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污染与排放控制 / 空气净化器 / 车辆用空气净化器

车辆用空气净化

阅读:649发布:2020-05-08

专利汇可以提供车辆用空气净化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一种车辆用 空气 净化 器 (1),其安装在 汽车 的车内的后置物板上,该车辆用空气净化器(1)包括:具有吹出口(11)和吸入口(10)的主体壳(5);和在主体壳内(5)设置的空气净化部(6)和送 风 装置(7)。还在连通送风装置(7)和吹出口(11)的风路中,设置有使从吹出口(11)吹出的空气的方向变化的风向变更部(9),并且风向变更部(9)能够从多种风向变更部中自由地选择安装。,下面是车辆用空气净化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车辆用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吹出口和吸入口的主体壳;和
设置在所述主体壳内的空气净化部和送装置,
在连通所述送风装置和所述吹出口的风路中,设置有使从所述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变化的风向变更部,
所述送风装置包括:涡旋形状的壳体;固定于所述壳体的电机;和由所述电机驱动旋转的叶片,所述壳体具有吸气口和排出口,
在所述风路的一部分具有作为所述风向变更部发挥功能的风路面,
所述风路面与从所述壳体吹出空气的所述排出口相对,
从所述排出口在平方向上送风的空气,沿着具有从比所述排出口的下端靠下方的位置向上方延伸的曲面的所述风路面向上方改变风向,
所述风向变更部在从上方看时,为向所述排出口凹陷的凹状的圆弧形状,所述风向变更部能够从多种风向变更部中选择出且可拆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向变更部形成为,在从水平方向看时,向所述排出口凹状地弯曲,下端和上端接近所述排出口。

说明书全文

车辆用空气净化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安装在汽车内的后置物板(rear package tray)上的车辆用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0002] 在现有技术中,如日本实开平2-35816号公报所记载,这种车辆用空气净化器包括:具有吹出口和吸入口的主体壳;和设置在主体壳内的空气净化部和送装置,主体壳安装于后座椅后方的后置物板。

发明内容

[0003] 后座椅后方的后置物板、后窗的形状根据车型而不同。于是,车辆用空气净化器设置了风向变更部,以使得成为适合车型的风向。但是,由于风向变更部于送风装置一体成型,因此为了变更风向变更部,需要变更送风装置。
[0004]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气净化器包括:具有吹出口和吸入口的主体壳;和设置在主体壳内的空气净化部和送风装置,在连通送风装置和吹出口的风路中,设置有使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变化的风向变更部。进一步,风向变更部能够从多种风向变更部中选择出且可拆装。通过采用该结构,提供一种车辆用空气净化器,其风向成为适合于各种车型的风向。附图说明
[0005] 图1是用于对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气净化器安装在后座椅后方的后置物板上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
[0006]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气净化器的外形的立体图。
[0007] 图3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气净化器的分解立体图。
[0008] 图4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气净化器的风向变更部周围的垂直截面图。
[0009] 图5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气净化器的平截面图。
[0010] 附图标记说明
[0011] 1 车辆用空气净化器
[0012] 2 汽车
[0013] 3 后座椅
[0014] 4 后置物板
[0015] 5 主体壳
[0016] 6 空气净化部
[0017] 7 送风装置
[0018] 8 下壳体
[0019] 9 风向变更部
[0020] 10 吸入口
[0021] 11 吹出口
[0022] 12 吸入口盖
[0023] 13 送风路
[0024] 14 壳体
[0025] 15 叶片
[0026] 16 吸气口
[0027] 17 排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气净化器进行说明。其中,本发明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
[0029] (第1实施方式)
[0030] 图1是用于对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气净化器安装在后座椅后方的后置物板上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气净化器的外形的立体图。图3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气净化器的分解立体图。
[0031]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气净化器1安装于汽车2的后座椅3后方的后置物板4。通常,后置物板4之下为收纳空间。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气净化器1,在安装于汽车2的状态下,将汽车2的前侧定义为前侧,将汽车2的后侧定义为后侧。此外,从汽车2的前方看,将左侧定义为左侧,从汽车2的前侧看,将右侧定义右左侧。
[0032] 如图2、图3所示,车辆用空气净化器1包括主体壳5、空气净化部6、送风装置7、下壳体8和风向变更部9。
[0033] 主体壳5为与左右以及前后方向的尺寸相比、上下方向的尺寸较小的大致箱形。从上方看时,为后方为圆弧的大致半圆形状。在主体壳5的前表面侧设置有吸入口10,在顶面的后表面侧设置有吹出口11。在该吸入口10设置有通过格栅而具有多个开口的吸入口盖12。在主体壳5内具有连通吸入口10和吹出口11的送风路13。在该送风路径13,从吸入口10起依此设置有空气净化部6、送风装置7、风向变更部9、吹出口11。主体壳5的左侧面、右侧面、后侧面成为随着从下部向上部去而向内侧倾斜的曲面,与顶面形成为一体。主体壳5以在下方夹着下壳体8的状态被固定部(未图示)固定于后置物板4。
[0034] 空气净化部6安装于主体壳5的前表面侧的吸入口10。空气净化部6,作为一个例子,是将滤材折曲成波形的集尘过滤器
[0035] 送风装置7包括:涡旋形状的壳体(casing)14、固定于壳体14的电机(未图示);和通过电机而旋转的叶片15。壳体14在顶面形成有圆形的吸气口16,在背面侧设置有四方形的排出口17。壳体14在主体壳5的左右的一侧设置有舌形部(未图示)。
[0036] 下壳体8是上下方向为轴方向的大致筒形状,能够安装于主体壳5的下部。即,下壳体8的上端部是能够嵌入主体壳5的形状。下壳体8的下端是与后座椅3后方的后置物板4的形状相匹配的形状。
[0037] 当叶片15因电机而旋转时,车内的空气被从主体壳5的吸入口10吸入到主体壳5内。被吸入的空气被送风至空气净化部6,利用空气净化部6捕捉空气中的尘埃等。通过空气净化部6之后的空气,经由壳体14的吸气口16被送风至壳体14内。然后,从壳体14的排出口17,经由风向变更部9、主体壳5的吹出口11,被送风至车内。
[0038] 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风向变更部9。在连通送风装置7和吹出口11的风路中,设置有使从吹出口11吹出的空气的方向变化的风向变更部9,该风向变更部9能够从多种风向变更部之中自由地选择安装。
[0039] 即,在连通送风装置7和吹出口11的风路中,设置有使从吹出口11吹出的空气的方向变化的风向变更部9,在组装车辆用空气净化器1时能够从多种风向变更部之中选择风向变更部9并自由安装。因此,通过预先仅准备多种适合于后置物板4、后窗的形状不同的各种车型的车辆用空气净化器1的风向变更部9,仅选择并安装符合车型的风向变更部9,能够提供风向适合车型的车辆用空气净化器1。
[0040] 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气净化器1的风向变更部9周围的垂直截面图。如图4所示,风向变更部9是构成风路的一部分的拆装风路面。即,风向变更部9与从壳体14吹出空气的排出口17相对。具体而言,壳体14在背面侧设置有四边形的排出口17。风向变更部9由从该排出口17的下端的下方向上方延伸的曲面形成。从壳体14的排出口17在水平方向上向背面侧吹出的空气的一部分,沿着风向变更部9流动,进而在与排出口17相对的风向变更部9,风向沿着曲面向上方变化。风向变更部9由于是成为将壳体14的排出口17与主体壳5的吹出口11连通的风路的一部分的拆装风路面,所以与在风路之外另外在风路内设置的风向板相比,不用使风路狭窄就能够减轻送风阻
[0041] 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气净化器1的水平截面图。如图5所示,与从壳体14吹出空气的排出口17相对的风向变更部9,在从上方看水平截面形状时,是在前表面侧即排出口17侧凹状的圆弧形状。即,风向变更部9的水平方向的两端位于比中央部分靠前侧的位置。从壳体14的排出口17吹出的空气,一边在上下左右方向扩散,一边被送风,特别是,容易向在主体壳5的左右的一侧设置的舌形部一侧扩散。此处,由于与壳体14的排出口17相对的风向变更部9为圆弧形状,因此能够抑制向左右方向的扩散。由此,能够从主体壳5的吹出口11,在抑制向左右方向的扩散的同时向上方送风,因此能够送风至车内的前方。
[0042] 此外,风向变更部9形成为,从水平方向看时,朝向排出口17呈凹状地弯曲,下端和上端接近排出口17。如图4所示,在从水平方向看风向变更部9时,风向变更部9是向主体壳5的后侧凸出的凸形状的圆弧形状。由此,能够送风至车内的更前方。此外,即使是这样的形状,也能够将风向变更部9形成为不同部件,不用复杂的模具,就能够通过树脂成型制作风向变更部9。
[0043] 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气净化器能够应用于各种车型。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