更加均匀的目的。在此实施例中,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0 内的光线先经过扩散层500,使光线较为分散后,才进入偏光层400进行偏极 化处理。
如图3所示,扩散层500较佳覆盖于薄膜电路层250之上;但在不同实施 例中,扩散层500也可设置于薄膜电路层250之下,当扩散层500设置于薄膜 电路层250之下,且折射率小于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0时,也可以取代低折射 率层450(如图2d所示)的功能。此外,在此实施例中,扩散层500以薄膜方 式形成于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0之上,且其中包含数个扩散粒子510。扩散粒 子510较佳是在薄膜工艺前或工艺中掺入扩散层500或其原料中。在较佳实施 例中,扩散粒子510可包含MMA(Methyl 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甲酯)、 SiO2(Silicon Dioxide,)、TiO2(Titanium Dioxide,二氧化)等 粒子。但在不同实施例中,扩散层500还可借助设置光扩散微结构于表面的方 式,以达到扩散光线的效果。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含偏光件600。偏光件600设置于 光源300与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0的入光端210之间。偏光件600较佳包含贴 附于光源300上或入光端210上的极化膜。必需强调的是,此处所说的入光端 2 10并非单指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0的一端面而言,而是泛指导光薄膜电路基 板200上接受光源300光线一端的附近区域。例如出光顶面230接近导光薄膜 电路基板200端面的部分也包含于入光端210的范围内。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偏光件600的两侧分别与光源300及导光薄膜电 路基板200的入光端210端面密接,以减少空气层介入对光行进路线造成的影 响。如图4所示,光源300产生的光线先经过偏光件600后才进入导光薄膜电 路基板200的入光端210;也就是说,进入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0入光端210 的光线为已经过偏极化处理的光线。
图5a所示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含导光薄 膜电路基板200、反射板150、光源300以及数个光变向结构700。在此实施 例中,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0、反射板150及光源300的设置均与上述的实施 例近似。光变向结构700包含于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0,且沿平行出光顶面230 的方向分布;也就是说,光变向结构700形成设置于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0 之上或其中。如图5a所示,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0借助内部反射导引光源300 的光线分布于出光顶面230,而光变向结构700则使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9内 部的光线产生偏折,进而影响内部的反射,并使出光顶面230的出射光更为均 匀。
在图5a所示的实施例中,光变向结构700形成于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0 之中。在此实施例中,光变向结构700包含形成于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0中的 气泡。气泡的形成方法较佳是以激光打入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0内的特定位 置,以产生气泡。但在不同实施例中,也可以其它物理性或化学性的方式产生 气泡作为光变向结构700。此外,在不同实施例中,也可以植入粒子或杂质等 作为光变向结构700。如图5a所示,光源300产生的光线经入光端210进入 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0内。其中部分的光线经内部全反射及反射板150的反射 传到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0的远程;而也有部分的光线经光变向结构700的偏 折直接射至出光顶面230形成出射光,或经再一次反射产生出射光。借助光变 向结构700的设置,可避免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0内产生过多的全反射状况, 以使出光顶面230上的光线分布均匀化。
在图5b所示的实施例中,光变向结构700则形成于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0 的底面。以此实施例而言,光变向结构700包含形成于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0 底面上的突起结构,且此突起结构面向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0的一面具有数个 斜面朝入光端210倾斜。此一突起结构可以印刷成形、滚压成形、蚀刻成形或 微机械切削加工成形形成于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0的底面上。
如图5b所示,进入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0的光线部分经全反射传递至导 光薄膜电路基板200内的其它部分,而经光变向结构700反射的部分光线则改 变其原本的全反射路径,而由出光顶面230射出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0外。此 外,在不同实施例中,形成于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0的光变向结构700并不限 于本实施例中的锯齿状突起,也可为其它如半球形突起或波浪突起等不同形状 的结构,或可为以在底面加设或改变部分材质的方式形成。
如图6a及图6b所示,分布于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0之内或其底面上的光 变向结构700具有可变的分布密度。以图6a及图6b的实施例来说,光变向结 构700在接近光源300的位置处具有较小的分布密度;也就是说,导光薄膜电 路基板200较远离光源300的部分具有较多的光变向结构700分布。借助此光 变向结构700分布密度的改变,可避免过多的光线在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0 中接近光源300的部分被反射出出光顶面230,以调整出射光线在出光顶面230 上的分布状况。
如图7a及图7b所示,分布于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0之内或其底面上的光 变向结构700具有可变的截面尺寸。以图7a及图7b的实施例来说,光变向结 构700在接近光源300的位置处具有较小的截面尺寸;也就是说,分布于导光 薄膜电路基板200较远离光源300部分的光变向结构700具有较大的截面尺 寸。借助此光变向结构700截面尺寸的改变,可避免过多的光线在导光薄膜电 路基板200中接近光源300的部分被反射出出光顶面230,以均匀化出射光线 在出光顶面230上的分布状况。总体参考图6a、图6b、图7a及图7b所示的 实施例,借助改变在导光薄膜电路基板200的截面或底面上光变向结构700 所占的面积比例,即可调整及均匀化出射光线在出光顶面230上的分布状况。
图8a所示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含导光基 板810、电路830、数个耦接部850及光源870。导光基板810具有入光端811 及顶面813,且入光端811位于顶面813的端部。导光基板810由透明或半透 明材料所制成;在较佳实施例中,导光基板810的材质可以为有机树脂材质、 玻璃、石英或其它透明或半透明材料。
如图8a所示,电路830形成于导光基板810的顶面813。在较佳实施例 中,电路830为覆盖于顶面813的薄膜电路层。
数个耦接部850位于导光基板810的入光端811端面上。耦接部850还延 伸至导光基板810的顶面813上,以与电路830相连接。耦接部850较佳由有 机树脂基的导电胶材所形成。导电胶材较佳由胶材基材及导电材混合而成,而 导电材必须均匀分散于胶材基材内。常用的胶材基板包含热硬化型胶材或光硬 化型胶材。常见的热硬化型胶材有聚酯类(polyesters)、环氧基(epoxy)、硅 基树脂(silicone)、胺基甲酸乙脂(urethanes)等。这类型的高分子基材受热、 压或触媒后会促成进行缩合(condensation)及交联(cross linking)反应, 产生三维空间的网状结构聚合物,对腐蚀及湿气侵蚀的抵抗力佳,同时具适当 的机械强度以及可靠性。光硬化型高分子部分则可为压克力(Acrylate)类型, 如胺基甲酸乙脂双丙烯酸(Urethane Diaacrylate)以及环氧基双丙烯酸 (Epoxy Diacrylate)等,而紫外光起始剂(photoinitiator)则可为苯甲 (benzophenone)等。导电材则可以为、碳或其它具导电性又可与胶材基材充 分混合的材质。
如图8b及图9所示,其为显示面板上视图,导光基板810在入光端811 的端面上形成有数个凹槽815。在较佳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可在导光基板 810自原料基板801进行裁切之前就在顶面813上入光端811的位置进行钻孔。 接着将导光基板810自原料基板801裁切下来后,其入光端811的端面上即可 形成凹槽815,裁切时,裁切线必须穿过所有的凹槽815。
如图8b所示,每一凹槽815的一端暴露于导光基板810的顶面813,而 每一耦接部850的一部分或全部为分别设置于不同凹槽815内。在较佳实施例 中,如图9所示,形成耦接部850的材料,例如有机树脂基的导电胶材,可在 导光基板810从原料基板801裁切下来前,先注入入光端811位置的孔洞。当 裁切导光基板810时,一起将部分或全部容纳于凹槽815的耦接部850裁切成 形。
在图8a所示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含有保护膜890。保护膜覆于耦 接部850与电路830的连接处。保护膜890可以点胶、镀膜或其它不同的方式 形成于耦接部850与电路830的连接处。此外,保护膜890的材质可包含绝缘 或导电材质。借助保护膜890的设置,可以避免耦接部850与电路830连接位 置产生接触不良或分离的情况。
接着,请参考图8b,光源870包含成对接脚871及发光组件873。成对接 脚871分别耦接于耦接部850,其接合方式包含焊接、粘接或其它不妨碍导电 性质的方法。发光组件873设置于成对接脚871之间,并与成对接脚871耦接。 发光组件873较佳为发光二极管;但在不同实施例中,发光组件873也可为其 它点光源或线性光源。如图8b所示,发光组件873具有面朝向导光基板810 入光端811的发光面875。发光组件873产生的光线经发光面875射入入光端 811,再经导光基板810的导引将光线分布于导光基板810的顶面813。
如图8a及图8b所示,接脚871较佳包含一L型的导电结构,其中包含相 互垂直的电源连接面910及发光组件连接面930。电源连接面910与提供信号 的电路830耦接;而发光组件连接面930则与发光组件873耦接。在此实施例 中,电源连接面910与发光组件873的发光面875面朝同一方向。也就是说, 电源连接面910面向导光基板810入光端811的端面并与耦接部850耦接;而 发光组件873的发光面875也朝向入光端的端面,并朝入光端发射光线。但在 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电源连接面910也可与发光面875垂直。在此 实施例中,成对接脚871并非直接连接至导光基板810上,而是连接至光源基 板950。发光组件的电源供应模式,如同传统方法,是经光源基板950提供电源 给发光组件873。
在如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光源870还包含有设置于发光面875上的偏 光件970。偏光件970较佳为由数层镀膜所形成的极化膜、偏光膜、或由聚乙 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膜添加碘分子拉伸而成。
。发光组件873发出的光线在射出发光面875后即进入偏光件970内。当 光线通过偏光件970向外射出时,则形成已偏极化的光线。如图11所示,发 光组件873包含有本体880及电激发光体980。本体880设置对应于成对接脚 871,并借助侧壁881及底部883围成内部空间885及光线出口887。侧壁881 较佳包含具反射性的内表面,并具有预设的反射度。内部空间885较佳灌注 有荧光粉或其它化学物质。
如图11所示,电激发光体980容纳于本体880的内部空间885,其两电 极直接或经导线分别耦接于成对接脚871。电源发光体980较佳为发光二极管 晶体。本体880具有光线出口887的一面形成整体的发光面875,偏光件970 设置于本体880上,并覆盖光线出口887。当电激发光体980产生光线时,光 线即由光线出口887射出,并在穿过偏光件970后形成偏极化光离开光源870。
但在不同实施例中,本体880也可为由透光材质形成的光学透镜,并以一 体成形方式包裹住电激发光体980;也就是说,电激发光体980嵌入在本体880 的内部。由于本体880同时兼有封装及光学透镜的效果,因此光线必需穿透本 体880才能向外射出。此时光线出口887的定义则不局限于图11中由本体880 所围成空间上的出口,本体880本身允许光线穿透向外射出的部分也可为此处 所说的光线出口887。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 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 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