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板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0002] 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片叠装而成的一种高效换热器,各种板片之间形成薄矩形通道,物料通过物料管进入到换热器内,
冷却水通
过冷却水管进入到换热器内,通过冷却水在板片循环流动,进行热量交换的理想设备,它具有换热效率高、
热损失小、结构紧凑轻巧、占地面积小、应用广泛、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0003] 现有的
申请公告号为CN101922869A的中国专列公开了一种高效可拆式宽通道板式换热器,该换热器由
固定板、活动板、上横梁、下横梁、
支架、板片、
密封垫片、夹紧
螺栓副等主要元件构成,所述的板片的波纹
传热区设置有多个凸起
支撑点排列成直线形成的直线支撑带,直线支撑带内的波纹无金属
接触,同一介质挤出口
角孔位于Y轴同一侧,而且整张板片关于X轴与Y轴完全对称。通过上述设置,单张板片涵盖了浅槽、
深槽和超深槽三种不同槽深的规格,组装后分别形成了宽宽通道组合与宽窄通道组合形式,姐月投资,降低生产成本。
[0004] 上述中的
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
缺陷:调节波纹传热区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非常麻烦,不利于控制板材换热器的
散热效率。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板式换热器,其具有自动拆卸进水口以及进料口,便于调节散热区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率。
[0006]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 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置有与空气接触面积可调的散热区,本体上连接有用于物料进入所述本体内的物料进料口以及用于冷却水进入所述本体内循环的进水口,本体上设置有出料口以及出水口,所述进料口以及进水口均设置有便于拆卸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固定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固定组件固定松开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固定组件转动连接。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物料从进料口中进入到本体内,冷却水通过进水口进入到本体内并流动至散热区,调节散热区与空气接触面积可以调节散热效率,进料口与进料管之间连接有固定组件,进水口与进水管之间连接有可拆卸的固定组件,在驱动组件的作用下实现固定组件安装于拆卸的效果,实现进料口以及进水口分别松开物料管以及进水管之后,可自由调节散热区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实现对散热效率的调节。
[0009]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与所述本体滑动连接的至少两组插接杆、插接于所述进水口或所述进料口内的固定套以及位于所述固定套
侧壁上的至少两组固定孔,所述插接杆插接于所述固定孔内,所述固定套与所述驱动组件转动连接。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固定套沿着朝向进水口或者进料口的方向运动,本体内沿着竖直方向上自由滑动的插接杆插接于固定孔内,实现固定套与本体之间的固定连接。
[0011]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本体内设置有竖直设置的滑槽,所述插接杆插接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插接杆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恢复件,所述第一弹性恢复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滑槽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固定套朝向本体内运动时,固定套将插接朝向远离固定孔的方向
挤压,当固定套上的固定套运动至插接杆的
位置时,在弹性恢复件恢复原形的作用下,插接杆被驱动朝向固定孔的方向运动。
[0013]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孔内固定连接有固定
块,所述固定块与所述固定孔为间隙配合,所述固定块与所述固定孔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组第二弹性恢复件。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插接杆插接于固定孔内,插接杆将固定孔内的固定块朝向固定套的方向推送,固定块位于固定套内,固定块与插接杆的作用下,实现固定套与本体之间的固定牢固的效果,通过挤压固定块,便于实现插接杆从固定孔内完全脱离。
[0015]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与所述固定套滑动连接的滑动杆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滑动杆在所述固定套内往复运动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与所述滑动杆固定连接,进水管以及物料管分别与不同所述驱动杆转动连接,所述滑动杆以及所述驱动杆均为贯穿设置,所述滑动杆位于所述固定套内且与所述固定块抵接。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杆驱动滑动杆沿着水平方向上往复运动,滑动朝向固定套的方向运动,滑动杆与固定块抵接,并将固定块朝向远离固定套的方向运动,固定块将抵接杆完全推送至固定孔外,固定套与本体实现脱离的效果。
[0017]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杆与所述固定套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杆与所述滑动杆为
螺纹连接,所述滑动杆截面圆直径由所述本体朝向所述驱动杆的方向逐渐增大。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给驱动杆施加一个转动的作用
力,驱动杆与滑动杆
螺纹连接,在固定套以及进水管或者物料管的抵接作用,驱动管驱动滑动杆沿着水平方向上往复运动,滑动杆朝向本体方向运动时,滑动杆逐渐与固定块抵接,便于实现固定套与本体的固定效果,并且能够避免滑动杆与固定块抵接卡死。
[0019]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套与所述本体抵接位置设置有密封垫片。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体内冷却水与物料为
对流实现热量交换,固定套与本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垫片,避免本体内的物料以及
冷却水流出,影响散热效果。
[0021]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动杆端面圆最大直径不小于所述进水口以及所述进料口的开口处尺寸。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在驱动滑动杆时,滑动杆完全进入到本体内,影响换热工作的正常进行。
[0023]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接杆靠近于所述滑动杆的一端设置为沿着远离所述本体的方向延伸且朝向所述滑动杆方向倾斜的斜面。
[002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套沿着朝向本体的方向运动,插接杆与固定套的外壁抵接的一端设置为斜面便于插接杆与固定套的滑动更加顺滑。
[0025]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0026] 1.通过驱动组件对固定组件实现固定松开的效果,进水管以及物料从本体上拆卸,调节散热区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实现对散热效率的调节;
[0027] 2.固定套朝向本体的方向运动,插接杆插接于固定孔内,固定块从固定孔内滑出,实现对固定套与本体之间的固定连接,驱动杆驱动滑动杆水平方向上运动,滑动杆与固定块抵接并驱动固定块朝向远离固定套的方向运动,固定块推送插接杆朝向远离固定孔的方向运动,固定套与本体实现分离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8]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9]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0030] 图3是图2中A-A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1] 图4是图3中B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2] 图中,1、本体;2、散热区;3、进料口;4、进水口;5、出料口;6、出水口;7、固定组件;8、驱动组件;9、插接杆;10、固定套;11、固定孔;12、滑槽;13、第一弹性恢复件;14、固定块;
15、第二弹性恢复件;16、滑动杆;17、驱动杆;18、密封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4]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本体1,本体1上设置有散热区2,散热区2由若干块散热块组成,若干组散热快首尾相连并且可以展开,实现增大散热区2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率,本体1设置有用进水口4以及进料口3,物料从进料口3进入到本体1内,冷却水从进水口4进入到本体1内循环流动,冷却水流动与物料流动形成对流,冷却水将物料的热量携带至散热区2,通过散热区2与空气接触将热量散发至空气中,本体1上设置有出料口5以及出水口6,散热完成后,冷却水从出水口6中流出,物料从出料口5处流出并被搜集。
[0035] 如图1所示,进水口4以及进料口3均设置有便于拆卸的两组固定组件7,固定组件7与本体1固定连接,固定组件7水平设置,如图4所示,固定组件7包括两组插接杆9、插接于进水口4或进料口3的固定套10以及位于固定套10上的两组固定孔11,插接杆9竖直设置且垂直于固定套10的水平中
心轴线,插接杆9插接于固定孔11内,实现固定套10与本体1之间的固定连接。
[0036] 如图4所示,本体1上设置有用于插接杆9沿着竖直方向往复滑动的滑槽12,滑槽12靠近于固定套10的一侧设置为开口,插接杆9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恢复件13,第一弹性恢复件13的另一端与滑槽12的内壁固定连接,插接杆9靠近于固定套10的一端延伸出滑槽12开口处,插接杆9的沿着固定套10朝向本体1运动的方向设置为斜面,该斜面沿着远离本体1方向延伸且朝向固定套10的方向倾斜。
[0037] 两组不同固定套10均沿着朝向本体1的方向插接于进水口4以及进料口3内,如图4所示,插接杆9均插接于固定孔11内,固定孔11内设置用固定块14,固定块14与固定孔1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二弹性恢复件15,两组第二弹性恢复件15相对于固定孔11的水平中心轴线对称设置,固定块14与固定孔11为间隙配合,插接杆9插接于固定孔11内并将固定块14朝向远离固定套10的方向推动,固定块14位于固定套10内,实现固定套10与本体1之间的固定连接,固定套10与本体1的抵接处均设置有密封垫片18(如图2所示),避免本体1发生漏水漏压的情况发生。
[0038] 为了实现对固定套10与本体1拆卸方便,如图1所示,固定套10转动连接有驱动组件8,两组不同驱动组件8分别与物料管以及进水管均为转动连接,驱动组件8水平设置且位于固定套10与进水管或者物料管之间,如图3所示,驱动组件8包括与固定套10转动连接的驱动杆17以及与固定套10滑动连接的滑动杆16,进水管与物料管分别与不同驱动杆17均为转动连接,驱动杆17与滑动杆16均为贯穿设置,滑动杆16位于驱动杆17内,滑动杆16与驱动杆17固定连接,滑动杆16上设置有螺纹,驱动杆17上设置有相匹配的螺纹槽,滑动杆16与驱动杆17为螺纹连接。
[0039] 给驱动杆17施加一个转动的作用力,驱动杆17驱动滑动杆16沿着固定套10的延伸方向往复运动,滑动杆16截面圆直径沿着固定套10朝向驱动杆17的方向逐渐增大,滑动杆16截面圆最大直径不小于进水口4以及进料口3的开口处尺寸,驱动杆17驱动滑动杆16朝着本体1的方向运动,滑动杆16运动至与固定块14抵接,滑动杆16继续运动并将固定块14朝向本体1的方向挤压,固定块14将插接杆9朝向远离固定套10的方向运动,实现固定套10与本体1分离。
[0040] 本
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本体1对物料的散热效果结束后,给驱动杆17施加一个转动的作用力,驱动杆17驱动滑动杆16沿着朝向本体1的方向运动,滑动杆16与固定块14抵接且驱动固定块14朝向插接杆9的方向运动,插接杆9被推送至滑槽12内,固定块14完全进入固定孔11内,此时固定套10与本体1之间实现分离状态,调节散热区2与空气之间的面积增大。
[0041]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