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专利权 / 申请人 / 利用暂停模式的光盘机数据存取方法与相关装置

利用暂停模式的光盘机数据存取方法与相关装置

阅读:328发布:2022-12-29

专利汇可以提供利用暂停模式的光盘机数据存取方法与相关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提供一种控制光盘机数据存取的方法及相关装置。该光盘机中设有一用来带动一光盘片转动的 马 达及一读取头。读取头可依据一写入时钟以将数据写入至该光盘片中;而该方法包含有:当读取头要寻轨至一目标 位置 以写入数据,而该马达正在调整转速且转速尚未稳定时,使读取头往复在一定范围内来回滑动,直到马达转速已经稳定后,再使读取头继续朝向该目标位置滑动,并开始进行写入时钟的 锁 相。,下面是利用暂停模式的光盘机数据存取方法与相关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用来控制一光电系统进行数据存取的方法,包含:
当一光电系统的读取头沿一第一方向滑动且该光电系统的达转速在 改变时,判断该马达转速与一预设转速间的差异值是否大于一容忍值;
若该差异值大于该容忍值,则使该读取头朝向该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 滑动一回复距离;及
重复使该读取头沿该第一方向滑动、判断该马达转速与该预设转速间 的差异值、以及在该差异值仍然大于该容忍值时,再使该读取头朝向该第 一方向的相反方向滑动的步骤,直到该差异值小于该容忍值为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盘片沿一滑轨的方向可划分出 多个轨道以用来记录数据;而该回复距离是使该读取头沿该滑轨由一轨道 移动至另一轨道的距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盘片沿一滑轨的方向可划分出 多个轨道以用来记录数据;而该回复距离是使该读取头由一第一轨道移动 至与该第一轨道最接近的轨道的距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盘片沿一滑轨的方向可划分出 多个轨道以用来记录数据;而各轨道分别对应于一存取转速;其中当该读 取头沿该第一方向滑动且改变该马达的转速时,是要将该读取头由一第一 位置沿该第一方向移动至一相异的第二位置,而该马达的转速是由该第一 位置对应轨道的存取转速改变至该第二位置对应轨道的存取转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是用于一等线速度的光盘机。
6.一种可对一盘片进行数据存取的光电系统,包含:
判断装置,用于当一光电系统的读取头沿一第一方向滑动且该光电系 统的马达转速在改变时,判断该马达转速与一预设转速间的差异值是否大 于一容忍值;
反向驱动装置,若该差异值大于该容忍值,则使该读取头朝向该第一 方向的相反方向滑动一回复距离;及
重复装置,重复使该读取头沿该第一方向滑动,
其中,在重复装置使该读取头沿该第一方向滑动的过程中,判断装置 判断该马达转速与该预设转速间的差异值,以及在该差异值仍然大于该容 忍值时,反向驱动装置再使该读取头朝向该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滑动,直 到该差异值小于该容忍值为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电系统,其中,该盘片沿一滑轨的方向可划 分出多个轨道以用来记录数据;而该回复距离是使该读取头沿该滑轨由一 轨道移动至另一轨道的距离。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电系统,其中,该盘片沿一滑轨的方向可划 分出多个轨道以用来记录数据;而该回复距离是使该读取头由一第一轨道 移动至与该另一与该第一轨道最接近的轨道的距离。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电系统,其中,该盘片上设有一数据轨迹 与一摆动轨迹;该数据轨迹用来以沿该数据轨迹间断分布的记录记号记录 数据;该摆动轨迹用来以沿该数据轨迹不间断的预建沟槽记录一摆动数据 ;而该光电系统可依据一写入时钟降数据写入该盘片,其中,若该差异值 小于该容忍值,则该控制电路会继续使该读取头沿该第一方向滑动,并开 始依据该摆动数据调整该写入时钟的频率,以使该写入时钟与该摆动数据 同步。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电系统,其中,该光电系统是运作于一等 线速度的光盘机。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控制光盘机数据存取的方法与相关装置,尤其是涉及一 种以往复来回的暂停模式来动态适应光盘机达转速调整的数据存取方法 与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体积轻薄、成本低廉、存储容量大的光盘片,能存储大量的电子化数据、 数据、影音讯息,已成为现代信息社会最重要的存储介质之一。尤其是可烧 录式光盘片的发展,能让使用者视个人需要将自己选择的数据写入至光盘片 上,更使光盘片成为最重要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之一。要存取光盘片上的数 据,就要配合光盘机的使用;而如何使光盘机能正确、有效率地存取光盘片 上的数据,也就成为现代信息产业界研发的重点之一。
请参考图1。图1为一典型光盘机10功能方的示意图。光盘机10中 设有一固定于光盘机中的转子马达(spindle)12、一固定于光盘机中的滑轨14、 一用来存取数据的读取头16以及一驱动电路20、一控制电路18。马达12 用来带动一光盘片22转动;控制电路18则用来控制光盘机10的运作。光 盘片22上设有环绕光盘片圆心的轨迹24,用来记录数据;沿着光盘片22的 径向(也就是图1中箭头A0的方向),轨迹24可区分出多个轨道,像是图1 中标出的轨道28A、28B,就是光盘片22上两个相邻的外圈轨道;而轨道28C 则是另一个内圈的轨道。为了要存取光盘片22上的数据,沿着光盘片22的 径向设置有滑轨14;读取头16则以可滑动的方式设于滑轨14上,使读取头 16能沿滑轨来回滑动(也就是沿图1中箭头A1的方向)。读取头16能将激光 入射至光盘片22的下表面26,而反射回读取头16的激光就能使光盘机10 分析出光盘片22上记录的数据。在可烧录式光盘机中,读取头16发出的激 光还能将数据记录在轨迹24上。当马达12带动光盘片22转动,光盘片上 的轨道就会随着光盘片22的转动而掠过读取头16,而让读取头16得以存取 轨道上记录的数据。当读取头16要存取不同轨道上的数据时,就可在滑轨 16上移动,以分别移动到对应不同轨道的不同位置,存取不同轨道上的数据。
光盘片数据存取的过程需要协调马达12的转动、读取头16的移动以及 各种电子数据存取过程,所涉及的相关运作皆由控制电路18来主控。控制 电路18能控制读取头16的滑动,并接收读取头16由轨迹24读出的数据; 在可烧录式的光盘机中,控制电路18还能通过读取头16将数据写入至光盘 片22上。此外,控制电路18能通过驱动电路20来控制马达12的转速;而 控制电路18会发出一驱动讯号34至驱动电路20,并由驱动电路20将驱动 讯号34转换为控制马达12转速的对应讯号,进而让马达12根据驱动电路 20传来的讯号调整转速。
由于光盘片上数据存储的集成度甚高,光盘片数据存取的过程也必需精 密且完善地协调光盘机中各机械、电子元件间的运作,尤其是将数据写入至 光盘片的过程。由于存储于光盘片上的数据会经过特殊的编码(coding),即使 在光盘片数据读取过程中各机电元件间的协调稍有差错(像是由光盘机异常 的碰撞所导致的),使得某部分的数据未能在读取过程中正确读出,但光盘片 上特殊的数据编码模式还是能使光盘机执行某种程度的错误检查、回复功 能,以依据其他部分的数据分析出原先未正确读出的数据,弥补读取过程中 的差错。但在将数据写入至光盘片时,就必需要正确地将数据写入至光盘片 上;毕竟光盘片数据读取过程中容错的功能,还是要依赖完整记录于光盘片 上的数据才能完全发挥。
为了控制光盘片数据写入的过程,可烧录式的光盘片本身就具有特殊的 设计,以协助光盘机在数据写入过程中协调各机电元件的运作。请参考图2、 图3。图2为图1中可烧录式光盘片22正视的示意图;图3则是光盘片22 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如图2所示,沿着正视下表面26的方向看去,光 盘片22上设有沿圆心环绕的轨迹24。在可烧录式的光盘片上,轨迹24实际 上是由一数据轨迹30A与分布于数据轨迹两侧的摆动轨迹30B所形成。如图 2中的1A所示,若将轨迹24的一部分放大,就可看出数据轨迹30A与其两 侧的两条摆动轨迹30B。数据轨迹30A以及摆动轨迹30B的主轴33都环绕 于光盘片22的圆心;由于1A为放大图,数据轨迹30A已呈现直线状,而摆 动轨迹30B的主轴33则平行于数据轨迹30A,但如1A所示,摆动轨迹30B 还会沿其主轴有小幅的偏摆。此偏摆会由两种长短不同的偏摆片段WT1、 WT2交杂混合形成。若将1A中摆动轨迹30B、数据轨迹30A进一步放大于 1B,并同时参考1B的立体结构的示意图图3,就可进一步描述摆动轨迹30B、 数据轨迹30A详细的几何结构。其中数据轨迹30A是以间断分布、长短不同 的记录记号32(譬如说是pit)来记录数据,摆动轨迹30B则是由连续的预建沟 槽(pre-groove)形成的。当轨迹24掠过读取头时,读取头一方面能于数据轨 迹30A上存取数据,一方面则能沿摆动轨迹30B的主轴33掠过预建沟槽; 如图3所示,由于预建沟槽突出和低落的部分对激光的反射率不同,当读取 头沿主轴33切过预建沟槽时,就能依据反射的激光读出强弱不同的讯号。 此讯号强弱间交替的周期会和偏摆片段WT1、WT2的长短有关,而光盘片 22就是将一摆动数据以长度不同的偏摆片段编码记录于摆动轨迹30B上;而 光盘机分析由预建沟槽反射回来的激光讯号,就能由讯号中强弱交替的周期 读出记录于摆动轨迹30B的摆动数据了。
在可烧录式光盘片22中,使用者要写入至光盘片的数据是记录于数据 轨迹中;而摆动轨迹中的摆动数据则用来记录光盘片22上数据格式规划的 相关数据。记录于光盘片上的数据常以(frame)为单位,而轨迹24上会被 区分出多个帧,各用来记录一定的数据。而摆动数据就是用来记录各帧的位 置,协助光盘机了解各帧在轨迹24上的位置,以便将数据正确写入至对应 的帧。在空白的可烧录式光盘片上,数据轨迹尚未记录任何数据,所以光盘 机必需要由摆动轨迹上记录的摆动数据读出轨迹上各帧规划的情形。在可重 复烧录的光盘片上,虽然数据轨迹上可能已经记录有数据,但在覆写数据时, 光盘机还是要依据摆动数据来了解各帧的规划以将数据覆写入正确的帧。当 光盘机要将数据写入至某一帧时,除了要由摆动数据中知道帧的位置,还要 依据摆动数据产生出一个和帧同步的写入时钟,以控制读取头将数据的各个 位适当地写入至帧中。在数据轨迹上,记录记号的长短不同,就代表不同个 数的位。为了要以适当长度的记录记号来正确代表对应数量的位,光盘机要 以写入时钟为基准来决定读取头写入激光持续发射的时间长短。当写入时钟 和摆动数据中定义的帧有良好的同步关系时,就能将一笔数据中的各个位以 适当的长度正确写入至对应的帧中了。
如前所述,当光盘机要存取光盘片上的数据时,必需要协调各机电元件 的运作。举例来说,即使是轨迹上的同一个帧,若是马达的转速较快,就会 带动该帧以较快的线速度掠过读取头;若是要将数据正确写入至该帧中,光 盘机就依据频率较高的写入时钟来控制读取头写入数据。为了确保数据存取 能顺利进行,光盘机都会依照一定的程序来协调机电元件间的运作。以下即 以一数据写入的控制方法为例,来说明已知技术中机电元件协调工作的程 序。请参考图4(并同时参考图1)。图4为已知技术中控制数据写入前机电元 件协调过程进行的流程100的流程图;流程100尤其适用于等线速度(CLV, Constant Linear Velocity)的光盘机中。在等线速度的光盘机中,不论是光盘片 上内圈或外圈的轨道(譬如说是图1中的轨道28A、28B及28C),都是以相同 的线速度掠过读取头16。换句话说,当读取头16在存取比较接近光盘片圆 心的内圈轨道时(像是轨道28C),马达12的转速(也就是速度)会较快;当 读取头16要存取比较外圈的轨道时(像是轨道28A),马达的转速就要变的较 慢,以使内外圈的轨道都以相同的线速度掠过读取头16。由于各轨道掠过 读取头16的线速度皆相同,代表等线速度的光盘机能以相同的数据传输率 来存取不同轨道上的数据,使得数据存取较为稳定,读取、写入数据的正确 率也较高。相对地,由于等线速度下马达12必需要随着存取的轨道不同而 改变转速,故已知的机电元件协调过程也较为复杂。如图4中所示,已知的 流程100设有下列步骤:
步骤102:开始写入寻轨。使用者可经由计算机等的接口控制光盘机10要由 轨迹24上的特定地址(譬如说是某一轨道上的某一帧)开始将数据 写入至光盘片22。当光盘机10要开始数据写入前,可先在光盘片 22的内圈进行试写等功率调整,接下来就可进行本步骤,并将读 取头16沿滑轨14朝向该特定地址对应的位置(以下称为目标位置) 移动。
步骤104:如前所述,要在不同的轨道存取数据,马达12就必需要以不同的 转速才能配合等线速度的要求。在指定要写入数据的特定地址后, 马达12可依据该特定地址所在轨道的对应转速,来开始调整马达 转速的动作。在此同时读取头16也继续朝向该特定地址对应的目 标位置移动。在调整转速时,控制电路18会持续监控马达的转速 是否已经稳定;若是,就可进行至步骤106;若否,则重复进行本 步骤,直到马达转速已经稳定。在实际实施时,已知技术会在读 取头16距离目标位置一预设距离时方开始调整马达转速,再不断 重复本步骤以检查马达转速是否已经稳定。控制电路18可依据其 对驱动电路20发出的驱动讯号34来指出马达12的转速。
步骤106:马达转速稳定后,就能进行至本步骤106以开始进行数据时钟与 摆动数据的相同步操作。如前所述,数据时钟必需要与摆动数 据中定义的帧同步,才能正确地将数据写入至光盘片。在转速稳 定后,光盘机10就能依据由光盘片22读出的摆动数据调整写入 时钟的频率,以使写入时钟能锁定与摆动数据同步。当写入时钟 尚未同步时,则反覆进行本步骤以不断检查写入时钟的同步情形; 直到写入时钟已经和摆动数据锁相同步,就能进行至步骤108。在 此同时,读取头16还是继续朝向目标位置移动。
步骤108:检查读取头16是否已经超过了开始写入数据的目标位置。若是在 步骤104、106完成后,读取头16并没有超过目标位置,那么就 能顺利进行下一步骤110,开始将数据写入至光盘片22上的特定 地址。若在步骤104、106完成后读取头16已经超过目标位置, 就要重新将读取头16往回移,再度重复步骤102、104、106。如 前所述,在已知技术中,读取头16会在距离目标位置一预设距离 时开始进行步骤104、106,一方面将读取头16朝向目标位置移动, 同时也进行步骤104、106来等待马达转速稳定,并锁定写入时钟。 然而,若步骤104、106所花的时间太长(也就是预设距离太短), 朝向目标位置移动的读取头16就会超越目标位置,反而要重新反 向移动并递回至步骤102。
步骤110:顺利完成步骤106、108后,马达12的转速稳定,写入时钟也顺 利完成锁相,光盘机10中各机电元件都已完成协调,此时读取头 16就能开始由目标位置将数据写入至光盘片22上的对应轨道了。
为进一步说明上述已知流程100进行的情形,请参考图5。图5为已知 流程100进行时,读取头16于滑轨14的位置以及相关讯号的时序对应的关 系图。其中5A代表读取头16在滑轨14上于不同时间的位置;其横轴即为 位置。图5中的波形37、34则分别代表寻轨误差(TE,tracking error)及驱动讯 号34的波形,两波形的横轴为时间,纵轴为讯号的大小,波形37中的寻轨 误差可用来代表读取头16跨越轨道的情形。举例来说,在图5中的时段T0, 在一个类似弦波起伏波形的周期中,就代表读取头16已经跨越一个轨道。 如前所述,图1中的控制电路18能以驱动讯号34来控制驱动电路20改变 马达12的转速,控制电路18并能经由读取头16回授的讯号来改变驱动讯 号34的大小,进而调整马达12的转速。所以驱动讯号34于图5中波形的 大小,就可代表马达12的转速。
当流程100开始,假设读取头16在步骤102刚开始时的位置是在滑轨 14上的位置Pp0(如图5中所标示),此位置对应于图1中的内圈轨道28C。 而使用者通过计算机发出写入指令至光盘机10,要将数据写入至轨道28B 上;而轨道28B的位置对应于滑轨14上的位置Pp3,也就是要写入数据的目 标位置。接收写入指令后,光盘机10就会开始控制读取头16由位置Pp0朝 着位置Pp3移动。如前所述,在已知流程100中,会预设一段预设距离来进 行步骤104、106,图5中的预设距离D0就代表已知流程100预留的距离。 根据目标位置及预设距离,光盘机10就能计算出一个开始进行步骤104、106 的起始位置Pp1。而在步骤102中,光盘机10就会控制读取头16由位置Pp0 移动至起始位置Pp1。若位置Pp0和起始位置Pp1相距较远,读取头16就会 在时段Tp1先进行一长距离跨轨,而寻轨误差的波形37于时段Tp1就会有 较多周期的起伏波形,代表读取头16在时段Tp1中连续地跨越了多个轨道。 接着在时段Tp2读取头16又进行一短距离的跨轨,最后在时段Tp3中,读 取头16进行一至数轨的位置微调,最后到达起始位置Pp1,完成步骤102。 接下来读取头16就要开始由起始位置Pp1进行步骤104。
如前所述,在等线速度光盘机中,不同的轨道要以不同的马达对应转速 来存取。在步骤102中刚开始时,马达12的转速对应于轨道28C,其转速较 高;当光盘机10最后要将数据写入至轨道28B时,马达12的转速也要调整 至对应的较低转速。在步骤104中,已知流程100就会开始调整马达12的 转速,在此同时读取头16也还是会继续朝最后写入数据的目标位置Pp3前 进。如波形34所示,控制电路18开始改变驱动讯号34来逐步降低马达12 的转速,以将马达12的转速调整至目标位置Pp3对应轨道的转速。由于控 制电路18会经由回授调整驱动讯号34的大小,若马达12的转速不稳定, 驱动讯号34也会随之改变以补偿马达转速的改变。在实际实施时,光盘机 10可根据目标位置对应的转速计算出一个预设范围(像是图5中由电平L1、 L2定义的范围内);当驱动讯号34的变化幅度已经进入此一预设范围内而不 再大幅地变化,代表马达12的转速变化也对应地在一趋近目标位置对应转 速的容忍范围内,此时就已达到步骤104的目的,将马达12的转速稳定地 调整至目标位置对应的转速。
当已知流程100在实际实施步骤104时,会在预设距离D0中分配出两 段预设的距离D1、D2,预设距离D1用来进行步骤104以等待马达12稳定 地调整至目标位置Pp3对应的转速,而预设距离D2则用来进行步骤106。 当读取头12由起始位置Pp1移动预设距离D1而到达位置Pp2的期间内,光 盘机10也同时进行步骤104;若读取头12移动至位置Pp2后,马达12的转 速也顺利地调整稳定,读取头12就会由位置Pp2开始进行步骤106。如图5 中所示,在读取头16持续由起始位置Pp1移动至位置Pp2的时段Tp4中, 由于读取头16是循着轨迹24的平顺地向位置Pp2前进,波形37在此时段 中就不会出现跨轨的起伏波形,而驱动讯号34则调整稳定至电平L1、L2之 间。如图2中所示,由于轨迹24本身就是螺旋形的,只要读取头16锁定轨 迹24本身,随着光盘片22连同轨迹24的转动,读取头16就能持续向位置 Pp2推进。换句话说,以图1为例,当读取头16要由轨道28B移动到轨道 28A时,只要循着轨迹24转动而移动,即使不进行快速的跨轨,光盘片22 转完一整圈后,读取头16自然就会由轨道28B移动到轨道28A。
回到图5。当马达12的转速稳定后,控制电路18就能开始于步骤106 中调整写入时钟的频率,以使写入时钟能和光盘片22上读出的摆动数据同 步。在实际实施时,已知流程100是利用读取头12由位置Pp2移动至目标 位置Pp3的期间来进行步骤106;当读取头12移动至目标位置Pp3后,若写 入时钟也顺利地锁相,代表步骤106也顺利完成,此时流程100就能经由步 骤108进行至步骤110,并于步骤110中由目标位置Pp3开始将数据写入至 光盘片22上。
由上述讨论可知,已知流程100是以预设距离D1、D2来提供缓冲的时 间以让光盘机10得以顺利调整马达转速并锁定写入时钟;当读取头12移动 于预设距离D1的期间,光盘机10就进行步骤104;在此期间内若马达12 的转速可顺利地调整稳定,接下来在读取头12移动于预设距离D2的期间, 光盘机10就会继续进行步骤106。一般来说,预设距离D1、D2的长短都是 以控制电路18预建的程序来决定。在步骤106中,由于锁相仅涉及电子元 件的运作,其所需的时间比较容易预测,预设距离D2的长短也容易预测而 预先决定。但在步骤104中,涉及的是马达12机械部分的运作及控制,马 达12转速稳定所需的时间变化程度较大,也较难预测;影响所及,预设距 离D1长短的设定也较为困难。在现代工业分工生产的模式下,光盘机电子 元件(像是控制电路18)以及机械元件(像是马达12)多半由不同的厂商生产, 面对不同马达制造厂商生产的不同种类马达,电子元件制造厂商要在控制电 路中预先规划预设距离D1也就更困难。另外,即使是同一个马达,随着运 作时间累积,机械部分的磨损、耗蚀也会累积增加,导致马达转速稳定所需 的时间也跟着改变。以上种种因素,都使预设距离D1难以预先准确设定。 若是读取头16在移动预设距离D1后还未完成步骤104,那么即使读取头16 已经越过位置Pp2(见图5),还是要继续进行步骤104,一直到步骤104完成, 马达转速稳定。既然无法在预设距离D1中完成步骤104,那后续的步骤106 也会跟着延迟,等到步骤106完成时,读取头16就已经越过要写入数据的 目标位置Pp3,此时读取头16就要反向回移,而流程100也要由步骤108重 新进行步骤102、104及106。关于此情形,请继续参考图6。
图6与图5类似,示意的都是流程100进行时,读取头16的位置与相 关讯号波形的对应关系。在图6中,同样假设在步骤102开始时,读取头16 是由位置Pp0开始准备要移动至写入数据的目标位置Pp3。同样地,控制电 路18会依据目标位置Pp3以及预设距离D1、D2计算出起始位置Pp1。在步 骤102中,读取头16经过时段Tp1至Tp3后跨轨移动至起始位置Pp1。当 读取头16由起始位置Pp1开始移动后,流程100也随之进行步骤104。然而, 在图6的例子中,当读取头16移动完距离D1而到达位置Pp2时,马达12 的转速尚未调整稳定,驱动讯号34仍然会起伏超出电平L1、L2定义出来的 容忍值范围。此时流程104就还要继续进行,而读取头16也会越过位置Pp2 而继续朝目标位置Pp3移动。假设当读取头16移至图6中的位置Pp4后, 马达12的转速才趋于稳定,而此时读取头16也就不改变移动的方向,继续 进行至步骤106,一面移动,一面等待控制电路18将写入时钟锁定与摆动数 据同步。由于光盘机10在读取头16移动预设距离D1的期间无法完成步骤 104,在步骤104进行期间,读取头16移动的距离势必大于预设距离D1;等 到步骤104经过时段Tp4B完成后,读取头16已经到了图6中标示的位置 Pp4。步骤104延迟完成连带地影响步骤106开始进行的时间与位置,等到 步骤106在时段Tp5中顺利完成,读取头16也已经超越目标位置Pp3,而到 达位置Pp5。此时在步骤108中,光盘机10就会判断读取头16的位置已经 超越目标位置Pp3。接下来流程100就要重新在时段Tp6、Tp7及Tp8中分 别进行长跨轨、短跨轨以及位置微调,以将读取头16反向移动至目标位置 Pp3前方(也就是图6图面的左方)的位置Pp6,再利用读取头16由位置Pp6 朝向目标位置Pp3滑动的期间,重新开始进行步骤104、106以分别调整马 达转速以及写入时钟。
由以上讨论可知,一旦已知流程100无法利用读取头16移动于预设距 离D1的期间顺利完成步骤104,就还要耗费更多的时间重新寻轨、稳定转速 及锁定写入时钟。所以,在已知技术中必需确定预设距离D1有足够的长度, 以便让步骤104顺利地一次完成。然而,就如前面所讨论过的,由于步骤104 涉及机械元件的运作,其所需时间难以掌握,也造成预设距离D1无法正确 地设定。要确保预设距离D1足够,可利用较为悲观的预测而将其长度尽量 拉长,于是在一般正常情形下,就可能发生完成步骤104所需的时间远短于 读取头16走完预设距离D1的时间的窘境,这将使光盘机10要浪费时间走 完较长的预设距离D1而不能马上开始步骤106。如图5中所示,其实驱动讯 号34(以及马达转速)可能在时点t0就已经稳定,但流程100还是会等读取头 16移动完预设距离D1而到达位置Pp2后才会继续进行步骤106。若是预设 距离D1过长,就会在步骤104完成后、步骤106开始前浪费时间。然而, 若是预设距离D1过短,也会因读取头16超越目标位置而浪费更多时间。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暂停模式动态适应光盘机马达 转速调整的方法及相关装置,以克服已知技术的缺点。
在已知技术中,是以读取头移动一预设距离的期间进行马达转速调整, 若马达转速在此期间内无法顺利调整稳定,读取头势必会超越写入数据的目 标位置,而需要耗费时间反向寻轨、重新调整马达转速及锁定写入时钟。
在本发明中,则是在马达转速调整期间让读取头进行类似于暂停模式的 来回移动,一直到马达转速已经调整稳定,才继续使读取头朝向数据写入的 目标位置前进。这样一来,在马达转速调整期间,读取头仅会在一至数轨的 一定范围内来回移动;即使马达转速调整要耗费较多时间,读取头在后续流 程中也不会超越目标位置。在马达转速稳定后,本发明就能直接进行写入时 钟的锁相。以这种方式,不论马达转速调整所需的时间是长是短,本发明的 技术都能动态适应马达转速调整,以较高的效率协调机电元件的运作,确保 后续数据存取能正常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已知光盘机功能方块的示意图。
图2、图3分别为可烧录式光盘片的构造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光盘机在数据写入前进行机电协调的流程示意图。
图5、图6为图4中流程进行时,读取头位置与相关讯号时序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一光盘机的功能方块示意图。
图8为图7中光盘机在数据写入前进行机电协调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图8流程进行时,读取头位置与相关讯号时序的示意图。
附图符号说明
10、50光盘机    12、52马达
14、54滑轨      16、56读取头
18、58控制电路  20、60驱动电路
22光盘片        24轨迹
26下表面        28A-28C轨道
30A数据轨迹     30B摆动轨迹
32记录记号      33主轴
34、64驱动讯号  37、67波形
100、200流程    102-110步骤
D0-D3预设距离   D4回复距离
D5-D6距离       T0、Tp1-Tp5时段
1A-1B、5A附图   WT1、WT2偏摆片段
A0-A1箭头       Pp0、Pp2、Pp4-Pp6、P0位置
Pp1、P1起始位置 Pp3、P3目标位置
t0时点          L1、L2电平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7。本发明的精神可应用于图7所示的典型光盘机50。类似于 图1中的光盘机10,光盘机50中设有马达52、滑轨54、读取头56以及驱 动电路60、控制电路58。马达52固定于光盘机50内,用来带动光盘片22 转动;滑轨54亦固定于光盘机50内,读取头56则能在滑轨54上沿箭头A1 来回滑动,以存取光盘片22的轨迹24上的数据。控制电路58用来主控光 盘机50的运作,能控制读取头56在滑轨54上的移动,并接收读取头54由 光盘片22上读入的数据,也能依据一写入时钟利用读取头56将数据写入至 光盘片22上的轨迹28A等等。控制电路58还可发出驱动讯号64给驱动电 路60,以通过驱动电路60控制马达52的转速。
本发明主要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机电元件协调流程,运用于光盘机50 中,以克服已知技术的缺点。请参考图8。当本发明的精神运用于数据写入(尤 其是等线速度光盘机中的数据写入)时,协调机电元件运作的流程200即示于 图8。图8中的流程200中有下列步骤:
步骤202:当使用者通过计算机要求光盘机50将数据写入至光盘片22上的 特定地址(譬如说是某个轨道的某个帧)时,就可以开始流程200, 准备将读取头56沿着滑轨54移至对应该特定地址的目标位置。 当光盘机50要开始数据写入时,可先在光盘片22的内圈道进行 试写等的功率调整,接下来就可进行本步骤,将读取头56朝向目 标位置寻轨移动。
步骤204:调整马达52的转速,以将马达52的转速调整至存取该特定地址 所需的对应转速,并不断测试马达52转速在调整后是否已经稳 定。若马达52的转速尚未稳定,就可进行至步骤205,再重复测 试马达52的转速是否已经稳定,直到马达52的转速确实已经稳 定下来,就能进行到步骤206。
步骤205:在马达52调整转速的期间,本发明的流程200是以一暂停模式来 控制读取头56的位置,使得读取头52的位置在一预设的回复距 离内来回移动,以等待马达52转速调整至稳定。一般的光盘机都 有暂停模式,例如说在播放光盘片上的多介质内容时,使用者能 暂停播放,使播放的内容于某处暂时中止,稍后又能控制光盘机 由中止处继续播放后续的内容。在此类的暂停模式下,读取头会 在中止处对应位置一轨道的距离间来回移动,直到光盘机要继续 播放后续的内容,读取头才会由中止处对应位置继续移动,读取 后续的内容。本发明即利用这种原理,在马达52转速调整期间让 读取头56在一定的小范围内(譬如说是一至数轨道间的距离)来回 移动,等待马达52的转速调整稳定,再继续朝向目标位置滑动, 并进行后续锁相的过程。在实际实施本发明时,可设定一预设时 间;当读取头56由一起始位置朝向目标位置移动的时间达到该预 设时间后,控制电路58可检查读取头56的位置与该起始位置间 的距离是否已经大于一预设的回复距离(譬如说是一或数轨道间 的距离),若已经大于此回复距离,且马达52的转速尚未稳定, 就反向(朝向远离目标位置的方向)移动回复距离,以使读取头56 大致回到原来的起始位置。反之,若预设时间到达后,读取头56 的位置和起始位置间的距离尚未达到回复距离,即使马达52的转 速尚未稳定,读取头56还是可继续朝向目标位置前进,直到再经 过预设时间后,再重复检检读取头56的位置与起始位置间的距 离;若已经大于回复距离且马达52的转速尚未稳定,就将读取头 56反向移动,让读取头56回到起始位置。总而言之,在等待马达 52转速调整稳定的期间,本发明是使读取头56反覆在一定范围内 来回移动,使读取头56的位置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不会像已知技 术一般让读取头56在马达转速调整期间持续朝向目标位置前进。
步骤206:在步骤204马达转速调整后,就能让读取头56持续朝向目标位置 移动,并同时进行写入时钟的频率锁定,以使写入时钟和光盘机 50由光盘片22上读出的摆动数据同步。在进行步骤206时,控制 电路58会反覆检查写入时钟是否已经锁相同步,直到锁相完成, 就能继续进行至步骤208。在实际实施时,本发明可在目标位置前 预留一段预设距离,当读取头56移动于此预设距离期间,就可同 时进行步骤206。
步骤208:由于步骤206进行期间读取头56会持续朝写入数据的目标位置移 动,完成步骤206后,可检查读取头56的位置是否已经超越目标 位置。若是,就要重新回到步骤202;若否,就能进行至步骤210。 如前所述,步骤206的锁相其实仅涉及电子元件的运作,其所需 的时间容易预测和掌握,加上本发明在步骤204进行时是以暂停 模式将读取头56的位置维持于预设的范围内,所以本发明进行完 步骤204、206后,读取头56移动的总距离也相当明确而容易掌 握。因此,在本发明中,其实已能确保读取头56在步骤204、206 完成后不会像已知技术般超越写入数据的目标位置。基于工程学 预防不测的概念,本发明流程200还是可选择性地进行步骤208 来检查读取头56在步骤204、206进行完后的位置是否已经超越 目标位置。
步骤210:经过步骤204调整马达转速、步骤206进行锁相,光盘机50中各 机电元件已能协调运作,此时读取头56就可由目标位置开始将数 据写入至光盘片22上。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流程200的实施情形,请继续参考图9。图9为流 程200实施时,光盘机50中读取头56的位置与相关讯号时序对应关系的示 意图。类似于图5,图9中也是以寻轨误差的波形67来代表读取头56跨轨 的情形,并以控制电路58对驱动电路60发出的驱动讯号64(请一并参考图 7)来代表马达52转速调整的情形,两波形的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波形振 幅的大小。9A则代表读取头56于滑轨54上的位置。假设在步骤202刚开始 之初,读取头56的位置在位置P0(譬如说是图7中轨道28C对应的位置), 要写入数据的目标位置则在位置P3(譬如说是图7中轨道28B对应的位置)。 光盘机50会预定一预设距离D3,当读取头56在预设距离D3内移动时,流 程200也同时进行步骤204、206。根据此一预设距离D3与目标位置P3,光 盘机50可计算出一起始位置P1;当读取头56到达起始位置P1后,就能开 始进行步骤204、206。所以,在步骤202中,控制电路58就在时段T1、T2、 T3的长跨轨、短跨轨及位置微调中,将读取头56移动至起始位置P1。接下 来就能进行步骤204,开始调整马达56的转速,在此同时读取头56则往复 来回于位置P1及P2间,此两位置间的距离就是回复距离D4。在实际实施 时,回复距离可以是一个轨道(也就是读取头56沿滑轨54由对应一轨道的位 置移动到相邻轨道对应位置所需的距离,就像图7中标出的距离D6)或数个 轨道的短距离。在步骤204进行的时段T4中,寻轨误差波形67不连续的数 个周期的波形起伏,就代表读取头56在回复距离D4间反向(也就是沿着位 置P2朝向位置P1的方向)移动的跨轨情形。当读取头56由起始位置P1朝 向位置P2移动时,读取头56可循着轨迹24平顺地移动,不必进行跨轨(类 似于图5中时段Tp4的情形),故波形67中会呈现平滑的曲线;相反地,当 读取头56由位置P2反向往起始位置P1移动时,就会进行跨轨而造成波形 67中的波形起伏。由于本发明中读取头56会在起始位置P1及位置P2间来 回移动,故波形67中平滑、起伏的波形也会交错出现,造成波形67中的波 形起伏呈现不连续的分布。由图9中可知,不论步骤204进行所需的时间有 多长,读取头56的位置都一定会维持在位置P1、P2间,不会向目标位置P3 延伸。与已知技术类似,本发明也可藉由驱动讯号64是否已经稳定于电平 L1、L2间来判断马达56转速的变化是否已经在容忍值范围中。在时段T4 中将马达52的转速调整稳定后,控制电路58就会随即让读取头56停止于 位置P1、P2间来回移动的操作,并继续向目标位置P3移动;当读取头56 移动于距离D5时,流程200同时也开始进行步骤206。等到步骤206在时段 T5完成后,读取头56就能移动至目标位置P3,开始进行步骤210而将数据 写入至光盘片22了。
在已知技术中,由于读取头在马达转速调整过程进行时都不断朝向要写 入数据的目标位置前进,所以已知技术要预留预设距离D1(请参考图5、6及 相关说明),当读取头在预设距离D1间移动时,也同时进行马达转速调整。 然而,由于马达转速调整所需的时间涉及机械元件运作特性,不易预测,也 容易因马达个别差异或使用损耗而有较大的改变,使得预设距离D1的长短 也难以确实预测。若预设距离过长,就会在马达转速调整和锁相步骤之间无 谓地耗费时间;若预设距离过短,等到马达转速真正稳定时,读取头就会移 动超出预设距离,并在锁相完成后超过目标位置而要回头将已知流程100重 新进行一次,耗费更多时间。相较之下,本发明的流程200在马达转速调整 期间,读取头是在暂停模式下而于一回复距离的范围内来回移动,不会一直 朝向目标位置移动,故本发明完全避免了已知技术要预留一段距离以进行马 达转速调整的困难。而本发明也可动态地适应马达转速调整所需的时间:若 马达转速调整所需的时间较短,那么读取头在位置P1、P2间来回的次数就 较少;若马达转速调整所需的时间较长,读取头在位置P1、P2间来回的次 数也会较多,但无论何种情形,读取头的位置一定会维持于位置P1、P2间, 不会超过位置P2。一旦步骤204完成,读取头即能继续朝向目标位置前进, 接着进行步骤206。后续进行步骤206的锁相时,由于锁相是电子元件的运 作,所需时间能准确估计,读取头在同时段内行进的距离也能准确预设。总 计本发明于图9中的回复距离D4可直接设定,而进行步骤206的距离D5 能准确预设,使得预设距离D3(=D4+D5)也能准确预设。换句话说,读取头 56在预设距离D3内移动的期间,本发明能确保步骤204、206能实际完成, 在读取头到达目标位置前就使机电元件协调运作,不会如已知技术一般,在 超出预设距离、越过目标位置后才完成马达转速调整和锁相(也就是图6中的 情形)。与已知技术相较之下,本发明能动态适应马达转速调整,进一步增加 光盘机运作效能,同时维护光盘机的运作正常。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做的均等变 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专利的涵盖范围。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