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视听技术与设备 / 混叠效应 / 藉结合力启动充电及充电饱和时推离断电的充电装置

藉结合启动充电及充电饱和时推离断电的充电装置

阅读:42发布:2021-06-08

专利汇可以提供藉结合启动充电及充电饱和时推离断电的充电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藉结合 力 启动充电蓄储机力及充电饱和热动释放预压机力推离断电的充电装置,是一种具有充电饱和时呈温升暂态物性的二次 电池 ,及与其相配合的充电座两者制成持定形状,两者之间具有导电接点供传输 电能 ,并藉相互结合时的结合力同时迫紧 弹簧 或其他蓄储机力元件构成的热动释放预压机力装置以及使相对导电接点导通以启动充电,以及在二次电池充电饱和时热动释放预压机力,以推离二次 电池组 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进而切断其内部二次电池的充电 电流 。,下面是藉结合启动充电及充电饱和时推离断电的充电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藉结合启动充电蓄储机力及充电饱和热动释放预压机力推离断电的充电装置,是一种具有充电饱和时呈温升暂态持性的二次电池,如镍镉、镍氢、镍锌、镍等电池及与其相配合的充电座两者制成持定形状,两者之间并具有导电接点供传输电能,并藉相互结合时的结合力同时迫紧弹簧或其他蓄储机力元件构成的热动释放预压机力装置,以及使相对导电接点导通以启动充电,以及在二次电池充电饱和时藉电池充电饱和检测装置及其所选定配置的热动释放预压机力装置的操控,以释放原蓄储于弹簧或其他蓄储机力元件构成的热动释放预压机力装置的预压机力,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类相关结构),进而切断其内部二次电池的充电电流;其特征在于:前述电池充电饱和检测装置包括各种温度感测装置,其充电座与二次电池组为呈垂直方向向上结合向下推离,或为呈向下结合向上推离;或为呈平方向结合与推离;或为呈其他选定度作结合与推离的结构型态,该供蓄储机力的热动释放预压机力装置包括:(1)藉分别设置于充电座及二次电池组的电磁铁激磁线圈及磁路结构及两者间的可压缩储能弹簧而构成;(2)藉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弹簧片而构成;(3)藉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保持结构及弹簧而构成;(4)藉充电座与二次电池组分别设置弹性定位与定位槽孔,以作充电位置定位及藉热动变形记忆合金或双金属结构以在二次电池充电饱和时产生热动膨胀变形,直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而中断充电功能;(5)藉充电座及二次电池组分别设置导磁铁芯及永久磁铁以作充电位置定位及藉配置热动变形记忆合金或双金属结构以在二次电池充电饱和时产生热动膨胀变形,直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而中断充电功能;(6)藉充电座的导电接点与二次电池组的导电接点相互呈弹性定位保持结构,及在二次电池底下配置热动变形记忆合金或双金属片状或圈状弹簧结构,供在置入二次电池时呈稳定状态贴合于二次电池组,并在二次电池组充电饱和时产生热动变形,直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而中断充电功能;(7)藉热动变形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充电座的导电接点,导电接点除供耦合于二次电池组的导电接点外,同时具有定位夹持二次电池组的功能,充电座的导电接点并能在二次电池组充电饱和发热时,受热变形而松释二次电池组,进而使二次电池组直接掉落脱离导电接点而中断充电功能;(8)藉热动变形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充电座的导电接点,以及另一组同时具有预力弹簧功能的导电接点结构,供与二次电池的接点导通以及共同定位夹持二次电池组,而在二次电池组充电饱和发热时,充电座的导电接点受热变形而松释二次电池组时,直接藉具有预力弹簧功能的导电接点的预力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类相关结构),而中断充电功能,前述充电座的两组导电接点也可全由具有热动变形及预力弹簧功能的导电接点所构成;(9)藉热动变形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充电座的导电接点,除供与二次电池组的导电接点导通外,其结构并具有弹性保持夹持力以供夹持二次电池组,以及藉配置片状或圈状可压缩弹簧于二次电池置入时贴合于二次电池组并呈迫紧状态,而在二次电池组饱和发热而使具有保持夹持力功能的接点受热变形而松释二次电池组时,由可压缩弹簧直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类相关结构),而中断充电功能;藉上述持定结构以在电池与充电座嵌合时,藉其外加力迫紧电池并使整个充电座与电池间的导电接点呈稳定耦合的导通状态以对电池充电,并使电池充电饱和检测装置呈检测中的设定状态,直到电池充电饱和时,电池充电饱和检测装置及所匹配的介面装置产生相对操控反应,使充电座与电池转为释放脱离断路状态,以切断电源对二次电池的充电电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藉结合力启动充电蓄储机力及充电饱和热动释放预压机力推离断电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含有以装置于二次电池内的温度开关作为温度感测装置,其主要构成包含有:充电座(H101):为与二次电池组(H102)呈互相耦合平面或凹凸嵌合的几何形状,其内部供设置直流电源电路装置及电磁铁激磁线圈(W101)及导磁铁芯(F101)以及供与二次电池组(H102)匹配的导电接点(P101、P103、P105);直流电源:含有由交流整流变直流或直接由直流电源供给以经充电电路对二次电池充电;二次电池组(H102):为由绝缘壳所包复其内部设有二次电池(B101)以及作为温度感测装置的温度开关(THS101),二次电池组(H102)与充电座(H101)的耦合面设有导磁铁芯(F102)供与充电座内设有电磁铁激磁线圈(W101)的导磁铁芯(F101)构成磁通回路,以及供与内部二次电池正负端及与温度开关接点相对连接的导电接点(P102、P104、P106);弹簧(SP101):为呈圈状或片状的可压缩弹簧所构成,设置于充电座(H101)与二次电池组(H102)的耦合面之间,供于两者迫压结合时蓄储机力,以在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温度上升而使温度开关(THS101)切断电磁铁激磁线圈(W101)的电流释放弹簧预力,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及进而切断其内部二次电池(B101)的充电电流,弹簧(SP101)可依需要设置于二次电池组(H102)或设置于充电座(H10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藉结合力启动充电蓄储机力及充电饱和热动释放预压机力推离断电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直流电源为经充电座(H101)的导电接点(P101、P105)与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102、P106)作相对导电,进而对二次电池(B101)充电,而二次电池组(H102)内部温度开关(THS101)一端可串接于二次电池(B101)负极,另一端经导电接点(P104、P103)与充电座的导电接点相对导电,再与电磁铁激磁线圈(W101)相连接,电磁铁激磁线圈(W101)可依需要选择是否并联飞轮二极管(CR102)及时间延迟电容器(C100),而电磁铁激磁线圈(W101)另一端通往电源正极,直流电源正端连接电磁铁激磁线圈(W101)后顺向串联隔离二极管(CR101)再通往充电座(H101)上正极导电接点(P10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藉结合力启动充电蓄储机力及充电饱和热动释放预压机力椎离断电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也可加设第二直流电源V+’,其正极供通往电磁铁激磁线圈(W101)正端,充电用直流电源与第二直流电源V+’两组直流电源的负极则在充电座内呈共同连接,此方式则可不需串设隔离二极管(CR101)。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藉结合力启动充电蓄储机力及充电饱和热动释放预压机力推离断电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在充电座(H101)加设辅助导电接点(P100),而在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而产生温升使二次电池组(H102)内部的温度开关(THS101)动作时,切断电磁铁激磁线圈(W101)的激磁电流释放弹簧(SP101)的预压机力,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类相关结构),进而切断其内部二次电池(B101)的主充电电流后,藉充电座(101)的导电接点(P105)与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106保持导通,而充电座(H101)上增设与充电电源之间串有限流电阻(R101)的辅助导电接点(P100),则与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102)相对导电,以便充电电源对二次电池(B101)仍保有一设定的小电流作保持性充电。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藉结合力启动充电蓄储机力及充电饱和热动释放预压机力推离断电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以装置于充电座内的温度开关作为温度感测装置,其主要构成包含:充电座(H101):其壳体具有与二次电池组(H102)呈互相耦合平面或凹凸嵌合的几何形状,其内部供设置直流电源电路装置及电磁铁激磁线圈(W101)及电磁铁芯(F101)以及供与二次电池组H102匹配的导电接点(P101、P103、P105),充电座(H101)内部并设有作为温度感测装置的温度开关(THS101);直流电源:含由交流整流变直流或直接由直流电源供给以经充电电路对二次电池充电;二次电池组(H102):为由绝缘壳所包复其内部设有二次电池(B101),其与充电座(H101)的耦合面设有导磁铁芯(F102),供与充电座(H101)内所设置电磁铁激磁线圈(W101)的电磁铁芯(F101)构成磁通回路,以及供连接绝缘壳内部二次电池(B101)正负端的导电接点(P102、P106),其中导电接点(P102)供与充电座(H101)的导电接点(P101)相对导电,导电接点(P106)供与充电座(H101)的导电接点(P105)与(P103)三者呈共通导通;以及设有供传导温度的导热(TC101);弹簧(SP101):为呈圈状或片状的可压缩弹簧所构成,供设置于充电座(H101)与二次电池组(H102)耦合面之间,在两者结合迫压时被压缩而蓄储机力,当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温度上升经导热块(TC101)传导温升热能,使充电座(H101)内温度开关(THS101)受热动作而切断电磁铁激磁线圈(W101)的电流时,释放弹簧(SP101)预力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类相关结构),进而切断其内部二次电池(B101)的充电电流,弹簧(SP101)可依需要设置于二次电池组(H102)或设置于充电座(H101)。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藉结合力启动充电蓄储机力及充电饱和热动释放预压机力推离断电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直流电源为经充电座(H101)的导电接点(P101、P105)及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102、P106)相对导电,进而对二次电池(B101)充电,而充电座(H101)内部温度开关(THS101)一端供与电磁铁激磁线圈(W101)相连接,另一端可串接设置于充电座(H101)辅助接点(P103),充电电源负端也通往充电座(H101)上的负极导电接点(P105),二次电池(B101)置入其导电接点(P106)时,先与充电座(H101)负极导电接点(P105)相导通,再与辅助接点(P103)导通而使三者呈互相导通,电磁铁激磁线圈(W101)可依需要选择是否并联飞轮二极管(CR102)及时间延迟电容器(C100),而电磁铁激磁线圈(W101)另一端通往电源正极,直流电源正端连接电磁铁激磁线圈(W101)后顺向串联隔离二极管(CR101)再通往充电座上正极导电接点(P101)。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藉结合力殷动充电蓄储机力及充电饱和热动释放预压机力推离断电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也可加设第二直流电源V+’,其正极供通往电磁铁激磁线圈(W101)正端,其负端与温度开关(THS101)接点串联再通往辅助接点(P105),充电用直流电源与第二直电源V+’两组直流电源的负极则在充电座内呈共同连接,此方式则可不需串设隔离二极管(CR101)。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藉结合力启动充电蓄储机力及充电饱和热动释放预压机力推离断电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在充电座(H101)加设辅助导电接点(P100),而在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而产生温升使充电座(H101)的温度开关(THS101)动作时,切断电磁铁激磁线圈(W101)的激磁电流释放弹簧(SP101)的预压机力,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类相关结构),进而切断其内部二次电池(B101)的主充电电流后,藉充电座(H101)的导电接点(P105)与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106)保持导通,而充电座(H101)上增设与充电电源间串有限流电阻(R101)的辅助接点导电(P100),则与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102)相对导电,以使充电电源对二次电池(B101)仍保有一设定的小电流作保持性充电。
10.如权利要求2至9所述的藉结合力启动充电蓄储机力及充电饱和热动释放预压机力推离断电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可将温度开关(THS101)接点一端连接于充电电源正极或独立设置,而其开关接点两端仅供作为操控电磁铁激磁绕组(W101)的用途,并可匹配相对操控电路而构成本实用新型标的的操作功能。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藉结合力启动充电蓄储机力及充电饱和热动释放预压机力推离断电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以装置于二次电池与充电座间设置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弹簧片以作为温度感测装置,其主要构成包含:充电座(H101):为与二次电池组(H102)呈互相耦合平面或凹凸嵌合的几何形状,其内部供设置直流电源电路装置以及供与二次电池匹配的导电接点(P101、P105);直流电源:含有由交流整流变直流或直接由直流电源供给以经充电电路对二次电池充电;二次电池组(H102):为由绝缘壳所包复其内部设有二次电池(B101),以及供与内部二次电池(B101)正负端连接的导电接点(P102、P106);二次电池组(H102)与充电座(H101)的耦合面设有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弹簧片(TH201);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弹簧片(TH201):为由一片或一片以上片状呈同作用方向或不同作用方向叠置,供设置于充电座(H101)与二次电池组(H102)耦合面之间,供在两者结合时同时受力转态而蓄储机力,以在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温度上升时,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弹簧片(TH201)受热转态回归释放弹簧预力,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类相关结构),进而切断其内部二次电池(B101)的充电电流,热动回归型双稳能双金属弹簧片(TH201)为设置于充电座。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藉结合力启动充电蓄储机力及充电饱和热动释放预压机力推离断电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在充电座(H101)加设辅助导电接点(P100),而在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而产生温升使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弹簧片(TH201)受热转态回归时,释放弹簧的预压机力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类相关结构),进而切断其内部二次电池(B101)的主充电电流,此时充电座(H101)的导电接点(P101)与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102)仍保搏导通,而藉充电座(H101)上增设与充电电源间串有限流电阻(R101)的辅助导电接点(P100)与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106)导通,以使充电电源对二次电池保有设定的保持性充电小电流。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藉结合力启动充电蓄储机力及充电饱和热动释放预压机力推离断电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含有以装置于二次电池与充电座间设置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弹簧片以作为温度感测装置,其主要构成包含:充电座(H101):为与二次电池组(H102)呈互相耦合平面或凹凸嵌合的几何形状,其内部供设置直流电源电路装置以及供与二次电池组(H102)匹配的导电接点(P101、P105);直流电源:含有由交流整流变直流或直接由直流电源供给以经充电电路对二次电池充电;二次电池组(H102):为由绝缘壳所包复其内部设有二次电池(B101),以及供与内部二次电池(B101)正负端连接的导电接点(P102、P106);二次电池组(H102)与充电座(H101)的耦合面设有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弹簧片(TH201);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弹簧片(TH201):为由一片或一片以上片状呈同作用方向或不同作用方向叠置供设置于充电座(H101)与二次电池组(H102)耦合面之间,供在两者结合时同时受力转态而蓄储机力,以在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温度上升时,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弹簧片(TH201)受热转态回归,释放弹簧预力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类相关结构),进而切断其内部二次电池(B101)的充电电流,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弹簧片(TH201)为设置于二次电池组。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藉结合力欣动充电蓄储机力及充电饱和热动释放预压机力推离断电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在充电座(H101)加设辅助导电接点(P100),而在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而产生温升使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弹簧片(TH201)受热转态回归时,释放弹簧的预压机力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类相关结构),进而切断其内部二次电池(B101)的主充电电流,此时充电座(H101)的导电接点(P101)与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102)仍保持导通,而藉充电座(H101)上增设与充电电源间串有限流电阻(R101)的辅助导电接点(P100),则与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106)导通,以使充电电源对二次电池保有设定的保持性充电小电流。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藉结合力启动充电蓄储机力及充电饱和热动释放预压机力推离断电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含有以装置于二次电池与充电座间的弹簧,及设置于二次电池组的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保持结构以作为温度感测装置,其主要构成包含:充电座(H101):为与二次电池组(H102)呈互相耦合平面或凹凸嵌合的几何形状,其内部供设置直流电源电路装置以及供与二次电池组(H102)匹配的导电接点(P101、P105),充电座(H101)并设有一处或一处以上定位槽孔(S100)供二次电池的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保持结构(TH301)作定位卡合;直流电源:含由交流整流变直流或直接由直流电源供给以经充电电路对二次电池(B101)充电;二次电池组(H102):为由绝缘壳所包复其内部设有二次电池(B101),以及供与内部二次电池(B101)正负端连接的导电接点(P102、P106);以及设有供与充电座(H101)上定位槽孔(S100)作定位卡合的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保持结构(TH301);弹簧(SP102):为呈圈状或片状的可压缩弹簧,供设置于充电座(H101)与二次电池组(H102)之间,以在两者作结合充电时,同时压缩弹簧(SP102)呈压缩状态,并受两者间的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保持结构(TH301)及定位槽孔的定位卡合功能所限制,而在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发热而解除卡合状态时,释放弹簧预力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合的导电接点类相关结构),进而切断其内部二次电池(B101)的充电电流者;弹簧(SP102)可为设置于充电座(H101)或二次电池组(H102);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保持结构(TH301):为由至少一个双金属片状或其他结构型态构成的保持结构,供设置于二次电池组(H102),而充电座(H101)具有供与其耦合的定位槽孔(S100),以在两者结合充电时,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保持结构(TH301)与充电座(H101)的定位槽孔(S100)呈定位卡合状态,而在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温度上升时,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保持结构(TH301)受热转态回归,而解除卡合释放弹簧预力,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类相关结构),进而切断其内部二次电池(B101)的充电电流。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藉结合力启动充电蓄储机力及充电饱和热动释放预压机力推离断电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在充电座(H101)加设辅助导电接点(P100),而在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而产生温升使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保持结构(TH301)受热转态回归时,解除与充电座(H101)上定位槽孔(S100)的卡合状态释放弹簧(SP102)的预压机力,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类相关结构),进而切断其内部二次电池(B101)的主充电电流,此时充电座(H101)的导电接点(P105)与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106)仍保持导通,而藉充电座(H101)上增设与充电电源间串有限流电阻(R101)的辅助导电接点(P100)与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102)导通,以使充电电源对二次电池(B101)保有设定的保持性充电小电流。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藉结合力启动充电蓄储机力及充电饱和热动释放预压机力推离断电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含有以装置于二次电池与充电座间的弹簧,及设置于充电座的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保持结构以作为温度感测装置,其主要构成包含:充电座(H101):为与二次电池组(H102)呈互相耦合平面或凹凸嵌合的几何形状,其内部供设置直流电源电路装置以及供与二次电池组(H202)匹配的导电接点(P101、P105),充电座并设有一处或一处以上的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保持结构(TH401),供与二次电池组(H102)的定位槽孔(S200)作定位卡合;直流电源:含由交流整流变直流或直接由直流电源供给以经充电电路对二次电池充电;二次电池组(H102):为由绝缘壳所包复其内部设有二次电池(B101),以及供与内部二次电池正负端连接的导电接点(P102、P106);二次电池组(H102)设有供与充电座(H101)上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保持结构(TH401)作定位卡合的定位槽孔(S200);弹簧(SP102):为由呈圈状或片状的可压缩弹簧(SP101)所构成,供设置于充电座与二次电池组之间,以在两者作充电结合时,同时压缩弹簧(SP102)呈预力压缩状态,并受两者间的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保持结构(TH401)及定位槽孔(S200)的定位卡合功能所限制,而在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发热而使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保持结构(TH401)与定位槽孔(S200)之间解除卡合状态时,释放弹簧(SP102)预力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类相关结构),进而切断其内部二次电池(B101)的充电电流;弹簧(SP102)可为设置于充电座(H101)或二次电池组(H102);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保持结构(TH401):为由至少一个双金属片状或其他结构型态构成的保持结构,供设置于充电座(H101),而二次电池组(H102)具有供与其耦合的定位槽孔(S200),以在两者作充电结合时,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保持结构(TH401)与二次电池组的定位槽孔(S200)呈定位卡合状态,而在二次电池(B101)电饱和温度上升时,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保持结构(TH401)受热转态回归,而解除卡合释放弹簧预力,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类相关结构),进而切断其内部二次电池(B101)的充电电流。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藉结合力启动充电蓄储机力及充电饱和热动释放预压机力推离断电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在充电座(H101)加设辅助导电接点(P100),而在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而产生温升使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保持结构(TH401)受热转态回归时,解除与二次电池组(H102)的卡合状态,释放弹簧(SP102)的预压机力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类相关结构),进而切断其内部二次电池(B101)的主充电电流,此时充电座(H101)的导电接点(P105)与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106)仍保持导通,而藉充电座(H101)上增设与充电电源间串有限流电阻(R101)的辅助导电接点(P100)与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102)导通,以使充电电源对二次电池(B101)保有设定的保持性充电小电流。
19.如权利要求工所述的藉结合力启动充电蓄储机力及充电饱和热动释放预压机力推离断电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含有以装置于二次电池与充电座间设置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以作为温度感测装置,其主要构成包含:充电座(H101):为与二次电池组(H102)呈互相耦合平面或凹凸嵌合的几何形状,其内部供设置直流电源电路装置以及供与二次电池组(H102)匹配的导电接点(P101、P105);直流电源:含由交流整流变直流或直接由直流电源供给以经充电电路对二次电池充电;二次电池组(H102):为由绝缘壳所包复其内部设有二次电池(B101),以及供与内部二次电池(B101)正负端连接的导电接点(P102、P106);二次电池组(H102)与充电座(H101)的耦合面设有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TH501);二次电池组(H102)设有至少一处弹性定位卡榫(L100),充电座(H101)则设有相对的定位槽孔(S300)(两者结构也可为对调);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TH501):为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由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TH501)所构成,供设置于充电座(H101)与二次电池组(H102)耦合面之间,在两者结合时同时受力迫紧,而在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温度上升时,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TH501受热膨胀,使二次电池组(H102)与充电座(H101)间的弹性定位卡榫与定位槽孔脱离,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类相关结构),进而切断其内部二次电池(B101)的充电电流,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TH501)可依需要选定为设置于充电座(H101),或设置于二次电池组(H102)。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藉结合力启动充电蓄储机力及充电饱和热动释放预压机力推离断电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在充电座(H101)加设辅助导电接点(P100),而在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而产生温升,使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TH501)受热转态回归时,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类相关结构),进而切断其内部的二次电池(B101)的主充电电流,此时充电座(H101)的导电接点(P101)与二次电池组(H102)上的导电接点(P102)仍保持导通,而藉充电座(H101)上增设与充电电源间串有限流电阻(R101)的辅助导电接点(P100),则与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106)导通,以使充电电源对二次电池(B101)保有设定的保持性充电小电流。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藉结合力破动充电蓄储机力及充电饱和热动释放预压机力推离断电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含有以装置于二次电池与充电座间设置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圈状弹簧结构以作为温度感测装置,其主要构成包含:充电座(H101):为与二次电池组(H102)呈互相耦合平面或凹凸嵌合的几何形状,其内部供设置直流电源电路装置以及供与二次电池匹配的导电接点(P101、P105);直流电源:含有由交流整流变直流或直接由直流电源供给以经充电电路对二次电池充电;二次电池组(H102):为由绝缘壳所包复其内部设有二次电池(B101),以及供与内部二次电池(B101)正负端连接的导电接点(P102、P106);二次电池组(H102)与充电座(H101)的相对耦合面设有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圈状弹簧结构(TH601);二次电池组(H102)设有至少一处弹性定位卡榫(L100),充电座(H101)则设有相对的定位槽孔(S300)(两者结构也可为对调);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圈状弹簧结构(TH601):为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由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圈状弹簧结构(TH601),供设置于充电座(H101)与二次电池组(H102)耦合面之间,在两者结合时由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圈状弹簧结构(TH601)同时受力迫紧,而在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温度上升时,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圈状弹簧结构(TH601)受热膨胀使二次电池组(H102)与充电座(H101)间的弹性定位卡榫(L100)与定位槽孔(S300)脱离,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类相关结构),进而切断其内部二次电池(B101)的充电电流,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圈状弹簧结构(TH601)的一端可为结合于充电座(H101)或设置于二次电池组(H102)。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藉结合力启动充电蓄储机力及充电饱和热动释放预压机力椎离断电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在充电座加设辅助导电接点(P100),而在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而产生温升使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圈状弹簧结构(TH601)受热转态回归时,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类相关结构),进而切断其内部二次电池(B101)的主充电电流,此时充电座(H101)的导电接点(P105)与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106)仍保持导通,而藉充电座(H101)上增设与充电电源间串有限流电阻(R101)的辅助导电接点(P100)与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102)导通,以便充电电源对二次电池(B101)保有设定的保持性充电小电流。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藉结合力启动充电蓄储机力及充电饱和热动释放预压机力推离断电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含有以装置于二次电池与充电座间设置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以作为温度感测装置,其主要构成包含:充电座(H101):为与二次电池组(H102)呈互相耦合平面或凹凸嵌合的几何形状,其内部供设置直流电源电路装置以及供与二次电池组(H102)匹配的导电接点(P101、P105);直流电源:含有由交流整流变直流或直接由直流电源供给以经充电电路对二次电池充电;二次电池组(H102):为由绝缘壳所包复其内部设有二次电池(B101),以及供与内部二次电池(B101)正负端连接的导电接点(P102、P106);二次电池组(H102)与充电座(H101)的耦合面设有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TH501);二次电池组(H102)设有至少一处导磁铁芯(F102),充电座(H101)则设有相对的永久磁铁(PM300)(两者结构也可为对调);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TH501):为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由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TH501)所构成,供设置于充电座(H101)与二次电池(H102)耦合面之间,在两者结合时同时受力迫紧,而在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温度上升时,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TH501)受热膨胀,使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磁铁芯(F102)与充电座(H101)间的永久磁铁(PM300)脱离,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类相关结构),进而切断其内部二次电池(B101)的充电电流,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TH501)可依需要选定为设置于充电座(H101),或设置于二次电池组(H102)。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藉结合力启动充电蓄储机力及充电饱和热动释放预压机力推离断电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在充电座(H101)加设辅助导电接点(P100),而在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而产生温升,使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TH501)受热转态回归时,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类相关结构),进而切断其内部的二次电池(B101)的主充电电流,此时充电座(H101)的导电接点(P101)与二次电池组(H102)上的导电接点(P102)仍保持导通,而藉充电座(H101)上增设与充电电源间串有限流电阻(R101)的辅助导电接点(P100)与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106)导通,以使充电电源对二次电池(B101)保有设定的保持性充电小电流。
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藉结合力启动充电蓄储机力及充电饱和热动释放预压机力推离断电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含有以装置于二次电池与充电座间设置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圈状弹簧结构以作为温度感测装置,其主要构成包含:充电座(H101):为与二次电池组(H102)呈互相耦合平面或凹凸嵌合的几何形状,其内部供设置直流电源电路装置以及供与二次电池匹配的导电接点(P101、P105);直流电源:含有由交流整流变直流或直接由直流电源供给以经充电电路对二次电池充电;二次电池组(H102):为由绝缘壳所包复其内部设有二次电池(B101),以及供与内部二次电池(B101)正负端连接的导电接点(P102、P106);二次电池组(H102)与充电座(H101)的相对耦合面设有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圈状弹簧结构(TH601);二次电池组(H102)设有至少一处导磁铁芯(F102),充电座(H101)则设有相对的导磁铁芯(F102)(两者结构也可为对调);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圈状弹簧结构(TH601):为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由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圈状弹簧结构(TH601),供设置于充电座(H101)与二次电池组(H102)耦合面之间,在两者结合时充电座H101)的永久磁铁(PM300)与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磁铁芯(F102)间的吸引力以迫紧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圈状弹簧结构(TH601),而在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温度上升时,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圈状弹簧结构(TH601)受热膨胀使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磁铁芯(F102)与充电座(H101)间的永久磁铁(PM300)脱离,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类相关结构),进而切断其内部二次电池(B101)的充电电流,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圈状弹簧结构(TH601)的一端可为结合于充电座(H101)或设置于二次电池组(H102)。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藉结合力启动充电蓄储机力及充电饱和热动释放预压机力推离断电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在充电座加设辅助导电接点(P100),而在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而产生温升使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圈状弹簧结构(TH601)受热转态回归时,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进而切断其内部二次电池(B101)的主充电电流,此时充电座(H101)的导电接点(P105)与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106)仍保持导通,而藉充电座(H101)上增设与充电电源间串有限流电阻(R101)的辅助导电接点(P100)与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102)导通,以使充电电源对二次电池(B101)保有设定的保持性充电小电流。
2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藉结合力启动充电蓄储机力及充电饱和热动释放预压机力推离断电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含有以装置于二次电池与充电座间设置可压缩弹簧,并由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导电接点结构以作为温度感测装置,其主要构成包含:充电座(H101):为与二次电池组(H102)呈互相耦合平面或凹凸嵌合的几何形状,其内部供设置直流电源电路装置以及由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所构成的热变形导电接点(P101、P105)供与二次电池组(H102)导电接点相匹配;直流电源:含有由交流整流变直流或直接由直流电源供给以经充电电路对二次电池充电;二次电池组(H102):为由绝缘壳所包复其内部设有二次电池(B101),以及供与内部二次电池(B101)正负端连接的导电接点(P312、P311):二次电池组(H102)与充电座(H101)的耦合面设有可压缩片状或圈状弹簧;二次电池组(H102)设有相对的具定位槽孔的导电接点(P311、P312),充电座(H101)则设有由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导电接点结构(THP101、THP102)(两者结构也可为对调);可压缩片状或圈状弹簧(SP103):为由片状或圈状可压缩弹簧所构成,供设置于充电座(H101)与二次电池组(H102)耦合面之间,在两者结合时同时迫紧可压缩片状或圈状弹簧,而在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温度上升时,设于充电座由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导电接点结构(THP101、THP102)受热变形,使二次电池组(H102)与充电座(H101)间的导电接点脱离,进而切断其内部二次电池(B101)的充电电流,并同时释放可压缩弹簧(SP103)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类相关结构)。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藉结合力启动充电蓄储机力及充电饱和热动释放预压机力推离断电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在充电座(H101)加设辅助导电接点(P100),而在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而产生温升,使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导电接点结构(THP101、THP102)受热转态回归时,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类相关结构),进而切断其内部的二次电池(S101)的主充电电流,此时充电座(H101)的导电接点(THP101)与二次电池组(H102)上的导电接点(P311)仍保持导通,而藉充电座(H101)上增设与充电电源间串有限流电阻(R101)的辅助导电接点(P100),则与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312)导通,以使充电电源对二次电池(B101)保有设定的保持性充电小电流。
2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藉结合力启动充电蓄储机力及充电饱和热动释放预压机力推离断电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合有以装置于二次电池与充电座间设置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以作为温度感测装置,其主要构成包含:充电座(H101):为与二次电池组(H102)呈互相耦合平面或凹凸嵌合的几何形状,其内部供设置直流电源电路装置以及供与二次电池组(H102)匹配的导电接点(P101、P105),以及操控充电电源的触动开关(LS101)供操控充电电源的输入侧输出侧作开或关的操作;直流电源:含由交流整流变直流或直接由直流电源供给以经充电电路对二次电池充电;二次电池组(H102):为由绝缘壳所包复其内部设有二次电池(B101),以及供与内部二次电池(B101)正负端连接的导电接点(P102、P106);二次电池组(H102)与充电座(H101)的耦合面设有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TH501);二次电池组(H102)与充电座(H101)间设有稳定充电位置用的传统定位机构;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TH501):为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由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TH501)所构成,供设置于充电座(H101)与二次电池组(H102)耦合面之间,在两者结合时同时受力迫紧,而在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时,产生设定驱动电能以驱动辅助电热装置(HT101)产生热能,以使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TH501)受热膨胀,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类相关结构),进而使操控充电电源的触动开关(LS101)断路,以切断其内部二次电池(B101)的充电电流。
3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藉结合力启动充电蓄储机力及充电饱和热动释放预压机力推离断电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在充电座(H101)加设辅助导电接点(P100),而在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产生设定驱动电能以驱动辅助电热装置(HT101)产生热能,以使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TH501)受热转态回归时,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进而切断其内部的二次电池(B101)的主充电电流,此时充电座(H101)的导电接点(P101)与二次电池组(H102)上的导电接点(P102)仍保持导通,而藉充电座(H101)上增设与充电电源间串有限流电阻(R101)的辅助导电接点(P100),则与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106)导通,以使充电电源对二次电池(B101)保有设定的保持性充电小电流。
3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藉结合力殷动充电蓄储机力及充电饱和热动释放预压机力推离断电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含有呈块状二次电池组与具有开放式导入接槽的充电座作结合结构例,其结构包含:充电座(H101):充电座与二次电池组为呈垂直方向向上结合向下推离,或为呈向下结合向上推离;或为呈水平方向结合与推离;或为呈其他选定角度作结合与推离的结构型态,其上具有开放式导入槽结构,供置入二次电池组(H102),充电座含有供设置直流充电电源及导电接点(P801、P805)以及永久磁铁(PM300)以及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TH501)(或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圈状弹簧结构(TH601);而二次电池组(H102)具有与内部二次电池(B101)相接的导电接点(P802、P806)以及导磁铁芯(F102);当充电座(H101)与二次电池组(H102)结合时,藉由设置于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磁铁芯(F102)与充电座的永久磁铁(PM300)产生吸合力,以压缩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TH501)(或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圈状弹簧结构TH601),而使充电座的导电接点(P801、P805)与二次电池组的导电接点(P802、P806)相对导电,而对二次电池(B101)充电,二次电池组设有温度传输导热块(TC101)与充电座的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TH501)耦合,当二次电池充电饱和而发热时,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TH501)受热变形产生推力,而使导磁铁芯(F102)及永久磁铁(PM300)脱离,进而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类相关结构),并切断对二次电池(B101)的充电。
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藉结合力启动充电蓄储机力及充电饱和热动释放预压机力推离断电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应用于轴向双端具有正负电极的二次电池充电结构,而能在二次电池充电饱和温度上升时,使二次电池组脱离充电电极以切断充电电流,其主要结构方式包含:藉充电座(H101)的导电接点(P400、P401)与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500、P501)相互呈弹性定位保持结构,及在二次电池底下配置热动变形记忆合金或双金属片状或圈状弹簧结构(TH801),供在置入二次电池(B101)时呈稳定状态贴合于二次电池组(H102),并在二次电池组(H102)充电饱和时产生热动变形,直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而中断充电功能;
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藉结合力启动充电蓄储机力及充电饱和热动释放预压机力推离断电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应用于轴向双端具有正负电极的二次电池充电结构,而能在二次电池充电饱和温度上升时,使二次电池组脱离充电电极以切断充电电流,其主要结构方式包含:藉热动变形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充电座的导电接点(P402、P403),除供与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500、P501)导通外,其结构并具有弹性保持夹持力以供夹持二次电池组(H102),以及藉配置片状或圈状可压缩弹簧(SP104)在二次电池(B101)置入时贴合于二次电池组(H102)并呈迫紧状态,而在二次电池组(H102)饱和发热而使具有保持夹持力功能的接点(P402、P403)受热变形而松释二次电池组(H102)时,由可压缩弹簧(SP104)直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类相关结构),而中断充电功能。
3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藉结合力启动充电蓄储机力及充电饱和热动释放预压机力推离断电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应用于轴向双端具有正负电极的二次电池充电结构,而能在二次电池充电饱和温度上升时,使二次电池组脱离充电电极以切断充电电流,其主要结构方式包含:藉热动变形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充电座(H101)的导电接点(P405),以及另一组同时具有预力弹簧功能的导电接点结构(PSP406)并延伸设有绝缘推动臂(A100),当置入二次电池组时,供与二次电池组(H102)的接点(P500、P501)导通以及共同定位夹持二次电池组(H102)以对二次电池组充电,此时绝缘推动臂(A100)的末端所具有嵌合定位头(AT100)与由热动变形、记忆合金所构成的导电接点(P405)末端的嵌合定位座(BT100)呈嵌合的预力定位状态,而在二次电池组(H102)充电饱和发热时,充电座(H101)的导电接点(P405)受热变形,其嵌合定位座(BT100)与具有预力弹簧功能的导电接点结构(PSP406)的绝缘推动臂(A100)脱离而松释二次电池组(H102)时,直接藉具有预力弹簧功能的导电接点(PSP406)的绝缘推动臂(A100)的预力使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分离(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类相关结构),而中断充电功能,前述充电座(H101)的两组导电接点也可全由具有热动变形及预力弹簧功能的导电接点及结合绝缘推动臂所构成。
3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藉结合力启动充电蓄储机力及充电饱和热动释放预压机力推离断电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应用于轴向双端具有正负电极的二次电池充电结构,而能在二次电池充电饱和温度上升时,使二次电池组脱离充电电极以切断充电电流,其主要结构方式包含:藉热动变形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充电座(H101)的导电接点(P407、P408),导电接点除供耦合于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500、P501)外,同时具有定位夹持二次电池组(H102)的功能,充电座(H101)的导电接点(P407、P408)并能在二次电池组(H102)充电饱和发热时,受热变形而松释二次电池组(H102),进而使二次电池组(H102)直接掉落脱离导电接点(P407、P408)而中断充电功能。
3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藉结合力启动充电蓄储机力及充电饱和热动释放预压机力推离断电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可依需要采用各种结构型态的一种,或同时设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热动温度感测装置以作为多重操控,以及进一步结合其他种传统自动断电方式混合并用,其应用型态包括:(1)藉常闭或常开或具有共同接脚及常闭及常开接点的机电式温度检测开关以检测之;或(2)以具有随温度变化阻抗的正温度系数电阻(PTC)或负温度系数电阻(NTC)配合机电或固态介面开关电路,以操控前述电磁铁激磁线圈;或(3)以机电装置或固态电路检测二次电池所特有的充电饱和发热时呈暂态电压降现象,再配合机电或固态介面开关电路以操控前述电磁铁激磁线圈;或(4)设有辅助电热装置在检测二次电池饱和时接受电能驱动发热,以使双稳态双金属预力弹片或双金属热动变形结构辅助电热装置在检测二次电池饱和时接受电能驱动发热,受热直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类相关结构),以切断充电电源;或(5)以双稳态双金属预力弹片或记忆合金或双金属热动变形结构,在二次电池饱和发热时受热变形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类相关结构),以切断充电电源;或(6)以记忆合金或双金属热动变形结构构成弹性定位保持结构,配合设置于充电座与二次充电电池组间的压缩弹簧,以在记忆合金或双金属热动变形结构受热转态时藉扳机效应释放压缩弹簧,以推离二次充电电池而切断充电电源;或(7)以记忆合金或双金属热动变形结构构成弹性定位保持导电接点结构,配合设置于充电座与二次充电电池组间的压缩弹簧,以在记忆合金或双金属热动变形结构受热转态时藉扳机效应释放压缩弹簧,以推离二次充电电池而切断充电电源;或(8)藉热动变形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充电座的导电接点,导电接点除供耦合于二次电池组的导电接点外,同时具有定位夹持二次电池组的功能,充电座的导电接点并能在二次电池组充电饱和发热时,受热变形而松释二次电池组,进而使二次电池组直接掉落脱离导电接点而中断充电功能;(9)藉热动变形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充电座的导电接点,以及另一组同时具有预力弹簧功能的导电接点结构并延伸设有绝缘推动臂,当置入二次电池组时,供与二次电池组的接点导通以及共同定位夹持二次电池组,以对二次电池组充电,此时绝缘推动臂的末端所具有嵌合定位头与由热动变形、记忆合金所构成导电接点末端的嵌合定位座呈嵌合的预力定位状态,而在二次电池组充电饱和发热时,充电座的导电接点受热变形,其嵌合定位座与具有预力弹簧功能的导电接点结构的绝缘推动臂脱离而松释二次电池组时,直接藉具有预力弹簧功能的导电接点的绝缘推动臂的预力使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分离(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类相关结构),而中断充电功能,前述充电座的两组导电接点也可全由具有热动变形及预力弹簧功能的导电接点及结合绝缘推动臂所构成;(10)采用1~9项中检测装置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同时并用的;或(11)采用1~9项其中一项或一项以上与机电或固态电子电路构成的延迟切断定时器合并使用,而共同操控电磁铁的激磁线圈,而在定时器到达设定时间切断电磁铁线圈激磁电流使被压缩的弹簧释放预力而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类相关结构),进而切断充电电源;或(12)采用1~11项其中一项或一项以上与机电或固态电子电路构成的延迟切断定时器合并使用,而共同操控充电电源,而在定时器到达设定时间切断电磁铁激磁线圈的电源。
3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藉结合力启动充电蓄储机力及充电饱和热动释放预压机力推离断电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充电座H101与二次电池组H102的结构形态可依应用需要包括:(1)棒形二次电池组与窝座形充电座匹配;或(2)块状二次电池组与块状充电座结合;或(3)块状二次电池组与具有开放式导入槽的充电座结合;或(4)充电座与二次电池组为呈垂直方向向上结合向下推离,或为呈向下结合向上推离;或为呈水平方向结合与推离;或呈其他选定角度作结合与推离的结构型态。
3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藉结合力启动充电蓄储机力及充电饱和热动释放预压机力推离断电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热动变形结构进一步包括藉可胀缩壳体内部充入热胀冷缩的气体或液体,以使壳体随温度产生变形位移的结构形态。
3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藉结合力启动充电蓄储机力及充电饱和热动释放预压机力推离断电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二次电池组合由单个二次电池直接构成,或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二次电池呈串联或并联构成。

说明书全文

藉结合启动充电及充电饱和时推离断电的充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装置,确切地说,涉及一种藉结合力启动充电蓄储机力及充电饱和热动释放预压机力推离断电的充电装置。

随着手持式或携带式电器装置的日益发展,二次可充电电池随之应用日趋广泛。然而,现有的对二次可充电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装置存在多项不甚理想之处,其中当充电饱和时不能自动使电池推离断电即是其中之一,人们颇感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克服上述传统充电装置不便使用的缺陷的藉结合力启动充电蓄储机力及充电饱和热动释放预压机力推离断电的充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由充电座及与其匹配的具有充电饱和时呈温升暂态特性的二次电池,如镍镉、镍氢、镍锌、镍等电池,两者制成持定形状,两者之间并具有导电接点供互相传输电能,并藉外加力结合时迫紧弹簧以蓄储机力,以及同时使相对导电接点导通以启动充电,再藉饱和检测装置及所匹配的介面装置的操控,以释放弹簧的预压机力,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进而切断其内部二次电池的充电电流;其饱和检测装置包括:设有温度感测装置供检测电池充电饱和时的温升,进而操控充电饱和切断充电的时机,或充电座壳体设有导电接点和设有温度感测装置,以藉电池与充电座嵌合时的外加力迫紧电池,并使整个充电座与电池间的导电接点呈稳定导通以对电池充电,并使温度感测装置呈检测中的设定状态,直到电池充电饱和电池温度上升,进而促使温度感测装置产生相对操控反应,使充电座与电池转为释放脱离断路状态,以切断电源对二次电池的充电电流。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充电饱和检测装置包括各种温度感测装置,其充电座与二次电池组为呈垂直方向向上结合向下推离,或为呈向下结合向上推离;或为呈平方向结合与推离;或为呈其他选定度作结合与推离的结构型态,其供蓄储机力的热动释放预压机力装置包括:1、藉分别设置于充电座及二次电池组的电磁铁激磁线圈及磁路结构及两者之间的可压缩储能弹簧而构成;2、藉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弹簧片而构成;3、藉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保持结构及弹簧而构成;4、藉充电座与二次电池组分别设置弹性定位与定位槽孔,以作充电位置定位及藉热动变形记忆合金或双金属结构以在二次电池充电饱和时产生热动膨胀变形,直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中断充电功能;5、藉充电座及二次电池组分别设置导磁铁芯及永久磁铁以作充电位置定位及藉配置热动变形记忆合金或双金属结构以在二次电池充电饱和时产生热动膨胀变形,直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中断充电功能;6、藉充电座的导电接点与二次电池组的导电接点相互呈弹性定位保持结构,及在二次电池底下配置热动变形记忆合金或双金属片状或圈状弹簧结构,供于置入二次电池时呈稳定状态贴合于二次电池组,并在二次电池组充电饱和时产生热动变形,直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而中断充电功能;7、藉热动变形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充电座的导电接点,导电接点除供耦合于二次电池组的导电接点外,同时具有定位夹持二次电池组的功能,充电座的导电接点并能在二次电池组充电饱和发热时,受热变形而松释二次电池组,进而使二次电池组直接掉落脱离导电接点而中断充电功能;8、藉热动变形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充电座的导电接点,以及另一组同时具有预力弹簧功能的电接点受热变形而松释二次电池组时,直接藉具有预力弹簧功能的导电接点的预力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而中断充电功能,前述充电座的两组导电接点也可全由具有热动变形及预力弹簧功能的导电接点所构成;9、藉热动变形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充电座的导电接点,除供与二次电池组的导电接点导通外,其结构并具有弹性保持夹持力以供夹持二次电池组,以及藉配置片状或圈状可压缩弹簧在二次电池置入时贴合于二次电池组并呈迫紧状态,而在二次电池组饱和发热而使具有保持夹持力功能的接点受热变形而松释二次电池组时,由可压缩弹簧直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而中断充电功能者。

藉上述持定结构以在电池与充电座嵌合时,藉其外加力迫紧电池并使整个充电座与电池间的导电接点呈稳定耦合的导通状态以对电池充电,并使电池充电饱和检测装置呈检测中的设定状态,直到电池充电饱和时,电池充电饱和检测装置及所匹配的介面装置产生相对操控反应,使充电座与电池转为释放脱离断路状态,以切断电源对二次电池的充电电流。

以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图1为本实用新型以装置于二次电池内的温度开关作为温度感测装置的实施例之一。

图2为图1的电路图实施例。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二。

图4为图3实施例的电路图实施例。

图5为本实用新型以装置于充电座内的温度开关作为温度感测装置的实施例之三。

图6为图5的电路图实施例。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四。

图8为图7实施例的电路图实施例。

图9为本实用新型以装置于二次电池与充电座间设置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弹簧片以作为温度感测装置的实施例之五。

图10为图9的电路图实施例。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六。

图12为图11实施例的电路图实施例。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以装置于二次电池与充电座间设置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弹簧片以作为温度感测装置的实施例之七。

图14为图13的电路图实施例。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八。

图16为图15实施例的电路图实施例。

图17为本实用新型以装置于二次电池与充电座间的预力弹簧,及设置于二次电池组的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保持结构以作为温度感测装置的实施例之九。

图18为图17的电路图实施例。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十。

图20为图19实施例的电路图实施例。

图21为本实用新型以装置于二次电池与充电座间的预力弹簧,及设置于充电座的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保持结构以作为温度感测装置的实施例之十一图22为图21的电路图实施例。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十二。

图24为图23实施例的电路图实施例。

图25为本实用新型以装置于二次电池与充电座间设置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以作为温度感测装置实施例之十三。

图26为本实用新型图25实施例中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为设置于二次电池组实施例之十四。

图27为图25、图26的电路图实施例。

图2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十五。

图29为本实用新型图28实施例中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为设置于二次电池组实施例之十六。

图30为图28、图29的电路图实施例。

图31为本实用新型以装置于二次电池与充电座间设置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圈状弹簧结构以作为温度感测装置实施例之十七。

图32为图31的电路图实施例。

图3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十八。

图34为图33的电路图实施例。

图35为本实用新型以装置于二次电池与充电座间设置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以作为温度感测装置实施例之十九。

图36为本实用新型图35实施例中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为设置于二次电池组实施例之二十。

图37为图35、36的电路图实施例。

图3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二十一。

图39为本实用新型图38实施例中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为设置于二次电池组实施例之二十二。

图40为图38、图39的电路图实施例。

图41为本实用新型以装置于二次电池与充电座间设置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圈状弹簧结构以作为温度感测装置实施例之二十三。

图42为图41的电路图实施例。

图4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二十四。

图44为图43的电路图实施例。

图45为本实用新型以装置于二次电池与充电座间设置可压缩弹簧,并由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导电接点结构以作为温度感测装置实施例之二十五。

图46为图45的电路图实施例。

图4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二十六。

图48为图47的电路图实施例。

图49为本实用新型以装置于二次电池与充电座间设置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以作为温度感测装置实施例之二十七。

图5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二十八。

图51为本实用新型呈状二次电池组与具有开放式导入接槽的充电电路作结合的结构例。

图5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十九的充电状态示意图。

图5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十九的充电饱和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中断充电示意图。

图5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十的充电状态示意图。

图5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十的充电饱和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中断充电示意图。

图5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十一的充电状态示意图。

图5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十一的充电饱和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中断充电示意图。

图5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十二的充电状态示意图。

图5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十二的充电饱和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中断充电示意图。

图6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十三的充电状态示意图。

图6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十三的充电饱和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中断充电示意图。

图6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十四的充电状态示意图。

图6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十四的充电饱和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中断充电示意图。

图6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十五的充电状态示意图。

图6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十五的充电饱和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中断充电示意图。

图6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十六的充电状态示意图。

图6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十六的充电饱和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中断充电示意图。

图6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十七的充电状态示意图。

图6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十七的充电饱和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中断充电示意图。

图7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十八的充电状态示意图。

图7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十八的充电饱和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中断充电示意图。

图7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十九的充电状态示意图。

图7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十九的充电饱和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合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中断充电示意图。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以装置于二次电池内的温度开关作为温度感测装置的实施例之一,当二次电池组H102与充电座H101耦合时,藉由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102、P106与充电座H101的导电接点P101、P105相对导电,使充电座的充电电源对二次电池组充电,以及藉充电座H101的导电接点P103与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104相对导电,使电磁铁激磁线圈W101通电,进而使充电座H101与二次电池组H102相互吸紧,以保持弹簧SP101迫紧,以使充电直流电源对二次电池B101充电并呈稳定导通的充电状态,而在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而产生温升至设定值时,藉设置于二次电池组H102内的温度开关THS101切断电磁铁激磁线圈W101的激磁电流,进面使二次电池组H102与充电座间H101的弹簧SP101释放预压机力,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进而切断其内部二次电池Bi01的充电电流,其主要构成包含:--充电座H101:为与二次电池组H102呈互相耦合平面或凹凸嵌合的几何形状,其内部供有设置直流电源电路装置及电磁铁激磁线圈W101及导磁铁芯F101以及供与二次电池组H102匹配的导电接点P101、P103、P105;--直流电源:含由交流整流变直流或直接由直流电源供给以经充电电路对二次电池充电;--二次电池组H102:为由绝缘壳所包复其内部设有二次电池B101以及作为温度感测装置的温度开关THS101,二次电池组H102与充电座H101的耦合面设有导磁铁芯F102供与充电座内设有电磁铁激磁线圈W101的导磁铁芯F101构成磁通回路,以及供与内部二次电池正负端及与温度开关接点相对连接的导电接点P102、P104、P106:--弹簧SP101:为呈圈状或片状的可压缩弹簧所构成,设置于充电座H101与二次电池组H102的耦合面之间,供在两者迫压结合时蓄储机力,以在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温度上升而使温度开关THS101切断电磁激磁线圈W101的电流释放弹簧预力,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及进而切断其内部二次电池B101的充电电流,弹簧SP101可依需要设置于二次电池组H102或设置于充电座H101。

图2所示为图1的电路图实施例:其直流电源为经充电座H101的导电接点P101、P105与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102、P106作相对导电,进而对二次电池B101充电,而二次电池组H102内部温度开关THS101一端可串接于二次电池B101负极,另一端经导电接点P104、P103与充电座的导电接点相对导电,再与电磁铁激磁线圈W101相连接,电磁铁激磁线圈W101可依需要选择是否并联飞轮二极管CR102及时间延迟电容器C100,而电磁铁激磁线圈W101另一端通往电源正极,直流电源正端连接电磁铁激磁线圈W101后顺向串联隔离二极管CR101再通往充电座H101上正极导电接点P101;此外也可加设第二直流电源V+’,其正极供通往电磁铁激磁线圈W101正端,充电用直流电源与第二直流电源V+’两组直流电源的负极则在充电座内呈共同连接,此方式则可不需串设隔离二极管CR101。

上述实施例电路是仅供揭示电路功能,在实际应用时也可将温度开关THS101接点一端连接于二次电池正极或独立设置而不与电池连接,而其开关接点两端仅供作为操控电磁铁激磁绕组W101的用途,并匹配相对操控电路而构成本实用新型标的的操作功能。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二,为图1所示实施例进一步在充电座H101加设辅助导电接点P100,而在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而产生温升使二次电池组H102内部的温度开关THS101动作时,切断电磁铁激磁线圈W101的激磁电流释放弹簧SP101的预压机力,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进而切断其内部二次电池B101的主充电电流后,藉充电座101的导电接点P105与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106保持导通,而充电座H101上增设与充电电源之间串有限流电阻R101的辅助导电接点P100,则与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102相对导电,以便充电电源对二次电池B101仍保有一设定的小电流作保持性充电。

图4为图3实施例的电路图实施例。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以装置于充电座内的温度开关作为温度感测装置的实施例之三,当二次电池与充电座耦合时,藉由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102、P106与充电座H101的导电接点P101、P105导通,使充电座H101的充电电源对二次电池B101充电,及藉充电座H101的导电接点P103与P105同时与二次电池组H102上的导电接点P106三者共同导通,进而使设于充电座H101的导磁铁芯F101的电磁铁激磁线圈W101通电,以使设有导磁铁芯F101的充电座H101与设有导磁铁芯F102的二次电池组H102相互吸紧以保持弹簧SP101迫紧,使充电装置对二次电池S101呈稳定导通的充电状态;温度开关THS101为设置于充电座H101,二次电池B101的温度传输导热块TC101与充电座的温度开关THS101呈接近耦合,而在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而产生温升至设定值时,藉设置于充电座H101内的温度开关THS101到达设定温度时,切断电磁铁激磁线圈W101的激磁电流,进而操控二次电池组H102与充电座H101间的预力压缩弹簧SP101释放预压机力,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进而切断其内部二次电池B101的充电电流,其主要构成包含:--充电座H101:其壳体具有与二次电池组H102呈互相耦合平面或凹凸嵌合的几何形状,其内部供设置直流电源电路装置及电磁铁激磁线圈W101及电磁铁芯F101以及供与二次电池组H102匹配的导电接点P101、P103、P105,充电座H101内部并设有作为温度感测装置的温度开关THS101;--直流电源:含由交流整流变直流或直接由直流电源供给以经充电电路对二次电池充电;--二次电池组H102:为由绝缘壳所包复其内部设有二次电池B101,其与充电座H101的耦合面设有导磁铁芯F102,供与充电座H101内所设置电磁铁激磁线圈W101的电磁铁芯F101构成磁通回路,以及供连接绝缘壳内部二次电池B101正负端的导电接点P102、P106,其中导电接点P102供与充电座H101的导电接点P101相对导电,导电接点P106供与充电座H101的导电接点P105与P103三者呈共通导通;以及设有供传导温度的导热块TC101;--弹簧SP101:为呈圈状或片状的可压缩弹簧所构成,供设置于充电座H101与二次电池组H102耦合面之间,在两者结合迫压时被压缩而蓄储机力,当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温度上升经导热块TC101传导温升热能,使充电座H101内温度开关THS101受热动作而切断电磁铁激磁线圈W101的电流时,释放弹簧SP101预力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进而切断其内部二次电池B101的充电电流,弹簧SP101可依需要设置于二次电池组H102或设置于充电座H101。

图6所示为图5的电路图实施例:其直流电源为经充电座H101的导电接点P101、P105及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102、P106相对导电,进而对二次电池B101充电,而充电座H101内部温度开关THS101一端供与电磁铁激磁线圈W101相连接,另一端可串接设置于充电座H101辅助接点P103,充电电源负端也通往充电座H101上的负极导电接点P105,二次电池B101置入其导电接点P106时,先与充电座H101负极导电接点P105相导通,再与辅助接点P103导通而使三者呈互相导通,电磁铁激磁线圈W101可依需要选择是否并联飞轮二极管CR102及时间延迟电容器C100,而电磁铁激磁线圈W101另一端通往电源正极,直流电源正端连接电磁铁激磁线圈W101后顺向串联隔离二极管CR101再通往充电座上正极导电接点P101;此外也可加设第二直流电源V+’,其正极供通往电磁铁激磁线圈W101正端,其负端与温度开关THS101接点串联再通往辅助接点P105,充电用直流电源与第二直电源V+’两组直流电源的负极则在充电座内呈共同连接,此方式则可不需串设隔离二极管CR101。

上述实施例电路为仅供揭示电路功能,在实际应用时也可将温度开关THS101接点一端连接于充电电源正极或独立设置,而其开关接点两端仅供作为操控电磁铁激磁绕组W101的用途,并可匹配相对操控电路而构成本实用新型标的的操作功能。

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四,为图5所示实施例进一步在充电座H101加设辅助导电接点P100,而在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而产生温升使充电座H101的温度开关THS101动作时,切断电磁铁激磁线圈W101的激磁电流释放弹簧SP101的预压机力,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进而切断其内部二次电池B101的主充电电流后,藉充电座H101的导电接点P105与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106保持导通,而充电座H101上增设与充电电源间串有限流电阻R101的辅助接点导电P100,则与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102相对导电,以便充电电源对二次电池B101仍保有一设定的小电流作保持性充电。

图8为图7实施例的电路图实施例。

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以装置于二次电池与充电座间设置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弹簧片以作为温度感测装置的实施例之五,当二次电池组H102与充电座H101耦合时,藉由结合力以迫动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弹簧片TH201转态,以使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102、P106与充电座H101的导电接点P101、P105相对导电,进而使充电座H101的充电电源对二次电池组H102充电,而在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而产生温升至设定值时,设置于二次电池组H102与充电座H101间的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弹簧片TH201作热动回归释放预压机力,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进而切断其内部二次电池B101的充电电流,其主要构成包含:--充电座H101:为与二次电池组H102呈互相耦合平面或凹凸嵌合的几何形状,其内部供设置直流电源电路装置以及供与二次电池匹配的导电接点P101、P105:--直流电源:含有由交流整流变直流或直接由直流电源供给以经充电电路对二次电池充电;--二次电池组H102:为由绝缘壳所包复其内部设有二次电池B101,以及供与内部二次电池B101正负端连接的导电接点者P102、P106;二次电池组H102与充电座H101的耦合面设有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弹簧片TH201;--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弹簧片TH201:为由一片或一片以上片状呈同作用方向或不同作用方向叠置,供设置于充电座H101与二次电池组H102耦合面之间,供在两者结合时同时受力转态而蓄储机力,以在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温度上升时,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弹簧片TH201受热转态回归释放弹簧预力,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进而切断其内部二次电池B101的充电电流,热动回归型双稳能双金属弹簧片TH201为设置于充电座。

图10所示为图9的电路图实施例:其直流电源为经充电座及二次电池组上的导电接点而相对导电进而对二次电池充电。

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六,为图9所示实施例进一步在充电座H101加设辅助导电接点P100,而在二次B101充电饱和而产生温升使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弹簧片TH201受热转态回归时,释放弹簧的预压机力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进而切断其内部二次电池B101的主充电电流,此时充电座H101的导电接点P101与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102仍保持导通,而藉充电座H101上增设与充电电源间串有限流电阻R101的辅助导电接点P100与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106导通,以使充电电源对二次电池保有设定的保持性充电小电流。

图12为图11实施例的电路图实施例。

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以装置于二次电池与充电座间设置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弹簧片以作为温度感测装置的实施例之七,当二次电池组H102与充电座H101耦合时,藉由结合力以迫动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弹簧片TH201转态,以便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102、P106与充电座H101的导电接点P101、P105相对导电,进而使充电座H101的充电电源对二次电池B101充电,而在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而产生温升至设定值时,设置于二次电池组H102与充电座H101间的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弹簧片TH201作热动回归,释放预压机力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进而切断其内部二次电池B101的充电电流,其主要构成包含:--充电座H101:为与二次电池组H102呈互相耦合平面或凹凸嵌合的几何形状,其内部供设置直流电源电路装置以及供与二次电池组H102匹配的导电接点P101、P105;--直流电源:含由交流整流变直流或直接由直流电源供给以经充电电路对二次电池充电;--二次电池组H102:为由绝缘壳所包复其内部设有二次电池B101,以及供与内部二次电池B101正负端连接的导电接点P102、P106;二次电池组H102与充电座H101的耦合面设有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弹簧片TH201;--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弹簧片TH201:为由一片或一片以上片状呈同作用方向或不同作用方向叠置供设置于充电座H101与二次电池组H102耦合面之间,供在两者结合时同时受力转态而蓄储机力,以在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温度上升时,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弹簧片TH201受热转态回归,释放弹簧预力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进而切断其内部二次电池B101的充电电流,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弹簧片TH201为设置于二次电池组。

图14所示为图13的电路图实施例。

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八,为图13所示实施例进一步在充电座H101加设辅助导电接点P100,而在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而产生温升使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弹簧片TH201受热转态回归时,释放弹簧的预压机力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进而切断其内部二次电池B101的主充电电流,此时充电座H101的导电接点P101与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102仍保持导通,而藉充电座H101上增设与充电电源间串有限流电阻R101的辅助导电接点P100,则与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106导通,以使充电电源对二次电池保有设定的保持性充电小电流。

图16为图15实施例的电路图实施例。

图1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以装置于二次电池与充电座间的弹簧,及设置于二次电池组的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保持结构以作为温度感测装置的实施例之九,当二次电池组H102与充电座H101耦合时,藉由结合力以迫动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保持结构TH301与充电座H101的定位槽孔S100呈定位卡合,同时藉结合力压缩弹簧SP102,并使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102、P106与充电座H101的导电接点P101、P105相对导电,进而使充电座H101的充电电源对二次电池组H102充电,而在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而产生温升至设定值时,设置于二次电池组H102的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保持结构TH301作热动回归,释放弹簧SP102的机力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进而切断充电电流,其主要构成包含:--充电座H101:为与二次电池组H102呈互相耦合平面或凹凸嵌合的几何形状,其内部供设置直流电源电路装置以及供与二次电池组H102匹配的导电接点P101、P105,充电座H101并设有一处或一处以上定位槽孔S100供二次电池的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保持结构TH301作定位卡合;--直流电源:含由交流整流变直流或直接由直流电源供给以经充电电路对二次电池B101充电;--二次电池组H102:为由绝缘壳所包复其内部设有二次电池B101,以及供与内部二次电池B101正负端连接的导电接点P102、P106;以及设有供与充电座H101上定位槽孔S100作定位卡合的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保持结构TH301;--弹簧SP102:为呈圈状或片状的可压缩弹簧,供设置于充电座H101与二次电池组H102之间,以在两者作结合充电时,同时压缩弹簧SP102呈压缩状态,并受两者间的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保持结构TH301及定位槽孔的定位卡合功能所限制,而在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发热而解除卡合状态时,释放弹簧预力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合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进而切断其内部二次电池B101的充电电流者;弹簧SP102可为设置于充电座H101或二次电池组H102;--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保持结构TH301:为由至少一个双金属片状或其他结构型态构成的保持结构,供设置于二次电池组H102,而充电座H101具有供与其耦合的定位槽孔S100,以在两者结合充电时,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保持结构TH301与充电座H101的定位槽孔S100呈定位卡合状态,而在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温度上升时,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保持结构TH301受热转态回归,而解除卡合释放弹簧预力,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进而切断其内部二次电池B101的充电电流。

图18所示为图17的电路图实施例。

图1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十,为图17所示实施例进一步在充电座H101加设辅助导电接点P100,而在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而产生温升使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保持结构TH301受热转态回归时,解除与充电座H101上定位槽孔S100的卡合状态释放弹簧SP102的预压机力,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进而切断其内部二次电池B101的主充电电流,此时充电座H101的导电接点P105与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106仍保持导通,而藉充电座H101上增设与充电电源间串有限流电阻R101的辅助导电接点P100与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102导通,以使充电电源对二次电池B101保有设定的保持性充电小电流。

图20为图19实施例的电路图实施例。

图2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以装置于二次电池与充电座间的弹簧,及设置于充电座的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保持结构以作为温度感测装置的实施例之十一,当二次电池组H102与充电座H101耦合时,藉由结合力以迫动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保持结构TH401与二次电池组H102所设的定位槽孔S200呈定位卡合,及压缩弹簧SP102,并使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102、P106与充电座H101的导电接点P101、P105相对导电,进而使充电座H101的充电电源对二次电池组H102内的二次电池B101充电,而在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而产生温升至设定值时,设置于充电座H101的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保持结构TH401作热动回归,释放弹簧SP102的机力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进而切断其内部二次电池B101的充电电流,其主要构成包含:--充电座H101:为与二次电池组H102呈互相耦合平面或凹凸嵌合的几何形状,其内部供设置直流电源电路装置以及供与二次电池组H202匹配的导电接点P101、P105,充电座并设有一处或一处以上的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保持结构TH401,供与二次电池组H102的定位槽孔S200作定位卡合;--直流电源:含由交流整流变直流或直接由直流电源供给以经充电电路对二次电池充电;--二次电池组H102:为由绝缘壳所包复其内部设有二次电池B101,以及供与内部二次电池正负端连接的导电接点P102、P106;二次电池组H102设有供与充电座H101上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保持结构TH401作定位卡合的定位槽孔S200;--弹簧SP102:为由呈圈状或片状的可压缩弹簧SP101所构成,供设置于充电座与二次电池组之间,以在两者作充电结合时,同时压缩弹簧SP102呈预力压缩状态,并受两者间的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保持结构TH401及定位槽孔S200的定位卡合功能所限制,而在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发热而使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保持结构TH401与定住槽孔S200之间解除卡合状态时,释放弹簧SP102预力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进而切断其内部二次电池B101的充电电流;弹簧SP102可为设置于充电座H101或二次电池组H102:--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保持结构TH401:为由至少一个双金属片状或其他结构型态构成的保持结构,供设置于充电座H101,而二次电池组H102具有供与其耦合的定位槽孔S200,以在两者作充电结合时,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保持结构TH401与二次电池组的定位槽孔S200呈定位卡合状态,而在二次电池B101电饱和温度上升时,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保持结构TH401受热转态回归,而解除卡合释放弹簧预力,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进而切断其内部二次电池B101的充电电流。

图22所示为图21的电路图实施例。

图2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十二,为图21所示实施例进一步在充电座H101加设辅助导电接点P100,而在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而产生温升使热动回归型双稳态双金属保持结构TH401受热转态回归时,解除与二次电池组H102的卡合状态,释放弹簧SP102的预压机力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进而切断其内部二次电池B101的主充电电流,此时充电座H101的导电接点P105与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106仍保持导通,而藉充电座H101上增设与充电电源间串有限流电阻R101的辅助导电接点P100与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102导通,以使充电电源对二次电池B101保有设定的保持性充电小电流。

图24为图23实施例的电路图实施例。

图2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以装置于二次电池与充电座间设置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以作为温度感测装置实施例之十三,为二次电池组H102设有至少一个弹性定位卡榫L100,充电座H101则设有相对的定位槽孔S300(两者结构也可为对调)当二次电池组H102与充电座H101结合时,两者藉弹性定位卡榫L100及定位槽孔S300作充电状态的定位耦合,以使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102、P106与充电座H101的导电接点P101、P105相对导电,进而使充电座H101的充电电源对二次电池组H102内的二次电池B101充电,并藉由结合力同时迫紧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TH501,而在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而产生温升至设定值时,设置于二次电池组H102与充电座H101间的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TH501受热变形,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及使二次电池组H102与充电座H101间的弹性定位卡榫与定位槽孔脱离,进而切断其内部二次电池B101的充电电流,其主要构成包含:--充电座H101:为与二次电池组H102呈互相耦合平面或凹凸嵌合的几何形状,其内部供设置直流电源电路装置以及供与二次电池组H102匹配的导电接点P101、P105;--直流电源:含由交流整流变直流或直接由直流电源供给以经充电电路对二次电池充电;--二次电池组H102:为由绝缘壳所包复其内部设有二次电池B101,以及供与内部二次电池B101正负端连接的导电接点P102、P106;二次电池组H102与充电座H101的耦合面设有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TH501;--二次电池组H102设有至少一处弹性定位卡榫L100,充电座H101则设有相对的定位槽孔S300(两者结构也可为对调);--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TH501:为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由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TH501所构成,供设置于充电座H101与二次电池组H102耦合面之间,在两者结合时同时受力迫紧,而在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温度上升时,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TH501受热膨胀,使二次电池组H102与充电座H101间的弹性定位卡榫与定位槽孔脱离,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进而切断其内部二次电池B101的充电电流,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TH501可依需要选定为设置于充电座H101,或设置于二次电池组H102。

图2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图25实施例中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为设置于二次电池组实施例之十四。

图27所示为图25、图26的电路图实施例。

图2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十五,为图25所示实施例进一步在充电座H101加设辅助导电接点P100,而在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而产生温升,使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TH501受热转态回归时,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进而切断其内部的二次电池B101的主充电电流,此时充电座H101的导电接点P101与二次电池组H102上的导电接点P102仍保持导通,而藉充电座H101上增设与充电电源间串有限流电阻R101的辅助导电接点P100,则与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106导通,以使充电电源对二次电池B101保有设定的保持性充电小电流。

图29为本实用新型图28实施例中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为设置于二次电池组实施例之十六。

图30为图28、29的电路图实施例。

图3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以装置于二次电池与充电座间设置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圈状弹簧结构以作为温度感测装置实施例之十七,为二次电池组H102设有至少一个弹性定住卡榫L100,充电座H101则设有相对的定位槽孔S300(两者结构也可为对调),当二次电池组H102与充电座H101结合时,两者藉弹性定位卡榫L100及定位槽孔S300作充电状态的定位耦合,以使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102、P106与充电座H101的导电接点P101、P105相对导电,进而使充电座H101的充电电源对二次电池B101充电,并藉由结合力以迫紧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圈状弹簧结构TH601,而在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而产生温升至设定值时,设置于二次电池组H102与充电座H101间的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圈状弹簧结构TH601受热变形,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及使二次电池组H102与充电座H101间的弹性定位卡榫L100与定位槽孔S300脱离,进而切断其内部二次电池B101的充电电流,其主要构成包含:--充电座H101:为与二次电池组H102呈互相耦合平面或凹凸嵌合的几何形状,其内部供设置直流电源电路装置以及供与二次电池匹配的导电接点P101、P105:--直流电源:含由交流整流变直流或直接由直流电源供给以经充电电路对二次电池充电;--二次电池组H102:为由绝缘壳所包复其内部设有二次电池B101,以及供与内部二次电池B101正负端连接的导电接点P102、P106;二次电池组H102与充电座H101的相对耦合面设有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圈状弹簧结构TH601;--二次电池组H102设有至少一处弹性定位卡榫L100,充电座H101则设有相对的定位槽孔S300(两者结构也可为对调);--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圈状弹簧结构TH601:为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由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圈状弹簧结构TH601,供设置于充电座H101与二次电池组H102耦合面之间,在两者结合时由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圈状弹簧结构TH601同时受力迫紧,而在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温度上升时,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圈状弹簧结构TH601受热膨胀使二次电池组H102与充电座H101间的弹性定位卡榫L100与定位槽孔S300脱离,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进而切断其内部二次电池B101的充电电流,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圈状弹簧结构TH601的一端可为结合于充电座H101或设置于二次电池组H102。

图32所示为图31的电路图实施例。

图3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十八,为图31所示实施例进一步在充电座加设辅助导电接点P100,而在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而产生温升使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圈状弹簧结构TH601受热转态回归时,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进而切断其内部二次电池B101的主充电电流,此时充电座H101的导电接点P105与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106仍保持导通,而藉充电座H101上增设与充电电源间串有限流电阻R101的辅助导电接点P100与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102导通,以便充电电源对二次电池B101保有设定的保持性充电小电流。

图34为图33的电路图实施例。

图3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以装置于二次电池与充电座间设置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以作为温度感测装置实施例之十九,为二次电池组H102设有至少一个导磁铁芯F102,充电座H101则设有相对的永久磁铁PM300(两者结构也可为对调),当二次电池组H102与充电座H101结合时,两者藉导磁铁芯F102及永久磁铁PM300的吸引力作充电状态的定位耦合,以使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102、P106与充电座H101的导电接点P101、P105相对导电,进而使充电座H101的充电电源对二次电池组H102内的二次电池B101充电,并藉由永久磁铁PM300与导磁铁芯F102间的吸引力同时迫紧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TH501,而在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而产生温升至设定值时,设置在二次电池组H102与充电座H101间的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TH501受热变形,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及使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磁铁芯F102与充电座H101间的永久磁铁PM300脱离,进而切断其内部二次电池B101的充电电流,其主要构成包含:--充电座H10l:为与二次电池组H102呈互相耦合平面或凹凸嵌合的几何形状,其内部供设置直流电源电路装置以及供与二次电池组H102匹配的导电接点P101、P105;--直流电源:含由交流整流变直流或直接由直流电源供给以经充电电路对二次电池充电;--二次电池组H102:为由绝缘壳所包复其内部设有二次电池B101,以及供与内部二次电池B101正负端连接的导电接点者P102、P106;二次电池组H102与充电座H101的耦合面设有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TH501;--二次电池组H102设有至少一处导磁铁芯F102,充电座H101则设有相对的永久磁铁PM300(两者结构也可为对调);--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TH501:为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由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TH501所构成,供设置于充电座H101与二次电池H102耦合面之间,在两者结合时同时受力迫紧,而在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温度上升时,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TH501受热膨胀,使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磁铁芯F102与充电座H101间的永久磁铁PM300脱离,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进而切断其内部二次电池B101的充电电流,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TH501可依需要选定为设置于充电座H101,或设置于二次电池组H102。

图3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图35实施例中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为设置于二次电池组实施例之二十。

图37所示为图35、图36的电路图实施例。

图3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二十一,为图35所示实施例进一步在充电座H101加设辅助导电接点P100,而在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而产生温升,使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TH501受热转态回归时,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进而切断其内部的二次电池B101的主充电电流,此时充电座H101的导电接点P101与二次电池组H102上的导电接点P102仍保持导通,而藉充电座H101上增设与充电电源间串有限流电阻R101的辅助导电接点P100与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106导通,以使充电电源对二次电池B101保有设定的保持性充电小电流。

图39为本实用新型图38实施例中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为设置于二次电池组实施例之二十二。

图40为图38、图39的电路图实施例。

图4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以装置于二次电池与充电座间设置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圈状弹簧结构以作为温度感测装置实施例之二十三,为二次电池组H102z设有至少一个导磁铁芯F102,充电座H101则设有相对的永久磁铁PM300(两者结构也可为对调),当二次电池组H102与充电座H101结合时,两者藉导磁铁芯F102与永久磁铁PM300的吸引力作充电状态的定位耦合,以使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102、P106与充电座H101的导电接点P101、P105相对导电,进而使充电座H101的充电电源对二次电池B101充电,并藉由结合时充电座H101的永久磁铁PM300与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磁铁芯F102间的吸引力以迫紧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圈状弹簧结构TH601,而在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而产生温升至设定值时,设置于二次电池组H102与充电座H101间的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圈状弹簧结构TH601受热变形,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及使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磁铁芯F102与充电座H101间的永久磁铁PM300脱离,进而切断其内部二次电池B101的充电电流,其主要构成包含:--充电座H101:为与二次电池组H102呈互相耦合平面或凹凸嵌合的几何形状,其内部供设置直流电源电路装置以及供与二次电池匹配的导电接点P101、P105:--直流电源:含有由交流整流变直流或直接由直流电源供给以经充电电路对二次电池充电;--二次电池组H102:为由绝缘壳所包复其内部设有二次电池B101,以及供与内部二次电池B101正负端连接的导电接点P102、P106;二次电池组H102与充电座H101的相对耦合面设有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圈状弹簧结构TH601:--二次电池组H102设有至少一处导磁铁芯F102,充电座H101则设有相对的导磁铁芯F102(两者结构也可为对调);--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圈状弹簧结构TH601:为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由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圈状弹簧结构TH601,供设置于充电座H101与二次电池组H102耦合面之间,在两者结合时充电座H101的永久磁铁PM300与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磁铁芯F102间的吸引力以迫紧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圈状弹簧结构TH601,而在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温度上升时,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圈状弹簧结构TH601受热膨胀使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磁铁芯F102与充电座H101间的永久磁铁PM300脱离,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进而切断其内部二次电池B101的充电电流,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圈状弹簧结构TH601的一端可为结合于充电座H101或设置于二次电池组H102。

图42所示为图41的电路图实施例。

图4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二十四,为图41所示实施例进一步在充电座加设辅助导电接点P100,而在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而产生温升使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圈状弹簧结构TH601受热转态回归时,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进而切断其内部二次电池B101的主充电电流,此时充电座H101的导电接点P105与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106仍保持导通,而藉充电座H101上增设与充电电源间串有限流电阻R101的辅助导电接点P100与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102导通,以使充电电源对二次电池B101保有设定的保持性充电小电流。

图44为图43的电路图实施例。

图4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以装置于二次电池与充电座间设置可压缩弹簧,并由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导电接点结构以作为温度感测装置实施例之二十五,为二次电池组H102设有具定位槽孔的导电接点P311、P312,充电座H101则设有相对的由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导电接点结构THP101、THP102(两者结构也可为对调)当二次电池组H102与充电座H101结合时,两者藉导电接点呈弹性定位及导通的充电状态定位耦合,进而使充电座H101的充电电源对二次电池组H102内的二次电池B101充电,并藉由结合力同时迫紧可压缩片状或圈状弹簧SP103,而在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而产生温升至设定值时,设置于充电座H101间的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导电接点结构THP101、THP102受热变形,以脱离二次电池组H102的接点,进而切断其内部二次电池B101的充电电流,并释放可压缩弹簧SP103的预力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其主要构成包含:--充电座H101:为与二次电池组H102呈互相耦合平面或凹凸嵌合的几何形状,其内部供设置直流电源电路装置以及由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所构成的热变形导电接点P101、P105供与二次电池组H102导电接点相匹配;--直流电源:含有由交流整流变直流或直接由直流电源供给以经充电电路对二次电池充电;

--二次电池组H102:为由绝缘壳所包复其内部设有二次电池B101,以及供与内部二次电池B101正负端连接的导电接点者P312、P311;二次电池组H102与充电座H101的耦合面设有可压缩片状或圈状弹簧;--二次电池组H102设有相对的具定位槽孔的导电接点P311、P312,充电座H101则设有由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导电接点结构THP101、THP102(两者结构也可为对调);--可压缩片状或圈状弹簧SP103:为由片状或圈状可压缩弹簧所构成,供设置于充电座H101与二次电池组H102耦合面之间,在两者结合时同时迫紧可压缩片状或圈状弹簧,而在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温度上升时,设于充电座由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导电接点结构THP101、THP102受热变形,使二次电池组H102与充电座H101间的导电接点脱离,进而切断其内部二次电池B101的充电电流,并同时释放可压缩弹簧SP103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

图46所示为图45的电路图实施例。

图4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二十六,为图45所示实施例进一步在充电座H101加设辅助导电接点P100,而在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而产生温升,使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导电接点结构THP101、THP102受热转态回归时,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进而切断其内部的二次电池S101的主充电电流,此时充电座H101的导电接点THP101与二次电池组H102上的导电接点P311仍保持导通,而藉充电座H101上增设与充电电源间串有限流电阻R101的辅助导电接点P100,则与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312导通,以使充电电源对二次电池B101保有设定的保持性充电小电流。

图48所示为图47的电路图实施例。

图4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以装置于二次电池与充电座间设置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以作为温度感测装置实施例之二十七,为充电座H101设有相对的供操控充电电源输入侧输出侧的触动开关LS101,当二次电池组H102与充电座H101结合时,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102、P106与充电座H101的导电接点P101、P105相对导电,以及同时触压操控充电电源的触动开关LS101使充电座H101的充电电源对二次电池组H102内的二次电池B101充电,并藉由结合力同时迫紧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TH501,而在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时产生设定驱动电能以驱动辅助电热装置HT101产生热能,以使设置于二次电池组H102与充电座H101间的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TH501受热变形,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及使二次电池组H102与充电座H101间的操控充电电源的触动开关LS101断路,进而切断其内部二次电池B101的充电电流,其主要构成包含:--充电座H101:为与二次电池组H102呈互相耦合平面或凹凸嵌合的几何形状,其内部供设置直流电源电路装置以及供与二次电池组H102匹配的导电接点P101、P105,以及操控充电电源的触动开关LS101供操控充电电源的输入侧或输出侧作开或关的操作;--直流电源:含由交流整流变直流或直接由直流电源供给以经充电电路对二次电池充电;--二次电池组H102:为由绝缘壳所包复其内部设有二次电池B101,以及供与内部二次电池B101正负端连接的导电接点者P102、P106;二次电池组H102与充电座H101的耦合面设有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TH501;--二次电池组H102与充电座H101间设有稳定充电位置用的传统定位机构;--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TH501:为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由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TH501所构成,供设置于充电座H101与二次电池组H102耦合面之间,在两者结合时同时受力迫紧,而在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时,产生设定驱动电能以驱动辅助电热装置HT101产生热能,以使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TH501受热膨胀,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进而使操控充电电源的触动开关LS101断路,以切断其内部二次电池B101的充电电流。

图5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二十八,为图49所示实施例进一步在充电座H101加设辅助导电接点P100,而在二次电池B101充电饱和产生设定驱动电能以驱动辅助电热装置HT101产生热能,以使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TH501受热转态回归时,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进而切断其内部的二次电池B101的主充电电流,此时充电座H101的导电接点P101与二次电池组H102上的导电接点P102仍保持导通,而藉充电座H101上增设与充电电源间串有限流电阻R101的辅助导电接点P100,则与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106导通,以使充电电源对二次电池B101保有设定的保持性充电小电流。

前述实施例之一~二十八中充电座H101与二次电池组H102可为呈垂直方向向上结合向下推离,或为呈向下结合向上推离;或为呈水平方向结合与推离;或为呈其他选定角度作结合与推离的结构型态,以配合各种应用需要。

图5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呈块状二次电池组与具有开放式导入接槽的充电座作结合结构例,其结构包含:--充电座H101:充电座与二次电池组为呈垂直方向向上结合向下推离,或为呈向下结合向上推离;或为呈水平方向结合与推离;或为呈其他选定角度作结合与推离的结构型态,其上具有开放式导入槽结构,供置入二次电池组H102,充电座含有供设置直流充电电源及导电接点P801、P805以及永久磁铁PM300以及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TH501(或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圈状弹簧结构TH601);而二次电池组H102具有与内部二次电池B101相接的导电接点P802、P806以及导磁铁芯F102;当充电座H101与二次电池组H102结合时,藉由设置于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磁铁芯F102与充电座的永久磁铁PM300产生吸合力,以压缩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TH501(或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圈状弹簧结构TH601),而使充电座的导电接点P801、P805与二次电池组的导电接点P802、P806相对导电,而对二次电池B101充电,二次电池组设有温度传输导热块TC101与充电座的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TH501耦合、当二次电池充电饱和而发热时,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的热变形结构TH501受热变形产生推力,而使导磁铁芯F102及永久磁铁PM300脱离,进而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并切断对二次电池B101的充电。

此项藉结合力启动充电蓄储机力及充电饱和热动释放预压机力推离断电的充电装置进一步包括应用于轴向双端具有正负电极的二次电池充电结构,而能在二次电池充电饱和温度上升时,使二次电池组脱离充电电极以切断充电电流,其主要结构方式包含:--藉充电座H101的导电接点P400、P401与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500、P501相互呈弹性定位保持结构,及在二次电池底下配置热动变形记忆合金或双金属片状或圈状弹簧结构TH801,供在置入二次电池B101时呈稳定状态贴合于二次电池组H102,并在二次电池组H102充电饱和时产生热动变形,直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而中断充电功能;其实施例包含有:图5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十九的充电状态示意图。

图5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十九的充电饱和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中断充电示意图。

图5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十的充电状态示意图。

图5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十的充电饱和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中断充电示意图。

图5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十一的充电状态示意图。

图5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十一的充电饱和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中断充电示意图。

图5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十二的充电状态示意图。

图5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十二的充电饱和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中断充电示意图。

--藉热动变形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充电座的导电接点P402、P403,除供与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500、P501导通外,其结构并具有弹性保持夹持力以供夹持二次电池组H102,以及藉配置片状或圈状可压缩弹簧SP104在二次电池B101置入时贴合于二次电池组H102并呈迫紧状态,而在二次电池组H102饱和发热而使具有保持夹持力功能的接点P402、P403受热变形而松释二次电池组H102时,由可压缩弹簧SP104直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而中断充电功能;其实施例包含有:图6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十三的充电状态示意图。

图6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十三的充电饱和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中断充电示意图。

图6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十四的充电状态示意图。

图6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十四的充电饱和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中断充电示意图。

图6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十五的充电状态示意图。

图6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十五的充电饱和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中断充电示意图。

图6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十六的充电状态示意图。

图6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十六的充电饱和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中断充电示意图。

--藉热动变形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充电座H101的导电接点P405,以及另一组同时具有预力弹簧功能的导电接点结构PSP406并延伸设有绝缘推动臂A100,当置入二次电池组时,供与二次电池组H102的接点P500、P501导通以及共同定位夹持二次电池组H102以对二次电池组充电,此时绝缘推动臂A100的末端所具有嵌合定位头AT100与由热动变形、记忆合金所构成的导电接点P405末端的嵌合定位座BT100呈嵌合的预力定位状态,而在二次电池组H102充电饱和发热时,充电座H101的导电接点P405受热变形,其嵌合定位座BT100与具有预力弹簧功能的导电接点结构PSP406的绝缘推动臂A100脱离而松释二次电池组H102时,直接藉具有预力弹簧功能的导电接点PSP406的绝缘推动臂A100的预力使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分离(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而中断充电功能,前述充电座H101的两组导电接点也可全由具有热动变形及预力弹簧功能的导电接点及结合绝缘推动臂所构成;其实施例包含有:图6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十七的充电状态示意图。

图6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十七的充电饱和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中断充电示意图。

图7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十八的充电状态示意图。

图7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十八的充电饱和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中断充电示意图。

--藉热动变形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充电座H101的导电接点P407、P408,导电接点除供耦合于二次电池组H102的导电接点P500、P501外,同时具有定位夹持二次电池组H102的功能,充电座H101的导电接点P407、P408并能在二次电池组H102充电饱和发热时,受热变形而松释二次电池组H102,进而使二次电池组H102直接掉落脱离导电接点P407、P408而中断充电功能;其实施例包含有:图7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十九的充电状态示意图。

图7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十九的充电饱和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中断充电示意图。

此外,由于在实际应用中可供作为二次电池充电饱和的热动温度感测装置的结构形态极多,而为了提高操作安全性,此项藉结合力启动充电蓄储机力及充电饱和热动释放预压机力推离断电的充电装置,可依需要采用各种结构型态的一种,或同时设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热动温度感测装置以作为多重操控而增强安全性,以及进一步结合其他传统自动断电方式混合并用,其应用型态包括有:1、藉常闭或常开或具有共同接脚及常闭及常开接点的机电式温度检测开关以检测之;或2、以具有随温度变化阻抗的正温度系数电阻(PTC)或负温度系数电阻(NTC)配合机电或固态介面开关电路,以操控前述电磁铁激磁线圈;或3、以机电装置或固态电路检测二次电池所特有的充电饱和发热时呈暂态电压降现象,再配合机电或固态介面开关电路以操控前述电磁铁激磁线圈;或4、设有辅助电热装置在检测二次电池饱和时接受电能驱动发热,以使双稳态双金属预力弹片或双金属热动变形结构辅助电热装置在检测二次电池饱和时接受电能驱动发热,受热直接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以切断充电电源;或5、以双稳态双金属预力弹片或记忆合金或双金属热动变形结构,在二次电池饱和发热时受热变形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以切断充电电源;或6、以记忆合金或双金属热动变形结构构成弹性定位保持结构,配合设置于充电座与二次充电电池组间的压缩弹簧,以在记忆合金或双金属热动变形结构受热转态时藉扳机效应释放压缩弹簧,以推离二次充电电池而切断充电电源;或7、以记忆合金或双金属热动变形结构构成弹性定位保持导电接点结构,配合设置于充电座与二次充电电池组间的压缩弹簧,以在记忆合金或双金属热动变形结构受热转态时藉扳机效应释放压缩弹簧,以推离二次充电电池而切断充电电源者;或8、藉热动变形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充电座的导电接点,导电接点除供耦合于二次电池组的导电接点外,同时具有定位夹持二次电池组的功能,充电座的导电接点并能在二次电池组充电饱和发热时,受热变形而松释二次电池组,进而使二次电池组直接掉落脱离导电接点而中断充电功能;9、藉热动变形记忆合金或双金属构成充电座的导电接点,以及另一组同时具有预力弹簧功能的导电接点结构并延伸设有绝缘推动臂,当置入二次电池组时,供与二次电池组的接点导通以及共同定位夹持二次电池组,以对二次电池组充电,此时绝缘推动臂的末端所具有嵌合定位头与由热动变形、记忆合金所构成导电接点末端的嵌合定位座呈嵌合的预力定位状态,而在二次电池组充电饱和发热时,充电座的导电接点受热变形,其嵌合定位座与具有预力弹簧功能的导电接点结构的绝缘推动臂脱离而松释二次电池组时,直接藉具有预力弹簧功能的导电接点的绝缘推动臂的预力使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分离(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而中断充电功能,前述充电座的两组导电接点也可全由具有热动变形及预力弹簧功能的导电接点及结合绝缘推动臂所构成;10、采用1~9项中检测装置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同时并用者;或11、采用1~9项其中一项或一项以上与机电或固态电子电路构成的延迟切断定时器合并使用,而共同操控电磁铁的激磁线圈,而在定时器到达设定时间切断电磁铁线圈激磁电流使被压缩的弹簧释放预力而推离二次电池组与充电座的相对导电接点结构,(含推离二次电池组或推离充电座或仅推离充电座内部的导电接点等相关结构),进而切断充电电源;或12、采用1~11项其中一项或一项以上与机电或固态电子电路构成的延迟切断定时器合并使用,而共同操控充电电源,而在定时器到达设定时间切断电磁铁激磁线圈的电源;或充电座H101与二次电池组H102的结构形态可依应用需要包括:(1)棒形二次电池组与窝座形充电座匹配;或(2)块状二次电池组与块状充电座结合;或(3)块状二次电池组与具有开放式导入槽的充电座结合;或(4)充电座与二次电池组为呈垂直方向向上结合向下推离,或为呈向下结合向上推离;或为呈水平方向结合与椎离;或为呈其他选定角度作结合与推离的结构型态;14、前述热动变形结构进一步包括藉由可胀缩壳体内部充入热胀冷缩的气体或液体,以使壳体随温度产生变形位移的结构形态;15、前述二次电池组含有由单个二次电池直接构成或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二次电池呈串联或并联构成。

综合上述,此项藉结合力启动充电蓄储机力及充电饱和热动释放预压机力推离断电装置,结构简单可靠、功能确切实用、设计创意新颖而具有推广应用的前景。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