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水能 / 海洋能源 / 海流能 / 一种滤食性贝类的海底养殖装置

一种滤食性贝类的海底养殖装置

阅读:691发布:2020-09-09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滤食性贝类的海底养殖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滤食性贝类的海底养殖装置,其包括上窄下宽的梯形台状主体 框架 和至少一个片状笼,所述的主体框架包括顶部方框,至少一个中部方框以及数目与顶部方框和中部方框的框 角 数目相同的 支撑 杆;所述的顶部方框和中部方框之间的距离以及中部方框与中部方框间的距离等于或大于片状笼的长度;在所述的顶部方框和中部方框分别设置若干相互平行的用于固定片状笼的 横杆 ,所述的片状笼垂直固定于顶部方框与中部方框之间,或者所述的片状笼垂直固定于顶部方框与中部方框之间以及中部方框之间。本实用新型适合于片状笼养殖滤食性贝类,具有较高的抗 风 浪和 海流能 力 。,下面是一种滤食性贝类的海底养殖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滤食性贝类的海底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窄下宽的梯形台状主体框架和至少一个片状笼,所述的主体框架包括顶部方框,至少一个中部方框以及数目与顶部方框和中部方框的框数目相同的支撑杆;所述的顶部方框和中部方框之间的距离以及中部方框与中部方框间的距离等于或大于片状笼的长度;在所述的顶部方框和中部方框分别设置若干相互平行的用于固定片状笼的横杆;所述的片状笼垂直固定于顶部方框与中部方框之间,或者所述的片状笼垂直固定于顶部方框与中部方框之间以及中部方框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食性贝类的海底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中部方框的其中两个相对的边框上设有固定环,每个边框上的固定环的数目与设置的横杆数目相同,所述的横杆的两端分别可拆装地套装在两两对应的固定环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滤食性贝类的海底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方框的横杆与边框的距离以及横杆间的距离等于片状笼的宽度;所述的中部方框中的横杆以每两根横杆为一组进行分组,而每组中的两根横杆间的距离小于片状笼的宽度,以便承接片状笼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食性贝类的海底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部方框为一个时,该中部方框与海底的距离至少为1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食性贝类的海底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部方框为两个以上时,位于最下方的中部方框与海底的距离至少为1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食性贝类的海底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片状笼的固定采用绳子打结的方式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食性贝类的海底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杆的底端设有用于绑缚重物的圆环。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食性贝类的海底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框架还包括底部方框。

说明书全文

一种滤食性贝类的海底养殖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底养殖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滤食性贝类的海底养殖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滤食性贝类培育到一定规格后要转移到海区进行养殖,而在海区养殖一般会使用到基础硬件设施。在现有养殖方式中,海区养殖一般采用圆柱形或圆锥形笼具浮球吊养或贝架吊养。采用这些养殖方式的共同缺点是固定性不好,抗浪和海流能差:圆柱形或圆锥形笼具一般具有一定空间,贝类在笼具中会随着风浪或海流被动移动;另外,浮球吊养或贝架吊样也会受到风浪或海流的影响而在中来回晃动。这些因素会导致贝类不能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静态环境,从而影响其生存和生长。如果采用传统的底播养殖,由于台风产生的泥沙覆盖在贝身上,常常引起养殖贝的大规模死亡。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滤食性贝类的海底养殖装置,该海底养殖装置适合于片状笼养殖滤食性贝类,具有较高的抗风浪和海流能力。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滤食性贝类的海底养殖装置,其包括上窄下宽梯形台状主体框架和至少一个片状笼,所述的主体框架包括顶部方框,至少一个中部方框以及数目与顶部方框和中部方框的框数目相同的支撑杆;所述的顶部方框和中部方框之间的距离以及中部方框与中部方框间的距离等于或大于片状笼的长度;在所述的顶部方框和中部方框分别设置若干相互平行的用于固定片状笼的横杆,所述的片状笼垂直固定于顶部方框与中部方框之间,或者所述的片状笼垂直固定于顶部方框与中部方框之间以及中部方框之间。
[0005] 在所述的中部方框的其中两个相对边框上设有固定环,每个边框上的固定环的数目与设置的横杆数目相同,所述的横杆的两端分别可拆装地套装在两两对应的固定环中。这样的设计有利于框架的重叠放置,方便运输和存放。
[0006] 所述顶部方框的横杆与边框的距离以及横杆间的距离等于片状笼的宽度;所述的中部方框中的横杆以每两根横杆为一组进行分组,而每组中的两根横杆间的距离小于片状 笼的宽度,以便承接片状笼底部。
[0007] 当中部方框只有一个时,该中框与海底的距离至少为1m;而当中部方框为两个以上时,位于最下方的中框与海底的距离至少为1m。
[0008] 所述的片状笼的固定采用绳子打结的方式固定。
[0009] 所述的支撑杆的底端设有用于绑缚重物的圆环或钩,以便在支撑杆底部上绑缚重物以增加抗流稳定性,适用于海流较大的情况。
[0010] 所述的主体框架还包括底部方框。但是底部方框只作为可选构件,可根据海底底质情况而定,如果底质太软,可增加底部方框,如果底质较硬则可不加底部方框。 [0011]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2] (1)本实用新型的片状笼垂直固定在主体框架上,不仅使贝类与笼具相对固定,在笼具中不会移动,同时贝竖直放置有助于减少贝体上附着物的沉积。
[0013] (2)本实用新型可以固着在海底,增强了片状笼的抗风浪、抗海流能力,保证了贝类处在海水深处较为平静、稳定的环境中。而且中部方框离海底有一定的距离,使养殖贝不直接接触海底,可防止海底泥沙覆盖、沉积在贝身上,避免了台风期间泥沙覆盖是造成传统底播养殖贝类死亡,有效降低了台风对滤食性贝类养殖的影响。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0016]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图;
[0017]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0018] 1:顶部方框,2:顶部方框横杆,3:支撑杆,4:片状笼,5:中部方框横杆,6:中部方框,7:固定环,8:片状笼固定绳结,9:底部方框,10:支撑杆底部圆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如图1~4所示的滤食性贝类的海底养殖装置,包括上窄下宽的梯形台状主体框架和若个片状笼4,其中主体框架具有顶部方框1、一个中部方框6、底部方框9以及四根支撑杆3。顶部方框16、中部方框和底部方框9均为四边形方框,而且面积依次增大,四 根支撑杆3分别焊接在三个长方形方框的四个框角上。顶部方框1与中部方框6间的距离等于或稍大于片状笼的长度,一般0.8m或1.2m,中部方框6与海底的距离约1m左右。 [0020] 在顶部方框1上焊接有与边框平行的两根平行的横杆2,两根横杆2之间的距离与边框的距离等于片状笼4的宽度,每根横杆2与顶部方框1的框边之间的距离也等于片状笼的宽度。中部方框6上的其中两个相对的框边上分别设有四个固定环7,固定环7两两相对,四根活动筋横杆5分两组平行穿套在中部方框6的固定环7中,一头弯折防止穿脱,另一头设一小孔,用于插上插销防止滑脱,每组横杆5的距离略小于片状笼4的宽度以便承接片状笼4底部,而且横杆5直径不小于4mm。中部方框6上的钢筋横杆5与顶框1上的横杆2平行。
[0021] 多个片状笼4分成两组垂直固定于顶部方框1和中框6之间,片状笼4的一端固定在顶部方框的横杆2和与横杆2平行的框边,另一端则固定在中部方框6的横杆5上。每组中的片状笼间距0.2m-0.3m,两组片状笼之间相距0.3m左右。片状笼4的固定采用绳子打结的方式。
[0022] 主体框架的四根支撑杆3与海底接触的部分向侧面内弯成圆环10,以便需要时可用于绑缚重物以增加抗流稳定性,适用于海流较大的情况。
[0023] 本实例中的滤食性贝类的海底养殖装置整体采用直径不小于10mm的钢筋制成,并在钢筋外面都要涂上防锈油漆。
[0024] 本实用新型中的底部方框9为可选构件,它的有无可根据底质软硬情况而定,如果底质太软,可增加底部方框,如果底质较硬则可不加底部方框。
[0025] 本实用新型的顶部方框1、中部方框6、底部方框9以及支撑杆3等构件的大小和间距及与海底之间的距离可根据具体海区情况和片状笼的尺寸进行调整。
[0026] 本实用新型还可设置多个中部方框6,片状笼4可以固定在固定于顶部方框1与中部方框6之间以及固定在中部方框6之间,可以增加养殖装置的养殖贝类的数目。 [0027]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