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环境工程 / 水体 / 秸秆生物碳植生袋生态护岸构建方法

秸秆生物植生袋生态护岸构建方法

阅读:0发布:2022-05-13

专利汇可以提供秸秆生物植生袋生态护岸构建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秸秆 生物 碳 植生袋生态护岸构建方法,通过从 农作物 秸秆碳化 造粒 后,采用植生袋装填秸秆生物碳颗粒并进行岸坡休整及植生袋安装,最后通过植生袋 植物 种植实现生态护岸。本 发明 通过在植生袋中装填秸秆生物碳颗粒,并在岸坡上对植生袋进行安装,实现了对秸秆资源的利用,能有效防止沟渠、河道等边坡 水 土流失,对环境的减碳效果有效 吸附 河道 水体 中的营养性污染物质,还提供给植物营养。,下面是秸秆生物植生袋生态护岸构建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秸秆生物植生袋生态护岸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从农作物秸秆碳化造粒后,采用植生袋装填秸秆生物碳颗粒并进行岸坡休整及植生袋安装,最后通过植生袋植物种植实现生态护岸;
所述的碳化造粒为:将含碳农林废弃物粉碎至直径15mm以下,在炭化机内高温、缺条件下进行干馏、无氧炭化及造粒,形成秸秆生物碳颗粒;
所述的植生袋的袋体为长方体结构,袋体长700-100cm,宽30-50cm,袋体中部设置2-3道分割带,袋体一侧设置2-3条固定带,固定带长度30-50cm,填入后的植生袋的中部厚度为
20-30cm;
所述的岸坡修整为:将需要实施植生袋生态护坡的排沟渠、河道及道路边坡进行放坡,并将边坡基础进行阶梯式修整,各阶宽度和高度与植生袋的宽度和高度相匹配。
所述的植生袋安装为:从最底层开始,将上一层植生袋压在下一层植生袋的固定带上面;同时,最上层植生袋的上表面与沟顶或岸顶土壤齐平,采用素土压固定带进行固定,并采用水夯法夯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含碳农林废弃物包括:玉米、水稻秸秆、麻杆、稻壳、花生壳、核桃壳、木屑、树叶、树皮或其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植生袋的袋体和固定带的材质为无纺布或可降解植物纤维编织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排水沟渠、河道及道路边坡的整体坡度不大于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植物栽种为直接开孔移栽,移栽植物为常绿草本植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植物栽种为在植生袋中预埋种子,预埋种子包括:黑麦草、狗牙根、高羊茅、金、白三叶或其组合。

说明书全文

秸秆生物植生袋生态护岸构建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环境保护领域的技术,具体是为一种秸秆生物碳植生袋生态护岸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农作物秸秆逐渐成为农村的新污染源,每年夏收和秋冬季节,大量的小麦、玉米等秸秆在田间焚烧,产生了大量烟雾及粉尘污染,不仅成为农村环境保护的瓶颈问题,甚至成为殃及城市环境的罪魁祸首。整体上,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低,严重制约了城乡可持续发展。同时,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地表水质恶化,河道边坡退化,水土流失严重,传统的植生袋易导致二次污染问题,结构不稳定且水土保持效果较差。因此,提出一种基于秸秆资源化应用的土壤边坡生态防护技术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秸秆生物碳植生袋生态护岸构建方法,通过在植生袋中装填秸秆生物碳颗粒,并在岸坡上对秸秆生物碳植生袋进行安装,实现了对秸秆的资源化利用,能有效防止沟渠、河道等边坡水土流失,对环境的减碳效果有效吸附河道水体中的营养性污染物质,同时还为护坡植物提供养分。
[0004]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 本发明通过从农作物秸秆碳化造粒后,采用植生袋装填秸秆生物碳颗粒并进行岸坡休整及植生袋安装,最后通过植生袋植物种植实现生态护岸。
[0006] 所述的碳化造粒为:将含碳农林废弃物粉碎至直径15mm以下,在炭化机内高温、缺条件下进行干馏、无氧炭化及造粒,形成秸秆生物碳颗粒。
[0007] 所述的含碳农林废弃物包括:玉米、水稻秸秆、麻杆、稻壳、花生壳、核桃壳、木屑、树叶、树皮等。
[0008] 所述的植生袋的袋体为长方体结构,袋体长700-100cm,宽30-50cm,袋体中部设置2-3道分割带,袋体一侧设置2-3条固定带,固定带长度30-50cm,填入后的植生袋的中部厚度为20-30cm。
[0009] 所述的植生袋的袋体和固定带的材质为无纺布或可降解植物纤维编织带。
[0010] 所述的岸坡修整为:将需要实施植生袋生态护坡的排水沟渠、河道及道路边坡进行放坡,并将边坡基础进行阶梯式修整,各阶宽度和高度与植生袋的宽度和高度相匹配。
[0011] 所述的植生袋安装为:从最底层开始,将上一层植生袋压在下一层植生袋的固定带上面;同时,最上层植生袋的上表面与沟顶或岸顶土壤齐平,采用素土压固定带进行固定,并采用水夯法夯实。
[0012] 所述的排水沟渠、河道及道路边坡的整体坡度不大于2:1。
[0013] 所述的植物栽种为直接开孔移栽,移栽植物为常绿草本植物。
[0014] 所述的植物栽种为在植生袋中预埋种子,预埋种子包括:黑麦草、狗牙根、高羊茅、金、白三叶等。技术效果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0016] 1、在很好解决秸秆污染问题基础上,实现了秸秆资源化利用;
[0017] 2、碳排放减量效果好,能有效吸附河道水体中的营养性污染物质,还给植物提供营养;
[0018] 3、该植生袋材料可降解,环境友好。植物根系长成及结构稳定后,整体性极好;
[0019] 4、秸秆生物炭植生袋生态护坡结构稳定,能有效防止沟渠、河道等边坡水土流失;
[0020] 5、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本发明生态护岸俯视图;
[0022] 图2为本发明生态护岸侧视图;
[0023] 图3为本发明生态护岸安装剖面图;
[0024] 图4为本发明生态护岸安装俯视图;
[0025] 图中:袋体1、分割带2、固定带3、秸秆生物碳颗粒4、素土压顶层5。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如图1-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涉及的一种应用秸秆生物碳颗粒和植生袋的生态护岸方法,其中包含以下步骤:
[0027] 步骤1:农作物秸秆碳化造粒:将含碳农林废弃物粉碎至直径15mm以下,在炭化机内高温、缺氧条件下进行干馏、无氧炭化及造粒,形成秸秆生物碳颗粒。
[0028] 所述的含碳农林废弃物包括:玉米、水稻秸秆、麻杆及稻壳、花生壳、核桃壳、木屑和树皮。
[0029] 步骤2:植生袋装填秸秆生物碳颗粒:
[0030] 所述的植生袋的袋体1为长方体结构,袋体长700-100cm,宽30-50cm,袋体中部设置2-3道分割带2,袋体一侧设置2-3条固定带3,固定带3长度30-50cm,填入后的植生袋的中部厚度为20-30cm。
[0031] 所述的植生袋的袋体1和固定带3的材质为无纺布或可降解植物纤维编织带。
[0032] 步骤3:岸坡休整及植生袋安装;
[0033] 所述的岸坡修整为:将需要实施植生袋生态护坡的排水沟渠、河道及道路边坡进行放坡,并将边坡基础进行阶梯式修整,各阶宽度和高度与植生袋的宽度和高度相匹配。
[0034] 步骤4:植生袋植物种植:从最底层开始,将上一层植生袋1压在下一层植生袋1的固定带上面;同时,最上层植生袋的上表面与沟顶或岸顶土壤齐平,采用素土5压固定带进行固定,并采用水夯法夯实。
[0035] 所述的排水沟渠、河道及道路边坡的整体坡度不大于2:1。
[0036] 所述的植物栽种为直接开孔移栽,移栽植物为常绿草本植物。
[0037] 所述的植物栽种为在植生袋中预埋种子,预埋种子包括:黑麦草、狗牙根、高羊茅、马蹄金、白三叶等。
[0038] 本实施例应用于上海市崇明区中兴镇泯沟整治过程,该泯沟长100米,宽5米,平均水深1.5米,岸坡坍塌严重。在中兴镇泯沟整治中应用本方法后,河道水环境明显改善,透明度达到50cm,水土流失量减少35%以上。
[0039] 上述具体实施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原理和宗旨的前提下以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局部调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且不由上述具体实施所限,在其范围内的各个实现方案均受本发明之约束。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