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环境工程 / 环境工程 / 废物处理 / 厌氧消化 / 浮渣去除装置和厌氧消化罐

浮渣去除装置和消化罐

阅读:635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浮渣去除装置和消化罐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浮渣去除装置和 厌 氧 消化 罐。浮渣去除装置包括:刮臂,设在反应容器内;回转驱动机构,与所述刮臂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刮臂转动以刮聚所述反应容器中反应料液表面的浮渣;浮渣抽吸部件,设在所述反应容器内,用于聚拢抽吸所述刮臂刮聚的浮渣;浮渣排出部件,与所述浮渣抽吸部件的出口连接,用于将浮渣抽吸部件聚拢抽吸的浮渣排出所述反应容器。利用上述装置可以快速持续地去除浮渣,保证了反应容器内有足够的有效反应容积,整个厌氧消化工艺的可以持续稳定进行。将其安装在厌氧消化罐罐体的顶部后可有效避免浮渣在厌氧消化罐内的累积,保证了厌氧消化罐内有足够的有效反应容积。,下面是浮渣去除装置和消化罐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浮渣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渣去除装置包括:
刮臂,设在反应容器内;
回转驱动机构,与所述刮臂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刮臂转动以刮聚所述反应容器中反应料液表面的浮渣;
浮渣抽吸部件,设在所述反应容器内,用于聚拢抽吸所述刮臂刮聚的浮渣;
浮渣排出部件,与所述浮渣抽吸部件的出口连接,用于将浮渣抽吸部件聚拢抽吸的浮渣排出所述反应容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渣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渣抽吸部件为内部设有排渣的泵箱,所述泵箱设在所述反应容器的内部中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浮渣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渣排出部件为排出管,所述排出管一端与浮渣抽吸部件的输出口连接,另一端与反应容器外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浮渣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驱动机构为设在反应容器外部的达,所述马达的输出端伸入反应容器内部并与刮臂垂直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渣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驱动机构为设在反应容器外的电机,所述浮渣抽吸部件为内部设有排渣泵的泵箱,所述浮渣排出部件为中空传动轴,所述电机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所述中空传动轴旋转,所述中空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排渣泵的输出口连接,另一端通至所述反应容器的外部,所述刮臂的一端与所述泵箱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浮渣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主动齿轮,套设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
回转支承,套在所述中空传动轴上,包括可相对转动的内圈外齿圈,所述外齿圈与所述主动齿轮相啮合,且所述外齿圈与所述中空传动轴连接,所述内圈固定在所述反应容器外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浮渣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臂一端与所述回转驱动机构连接,另一端设有支撑滚轮。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浮渣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臂有多个,以所述回转驱动机构为中心对称设置在所述反应容器内,且各所述刮臂的端部皆与所述回转驱动机构连接;所述刮臂具有弧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浮渣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流口,所述回流口设在所述反应容器表面,以供脱后的浮渣通过并回流至所述反应容器内。
10.一种消化罐,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浮渣去除装置,所述浮渣去除装置安装在所述厌氧消化罐靠近罐体顶部的位置

说明书全文

浮渣去除装置和消化罐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领域,特别是涉及浮渣去除装置和厌氧消化罐。

背景技术

[0002] 自2010年我国开展第一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以来,全国各地已有200多座餐厨废弃物处理工程开始了探索之路。经过近10年的发展,厌氧消化工艺已经成为餐厨废弃物处理的主流工艺。
[0003] 厌氧消化工艺是一种成熟的厌氧生化处理工艺,在很多行业中均有成功应用的案例。然而对于餐厨废弃物处理项目而言,基质中夹杂着大量可浮性杂质,对厌氧消化工艺的正常运行造成了较大的困扰,这是由于一些项目在前端分选工艺完成不到位,导致大量浮渣进入厌氧消化罐内部累积,大大减小了有效反应容积,从而面临工程停产、清罐整改的命运。从近些年各地运行的实际案例来看,想要在厌氧消化罐前处理工艺中完全去除浮渣是很难的,浮渣在罐内的累积只是时间问题。因此,必须开发一套具有浮渣去除功能的厌氧消化罐系统,有效保障厌氧消化工艺的长期稳定运行。实用新型内容
[0004]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浮渣不易去除、容易累积问题,提供一种浮渣去除装置和厌氧消化罐。
[0005] 一种浮渣去除装置,所述的浮渣去除装置包括:
[0006] 刮臂,设在反应容器内;
[0007] 回转驱动机构,与所述刮臂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刮臂转动以刮聚所述反应容器中反应料液表面的浮渣;
[0008] 浮渣抽吸部件,设在所述反应容器内,用于聚拢抽吸所述刮臂刮聚的浮渣;
[0009] 浮渣排出部件,与所述浮渣抽吸部件的出口连接,用于将浮渣抽吸部件聚拢抽吸的浮渣排出所述反应容器。
[0010] 操作时,回转驱动机构驱动刮臂将反应容器内部反应料液表面的浮渣聚集起来;浮渣抽吸部件抽吸时创造了一个聚拢浮渣的条件,使刮臂刮聚的浮渣沿着刮臂向抽吸中心流动,聚集到浮渣抽吸部件抽吸口的浮渣直接被抽吸进入浮渣抽吸部件后,经浮渣排出部件排出至反应容器外部,在外部进行后续的处理。
[0011] 通过上述操作可以在反应中快速持续地去除浮渣,将浮渣排出反应容器后可有效避免浮渣在反应容器内累积,保证了反应容器内有足够的有效反应容积,整个厌氧消化工艺的可以持续稳定进行。
[00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浮渣抽吸部件为内部设有排渣的泵箱,所述泵箱设在所述反应容器的内部中心。
[001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浮渣排出部件为排出管,所述排出管一端与浮渣抽吸部件的输出口连接,另一端与反应容器外部连通。
[001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转驱动机构为设在反应容器外部的达,所述马达的输出端伸入反应容器内部并与刮臂垂直连接。
[001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转驱动机构为设在反应容器外的电机,所述浮渣抽吸部件为内部设有排渣泵的泵箱,所述浮渣排出部件为中空传动轴,所述电机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所述中空传动轴旋转,所述中空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排渣泵的输出口连接,另一端通至所述反应容器的外部,所述刮臂的一端与所述泵箱连接。
[001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0017] 主动齿轮,套设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
[0018] 回转支承,套在所述中空传动轴上,包括可相对转动的内圈外齿圈,所述外齿圈与所述主动齿轮相啮合,且所述外齿圈与所述中空传动轴连接,所述内圈固定在所述反应容器外表面。
[001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刮臂一端与所述回转驱动机构连接,另一端设有支撑滚轮。
[002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刮臂有多个,以所述回转驱动机构为中心对称设置在所述反应容器内,且各所述刮臂的端部皆与所述回转驱动机构连接;所述刮臂具有弧度。
[002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回流口,所述回流口设在所述反应容器表面,以供脱水后的浮渣通过并回流至所述反应容器内。
[0022]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厌氧消化罐,包括上述的浮渣去除装置,所述浮渣去除装置安装在所述厌氧消化罐靠近罐体顶部的位置
[0023] 浮渣去除装置设在厌氧消化罐中后,回转驱动机构可驱动刮臂将厌氧消化罐内部反应料液表面的浮渣聚集起来;浮渣抽吸部件抽吸时创造了一个聚拢浮渣的水力条件,使刮臂刮聚的浮渣沿着刮臂向抽吸中心流动,聚集到浮渣抽吸部件抽吸口的浮渣直接被抽吸进入浮渣抽吸部件后,经浮渣排出部件排出至厌氧消化罐外部,在外部进行后续的处理。
[0024] 通过上述操作在反应时就可以快速持续地去除浮渣,将浮渣排出厌氧消化罐后可有效避免浮渣在厌氧消化罐内的累积,保证了厌氧消化罐内有足够的有效反应容积,不需要停罐整改,整个厌氧消化工艺的可以持续稳定进行。附图说明
[0025]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浮渣去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2为图1所示浮渣去除装置的俯视图;
[0027] 图3为图1所示的浮渣去除装置中的传动机构的示意图。
[0028] 图中,100.反应容器,210.刮臂,211.支撑滚轮,220.回转驱动机构,221.电机,230.浮渣抽吸部件,231.泵箱,232.排渣泵,240.浮渣排出部件,241.中空传动轴,251.减速机,252.主动齿轮,253.内圈,254.外齿圈,255.连接板,256.滚珠轴承,260.回流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30] 参考附图提供以下描述,以助于对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的全面理解。其包含各种特定的细节以助于该理解,但这些细节应当被视为仅是示范性的。相应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背离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文所描述的各种实施例作出变化和改进。此外,为了清楚和简洁起见,可能省略对熟知的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0031] 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的下列描述,仅是为了解释的目的,而不是为了限制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
[0032] 应当理解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33]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4]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浮渣去除装置,所述的浮渣去除装置包括:刮臂210,设在反应容器100内;回转驱动机构220,与刮臂210连接,用于驱动刮臂210转动以刮聚反应容器100中反应料液表面的浮渣;浮渣抽吸部件230,设在反应容器100内,用于聚拢抽吸浮渣;浮渣排出部件240,与所述浮渣抽吸部件230的出口连接,用于将浮渣抽吸部件
230抽吸的浮渣排出反应容器100。
[0035] 回转驱动机构220驱动刮臂210后,刮臂210将反应容器100内部反应料液表面的浮渣聚集起来;浮渣抽吸部件230抽吸时创造了一个聚拢浮渣的水力条件,使刮臂210刮聚的浮渣沿着刮臂210向抽吸中心流动,聚集到浮渣抽吸部件230抽吸口的浮渣直接被抽吸进入浮渣抽吸部件230后,经浮渣排出部件240排出至反应容器100外部,在外部进行后续的处理。
[0036]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浮渣抽吸部件230为内部设有排渣泵232的泵箱231,所述泵箱231设在反应容器100的内部中心。打开排渣泵232后,即可将浮渣通过抽吸口吸入排渣泵232中再向外排出。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浮渣抽吸部件230可以选用离心泵,浮渣抽吸部件
230可以设在反应容器100的内壁上,也可以不与反应容器100固定连接,直接置于反应料液表面。
[0037]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泵箱231的入口设有溢流进口堰。浮渣可顺着溢流进口堰进入泵箱231内,方便浮渣进入泵箱231内,也加快了抽吸的速度。
[0038]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浮渣排出部件240为排出管,所述排出管一端与浮渣抽吸部件230的输出口连接,另一端与反应容器100外部连通。浮渣抽吸部件230抽吸的浮渣可快速经排出管排至反应容器100外部,在外部进行后续的处理。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浮渣排出部件240还可以是开设在反应容器100上的浮渣排放口。
[0039]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回转驱动机构220为设在反应容器100外部的马达,所述马达的输出端伸入反应容器100内部并与刮臂210垂直连接。利用马达可以直接驱动刮臂210转动以刮聚反应料液表面的浮渣。
[004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回转驱动机构220为设在反应容器100外的电机221,所述浮渣抽吸部件230为内部设有排渣泵232的泵箱231,所述浮渣排出部件240为中空传动轴241,所述电机221通过传动机构驱动中空传动轴241旋转,中空传动轴241的一端与排渣泵232的输出口连接,另一端通至反应容器100的外部,所述刮臂210的一端与泵箱231连接。
[0041] 打开电机221和排渣泵232,电机221启动后通过传动机构带动中空传动轴241转动,由于中空传动轴241的另一端与排渣泵232的输出口连接,排渣泵232置于泵箱231中,且泵箱231与刮臂210的一端连接,中空传动轴241会带动泵箱231和刮臂210同步转动,刮臂210的转动时可将厌氧消化罐反应器内部反应料液表面的浮渣刮聚起来;排渣泵232抽吸会创造一个旋涡,即提供向排渣泵232聚拢浮渣的水力条件,继而使刮臂210刮聚的浮渣沿刮臂210向排渣泵232流动,聚集到排渣泵232抽吸口附近的浮渣被抽吸进入泵箱231后,经排渣泵232通过中空传动轴241排出至反应容器100外部,并在外部进行后续的处理。采用该设置结构后中空传动轴241、排渣泵232、泵箱231及刮臂210连成一个整体,可在电机221的驱动下作整体的旋转运动,运行的稳定性更好。
[004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主动齿轮252,套设在电机221的输出轴上;回转支承,套设在中空传动轴241上,包括可相对转动的内圈253和外齿圈254,内圈253与外齿圈254之间可设有滚珠轴承256以用于降低内圈253与外齿圈254相对转动时产生的摩擦阻力,使两者间的相对转动更加顺滑;所述外齿圈254与主动齿轮252相啮合,且外齿圈254与中空传动轴241连接,所述内圈253固定在反应容器100外表面。电机221的输出轴转动时会同步带动主动齿轮252转动,主动齿轮252通过与外齿圈254的啮合同步带动外齿圈254和中空传动轴241转动,中空传动轴241带动与其连接的泵箱231和刮臂210同步转动,刮臂210转动将厌氧消化罐反应器内部反应料液表面的浮渣刮聚起来,被排渣泵232抽吸聚拢后通过中空传动轴241排出至反应容器100外部。采用该传动机构可将电机221的回转动力稳定地传递至中空传动轴241,保证其始终以稳定的状态转动。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减速机251,所述减速机251的输入端与电机221的输出轴联接,且主动齿轮252安装在减速机251的输出端。在电机221与主动齿轮252之间设置减速机251可降低主动齿轮252的转速,避免转速过快影响刮臂210刮浮渣的效果。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不包括减速机251,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
[004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齿圈254与中空传动轴241通过连接板255固定在一起。连接板255保证外齿圈254与中空传动轴241的连接稳固,外齿圈254转动时可以实时同步带动中空传动轴241转动。
[0044]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刮臂210一端与回转驱动机构220连接,另一端设有支撑滚轮211。刮臂210转动时不与回转驱动机构220连接的端部有可能会接触到反应容器100的内壁发生摩擦,支撑滚轮211可将摩擦形式由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继而降低刮臂210端部与反应容器100内壁之间的摩擦磨损,延长刮臂210的使用寿命;支撑滚轮211还能起到支撑的作用,可以作为反应容器100内壁的支点支撑刮臂210转动。
[004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刮臂210有多个,以回转驱动机构220为中心对称设置在反应容器100内,且各刮臂210的端部皆与回转驱动机构220连接。多个刮臂210可以提升刮聚浮渣的速度,同时可全面覆盖反应料液,可以一次性将浮渣刮干净。
[0046] 在一些实施例中,刮臂210具有弧度。具有弧度的刮臂210旋转时远离回转驱动机构220的端部线速度大于靠近回转驱动机构220一端的线速度,可以刮动浮渣使其向浮渣抽吸部件230聚拢,从而刮臂210也具有了一定的聚拢浮渣的能力,不完全靠浮渣抽吸部件230聚拢浮渣。具体地,被刮动的浮渣可沿着具有曲率的刮臂210作向心运动并流动至泵箱231。具有曲率的刮臂210促进浮渣沿着刮臂210向浮渣抽吸部件230的抽吸口移动,强化了浮渣的中心聚集效应,加快了浮渣的去除排出速度。
[0047]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回流口260,所述回流口260设在反应容器100表面。排出的浮渣经过脱水后,液相直接通过回流口260回流至反应容器100,保证反应容器100内部液位的稳定,防止由于液位高度降低导致刮臂210无法刮到浮渣,保证了浮渣排除操作的连续性。
[0048] 在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厌氧消化罐包括上述的浮渣去除装置,所述浮渣去除装置安装在厌氧消化罐的顶部。
[0049] 可选的,厌氧消化罐可以为罐或混凝土罐。钢罐或混凝土罐材质的厌氧消化罐耐腐蚀,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0050]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51]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