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变压器和转换设备 / 热电堆 / 一种热交换装置

一种热交换装置

阅读:717发布:2020-05-08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热交换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交换装置。它包括两组 热管 、两个安装板、若干导热 块 和 半导体 热电堆 ,所述两个安装板间隔设置,所述安装板上设有若干通孔,两组热管分别包括若干根热管,所述导热块设置成两排,并设置在两个安装板之间,所述导热块之间可拆卸固定连接,两排导热块相对的一侧分别设有若干容纳槽,所述热管的内端部分别穿过通孔设置在容纳槽内,所述半导体热电堆设置在两排导热块之间。本实用新型通 过热 电堆冷热电势作用,加大了普通热管热传递效率,本装置结构简单明了,尺寸小,效率高, 费用 低,维护简单,不需更换;有效解决了目前市场 空调 机组热回收节能装置的尺寸大、 传热 效率低的现象,长时间运行需更换的问题。(ESM)同样的 发明 创造已同日 申请 发明 专利,下面是一种热交换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热管、两个安装板、若干导热半导体热电堆,所述两个安装板间隔设置,所述安装板上设有若干通孔,两组热管分别包括若干根热管,所述导热块设置成两排,并设置在两个安装板之间,所述导热块之间可拆卸固定连接,两排导热块相对的一侧分别设有若干容纳槽,所述热管的内端部分别穿过通孔设置在容纳槽内,所述半导体热电堆设置在两排导热块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包括管体,位于安装板侧的管体外侧设有换热鳍片,所述管体内部设有工作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鳍片呈螺旋状盘绕设置在管体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为管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块为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热管包括2至8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为4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块为4个,每一导热块上设有2个容纳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安装板上的通孔设置在非同一平面内,以使两组热管的内端呈交错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与导热块之间还设有导热脂。

说明书全文

一种热交换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空调热交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交换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市场上的热交换空调机组(多用于新空调机组),大部分是用普通热管转轮、板式翅片式换热器;普通热管的安装尺寸小,但热管热交换效率很低;板式翅片式换热器的热交换效率和安装尺寸都一般,转轮的热交换效率很高,但尺寸较大,并且时间长要更换,不经济。

发明内容

[0003]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的热电堆与热管结合热交换装置,使其能够实现更高效的能量交换,从而达到空调机组的能量回收节能的作用。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交换装置,包括两组热管、两个安装板、若干导热半导体热电堆,所述两个安装板间隔设置,所述安装板上设有若干通孔,两组热管分别包括若干根热管,所述导热块设置成两排,并设置在两个安装板之间,所述导热块之间可拆卸固定连接,两排导热块相对的一侧分别设有若干容纳槽,所述热管的内端部分别穿过通孔设置在容纳槽内,所述半导体热电堆设置在两排导热块之间。
[0005] 进一步的,所述热管包括管体,位于安装板侧的管体外侧设有换热鳍片,所述管体内部设有工作液。
[0006]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鳍片呈螺旋状盘绕设置在管体的外侧。
[0007] 进一步的,所述管体为管体。
[0008]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块为块。
[0009] 进一步的,每组热管包括2至8个。
[0010] 进一步的,所述热管为4个。
[0011]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块为4个,每一导热块上设有2个容纳槽。
[0012] 进一步的,两个安装板上的通孔设置在非同一平面内,以使两组热管的内端呈交错设置。
[0013] 进一步的,所述热管与导热块之间还设有导热脂。
[0014]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热电堆冷热电势作用,加大了普通热管热传递效率,本装置结构简单明了,尺寸小,效率高,费用低,维护简单,不需更换;有效解决了目前市场空调机组热回收节能装置的尺寸大、传热效率低的现象,长时间运行需更换的问题。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带热回收的窗式新风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带热回收的窗式新风机组的侧视透视图;
[0017]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带热回收的窗式新风机组的俯视示意图;
[0018]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壳座的后视示意图;
[0019]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前面板的正视示意图;
[0020]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热交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导热块的机构示意图;
[0024]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热管导风换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26] 如图1至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热回收的窗式新风机组,包括外壳1和热交换装置2。本发明实施例的热交换装置2包括两组热管21、两个安装板22、若干导热块23和半导体热电堆24。安装板22优选采用PVC安装板,其中,两个安装板22间隔固定设置在外壳1的内侧,这样,两个安装板22就将外壳1的内部间隔形成三个区域,位于两侧的两个区域分别是新风通道3和回风通道4。在新风通道3内设有新风机5,在新风通道3两端的外壳上设有新风口6和送风口7,在回风通道4内设有回风机8,在回风通道4两端的外壳1上设有回风口9和排风口10。
[0027] 结合图6至9,在安装板22上设有若干通孔25,为了提高换热效率,优选将两个安装板22上通孔25不设置在同一平面内,进而使新风通道3与回风通道4内的热管21的内端组装后呈交错设置,且互不影响。两组热管21分别包括若干根,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热管21包括管体211,管体211优选采用黄铜材质的管体,位于新风通道3及回风通道4内的管体211外侧设有换热鳍片212,换热鳍片212优选呈螺旋状盘绕设置在管体308的外侧,管体211内部设有工作液,工作液采用现有技术。导热块23优选采用铝块,导热块23并列设置在两个安装板22之间,并且导热块23排列成两排,每排设置成若干个,并且,在两排导热块23相对的一侧分别设有若干容纳槽26,每一根热管21的内端部都穿过一个安装板22上的通孔25设置在容纳槽26内。热管21的外部分别设置在新风通道3和回风通道4内,半导体热电堆24呈平板状,并且设置在两排导热块23之间。半导体热电堆24通电工作,进而提高热传导效率。
[0028] 导热块23之间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连接,优选采用螺栓连接,进而将半导体热电堆24和热管21压装在其之间。导热块23的数量和每个导热块23上设置的容纳槽26的数量可以根据热管21的数量及实际需要进行变化,每组热管21中热管21的数量一般为2至8个,可根据热换需求进行调整,如图6至9所示,其示意的优选实施例中,新风通道3和回风通道4内的热管21的数量分别为4根,导热块23采用4个,每个导热块23上设置的容纳槽26的数量为2个。为了提高导热效率,在热管21与导热块23之间还设有导热硅脂。
[0029] 为了对空气进行净化,在新风口6与热管21之间以及回风口9与热管21之间内侧均设有空气过滤器11,空气过滤器11优选采用聚酯纤维过滤器。
[0030] 为了提高热交换效率,热管21优选沿气流方向排列分布,并且,在热管21的两侧分别设有导流板12,导流板12安装在外壳1的内侧,两个导流板12的内侧与热管21间隔设置,两个导流板12的内侧分别相对设有若干凹槽13,每个热管21设置在相对的凹槽13之间。凹槽13优选设置成呈弧形状,凹槽13与热管21的圆心同心设置,从而使导流板12与热管21之间的风道间隔均匀,并将空气向热管21之间导流,提高热换效率。导流板12优选采用PVC材质的导流板,便于加工制造。
[0031] 新风机5和回风机8均优选采用为贯流风机,新风机5优选设置在热管21与送风口7之间,回风机8优选设置在热管21与排风口10之间。
[0032] 外壳1包括壳座101和可拆卸连接在壳座101前侧的前面板102,具体的,壳座101的前侧设有开口,前面板102可拆卸连接在该开口处,新风口6和排风口10均设置在壳座101上,送风口7和回风口9均设置在前面板102上。
[0033] 为了减小本新风机组的厚度和避免出现共振,新风机5和回风机8优选不设置在同一平面上,比如新风口6和排风口10均优选设置在壳座101的下部,并且,送风口7和回风口9均设置在前面板102的上部,新风通道3内的空气过滤器11、热管21和新风机5优选由下向上依次设置,并且回风通道4内的空气过滤器11、热管21和回风机8由上向下依次设置。
[0034] 在工作过程中,进入新风通道3内温度较高的室外新风经过空气过滤器11过滤,并通过新风通道3内的热管21后,由新风机5送至室内。进入回风通道4的温度较低的室内回风经过空气过滤器11过滤,并通过回风通道4的热管21后,由回风机8排出室外。在夏季,新风中的高温的热量通过热管21传到半导体热电堆24的热极,半导体热电堆24的P—N极产生的冷热电势把热量从热极传到冷极,再从冷极传递到回风通道4中的热管21,进而实现对新风降温。在冬季,回风中的高温的热量通过热管21传到半导体热电堆24的热极,半导体热电堆24的P—N极产生的冷热电势把热量从热极传到冷极,再从冷极传递到新风通道3中的热管
21,进而实现对新风加热。半导体热电堆24外接电源工作,加大了冷热电势,从而达到了高效热传递冷热交换目的。改变外接电源的电极连接,即可切换热极和冷极,便于冬季和夏季切换控制。
[0035] 如图10所示,基于以上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热管导风换热结构,该结构包括壳体301,在壳体301内侧设置有风道302,在风道30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风口303和出风口304,在风道302内设置有若干热管305,热管305在风道302内沿气流方向排列分布,在热管21的两侧分别设有导流板306,导流板306安装在壳体301的内侧,两个导流板306的内侧与热管305间隔设置,两个导流板306的内侧分别相对设有若干凹槽307,每个热管305设置在相对的凹槽307之间。凹槽307优选设置成呈弧形状,每一凹槽307与其相对的热管305的圆心同心设置,从而使导流板306与热管305之间的风道间隔均匀,并将空气向热管305之间导流,提高热换效率。导流板306优选采用PVC材质的导流板,便于加工制造。热管305包括管体308,管体308优选采用黄铜材质的管体,管体308的外侧设有换热鳍片309,换热鳍片309优选呈螺旋状盘绕设置在管体308的外侧,在管体308的内部设有工作液。
[0036]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其它未具体描述的部分,属于现有技术或公知常识。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