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触点

阅读:750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电触点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 电触点 ,其坚固且可低价地制造,并且安装时容易处理。本实用新型的电触点包括:盒形的壳体;山形的 接触 部,从设置在壳体的上部的开口突出,与接触对象物接触; 弹簧 部,与接触部一体连接,对接触部向壳体上方施 力 ;以及挡止部,卡止接触部的自由端,并防止弹簧部突出于壳体上方规定程度以上;并且壳体、接触部、弹簧部以及挡止部是由弯折的一 块 导电性 金属板形成,弹簧部为具有多个弯曲部的蜿蜒形状,并收容在壳体内,接触部的自由端延设至与该自由端侧对向的弯曲部的正上方,连续接触部而至位于自由端侧的相反侧的弯曲部的上弹簧部分,是经由对向的壳体的上部内表面的间隙而设置。,下面是电触点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电触点,其特征在于包括:盒形的壳体;山形的接触部,从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上部的开口突出,与接触对象物接触;弹簧部,与所述接触部一体连接,对所述接触部向所述壳体上方施;以及挡止部,卡止所述接触部的自由端,并防止所述弹簧部突出于所述壳体上方规定程度以上;并且所述壳体、所述接触部、所述弹簧部以及所述挡止部是由弯折的一导电性金属板形成,
所述弹簧部为具有多个弯曲部的蜿蜒形状,并收容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接触部的自由端延设至与该自由端侧对向的所述弯曲部的正上方,
连续所述接触部而至位于所述自由端侧的相反侧的弯曲部的上弹簧部分,是经由对向的所述壳体的上部内表面的间隙而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触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部的蜿蜒形状呈S字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触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至少具备底壁、上壁、两侧壁,并将所述底壁的端部作为固定端而形成着所述弹簧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触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有较所述两侧壁短的尺寸,并将较所述两侧壁更位于内侧的底壁端部作为所述弹簧部的固定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触点,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底壁的外表面作为对被安装机器的安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触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从所述接触部至所述弯曲部为止为同一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触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触部的自由端设置有卡止部,并且在与所述卡止部对应的所述壳体的侧壁设置有卡止于所述卡止部的缺口部,并将所述缺口部的上缘视为所述挡止部。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触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止部为设置于所述两侧壁之间的桥梁状。

说明书全文

电触点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触点,特别是涉及一种配置在小型电气设备上,电池连接用等的用于电接触的电触点。

背景技术

[0002] 小型电气设备、特别是手机正在要求薄型化。为了适应所述要求,专利文献1提出了一种与电池等的相配接点接触的接触部从壳体向前方突出,在所述接触部的后部配置有弹性收缩的螺旋弹簧(coil spring)的所谓弹针式连接器(pogo pin connector)。但是,所述专利文献1中提出的弹针式连接器的零件个数多而成本高。
[0003] 与此相对,专利文献2提出了一种通过板金的冲裁及弯折加工,而一体地形成有包含发挥所述螺旋弹簧的作用的弹簧部的接触点(contact)的零件个数少的电连接器
[0004] 并且,专利文献3提出了一种通过对具有弹性的导电性金属板进行冲裁及弯折加工,从而一体地形成有担任螺旋弹簧的色的コ字型的弹簧臂3、接触对象接点的接触突出部3g、以及担任壳体的角色的侧壁部4、4的接触点1。
[0005] 现有技术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0007]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1-96606号公报
[0008]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11-162592号公报
[0009]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4170278号公报实用新型内容
[0010]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0011] 但是,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电连接器中,壳体是单独的,需要收纳在所 述单独的壳体内,因而操作费事,并且有时在所述收纳操作中会发生变形之类,而无法充分发挥作为连接器(触点)的作用。并且,所述连接器如上所述,需要收容在单独的壳体内,因此也存在结果导致成本升高的缺点。
[0012] 专利文献3的接触点例如图1所示的接触点1,由于是通过对具有弹性的导电性金属板进行冲裁及弯折加工而形成的,因此,零件的数量虽较少,然而弹簧臂几乎是露出的。
[0013]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没有如上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缺点,坚固且可低价地制造,并且安装时容易处理的电触点。
[0014]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0015] 所述目的是通过以下的(1)~(8)的构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电触点而实现。
[0016] (1)
[0017] 一种电触点,包括:盒形的壳体;山形的接触部,从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上部的开口突出,与接触对象物接触;弹簧部,与所述接触部一体连接,对所述接触部向所述壳体上方施;以及挡止部,使所述弹簧部不突出于所述壳体上方规定程度以上;并且这些部位是通过将一导电性金属板加以弯折成形而形成。电触点包括:盒形的壳体;山形的接触部,从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上部的开口突出,与接触对象物接触;弹簧部,与所述接触部一体连接,对所述接触部向所述壳体上方施力;以及挡止部,卡止所述接触部的自由端,并防止所述弹簧部突出于所述壳体上方规定程度以上;并且所述壳体、所述接触部、所述弹簧部以及所述挡止部是由弯折的一块导电性金属板形成,
[0018] 所述弹簧部为具有多个弯曲部的蜿蜒形状,并收容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接触部的自由端延设至与该自由端侧对向的所述弯曲部的正上方,
[0019] 连续所述接触部而至位于所述自由端侧的相反侧的弯曲部的上弹簧部分,是经由对向的所述壳体的上部内表面的间隙而设置。
[0020] (2)
[0021] 如所述(1)的电触点,其中所述弹簧部的蜿蜒形状呈S字形状。
[0022] (3)
[0023] 如所述(1)或(2)的电触点,其中所述壳体至少具备底壁、上壁、两侧壁,并将所述底壁的端部作为固定端而形成着所述弹簧部。
[0024] (4)
[0025] 如所述(3)的电触点,其中所述底壁有较所述两侧壁短的尺寸,并将较所述两侧壁更位于内侧的底壁端部作为所述弹簧部的固定端。
[0026] (5)
[0027] 如所述(3)的电触点,其中将所述底壁的外表面作为对被安装机器的安装部。
[0028] (6)
[0029] 如所述(1)的电触点,其中所述间隙从所述接触部至所述弯曲部为止为同一尺寸。
[0030] (7)如所述(3)的电触点,其中在所述接触部的自由端设置有卡止部,并且在与所述卡止部对应的所述壳体的侧壁设置有卡止于所述卡止部的缺口部,并将所述缺口部的上缘视为所述挡止部。
[0031] (8)如所述(3)的电触点,其中所述挡止部为设置于所述两侧壁之间的桥梁状。
[0032] 实用新型的效果
[0033] 本实用新型的电触点是将一块导电性金属板加以弯折成形而形成构成所述电触点的壳体、接触部及弹簧部,因此坚固且可低价地制造。而且,构成所述电触点的壳体、接触部及弹簧部为一体,因此在安装时,只要握持壳体来安装即可,所以容易处理,不会触碰到接触部,因此可防止接触部的变形。而且,壳体为一体,所以只要通过焊接等将其底壁等安装至作为被安装设备的电气设备即可进行安装,不挑选安装部位。此外,电触点整体具有导电性,所以任何地方都可以连接导线等,从而具有布线自由的效果。附图说明
[0034]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电触点的立体图。
[0035] 图2是从相反侧观察图1所示的电触点的立体图。
[0036] 图3表示图1所示的电触点的内部的立体图。
[0037]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电触点的立体图。
[0038] 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电触点的内部的立体图。
[0039] 图6的(a)~(i)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电触点的制造步骤的图。
[0040] 图7的(a)~(i)是从相反侧观察图6所示的图的图。
[0041] 符号的说明
[0042] 10、101:电触点
[0043] 12、121:壳体
[0044] 14、141:接触部
[0045] 16、161:弹簧部
[0046] 20:底壁
[0047] 22、221:侧壁
[0048] 223:桥梁部
[0049] 24、241:侧壁
[0050] 26:上壁
[0051] 28:前壁
[0052] 30:后壁
[0053] 32:缺口
[0054] 32a:缺口32的上缘(挡止)
[0055] 34:缺口
[0056] 34a:缺口34的上缘(挡止)
[0057] 36:卡止部
[0058] 38:卡止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59]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电触点进行说明。
[0060]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电触点10如图1、图2及图3所示,包括:盒形的壳体12;接触部14,从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上部的开口12a突出,与如电池的端子等的接触对象物(未图示)接触;以及弹簧部16,与所述接触部14一体连接,对所述接触部14向壳体12的上方施力。这些壳体12、接触部14及弹簧部16是通过对一块导电性金属板进行冲裁,并将其加以弯折成形而形成。作为所述导电性金属,优选的是合金、不锈材料。
[0061] 所述接触部14如图所示,呈大致倒U字形,弹簧部16与其连接。所述弹簧部16具有第一弯曲部16-1与第二弯曲部16-2,并自身收容在壳体12内。
[0062] 所述壳体12包含:底壁20;第1及第2侧壁22、24,自其两侧缘垂直地竖立;上壁26,为了在壳体12的上部形成所述开口12a,保留所述开口12a而覆盖壳体12的上部;以及前壁28,以覆盖壳体12的弹簧部16的前侧的方式而垂直地延伸。理想的是,所述壳体12优选包含与所述前壁28相对向的后壁30。所述弹簧部16连接着壳体12的底壁20。并且,从所述接触部
14至所述第二弯曲部16-2的上弹簧部16-3与所述上壁26之间设有间隙26a。
[0063] 在所述壳体12的侧壁22及24上,形成有从其下部向上方延伸规定长度的缺口部32及34。另一方面,在接触部14上,在其自由端14a的两侧部形成有卡止部36及38,这些卡止部36及38分别嵌合于缺口部32及34。所述自由端14a通过所述弹簧部16的作用而受到向上方的施力,但通过抵接于缺口部32及34的上缘32a及34a,而使得不会弹起至超出此位置的更上方。在这种意义上,上缘32a及34a形成挡止部。在所述缺口部32及34的内表面的内侧下部
32b、内侧下部34b,如图2所示,较所述弹簧部16的第一弯曲部16-1的外表面稍位于前壁28侧(参考图6的缺口部32及34)。也可以只形成卡止部36及38中的任一个,只在相对应的侧壁
22及24中的任一个上设置缺口部。所述卡止部也可以设置在自由端的前端。这时,卡止部也可以为一个。这时,形成挡止部的缺口部设置在壳体的前壁28。
[0064]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电触点101的构成的立体图。电触点101包含盒形的壳体121、以及从设置在壳体121的上部的开口121a突出而与接触对象物(未图示)接触的接触部141。图5是去除壳体121的侧壁之中在图中位于近前的一个侧壁,表示电触点101的内部构成的立体图。电触点101包含对接触部141向壳体121的上方施力的弹簧部161。这些壳体121、接触部141及弹簧部161是通过对一块导电性金属板进行冲裁,并将其加以弯折成形而形成。
[0065] 接触部141如图4所示形成为大致倒U字形,其一端与弹簧部161连接,并且另一端形成自由端141a。弹簧部161具有第一弯曲部161-1与第二弯曲部161-2,并收容在壳体121的内侧。并且,从所述接触部141至所述第二弯曲部161-2的上弹簧部161-3与所述上壁126之间设有间隙126a。壳体121与所述壳体12同样地包含侧壁221及241而形成,但侧壁221及241不具有相当于所述缺口部32、34的缺口部。
[0066] 侧壁221的与自由端141a接近的一部分以在与侧壁241之间架设桥梁的方式弯折,而形成有桥梁部223。自由端141a通过弹簧部161的作用而受到向上方的施力,但通过抵接于桥梁部223,而使得不会弹起至超出此位置的更上方。在这种意义上,桥梁部223形成挡止部。
[0067] 其次,参照图6及图7,对所述电触点10的制造方法的各步骤进行说明(电触点101也是以大致同样的方式来制造)。在所述制造方法中,准备一块导电性金属板(未图示),所述导电性金属板包含相当于多个电触点的与载体连结并横向排列而设置的多个导电性金属材料板片,利用级进模具对所述一块导电性金属板片进行冲裁,并进行弯曲加工而制造多个电触点。再者,在所述说明中,对所述壳体12的后壁30省略说明。
[0068] 首先,利用级进模具的冲裁模具,将第1块导电性金属板片冲裁成图6的(a)、图7的(a)所示的形状的素材110。
[0069] 所述素材110包括:底壁形成部120,用于形成所述壳体的底壁20;第1及第2侧壁形成部122及124,用于形成所述壳体的2个侧壁22、24,设置在所述底壁形成部的两侧;上壁形成部126,用于形成所述壳体的上壁26,在所述第1及第2侧壁形成部的一个侧部上短于所述侧壁形成部而设置;前壁形成部128,用于形成所述壳体的前壁28,与所述第1及第2侧壁形成部的一个前缘相连接而设置;弹簧部形成部116,用于形成所述弹簧部16,设置在所述底壁形成部的一端;以及接触部形成部114,用于形成所述接触部14,设置在所述弹簧部形成部的前端。在所述接触部形成部114上,在其自由端的两侧部设置有卡止部36及38,在所述第1及第2侧壁形成部122及124上,分别设置有缺口32及34。
[0070] 要形成电触点10,是通过按照以下步骤,利用多个弯折用的模具,将所述素材110加以弯折来进行。
[0071] 第1步骤:如图6的(b)、(c)及图7的(b)、(c)所示将接触部形成部114加以弯曲,而形成接触部14。
[0072] 第2步骤:如图6的(d)、图7的(d)所示,将弹簧部形成部116从中间向在图6中观察时的下方弯折,而将弹簧部16形成至中途位置为止。
[0073] 第3步骤:如图6的(e)、图7的(e)所示,将前壁形成部128加以弯折。
[0074] 第4步骤:如图6的(f)、图7的(f)所示,将上壁形成部126加以弯折。
[0075] 第5步骤:如图6的(g)、图7的(g)所示,将第1侧壁形成部122加以弯折,而形成第1侧壁22。
[0076] 第6步骤:如图6的(h)、图7的(h)所示,将弹簧部形成部116以在图6中观察时为从其基底的部分开始竖起的方式加以弯折,而完成弹簧部16。
[0077] 这时,卡止部36卡合于缺口32。
[0078] 最终步骤:最后,如图6的(i)、图7的(i)所示,将第2侧壁形成部124以从其底边垂直地竖起的方式加以弯折,而完成第2侧壁2416。
[0079] 这时,同时,也形成上壁26及前壁28,并且卡止部38卡合于缺口34。
[0080] 将所形成的电触点从载体上依次切下,或者在与载体连接着的状态下制造所有电触点,最后将所有电触点从载体上切下。
[0081] 通过以上方式,完成本实施方式的电触点10。
[0082] 再者,在所述利用级进模具的制造方法中,是以在由第1块导电性金属板片构成的所述素材110接受所述第1步骤期间,利用所述冲裁模具,进行第2块导电性金属板片的冲裁,接着,在由第1块导电性金属板片构成的所述素材110接受所述第2步骤期间,进行第2块导电性金属板片的第1步骤,然后利用所述冲裁模具,进行第3块导电性金属板片的冲裁之类的方式,依次在模具内传送所排列的导电性金属板片,而制造多个电触点。
[0083] 以上所说明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电触点是将一块导电性金属板加以弯折成形而形成构成所述电触点的壳体、接触部及弹簧部,因此坚固且可低价地制造。而且,构成所述电触点的壳体、接触部及弹簧部为一体,因而在安装时,只要握持壳体进行安装即可,所以容易处理,并且不会触碰到接触部,因此可防止接触部的变形。而且,壳体为一体,所以只要通过焊接等将其底壁等安装至作为被安装设备的电气设备即可进行安装,不挑选安装部位。进而,电触点整体具有导电性,所以任何地方都可以连接导线等,从而具有布线自由的效果。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多触点导电夹片 2020-05-12 429
可拆式触点电源 2020-05-12 860
电触点离合器 2020-05-13 741
电触点 2020-05-11 507
无触点爪极电机 2020-05-13 398
电器触点 2020-05-11 406
八触点继电器 2020-05-13 877
电器触点 2020-05-11 8
电触点机构 2020-05-12 46
电器触点 2020-05-12 706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