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专利权 / 国际局 / 公报 / 一种地理区位特征表征方法

一种地理区位特征表征方法

阅读:709发布:2020-07-23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地理区位特征表征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地理区位特征表征方法,包括指标因子数据获取与计算、地理区位特征指标计算、地理区位特征分指标计算、地理区位特征指数计算;相对于已有的地理区位特征计算与表征技术,本发明使用综合评估模型对区域地理区位中的自然条件、城镇发展和交通网络进行较为全面的定量评估,能够从不同层次、不同 角 度分别实现对区域地理区位特征的表征,克服了当前我国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中地理区位特征表征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即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地理国情统计分析工作,同时也是面向地理国情 时空 数据挖掘 的技术 基础 。,下面是一种地理区位特征表征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地理区位特征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确定要进行地理区位特征表征的范围和统计单元;
步骤2:按照地理区位特征综合评价与表征的指标体系,收集各个评价单元的评价指
标因子数据,并进行计算,获得各项指标因子的值;所述的各项指标因子包括地形指数、地貌指数、耕地面积、园地面积、草地面积、域面积、建设用地面积、植被覆盖度、水网密度、土地退化程度、生物丰度、环境质量、人口城镇化率、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城镇人口规模、城镇人均GDP、航空、公路、路、港口、对外交通网环度、对外交通网线点率、对外交通网连接度、城镇道路密度、城镇道路面积率、人均城镇道路面积、城镇交通网环度、城镇交通网线点率、城镇交通网连接度、公路密度、乡村道路密度、乡村硬化道路比率;
步骤3:在指标因子数据获取和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对各指标因子数据进行标准化,使
所有指标值的取值区间在1-100之间;
步骤4:计算地理区位特征指标值;所述的地理区位特征指标包括地形地貌条件、自然
资源丰富度、环境生态优劣度、城镇位势度、城镇集聚度、城镇对外交通便利度、城镇交通通达度、区域交通网络发育度;
步骤5:计算各统计单元内的地理区位特征表征的各项分指数的值;所述的各项分指
数包括自然区位分指数、城镇区位分指数、交通区位分指数;
步骤6:计算各统计单元的地理区位指数用于表征各单元的地理区位特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理区位特征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所述的地理区位特征表征的范围是指县及县级以上的行政区或特定的流域、
城市圈、城市群、经济带在地域空间上连片的、封闭的一个区域;
步骤1中所述的统计单元主要是各级行政区划单元,包括乡镇、街道、区县,是地理国
情评价与表征的基本单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理区位特征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地形
指数的计算方法是根据统计单元的编码,直接从地理国情普查的基本统计结果数据中获得
各统计单元内的高程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同时获取各统计单元的椭球投影面积和表
面面积;
其具体实现过程是:首先计算地形起伏度、地表粗糙度和地表切割深度;其中,
地形起伏度计算公式为:地形起伏度=H最大-H最小;式中,H最大表示统计单元内最大海拔高度,H最小表示统计单元内最小海拔高度,单位为米;
地表粗糙度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S曲表示地表单元曲面面积,S投表
示地表单元投影面积;
地表切割深度的计算公式为:地表切割深度=H均-H最小;式中,H均表示区域内平均海拔
高度,H最小表示区域内最小海拔高度,单位为米;
然后将各统计单元的平均高程、地形起伏度、地表粗糙度和地表切割深度4个指标进
行标准化,使4个指标的取值为1-100之间;其标准化的方法如下:
其中:fu为统计单元u标准化后的指标值,tu为统计单元u标准化前的原始指标值,T
为该项指标在统计范围内各单元的最大值;
最后计算各统计单元内的地形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地形指数=W1×fele+W2×fTA+W3×fTR+W4×fTP;
其中W1、W2、W3、W4分别对应平均高程、地形起伏度、地表粗糙度和地表切割深度指标
的权重,取值范围为(0-100);fele为经过标准化后的统计单元u的平均高程指标值;fTA为经过标准化后的统计单元u的地形起伏度指标值;fTR为经过标准化后的统计单元u的地表
粗糙度指标值;fTP为经过标准化后的统计单元u的地表切割深度指标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理区位特征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权重
采用特尔斐法(专家打分法)或层次分析法(AHP法)进行确定,或W1取10,W2取30,W3
取40,W4取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理区位特征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2中所述的地貌指数的计算方法是根据统计单元的编码,直接从地理国情普查的
基本统计结果数据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所占的面积比例,各统计单元的地貌指数计算公式为:
地貌指数=(1×f平原+0.8×f盆地+0.6×f丘陵-f高原-f山地+1)×50;
其中,f平原,f盆地,f丘陵,f高原,f山地分别表示各种地貌在统计单元内所占的面积比例,取值为0-100%之间;
步骤2中所述的耕地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根据统计单元的编码,直接从地理国情普查的
基本统计结果数据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的耕地面积;
步骤2中所述的林地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根据统计单元的编码,直接从地理国情普查的
基本统计结果数据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的林地面积;
步骤2中所述的草地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根据统计单元的编码,直接从地理国情普查的
基本统计结果数据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的草地面积;
步骤2中所述的水域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根据统计单元的编码,直接从地理国情普查的
基本统计结果数据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的水域面积;
步骤2中所述的建设用地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根据统计单元的编码,直接从地理国情普
查的基本统计结果数据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的建设用地面积;
步骤2中所述的植被覆盖度的计算方法是根据统计单元的编码,直接从地理国情普查
的基本统计结果数据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的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和统计单元的面积;参照《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T192-2006),利用以下公式计算植被覆盖度:
式中S林、S草、S耕、S建、S未、S区分别表示林地、草地、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和统计单元的面积;
步骤2中所述的水网密度的计算方法是根据统计单元的编码,直接从地理国情普
查的基本统计结果数据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的河流长度、湖库面积和统计单元的面积,
同时从统计年鉴这种获取该区域的水资源量,参照《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
T192-2006),利用以下公式计算水网密度:
式中,L河表示河流长度,S区表示区域面积,S湖库表示湖库(近海)面积,Q水表示水资源
量;
步骤2中所述的土地退化程度的计算方法是根据统计单元的编码,直接从地理国情普
查的基本统计结果数据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的轻度侵蚀、中度侵蚀、重度侵蚀区域的面积
和统计单元的面积;参照《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T192-2006),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土地退化程度:
式中,S轻、S中、S重和S区分别表示轻度侵蚀面积、中度侵蚀面积、重度侵蚀面积和区域面积;
步骤2中所述的生物丰度的计算方法是根据统计单元的编码,直接从地理国情普查的
基本统计结果数据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的林地、草地、水域湿地、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和统计单元的面积;参考《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T192-2006),利用如下公式计算生物丰度:
式中,S林、S草、S水、S耕、S建、S建和S区分别表示林地、草地、水域湿地、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和区域的面积;
步骤2中所述的环境质量的计算方法是从评价区域的统计年鉴或环境公报中,获得
各单元的年均降雨量、二化硫排放量,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固体废物排放量;从
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中获得各统计单元的面积,参照《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
T192-2006),按照以下公式计算环境质量指标:
式中,R均表示区域年均降雨量, 表示二氧化硫的排放量,TCOD表示COD的排放量,Tsol
表示固体废物排放量,S区表示区域面积;
步骤2中所述的人口城镇化率的计算方法是从统计年鉴中获得各统计单元的总人口
和城镇人口的数量,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各统计单元的人口城镇化率:
步骤2中所述的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的计算方法是从地理国情普查或监测数据集中
获得各统计单元的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
步骤2中所述的城镇人口规模的计算方法是从统计年鉴中获得各统计单元的城镇人
口数量;
步骤2中所述的城镇人均GDP的计算方法是从统计年鉴中获得各统计单元的城镇人均
GDP;
步骤2中所述的航空的计算方法是从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集中获得各统计单元
内的航空线路数据集,按照以下方式进行赋分:拥有5条以上(含5条)国际航线的国际航
空港的城镇得10分,拥有5条以下国际航线的国际航空港的城镇得8分,拥有国内干线机
场的城镇得6分,拥有国内支线机场的城镇得3分;判断城镇是否拥有机场按照机场辐射
围(半径为50公里)确定;
步骤2中所述的公路的计算方法是从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集中获得各统计单元
内的公路线路数据集,按照以下方式进行赋分:城镇每拥有一个跨省际高速公路出人口得
5分,每拥有一个省内高速公路出人口得4分,每拥有一个方向的国家干线公路得2分、省级于线公路得1.5分、县级公路得1分、其他公路得0.5分;
步骤2中所述的铁路的计算方法是从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集中获得各统计单元
内的铁路线路数据集,按照以下方式进行赋分:有铁路站点的城镇每拥有一条国家干线铁
路得6分、区域干线铁路得5分、支线铁路得4分,属一等客运站所在城镇加4分,属二等客
运站所在城镇加3分,属二等客运站城镇加2分;有高铁站点的城镇按照每拥有一条国家干
线高铁线路得8分、区域干线铁路得7分、支线铁路得5分;
步骤2中所述的港口的计算方法是从统计年鉴中获得统计单元内各港口的年吞吐量,
并利用以下公式将其标准化到1-100之间的数值:
其中:gu为统计单元u标准化后的指标值,gu为统计单元u标准化前的原始港口吞吐
量指标值,T为该项指标在统计范围内各单元内港口的最大吞吐量;
步骤2中所述的对外交通网环度的计算方法是从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集中获得
各统计单元内的道路网络,统计道路网络中边的条数(记为En)和节点个数(记为Vn);按
照以下公式计算指标值:
步骤2中所述的对外交通网线点率的计算方法是从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集中获
得各统计单元内的道路网络,统计道路网络中边的条数(记为En)和节点个数(记为Vn);
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指标值:
步骤2中所述的对外交通网连接度的计算方法是从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集中获
得各统计单元内的道路网络,统计道路网络中边的条数(记为En)和节点个数(记为Vn);
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指标值:
步骤2中所述的城镇道路密度的计算方法是从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集中获得各
统计单元内的城镇道路数据集,并统计单元内的城镇建成区面积和统计单元内道路网络的
长度,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城镇道路密度:
步骤2中所述的城镇道路面积率的计算方法是从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集中获得
各统计单元内的城镇道路数据集,并统计单元内的城镇建成区面积和统计单元内道路路面
的面积,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城镇道路面积率:
步骤2中所述的人均城镇道路面积的计算方法是从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集中获
得各统计单元内的城镇道路数据集,并统计单元内道路路面的面积;从统计年鉴中获得统
计单元内的城镇总人口数量,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城镇道路面积率:
步骤2中所述的城镇交通网环度的计算方法是从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集中获得
各统计单元内的城镇道路网络,统计道路网络中边的条数(记为Eo)和节点个数(记为Vc);
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指标值:
步骤2中所述的城镇交通网线点率的计算方法是从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集中获
得各统计单元内的城镇道路网络,统计道路网络中边的条数(记为Ec)和节点个数(记为
Vc);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指标值:
步骤2中所述的城镇交通网连接度的计算方法是从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集中获
得各统计单元内的城镇道路网络,统计道路网络中边的条数(记为Ec)和节点个数(记为
Vc);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指标值:
步骤2中所述的公路密度的计算方法是从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集中获得各统计
单元内的公路数据集,统计统计单元内公路里程,并获得单元的面积,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公路密度:
步骤2中所述的乡村道路密度的计算方法是从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集中获得各
统计单元内的乡村道路数据集,统计统计单元内公路里程,并获得单元的面积,按照以下公式计算乡村道路密度:
步骤2中所述的乡村硬化道路比率的计算方法是从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集中获
得各统计单元内的乡村道路数据集,分别统计乡村道路的总长度和乡村硬化道路的长度,
按照以下公式计算乡村道路硬化道路比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理区位特征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对各指
标因子数据进行标准化,其标准化方法为:
其中:Iu为统计单元u标准化后的指标值,iu为统计单元u标准化前的原始指标值,I
为该项指标在统计范围内各单元的最大指标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理区位特征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地形
地貌条件的计算方法是,
地形地貌条件=w地形×f地形+w地貌×f地貌;
式中,f地形,f地貌分别表示地形指标因子和地貌指标因子,w地形,w地貌分别表示各类分指数的权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理区位特征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各类
分指数的权重,采用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得到,或w地形=50,w地貌=5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理区位特征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自然
资源丰富度的计算方法是,
自然资源丰富度=A总×S总+A类×(a类1×S类1+a类2×S类2+a类3×S类3)
A总+A类=1,a类1+a类2+a类3=1
式中,S总表示土地总面积的标准化分值,根据评价单元总面积在评价范围内进行线性
标准化得到(0-100);S类1表示耕地园地面积比例的标准化分值,根据评价单元的耕地、园地总面积在评价范围内进行线性标准化得到(0-100);S类2表示林地、草地、水域面积之和所占比例的标准化分值,根据评价单元的林草水面积在评价范围内进行线性标准化得到
(0-100);S类3表示建设用地面积比例的标准化分值,根据评价单元的建设用地面积在评价范围内进行线性标准化得到(0-100);A总、A类分别表示总面积分值和生产生态用地面积分值的权重,a类2、a类2、a类3表示各类生产生态用地面积分值的权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地理区位特征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权
重,采用专家打分法或权重分析法确定,或A总=50、A类=50;a类1=30、a类2=50、a类3=
20。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理区位特征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环
境生态优劣度的计算方法是由植被覆盖度、水网密度、土地退化程度、生物丰度、环境质量5个指标加权求和得到。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地理区位特征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各
指标的权重通过专家打分法或权重分析法确定,或植被覆盖度权重20,水网密度权重20,
土地退化程度权重20,生物丰度权重20,环境质量权重20。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理区位特征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城镇
位势度的计算方法是依据城镇相互作用原理采用数据场理论进行测算,包括以下步骤:
①获取各单元内城镇的建成区面积、人口和GDP指标,并采用最大值标准化方法,将
其标准化到(0-100)之间;在此基础上,利用上述三个指标,加权计算城镇综合规模指数
(0-100),用于反映各个城镇的规模;城镇综合规模指数=w建成区面积×S建成区面积+w人口×S人口+wGDP×SGDP;
式中:w建成区面积,w人口,wGDP分别表示建成区面积、人口和GDP指标的权重,S建成区面积,S人口和SGDP分别表示标准化后的建成区面积、人口和GDP指标值;
②根据城市综合规模指数,综合考虑城镇影响,将城镇划分成若干个级别;
③计算各等级城镇的作用半径: 式中,ri表示第i级城镇作用半径,s表示地
理区位综合评价范围的总面积,ni表示第i级及以上等级城镇的总个数;
④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各城镇对其他城镇的影响分;
式中,Eij表示第i个城镇对第j个城镇的影响分,Si为第i个城镇的规模指数,Di为
第i个城镇的作用半径,dij为i,j两个城镇之间的距离;
⑤计算城镇的位势,城镇i的位势取其他所有城镇对其影响分的最大值;
式中,Eji表示第j个城镇对第i个城镇的影响分,Ei为第i个城镇的位势,N为城镇的
总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地理区位特征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各
个指标的权重利用特尔菲法或层次分析法确定,或建成区面积30分,人口30分,GDP40分。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地理区位特征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将
城镇划分成若干个级别,其中将规模指数在80分以上的城镇划分为1级,60-80划分为2
级,40-60划分为3级,40分以下为4级。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理区位特征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城
镇集聚度的计算方法是基于人口城镇化率、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城镇人口规模、城镇人均GDP指标因子,采用多因子加权和的方法计算城镇聚集度,公式如下:
城镇集聚度=wB0201×SB0201+wB0202×SB0202+wB0203×SB0203+wB0204×SB0204;
式中:wB0201,wB0202,wB0203,wB0204分别表示人口城镇化率、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城镇人口规模和城镇人均GDP指标因子的权重,SB0201,SB0202,SB0203,SB0204分别表示标准化后的人口城镇化率、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城镇人口规模和城镇人均GDP指标值。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地理区位特征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
wB0201,wB0202,wB0203,wB0204由专家打分法或层次分析法确定,或wB0201=0.25,wB0202=0.25,wB0203=0.25,wB0204=0.25。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理区位特征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城镇
对外交通便利=wC0101×SC0101+wC0102×SC0102+wC0103×SC0103+wC0104×SC0104++wC0105×SC0105++wC0106×SC0106+wC0107×SC0107;
式中:wC0101,wC0102,wC0103,wC0104,wC0105,wC0106,wC0107分别表示航空、公路、铁路,、港口、对外交通网环度、对外交通网线点率、对外交通网连接度指标因子的权重,SC0101,SC0102,SC0103,SC0104,SC0105,SC0106,SC0107分别表示相应指标标准化后指标值。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地理区位特征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
wC0101,wC0102,wC0103,wC0104,wC0105,wC0106,wC0107由专家打分法或层次分析法确定,或wC0101=0.1,wC0102=0.2,wC0103=0.2,wC0104=0.1,wC0105=0.1,wC0106=0.1,wC0107=0.2。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理区位特征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城
镇交通便利=wC0201×SC0201+wC0202×SC0202+wC0203×SC0203+wC0204×SC0204++wC0205×SC0205++wC0206×SC0206;
式中:wC0201,wC0202,wC0203,wC0204,wC0205,wC0206分别表示城镇道路密度、城镇道路面积率、人均城镇道路面积、城镇交通网环度、城镇交通网线点率、城镇交通网连接度指标因子的权重,SC0201,SC0202,SC0203,SC0204,SC0205,SC0206分别表示相应指标标准化后指标值。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地理区位特征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
wC0201,wC0202,wC0203,wC0204,wC0205,wC0206由专家打分法或层次分析法确定,或wC0201=0.3,wC0202=0.2,wC0203=0.2,wC0204=0.1,wC0205=0.1,wC0206=0.1。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理区位特征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区域
交通网络发育度=wC0301×SC0301+wC0302×SC0302+wC0303×SC0303;
式中:wC0301,wC0302,wC0303分别表示公路密度、乡村道路密度和乡村硬化道路比率指标因子的权重,SC0301,SC0302,SC0303分别表示相应指标标准化后指标值。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地理区位特征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
wC0301,wC0302,wC0303由专家打分法或层次分析法确,或wC0301=0.4,wC0302=0.4,wC0303=0.2。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理区位特征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5中所述的自然区位分指数=wA01×SA01+wA02×SA02+wA03×SA03;
式中:wA01,wA02,wA03分别表示地形地貌条件、自然资源丰富度和环境生态优劣度指标的权重,SA01,SA02,SA03分别表示相应指标标准化后指标值;
步骤5中所述的wA01,wA02,wA03由专家打分法或层次分析法确定;
步骤5中所述的wA01=0.25,wA02=0.35,wA03=0.4;
步骤5中所述的城镇区位分指数=wB01×SB01+wB02×SB02;
式中:wB01,wB02分别表示城镇位势度和城镇集聚度指标的权重,SB01,SB02分别表示相应指标标准化后指标值。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地理区位特征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的
wB01,wB02由专家打分法或层次分析法确定,或wR01=0.5,wB02=0.5。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理区位特征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的交通
区位分指数=wC01×SC01+wC02×SC02+wC03×SC03;
式中:wC01,wC02,wC03分别表示城镇对外交通便利度、城镇交通通达度和区域交通网络发育度指标的权重,SC01,SC02,SC03分别表示相应指标标准化后指标值。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地理区位特征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的
wC01,wC02,wC03由专家打分法或层次分析法确定,或wC01=0.4,wC02=0.3,wC03=0.3。
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理区位特征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的地理
区位指数=f自×w自+f城×w城+f交×w交;
其中,f自,f城,f交分别为自然区位分指数、城镇区位分指数和交通区位分指数的值,w
自,w城,w交分别表示自然区位分指数、城镇区位分指数和交通区位分指数的权重。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地理区位特征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的w自,
w城,w交由特尔斐法或层次分析法确定,或w自=0.2,w城=0.4,w交=0.4。

说明书全文

一种地理区位特征表征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地理国情统计分析与时空数据挖掘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地理区位特征表征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地理国情是地形地貌、地表覆盖、交通网络、城镇布局等多种自然和人文要素在宏观层面的综合表达,反映了国家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和人文在地理空间上的时空特征与基本规律,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0003] 地理国情根据其表达的专题要素内容的不同,可分为自然地表、地理区位和生态覆被等多个专题内容以反映地理国情的不同方面。其中,自然地表主要反映区域地形、地
貌、地表覆盖和地表格局等自然地理国情要素的时空格局及变化特征;地理区位则主要从
区位的度主要反映区域的自然资源环境、城镇布局和交通网络等区位特征的时空格局及
变化特征;生态覆被则主要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对区域的植被覆盖、域湿地、生物丰度和土地退化等特征进行评价和表征。
[0004] 为全面掌握我国地理国情,满足社会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的决策需求,国务院提出了于2013年至2015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地理国情信息的普查、
监测和统计分析工作的开展对地理空间信息的采集、存储、可视化与统计分析提出了更高
要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并行计算技术和时空数据挖掘等技术被广泛用于地理国情要素信息的采集、存储和统计分析。通过开展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工作,能够准确、及时的掌握区域地理国情要素(耕地、园地、公路、河流、湖泊等)的空间位置、数量和形状等信息。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是地理国情评价、表征与应用的前提,为地理国情的表征和决策应用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
[0005] 随着全国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试点工作的完成和后续工作的推进,如何基于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基础数据,结合必要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准确、客观、合理的描述区域人地系统中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的空间分布及其组合状况,反映地理区位条件的优劣,服
务政府、部和公众的多层次决策,已成为地理国情普查监测成果应用的迫切需求。
[0006] 基于我国地理普查监测工作的实践,地理国情评价与表征的相关技术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
[0007] (一)基于点、线、面的地理国情矢量图形表征技术
[0008] 地理国情普查监测数据集中,地理国情相关的要素对象被抽象为点、线、面等几何形态进行表征。如,高速公路出入口、学校、医院等被抽象为带属性的点状要素;公路、路、河渠被抽象为带有属性的线状要素;湖泊、耕地、园地、城市建成区被抽象为带属性信息的面要素。以点、线、面表征地理国情要素能够非常详细、具体和直观的表达地理国情要素的空间位置、形状。其缺点主要在于缺乏对区域地理国情信息的整体把握,如无法直接表达区域内各类地理国情要素的面积、长度、个数、密度等信息。
[0009] (二)基于汇总统计方法的地理国情评价与表征技术
[0010] 汇总统计方法是以地理国情普查/监测数据为统计对象,针对不同的统计单元,根据地理国情实体的空间形态特征,将其划分为点状地理国情实体、线状地理国情实体和
面状地理国情实体,以数量、密度、长度、面积、距离等作为统计指标,开展统计分析。以行政区划为单元,以地理国情要素为统计对象进行的地理国情汇总统计方法和步骤具体见国
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系列技术规范,不作为本发明讨论重
点。
[0011] 总体上看,基于汇总统计方法的地理国情表征技术一定程度能够从整体上反映区域地理国情要素的数量特征,如通过汇总统计方法可获得某个行政区范围内的耕地面积、
园地面积、各等级道路的长度、学校设施的密度等。然而,目前已有的两种地理国情表征技术均缺乏从区位的角度对区域自然资源环境、城镇发展和交通条件等方面进行宏观评价与
表征。

发明内容

[0012]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地理区位特征表征方法,为地理国情普查监测的后续成果统计分析、数据挖掘与应用工作奠定技术基础,推进地理国情普查监测成
果服务于区域发展决策水平。
[0013]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理区位特征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14] 步骤1:确定要进行地理区位特征表征的范围和统计单元;
[0015] 步骤2:按照地理区位特征综合评价与表征的指标体系,收集各个评价单元的评价指标因子数据,并进行计算,获得各项指标因子的值;所述的各项指标因子包括地形指
数、地貌指数、耕地面积、园地面积、草地面积、水域面积、建设用地面积、植被覆盖度、水网密度、土地退化程度、生物丰度、环境质量、人口城镇化率、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城镇人口规模、城镇人均GDP、航空、公路、铁路、港口、对外交通网环度、对外交通网线点率、对外交通网连接度、城镇道路密度、城镇道路面积率、人均城镇道路面积、城镇交通网环度、城镇交通网线点率、城镇交通网连接度、公路密度、乡村道路密度、乡村硬化道路比率;
[0016] 步骤3:在指标因子数据获取和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对各指标因子数据进行标准化,使所有指标值的取值区间在1-100之间;
[0017] 步骤4:计算地理区位特征指标值;所述的地理区位特征指标包括地形地貌条件、自然资源丰富度、环境生态优劣度、城镇位势度、城镇集聚度、城镇对外交通便利度、城镇交通通达度、区域交通网络发育度;
[0018] 步骤5:计算各统计单元内的地理区位特征表征的各项分指数的值;所述的各项分指数包括自然区位分指数、城镇区位分指数、交通区位分指数;
[0019] 步骤6:计算各统计单元的地理区位指数用于表征各单元的地理区位特征。
[0020] 作为优选,步骤1中所述的地理区位特征表征的范围是指县及县级以上的行政区或特定的流域、城市圈、城市群、经济带在地域空间上连片的、封闭的一个区域。
[0021] 作为优选,步骤1中所述的统计单元主要是各级行政区划单元,包括乡镇、街道、区县,是地理国情评价与表征的基本单位。
[0022]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的地形指数的计算方法是根据统计单元的编码,直接从地理国情普查的基本统计结果数据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的高程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
同时获取各统计单元的椭球投影面积和表面面积;
[0023] 其具体实现过程是:首先计算地形起伏度、地表粗糙度和地表切割深度;其中,
[0024] 地形起伏度计算公式为:地形起伏度=H最大-H最小;式中,H最大表示统计单元内最大海拔高度,H最小表示统计单元内最小海拔高度,单位为米;
[0025] 地表粗糙度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S曲表示地表单元曲面面积,S投表示地表单元投影面积;
[0026] 地表切割深度的计算公式为:地表切割深度=H均-H最小;式中,H均表示区域内平均海拔高度,H最小表示区域内最小海拔高度,单位为米;
[0027] 然后将各统计单元的平均高程、地形起伏度、地表粗糙度和地表切割深度4个指标进行标准化,使4个指标的取值为1-100之间;其标准化的方法如下:
[0028]
[0029] 其中:fu为统计单元u标准化后的指标值,tu为统计单元u标准化前的原始指标值,T为该项指标在统计范围内各单元的最大值;
[0030] 最后计算各统计单元内的地形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0031] 地形指数=W1×fele+W2×fTA+W3×fTR+W4×fTP;
[0032] 其中W1、W2、W3、W4分别对应平均高程、地形起伏度、地表粗糙度和地表切割深度指标的权重,取值范围为(0-100);fele为经过标准化后的统计单元u的平均高程指标值;fTA为经过标准化后的统计单元u的地形起伏度指标值;fTR为经过标准化后的统计单元u的地表粗糙度指标值;fTP为经过标准化后的统计单元u的地表切割深度指标值。
[0033]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的权重采用特尔斐法(专家打分法)或层次分析法(AHP法)进行确定。
[0034]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的权重,其参考权重值:W1取10,W2取30,W3取40,W4取20。
[0035]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的地貌指数的计算方法是根据统计单元的编码,直接从地理国情普查的基本统计结果数据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所占的面积比例,各统计单元的地貌指数计算公式为:
[0036] 地貌指数=(1×f平原+0.8×f盆地+0.6×f丘陵-f高原-f山地+1)×50;
[0037] 其中,f平原,f盆地,f丘陵,f高原,f山地分别表示各种地貌在统计单元内所占的面积比例,取值为0-100%之间。
[0038]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的耕地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根据统计单元的编码,直接从地理国情普查的基本统计结果数据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的耕地面积。
[0039]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的林地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根据统计单元的编码,直接从地理国情普查的基本统计结果数据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的林地面积。
[0040]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的草地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根据统计单元的编码,直接从地理国情普查的基本统计结果数据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的草地面积。
[0041]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的水域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根据统计单元的编码,直接从地理国情普查的基本统计结果数据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的水域面积。
[0042]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的建设用地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根据统计单元的编码,直接从地理国情普查的基本统计结果数据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的建设用地面积。
[0043]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的植被覆盖度的计算方法是根据统计单元的编码,直接从地理国情普查的基本统计结果数据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的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和统计单元的面积;参照《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T192-2006),利用以下公式计算植被覆盖度:
[0044]
[0045] 式中S林、S草、S耕、S建、S未、S区分别表示林地、草地、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和统计单元的面积。
[0046]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的水网密度的计算方法是根据统计单元的编码,直接从地理国情普查的基本统计结果数据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的河流长度、湖库面积和统计单元
的面积,同时从统计年鉴这种获取该区域的水资源量,参照《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T192-2006),利用以下公式计算水网密度:
[0047]
[0048] 式中,L河表示河流长度,S区表示区域面积,S湖库表示湖库(近海)面积,Q水表示水资源量。
[0049]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的土地退化程度的计算方法是根据统计单元的编码,直接从地理国情普查的基本统计结果数据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的轻度侵蚀、中度侵蚀、重度
侵蚀区域的面积和统计单元的面积;参照《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T192-2006),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土地退化程度:
[0050]
[0051] 式中,S轻、S中、S重和S区分别表示轻度侵蚀面积、中度侵蚀面积、重度侵蚀面积和区域面积。
[0052]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的生物丰度的计算方法是根据统计单元的编码,直接从地理国情普查的基本统计结果数据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的林地、草地、水域湿地、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和统计单元的面积;参考《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T192-2006),利用如下公式计算生物丰度:
[0053]
[0054] 式中,S林、S草、S水、S耕、S建、S建和S区分别表示林地、草地、水域湿地、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和区域的面积。
[0055]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的环境质量的计算方法是从评价区域的统计年鉴或环境公报中,获得各单元的年均降雨量、二化硫排放量,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固体废物排放量;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中获得各统计单元的面积,参照《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
范》(HJ/T192-2006),按照以下公式计算环境质量指标:
[0056]
[0057] 式中,R均表示区域年均降雨量, 表示二氧化硫的排放量,TCOD表示COD的排放量,TsOl表示固体废物排放量,S区表示区域面积。
[0058]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的人口城镇化率的计算方法是从统计年鉴中获得各统计单元的总人口和城镇人口的数量,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各统计单元的人口城镇化率:
[0059]
[0060]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的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的计算方法是从地理国情普查或监测数据集中获得各统计单元的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
[0061]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的城镇人口规模的计算方法是从统计年鉴中获得各统计单元的城镇人口数量。
[0062]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的城镇人均GDP的计算方法是从统计年鉴中获得各统计单元的城镇人均GDP。
[0063]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的航空的计算方法是从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集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的航空线路数据集,按照以下方式进行赋分:拥有5条以上(含5条)国际
航线的国际航空港的城镇得10分,拥有5条以下国际航线的国际航空港的城镇得8分,拥
有国内干线机场的城镇得6分,拥有国内支线机场的城镇得3分;判断城镇是否拥有机场按
照机场辐射范围(半径为50公里)确定。
[0064]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的公路的计算方法是从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集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的公路线路数据集,按照以下方式进行赋分:城镇每拥有一个跨省际高速
公路出人口得5分,每拥有一个省内高速公路出人口得4分,每拥有一个方向的国家干线公
路得2分、省级于线公路得1.5分、县级公路得1分、其他公路得0.5分。
[0065]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的铁路的计算方法是从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集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的铁路线路数据集,按照以下方式进行赋分:有铁路站点的城镇每拥有一
条国家干线铁路得6分、区域干线铁路得5分、支线铁路得4分,属一等客运站所在城镇加
4分,属二等客运站所在城镇加3分,属二等客运站城镇加2分;有高铁站点的城镇按照每
拥有一条国家干线高铁线路得8分、区域干线铁路得7分、支线铁路得5分。
[0066]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的港口的计算方法是从统计年鉴中获得统计单元内各港口的年吞吐量,并利用以下公式将其标准化到1-100之间的数值:
[0067]
[0068] 其中:gu为统计单元u标准化后的指标值,gu为统计单元u标准化前的原始港口吞吐量指标值,T为该项指标在统计范围内各单元内港口的最大吞吐量。
[0069]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的对外交通网环度的计算方法是从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集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的道路网络,统计道路网络中边的条数(记为En)和节点个数
(记为Vn);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指标值:
[0070]
[0071]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的对外交通网线点率的计算方法是从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集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的道路网络,统计道路网络中边的条数(记为En)和节点个
数(记为Vn)。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指标值:
[0072]
[0073]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的对外交通网连接度的计算方法是从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集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的道路网络,统计道路网络中边的条数(记为En)和节点个
数(记为Vn)。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指标值:
[0074]
[0075]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的城镇道路密度的计算方法是从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集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的城镇道路数据集,并统计单元内的城镇建成区面积和统计单元
内道路网络的长度,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城镇道路密度:
[0076]
[0077]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的城镇道路面积率的计算方法是从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集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的城镇道路数据集,并统计单元内的城镇建成区面积和统计单
元内道路路面的面积,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城镇道路面积率:
[0078]
[0079]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的人均城镇道路面积的计算方法是从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集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的城镇道路数据集,并统计单元内道路路面的面积;从统计
年鉴中获得统计单元内的城镇总人口数量,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城镇道路面积率:
[0080]
[0081]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的城镇交通网环度的计算方法是从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集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的城镇道路网络,统计道路网络中边的条数(记为Ec)和节点
个数(记为Vc);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指标值:
[0082]
[0083]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的城镇交通网线点率的计算方法是从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集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的城镇道路网络,统计道路网络中边的条数(记为Ec)和节
点个数(记为Vc);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指标值:
[0084]
[0085]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的城镇交通网连接度的计算方法是从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集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的城镇道路网络,统计道路网络中边的条数(记为Ec)和节
点个数(记为Vc);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指标值:
[0086]
[0087]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的公路密度的计算方法是从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集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的公路数据集,统计统计单元内公路里程,并获得单元的面积,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公路密度:
[0088]
[0089]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的乡村道路密度的计算方法是从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集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的乡村道路数据集,统计统计单元内公路里程,并获得单元的面
积,按照以下公式计算乡村道路密度:
[0090]
[0091]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的乡村硬化道路比率的计算方法是从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集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的乡村道路数据集,分别统计乡村道路的总长度和乡村硬化
道路的长度,按照以下公式计算乡村道路硬化道路比率:
[0092]
[0093] 作为优选,步骤3中所述对各指标因子数据进行标准化,其标准化方法为:
[0094]
[0095] 其中:Iu为统计单元u标准化后的指标值,iu为统计单元u标准化前的原始指标值,I为该项指标在统计范围内各单元的最大指标值。
[0096] 作为优选,步骤4中所述的地形地貌条件的计算方法是,
[0097] 地形地貌条件=w地形×f地形+w地貌×f地貌;
[0098] 式中,f地形,f地貌分别表示地形指标因子和地貌指标因子,w地形,w地貌分别表示各类分指数的权重。
[0099] 作为优选,步骤4中所述的各类分指数的权重,采用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得到。
[0100] 作为优选,步骤4中所述的各类分指数的权重,w地形=50,w地貌=50。
[0101] 作为优选,步骤4中所述的自然资源丰富度的计算方法是,
[0102] 自然资源丰富度=A总×S总+A类×(a类1×S类1+a类2×S类2+a类3×S类3)
[0103] A总+A类=1,a类1+a类2+a类3=1
[0104] 式中,S总表示土地总面积的标准化分值,根据评价单元总面积在评价范围内进行线性标准化得到(0-100);S类1表示耕地园地面积比例的标准化分值,根据评价单元的耕地、园地总面积在评价范围内进行线性标准化得到(0-100);S类2表示林地、草地、水域面积之和所占比例的标准化分值,根据评价单元的林草水面积在评价范围内进行线性标准化得
到(0-100);S类3表示建设用地面积比例的标准化分值,根据评价单元的建设用地面积在评价范围内进行线性标准化得到(0-100);A总、A类分别表示总面积分值和生产生态用地面积分值的权重,a类2、a类2、a类3表示各类生产生态用地面积分值的权重。
[0105] 作为优选,步骤4中所述的权重,采用专家打分法或权重分析法确定。
[0106] 作为优选,步骤4中所述的权重,A总=50、A类=50;a类1=30、a类2=50、a类3=20。
[0107] 作为优选,步骤4中所述的环境生态优劣度的计算方法是由植被覆盖度、水网密度、土地退化程度、生物丰度、环境质量5个指标加权求和得到。
[0108] 作为优选,步骤4中所述的各指标的权重通过专家打分法或权重分析法确定。
[0109] 作为优选,步骤4中所述的各指标的权重,植被覆盖度权重20,水网密度权重20,土地退化程度权重20,生物丰度权重20,环境质量权重20。
[0110] 作为优选,步骤4中所述的城镇位势度的计算方法是依据城镇相互作用原理采用数据场理论进行测算,包括以下步骤:
[0111] ①获取各单元内城镇的建成区面积、人口和GDP指标,并采用最大值标准化方法,将其标准化到(0-100)之间;在此基础上,利用上述三个指标,加权计算城镇综合规模指数(0-100),用于反映各个城镇的规模;城镇综合规模指数=w建成区面积×S建成区面积+w人口×S人口+wGDP×SGDP;
[0112] 式中:w建成区面积,w人口,wGDP分别表示建成区面积、人口和GDP指标的权重,S建成区面积,S人口和SGDP分别表示标准化后的建成区面积、人口和GDP指标值;
[0113] ②根据城市综合规模指数,综合考虑城镇影响,将城镇划分成若干个级别;
[0114] ③计算各等级城镇的作用半径: 式中,ri表示第i级城镇作用半径,s表示地理区位综合评价范围的总面积,ni表示第i级及以上等级城镇的总个数;
[0115] ④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各城镇对其他城镇的影响分;
[0116]
[0117] 式中,Eij表示第i个城镇对第j个城镇的影响分,Si为第i个城镇的规模指数,Di为第i个城镇的作用半径,dij为i,j两个城镇之间的距离;
[0118] ⑤计算城镇的位势,城镇i的位势取其他所有城镇对其影响分的最大值;
[0119]
[0120] 式中,Eji表示第j个城镇对第i个城镇的影响分,Ei为第i个城镇的位势,N为城镇的总数。
[0121] 作为优选,步骤4中所述的各个指标的权重利用特尔菲法或层次分析法确定。
[0122] 作为优选,步骤4中所述的各个指标的权重:建成区面积30分,人口30分,GDP40分。
[0123] 作为优选,步骤4中所述的将城镇划分成若干个级别,其中将规模指数在80分以上的城镇划分为1级,60-80划分为2级,40-60划分为3级,40分以下为4级。
[0124] 作为优选,步骤4中所述的城镇集聚度的计算方法是基于人口城镇化率、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城镇人口规模、城镇人均GDP指标因子,采用多因子加权和的方法计算城镇聚集度,公式如下:
[0125] 城镇集聚度=wB0201×SB0201+wB0202×SB0202+wB0203×SB0203+wB0204×SB0204;
[0126] 式中:wB0201,wB0202,wB0203,wB0204分别表示人口城镇化率、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城镇人口规模和城镇人均GDP指标因子的权重,SB0201,SB0202,SB0203,SB0204分别表示标准化后的人口城镇化率、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城镇人口规模和城镇人均GDP指标值。
[0127] 作为优选,步骤4中所述的wB0201,wB0202,wB0203,wB0204由专家打分法或层次分析法确定。
[0128] 作为优选,步骤4中所述的wB0201=0.25,wB0202=0.25,wB0203=0.25,wB0204=0.25。
[0129] 作为优选,步骤4中所述的城镇对外交通便利=wC0101×SC0101+wC0102×SC0102+wC0103×SC0103+wC0104×SC0104++wC0105×SC0105++wC0106×SC0106+wC0107×SC0107;
[0130] 式中:wC0101,wC0102,wC0103,wC0104,wC0105,wC0106,wC0107分别表示航空、公路、铁路,、港口、对外交通网环度、对外交通网线点率、对外交通网连接度指标因子的权重,SC0101,SC0102,SC0103,SC0104,SC0105,SC0106,SC0107分别表示相应指标标准化后指标值。
[0131] 作为优选,步骤4中所述的wC0101,wC0102,wC0103,wC0104,wC0105,wC0106,wC0107由专家打分法或层次分析法确定。
[0132] 作为优选,步骤4中所述的wC0101=0.1,wC0102=0.2,wC0103=0.2,wC0104=0.1,wC0105=0.1,wC0106=0.1,wC0107=0.2。
[0133] 作为优选,步骤4中所述的城镇交通便利=wC0201×SC0201+wC0202×SC0202+wC0203×SC0203+wC0204×SC0204++wC0205×SC0205++wC0206×SC0206;
[0134] 式中:wC0201,wC0202,wC0203,wC0204,wC0205,wC0206分别表示城镇道路密度、城镇道路面积率、人均城镇道路面积、城镇交通网环度、城镇交通网线点率、城镇交通网连接度指标因子的权重,SC0201,SC0202,SC0203,SC0204,SC0205,SC0206分别表示相应指标标准化后指标值。
[0135] 作为优选,步骤4中所述的wC0201,wC0202,wC0203,wC0204,wC0205,wC0206由专家打分法或层次分析法确定。
[0136] 作为优选,步骤4中所述的wC0201=0.3,wC0202=0.2,wC0203=0.2,wC0204=0.1,wC0205=0.1,wC0206=0.1。
[0137] 作为优选,步骤4中所述的区域交通网络发育度=wC0301×SC0301+wC0302×SC0302+wC0303×SC0303;
[0138] 式中:wC0301,wC0302,wC0303分别表示公路密度、乡村道路密度和乡村硬化道路比率指标因子的权重,SC0301,SC0302,SC0303分别表示相应指标标准化后指标值。
[0139] 作为优选,步骤4中所述的wC0301,wC0302,wC0303由专家打分法或层次分析法确。
[0140] 作为优选,步骤4中所述的wC0301=0.4,wC0302=0.4,wC0303=0.2。
[0141] 作为优选,步骤5中所述的自然区位分指数=wA01×SA01+wA02×SA02+wA03×SA03;
[0142] 式中:wA01,wA02,wA03分别表示地形地貌条件、自然资源丰富度和环境生态优劣度指标的权重,SA01,SA02,SA03分别表示相应指标标准化后指标值。
[0143] 作为优选,步骤5中所述的wA01,wA02,wA03由专家打分法或层次分析法确定。
[0144] 作为优选,步骤5中所述的wA01=0.25,wA02=0.35,wA03=0.4。
[0145] 作为优选,步骤5中所述的城镇区位分指数=wB01×SB01+wB02×SB02;
[0146] 式中:wB01,wB02分别表示城镇位势度和城镇集聚度指标的权重,SB01,SB02分别表示相应指标标准化后指标值。
[0147] 作为优选,步骤5中所述的wB01,wB02由专家打分法或层次分析法确定。
[0148] 作为优选,步骤5中所述的wB01=0.5,wB02=0.5。
[0149] 作为优选,步骤5中所述的交通区位分指数=wC01×SC01+wC02×SC02+wC03×SC03;
[0150] 式中:wC01,wC02,wC03分别表示城镇对外交通便利度、城镇交通通达度和区域交通网络发育度指标的权重,SC01,SC02,SC03分别表示相应指标标准化后指标值。
[0151] 作为优选,步骤5中所述的wC01,wC02,wC03由专家打分法或层次分析法确定。
[0152] 作为优选,步骤5中所述的wC01=0.4,wC02=0.3,wC03=0.3。
[0153] 作为优选,步骤6中所述的地理区位指数=f自×w自+f城×w城+f交×w交;
[0154] 其中,f自,f城,f交分别为自然区位分指数、城镇区位分指数和交通区位分指数的值,w自,w城,w交分别表示自然区位分指数、城镇区位分指数和交通区位分指数的权重。
[0155] 作为优选,步骤6中所述的w自,w城,w交由特尔斐法或层次分析法确定。
[0156] 作为优选,步骤6中所述的w自=0.2,w城=0.4,w交=0.4。
[0157] 相对于已有的地理区位特征计算与表征技术,本发明使用综合评估模型对区域地理区位中的自然条件、城镇发展和交通网络进行较为全面的定量评估,能够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分别实现对区域地理区位特征的表征,克服了当前我国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中地理
区位特征表征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即将在全国范围内开
展地理国情统计分析工作,同时也是面向地理国情时空数据挖掘的技术基础。
附图说明
[0158] 图1:本发明实施例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159] 为了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示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160] 本发明的理论基础如下:
[0161] (1)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
[0162] 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是通过系统、综合地的分析各类因素和因子对区域地理区位特征的影响和作用强度,进而基于定量的方法对评价区域的地理区位特征进行系统、综合
的评价。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的指导思想是从影响区域地理区位特征的原因出发,采取由
原因到结果的评价方法。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综合系统的评价区域地理区位特征的
关键步骤在于如何科学、合理的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0163] (2)地理区位特征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0164] 基于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的基本原理,构建面向区域地理区位综合评价与表征的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如下:
[0165] 1、以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数据为基础。区域地理区位综合评价与表征是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是地理区位综合评价与表征的主要数据来源。因此,地理区位综合评价与表征所设计的评价指标的数据来源也必须以地理国
情普查和监测数据为基础,保证设计的指标可获取,具有可行性。
[0166] 2、具有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区地理区位同时具有空间特征和时态特征,表现出时空动态特性。区域地理区位特征在年度或若干年度内具有可监测的变化,通过时序分析可反映区域地理区位的时空动态变化状况和变化趋势。
[0167] 3、综合分析和主导因素分析相结合。地理国情具有高度综合性。地理区位综合评价与表征的评价需要考虑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计算。但是需要注意构成具体地理国情的指标可能不是同等重要的,在计算时需要考虑因素重要性进行选取或合理确定权重。
[0168] (3)地理区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方案
[0169] 基于上述原则,从区域的自然区位、城镇区位和交通区位三方面构建区域地理区位综合评价与表征指标体系方案如下1,表内括号内为各指标的编码:
[0170] 表1 地理区位特征综合评价与表征指标体系
[0171]
[0172]
[0173] 请见图1,本发明的流程为:
[0174] 一、确定要进行地理区位特征表征的范围和统计单元。其中,所指范围一般是指县及县级以上的行政区或特定的流域、城市圈、城市群、经济带等在地域空间上连片的、封闭的一个区域;统计单元通常主要是各级行政区划单元,如乡镇、街道、区县等,是地理国情评价与表征的基本单位。
[0175] 二、按照地理区位特征综合评价与表征的指标体系,收集各个评价单元的评价指标因子数据,并进行计算,获得各项指标因子的值。根据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各项指标因子的数据获取和计算方法如下:
[0176] (1)地形指数(A0101),根据统计单元的编码,直接从地理国情普查的基本统计结果数据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的高程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同时获取各统计单元的椭球
投影面积和表面面积。地形指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0177] ①计算地形起伏度、地表粗糙度和地表切割深度。其中,地形起伏度计算公式为:
[0178] 地形起伏度=H最大-H最小
[0179] 式中,H最大表示统计单元内最大海拔高度,H最小表示统计单元内最小海拔高度,单位为米。
[0180] 地表粗糙度的计算公式为:
[0181]
[0182] 式中,S曲表示地表单元曲面面积,S投表示地表单元投影面积。
[0183] 地表切割深度的计算公式为:
[0184] 地表切割深度=H均-H最小
[0185] 式中,H均表示区域内平均海拔高度,H最小表示区域内最小海拔高度,单位为米。
[0186] ②将各统计单元的平均高程、地形起伏度、地表粗糙度和地表切割深度4个指标进行标准化,使4个指标的取值为1-100之间。标准化的方法如下:
[0187]
[0188] 其中:fu为统计单元u标准化后的指标值,tu为统计单元u标准化前的原始指标值,T为该项指标在统计范围内各单元的最大值。
[0189] ②计算地貌指数。计算各统计单元内的地形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0190] 地形指数=W1×fele+W2×fTA+W3×fTR+W4×fTP
[0191] 其中W1-W4分别对应平均高程、地形起伏度、地表粗糙度和地表切割深度指标的权重,取值范围为(0-100)。fele为经过标准化后的统计单元u的平均高程指标值;fTA为经过标准化后的统计单元u的地形起伏度指标值;fTR为经过标准化后的统计单元u的地表粗
糙度指标值;fTP为经过标准化后的统计单元u的地表切割深度指标值;
[0192] 权重一般可采用特尔斐法(专家打分法)或层次分析法(AHP法)进行确定。也可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参考权重值:W1取10,W2取30,W3取40,W4取20.
[0193] (2)地貌指数(A0102),根据统计单元的编码,直接从地理国情普查的基本统计结果数据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所占的面积比例。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各统计单元的地貌指数:
[0194] 地貌指数=(1×f平原+0.8×f盆地+0.6×f丘陵-f高原-f山地+1)×50
[0195] 其中,f平原,f盆地,f丘陵,f高原,f山地分别表示各种地貌在统计单元内所占的面积比例,取值为0-100%之间。
[0196] (3)耕地面积(A0201),根据统计单元的编码,直接从地理国情普查的基本统计结果数据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的耕地面积。
[0197] (4)园地面积(A0202),根据统计单元的编码,直接从地理国情普查的基本统计结果数据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的园地面积。
[0198] (5)林地面积(A0203),根据统计单元的编码,直接从地理国情普查的基本统计结果数据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的林地面积。
[0199] (6)草地面积(A0204),根据统计单元的编码,直接从地理国情普查的基本统计结果数据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的草地面积。
[0200] (7)水域面积(A0205),根据统计单元的编码,直接从地理国情普查的基本统计结果数据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的水域面积。
[0201] (8)建设用地面积(A0206),根据统计单元的编码,直接从地理国情普查的基本统计结果数据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的建设用地面积。
[0202] (9)植被覆盖度(A0301),根据统计单元的编码,直接从地理国情普查的基本统计结果数据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的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和统计单元的面积。
参照《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T192-2006),利用以下公式计算植被覆盖度:
[0203]
[0204] 式中S林、S草、S耕、S建、S未、S区分别表示林地、草地、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和统计单元的面积。
[0205] (10)水网密度(A0302),根据统计单元的编码,直接从地理国情普查的基本统计结果数据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的河流长度、湖库面积和统计单元的面积。同时从统计年鉴
这种获取该区域的水资源量,参照《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T192-2006),利用以下公式计算水网密度:
[0206]
[0207] 式中,L河表示河流长度,S区表示区域面积,湖库表示湖库(近海)面积,Q水表示水资源量。
[0208] (11)土地退化程度(A0303),根据统计单元的编码,直接从地理国情普查的基本统计结果数据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的轻度侵蚀、中度侵蚀、重度侵蚀区域的面积和统计单
元的面积。参照《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T192-2006),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土地退化程度:
[0209]
[0210] 式中,S轻、S中、S重和S区分别表示轻度侵蚀面积、中度侵蚀面积、重度侵蚀面积和区域面积。
[0211] (12)生物丰度(A0304),根据统计单元的编码,直接从地理国情普查的基本统计结果数据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的林地、草地、水域湿地、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和统计单元的面积。参考《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T192-2006),利用如下公式计算生物丰度:
[0212]
[0213] 式中,S林、S草、S水、S耕、S建、S建和S区分别表示林地、草地、水域湿地、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和区域的面积。
[0214] (13)环境质量(A0305)。从评价区域的统计年鉴或环境公报中,获得各单元的年均降雨量、二氧化硫排放量,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固体废物排放量。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中获得各统计单元的面积,参照《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T192-2006),按照以下公式计算环境质量指标:
[0215]
[0216] 式中,R均表示区域年均降雨量, 表示二氧化硫的排放量,TCOD表示COD的排放量,Tsol表示固体废物排放量,S区表示区域面积。
[0217] (14)人口城镇化率(B0201),从统计年鉴中获得各统计单元的总人口和城镇人口的数量,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各统计单元的人口城镇化率:
[0218]
[0219] (15)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B0202),直接从地理国情普查或监测数据集中获得各统计单元的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
[0220] (16)城镇人口规模(B0203),直接从统计年鉴中获得各统计单元的城镇人口数量。
[0221] (17)城镇人均GDP(B0204),直接从统计年鉴中获得各统计单元的城镇人均GDP。
[0222] (18)航空(C0101),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集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的航空线路数据集,按照以下方式进行赋分:拥有5条以上(含5条)国际航线的国际航空港的城镇
得10分,拥有5条以下国际航线的国际航空港的城镇得8分,拥有国内干线机场的城镇得
6分,拥有国内支线机场的城镇得3分;判断城镇是否拥有机场按照机场辐射范围(半径为
50公里)确定。
[0223] (19)公路(C0102),从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集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的公路线路数据集,按照以下方式进行赋分:城镇每拥有一个跨省际高速公路出人口得5分,每拥有一个省内高速公路出人口得4分,每拥有一个方向的国家干线公路得2分、省级于线公路得
1.5分、县级公路得1分、其他公路得0.5分;
[0224] (20)铁路(C0103),从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集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的铁路线路数据集,按照以下方式进行赋分:a)有铁路站点的城镇每拥有一条国家干线铁路得6分、区域干线铁路得5分、支线铁路得4分,属一等客运站所在城镇加4分,属二等客运站所在
城镇加3分,属二等客运站城镇加2分;有高铁站点的城镇按照每拥有一条国家干线高铁线
路得8分、区域干线铁路得7分、支线铁路得5分。
[0225] (21)港口(C0104),从统计年鉴中获得统计单元内各港口的年吞吐量,并利用以下公式将其标准化到1-100之间的数值:
[0226]
[0227] 其中:gu为统计单元u标准化后的指标值,gu为统计单元u标准化前的原始港口吞吐量指标值,T为该项指标在统计范围内各单元内港口的最大吞吐量。
[0228] (22)对外交通网环度(C0105),从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集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的道路网络,统计道路网络中边的条数(记为En)和节点个数(记为Vn)。按照以下公式
计算指标值:
[0229]
[0230] (23)对外交通网线点率(C0106),从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集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的道路网络,统计道路网络中边的条数(记为En)和节点个数(记为Vn)。按照以下公
式计算指标值:
[0231]
[0232] (24)对外交通网连接度(C0107),从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集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的道路网络,统计道路网络中边的条数(记为En)和节点个数(记为Vn)。按照以下公
式计算指标值:
[0233]
[0234] (25)城镇道路密度(C0201),从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集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的城镇道路数据集,并统计单元内的城镇建成区面积和统计单元内道路网络的长度,按照
以下公式计算城镇道路密度:
[0235]
[0236] (26)城镇道路面积率(C0202),从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集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的城镇道路数据集,并统计单元内的城镇建成区面积和统计单元内道路路面的面积,按
照以下公式计算城镇道路面积率:
[0237]
[0238] (27)人均城镇道路面积(C0203),从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集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的城镇道路数据集,并统计单元内道路路面的面积;从统计年鉴中获得统计单元内的
城镇总人口数量,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城镇道路面积率:
[0239]
[0240] (28)城镇交通网环度(C0204),从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集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的城镇道路网络,统计道路网络中边的条数(记为Ec)和节点个数(记为Vc)。按照以下
公式计算指标值:
[0241]
[0242] (29)城镇交通网线点率(C0205),从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集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的城镇道路网络,统计道路网络中边的条数(记为Ec)和节点个数(记为Vc)。按照以
下公式计算指标值:
[0243]
[0244] (30)城镇交通网连接度(C0206),从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集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的城镇道路网络,统计道路网络中边的条数(记为Ec)和节点个数(记为Vc)。按照以
下公式计算指标值:
[0245]
[0246] (31)公路密度(C0301),从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集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的公路数据集,统计统计单元内公路里程,并获得单元的面积,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公路密度:
[0247]
[0248] (32)乡村道路密度(C0302),从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集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的乡村道路数据集,统计统计单元内公路里程,并获得单元的面积,按照以下公式计算乡村道路密度:
[0249]
[0250] (33)乡村硬化道路比率(C0303),从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集中获得各统计单元内的乡村道路数据集,分别统计乡村道路的总长度和乡村硬化道路的长度,按照以下公
式计算乡村道路硬化道路比率:
[0251]
[0252] 三、在指标因子数据获取和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对各指标因子数据进行标准化,使所有指标值的取值区间在1-100之间。标准化方法为:
[0253]
[0254] 其中:Iu为统计单元u标准化后的指标值,iu为统计单元u标准化前的原始指标值,I为该项指标在统计范围内各单元的最大指标值。
[0255] 四、采用以下方法,计算各指标的值。
[0256] (1)地形地貌条件(A01),
[0257] 地形地貌条件=w地形×f地形+w地貌×f地貌
[0258] 式中,f地形,f地貌分别表示地形指标因子和地貌指标因子,w地形,w地貌分别表示各类分指数的权重,可采用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得到,也可以使用本发明推荐的权重配置,,w地形=50,w地貌=50.
[0259] (2)自然资源丰富度(A02),其计算公式为:
[0260] 自然资源丰富度=A总×S总+A类×(a类1×S类1+a类2×S类2+a类3×S类3)
[0261] A总+A类=1,a类1+a类2+a类3=1
[0262] 式中,S总表示土地总面积的标准化分值,根据评价单元总面积在评价范围内进行线性标准化得到(0-100);S类1表示耕地园地面积比例的标准化分值,根据评价单元的耕地、园地总面积在评价范围内进行线性标准化得到(0-100);S类2表示林地、草地、水域面积之和所占比例的标准化分值,根据评价单元的林草水面积在评价范围内进行线性标准化得
到(0-100);S类3表示建设用地面积比例的标准化分值,根据评价单元的建设用地面积在评价范围内进行线性标准化得到(0-100);A总、A类分别表示总面积分值和生产生态用地面积分值的权重,可采用专家打分法或权重分析法确定,也可使用本发明推荐的配置:A总=50、A类=50;a类2、a类2、a类3表示各类生产生态用地面积分值的权重,可采用专家打分法或权重分析法确定,也可使用本发明推荐的配置a类1=30、a类2=50、a类3=20。
[0263] (3)环境生态优劣度(A03),由植被覆盖度(A0301),水网密度(A0302),土地退化程度(A0303),生物丰度(A0304),环境质量(A0305),5个指标加权求和得到。各指标的权重可通过专家打分法或权重分析法确定,也可使用本发明推荐的配置:植被覆盖度权重20,
水网密度权重20,土地退化程度权重20,生物丰度权重20,环境质量权重20.
[0264] (4)城镇位势度(B01),依据城镇相互作用原理采用数据场理论进行测算。包括以下步骤:
[0265] ①获取各单元内城镇的建成区面积、人口和GDP等指标,并采用最大值标准化方法,将其标准化到(0-100)之间。在此基础上,利用上述三个指标,加权计算城镇综合规模指数(0-100),用于反映各个城镇的规模。各个指标的权重可利用特尔菲法或层次分析法确定,也可使用本发明推荐的权重:建成区面积30分,人口30分,GDP40分。
[0266] 城镇综合规模指数=w建成区面积×S建成区面积+w人口×S人口+wGDP×SGDP
[0267] 式中:w建成区面积,w人口,wGDP分别表示建成区面积、人口和GDP指标的权重,S建成区面积,S人口和SGDP分别表示标准化后的建成区面积、人口和GDP指标值。
[0268] ②根据城市综合规模指数,综合考虑城镇影响力,将城镇划分成若干个级别,例如,将规模指数在80分以上的城镇划分为1级,60-80划分为2级,40-60划分为3级,40分
以下为4级。
[0269] ③计算各等级城镇的作用半径: 式中,ri表示第i级城镇作用半径,s表示地理区位综合评价范围的总面积,ni表示第i级及以上等级城镇的总个数。
[0270] ①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各城镇对其他城镇的影响分。
[0271]
[0272] 式中,Eij表示第i个城镇对第j个城镇的影响分,Si为第i个城镇的规模指数,Di为第i个城镇的作用半径,dij为i,j两个城镇之间的距离。
[0273] ②计算城镇的位势。城镇i的位势取其他所有城镇对其影响分的最大值。
[0274]
[0275] 式中,Eji表示第j个城镇对第i个城镇的影响分,Ei为第i个城镇的位势,N为城镇的总数。
[0276] (5)城镇集聚度(B02),基于人口城镇化率(B0201),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B0202),城镇人口规模(B0203),城镇人均GDP(B0204)指标因子,采用多因子加权和的方
法计算城镇聚集度,公式如下:
[0277] 城镇集聚度=wB0201×SB0201+wB0202×SB0202+wB0203×SB0203+wB0204
[0278] ×SB0204
[0279] 式中:wB0201,wB0202,wB0203,wB0204分别表示人口城镇化率,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城镇人口规模和城镇人均GDP指标因子的权重,可由专家打分法或层次分析法确定,也可以直接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推荐的配置:wB0201=0.25,wB0202=0.25,wB0203=0.25,wB0204=0.25;
SB0201,SB0202,SB0203,SB0204分别表示标准化后的人口城镇化率,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城镇人口规模和城镇人均GDP指标值。
[0280] (6)城镇对外交通便利度(C01),采用如下公式计算城镇对外交通便利度:城镇对外交通便利
[0281] =wC0101×SC0101+wC0102×SC0102+wC0103×SC0103+wC0104
[0282] ×SC0104++wC0105×SC0105++wC0106×SC0106+wC0107×SC0107
[0283] 式中:wC0101,wC0102,wC0103,wC0104,wC0105,wC0106,wC0107分别表示航空,公路,铁路,港口,对外交通网环度,对外交通网线点率,对外交通网连接度指标因子的权重,可由专家打分法或层次分析法确定,也可以直接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推荐的配置:wC0101=0.1,wC0102=0.2,wC0103=0.2,wC0104=0.1,wC0105=0.1,wC0106=0.1,wC0107=0.2;SC0101,SC0102,SC0103,SC0104,SC0105,SC0106,SC0107分别表示相应指标标准化后指标值。
[0284] (7)城镇交通通达度(C02),采用如下公式计算城镇交通便利度:
[0285] 城镇交通便利=wC0201×SC0201+wC0202×SC0202+wC0203×SC0203+wC0204
[0286] ×SC0204++wC0205×SC0205++wC0206×SC0206
[0287] 式中:wC0201,wC0202,wC0203,wC0204,wC0205,wC0206分别表示城镇道路密度,城镇道路面积率,人均城镇道路面积,城镇交通网环度,城镇交通网线点率,城镇交通网连接度指标因子的权重,可由专家打分法或层次分析法确定,也可以直接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推荐的配置:wC0201=0.3,wC0202=0.2,wC0203=0.2,wC0204=0.1,wC0205=0.1,wC0206=0.1;SC0201,SC0202,SC0203,SC0204,SC0205,SC0206分别表示相应指标标准化后指标值。
[0288] (8)区域交通网络发育度(C03),采用如下公式计算区域交通网络发育度:区域交通网络发育度=wC0301×SC0301+wC0302×SC0302+wC0303×SC0303
[0289] 式中:wC0301,wC0302,wC0303分别表示公路密度,乡村道路密度和乡村硬化道路比率指标因子的权重,可由专家打分法或层次分析法确定,也可以直接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推荐的配置:wC0301=0.4,wC0302=0.4,wC0303=0.2;SC0301,SC0302,SC0303分别表示相应指标标准化后指标值。
[0290] 五、采用以下方法,计算各统计单元内的地理区位特征表征的各项分指数的值。
[0291] (1)自然区位分指数(A),各统计单元在完成步骤四中各项指标计算的基础上,利用如下公式计算各单元的自然区位指数:
[0292] 自然区位分指数=wA01×SA01+wA02×SA02+wA03×SA03
[0293] 式中:wA01,wA02,wA03分别表示地形地貌条件,自然资源丰富度和环境生态优劣度指标的权重,可由专家打分法或层次分析法确定,也可以直接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推荐的配置:wA01=0.25,wA02=0.35,wA03=0.4;SA01,SA02,SA03分别表示相应指标标准化后指标值。
[0294] 自然区位分指数能够实现对区域自然区位进行评价,综合反映区域的自然区位特征,其取值范围为0-100,指数值越大,则表明该区域的自然区位越优。
[0295] (2)城镇区位分指数(B),各统计单元在完成步骤四中各项指标计算的基础上,利用如下公式计算各单元的城镇区位指数:
[0296] 城镇区位分指数=wB01×SB01+wB02×SB02
[0297] 式中:wB01,wB02分别表示城镇位势度和城镇集聚度指标的权重,可由专家打分法或层次分析法确定,也可以直接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推荐的配置:wB01=0.5,wB02=0.5;SB01,SB02分别表示相应指标标准化后指标值。
[0298] 城镇区位分指数能够实现对区域城镇区位进行评价,综合反映区域的城镇区位特征,其取值范围为0-100,指数值越大,则表明该区域的城镇区位越优。
[0299] (3)交通区位分指数(C),各统计单元在完成步骤四中各项指标计算的基础上,利用如下公式计算各单元的交通区位指数:
[0300] 交通区位分指数=wC01×SC01+wC02×SC02+wC03×SC03
[0301] 式中:wC01,wC02,wC03分别表示城镇对外交通便利度,城镇交通通达度和区域交通网络发育度指标的权重,可由专家打分法或层次分析法确定,也可以直接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推荐的配置:wC01=0.4,wC02=0.3,wC03=0.3;SC01,SC02,SC03分别表示相应指标标准化后指标值。
[0302] 交通区位分指数能够实现对区域交通区位进行评价,综合反映区域的交通区位特征,其取值范围为0-100,指数值越大,则表明该区域的交通区位越优。
[0303] 六、采用以下公式,计算各统计单元的地理区位指数用于表征各单元的地理区位特征。
[0304] 地理区位指数=f自×w自+f城×w城+f交×w交
[0305] 其中,f自,f城,f交分别为自然区位分指数、城镇区位分指数和交通区位分指数的值,w自,w城,w交分别表示自然区位分指数、城镇区位分指数和交通区位分指数的权重。权重可采用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计算,也可使用本发明技术方案推荐的权重配置:w自=0.2,w城=0.4,w交=0.4。
[0306] 地理区位指数能够较为全面的反映区域的区位条件和特征,其取值范围在0-100之间,地理区位指数值越大,则表明该统计单元的地理区位越好。
[0307] 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未详细阐述的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
[0308]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针对较佳实施例的描述较为详细,并不能因此而认为是对本发明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权
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做出替换或变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请求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