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家用器具 / 挂烫机 / 蒸汽发生器系统及家用电器

蒸汽发生器系统及家用电器

阅读:577发布:2022-01-21

专利汇可以提供蒸汽发生器系统及家用电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 蒸汽 发生器 系统及 家用电器 。 蒸汽发生器 系统包括: 水 箱;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加热元件,壳体上具有进水口和蒸汽出口;及水 泵 ,水泵连接在水箱和进水口之间,水泵的流量为V,当蒸汽发生器工作时,水泵连续将水箱内的水以20ml/min≤V≤100ml/min的流量泵入壳体内。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发生器系统,不但加水方便,而且还可节省蒸汽发生器的预热时间,保证蒸汽出口源源不断地排出水蒸汽,提高了蒸汽发生器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避免了在蒸汽发生器内设置水位 传感器 以及布线等,从而有利于节约成本,方便了生产工人的装配,同时还提高了蒸汽发生器系统的安全性能。,下面是蒸汽发生器系统及家用电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蒸汽发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
蒸汽发生器,所述蒸汽发生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加热元件,所述壳体上具有进水口和蒸汽出口;及
,所述水泵连接在所述水箱和所述进水口之间,所述水泵的流量为V,当所述蒸汽发生器工作时,所述水泵连续将所述水箱内的水以20ml/min≤V≤100ml/min的流量泵入所述壳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软化水装置,所述水箱、所述水泵和所述蒸汽发生器的进水口连通以形成进水管路,所述软化水装置串连在所述进水管路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化水装置设在所述水箱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化水装置为软化树脂反渗透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密封的空腔,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分隔壁以将所述空腔限定出彼此间隔的外腔室和内腔室,所述分隔壁上形成有将所述外腔室和所述内腔室进行流体连通的至少一个连通槽,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外腔室连通,所述蒸汽出口与所述内腔室连通,所述加热元件设置在所述分隔壁上以对所述内腔室和所述外腔室加热;
其中,所述水泵将所述水箱内的水以20ml/min≤V≤100ml/min的流量泵入所述外腔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腔室和所述内腔室之间限定出至少一条流体通道,在至少一条所述流体通道中设置阻隔壁以阻隔流体的流向,且所述阻隔壁邻近所述连通槽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阻隔壁的背离所述连通槽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器还包括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第一进水管,且所述第一进水管的出水端伸入所述外腔室内。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连通槽位于所述阻隔壁相同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器还包括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的自由端从所述阻隔壁的靠近所述连通槽的一侧环绕所述分隔壁的周向方向延伸至所述阻隔壁的另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水管上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出水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水管的自由端为出水端。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器还包括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第三进水管,所述第三进水管的出水端穿过所述阻隔壁伸入到所述外腔室的远离所述连通槽的一侧。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器还包括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第四进水管,所述第四进水管的自由端封闭且所述第四进水管穿过所述阻隔壁,且沿所述分隔壁的周向方向延伸,在所述第四进水管的长度方向上形成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出水孔。
1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腔室内形成的水蒸汽通过所述连通槽进入所述内腔室内后形成蒸汽旋气流。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内腔室的内周壁面相切以形成在所述外腔室内的水蒸汽切向地进入所述内腔室内。
1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槽形成于所述分隔壁的上部且邻近所述壳体顶壁。
1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壁将所述外腔室构造成C形形状。
1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壁形成为圆环形或方环形形状。
2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还包括电气接线端,所述电气接线端嵌入所述阻隔壁中且通过与所述阻隔壁对应的所述壳体侧壁上的穿孔外露。
2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壁的四个端壁分别与所述壳体、所述分隔壁连接且一体成型设置。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座;和用于密封所述底座的盖体;其中,所述进水口和所述蒸汽出口均设在所述盖体上。
2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对所述内腔室和所述外腔室同时加热。
2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嵌入于所述分隔壁之中、所述分隔壁的内壁面或外壁面上。
2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呈螺旋状环绕所述分隔壁的周向并设在所述分隔壁内。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器还包括增压开关装置,所述增压开关装置设在所述蒸汽出口处以使所述底座内的水蒸汽从所述蒸汽出口单向排出。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向下延伸出突出柱,所述突出柱内限定出底部具有通道口的单向通道,所述单向通道的上端与所述蒸汽出口连通,所述增压开关装置设在所述单向通道。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开关装置包括:密封件和弹性元件,所述密封件在所述弹性元件的弹性形变作用下密封所述通道口。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开关装置包括设在所述蒸汽出口处的单向片。
3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器还包括至少一个容垢结构,所述容垢结构设置在所述内腔室和/或所述外腔室内。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垢结构为网状格栅、条状格栅、和柱状格栅中的至少一种。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格栅和/或所述条状格栅设在所述外腔室内,且所述网状格栅的两端和/或所述条状格栅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外腔室的内侧壁和所述分隔壁的外侧壁连接。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腔室的内侧壁和所述分隔壁的外侧壁上分别形成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网状格栅的两端和/或所述条状格栅的两端均分别卡设在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内。
34.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格栅位于所述外腔室和/或所述内腔室内,且所述柱状格栅包括大体沿径向延伸的多个延伸条。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格栅包括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分布的多圈所述延伸条,每圈所述延伸条中包括沿周向分布的多个。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圈所述延伸条在所述高度方向上彼此交错开。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条从所述分隔壁的外侧壁和内侧壁上延伸出。
3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器还包括至少一个增益结构,所述增益结构容纳在所述内腔室和/或所述外腔室内且与所述分隔壁接触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益结构连接在所述分隔壁上。
40.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益结构设在所述壳体的顶壁上,且所述增益结构向下伸入所述内腔室和/或所述外腔室。
41.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益结构的下端与所述壳体的底壁之间间隔开。
42.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益结构包括多个,且多个所述增益结构绕所述分隔壁的周向设置。
43.一种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42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家用电器为吸尘器挂烫机、油烟机、咖啡机、洗衣机空调微波炉。

说明书全文

蒸汽发生器系统及家用电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系统及家用电器。

背景技术

[0002] 蒸汽发生器加方式一般为人工添加和添加两种。
[0003] 人工添加水不但浪费人,而且需要蒸汽发生器冷却后才能添加,等待时间长。另外,人工添加水的蒸汽发生器一般体积较大,单次加水多,这会造成蒸汽的预热时间过长。
[0004] 泵添加水的蒸汽发生器是在蒸汽发生器内缺水时才添加,需要水位传感器和布线,成本高,系统容易发生故障。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蒸汽发生器系统,有利于节约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蒸汽发生器的工作效率。
[0006]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家用电器,包括上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
[0007]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包括:包括:水箱;蒸汽发生器,所述蒸汽发生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加热元件,所述壳体上具有进水口和蒸汽出口;及水泵,所述水泵连接在所述水箱和所述进水口之间,所述水泵的流量为V,当所述蒸汽发生器工作时,所述水泵连续将所述水箱内的水以20ml/min≤V≤100ml/min的流量泵入所述壳体内。
[0008]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当蒸汽发生器系统工作时,通过使得水泵连续将水箱内的水以20ml/min≤V≤100ml/min的流量泵入到壳体内,以便于流入壳体内的水在加热元件的加热下,迅速汽化成水蒸汽并从蒸汽出口排出,这一方面不但加水方便,而且还可节省蒸汽发生器的预热时间,保证蒸汽出口源源不断地排出水蒸汽,提高了蒸汽发生器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避免了在蒸汽发生器内设置水位传感器以及布线等,从而有利于节约成本,方便了生产工人的装配,同时还提高了蒸汽发生器系统的安全性能。
[0009]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蒸汽发生器系统还包括软化水装置,所述水箱、所述水泵和所述蒸汽发生器的进水口连通以形成进水管路,所述软化水装置串连在所述进水管路中。
[0010] 进一步地,所述软化水装置设在所述水箱内。
[0011] 进一步地,所述软化水装置为软化树脂反渗透膜。
[001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具有密封的空腔,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分隔壁以将所述空腔限定出彼此间隔的外腔室和内腔室,所述分隔壁上形成有将所述外腔室和所述内腔室进行流体连通的至少一个连通槽,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外腔室连通,所述蒸汽出口与所述内腔室连通,所述加热元件设置在所述分隔壁上以对所述内腔室和所述外腔室加热;其中,所述水泵将所述水箱内的水以20ml/min≤V≤100ml/min的流量泵入所述外腔室。
[0013] 进一步地,所述外腔室和所述内腔室之间限定出至少一条流体通道,在至少一条所述流体通道中设置阻隔壁以阻隔流体的流向,且所述阻隔壁邻近所述连通槽设置。
[0014]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阻隔壁的背离所述连通槽的一侧。
[0015] 进一步地,所述蒸汽发生器还包括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第一进水管,且所述第一进水管的出水端伸入所述外腔室内。
[0016]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和所述连通槽位于所述阻隔壁相同的一侧。
[0017] 进一步地,所述蒸汽发生器还包括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的自由端从所述阻隔壁的靠近所述连通槽的一侧环绕所述分隔壁的周向方向延伸至所述阻隔壁的另一侧。
[0018]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进水管上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出水孔。
[0019]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进水管的自由端为出水端。
[0020] 进一步地,所述蒸汽发生器还包括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第三进水管,所述第三进水管的出水端穿过所述阻隔壁伸入到所述外腔室的远离所述连通槽的一侧。
[0021] 进一步地,所述蒸汽发生器还包括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第四进水管,所述第四进水管的自由端封闭且所述第四进水管穿过所述阻隔壁,且沿所述分隔壁的周向方向延伸,在所述第四进水管的长度方向上形成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出水孔。
[0022] 进一步地,所述外腔室内形成的水蒸汽通过所述连通槽进入所述内腔室内后形成蒸汽旋气流。
[0023] 进一步地,所述连通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内腔室的内周壁面相切以形成在所述外腔室内的水蒸汽切向地进入所述内腔室内。
[0024] 进一步地,所述连通槽形成于所述分隔壁的上部且邻近所述壳体顶壁。
[0025] 进一步地,所述阻隔壁将所述外腔室构造成C形形状。
[0026] 进一步地,所述分隔壁形成为圆环形或方环形形状。
[0027]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元件还包括电气接线端,所述电气接线端嵌入所述阻隔壁中且通过与所述阻隔壁对应的所述壳体侧壁上的穿孔外露。
[0028] 进一步地,所述阻隔壁的四个端壁分别与所述壳体、所述分隔壁连接且一体成型设置。
[0029]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底座;和用于密封所述底座的盖体;其中,所述进水口和所述蒸汽出口均设在所述盖体上。
[0030]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元件对所述内腔室和所述外腔室同时加热。
[0031]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元件嵌入于所述分隔壁之中、所述分隔壁的内壁面或外壁面上。
[0032]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元件呈螺旋状环绕所述分隔壁的周向并设在所述分隔壁内。
[0033] 进一步地,所述蒸汽发生器还包括增压开关装置,所述增压开关装置设在所述蒸汽出口处以使所述底座内的水蒸汽从所述蒸汽出口单向排出。
[0034] 进一步地,所述盖体向下延伸出突出柱,所述突出柱内限定出底部具有通道口的单向通道,所述单向通道的上端与所述蒸汽出口连通,所述增压开关装置设在所述单向通道。
[0035] 进一步地,所述增压开关装置包括:密封件和弹性元件,所述密封件在所述弹性元件的弹性形变作用力下密封所述通道口。
[0036] 进一步地,所述增压开关装置包括设在所述蒸汽出口处的单向片。
[0037] 进一步地,所述蒸汽发生器还包括至少一个容垢结构,所述容垢结构设置在所述内腔室和/或所述外腔室内。
[0038] 进一步地,所述容垢结构为网状格栅、条状格栅、和柱状格栅中的至少一种。
[0039] 进一步地,所述网状格栅和/或所述条状格栅设在所述外腔室内,且所述网状格栅的两端和/或所述条状格栅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外腔室的内侧壁和所述分隔壁的外侧壁连接。
[0040] 进一步地,所述外腔室的内侧壁和所述分隔壁的外侧壁上分别形成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网状格栅的两端和/或所述条状格栅的两端均分别卡设在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内。
[0041] 进一步地,所述柱状格栅位于所述外腔室和/或所述内腔室内,且所述柱状格栅包括大体沿径向延伸的多个延伸条。
[0042] 进一步地,所述柱状格栅包括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分布的多圈所述延伸条,每圈所述延伸条中包括沿周向分布的多个。
[0043] 进一步地,相邻的两圈所述延伸条在所述高度方向上彼此交错开。
[0044] 进一步地,所述延伸条从所述分隔壁的外侧壁和内侧壁上延伸出。
[0045] 进一步地,所述蒸汽发生器还包括至少一个增益结构,所述增益结构容纳在所述内腔室和/或所述外腔室内且与所述分隔壁接触
[0046] 进一步地,所述增益结构连接在所述分隔壁上。
[0047] 进一步地,所述增益结构设在所述壳体的顶壁上,且所述增益结构向下伸入所述内腔室和/或所述外腔室。
[0048] 进一步地,所述增益结构的下端与所述壳体的底壁之间间隔开。
[0049] 进一步地,所述增益结构包括多个,且多个所述增益结构绕所述分隔壁的周向设置。
[005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家用电器,包括上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
[0051]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家用电器,通过设置上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有利于节约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蒸汽发生器的工作效率。
[005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家用电器为吸尘器挂烫机、油烟机、咖啡机、洗衣机空调微波炉。附图说明
[0053]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0054] 图2是根据图1所示的蒸汽发生器的俯视图;
[0055] 图3是根据图2所示的蒸汽发生器的A-A处剖视图;
[0056] 图4是根据图3所示的取下弹性元件和密封件的蒸汽发生器的A-A方向剖视图;
[0057] 图5是根据图2所示的蒸汽发生器的B-B方向的剖视图;
[0058]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的分解示意图;
[0059]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些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的示意图;
[0060]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61] 图9是图7所示的蒸汽发生器的俯视图;
[0062] 图10是根据图9所示的蒸汽发生器的C-C方向的剖视图;
[0063] 图11是根据图7所示的盖体取下后的蒸汽发生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64] 图12是根据图11所示的蒸汽发生器的俯视图;
[0065]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些实施例的盖体取下后的蒸汽发生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66] 图14是根据图13所示的容垢结构取下后的蒸汽发生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67] 图15是根据图13所示的蒸汽发生器内流体流向的示意图;
[0068]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的俯视图;
[0069] 图17是根据图16所示的蒸汽发生器的D-D方向的剖视图;
[0070] 图18是根据图16所示的盖体取下后的蒸汽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0071] 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0072] 附图标记:
[0073] 蒸汽发生器系统1000;
[0074] 蒸汽发生器100;
[0075] 壳体1;外腔室11;内腔室12;进水口13;蒸汽出口14;底座15;盖体16;凸筋162;突出柱161;通道口1611;单向通道1612;凸条163;分隔壁2;凹槽22;连通槽21;加热元件3;电气接线端31;增压开关装置4;密封件41;弹性元件42;阻隔壁5;第一端壁51;第二端壁52;第三端壁53;第四端壁54;密封槽55;第一进水管61;第二进水管62;第一出水孔621;C形管段622;垂直管段623;增益结构7;网状格栅81;条状格栅82;柱状格栅83;延伸条831;第一卡槽
84;第二卡槽85;温控器9;熔断器10;
[0076] 水箱200;水泵300;软化水装置400。

具体实施方式

[0077]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78]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上”、“下”、“顶”、“底”、“内”、“外”、“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79] 下面参考图1-图1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系统1000。蒸汽发生器系统1000可以用在家用电器例如吸尘器、挂烫机、油烟机、咖啡机、洗衣机、空调或微波炉等中,以用于产生蒸汽。
[0080] 如图1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可以包括蒸汽发生器100、水箱200和水泵300。可选地,水泵300为容积泵或叶片泵。
[0081] 蒸汽发生器100可以包括壳体1和加热元件3,加热元件3可以设在壳体1内,从而便于加热壳体1内的水。
[0082] 壳体1上具有进水口13和蒸汽出口14,从而便于通过进水口13向壳体1内供水,加热元件3加热壳体1内的水以使水汽化成蒸汽,并从蒸汽出口14排出。
[0083] 具体地,如图19所示,水泵300连接在水箱200和进水口13之间,水泵300的流量为V,当蒸汽发生器100工作时,水泵300连续将水箱200内的水以20ml/min≤V≤100ml/min的流量泵入壳体1内。具体而言,当蒸汽发生器系统1000工作时,通过使得水泵300连续将水箱200内的水以20ml/min≤V≤100ml/min的流量泵入到壳体1内,以便于流入壳体1内的水在加热元件3的加热下,迅速汽化成水蒸汽并从蒸汽出口14排出,这一方面不但加水方便,而且还可以节省蒸汽发生器100的预热时间,保证蒸汽出口14源源不断地排出水蒸汽,提高了蒸汽发生器100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避免了在蒸汽发生器100内设置水位传感器以及布线等,从而有利于节约成本,方便了生产工人的装配,同时还提高了蒸汽发生器系统1000的安全性能。需要说明的是,水泵300连续将水箱200内的水以20ml/min≤V≤100ml/min的流量泵入壳体1内,所说的“连续”可以包括持续不停地即不间断地连续,还可以是等时间间隔连续或者不等时间间隔连续三种实施方式。
[0084]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当蒸汽发生器系统1000工作时,通过使得水泵300连续将水箱200内的水以20ml/min≤V≤100ml/min的流量泵入到壳体1内,以便于流入壳体1内的水在加热元件3的加热下,迅速汽化成水蒸汽并从蒸汽出口14排出,这一方面不但加水方便,而且还可以节省蒸汽发生器100的预热时间,保证蒸汽出口14源源不断地排出水蒸汽,提高了蒸汽发生器100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避免了在蒸汽发生器100内设置水位传感器以及布线等,从而有利于节约成本,方便了生产工人的装配,同时还提高了蒸汽发生器系统1000的安全性能。
[0085] 可选地,加热元件3的功率为P,当1000W≤P≤2500W时,20ml/min≤V≤100ml/min。从而进一步优化加热元件3与水泵300之间的配合度,避免因加热元件3的功率过低、水泵
300泵入壳体1内的水太多而导致的壳体1内的水满溢以及因加热元件3的功率过大、水泵
300泵入的水太少导而致的加热元件3的干烧等问题的发生,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蒸汽发生器系统1000使用的安全性。
[0086] 具体地,蒸汽发生器100工作时,水泵300连续不停地将水箱200内的水以20ml/min≤V≤100ml/min的流量入壳体1内,加热元件3不停加热。也就是说,只要蒸汽发生器100开始工作,水泵300便不间断地持续将水箱200内的水泵300入壳体1内且加热元件3也不间断地持续加热。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另一些示例中,当蒸汽发生器系统1000工作时,水泵300可以等时间间隔或者不等时间间隔将水箱200内的水泵入壳体1内预定水量,加热元件3不停加热。例如,水泵300可以每间隔5分钟向壳体1内泵入预定水量,加热元件3持续加热,即便当水泵300向壳体1泵入预定水量后,且停止泵入时,加热元件3始终加热。其中,可以理解的是,水泵300等时间间隔或者不等时间间隔将水箱200内的水泵入壳体1内的时间参数可以依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
[0087]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蒸汽发生器系统1000还包括软化水装置400,水箱200、水泵300和蒸汽发生器100的进水口13连通以形成进水管路,从而便于向蒸汽发生器
100内泵入水。
[0088] 软化水装置400串连在进水管路中。由此,通过将软化水装置400串连在进水管路中以软化进水管路中的水,使得进入到蒸汽发生器100内的水为软化水,从而在蒸汽发生器100的使用过程中,可大幅度地减少蒸汽发生器100内的水垢,同时也无需对蒸汽发生器100进行除垢处理,这不但节约了成本,也延长了蒸汽发生器100的使用寿命,也提高了蒸汽发生器100使用的安全性,从而延长了蒸汽发生器系统1000的使用寿命。
[0089] 可选地,如图19所示,软化水装置400设在水箱200内,从而软化水箱200内的水。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软化水装置400还可以串连在进水管路中的其它位置处例如水泵300和蒸汽发生器100的进水口13之间。可选地,软化水装置400为软化树脂或反渗透膜。从而提高对进水管路中的水的软化效果较大程度地去除水中的水垢。
[009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8、图10-图15和图17-图18所示,壳体1内具有密封的空腔,加热元件3等设置在密封的空腔内。加热元件3包括电气接线端31,加热元件3的的电气接线端31穿过形成于壳体1上的穿孔外露。
[0091] 如图3-图4以及图6、图8、图10-图15所示,壳体1内形成有分隔壁2以将空腔限定出彼此间隔开的外腔室11和内腔室12。例如,在壳体1的空腔内设置环形的分隔壁2以间隔出外腔室11和内腔室12,并使外腔室11环绕内腔室12。由此,设置在壳体1内的分隔壁2有利于增大壳体1的内表面积,从而便于附着更多的水垢,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水垢过多而导致的蒸汽发生器100的效能降低甚至损坏,延长了蒸汽发生器100的使用寿命。
[0092] 分隔壁2上形成有将外腔室11和内腔室12进行流体连通的至少一个连通槽21。例如,在分隔壁2上设置一个连通槽21以便于外腔室11和内腔室12之间的流体连通。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分隔壁2上还可以设置多个连通槽21,例如两个、三个等以便于外腔室11和内腔室12之间的流体连通。优选地,分隔壁2上设有一个连通槽21。
[0093] 壳体1上具有进水口13和蒸汽出口14,其中进水口13与外腔室11连通,蒸汽出口14与内腔室12连通,由此,通过在壳体1内设置彼此间隔开的内腔室12和外腔室11,同时使得进水口13与外腔室11直接连通,蒸汽出口14与内腔室12直接连通,在蒸汽发生器100使用过程中,与内腔室12连通的蒸汽出口14持续排出蒸汽的同时,可以通过水泵向外腔室11内泵入水,避免了现有的锅炉式蒸汽发生器中加水不方便的问题,而且相比现有较大体积的锅炉式蒸汽发生器,本实用新型中的蒸汽发生器100具有较小的体积,当蒸汽发生器100随蒸汽发生器系统1000安装在家用电器中时,有利于家用电器的小型化。可选地,进水口13可设在与外腔室11对应的壳体1的顶壁的任意位置处。
[0094] 加热元件3设在分隔壁2上以对内腔室12和外腔室11加热。具体地,将加热元件3设在分隔壁2上可便于加热元件3产生的热能首先快速传导至内腔室12和外腔室11中的流体上,使得液体状流体受热后快速汽化为蒸汽状流体而提高电能利用率,同时还可避免加热元件3局部过热。例如,加热元件3可以嵌入分隔壁2之中、分隔壁2的内壁面或外壁面上以便于对内腔室12和外腔室11加热。可选地,加热元件3可以基于浇注工艺一体成型嵌设在分隔壁2内、或固定设置分隔壁2的内壁面或外壁面上以便对内腔室12和外腔室11加热。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加热元件3还可以设在壳体1的其它位置例如设在内腔室12或外腔室11内或加热元件3可通过浇注工艺一体成型嵌入壳体1中的任意部位。可以理解的是,设置在壳体1内的分隔壁2具有导热的作用。
[0095] 具体而言,水泵300将水箱200内的水以20ml/min≤V≤100ml/min的流量泵入到外腔室11内,进入到外腔室11内的水在加热元件3的加热下汽化。当位于外腔室11内的水蒸汽或水滴和蒸汽混合流体通过连通槽21进入到内腔室12内时,加热元件3同时作用于内腔室12,将进入到内腔室12中的水蒸汽烘干成干燥的蒸汽并从蒸汽出口14排出。由此,通过将加热元件3设在分隔壁2上以使加热元件3对内腔室12和外腔室11加热,且通过水泵300向外腔室11内泵入水以便于蒸汽从蒸汽出口14处持续排出,不但提高了加热元件3的利用率,而且缩短了蒸汽发生器100的预热时间,可以使蒸汽发生器100持续产生出温度高、干度大的蒸汽。
[0096] 具体地,如图1和图3、图5-图7所示,壳体1包括底座15和用于密封底座15的盖体16。具体而言,上述的空腔设在底座15内且底座15的顶部敞开,盖体16封闭底座15以密封空腔。分隔壁2设在底座15内以限定出外腔室11和内腔室12。其中,进水口13和蒸汽出口14均设在盖体16上,不但结构简单,而且便于壳体11内的加热元件3和上述分隔壁2等的设置。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进水口13和蒸汽出口14还可以设在壳体1的其它可实施的位置,例如进水口13和蒸汽出口14设在底座15上,或者进水口13和蒸汽出口14分别设置于底座15和盖体16等其他可实现上述等同效果的布局位置。
[0097] 可选地,盖体16与底座15通过固件例如螺栓密封连接。进一步可选地,如图6所示,盖体16的底壁上设有凸筋162,分隔壁2的顶壁上设有大体环形的凹槽22,当盖体16盖在底座15上时,凸筋162与凹槽22配合,同时盖体16和底座15进一步通过紧固件连接,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盖体16与底座15之间连接的密封性
[0098] 可以理解的是,壳体1的顶壁为盖体16,壳体1的侧壁为底座15的侧壁,壳体1的底壁为底座15的底壁,壳体1的空腔为底座15的空腔,且底座15的空腔通过盖体16密封。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盖体16上还可以具有腔体,从而便于盖体16的腔体与底座15内的腔体密封装配以限定出空腔,即壳体1由上下两腔体密封装配而成。
[0099]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外腔室11和内腔室12之间限定出至少一条流体通道,也就是说,至少一条流体通道设在分隔壁2的外侧且位于外腔室11内。例如,分隔壁2为环形,外腔室11内通过多个环形间隔板(图未示出)限定出多个流体通道,多条流体通道为在分隔壁2的径向方向上分布的环形通道,多条流体通道是连通的。再例如,外腔室11和内腔室12之间设有一个流体通道。可以理解的是,设在外腔室11和内腔室12之间的一个流体通道即为外腔室11所具有的通道。
[0100] 在至少一条流体通道中设置阻隔壁5以阻隔流体的流向。也就是说,阻隔壁5设在至少一条流体通道中以阻隔流体例如水蒸汽的流向。例如,内腔室12和外腔室11之间设有多条流体流通,阻隔壁5设在其中一条流体通道中。再例如,如图6、图8、图11-图15所示,内腔室12和外腔室11之间设有一条流体流通,阻隔壁5设在内腔室12和外腔室11之间。
[0101] 阻隔壁5邻近连通槽21设置,从而起到阻隔流体流向的作用。
[0102] 优选地,内腔室12和外腔室11之间设有一条流体流通,阻隔壁5设在外腔室11内且位于分隔壁2的外侧。
[0103] 进一步地,阻隔壁5设在外腔室11内以将外腔室11构造成C形形状。例如,当蒸汽发生器100的壳体1采用方体、圆柱体、球体或椭球体等大致的规则体时,阻隔壁5设在外腔室11内以将外腔室11的横截面构造成大致C形形状。若蒸汽发生器100的壳体1设计成不规则体状时,阻隔壁5设在外腔室11内以将外腔室11的横截面构造成大致等同功能的C形形状。
[0104] 可选地,阻隔壁5可以与壳体1和分隔壁2一体成型。具体地,阻隔壁5的四个端壁分别与壳体1、分隔壁2连接且一体成型设置。例如,壳体的侧壁的一部分朝向壳体1的中心凹入外腔室11内以限定出阻隔壁5。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阻隔壁5与壳体1还可以是两个独立成型的结构,例如,阻隔壁5焊接在外腔室11内。
[0105] 可选地,如图5和图18所示,阻隔壁5包括第一端壁51、第二端壁52、第三端壁53和第四端壁54。其中,第一端壁51与壳体1的底部(底座15的底部)一体连接,第二端壁52与壳体1的侧壁(底座15的侧壁)一体连接,第三端壁53与分隔壁2的外侧壁一体连接,第四端壁54为阻隔壁5的顶壁,第四端壁54上形成有与分隔壁2顶部的上述凹槽22连通的密封槽55,壳体1的内顶壁(盖体16的底壁)上形成有与上述凸筋162连接的凸条163,当盖体16盖住底座15时,凸筋162配合在凹槽22内,凸条163嵌入密封槽55内,从而使得阻隔壁5阻隔外腔室
11内的流体例如水蒸汽的流向。
[0106] 进一步地,加热元件3的电气接线端31嵌入阻隔壁5中且通过与阻隔壁5对应的壳体1的侧壁上的穿孔外露。具体而言,由于阻隔壁5与壳体1和分隔壁2一体成型,设在分隔壁2上的加热元件3的电气接线端31嵌入设置阻隔壁5,且在阻隔壁5对应位置的壳体1侧壁开设穿孔,电气接线端31穿过穿孔外露并用于电连接。由此,加热元件3的接线端巧妙嵌入阻隔壁5中,不但结构简单,而且避免了壳体1内复杂的电线布局。
[0107] 可选地,壳体1和形成于壳体1内的分隔壁2、阻隔壁5均可以为铸件。
[0108] 进一步地,进水口13位于阻隔壁5的背离连通槽21的一侧,也就是说,进水口13和连通槽21分别位于阻隔壁5的两侧。由此,如图15所示,从进水口13流入外腔室11内的水在加热元件3的加热作用下汽化成干燥度小的水蒸汽,由于阻隔壁5作用使得水蒸汽沿着外腔室11且环绕分隔壁2的外周壁的一周到达连通槽21,并通过连通槽21进入到内腔室12内,当水蒸汽进入内腔室12后再次被加热和烘干,进一步将水蒸汽转化为干燥的蒸汽从蒸汽出口14排出。在此过程中,增加了水蒸汽与分隔壁2内外表面及壳体1内表面的接触面积,避免设在分隔壁2上的加热元件3出现局部过热的现象,有利于提高分隔壁2和加热元件3的使用寿命,且提高了加热元件3的加热效率,同时进一步减少了蒸汽发生器100的预热时间,还有利于提高蒸汽的干燥度。
[0109] 具体地,蒸汽发生器100包括与进水口13连通的第一进水管61,且第一进水管61的出水端伸入外腔室11内。例如,如图15所示,第一进水管61的出水端向下伸入外腔室11内。由此,第一进水管61的出水端与连通槽21分别位于阻隔壁5的两侧,从第一进水管61的出水端流出的水在外腔室11内流通,同时经过加热元件3加热变成干度较小的水蒸汽需要绕分隔壁2的一周才能通过连通槽21进入到内腔室12内。在此过程中,增加了水蒸汽与分隔壁2内外表面及壳体1内表面的接触面积,避免设在分隔壁2上的加热元件3出现局部过热的现象,有利于提高分隔壁2和加热元件3的使用寿命,且提高了加热元件3的加热效率,同时进一步减少了蒸汽发生器100的预热时间,还有利于提高蒸汽的干燥度。
[0110]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进水口13和连通槽21位于阻隔壁5的相同的一侧。
[0111] 具体地,如图8和图11-图12所示,蒸汽发生器100包括与进水口13连通的第二进水管62,第二进水管62的自由端从阻隔壁5的靠近连通槽21的一侧环绕分隔壁2的周向方向延伸至阻隔壁5的另一侧。由此,从第二进水管62进入到外腔室11内的水在加热元件3的加热下变成水蒸汽后,至少部分水蒸汽在外腔室11内需要绕分隔壁2的周向方向的一周才能通过连通槽21进入到内腔室12内,在此过程中,增加了水蒸汽与分隔壁2内外表面及壳体1内表面的接触面积,避免设在分隔壁2上的加热元件3出现局部过热的现象,有利于提高分隔壁2和加热元件3的使用寿命,且提高了加热元件3的加热效率,同时进一步减少了蒸汽发生器100的预热时间,还有利于提高蒸汽的干燥度。
[0112]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进水管还可以形成为其它形状,例如,进水管的进水端与进水口13连通,进水管的另一端多次环绕分隔壁2的周向方向设置。或者,进水管的另一端还可以螺旋缠绕在分隔壁2的周向方向上。
[0113] 可选地,如图8所示,第二进水管62上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出水孔621,由此,从多个第一出水孔621流出的水可喷射在分隔壁2的外周壁上,从而在分隔壁2的外周壁上形成水流或水膜,且水流或水膜沿分隔壁2的外周壁向下流动,从而使得液态水与加热元件3之间充分换热,而且从第二进水管62的远离连通槽21的第一出水孔621喷出的水产生的水蒸汽需要绕分隔壁2的外周壁的一周才能通过连通槽21进入到内腔室12内,从而有利于提高加热元件3的加热效率,减少蒸汽发生器100的预热时间,同时也可以避免加热元件3出现局部过热的现象,有利于延长加热元件3的使用寿命。可选地,多个第一出水孔621均匀间隔地设在第二进水管62的靠近分隔壁2的一侧,从而便于第一出水孔621流出的水尽可能多地喷射在分隔壁2上以便于加热元件3的加热。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进水管62上的多个第一出水孔621非常小且喷射出雾状小水滴时,可使上述优点进一步得到优化。
[0114]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具体示例中,第二进水管62的自由端为出水端,由此,第二进水管62的出水端和连通槽21通过阻隔壁5间隔开,从第二进水管62的出水端流出的水在加热元件3的加热下变成水蒸汽后,需要绕分隔壁2的外周壁的一周才能通过连通槽21进入到内腔室12内,在此过程中,增加了水蒸汽与分隔壁2内外表面及壳体1内表面的接触面积,避免设在分隔壁2上的加热元件3出现局部过热的现象,有利于提高分隔壁2和加热元件3的使用寿命,且提高了加热元件3的加热效率,同时进一步减少了蒸汽发生器100的预热时间,还有利于提高蒸汽的干燥度。
[0115] 具体地,如图8和图11所示,第二进水管62包括C形管段622和垂直于C形管段622且与进水口13连接的垂直管段623,结构简单。进一步地,第二进水管62环绕在分隔壁2的上部外壁面的外侧,由此,从第二进水管62排出的至少一部分水可喷洒在分隔壁2的上部外壁面的外侧,并沿着分隔壁2向下流动,从而有利于与加热元件3充分换热,提高加热元件3的加热效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加热元件3出现局部过热的现象。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第二进水管62还可以环绕分隔壁2高度方向上的其它位置,例如第二进水管62环绕在分隔壁2的中部外壁面的外侧或下部外壁面的外侧。
[0116]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具体示例中,蒸汽发生器100还包括与进水口13连通的第三进水管(图未示出),第三进水管的出水端穿过阻隔壁5伸入到外腔室11的远离连通槽21的一侧,从而使得第三进水管的出水端和连通槽21分别位于阻隔壁5的两侧,以便于第三进水管的出水端流出的水进入到外腔室11内且在加热元件3的加热下变成水蒸汽后,至少部分水蒸汽在外腔室11内需要绕分隔壁2的周向方向的一周才能通过连通槽21进入到内腔室12内,在此过程中,增加了水蒸汽与分隔壁2内外表面及壳体1内表面的接触面积,避免设在分隔壁2上的加热元件3出现局部过热的现象,有利于提高分隔壁2和加热元件3的使用寿命,且提高了加热元件3的加热效率,同时进一步减少了蒸汽发生器100的预热时间,还有利于提高蒸汽的干燥度。
[0117] 进一步地,蒸汽发生器100还包括与进水口13连通的第四进水管(图未示出),第四进水管的自由端封闭且第四进水管穿过阻隔壁5,且沿分隔壁2的周向方向延伸,在第四进水管的长度方向上形成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出水孔(图未示出),由此,从多个第二出水孔流出的水可喷射在分隔壁2的外周壁上,从而在分隔壁2的外周壁上形成水流或水膜,且水流或水膜沿分隔壁2的外周壁向下流动,从而使得液态水与加热元件3充分换热,而且从第四进水管的远离连通槽21的第二出水孔喷出的水产生的水蒸汽需要绕分隔壁2的外周壁的一周才能通过连通槽21进入到内腔室12内,从而有利于提高加热元件3的加热效率,减少蒸汽发生器100的预热时间,同时也可以避免加热元件3出现局部过热的现象,有利于延长加热元件3的使用寿命。可选地,多个第二出水孔均匀间隔地设在第四进水管的靠近分隔壁2的一侧,从而便于第二出水孔流出的水尽可能多地喷射在分隔壁2上。可以理解的是,当第四进水管上的多个第二出水孔非常小且喷射出雾状小水滴时,可使上述优点进一步得到优化。
[0118]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外腔室11内形成的水蒸汽通过连通槽21进入内腔室12内后形成蒸汽旋风气流。具体地,连通槽21的延伸方向与内腔室12的内周壁面相切以形成在外腔室11内的水蒸汽切向地进入内腔室12内,从而形成蒸汽旋风气流。
[0119] 具体而言,通过上述连通槽21设置方式,在加热元件3的加热下,外腔室11内的水蒸汽通过连通槽21切向进入到内腔室12,并在内腔室12内形成旋风气流,使得水蒸汽与内腔室12的内壁面接触,同时旋风气流会形成类似旋风分离器的效果,使得水蒸汽中的液态水甩向内腔室12的内壁上被迅速汽化或沿其向下流动,且在加热元件3的加热下进一步形成蒸汽。由此,一方面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内腔室12的内壁面出现局部过热的现象,有利于提高加热元件3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可以提高加热元件3的加热效率,缩短蒸汽发生器100的预热时间,并提高蒸汽出口14蒸汽的温度和干燥度,另一方面水蒸汽中的水垢被甩向内腔室12的内壁面,并附着在内腔室12的内壁面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水垢从蒸汽出口14排出可能性,避免水垢堵塞蒸汽出口14带来的危害。
[0120] 可选地,如图6、图8、图11-图15所示,连通槽21形成于分隔壁2的上部且邻近壳体1的顶壁(例如邻近盖体16)。由此,有利于被加热元件3加热后形成的水蒸汽向上移动并从外腔室11进入到与内腔室12内。
[012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进一步实施例,如图3和图4所示,蒸汽发生器100还包括增压开关装置4,增压开关装置4设在蒸汽出口14处以使底座15的水蒸汽从蒸汽出口14单向排出。设置在蒸汽出口14处的增压开关装置4可以使壳体1内的蒸汽从蒸汽出口14匀速高压排出。具体而言,当加热元件3加热时,壳体1内的液态水不断地汽化成水蒸汽。在此过程中,壳体1内压力不断地增大,当壳体1内的压力大于设定值时,增压开关装置4打开以便于干燥的蒸汽从蒸汽出口14高压迅速的排出。当壳体1内的压力减少至等于或小于设定值时,增压开关装置4关闭直至壳体1内的压力再一次达到设定值时,增压开关装置4才打开。由此,设置在蒸汽出口14处的增压开关装置4可使得壳体1内始终保持一定压力,这不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壳体1内蒸汽的饱和温度,以提高蒸汽出口14处的蒸汽的温度和干燥度,而且还有利于提高水蒸汽的排出速度,保证水蒸汽从蒸汽出口14处持续排出,避免了蒸汽出口14的蒸汽持续衰减的现象。其中,可以理解的是,壳体1内的压力设定值与增压开关装置4的重量有关,因此,可通过调整增压开关装置44的重量以调节壳体1内的压力设定值。
[0122] 更进一步地,如图3-图4所示,盖体16向下延伸出突出柱161,突出柱161内限定出底部具有通道口1611的单向通道1612,单向通道1612的上端与蒸汽出口14连通,增压开关装置4设在单向通道1612内,由此,不但结构简单,而且盖体16向下延伸出的突出柱161增大了壳体1内的表面积,以便于水垢附着在突出柱161的外表面上,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水垢过多而导致的蒸汽发生器100的损坏,延长了蒸汽发生器100的使用寿命。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盖体16上也可以不设置突出柱161。
[0123] 可选地,突出柱161的横截面形成为圆环形,且突出柱161在远离盖体16的方向上其横截面积越来越小。
[0124]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进一步具体示例中,如图3所示,增压开关装置4包括密封件41和弹性元件42。其中,密封件41在弹性元件42的弹性形变作用力下密封通道口1611。例如,密封件41位于单向通道1612内且下端封闭通道口1611,弹性元件42止抵在蒸汽出口14和密封件41之间以便于密封件41根据弹性元件42的弹性形变作用力密封通道口1611。由此,当加热元件3加热时,壳体1内的压力不断地增大,当壳体1内的压力大于设定值时,壳体
1内的蒸汽推动密封件41向上移动以使得弹性元件42处于压缩状态,从而便于水蒸汽通过通道口1611并进一步经过单向通道1612,并最终从蒸汽出口14排出,当壳体1内的压力小于或等于设定值时,弹性元件42将密封件41抵压在通道口1611处以封闭通道口1611。
[0125] 这一方面不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壳体1内水蒸汽的饱和温度,以提高蒸汽出口14处的蒸汽的温度和干燥度,而且还有利于提高水蒸汽的排出速度,保证水蒸汽从蒸汽出口14处持续排出,避免了蒸汽持续衰减的现象;另一方面设置弹性元件42和密封件41还可以将水蒸汽中的水垢和液态水阻挡在壳体1内,不但可避免因水垢随水蒸汽排出到与蒸汽出口14相连的管路中而造成的管路的堵塞,而且还进一步提高了从蒸汽出口14排出的水蒸汽的干燥度。其中,可以理解的是,壳体1内的压力的设定值与弹性元件42和密封件41的重量、弹性元件42的弹性系数和形变长度有关,因此,可以通过调整弹性元件42和密封件41的重量、弹性元件42的弹性系数和形变长度,从而调整壳体1内的压力的设定值。
[0126] 可选地,密封件41可以是球体、圆柱体、圆锥体或长方体等形状,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密封件41还可以具有其它形状,只要能封闭和打开通道口1611即可。可选地,密封件41可以是活塞,弹性元件42为弹簧
[0127]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增压开关装置4包括设在蒸汽出口14处的单向阀片。例如,增压开关装置44可以是单向阀片以使得壳体1内的蒸汽从蒸汽出口14处单向排出,结构简单。
[0128]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加热元件3可以对内腔室12和外腔室11同时加热,也就是说,在加热元件3的整个工作过程中,加热元件3始终对内腔室12和外腔室11同时加热。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加热元件3刚开始工作时,加热元件3对内腔室12和外腔室11不同时加热,一段时间后,加热元件3对内腔室12和外腔室11同时加热。例如,当加热元件3刚开始工作的一段时间(例如5S)内,加热元件3首先加热外腔室11,以便于外腔室11内的水可以在加热元件3的加热下尽快地变成水蒸汽进入到内腔室12,一段时间(例如5S)后,加热元件3同时加热内腔室12和外腔室11,以便于加热元件3继续加热外腔室11内的水以及对进入到内腔室12内的水蒸汽继续加热,从而提高从蒸汽出口14排出的水蒸汽的干燥度。
[0129]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6所示,蒸汽发生器100还包括至少一个增益结构7。增益结构7容纳在内腔室12和/或外腔室11内,例如增益结构7可以只容纳在内腔室12内,或者增益结构7可以只容纳在外腔室11内,或者增益结构7包括多个且分别容纳在内腔室12和外腔室11内。由此,通过在内腔室12和/或外腔室11内设置增益结构7,不但有利于增大内腔室12和/或外腔室11内的表面积,以便于更多的水垢附着在增益结构7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蒸汽发生器100的使用寿命,而且还有利于阻挡水垢随水蒸汽的流动,以减少水垢从蒸汽出口14流出的可能性。
[0130] 增益结构7与分隔壁2接触,由此,可便于加热元件3产生的热量传递给增益结构7,以便于增益结构7与流经增益结构7的水蒸汽和/或水之间的换热,从而增大了换热面积,有利于提高加热元件3的热量的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加热元件3的工作时间,延长加热元件3的寿命并间接延长蒸汽发生器100的使用寿命,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水蒸汽的温度和干燥度。
[0131] 优选地,增益结构7与外腔室11的内侧壁(即壳体1的内侧壁/底座15的内侧壁)不接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增益结构7与外腔室11的内侧壁接触而向蒸汽发生器100的外部辐射热量。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增益结构7可以同时连接在分隔壁2的外侧壁和外腔室11的内侧壁上。
[0132] 进一步地,增益结构7连接在分隔壁2上,例如增益结构7与分隔壁2为一体成型件,结构简单。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增益结构7还可设在壳体1的顶壁(例如盖体16)上,且增益结构7向下伸入内腔室12和/或外腔室11内,并与分隔壁2接触。
[0133] 具体地,增益结构7的下端与壳体1的底壁之间间隔开,从而便于壳体1的底部(盖体16的底部)的水的流通以及水垢的流动,避免因增益结构7的下端与壳体1的底壁接触而使得水垢积聚在该位置处。可选地,增益结构7的横截面形成为大体“十”字形状,且增益结构7的横截面积在从上到下的方向上逐渐减小。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增益结构7还可以形成为其它形状,例如上下延伸的板状。
[0134] 可选地,增益结构7包括多个,且多个增益结构7绕分隔壁2的周向设置。具体地,多个增益结构7绕分隔壁2的周向间隔设置。例如,增益结构7包括四个,四个增益结构7容纳在外腔室11内并在分隔壁2的周向上均匀间隔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多个增益结构7之间的尺寸和形状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013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蒸汽发生器100还包括至少一个容垢结构,容垢结构设置在内腔室12和/或外腔室11内。例如,容垢结构只设在内腔室12内、或容垢结构只设在外腔室11内、或容垢结构为多个且分别设在外腔室11和内腔室12内。由此,通过设置容垢结构,不但有利于增大内腔室12和/或外腔室11内的表面积,以便于更多的水垢附着在容垢结构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蒸汽发生器100的使用寿命,而且还有利于阻挡水垢随水蒸汽的流动,以减少水垢从蒸汽出口14流出的可能性。
[0136] 进一步地,参照图10-图18图所示,容垢结构为网状格栅81、条状格栅82、和柱状格栅83中的至少一种。
[0137] 例如,如图13和图15所示,容垢结构为网状格栅81,由此不但有利于增大壳体1内的表面积,以便于更多的水垢附着在网状格栅81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蒸汽发生器100的使用寿命,而且网状格栅81上的网孔还可阻挡水垢随水蒸汽的流动,以减少水垢从蒸汽出口14流出的可能性,同时网状格栅81的设置还避免了蒸汽出口14处过滤网的设置,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因在蒸汽出口14处设置过滤网而使得水垢附着在过滤网上造成的蒸汽出口
14堵塞以及因过滤网上的水垢在水蒸汽的冲击下流动到与蒸汽出口14连通的外部管路上而造成的管路的堵塞等问题。
[0138] 需要说明的是,网状格栅81的网孔可以形成为圆形孔、或六边形孔、或其它形状的孔,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可以理解的是,网状格栅81上的多个网孔的大小可以是相同的,当然也可以是不同的。可选地,网状格栅81上的网孔的大小可调。例如,可以根据每个地区的水质和工况的不同,调节网状格栅81上的网孔的大小。
[0139] 可选地,网状格栅81可以包括多个,且多个网状格栅81在所处的腔室(即外腔室11和/或内腔室12)内间隔设置。例如如图13和图15所示,三个网状格栅81间隔设在外腔室11内,从而更大程度地增加水垢的附着面积,而且还可以更大程度地阻挡水垢随水蒸汽的流动以减少水垢从蒸汽出口14流出的可能性。
[0140] 例如,如图17-图18所示,容垢结构为条状格栅82,由此不但有利于增大壳体1内的表面积,以便于更多的水垢附着在条状格栅82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蒸汽发生器100的使用寿命,而且还可阻挡水垢随水蒸汽的流动,以减少水垢从蒸汽出口14流出的可能性,同时条状格栅82的设置还避免了蒸汽出口14处过滤网的设置,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因在蒸汽出口14处设置过滤网而使得水垢附着在过滤网上造成的蒸汽出口14堵塞以及因过滤网上的水垢在水蒸汽的冲击下流动到与蒸汽出口14连通的外部管路上而造成的外部管路的堵塞等问题。另外,由于条状格栅82的每个格栅孔在条状格栅82的高度方向上延伸,因此当条状格栅82阻挡住水垢后,水垢会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沉积在条状格栅82的底部,从而减少条状格栅82被水垢堵塞的概率,保证条状格栅82上水蒸汽的过流面积,进而使得水蒸汽在流经条状格栅82时,其流速不至于过大,避免水垢随水蒸汽一起冲出蒸汽出口14。
[0141] 可以理解的是,每个条状格栅82上格栅孔的大小和数目可调,例如,可以根据每个地区的水质和工况的不同,调节格栅孔的大小。
[0142] 可选地,条状格栅82可以包括多个,且多个条状格栅82在所处的腔室(即外腔室11和/或内腔室12)内间隔设置。例如如图18所示,三个条状格栅82间隔设在外腔室11内,从而更大程度地增加水垢的可附着面积,而且还可以更大程度地阻挡水垢随水蒸汽的流动以减少水垢从蒸汽出口14流出的可能性。
[0143] 进一步地,网状格栅81和/或条状格栅82设在外腔室11内,网状格栅81的两端和/或条状格栅82的两端均分别与外腔室11的内侧壁和分隔壁2的外侧壁连接。例如,当外腔室11内只设置网状格栅81时,网状格栅81的两端分别与外腔室11的内侧壁和分隔壁2的外侧壁相连,当外腔室11内只设置条状格栅82时,条状格栅82的两端分别与外腔室11的内侧壁和分隔壁2的外侧壁相连,当外腔室11内同时设有条状格栅82和网状格栅81时,条状格栅82和网状格栅81各自的两端均分别与外腔室11的内侧壁和分隔壁2的外侧壁连接。由此,可使得流经外腔室11内的水蒸汽必须经过网状格栅81和/或条状格栅82才能继续向前流动,从而可靠地阻挡水垢随水蒸汽的流动。
[0144] 具体地,参照图14,外腔室11的内侧壁和分隔壁2的外侧壁分别形成有第一卡槽84和第二卡槽85,网状格栅81的两端和/或条状格栅82的两端均分别卡设在第一卡槽84和第二卡槽85内,由此,可将网状格栅81和/或条状格栅82可靠地固定在外腔室11内,避免因网状格栅81和/或条状格栅82固定不牢而导致的网状格栅81和/或条状格栅82在外腔室11内移动或晃动以影响网状格栅81和/或条状格栅82的使用效果。
[0145] 例如,在图14的具体示例中,第一卡扣槽和第二卡槽85均在壳体1的高度方向(即底座15的高度方向)上延伸,从而将条状格栅82和/或网状格栅81可靠地固定在外腔室11和分隔壁2之间。具体地,第一卡槽84是由两个凸出外腔室11的内侧壁且彼此间隔开的第一突出筋限定出。第二卡槽85是由两个凸出分隔壁2的外侧壁且彼此间隔开的第二突出筋限定出,结构简单可靠。可选地,第二突出筋与分隔壁2之间以及第一突出筋与壳体1之间可以为一体成型件。
[0146]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实施例中,如图10-图12所示,柱状格栅83位于外腔室11和/或内腔室12内,且柱状格栅83包括大体沿径向延伸的多个延伸条831。由此不但有利于增大外腔室11和/或内腔室12内的表面积,以便于更多的水垢附着在延伸条831上,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蒸汽发生器100的使用寿命,而且延伸条831的设置还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挡水垢随水蒸汽的流动,以减少水垢从蒸汽出口14流出的可能性。
[0147] 具体地,柱状格栅83包括沿壳体1的高度方向分布的多圈延伸条831,每圈延伸条831中包括沿周向分布(例如,沿分隔壁2的周向分布)的多个,从而可以更大程度体增加外腔室11和/或内腔室12内的表面积,以便于容纳更多的水垢,同时还有利于较大程度地阻挡水垢随水蒸汽的流动,以提高蒸汽发生器100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相邻的两圈延伸条831在高度方向上彼此交错开,例如,在壳体1高度方向(例如底座15的高度方向)上分布的多圈延伸条831彼此错开。由此,在水垢随水蒸汽流动时,可更大程度地增加水垢碰到延伸条831的概率,从而阻挡水垢随水蒸汽的流动,以进一步避免水垢随水蒸汽冲出蒸汽出口14而导致的蒸汽出口14堵塞或与蒸汽出口14相连的管路的堵塞,从而提高蒸汽发生器100的使用寿命。
[0148] 可选地,延伸条831从分隔壁2的外侧壁和/或内侧壁上延伸出,例如,当柱状格栅83设在内腔室12内时,延伸条831则从分隔壁2的内侧壁向内腔室12内延伸,当柱状格栅83设在外腔室11内时,延伸条831则从分隔壁2的外侧壁向外腔室11内延伸,当柱状格栅83同时设在外腔室11和内腔室12内时,多个延伸条831从分隔壁2的外侧壁和内侧壁分别向外腔室11内延伸和向内腔室12内延伸。
[0149]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加热元件3呈螺旋状环绕分隔壁2的周向并设在分隔壁2内。例如,加热元件3为一个且呈螺旋状环绕分隔壁2的周向并设在分隔壁2内,从而增加加热元件3与分隔壁2的接触面积,以使得加热元件3通过分隔壁2更多地向内腔室12和外腔室11内辐射热量,从而缩短蒸汽发生器100的预热时间,提高水蒸汽的温度和干燥度。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加热元件3还可以包括多个,多个加热元件3在分隔壁2的上下方向上间隔分布。
[015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蒸汽发生器100还包括至少一个温控器9,温控器9根据壳体1的温度控制加热元件3的工作和断开。
[0151] 如图1、图5-图6所示,温控器9设在壳体1的外表面上。例如,温控器9设在壳体1的外顶壁(即盖体16的外顶壁)、壳体1的外底壁(即底座15的外底壁)或壳体1的外侧壁面(即底座15的外侧壁)上。由此,通过将温控器9设置壳体1的外表面上,不但方便了对温控器9的安装、维修以及更换,而且优化了温控器9的工作环境,温控器9无需在苛刻环境下工作,从而扩大了温控器9的可选择范围例如选择低成本的温控器9,有利于降低蒸汽发生器100的成本。
[0152] 可选地,在其中一些示例中,温控器9为电子式温控器9,且连接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温控器9设在壳体1的外表面上以使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壳体1的温度,温控器9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以控制加热元件3的工作和断开。例如,当温控器9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壳体1的温度高于预定的最高温度值时,温控器9控制加热元件3停止加热,当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壳体1的温度低于预定的最低温度值时,温控器9控制加热元件3加热,从而保证加热元件3使用的可靠性,提高蒸汽发生器100使用的安全性,避免因加热元件3持续加热使得温度过高而导致的蒸汽发生器100被烧坏及其他安全隐患。
[0153] 可选地,温控器9可以包括多个,多个温控器9之间并联连接,多个温控器9可以分别设在壳体1的外表面的不同位置处以检测壳体1不同位置处的温度。例如,当其中一个温控器9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该温控器9所在的壳体1的对应位置处的温度高于预定的最高温度值时,该温控器9可控制加热元件3停止加热,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若另一个温控器9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该温控器9所处的壳体1的对应位置处的温度低于预定的最低温度值时,该温控器9可控制加热元件3开始加热。
[0154] 当然,在另一些示例中,温控器9为机械式温控器9且设在壳体1上,该温控器9可以根据壳体1的温度断开或复位,从而控制加热元件3的工作和断开。
[015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6所示,蒸汽发生器100还包括至少一个熔断器10,熔断器10设在壳体1的外表面上。例如,熔断器10设在壳体1的外顶壁(即盖体16的外顶壁)、壳体1的外底壁(即底座15的外底壁)或壳体1的外侧壁面(即底座15的外侧壁)上。从而方便了对熔断器10的安装、维修和更换。
[0156] 每个熔断器10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熔断器10设在壳体1的外表面上以使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壳体1的温度,当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壳体1的温度高于预定值时,熔断器10控制加热元件3断电。具体而言,当熔断器10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壳体1的温度异常高(例如在蒸汽发生器100异常工作且温控器9失效时)且高于预定值时,熔断器10熔断以使加热元件3断电以停止加热元件3加热,从而提高蒸汽发生器100使用的安全性。
[0157] 可选地,熔断器10可以包括多个,多个熔断器10之间并联连接,且多个熔断器10可设在壳体1外表面的不同位置处。
[0158] 进一步地,温控器9设在壳体1的外侧壁面上,例如温控器9设在底座15的外侧壁面上。可选地,熔断器10和温控器9同时设在底座15的外侧壁面上。
[0159]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18所示,壳体1大致呈方体状、球体状、椭球体状或圆柱体状,结构简单。可选地,分隔壁2形成为圆环形或方环形形状,即分隔壁2的横截面形成为圆环形或方环形形状,从而间隔出外腔室11和内腔室12。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分隔壁2的横截面还可以形成为其它形状,例如椭圆形。
[0160] 可选地,蒸汽出口14与内腔室12的中心对应设置。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蒸汽出口14还可设在与内腔室12对应的壳体1的顶壁(即盖体16)的其他位置处,只要便于内腔室12内的水蒸汽排出即可。
[0161] 可选地,分隔壁2与壳体1的中心线同线,也就是说内腔室12和外腔室11的中心线同线,由此,不但便于水蒸汽顺畅地流过外腔室11,而且还可以便于加热元件3均匀加热外腔室11内的水蒸汽。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内腔室12和外腔室11的中心线也可以不同线。
[0162]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蒸汽发生器系统为上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蒸汽发生器系统的控制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0163] S1:分别提供电能至水泵和加热元件。例如,当蒸汽发生器系统用在家用电器上时,通过将家用电器的电源插头与带电插座连接以分别向水泵和蒸汽发生器通电,可以理解的是,蒸汽发生器通电后,可实现加热元件的通电。
[0164] S2:水泵通过进水口将水箱内的水以20ml/min≤V≤100ml/min的流量泵入壳体。例如,水泵通过进水口将水箱内的水以20ml/min≤V≤100ml/min的流量泵入与进水口连通的外腔室内。
[0165] S3:加热元件将泵入壳体的水汽化成蒸汽并从蒸汽出口排出。例如,加热元件加热泵入外腔室内的水,以使水汽化成水蒸汽,并通过连通槽进入到内腔室内,在内腔室内在加热元件的进一步加热下,形成干燥的水蒸汽并从蒸汽出口排出。
[0166]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系统的控制方法,有利于提高蒸汽发生器的工作效率。
[0167]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家用电器,包括上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1000。
[0168]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家用电器,通过设置上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1000,有利于节约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蒸汽发生器的工作效率。
[0169]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家用电器为吸尘器、挂烫机、油烟机、咖啡机、洗衣机、空调或微波炉。
[0170]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171]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0172]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挂烫机 2020-05-12 826
挂烫机 2020-05-12 169
挂烫机 2020-05-12 836
挂烫机 2020-05-13 658
挂烫机 2020-05-13 765
挂烫机头 2020-05-13 640
挂烫机 2020-05-14 648
挂烫机 2020-05-11 268
挂烫机 2020-05-11 46
挂烫机头 2020-05-14 384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