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自然灾害的预防与保护 / 热带气旋 / 解析大气强对流气象的实验装置

解析大气强对流气象的实验装置

阅读:590发布:2020-07-15

专利汇可以提供解析大气强对流气象的实验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为气象学提供了一种解析大气强 对流 气象的实验装置,本发明所说的强对流气象是 热带气旋 、龙卷 风 等,大多数气象学家根据热 力 学理论、经验、估算或推测认为,上述强对流气象是温差引起的,本发明通过浸没玻璃管底部的 水 及与玻璃管相通的气体分析仪证实:火花放电使空气发生缩容化合反应,希望气象学关注这一现象,因为闪电也是火花放电,所以闪电也使空气容积收缩,在大气中生成势差,闪电生成的势差中蕴藏着巨大的 势能 ,它不易扩散流失,促进局地大气对流比温差更有效,闪电引发了上述强对流气象,本发明的 实施例 适合在科研、科普、教学活动中向公众演示。,下面是解析大气强对流气象的实验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用于解析大气强对流气象的物理实验装置,它是由玻璃管(1)、两根导体(2)、密封(3)、静电发生器(4)等组成的,其特征在于:玻璃管(1)与气体分析仪(5)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玻璃管(1)的底部浸没在(7)中。

说明书全文

解析大气强对流气象的实验装置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气象学。

背景技术

本发明所说的大气强对流气象是热带气旋、龙卷等,关于上述强对流气象的形成机理,目前尚未取得共识,大多数气象学家根据热学理论、经验、估算或推测认为,强对流气象是温差引起的。气象学现有解析强对流气象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不能直观的演示强对流气象的成因,因此难以发现其机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气象学现有解析强对流气象方法的不足,提供一种实验装置,它可以直观的演示造成大气强对流的原因,因此可以发现强对流气象的形成机理。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在一根玻璃管的顶端插入两根导体并加密封,导体与静电发生器连接,其中一端为尖端导体。玻璃管与气体分析仪相通,底部浸没在中,启动静电发生器,使两根导体之间持续发生火花放电,用眼直接观察实验结果可以发现:玻璃管内的液面上升,火花放电逐渐暗淡。光谱观测发现火花放电的光谱中有氮、分子谱线。与玻璃管相通的气体分析仪显示:玻璃管内的标准大气成份发生变化,氧气、氮气大量减少、生成NOx、O3,空气容积收缩。用物理知识解析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既可破解大气强对流气象的形成机理。
由于本发明建立在新的理论基础之上,为了便于理解,使本发明得以实施,因此有必要在介绍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前,首先详细介绍本发明所依据的理论。
1784年,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卡文迪什(Henry Cavendish1731~1810)在一根玻璃管的顶端插入两根导体并加密封,导体与手摇磨擦起电机连接,玻璃管的底部浸没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摇动磨擦起电机后,两根导体间发生火花放电,玻璃管内的液面持续上升,最后仅剩一个小气泡,充满了氢氧化钠溶液,小气泡的容积为原空气容积的八十分之一。这个实验持续了二十天,卡文迪什不断的向玻璃管内注入氧气,氧气在火花放电中不断的消失,小气泡始终存在。100年后科学家发现小气泡是由氦、氖、氩、氪、氙、氡6种惰性稀有气体组成的,其余气体在火花放电中发生化合反应后,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200年前的这个实验证实,空气中除6种惰性稀有气体外,其余气体均在火花放电中发生化合反应。但是由于大气中没有氢氧化钠溶液,所以这个用火花放电使空气消失的实验及其实验报告《关于空气的实验》,并没有引起气象学的关注。本发明将该实验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改为水,通过透明的玻璃管,揭示了空气发生的真实变化:火花放电使空气缩容。希望气象学关注这一现象,因为闪电也是火花放电,同样发生在空气中,所以闪电也会使空气缩容。装载于Microlab-1卫星上的全球闪电探测系统,探测到全球每秒钟平均发生44±5个闪电,平均每个闪电产生多少NOx、O3、空气容积收缩多少?未见这方面权威的统计资料。由于闪电形成的NOx,随雨水沉降到地面硝化或胺化后成为氮肥,促进农作物生长,所以引起科学界的普遍关注,科学家们估计全球闪电形成的NOx,每年通过降雨进入陆地或海洋的数量为5Tg,(根据J Galloway,1999年5月提交国际科联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氮项目组的论文数据)1Tg等于1百万吨原子量的纯氮,氮气密度1.25kg/m3、氧气密度1.43kg/m3,对这些科学界公认的数据进行简单的计算可以发现:每年有数十亿立方米的气体在闪电过程中变成了氮肥,从大气进入大地。另外还有大量O2在闪电中转变为O3,O2转变为O3容积收缩三分之一,气体的流失或缩容使大气出现势差,闪电生成的势差中蕴藏着巨大的势能,它不易扩散流失,促进局地大气强对流比温差更有效,是推动大气对流运动的原动力之一。宇宙中一切物质趋向于势能最低的稳定状态,大气也是如此,在达到稳定状态的过程中释放出多余的能量
强大的季风在大洋上空形成热带团,范围可达数千平方公里。热带云团内无数的闪电使大量氧气、氮气发生缩容化合反应,变为氮氧化物NOx及O3,NOx包括NO、NO2、NO-3、NO-4等多种氮化物,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证实这一描述。NOx随降雨进入大洋,本发明的实施例揭示,近10%的气体从空气中流失或缩容。气压也将随之下降近10%,一般在900百帕以上。出现地区性低气压,周边空气在势能驱动下,从四面八方涌向低气压地区,地球自转使这股流向低气压地区的气流旋转,因为旋转气流是螺旋型的,所以使云团也呈螺旋型,北半球逆时针旋转,南半球顺时针旋转,赤道南北纬5度以内的地区,由于地球自转水平偏向力弱,所以气流不旋转,我们将这种强对流气象称为台风、飓风或热带气旋。
超级单体雷暴中发生的云闪或地闪特别粗大,闪电熄灭的瞬间、空气缩容化合反应、热膨胀的冲击波过后,闪电放电通道是真空的。在一个安装有单向排气的密封容器内,利用金属细丝(网)进行电爆炸,可以证实这一描述。电爆炸是物理学、电工学熟知的一种物理爆炸现象,将金属细丝(网)与高压电源短路连接,超过金属细丝(网)承载能力数十倍的高压大电流,在10-6~10-7秒时间内,以极高的能量密度释放到空间,可以在放电区域内产生摄氏数万度的高温,使空气受热膨胀产生冲击波,放电区域的气体分子密度极低。闪电放电通道冷却后,周围气体在回填这一细长的低压空洞时,发生螺旋型旋转,这一现象在流体中普遍存在,其机理及计算方法,流体力学中有详尽的介绍。螺旋型旋转气流将依附于水分子及气溶胶之上的高电势电荷,富集到旋转气流的顶端,使这一部位的电荷浓度增大、电场升高、闪电增多,漏斗型旋转气流顶端的闪电高发区不断生成势能,为旋转气流提供动力,螺旋型旋转气流则源源不断的为闪电输送高电势电荷。卫星观测到龙卷风顶端的闪电每分钟可达90次,这一部位的闪电消退,龙卷风立即消失。龙卷母云内中尺度旋转气流平均21分钟发育成地面龙卷。由于龙卷风发源于闪电放电通道,所以它也是又细又长的,开杈的枝状闪电有时可以演变成开杈的双头龙卷。闪电放电通道冷却时引发的旋转气流,绝大多数都在形成初期,被强烈的大气扰动搅散夭折了,一次雷暴活动可以发生数百次闪电,每次闪电放电通道冷却后都有引发旋转气流的趋向,但每年中国发生的龙卷风不足100次,美国是世界上龙卷风最多的国家,每年也只有500次左右。多单体雷暴中大气扰动更加复杂,其中闪电冷却引发的旋转气流更难发育成龙卷风。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示我们:探讨强对流气象时不应忽略闪电造成的大气势差。
古生学家发现多处恐龙化石聚集地,这是一个费解的现象。大量恐龙化石因何拥挤在一片狭小的区域内?现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启示试解这一现象:一颗小行星碰撞了地球。目前已发现可辨认的大小陨击坑150个,最大陨击坑直径240km,证实地球曾多次遭受小行星撞击。撞击产生的火花放电使大气层发生了广泛的缩容化合反应,氧气、氮气大量消失,出现过量的NOx和O3。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确切证实这一描述。大气缩容化合反应是从撞击点开始的,那里的大气在火花四溅中首先发生缩容化合反应,撞击点的上空出现一个巨大的低气压空洞,低压形成的势差引发了强对流气象,其猛烈程度人类还未经历过所以很难描述。受风面积像帆一样的恐龙,被风驱赶到顺风的山谷绝地或气旋中心,恐龙由于身躯庞大,在超强对流的推动下聚在一起,并非有合葬的习性。活体动物风洞实验或风能计算可以证实这一描述。随后而至的缺氧使恐龙集群性绝灭了,恐龙的遗骨虽然暴露在荒野的空气中,但在O3的保护下,仍然较顺利的形成化石。覆盖它们的是黄土或其它缓慢沉积物而非火山灰,证实了这一描述。各类臭氧灭菌装置也可以证实这一描述。聚集地的恐龙化石大多肢体完整,不像是水流、地壳粗暴堆积成的,其它一些可能也可排除,恐龙显然是自行聚集。O3分子的不稳定性、还原性及大量活化的氮元素,为日后生物复苏、更蓬勃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氮是蛋白体、核酸的构成元素,核酸是DNA、RNA构成的,因此氮是地球生命及进化的基础,大气及岩石圈中虽然有386×1013及16360×1013吨氮,但它们都是惰性的,不能为生物所用,只有经地球或地外能量活化成NOx,并进一步硝化或胺化后,才能进入生物循环链。
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启示:全球或局部地区,凡遗留大量化石的各级生物绝灭事件,很可能都经历了一个缺氧、致命的O3、NOx过量的暂短时期。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发明工作原理示意图。
其中1为玻璃管,2为两根导体,3为密封,4为静电发生器,5为气体分析仪,6为开关,7为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在玻璃管(1)的顶端插入两根导体(2)并加密封(3),两根导体(2)与静电发生器(4)连接,其中一根为尖端导体。玻璃管(1)与气体分析仪(5)相通,玻璃管(1)应设刻度,以便精确观测液面,关闭开关(6),启动静电发生器(4)向两根导体(2)供电,静电在空气中的击穿场强为3550v/m,根据这一参数及所需火花放电强度,确定电压及导体间距,使两根导体(2)之间发生火花放电。使用光谱仪检测火花放电光谱,闪电光谱中最重要的谱线为NI、NII、OI、OII、Hα、Hβ,为确保玻璃管(1)内的气体与真实大气一样发生缩容化合反应,火花放电光谱中应有氮分子谱线,因为氮分子中的两个氮原子以少见的三重键形式结合,解离能高达946kjmol-1,因此火花放电释放的能量,必须保证氮分子充分解离活化,才能形成适量的NOx,使玻璃管(1)内的空气容积显著收缩。如果用眼直接观察,氧分子解离时发出特有淡蓝色辉光,氮分子则发出波长更短刺眼的弧光,火花放电持续一段时间、液面上升后,关闭静电发生器(4),待玻璃管(1)恢复室温后,观测玻璃管(1)内的液面,打开开关(6),使用气体分析仪(5)分析玻璃管(1)内气体成份。避免导体与空气在火花放电中发生反应,干扰实验结果,因为真实大气中没有金属氧化或氮化反应。用物理知识解析本发明的实施例,既可破解大气强对流气象的形成机理。
本发明的实施例适合在科研、科普、教学活动中向公众演示。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