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杂项知识产权事务 / 数字版权管理 / 版权对象获取协议 / 移动通信终端及其受数字版权保护内容的获取、分发方法及系统

移动通信终端及其受数字版权保护内容的获取、分发方法及系统

阅读:117发布:2020-05-16

专利汇可以提供移动通信终端及其受数字版权保护内容的获取、分发方法及系统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一种 移动通信终端 及其受数字 版权 保护内容的获取、分发方法及系统,所述终端包括:短距离通信单元,用于通过短距离通信从内容发送方获取内容对象及版权获取触发信息;数字 版权管理 代理单元,用于执行开放移动联盟 数字版权管理 规定的功能;用户识别单元,用于存储用户证书信息,以供版权发布者进行证书鉴权;以及移动通信单元,用于通过 移动通信网络 访问 所述版权获取触发信息所指示的互联网上的版权发布者,向所述版权发布者发送所述 版权对象 请求 ,并于所述版权发布者读取所述用户识别单元中的用户证书信息并鉴权合法后获取版权发布者发送的版权对象。,下面是移动通信终端及其受数字版权保护内容的获取、分发方法及系统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获取受数字版权保护内容的移动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该终端包 括:
短距离通信单元,用于通过短距离通信从内容发送方获取内容对象及版权 获取触发信息;
数字版权管理代理单元,用于执行开放移动联盟数字版权管理规定的功能;
用户识别单元,用于存储用户证书信息,以供版权发布者进行证书鉴权;
移动通信单元,用于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访问所述版权获取触发信息所指示 的互联网上的版权发布者,向所述版权发布者发送所述版权对象请求,并于所 述版权发布者读取所述用户识别单元中的用户证书信息并鉴权合法后获取版权 发布者发送的版权对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短距离通信电路单元为无线USB、IEEE 802.11通信模、TransferJet 或无线HD。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该终端还包括存储装置,用 于存储所述内容对象及版权对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识别单元还存储有供内容发送方鉴权的用于识别用户身份的用户 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信息为移动通信终端号码或用户姓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版权获取触发信息为版权提供者的通用资源定位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容发送方为具有短距通信功能的内容发布服务器、与内容发布服务 器连接的短距离通信设备或具有短距通信功能的移动通信终端。
8.一种分发受数字版权保护内容的移动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该终端包 括:
短距离通信电路单元,用于通过短距离通信向接收方终端发送内容对象及 版权获取触发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短距离通信电路单元为无线USB、IEEE 802.11通信模块、TransferJet 或无线HD。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该终端还包括存储装置,用 于存储所述内容对象及版权对象。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该终端还包括:
用户识别单元,用于存储供内容接收方鉴权的用于识别用户身份的用户信 息。
12.一种移动通信终端的受数字版权保护内容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 方法包括:
通过短距离通信与内容发送方建立连接;
从所述内容发送方获取内容对象及版权获取触发信息;
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访问所述版权获取触发信息所指示的互联网上的版权发 布者,并发送所述版权对象请求;
提供移动通信终端的用户证书信息供版权发布者鉴权;
鉴权通过后利用移动通信网络从所述版权发布者获取版权对象。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过短距离通信是指通过无线USB、IEEE 802.11通信协议、TransferJet 或无线HD进行通信。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内容发送方获取内 容对象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提供接收方用户信息供内容发送方进行鉴权,及/或读取内容发送方用户信 息对发送方进行鉴权。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内容发送方获取内 容对象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由内容发送方或接收方选择要发送或接收的内容对象。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容发送方为具有短距通信功能的内容发布服务器、与内容发布服务 器连接的短距离通信设备或具有短距通信功能的移动通信终端。
17.一种移动通信终端的受数字版权保护内容的分发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包括:
通过短距离通信与内容接收方建立连接;
向内容接收方分发内容对象及版权获取触发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过短距离通信是指通过无线USB、IEEE 802.11通信协议、TransferJet 或无线HD进行通信。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内容接收方分发内 容对象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提供用户信息供接收方鉴权,及/或读取接收方用户信息对接收方进行鉴 权。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内容接收方分发内 容对象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由内容发送方或接收方选择要发送或接收的内容对象。
21.一种移动通信终端获取受数字版权保护内容的版权对象的方法,其特 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该移动通信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访问互联网上的版权发布者;
该移动通信终端向版权发布者发送版权对象请求;
版权发布者读取移动通信终端的用户证书信息并证书校验通过后,所述移 动通信终端获得版权发布者发送的版权对象。
22.一种发布受数字版权保护内容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
短距离通信移动终端、内容发布设备及版权发布设备,其中所述短距离 通信移动终端包括:短距离通信单元、移动通信单元、数字版权管理代理单元 以及用户识别单元;
所述短距离通信单元通过短距离通信从内容发布设备获取内容对象及版权 获取触发信息;
所述数字版权管理代理单元执行开放移动联盟数字版权管理规定的功能;
所述用户识别单元至少存储有供版权发布设备鉴权的用户证书信息;
所述移动通信单元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访问所述版权获取触发信息所指示的 互联网上的版权发布者,并发送所述版权对象请求;
所述版权发布者读取所述用户识别单元中的用户证书信息并鉴权合法后发 送版权对象至所述短距离通信移动终端。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识别单元还存储有供内容发布设备鉴权的用于识别用户身份的用 户信息。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容发布设备包括内容发布服务器及短距离通信设备,该短距离通信 设备与内容发布服务器通过互联网连接;或者
所述内容发布设备为具有短距离通信单元的内容发布服务器。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数字版权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移动通信终端及其受 数字版权保护的内容的获取、分发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数字版权管理技术,是指数字化内容在生产、传播、销售、使用过程中对 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的技术工具。开放移动联盟数字版权管理规范通过认证用 户、授予用户的权利范围、规范用户的行为方式来保障受版权保护数字化信息 的内容发布者、版权发布者、服务提供者的权利及利益。
在开放移动联盟数字版权管理规范中,给出了内容对象与对应该内容对象 的版权对象分开分发的框架模型。内容对象是经过加密处理的,可以由内容发 布者发布给用户,但用户不能直接使用内容对象,而必须获取版权对象才能得 到归该内容的使用权限。根据内容对象的版权对象分开分发的框架,用户通过 内容对象文本头中包含的通用资源定位符信息连接到版权发布者,并基于版权 对象获取协议获取由版权发布者发布的对应该内容对象的版权对象,方可使用 内容对象。
虽然根据开放移动联盟数字版权管理规范,在基于移动终端开展受数字版 权保护内容的发布时,内容对象和版权对象可以绑定在一起发布或者分开发布。 但现有发布系统中大多采用简单的绑定发布方式,尤其是对手机来说,其是通 过移动通信网络获取绑定的内容对象及版权对象,在这种情况下,手机之间并 不能进行受数字版权保护内容的分发,其他手机用户如果要看同样的内容,必 须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另行下载该内容(包括内容对象及版权对象),这样不利 于受数字版权保护内容相关业务的进一步普及应用。并且如果内容对象升级, 则手机用户必须重新下载绑定的内容对象和版权对象,而不能仅下载内容对象。 除此之外,现有的受版权保护的内容发布方法还存在如下问题:
现有的手机获取内容对象的方法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用户在使用相关内 容过程中除了要支付版权使用费外,还要支付网络流量费,尤其是对大容量数 字化信息(如电视剧、电影等多媒体信息)网络流量费会很高,因此现有的做 法使得用户通常更关注网络流量费,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移动数字版权管理 业务的开展。
现有的手机之间共享信息的方法一般是通过蓝牙等低速短距通信技术传输 不受版权保护的内容对象(例如通过蓝牙传输MP3,图片等信息),这样不仅会 存在传输速度低、传输安全性不高等问题,并且对于大容量的信息以及受版权 保护的内容,手机间的分发受到限制。
另,由于现有的内容对象的发布是与版权对象的发布绑定在一起的,因此 版权对象的安全性是与内容对象的安全性一起实现的,这样版权对象的更高安 全性就难以保障。由于基于版权对象获取协议的版权对象发布在移动数字版权 管理业务开展过程中至关重要,尤其是其安全保障机制,但目前在这一领域的 研究很少,因此急需更安全可靠的实现版权对象发布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获取受数字版权保护 内容的移动通信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内容对象发布依赖于移动通信网络带 宽、内容分发受限于低速短距通信、以及欠缺安全可靠的版权对象分发实现方 法的问题。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移动通信终端的受数字版权保护内容的获取 方法。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分发受数字版权保护内容的移动通信终端,以实现移动 通信终端用户之间内容对象的分发。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移动通信终端的受数字版权保护内容的分发方 法。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移动通信终端获取受数字版权保护内容的版权对象的方 法,以提高版权对象分发的安全性。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发布受数字版权保护内容的系统,以提供高速、低成本 的内容对象发布及版权对象的安全发布。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获取受数字版权保护内容的移动通信终端,该终端包括:
短距离通信单元,用于通过短距离通信从内容发送方获取内容对象及版权 获取触发信息;
数字版权管理代理单元,用于执行开放移动联盟数字版权管理规定的功能;
用户识别单元,用于存储用户证书信息,以供版权发布者进行证书鉴权;
移动通信单元,用于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访问所述版权获取触发信息所指示 的互联网上的版权发布者,向所述版权发布者发送所述版权对象请求,并于所 述版权发布者读取所述用户识别单元中的用户证书信息并鉴权合法后获取版权 发布者发送的版权对象。
一种分发受数字版权保护内容的移动通信终端,该终端包括:
短距离通信电路单元,用于通过短距离通信向接收方终端发送内容对象及 版权获取触发信息。
一种移动通信终端的受数字版权保护内容的获取方法,该方法包括:
通过短距离通信与内容发送方建立连接;
从所述内容发送方获取内容对象及版权获取触发信息;
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访问所述版权获取触发信息所指示的互联网上的版权发 布者,并发送所述版权对象请求;
提供移动通信终端的用户证书信息供版权发布者鉴权;
鉴权通过后利用移动通信网络从所述版权发布者获取版权对象。
一种移动通信终端的受数字版权保护内容的分发方法,该方法包括:
通过短距离通信与内容接收方建立连接;
向内容接收方分发内容对象及版权获取触发信息。
一种移动通信终端获取受数字版权保护内容的版权对象的方法,该方法包 括:
该移动通信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访问互联网上的版权发布者;
该移动通信终端向版权发布者发送版权对象请求;
版权发布者读取移动通信终端的用户证书信息并证书校验通过后,所述移 动通信终端获得版权发布者发送的版权对象。
一种发布受数字版权保护内容的系统,该系统包括:
短距离通信移动终端、内容发布设备及版权发布设备,其中所述短距离 通信移动终端包括:短距离通信单元、移动通信单元、数字版权管理代理单元 以及用户识别单元;
所述短距离通信单元通过短距离通信从内容发布设备获取内容对象及版权 获取触发信息;
所述数字版权管理代理单元执行开放移动联盟数字版权管理规定的功能;
所述用户识别单元至少存储有供版权发布设备鉴权的用户证书信息;
所述移动通信单元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访问所述版权获取触发信息所指示的 互联网上的版权发布者,并发送所述版权对象请求;
所述版权发布者读取所述用户识别单元中的用户证书信息并鉴权合法后发 送版权对象至所述短距离通信移动终端。
本发明通过内容发布者的高速短距通信设备向高速短距通信移动终端发布 内容对象,以及第一高速短距通信移动终端向第二高速短距通信移动终端分发 内容对象,而无需用户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获取内容对象,这样可以节约用户的 网络流量费,尤其是对大容量数字化信息,从而可以推动移动数字版权管理业 务的开展。另外,本发明通过在版权对象发布之前至少基于用户识别模单元 中存储的用户证书信息进行用户的鉴权,从而可以实现有安全保障机制的基于 版权对象获取协议的版权对象发布。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 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发布受数字版权保护内容的系统主要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高速短距通信移动终端主要组成结构框图
图3为本发明的高速短距通信移动终端接收模式的主要处理过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高速短距通信移动终端发送模式的主要处理过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系统中第一实施例发布模式的主要处理过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系统中第一实施例分发模式的主要处理过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系统中第二实施例发布模式的主要处理过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系统中第二实施例分发模式的主要处理过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系统中第三实施例发布模式的主要处理过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系统中第三实施例分发模式的主要处理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 术方案的主要原理及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 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发布受数字版权保护内容的系统主要组成结构示 意图,该系统主要包括:高速短距通信移动终端110、移动通信网络、互联网络、 具有高速短距通信功能的内容发布者120,和版权发布者(包括版权发布者服务 器130)。
其中,所述高速短距通信移动终端110用于通过短距离通信从内容发布者 获取内容对象(包括版权获取触发信息)并基于所述版权获取触发信息通过移 动通信网络从所述版权发布者服务器获取版权对象。所述版权获取触发信息例 如可以包含在接收的内容对象的文本头中,当然也可以不包含在内容对象的文 本头中。该版权获取触发信息是指包含在内容对象中的用于用户获取版权对象 的相关信息,例如可以是版权发布者的通用资源定位符信息等。
所述内容发布者120可以包括内容发布者服务器122及具有高速短距离通 信功能的发布终端121,该发布终端与内容发布者服务器通过互联网连接(如图 1),以通过高速短距离通信向所述高速短距通信移动终端发布内容对象。作为 另一种可替代的方式,该内容发布者120也可为具有高速短距离通信单元的内 容发布者服务器,该服务器利用高速短距离通信单元通过高速短距离通信方式 向所述高速短距通信移动终端发布内容对象。
所述高速短距通信移动终端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访问版权获取触发信息所 指示的互联网上的版权发布者服务器,以从所述版权发布者服务器获取版权对 象。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高速短距通信移动终端(如手机)主要组成结构 框图。本发明的高速短距通信移动终端除了具有现有移动通信终端的基本结构, 如中央处理器、显示器、输入部(如键盘或触控板)、移动通信单元、互联网 访问单元(用于支持手机上互联网)等部分,还包括:数字版权管理代理单元、 高速短距通信单元和用户识别模块单元。图2中仅显示了与本发明技术方案相 关的部分。
其中,所述高速短距通信单元用于建立与具备高速短距通信功能的内容发 布者及/或其他高速短距通信移动终端间的连接,以相应接收及/或发送内容对 象(包括版权获取触发信息)。
所述数字版权管理代理单元用于执行开放移动联盟数字版权管理所规定的 各种功能,如根据版权对象执行对内容对象的使用限制,禁止对内容对象的非 法读取等。
所述移动通信单元用于建立与基站间的连接,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访问互联 网,接收与发送与版权对象相关的信息,该信息通过互联网络从版权发布者服 务器获得或发送至版权发布者服务器。
所述互联网通信单元,包括超文本传输协议模块及TCP/IP模块,用于通过 移动通信网络建立与互联网的连接,处理与版权对象相关的消息。
所述用户识别模块单元,用于存储供版权发布者鉴权的用户证书信息(通 过定制移动运营商的鉴权业务获取),还可存储供内容发布者鉴权的基本用户 信息,该基本用户信息为用于识别用户身份的信息,如移动通信终端号码和用 户姓名等。
另,本发明的高速短距通信移动终端(如手机)还可包括存储单元,用于 存储获取的内容对象及版权对象。该存储单元可以为手机安全数字卡、用户识 别应用发展工具等。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高速短距通信移动终端接收模式的主要处理过程 示意图,其主要实现原理如下:
步骤S301,该高速短距通信移动终端(接收方)通过高速短距通信单元与 高速短距通信对方(内容发布者或其他高速短距通信移动终端)开始建立初次 连接。
步骤S302至步骤S303,高速短距通信对方向该接收方移动终端显示该通信 对方基本用户信息(如发布方的商户名称、商户编号等有效信息)并由接收方 移动终端确认。如果确认不通过,则流程结束。
步骤S304至步骤S305,读取用户识别单元存储的基本用户信息并由高速短 距通信对方(内容发布者或高速短距通信移动终端)确认。如果确认不通过, 则流程结束。
步骤S306,该接收方移动终端选择要获取的内容对象,并通过高速短距通 信单元接收选择的内容对象(包括版权获取触发信息)。
步骤S307,数字版权管理代理单元根据版权获取触发信息产生版权对象请 求。
步骤S308,通过超文本传输协议模块建立与版权发布者服务器之间的安全 连接。
步骤S309,读取用户识别模块单元存储的用户证书信息并由版权发布者服 务器鉴权。鉴权成功进入步骤S310,如果鉴权失败,则流程结束。
步骤S310-步骤S311,鉴权通过后,利用移动通信单元发送版权对象请求 消息,版权发布者服务器返回版权对象响应消息(携带版权对象)。
步骤S312,通过移动通信电路单元接收版权对象。
图3中,步骤S302、步骤S304的顺序可互换。对于步骤S307-S311,发送 版权对象请求与鉴权步骤之间的顺序并没有限制,只要鉴权后可以获得版权对 象即可。通过图3所示的过程,内容对象就可以由高速短距通信移动终端利用 高速短距通信从内容发布者或其他高速短距通信移动终端获取到,并且版权对 象可通过移动通信网从互联网上的版权服务器获取。并且,本发明是通过读取 用户证书信息进行证书校验来获得版权信息的,因此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高速短距通信移动终端发送模式(该高速短距通 信移动终端作为发送方)的主要处理过程示意图,其主要实现原理如下:
步骤S401,通过高速短距通信单元与高速短距通信对方(如其他高速短距 通信移动终端)开始建立初次连接。
步骤S402-步骤S403,高速短距通信对方向该发送方显示该通信对方的基 本用户信息并由该发送方确认。如果确认不通过,则流程结束。
步骤S404-步骤S405,读取该发送方的用户识别单元存储的发送方基本用 户信息并由高速短距通信对方(接收方)确认。如果确认不通过,则流程结束。
步骤S406,由发送方或接收方选择内容对象,该发送方终端的数字版权管 理代理单元根据选择的内容对象提取(例如从存储器提取)相应的版权获取触 发信息。内容发布者提供的内容对象包含版权获取触发信息,移动通信终端接 收到本地后,即由数字版权管理代理单元进行分离处理并分别存储内容对象与 版权对象。因此移动通信终端要发送内容对象时,数字版权管理代理单元需重 新提取(或恢复)版权获取触发信息放入要发送的内容对象中。
步骤S407,高速短距通信单元发送由发送方或接收方选择的内容对象(包 括版权获取触发信息)。
图4中,步骤S402、步骤S404的顺序可互换。通过图4所示的过程,内容 对象就可以由一高速短距通信移动终端发送至另一高速短距通信移动终端。接 收到该内容对象的高速短距通信移动终端就可以基于图3中的步骤S307-S312 获取版权对象。
本发明中,高速短距移动终端的高速短距通信单元可以为无线USB、无线I EEE 802.11模块(如Wi-fi)、TransferJet或无线高清(WirelessHD)等,但 并不限于此。下面仅以无线USB、无线IEEE 802.11模块(如Wi-fi)、TransferJet 为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受版权保护的内容的获取及分发过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是通过无线USB实现高速短距离通信。为了方便描述,本实施例 将具备无线USB的移动终端或设备称为无线USB移动终端或无线USB设备。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系统中第一实施例发布模式的主要处理过程示意图, 其主要处理过程如下:
如图5中的步骤1-3,无线USB移动终端与内容发布者的无线USB设备之间 开始建立初次连接。
如图5中的步骤4-11,基于无线USB移动终端中的用户识别单元中存储的 基本用户信息进行无线USB移动终端与内容发布者之间的相互确认。
如图5中的步骤12,无线USB移动终端与内容发布者的无线USB设备间进 行四次握手。
如图5中的步骤13、15,无线USB移动终端选择内容对象并向内容发布者 的无线USB设备发送选择的内容对象,该内容发布者的无线USB设备向无线US B移动终端发布内容对象(包括版权获取触发信息),至此无线USB移动终端就 获得了内容对象。其中内容对象中携带的版权获取触发信息是由版权发布者基 于内容对象产生版权对象后产生并发送至内容发布者的(例如发送给内容发布 者服务器),如图5中的步骤14。版权对象及版权获取触发信息可以预先基于 内容对象产生,但并不限于此。
如图5中的步骤16-17,为了获取版权对象,无线USB移动终端与版权发布 者间开始建立连接。
如图5中的步骤18-21,基于无线USB移动终端中的用户识别单元中存储的 用户证书信息(通过移动运营商获取)进行无线USB移动终端(或用户)和版 权发布者间的鉴权。
如图5中的步骤22,无线USB移动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向版权发布者请 求版权对象。
如图5中的步骤23,版权发布者向无线USB移动终端发布版权对象(如返 回响应消息,该响应消息中携带版权对象)。
通过高速短距无线通信,具有无线USB的手机就可以方便快速地获得内容 对象,并且可以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购买对应的版权。例如,用户Bob携带具有 无线USB的手机A来到数字媒体商店,该数字媒体商店内设置有与内容发布服 务器连接的具备无线USB的下载设备(或称发布设备)。用户可通过预先或当 时在手机A上安装从移动运营商得到的软件执行该手机A与发布设备或内容发 布服务器之间的交互操作。手机A和内容发布服务器通过无线USB方式建立连 接并相互确认身份后,通过预先从移动运营商得到的软件,手机A的界面上就 可以浏览该内容发布服务器上的内容对象,手机A选择想下载的内容对象,利 用无线USB就可以快速的进行对所选择内容的下载。下载了内容对象(包括版 权获取触发信息)后,由于没有版权对象,因此用户Bob并不能使用该内容对 象。同样通过已安装软件的菜单操作,手机A中的数字版权管理代理单元基于 版权获取触发信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向版权发布者服务器发送消息,请求版权 对象,版权发布者服务器验证手机A的用户证书信息,并于校验通过后向手机A 发布版权对象,由此用户Bob就可以方便、快速地基于该版权对象使用内容对 象。并且,在内容对象丢失或有新的升级版本后,用户只需重新下载内容对象 而无需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在此请求版权对象,因此在享受到快速下载内容对象 的同时也节省了费用。对于用户购买版权的方式,既可以通过移动通信网购买, 并在购买的同时获取版权对象(同时自动从手机扣除购买费用),也可以采用 其他的支付方式(如现金支付或行支付),对于其他支付方式只要由内容发 布者通知版权发布者即可。
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系统中第一实施例分发模式的主要处理过程示意图, 其主要处理过程如下:
步骤1-3,第一无线USB移动终端与第二无线USB移动终端间开始建立初次 连接。
步骤4-13,基于第一无线USB移动终端(USB移动终端1)中用户识别单元 中存储的基本用户信息与第二无线USB移动终端(USB移动终端2)中用户识别 单元中存储的基本用户信息进行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间的相互确认。
步骤14,第一无线USB移动终端向第二无线USB移动终端发送连接密钥。
步骤15,第一无线USB移动终端与第二无线USB移动终端间进行基于连接 密钥的四次握手。
步骤16,第二无线USB移动终端选择要获取的内容对象(也可以由第一无 线USB移动终端选择要分发的内容对象)。
步骤17,第一无线USB移动终端向第二无线USB移动终端分发内容对象(包 括版权获取触发信息)。至此第二无线USB移动终端就获得了内容对象。
步骤18、19,为了获取版权对象,第二无线USB移动终端与版权发布者间 开始建立连接。
步骤20-23,基于第二无线USB移动终端的用户识别单元中存储的用户证书 信息(通过移动运营商获取)进行第二用户和版权发布者间的鉴权。
步骤24,校验合法后,第二无线USB移动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向版权发 布者请求版权对象。
步骤25,版权发布者向该第二无线USB移动终端发布版权对象。通过如上 步骤,具有无线USB的不同手机之间就可以相互分发内容对象,因此朋友之间 可进行内容对象的共享,从而促进受版权保护的数字信息的传播。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是通过无线IEEE 802.11模块(如Wi-fi)实现高速短距离通 信,为了方便描述,本实施例将具备无线IEEE 802.11模块的移动终端或设备 称为IEEE 802.11移动终端或IEEE 802.11设备。
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系统中第二实施例发布模式的主要处理过程示意图, 其主要处理过程如下:
步骤1-4,IEEE 802.11移动终端(如Wi-Fi移动终端)与内容发布者的IEEE 802.11设备(如Wi-Fi接入点)间进行探测及可扩展认证协议交互。
步骤5-7,IEEE 802.11移动终端与IEEE 802.11鉴权服务器间的鉴权,该 鉴权服务器属于内容发布者的设备,直接与发布者的Wi-Fi接入点连接,用于 与用户间的鉴权。
步骤8-10,IEEE 802.11移动终端与内容发布者的IEEE 802.11设备间建 立初次连接。
步骤11-12,基于IEEE 802.11移动终端的用户识别单元中存储的基本用户 信息进行用户与内容发布者间的相互确认。
步骤13,IEEE 802.11移动终端与内容发布者的IEEE 802.11设备间进行 四次握手。
步骤14、16,IEEE 802.11移动终端选择要获取的内容对象,IEEE 802.11 设备向IEEE 802.11移动终端发布内容对象(包括版权获取触发信息,该版权 获取触发信息是由版权发布者基于内容对象产生版权对象后产生并发送至内容 发布者的)。至此IEEE 802.11移动终端就获得了内容对象。
步骤17、18,为了获取版权对象,IEEE 802.11移动终端与版权发布者间 开始建立连接。
步骤19-22,基于IEEE 802.11移动终端的用户识别单元中存储的用户证书 信息(通过移动运营商获取)进行用户和版权发布者间的鉴权。
步骤23,校验合法后IEEE 802.11移动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向版权发布 者请求版权对象。
步骤24,版权发布者向该IEEE 802.11移动终端发布版权对象。
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系统中第二实施例分发模式的主要处理过程示意图, 其主要处理过程如下:
步骤1-2,第一IEEE 802.11移动终端与第二IEEE 802.11移动终端间进行 探测。
步骤3-6,第二IEEE 802.11移动终端向第一IEEE 802.11移动终端发起的 局域网上的可扩展认证协议交互消息,以进行扩展认证。
步骤7-8,基于第二用户识别模块单元中存储的基本用户信息读取第二IEE E 802.11移动终端的公开密钥。
步骤9,第二IEEE 802.11移动终端与第一IEEE 802.11移动终端间进行基 于第二IEEE 802.11移动终端公开密钥的四次握手。
步骤9-13,第一IEEE 802.11移动终端向第二IEEE 802.11移动终端发起 的局域网上的可扩展认证协议交互消息。
步骤14-15,基于第一用户识别模块单元中存储的基本用户信息进行第一用 户向第二用户的确认。
步骤16,第一IEEE 802.11移动终端与第二IEEE 802.11移动终端间进行 四次握手。
步骤17-18,由第二IEEE 802.11移动终端选择要获取的内容对象(或者由 第一IEEE 802.11移动终端选择要分发的内容对象),并由第一IEEE 802.11 移动终端向第二IEEE 802.11移动终端发布内容对象(包括版权获取触发信息)。 至此第二IEEE 802.11移动终端就获得了内容对象。
步骤19-20,为了获取版权对象,第二IEEE 802.11移动终端与版权发布者 间开始建立连接。
步骤21-24,基于第二用户识别模块单元中存储的用户证书信息(通过移动 运营商获取)进行第二用户和版权发布者间的鉴权。
步骤25,鉴权通过后,第二IEEE 802.11移动终端向版权发布者请求版权 对象。
步骤26,版权发布者向该第二IEEE 802.11移动终端发布版权对象。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通过TransferJet功能模块实现高速短距离通信。
TransferJet是一种超宽带无线(UWB)技术,通信距离仅有3cm,却可以 实现数据传输速度高达375Mbps的超高速传输。索尼公司在2008年国际消费电 子展(CES)上演示了近距离无线技术“TransferJet”。TransferJet技术允许 用户将两个想要无线传输内容的设备靠在一起,即可在两者之间建立无线网络 连接,最高速度可达560Mbps,实际速度可以达到300Mbps以上。TransferJet 技术采用4.5Ghz频段,传输距离在1.25英寸(约3厘米)之内时可以实现最 高速度(560Mbps)。由于传输距离近,功耗可以保持在相当小的程度,从而避 免频段许可方面的麻烦。TransferJet的传输介质不是电波,而是4.5GHz频带 的感应电场。在发送端相机和接受端相机之间,电场在垂直方向上振动。这种 感应电场与4.5GHz频带的波长相同,也就是远离数厘米左右时,强度会骤减。 因此,TransferJet的接收设备产生的电场不会对其他无线设备造成干扰。同样, 只要距离不在几厘米以内,就不会受到其他UWB无线设备的干扰。另一个特点 是不需要输入密码等机器认证,可通过“放置”来连接设备,通过“拿开”来 解除设备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描述,将具有TransferJet功能模块的移动终端或 设备称为TransferJet移动终端或TransferJet设备。
如图9所示,为本发明系统中第三实施例发布模式的主要处理过程示意图, 其主要处理过程如下:
步骤1,TransferJet移动终端通过靠近内容发布者的TransferJet设备建 立与该TransferJet设备间建立连接。本实施例的TransferJet移动终端与 TransferJet设备之间并不需要鉴权过程,这是由于TransferJet是传输距离约 3厘米的高速传输技术,这么近距离的传输往往是在彼此熟悉的双方之间进行, 因此无需鉴权。
步骤2、4,建立连接后,TransferJet移动终端选择要获取的内容对象, 并由内容发布者的TransferJet设备向TransferJet移动终端发布内容对象(包 括版权获取触发信息,该版权获取触发信息由版权发布者于步骤3发送至 TransferJet设备)。
步骤5、6,为了获取版权对象,TransferJet移动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与 版权发布者间开始建立连接。
步骤6-10,基于TransferJet移动终端的用户识别模块单元中存储的用户 证书信息(通过移动运营商获取)进行用户和版权发布者间的鉴权。
步骤11,鉴权通过后,TransferJet移动终端向版权发布者请求版权对象。
步骤12,版权发布者向该TransferJet移动终端发布版权对象。
如图10所示,为本发明系统中第三实施例分发模式的主要处理过程示意图, 其主要处理过程如下:
步骤1,第一TransferJet移动终端与第二TransferJet移动终端通过靠近 建立彼此间的连接。
步骤2-3,第二TransferJet移动终端(也可以第一TransferJet移动终端) 选择要下载的内容对象,第一TransferJet移动终端向第二TransferJet移动 终端发布内容对象(包括版权获取触发信息)。
步骤3-4,第二TransferJet移动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与版权发布者间开始 建立连接。
步骤5-9,基于第二TransferJet移动终端的用户识别模块单元中存储的用 户证书信息(通过移动运营商获取)进行第二用户和版权发布者间的鉴权。
步骤10,鉴权通过后,第二TransferJet移动终端向版权发布者请求版权 对象。
步骤11,版权发布者向该第二TransferJet移动终端发布版权对象。
本发明通过内容发布者的高速短距通信设备向高速短距通信移动终端发布 内容对象,以及第一高速短距通信移动终端向第二高速短距通信移动终端分发 内容对象,即内容对象的发布和分发均通过高速短距通信完成,而无需用户通 过移动通信网络获取内容对象,这样可以节约用户的网络流量费,尤其是对大 容量数字化信息,从而可以推动移动数字版权管理业务的开展。
同时,本发明选择传输速度高、传输安全性高的高速短距通信技术,并可 以在内容发布者的高速短距通信设备与高速短距通信移动终端间、第一高速短 距通信移动终端与第二高速短距通信移动终端间传输内容对象之前进行鉴权, 其鉴权过程基于高速短距通信移动终端中用户识别模块单元存储的基本用户信 息,这样可以保证安全可靠的内容对象发布和分发。
另外,本发明通过在版权对象发布之前进行用户和版权发布者间的鉴权, 其鉴权过程基于用户识别模块单元中存储的用户证书信息(通过移动运营商获 取),这样可以实现有安全保障机制的基于版权对象获取协议的版权对象发布。
本发明基于开放移动联盟数字版权管理的分开分发安全架构,充分保证了 移动终端对基于数字版权管理内容对象的使用权限和安全性问题,同时提供了 内容发布者和版权发布者在数字版权管理系统中对用户提供服务的灵活性。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 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 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