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污染与排放控制 / 全球变暖 / 一种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评价方法

一种沥青面层施工排放评价方法

阅读:246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沥青面层施工排放评价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 沥青 面层 施工 碳 排放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根据沥青面层施工单元过程的不同,将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划分为场地堆料、集料上料、集料加热、沥青加热、沥青混合料拌合、运输、摊铺、碾压共8个单元,碳排放来源界定为机械设备与运输车的使用所产生的 能源 消耗碳排放、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在高温状态下的碳排放两部分;本发明在节能减排与低碳环保的时代背景下,根据施工单元过程及碳源的不同建立了相应的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计算公式,并对碳 排放量 进行分级,在此 基础 上,建立了沥青面层碳排放评价方法,为今后沥青面层施工过程由高碳排放向低碳排放模式的转变指明了研究方向,对缓解 温室 效应 和推进低碳型公路的研究 进程 意义重大。,下面是一种沥青面层施工排放评价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沥青面层施工排放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施工碳排放来源划分
将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来源按照气体调查与检测的不同阶段划分为场地堆料、集料上料、集料加热、沥青加热、沥青混合料拌合、沥青混合料运输、沥青混合料摊铺、沥青混合料碾压共8个单元;
步骤二,选定能源消耗碳排放计算参数
选取能源发热量、能源碳排放因子和全球变暖潜值作为计算参数,并将二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转化为当量碳排放;
步骤三,能源消耗碳排放量的计算
沥青面层施工中能源消耗碳排放来源有:柴油、、重油和天然气,其中天然气又分为管道天然气和压缩天然气,各来源的消耗碳排放量计算如下:
下面的计算公式中,i和j分别代表单元过程和温室气体的类型,其中:i=1代表场地堆料、i=2代表集料上料、i=3代表集料加热、i=4代表沥青加热、i=5代表沥青混合料拌合、i=6代表沥青混合料运输、i=7代表沥青混合料摊铺、i=8代表沥青混合料碾压;j=1代表二氧化碳、j=2代表甲烷、j=3代表氧化亚氮;
①按照下式计算柴油消耗碳排放量:
在公式(1)中,Eei为柴油温室气体排放量,mg/kg;Vi为柴油消耗量,L;ηi为柴油氧化率,%;ρi为柴油密度,kg/L;Qi为柴油发热值,MJ/kg;EFj为基于柴油发热量的碳排放因子,mg/MJ;GWPj为全球变暖潜值;
公式(1)用于计量以柴油为能源的场地堆料、集料上料、沥青混合料运输、摊铺及碾压单元过程中的碳排放的计算;
②按照下式计算煤/重油碳排放:
在公式(2)中,Eei为煤/重油的温室气体排放量,mg/kg;mi为煤/重油的消耗量,kg;ηi为煤/重油燃烧率,%;Qi为煤/重油发热值,MJ/kg;EFj为基于煤/重油发热值的排放因子,mg/MJ;
公式(2)用于沥青加热、集料加热单元过程中以煤/重油作为能源的碳排放计算;
③按照下式分别计算管道天然气和压缩天然气碳排放:
管道天然气碳排放量计算公式如下:
压缩天然气碳排放量计算公式如下:
在公式(3)、(4)中,Eei为天然气碳排放量,mg/kg;Vi为天然气消耗量,m3;ηi为天然气的氧化率,%;μ为液化天然气液化比,%;Qi为天然气单位发热量,MJ/kg;EFj为基于天然气发热量的碳排放因子,mg/MJ;
公式(3)、(4)用于沥青加热、集料加热单元过程中,以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碳排放计算;
步骤四,沥青混合料高温碳排放量计算
沥青混合料高温碳排放发生在沥青加热、沥青混合料拌合、沥青混合料运输、沥青混合料摊铺、沥青混合料碾压单元过程;
①按照下式计算沥青加热高温碳排放量:
在公式(5)中,Eci为沥青加热气体排放量,mg/kg;ρij为第i单元第j种温室气体现场检测浓度; A为沥青用量;Pa为沥青用量与集料用量的比值,V为容器体积,L;GWPj为第j种温室气体的全球变暖潜值,G为沥青质量,t;
②按照下式计算沥青混合料拌合过程高温碳排放量:
在公式(6)中,Eci为沥青混合料拌合碳排放量,mg/kg;ρij为第i单元第j种温室气体现场检测浓度;GWPj为第j种温室气体的全球变暖潜值;v为拌合楼出料气体排放速度,m/s;S为拌合楼出料口面积,m2;G为拌合楼单位时间内混合料出料量,t;t为沥青混合料出料时间,s;
③按照下式计算沥青混合料运输高温碳排放量:
在公式(7)中,Eci为沥青混合料运输碳排放量,mg/kg、;ρij为第i单元第j种温室气体现场检测浓度;GWPj为第j种温室气体的全球变暖潜值;G为运输车的载运量,t;S为运输车车
2
厢面积,m;V为行车速度,km/h;t为运输车行驶单位公里所用时间,h;
④按照下式计算沥青混合料摊铺高温碳排放量:
在公式(8)中,Eci为沥青混合料摊铺碳排放量,mg/kg;ρij为第i单元第j种温室气体现场检测浓度;GWPj为第j种温室气体的全球变暖潜值;x1为路面摊铺宽度,m;y1为路面摊铺长度,m;h为面层厚度,m;t为摊铺1m需要的时间,s;v为摊铺速度,m/s;ρs为路面钻芯取样密度,g/cm3;G为计算面积内的混合料质量,t;G=ρs·x1·y1·h;
⑤按照下式计算沥青混合料碾压高温碳排放量:
在公式(9)中,t1为排放气体浓度趋于大气浓度时所需要的时间,其余参数含义同式(8);
步骤五,按照下式计算各单元过程的碳排放总量:
在公式(10)中,E为碳排放总量;Ee为能源消耗碳排放总量;Ec为沥青面层施工高温碳排放总量;
步骤六,建立碳排放评价基准值,并对碳排放进行等级划分;
步骤七,根据碳排放总量、碳排放评价基准值和碳排放等级划分,分别建立沥青面层的上面层、中面层和下面层碳排放总量评价标准;
步骤八,建立8个单元过程对应的面层碳排放评价基准值,按照下式计算各单元过程的碳排放评价基准值:
Ei0=ωi·E0  (11)
在公式(11)中,Ei0为i单元过程减排目标排放基准值;ωi为i单元过程碳排放比重;E0为减排目标碳排放基准值;所述的碳排放比重为各单元过程对应的3个面层中,每个面层的单元过程碳排放量占总碳排放量的比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二中,所述的能源发热量选取《中国统计年鉴2014》中提供的能源发热量作为我国沥青面层施工能源发热量,进行能源消耗碳排放的计算;
所述的能源碳排放因子采用APCC所提供的能源碳排放因子作为我国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因子;
所述的全球变暖潜值选取APCC提出的全球变暖潜值作为计算参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四中,在进行沥青面层高温碳排放计算时,由于甲烷是可燃气体,计算时将可燃气体的百分比含量转换成体积浓度,转换公式为:
ppm=%LEL*LEL(VOL%)*100
上式中,ppm为所测量气体的体积浓度;%LEL为所测量气体体积百分比浓度;LEL(VOL%)为可燃气体对应量程的爆炸下限;
在计算出体积浓度后,还需要将体积浓度转换为质量浓度,转换公式为:
上式中,ρ为排放气体的质量浓度,mg/m3;M为气体相对分子量;ppm为测定气体的体积浓度;T为温度,℃;Ba为压强,MPa。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六中,碳排放评价基准值选取“减排目标值”、“实测碳排放平均值”、“95%保证率的置信上限”作为碳排放等级划分的分界值;
所述的减排目标值是根据国家“十二五”减排目标值计算得到,反映的是国家政策规划值,是全国交通行业的一个减排计划,是比较理想的状况;
所述的实测碳排放平均值是根据调查施工路段碳排放的平均值计算得到;
所述的95%保证率置信上限是根据各面层碳排量计算得到样本均值的估计值;
将碳排放的等级划分为A等、B等、C等和D等,其中,A等和B等的分界值为“减排目标值”,B等和C等的分界值为“实测碳排放平均值”,C等和D等的分界值为“95%保证率置信上限”。

说明书全文

一种沥青面层施工排放评价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节能减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的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危害日益严重,人们逐渐认识到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已经刻不容缓,而CO2、CH4、N2O作为温室气体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节能减排的重点研究对象,由于CO2在温室气体中所占比例最大,约为60%,因此,常用碳排放一词作为温室气体的总称,在计算碳排放量时将其他温室气体换算成当量CO2,以便计算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进而判断温室效应的强烈程度。
[0003] 道路交通行业是能耗与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所产生的碳排放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交通行业碳排放量每年约为4.53亿吨,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1.08亿吨,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以化石燃料能源,且沥青混合料在高温情况下产生较多的温室气体,与当前国际社会所倡导的节能减排不相符,可见,道路行业的低碳技术研究具有很大的前景。
[0004] 国内外对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进行了一些研究,但研究过程中存在以下两点不足:一是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研究主要根据能源展开,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排放研究尚未开始,对碳排放的定量计算尚属探索阶段;二是我国缺乏系统的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及分级标准无法明确,以致低碳技术开发与应用缺乏必要的理论依据,没有明显的针对性,不利于建设低碳环保型沥青面层。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评价方法以有效应用于实际工程中,该评价方法对当前沥青面层施工过程中的碳排放量进行计算,针对碳排放程度进行分级,对于判别在建的沥青面层碳排放是否合格提供了合理且客观的依据。
[0006]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 步骤一,施工碳排放来源划分
[0009] 将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来源按照气体调查与检测的不同阶段划分为场地堆料、集料上料、集料加热、沥青加热、沥青混合料拌合、沥青混合料运输、沥青混合料摊铺、沥青混合料碾压共8个单元;
[0010] 步骤二,选定能源消耗碳排放计算参数
[0011] 选取能源发热量、能源碳排放因子和全球变暖潜值作为计算参数,并将二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转化为当量碳排放;
[0012] 步骤三,能源消耗碳排放量的计算
[0013] 沥青面层施工中能源消耗碳排放来源有:柴油、、重油和天然气,其中天然气又分为管道天然气和压缩天然气,各来源的消耗碳排放量计算如下:
[0014] 下面的计算公式中,i和j分别代表单元过程和温室气体的类型,其中:i=1代表场地堆料、i=2代表集料上料、i=3代表集料加热、i=4代表沥青加热、i=5代表沥青混合料拌合、i=6代表沥青混合料运输、i=7代表沥青混合料摊铺、i=8代表沥青混合料碾压;j=1代表二氧化碳、j=2代表甲烷、j=3代表氧化亚氮;
[0015] ①按照下式计算柴油消耗碳排放量:
[0016]
[0017] 式中,Eei为柴油温室气体排放量(mg/kg);Vi为柴油消耗量(L);ηi为柴油氧化率(%);ρi为柴油密度(kg/L);Qi为柴油发热值(MJ/kg);EFj为基于柴油发热量的碳排放因子(mg/MJ);GWPj为全球变暖潜值;
[0018] 公式(1)用于计量以柴油为能源的场地堆料、集料上料、沥青混合料运输、摊铺及碾压单元过程中的碳排放的计算;
[0019] ②按照下式计算煤/重油碳排放:
[0020]
[0021] 式中,Eei为煤/重油的温室气体排放量(mg/kg);mi为煤/重油的消耗量(kg);ηi为煤/重油燃烧率(%);Qi为煤/重油发热值(MJ/kg);EFj为基于煤/重油发热值的排放因子(mg/MJ);
[0022] 公式(2)用于沥青加热、集料加热单元过程中以煤/重油作为能源的碳排放计算;
[0023] ③按照下式分别计算管道天然气和压缩天然气碳排放:
[0024] 管道天然气碳排放量计算公式如下:
[0025]
[0026] 压缩天然气碳排放量计算公式如下:
[0027]
[0028] 上面两式中,Eei为天然气碳排放量(mg/kg);Vi为天然气消耗量(m3);ηi为天然气的氧化率(%);μ为液化天然气液化比(%);Qi为天然气单位发热量(MJ/kg);EFj为基于天然气发热量的碳排放因子(mg/MJ);
[0029] 公式(3)、(4)用于沥青加热、集料加热单元过程中,以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碳排放计算;
[0030] 步骤四,沥青混合料高温碳排放量计算
[0031] 沥青混合料高温碳排放发生在沥青加热、沥青混合料拌合、沥青混合料运输、沥青混合料摊铺、沥青混合料碾压单元过程;
[0032] ①按照下式计算沥青加热高温碳排放量:
[0033]
[0034] 式中,Eci为沥青加热气体排放量(mg/kg);ρij为第i单元第j种温室气体现场检测浓度; A为沥青用量(t);Pa为沥青用量与集料用量的比值,V为容器体积(L);GWPj为第j种温室气体的全球变暖潜值,G为沥青质量(t);
[0035] ②按照下式计算沥青混合料拌合过程高温碳排放量:
[0036]
[0037] 式中,Eci为沥青混合料拌合碳排放量(mg/kg);ρij为第i单元第j种温室气体现场检测浓度;GWPj为第j种温室气体的全球变暖潜值;v为拌合楼出料气体排放速度(m/s);S为拌合楼出料口面积(m2);G为拌合楼单位时间内混合料出料量(t);t为沥青混合料出料时间(s);
[0038] ③按照下式计算沥青混合料运输高温碳排放量:
[0039]
[0040] 式中,Eci为沥青混合料运输碳排放量(mg/kg);ρij为第i单元第j种温室气体现场检测浓度;GWPj为第j种温室气体的全球变暖潜值;G为运输车的载运量(t);S为运输车车厢面积(m2);V为行车速度(km/h);t为运输车行驶单位公里所用时间(h);
[0041] ④按照下式计算沥青混合料摊铺高温碳排放量:
[0042]
[0043] 式中,Eci为沥青混合料摊铺碳排放量(mg/kg);ρij为第i单元第j种温室气体现场检测浓度;GWPj为第j种温室气体的全球变暖潜值;x1为路面摊铺宽度(m);y1为路面摊铺长度(m);h为面层厚度(m),t为摊铺1m需要的时间(s);v为摊铺速度(m/s);ρs为路面钻芯取样密度(g/cm3);G为计算面积内的混合料质量(t),G=ρs·x1·y1·h;
[0044] ⑤按照下式计算沥青混合料碾压高温碳排放量:
[0045]
[0046] 上式中,t1为排放气体浓度趋于大气浓度时所需要的时间,其余参数含义同式(8);
[0047] 步骤五,按照下式计算各单元过程的碳排放总量:
[0048]
[0049] 式中,E为碳排放总量;Ee为能源消耗碳排放总量;Ec为沥青面层施工高温碳排放总量;
[0050] 步骤六,建立碳排放评价基准值,并对碳排放进行等级划分;
[0051] 步骤七,根据碳排放总量、碳排放评价基准值和碳排放等级划分,分别建立沥青面层的上面层、中面层和下面层碳排放总量评价标准;
[0052] 在确定了每个面层碳排放基准值的基础上,结合发明人实际调研的16个路段各单元过程每个面层碳排放比重的平均值,可以确定单元过程碳排放评价的基准值,由沥青面层各单元施工碳排放总量能够得到各单元过程碳排放的比重,以各面层碳排放比重的平均值作为代表值,得到沥青面层施工各单元过程碳排放比重,以减排目标碳排放基准值、单元过程碳排放比重及面层碳排放评价基准值就能得出不同面层不同单元的碳排放评价基准值,以碳排放评价基准值对应的碳排放等级划分对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进行评价。
[0053] 步骤八,建立8个单元过程对应的面层碳排放评价基准值,按照下式计算各单元过程的碳排放评价基准值:
[0054] Ei0=ωi·E0
[0055] 上式中,Ei0为i单元过程减排目标排放基准值;ωi为i单元过程碳排放比重;E0为减排目标碳排放基准值。所述的碳排放比重为各单元过程对应的3个面层中,每个面层的单元过程碳排放量占总碳排放量的比值。
[0056] 进一步地,所述的步骤二中,所述的能源发热量选取《中国统计年鉴2014》中提供的能源发热量作为我国沥青面层施工能源发热量,进行能源消耗碳排放的计算;
[0057] 所述的能源碳排放因子是根据能源发热量所提出的判断能源温室气体排放程度的一个重要参数,表征不同能源产生温室气体的能的大小,本发明采用APCC所提供的能源碳排放因子作为我国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因子;
[0058] 所述的全球变暖潜值是衡量各种温室气体产生温室效应能力的大小,为了便于在碳排放计算时,将各种温室气体转换成当量二氧化碳,进行碳排放的计算,本发明选取世界气候变化委员会APCC提出的全球变暖潜值作为计算参数。
[0059] 进一步地,所述的步骤四中,在进行沥青面层高温碳排放计算时,由于甲烷是可燃气体,在传感器设置中采用的是可燃气体的百分比含量,而在碳排放计算中无法由可燃气体的百分比含量直接转换为质量,需要将可燃气体的百分比含量转换成体积浓度,转换公式为:
[0060] ppm=%LEL*LEL(VOL%)*100
[0061] 式中,ppm为所测量气体的体积浓度;%LEL为所测量气体体积百分比浓度;LEL(VOL%)为可燃气体对应量程的爆炸下限;
[0062] 本方案中,碳排放检测所用仪器为ZR‐3100型多气体检测仪,而该仪器甲烷的量程为0~100%,所对应的爆炸下限为5%VOL,通过体积浓度转化公式将甲烷转换成体积浓度,统一了测量气体单位,而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计算是以质量浓度为基础,因此,需要将体积浓度转换为质量浓度,转换公式为:
[0063]
[0064] 式中,ρ为排放气体的质量浓度(mg/m3);M为气体相对分子量;ppm为测定气体的体积浓度;T为温度(℃);Ba为压强(MPa)。
[0065] 进一步地,所述的步骤六中,碳排放评价基准值选取“减排目标值”、“实测碳排放平均值”、“95%保证率的置信上限”作为碳排放等级划分的分界值;
[0066] 所述的减排目标值是根据国家“十二五”减排目标值计算得到,反映的是国家政策规划值,是全国交通行业的一个减排计划,是比较理想的状况;
[0067] 所述的实测碳排放平均值是根据调查施工路段碳排放的平均值计算得到;
[0068] 所述的95%保证率置信上限是根据各面层碳排量计算得到样本均值的估计值;
[0069] 将碳排放的等级划分为A等、B等、C等和D等,其中,A等和B等的分界值为“减排目标值”,B等和C等的分界值为“实测碳排放平均值”,C等和D等的分界值为“95%保证率置信上限”。
[0070]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0071] 1.以往的沥青路面碳排放主要针对能源消耗碳排放进行研究,本发明方法包括了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和施工现场检测的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碳排放两部分,评价内容更加全面。
[0072] 2.在碳排放评价方法上,较为常用的主要包括两种,一是生命周期评价法,二是综合指标评价法,但这两种方法评价指标不统一,指标权重一般借助于层次分析法结合专家打分法计算,在支撑材料不充分时,易出现人为判断错误,导致评价结果不准确,本发明采用当量碳排放作为评价指标,能够直观体现所调查项目的碳排放情况,也能降低人为因素对碳排放评价结果的影响,从而更好地进行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评价。
[0073] 3.提出了将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来源划分为场地堆料、集料上料、集料加热、沥青加热、沥青混合料的拌合、运输、摊铺及碾压共8个单元,每个单元根据碳排放碳源的不同又细分为能源消耗碳排放和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碳排放,较为详细的分析了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的排碳来源并针对不同的能源及单元过程提出了计算公式。
[0074] 4.本发明对多个沥青路面相应面层的能源消耗碳排放量和高温碳排放量及每条沥青面层的碳排放总量进行定量计算,在此基础上对碳排放量进行分级,从而使分级更为客观;碳排放评价基准值提供了衡量沥青面层施工时碳排放的等级标准,对于判别在建沥青面层碳排放是否合格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评价方法。同时,本发明中对于碳排放量较高的地方进行了一定的分析,采取了相应的节能减排建议措施,以达到减缓温室效应、建设绿色道路的目的。附图说明
[0075] 图1为沥青面层施工过程碳排放来源示意图;
[0076] 图2为16条路段单元过程能源消耗碳排放均值的示意图;
[0077] 图3为沥青加热过程不同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示意图;
[0078] 图4为集料加热过程不同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示意图;
[0079] 图5为沥青加热过程高温碳排放量结果示意图;
[0080] 图6为沥青混合料拌合过程高温碳排放量结果示意图;
[0081] 图7为沥青混合料运输过程高温排放量示意图;
[0082] 图8为摊铺机温室气体检测采样分布结构示意图;
[0083] 图9为CO2浓度沿摊铺机宽度方向变化示意图;
[0084] 图10为CH4浓度沿摊铺机宽度方向变化示意图;
[0085] 图11为N20浓度沿摊铺机宽度方向变化示意图;
[0086] 图12为沥青混合料摊铺过程高温排放量示意图;
[0087] 图13为CO2排放浓度与时间的关系示意图;
[0088] 图14为CH4排放浓度与时间的关系示意图;
[0089] 图15为N20排放浓度与时间的关系示意图;
[0090] 图16为沥青混合料碾压过程高温排放量示意图;
[0091] 图17为不同沥青类型沥青混合料高温碳排放总量对比示意图;
[0092] 图18为不同油石比沥青混合料高温碳排放总量对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93]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碳排放评价是建立在大量数据之上,为了尽可能体现沥青面层施工工艺及碳排放平,本发明采用现场调查和现场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国多个省份的在建项目进行现场调查及检测,进行数据取样,主要包括陕西、河南、天津、南、甘肃、新疆、湖南等地的黄延高速一标、延延高速二标、蓟汕高速八标、滨海新区西外环19标、三淅高速三标、三淅高速四标、西咸高速、G310、G3014、西高速、保疼高速、永登至古浪高速、榆绥高速一标、榆绥高速二标、浏澧高速、庄天二标共16条路段。
[0094] 以下通过能源消耗碳排放与高温碳排放的计算参数和计算公式并结合具体的表格与附图对16条路段的碳排放计算方法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各路段碳排放量并建立碳排放分级标准和评价体系,为了便于了解本发明的评价方法,发明中以蓟汕八标为例进行具体的实施例介绍。
[0095] 工程概况:
[0096] 蓟汕八标高速位于天津市中心区东部,是天津高速公路网中九横五纵的重要组成部分,里程桩号为K0+4.137—18+K532.704,路线全长约18.529公里,其中,路面宽度为22米,面层钻芯取样密度为ρs为2.45g/cm3,油石比为5.0%,沥青标号为70#,压实度98%,蓟汕八标现场检测温度35℃,沥青混合料高温排放采用施工过程中的现场检测。
[0097] 蓟汕八标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98] 步骤一,施工碳排放来源划分
[0099] 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来源按气体调查与检测的不同阶段划分为:场地堆料、集料上料、集料加热、沥青加热、沥青混合料拌合、沥青混合料运输、沥青混合料摊铺、沥青混合料碾压共8个单元;
[0100] 步骤一中划分的8个单元的碳排放源界定为:一部分由机械设备运行与运输车的能源消耗所产生的碳排放,另一部分由沥青与沥青混合料在高温状态下气体挥发所产生的高温碳排放。
[0101] 步骤二,选定能源消耗碳排放计算参数
[0102] 在进行能源消耗碳排放计算时,选取能源发热量、能源碳排放因子和全球变暖潜值作为计算参数,将甲烷和氧化亚氮转化为当量碳排放;
[0103] 能源发热量:能源发热量是能源燃烧所释放出来的热量,发热量与能源类型有关,本发明采用我国公布的《2014中国统计年鉴》中提供的能源发热量作为沥青面层施工能源发热量,能源发热量如表1所示。
[0104] 表1能源发热量
[0105]能源名称 能源发热量(MJ/kg) 当量标准煤折算系数
煤 20.308 0.7143
重油 41.816 1.4286
柴油 42.652 1.4571
天然气 38.931 1.330
[0106] 能源碳排放因子:表征不同能源产生温室气体能力的大小,本发明采用IPCC提供的碳排放因子作为计算参数,能源碳排放因子见表2。
[0107] 表2能源碳排放因子
[0108]
[0109] 全球变暖潜值:表征不同温室气体产生温室效应能力的大小,发明中选用世界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出的全球变暖潜值作为计算参数,全球变暖潜值见表3。
[0110] 表3全球变暖潜值
[0111]温室气体 GWP
甲烷(CH4) 25
氧化亚氮(N2O) 298
二氧化碳(CO2) 1
[0112] 步骤三,能源消耗碳排放量的计算
[0113] 沥青面层施工中能源消耗碳排放来源主要有柴油、煤、重油和天然气,其中,天然气又分为管道天然气和压缩天然气;施工单元过程中,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于施工机械及设备的运行与使用,能源消耗类型见表4;
[0114] 表4单元过程能源消耗类型
[0115]
[0116] 由于沥青面层施工过程中施工工艺、能源类型、施工机械的新旧程度与型号等不同,对碳排放的影响不同,通过对柴油、煤、重油、天然气等能源碳排放计算公式及能源消耗碳排放总量计算公式的计算,得到所调查16条路段能源消耗单元过程碳排放量及不同类型能源的碳排放量以及能源碳排放总量;其中,能源消耗单元过程碳排放量及能源消耗碳排放总量见表5,不同类型能源的碳排放量及能源消耗碳排放总量见表6。
[0117] 表5沥青面层施工各单元能源消耗碳排放量(mg)
[0118]
[0119]
[0120] 表6不同能源类型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量
[0121]
[0122]
[0123] 表5中,分别计算了16条路段单元过程能源消耗碳排放量及碳排放总量,以实测16条路段单元过程碳排放的均值为代表值,进行不同单元过程碳排放比较,比较结果见图2所示。由图2可知,不同单元过程碳排放差异较大,其中集料加热碳排放明显高于其它单元过程,约占能源消耗碳排放总量的76.3%,沥青加热次之,约占碳排放总量的15.7%,而其它单元过程碳排放量较小。因此,在低碳技术研究中,可以通过降低集料加热和沥青加热单元过程的碳排放达到减排目的。
[0124] 表6中计算得出了16条路段能源类型及能源消耗量,并结合碳源调查及单元过程碳排放量,以所调查的16条路段集料加热和沥青加热相同能源碳排放的均值为代表值,进行集料加热和沥青加热单元过程不同能源类型的碳排放比较,比较结果见图3所示。
[0125] 通过图3中沥青加热和集料加热单元过程不同能源碳排放比较发现,煤的碳排放量最大,重油次之,天然气最小。其中煤的碳排放量是天然气的1.33倍,重油碳排放是天然气的1.12倍。因此,在低碳技术研究中,可以通过改变能源类型、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等措施降低碳排放。
[0126] 步骤四,沥青混合料高温碳排放量计算
[0127] 沥青混合料高温排放主要发生在沥青加热、沥青混合料拌合、运输、摊铺及碾压的单元过程中;
[0128] (1)沥青加热高温碳排放计算
[0129] 采用ZR‐3100型多气体检测仪对沥青加热过程温室气体进行现场检测,检测结果见表7所示。
[0130] 表7蓟汕八标沥青加热气体排放现场检测
[0131]气体类型 CO2(ppm) CH4(%LEL) N2O(ppm)
样本数(个) 15 15 15
标准差 11.837 0.073 0.734
平均值 538 1.4 5.6
变异系数(%) 2.21 5.2 13.11
代表值 538 1.4 5.6
[0132] 通过沥青加热单元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浓度检测样本的标准差及变异系数分析,统计量满足变异系数CV≤15%的要求,可以作为统计数据样本。
[0133] 由表7中的现场检测值,计算沥青加热单元过程中CH4的体积浓度:
[0134] ppm=%LEL×LEL(VOL%)×100=1.4×5×100=700
[0135] 3种温室气体相对分子质量见表8所示。
[0136] 表8温室气体相对分子质量
[0137]气体类型 CO2 CH4 N2O
相对分子质量 44 16 44
[0138] 根据表7中的浓度检测值、表8中温室气体相对分子量,计算沥青加热过程中各温室气体的质量浓度:
[0139]
[0140]
[0141]
[0142] 计算蓟汕八标沥青加热单元过程碳排放量:在蓟汕八标沥青面层施工中,油石比Pa=5.0%,容器体积V=5.6×10‐3m3,沥青样品质量G=1.1kg,ρj为温室气体质量浓度,可得蓟汕八标沥青加热单元过程碳排放:
[0143]
[0144] 按照同样的计算方法,可得到16条项目路段的沥青加热碳排放计算结果,如图4所示。
[0145] 通过沥青加热单元过程沥青高温排放碳排放计算可知,G310和G3014路段沥青高温排放明显高于其它单元过程;在沥青面层施工碳源调查中发现,G310和G3014均是上面层铺筑,沥青类型为SBS改性沥青,沥青加热温度高,排放量大。另外,沥青加热中温度控制也是沥青加热高温排放的一个影响因素。
[0146] (2)沥青混合料拌合高温碳排放计算
[0147] 沥青混合料拌合具有较高的温度,释放出较多的温室气体,因此,需要根据拌合楼的规格,建立沥青混合料拌合过程的碳排放计算模型;现场检测中,由于拌合楼一面封闭三面开放,故以拌合楼三面为采样断面,每个采样断面样本量为15个,并以所有采样点均值作为浓度代表值,采用ZR‐3100型多气体检测仪进行检测,检测数据如表9所示。
[0148] 表9蓟汕八标沥青混合料拌合气体排放现场检测值
[0149]
[0150]
[0151] 通过沥青混合料拌合单元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浓度检测样本的标准差及变异系数分析,统计量满足变异系数CV≤15%的要求,可以作为统计数据样本;
[0152] 根据表9中CH4现场检测浓度,计算沥青混合料拌合过程中CH4的体积浓度:
[0153] ppm=%LEL×LEL(VOL%)×100=1.6×5×100=800
[0154] 根据表9中气体浓度检测值、表8温室气体相对分子量、蓟汕八标现场检测温度35℃等参数,计算沥青混合料拌合过程中三种温室气体的质量浓度:
[0155]
[0156]
[0157]
[0158] 计算蓟汕八标沥青混合料拌合过程碳排放量:
[0159] 拌合楼现场检测参数如表10所示。
[0160] 表10蓟汕八标沥青混合料拌合过程现场检测参数
[0161]参数 v(m/s) s(m2) G(t) t(s)
数值 0.31 1.44 4 12
[0162] 根据计算得出的3种温室气体的质量浓度与拌合楼现场检测的计算参数,代入沥青混合料拌合过程中碳排放计算公式,得出蓟汕八标沥青混合料拌合碳排放量:
[0163]
[0164] 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可得出其余15条路段的碳排放量,16条路段碳排放计算结果见图5所示;由图5可知,沥青混合料拌合过程碳排放差异不明显。
[0165]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沥青混合料拌合过程高温检测时间短,易受速影响,在沥青混合料现场检测中,尽量选择无风天气,以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同时加大检测样本量,降低样本统计所造成的误差。
[0166] (3)沥青混合料运输高温碳排放计算
[0167] 采用ZR‐3100型多气体检测仪在运输车车顶进行现场检测,采样点为3个,每个采样点的样本量为15个,以样本均值作为代表值,沥青混合料运输气体排放现场检测结果见表11所示。
[0168] 表11蓟汕八标沥青混合料运输高温气体排放现场检测结果
[0169]
[0170] 通过沥青混合料运输单元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浓度检测样本的标准差及变异系数分析,统计量满足变异系数CV≤15%的要求,根据表11现场检测气体体积浓度,可计算沥青混合料运输过程中CH4的体积浓度为:
[0171] ppm=%LEL×LEL(VOL%)×100=1.7×5×100=850
[0172] 根据表11中的浓度检测值、表8中温室气体相对分子量、蓟汕八标现场检测温度35℃等参数,计算沥青加热过程中3种温室气体的质量浓度:
[0173]
[0174]
[0175]
[0176] 计算蓟汕八标沥青混合料运输碳排放量:天津蓟汕八标沥青混合料运输车车厢长7.25m,宽2.496m,载运量77t,运输车的行车速度25km/h,代入温室气体质量浓度ρij,可得沥青混合料运输碳排放量:
[0177]
[0178] 根据沥青混合料运输过程高温排放计算公式及蓟汕八标沥青混合料运输参数,对蓟汕八标沥青混合料高温排放进行了计算,高温排放量为204340mg。用同样的方法对其余15条路段沥青混合料运输高温碳排放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如图6所示。
[0179] 由图6可知,黄延一标、延延二标、G3014沥青混合料运输高温排放明显高于其它路段,通过碳源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可知,沥青混合料运输受载运量、车厢面积等影响,在现场检测中,应综合考虑这些影响因素,降低运输过程沥青混合料高温碳排放的影响。
[0180] (4)沥青混合料摊铺高温碳排放计算
[0181] 采用ZR‐3100型多气体检测仪对蓟汕八标沥青混合料摊铺进行现场检测,在沥青混合料摊铺气体检测中,采样点为5个,每个采样点样本量为10个,沥青混合料摊铺气体排放检测采样点分布如图7所示;
[0182] 对采样点样本数据进行标准差、变异系数分析,统计量满足变异系数CV≤15%的要求,可以作为统计数据样本,沥青混合料摊铺过程气体排放检测数据如表12所示。
[0183] 表12沥青混合料摊铺气体排放现场检测值
[0184]
[0185]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沥青混合料气体排放浓度随着摊铺机检测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与摊铺机摊铺宽度存在一定关系,需要建立气体排放浓度与摊铺机宽度的数据关系,由表12碳排放现场检测的平均值,分别得到CO2、CH4及N2O浓度与摊铺机端点的关系曲线图,见图8、图9及图10所示;
[0186] 图9、10、11分别拟合了CO2、CH4、N2O浓度与摊铺机与端点距离的关系式,拟合曲线线性关系良好。对于不同的温室气体a、b、c三个参数取值不同,通过图中拟合的公式,得出二次曲线y=ax2+bx+c的系数取值如表13所示。
[0187] 表13二次曲线系数取值
[0188]
[0189]
[0190] 根据图9、10、11所拟合的气体浓度曲线及表13中的二次曲线系数,计算沥青混合料摊铺过程中CH4体积浓度为:
[0191] ppm=%LEL*LEL(VOL%)*100=-6x2+75x+805
[0192] 根据表12中的浓度检测值与摊铺宽度的拟合曲线、表8温室气体相对分子量、蓟汕八标现场检测温度35℃等参数,计算沥青混合料摊铺过程中各温室气体的质量浓度为:
[0193]
[0194]
[0195]
[0196] 蓟汕八标在摊铺过程中所采用的摊铺机型号为中大1600型,摊铺宽度11.1m,蓟汕八标沥青混合料摊铺结构参数如表14所示。
[0197] 表14蓟汕八标沥青混合料摊铺结构参数
[0198]参数 x1(m) y1(m) h(m) ρs(g/cm3)
数值 11.1 1 0.07 2.45
[0199] 根据沥青混合料摊铺气体排放浓度与摊铺机宽度的曲线拟合,计算蓟汕八标沥青混合料摊铺过程高温排放量为:
[0200]
[0201] 采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并根据沥青面层施工碳源调查及现场浓度检测,对其余15条施工路段碳排放进行有效计算,如图11所示;由图11可知,黄延一标、延延二标、G310和G3014高温排放明显高于其它施工路段,在沥青面层施工碳源调查中发现他们属于上面层的施工,而排放量相对较低的滨海新区西外环19标、蓟汕南八标等路段为下面层施工,均采用道路石油沥青,施工温度低,沥青混合料高温排放量低,因此,在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评价中,可以根据施工面层的不同,分别提出不同的碳排放评价基准值。
[0202] (5)沥青混合料碾压高温碳排放计算
[0203] 采用ZR‐3100型多气体检测仪对蓟汕八标沥青混合料摊铺进行现场检测,根据沥青混合料碾压气体排放浓度及检测时间,分别拟合气体排放浓度与时间关系。CO2、CH4、N2O排放浓度与时间关系分别如图12、13、14所示;
[0204] 由图12可知,随着时间的增加,CO2浓度逐渐减小,且排放浓度与时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关系式为:
[0205] y=5×10-5t2-0.241t+616.4
[0206] 由图13可知,CH4浓度随着时间的延长,浓度逐渐降低,排放浓度与时间关系为:
[0207] y=3×10-7t2-0.001t+1.14
[0208] 由图14可知,N2O浓度随着时间的增长,浓度逐渐降低,排放浓度与时间关系曲线为:
[0209] y=2×10-6t2-0.008t+8.056
[0210] 根据所拟合的CH4与时间关系曲线,计算沥青混合料碾压过程中CH4体积浓度:
[0211] ppm=%LEL*LEL(VOL%)*100=1.5×10-4t2-0.1t+570
[0212] 根据CH4转换的体积浓度及拟合的CO2、N2O与时间的关系式、表8中温室气体相对分子量、蓟汕八标现场检测温度35℃等参数,计算沥青碾压过程中各温室气体的质量浓度:
[0213]
[0214]
[0215]
[0216] 沥青混合料碾压温室气体的检测是在沥青混合料摊铺之后进行的,检测点相同,为了与沥青混合料摊铺保持一致,以摊铺机摊铺宽度作为横向参数、以纵向1m为纵向参数,沥青混合料碾压计算参数与摊铺计算参数相同,见表14;
[0217] 根据所计算的气体质量浓度与时间关系及表14中的结构参数,计算蓟汕八标沥青混合料碾压过程沥青混合料高温排放量为:
[0218]
[0219] 依据同样的计算方法,分别进行其余15条沥青面层施工路段碾压过程高温碳排放计算,结果见图15;
[0220] 通过对蓟汕八标沥青混合料高温排放的计算,得出该单元过程沥青混合料高温排放计算结果,如表15所示;
[0221] 表15蓟汕八标沥青混合料高温排放(mg)
[0222]单元过程 沥青加热 拌合 运输 摊铺 碾压
碳排放量 3518 23234 204340 982441 15437364
[0223] 依据同样的计算方法,分别对其余15条沥青面层各单元高温碳排放进行计算,并得出每条路段总的高温碳排放量,计算结果见表16。
[0224] 表16沥青混合料高温碳排放量(mg)
[0225]
[0226]
[0227] 由表16碳排放量计算结果可知,沥青混合料碾压单元过程高温碳排放量最大,摊铺碳排放量次之,其它单元过程沥青混合料高温排放量较低。
[0228] 沥青面层高温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0229] 在沥青混合料高温排放现场检测中发现,沥青混合料高温排放与沥青用量和沥青类型有很大关系,本发明为了进一步研究影响沥青混合料高温排放的因素,对沥青类型和油石比进行分析。
[0230] (1)沥青类型
[0231] 在所调查的16条施工路段中,修建沥青面层使用的沥青类型主要为道路石油沥青、SBS改性沥青和橡胶改性沥青;通过不同路段沥青面层施工全过程沥青混合料高温排放现场检测及表16所得的沥青混合料高温排放计算结果,以相同类型的碳排放均值作为代表值,对不同沥青类型施工全过程高温碳排放进行比较,见图16所示;
[0232] 由图16可知,不同沥青类型的碳排放量不同,其中道路石油沥青碳排放量最低,SBS次之,橡胶沥青最高,橡胶沥青碳排放较SBS高26%,而橡胶沥青和SBS较道路石油沥青分别高156%和102%;因此,在低碳技术研究中,可以提高低碳沥青混合料的使用、控制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等措施,降低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排放,实现沥青面层施工的低碳技术。
[0233] (2)沥青混合料油石比(沥青用量与集料用量的比值)
[0234] 通过沥青面层高温碳排放现场检测可知,沥青混合料高温排放主要来自于沥青在高温下的排放;由于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评价以1吨沥青混合料为功能单位,随着油石比的增加,沥青用量逐渐增大,需要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排放与油石比关系进行分析。
[0235] 根据施工路段沥青混合料油石比的调查及表16中沥青混合料高温排放计算结果,对不同油石比沥青混合料施工过程高温排放进行比较,见图17所示。
[0236] 由图17可知,沥青混合料高温碳排放随着油石比的增加而增大,拟合曲线公式为:
[0237] y=1183x-35.61
[0238] 因此,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应根据歇尔试验方法,确定最佳油石比,进而降低沥青混合料高温排放。
[0239] 步骤五,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总量的计算: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总量的计算涉及能源消耗碳排放和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碳排放两大部分,按照下式计算各单元过程的碳排放总量:
[0240]
[0241] 结合表5中沥青面层施工各单元能源消耗碳排放量、表6中不同能源类型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量及表16中沥青混合料高温碳排放计算结果,可得出16条路段沥青面层碳排放总量,计算结果见表17。
[0242] 表17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总量(mg)
[0243] 步骤六,建立碳排放评价基准值,并对碳排放进行等级划分;
[0244]
[0245] (1)面层碳排放评价基准值
[0246] 碳排放评价基准值选取“减排目标值”、“实测碳排放平均值”、“95%保证率的置信上限”
[0247] 作为碳排放等级划分的分界值,采用当量碳排放作为评价指标对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进行有效评价;
[0248] 所述的减排目标值是国家“十二五”政策规划的值,是全国交通行业的一个减排计划值,是比较理想的状况,各面层减排目标值如表18所示;
[0249] 表18沥青面层施工各面层减排目标值
[0250]面层结构 碳排放比例(%) 碳排放量E0(kg)
上面层 38.17 41.261
中面层 34.56 37.343
下面层 16.16 29.474
[0251] 所述的实测碳排放平均值是所调查的16个施工路段碳排放的平均值;
[0252] 所述的95%保证率置信上限是根据表17碳排总量计算得到的样本均值的估计值。
[0253]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降低道路等级不同所引起的碳排放评价结果的差异,在沥青面层施工碳源调查中,选取作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施工质量有保证,对碳排放影响较小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作为调查对象;在高等级沥青面层面层设计中,面层结构一般包括上面层、中面层、下面层三部分,由于调查时间、工作能力、施工环境、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很难对同一条路段进行三个面层的调查,在调查中,通常针对于一个面层开展调研,因此,在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评价中,分别建立三个面层的评价基准值,实现不同面层的评价。
[0254] (2)面层碳排放等级划分
[0255] 为了更好地体现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实际状况,在碳排放评价中,将碳排放评价划分四个等级,A等(优)、B等(良)、C等(中)、D等(差),选取的评价分界值为减排目标值、实测碳排放平均值、95%保证率的置信上限;由于碳排放评价基准值是一个范围,当区间范围过大时,无法很好地为低碳环保减排效果的评价服务,因此,在碳排放评价基准值划分中,将B等(良)和C等(中)进行二级划分,以减排目标值与实测碳排放均值的区间中值、实测碳排放均值与95%保证率置信下限的区间中值作为二级划分分界值,将B等和C等分别划分为B‐1等、B‐2等和C‐1等和C‐2等。
[0256] 步骤七,根据碳排放总量、碳排放评价基准值和碳排放等级划分,分别建立沥青面层的上面层、中面层和下面层碳排放总量评价标准;
[0257] 由表18中各面层减排目标值及碳排放等级划分标准可得到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总量评价基准值,见表19所示。
[0258] 表19面层碳排放评价基准值
[0259]
[0260]
[0261] 为了更好地说明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评价基准值,本发明以上面层为例进行评价基准值的计算。在表19中,A等与B等的分界值41.261kg为表18中的减排目标值;B等和C等的分界值47.018kg为实测碳排放均值,即表17中上面层实测碳排放均值,B‐1等和B‐2等的分界值是上面层减排目标值与实测碳排放均值的平均值,即(47.018+41.261)/2=44.139kg;C等与D等分界值61.349kg是上面层实测碳排放量95%保证率置信上限,采用表17中上面层实测碳排放计算得到,C‐1等和C‐2等以实测碳排放均值与95%保证率置信上限的平均值作为分界值,即(47.018+61.349)/2=54.183kg。
[0262] 沥青面层各面层碳排放总量评价基准值的提出,不仅可以有效评价当前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现状,而且可以通过碳排放总量基准值,提出各单元过程碳排放评价基准值,用于单元过程碳排放评价。
[0263] 步骤八,建立8个单元过程对应的面层碳排放评价基准值:
[0264] 在沥青面层施工碳源调查中,将碳源调查划分为8个单元过程,每个单元过程由于能源消耗和混合料加热温度不同,排放效果存在差异,因此,在碳排放评价中,需要对单元过程进行有效评价,确定碳排放等级。
[0265] 在表19中已经确定了沥青面层碳排放的基准值,再结合各面层单元过程碳排放比重,可以计算出单元过程碳排放评价基准值;在表17中,已知各路段单元过程碳排放量与总的碳排放量的基础上,以各面层碳排放比重的平均值作为代表值,得出沥青面层施工单元碳排放比重,见表20所示。
[0266] 表20沥青面层施工单元过程碳排放比重
[0267]单元过程 上面层(%) 中面层(%) 下面层(%)
场地堆料 0.78 0.85 0.97
集料上料 0.98 0.97 1.18
集料加热 41.02 47.03 59.28
沥青加热 8.45 9.51 12.21
沥青混合料拌合 0.04 0.05 0.06
沥青混合料运输 0.71 0.69 0.82
沥青混合料摊铺 4.35 3.72 3.11
沥青混合料碾压 43.68 37.18 22.37
[0268] 单元过程碳排放评价基准值计算公式为:
[0269] Ei0=ωi·E0
[0270] 上式中,Ei0为i单元过程减排目标排放基准值;ωi为i单元过程碳排放比重;E0为减排目标碳排放基准值。所述的碳排放比重为各单元过程对应的3个面层中,每个面层的单元过程碳排放量占总碳排放量的比值。
[0271] 根据表19所确定的面层碳排放评价基准值、表20所确定的8个单元过程碳排放比重及单元过程碳排放评价基准值计算公式可分别计算得出8个单元的碳排放评价基准值;
[0272] 碳排放评价基准值提供了衡量沥青面层施工时碳排放的等级标准,对于判别在建沥青面层碳排放是否合格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评价方法。下面将分别列出沥青面层施工8个单元的碳排放评价基准值,评价基准值见表21至表28所示。
[0273] 表21场地堆料碳排放评价基准值
[0274]
[0275] 表22集料上料过程碳排放评价基准值
[0276]
[0277] 表23集料加热过程碳排放评价基准值
[0278]
[0279]
[0280] 表24沥青加热过程碳排放评价基准值
[0281]
[0282] 表25沥青混合料拌合碳排放评价基准值
[0283]
[0284]
[0285] 表26沥青混合料运输碳排放评价基准值
[0286]
[0287] 表27沥青混合料摊铺过程碳排放评价基准值
[0288]
[0289]
[0290] 表28沥青混合料碾压过程碳排放评价基准值
[0291]
[0292] 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实施例中所有参数均通过现场检测法和有关部门的碳排放统计资料获得,尽管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仍然能够通过对前述实施例所述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进行相应的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脱离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