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换热器 / 热交换器 / 管式换热器 / 双管换热器 / 翅片式换热器 / 一种不共风V型风冷模块机组外框

一种不共V型风冷模机组外框

阅读:756发布:2020-05-13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不共V型风冷模机组外框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一种不共 风 V型风冷模 块 机组外框,包括 框架 主体,框架主体包括底盘组件,底盘组件四 角 处各安装有一根立柱,立柱的中部之间连接有横梁,横梁之间安装换热器底座,横梁与底盘组件之间安装有 围板 ,围板之间安装有电器箱,立柱的顶部安装顶梁组件。本发明,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两个腔室能分别通过左 温度 传感器 和右温度传感器监测各个系统翅片的温度从而达到独立化霜的目的并使得各个系统的调节更为精准、降低功耗提高能效;换热器采用V型(无需折弯)安装方式相对于UV型换热器(需要折弯)更能节省用料降低机组成本安装便捷。,下面是一种不共V型风冷模机组外框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不共V型风冷模机组外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包括框架主体,所述框架主体包括底盘组件(1),所述底盘组件(1)四处各安装有一根立柱(2),所述立柱(2)的中部之间连接有横梁(3),所述横梁(3)之间安装换热器底座(8),所述横梁(3)与所述底盘组件(1)之间安装有围板(6),所述围板(6)之间安装有电器箱(7),所述立柱2的顶部安装顶梁组件(12),所述顶梁组件(12)两侧安装风换连接板(11),所述换热器底座(8)两侧与所述顶梁组件(12)两侧之间安装风换安装外板(9),所述换热器底座(8)中部与所述顶梁组件(12)中部之间安装风换隔板(10),所述风换安装外板(9)之间形成风换腔,所述风换隔板(10)将风换腔分为左风换腔和右风换腔,所述左风换腔和所述右风换腔前后两端均安装翅片式换热器(17),所述翅片式换热器(17)上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左风换腔前后两端的翅片式换热器(17)之间、所述右风换腔前后两端的翅片式换热器17之间分别设置集气出管组件(15)、液管组件(16),所述左风换腔和右风换腔上方分别设置左风机口板(13)和右风机口板(13-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共风V型风冷模块机组外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底座(8)呈倒V型,所述换热器底座(8)底部两端为横梁连接部(8-1),所述横梁连接部(8-1)与所述横梁(3)可采用焊接连接,所述换热器底座(8)外侧均开有风换安装外板连接螺纹孔(8-2),所述风换安装外板连接螺纹孔(8-2)之间开有风换隔板连接螺纹孔(8-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共风V型风冷模块机组外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换连接板(11)包括顶梁连接板(11-1),所述顶梁连接板(11-1)连接风换上安装板(11-2),所述顶梁连接板(11-1)中设有顶梁连接螺孔(11-3),所述风换上安装板(11-2)中设有风换上连接螺孔(11-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共风V型风冷模块机组外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出管组件(15)包括三通入气管(15-1),所述三通入气管(15-1)两侧连接出气管(15-2),所述三通入气管(15-1)上开有入气口,所述出气管(15-2)上开有出气口,所述入气口连接外接气源,所述出气口连接所述翅片式换热器(17)。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共风V型风冷模块机组外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液管组件(16)两侧设置出液管(16-1),所述液管组件(16)中间设有排液管(16-2),所述出液管(16-1)连接所述翅片式换热器(17),所述排液管(16-2)连接外接流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不共风V型风冷模块机组外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组件(1)外侧设置吊装环(18)。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共风V型风冷模块机组外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换安装外板(9)和所述风换隔板(10)均呈V型。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共风V型风冷模块机组外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式换热器(17)两侧分别连接风换安装外板(9)和所述风换隔板(1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共风V型风冷模块机组外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组件(1)长边的中部与所述横梁(3)之间还安装有下中支撑(5)。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共风V型风冷模块机组外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3)与所述顶梁组件(12)之间设有上中支撑(4)。

说明书全文

一种不共V型风冷模机组外框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风冷模块机组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不共风V型风冷模块机组外框。

背景技术

[0002] 风冷模块机组分为单冷型和型,其中热泵型风冷模块机组集制冷、制热功能于一体、即可供冷,又可供热,能实现夏季制冷,冬季制热,一机多用。因此,风冷热泵机组通常是作为既无供热锅炉、又无供热热网或其它稳定可靠热源却又要求全年空调的暖通工程设计中优先选用的方案,该机组可与风机盘管或柜式、吊顶式空气处理机以及新风机组一起组成半集中式空气调节系统,具有外形美观、安装灵活、节省建筑空间、调节方便且可以单独启停、运行噪声低等特点。
[0003] 通常风冷模块机组为多系统(双系统或四系统)机组,各系统对应一片翅片式换热器,其翅片式换热器多为V型或UV型安装并对应多台风机,此类安装方式所设计出的机组皆为共风式机组,这类机组往往无法独立化霜、调节误差大,且其V型换热器的管路皆在腔体外侧维修方便而UV型管路皆在腔体内侧,维修时需人爬入腔体,操作难度大,维修不易。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共风V型风冷模块机组外框,能解决无法独立化霜、调节误差大的问题,且能有效提高机组使用效率并节约风换管及翅片的用料从而降低成本便于安装。
[0005]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不共风V型风冷模块机组外框,包括框架主体,所述框架主体包括底盘组件,所述底盘组件四处各安装有一根立柱,所述立柱的中部之间连接有横梁,所述横梁之间安装换热器底座,所述横梁与所述底盘组件之间安装有围板,所述围板之间安装有电器箱,所述立柱的顶部安装顶梁组件,所述顶梁组件两侧安装风换连接板,所述换热器底座两侧与所述顶梁组件两侧之间安装风换安装外板,所述换热器底座中部与所述顶梁组件中部之间安装风换隔板,所述风换安装外板之间形成风换腔,所述风换隔板将风换腔分为左风换腔和右风换腔,所述左风换腔和所述右风换腔前后两端均安装翅片式换热器,所述翅片式换热器上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左风换腔前后两端的翅片式换热器之间、所述右风换腔前后两端的翅片式换热器之间分别设置集气出管组件、液管组件,所述左风换腔和右风换腔上方分别设置左风机口板和右风机口板。
[0006]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热器底座呈倒V型,所述换热器底座底部两端为横梁连接部,所述横梁连接部与所述横梁可采用焊接连接,所述换热器底座外侧均开有风换安装外板连接螺纹孔,所述风换安装外板连接螺纹孔之间开有风换隔板连接螺纹孔。
[0007]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换连接板包括顶梁连接板,所述顶梁连接板连接风换上安装板,所述顶梁连接板中设有顶梁连接螺孔,所述风换上安装板中设有风换上连接螺孔。
[0008]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集气出管组件包括三通入气管,所述三通入气管两侧连接出气管,所述三通入气管上开有入气口,所述出气管上开有出气口,所述入气口连接外接气源,所述出气口连接所述翅片式换热器。
[0009]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液管组件两侧设置出液管,所述液管组件中间设有排液管,所述出液口连接所述翅片式换热器,所述排液口连接外接流道。
[001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盘组件外侧设置吊装环。
[0011]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换安装外板和所述风换隔板均呈V型。
[0012]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翅片式换热器两侧分别连接风换安装外板和所述风换隔板。
[0013]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盘组件长边的中部与所述横梁之间还安装有下中支撑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横梁与所述顶梁组件之间设有上中支撑。
[0014]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两个腔室能分别通过左温度传感器和右温度传感器的反馈来控制各自制冷剂的输入量达到能达到独立化霜的目的并使得各个系统的调节更为精准、降低功耗提高能效;换热器采用V型(无需折弯)安装方式相对于UV型换热器(需要折弯)更能节省用料降低机组成本安装便捷。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本发明的换热器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为本发明的顶梁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8] 图4为本发明的风换连接板结构示意图。
[0019] 图5为本发明集气出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6为本发明液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7为本发明的去除翅片式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3] 图1-7中,包括底盘组件1、立柱2、横梁3、上中支撑4、下中支撑5、围板6、电器箱7、换热器底座8、横梁连接部8-1、风换安装外板连接螺纹孔8-2、风换隔板连接螺纹孔8-3、风换安装外板9、风换隔板10、风换连接板11、顶梁连接板11-1、风换上安装板11-2、顶梁连接螺孔11-3、风换上连接螺孔11-4、顶梁组件12、风机口板13、集管固定架14、集气出管组件15、三通入气管15-1、出气管15-2、液管组件16、出液管16-1、排液管16-2、翅片式换热器17、吊装环18等。
[0024] 如图1所示,本发明是一种不共风V型风冷模块机组外框,包括框架主体,如图7所示,框架主体包括底盘组件1、立柱2、横梁3、围板6、电器箱7、顶梁组件12和风机口板13。底盘组件1呈矩形,在其四角处各安装有一根立柱2,立柱2的中部之间连接有横梁3,换热器底座8位于两侧的横梁3之间。
[0025] 如图2所述,换热器底座8呈倒V型,换热器底座8底部两端为横梁连接部8-1,横梁连接部8-1与横梁3可采用焊接连接。换热器底座8外侧均开有风换安装外板连接螺纹孔8-2,两侧的风换安装外板连接螺纹孔8-2之间开有风换隔板连接螺纹孔8-3。
[0026] 换热器底座8与底盘组件1之间形成系统腔。在横梁3与底盘组件1之间安装有围板6,围板6上开有多个透气散热孔,透气散热孔可以为呈交错分布的 条状,在围板6之间安装有电器箱7。
[0027] 顶梁组件12安装在立柱2的顶部,顶梁组件12两侧安装风换连接板11,如图4所述,风换连接板11为折弯板,风换连接板11包括顶梁连接板11-1,顶梁连接板11-1连接风换上安装板11-2,顶梁连接板11-1中设有顶梁连接螺孔11-3,风换上安装板11-2中设有风换上连接螺孔11-4。螺栓穿过顶梁连接螺孔11-3后连接顶梁组件12,完成风换连接板11与顶梁组件12侧面的连接。
[0028] 换热器底座8两侧与顶梁组件12两侧之间安装风换安装外板9,螺栓穿过风换安装外板连接螺纹孔8-2后连接风换安装外板9底部,完成换热器底座8与风换安装外板9连接,风换安装外板9上部连接顶梁组件12两侧。
[0029] 换热器底座8中部与顶梁组件12中部之间安装风换隔板10,螺栓穿过风换隔板连接螺纹孔8-3后连接风换隔板10底部,完成换热器底座8与风换隔板10连接,风换安装外板9上部连接顶梁组件12中部。
[0030] 两侧的风换安装外板9之间形成风换腔,风换隔板10将风换腔分为左风换腔和右风换腔。
[0031] 风换安装外板9和风换隔板10均呈V型。
[0032] 左风换腔和右风换腔前后两端均安装翅片式换热器17,翅片式换热器17上均装有温度传感器,翅片式换热器17两侧分别连接风换安装外板9和风换隔板10。
[0033] 左风换腔前后两端的翅片式换热器17两侧之间分别设置集气出管组件15、液管组件16。右风换腔前后两端的翅片式换热器17两侧之间分别设置集气出管组件15、液管组件16。
[0034] 如图5所示,集气出管组件15包括三通入气管15-1,三通入气管15-1两侧连接出气管15-2。三通入气管15-1上开有入气口,出气管15-2上开有出气口。入气口连接外接气源,出气口连接两侧的翅片式换热器17。
[0035] 如图6所示,液管组件16为U形结构,液管组件16两侧设置出液管16-1,液管组件16中间设有排液管16-2。出液管16-1连接两侧的翅片式换热器17,排液管16-2连接外接流道。
[0036] 左风换腔和右风换腔上方分别设置左风机口板13和右风机口板13-1。左风机口板13和右风机口板13-1均安装在顶梁组件12中。
[0037] 为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在底盘组件1长边的中部与横梁3之间还安装有下中支撑5;横梁3与顶梁组件12之间对应下中支撑5的上方设有上中支撑4。
[0038] 底盘组件1外侧设置吊装环18,便于框架的运输。
[0039]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其制冷剂由气体状态从三通入气管15-1中入气口进入翅片式换热器17,通过翅片式换热器17外部自然风及顶部的独立风机抽风形成空气流动从而使流入风换组件里的气体制冷剂冷凝为液体后从液管组件16两侧设置的出液管16-1流入液管组件16后再从排液管16-
2流至外接流道流出达到热交换目的。
[0040] 因在两侧翅片式换热器上分别布置了左温度传感器和右温度传感器,两个腔室能分别通过左温度传感器和右温度传感器监测各个系统翅片的温度从而能达到独立化霜的目的并使得各个系统的调节更为精准、降低功耗提高能效;换热器采用V型(无需折弯)安装方式相对于UV型换热器(需要折弯)更能节省用料降低机组成本安装便捷且其V型换热器的管路皆在腔体外侧维修方便而UV型管路皆在腔体内侧,维修时需人爬入腔体,操作难度大,维修不易。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