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信号处理 / 脉宽调制 / 空间矢量脉冲宽度调制 / 一种考虑交叉耦合与饱和效应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方法

一种考虑交叉耦合与饱和效应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方法

阅读:244发布:2020-05-15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考虑交叉耦合与饱和效应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 电机 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考虑交叉耦合与饱和效应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方法。针对当前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方法是建立在电机参数恒定不变以及不考虑磁路饱和与交叉耦合现象的线性模型上,采用直交轴完全解耦的控制方法,控制性能和 精度 不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考虑交叉耦合与饱和效应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方法,建立计及交叉耦合与饱和效应的永磁同步电机非线性模型,将电机参数受交叉耦合与饱和效应的影响计算进每一个计算 迭代 中,减少交叉耦合与饱和效应的影响,提高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精度,提高动静态性能。,下面是一种考虑交叉耦合与饱和效应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考虑交叉耦合与饱和效应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给定转速与反馈的电机实际转速的差值经PI调节器得到给定转矩;
S2、通过给定转矩,转矩初始值,电压初始值和交直轴电流初始值,经电流增量控制策略,得到直轴电流增量和交轴电流增量;
S3、将直轴电流增量和交轴电流增量分别与反馈的直轴电流初始值和交轴电流初始值相加得到直轴电流给定值和交轴电流给定值,经PI调节器分别得到直轴电压给定值和交轴电压给定值,经坐标变换和空间矢量脉冲宽度调制实现对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
所述的电流增量控制策略包含以下步骤:
S2.1、建立计及交叉耦合与饱和效应的永磁同步电机非线性模型;
S2.2、在所述非线性模型基础上,以电流极限圆为约束,在电流增量平面内建立考虑了磁路饱和与交叉耦合效应的电机转矩增量dTe与电压增量dUs的线性化方程;
S2.3、判断转矩与电压所需增量在电流极限圆内的相对位置,根据六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得出六种不同情况的电流增量:
S2.3.1、判断是否LU>Imax,若结果为是,则判定为情况一;
S2.3.2、若S2.3.1的结果为否,则判断是否LT>Imax;
S2.3.3、若S2.3.2的结果为是,则判断是否Dsv≥0,若结果为是,则判定为情况二;
S2.3.4、若S2.3.3的结果为否,则判定为情况三;
S2.3.5、若S2.3.2的结果为否,则判断是否Dsv≥0,若结果为是,则判定为情况四;
S2.3.6、若S2.3.5的结果为否,则判断交点位置,若在圆内则判定为情况五,若在圆外则判定为情况六;
其中,LU为流极限圆圆心到电压增量直线之间距离,LT为电流极限圆圆心到转矩增量直线之间距离,Imax为最大电流值,即电流极限圆半径,Dsv为电压增量减去电压实际增量,作为判断依据判断在电流增量平面内,转矩增量直线和电压增量直线的交点位于初始点的左侧还是右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考虑交叉耦合与饱和效应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与S3中,所述的转矩初始值、电压初始值、直轴电流初始值和交轴电流初始值,均为上一个计算周期的实际值,也就是将上一个迭代的结果作为下一个迭代的初始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考虑交叉耦合与饱和效应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1所述的计及交叉耦合与饱和效应的永磁同步电机非线性模型,即电机磁链模型为:
其中,ψd为直轴磁链,ψq为交轴磁链,ψf为永磁体磁链,Ld为定子电感的直轴分量,Lq为定子电感的交轴分量,Lqd为交叉耦合电感,id为定子电流的直轴分量,iq为定子电流的交轴分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考虑交叉耦合与饱和效应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以did为自变量,diq为因变量,步骤S2.2所述的在电流增量平面内建立的考虑了磁路饱和与交叉耦合效应的电机转矩增量dTe与电压增量dUs的线性化方程分别为:
diq=(-zd/zq)did+(1/(1.5pzq))dTe
diq=(-rd/rq)did+(|Us|/rq)dUs
其中:
zd=(Ld-Lq)iq-2Lqdid,zq=ψf+(Ld-Lq)id+2Ldqiq
rd=(Rs-ωeLqd)ud+ωeLduq,rq=(Rs+ωeLqd)uq-ωeLqud
其中,did为直轴电流增量,diq为交轴电流增量,dTe为转矩增量,dUs为电压增量,Us为定子电压,p为电机极对数,id为定子电流的直轴分量,iq为定子电流的交轴分量,ψf为永磁体磁链,Ld为定子电感的直轴分量,Lq为定子电感的交轴分量,Lqd为交叉耦合电感,ud为电压的直轴分量,uq为电压的交轴分量,Rs为定子电阻,ωe为电速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考虑交叉耦合与饱和效应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3所述的六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及对应的六种不同情况的电流增量为:
情况一:当LU>Imax时,转矩增量直线和电压增量直线的交点在电流极限圆外,取初始点到电压增量直线的垂线垂足对应的电流增量矢量值作为电流增量以达到最小的过电流,求得的dq轴电流增量为
情况二:当LT>Imax,LU≤Imax时,且电压实际增量小于等于dUs,即Dsv≥0时,取过初始点与转矩增量直线的垂线与电流极限圆的交点对应电流增量矢量值作为电流增量,求得的dq轴电流增量为
情况三:当LT>Imax,LU≤Imax且Dsv<0时,将既满足电压增量需求又满足电流极限约束且尽可能靠近转矩增量线的点,即电压增量线与电流极限圆的交点对应电流增量矢量值作为电流增量,求得的dq轴电流增量为
情况四:当LT≤Imax,LU≤Imax且Dsv≥0时,将满足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算法得到的电流增量矢量值作为电流增量,求得的dq轴电流增量为
情况五:当LT≤Imax,LU≤Imax且Dsv<0时,该情况下转矩与电压增量线的交点位于电流圆内时,取转矩增量直线与电压增量直线交点对应电流增量矢量值作为电流增量,求得的dq轴电流增量为
情况六:当LT≤Imax,LU≤Imax且Dsv<0时,该情况下转矩与电压增量线的交点位于电流圆外时,取电压增量直线与电流极限圆交点对应电流增量矢量值作为电流增量,求得的dq轴电流增量为
其中,zd=(Ld-Lq)iq-2Lqdid,zq=ψf+(Ld-Lq)id+2Ldqiq
rd=(Rs-ωeLqd)ud+ωeLduq,rq=(Rs+ωeLqd)uq-ωeLqud
其中,LU为电流极限圆圆心到电压增量直线之间距离,LT为电流极限圆圆心到转矩增量直线之间距离,Imax为最大电流值,即电流极限圆半径,Dsv为电压增量减去电压实际增量,作为判断依据判断在电流增量平面内,转矩增量直线和电压增量直线的交点位于初始点的左侧还是右侧,did为直轴电流增量,diq为交轴电流增量,id0为初始电流的直轴分量,iq0为初始电流的交轴分量,idm为电流参考值的直轴分量,iqm为电流参考值的交轴分量,idc为转矩增量直线和电压增量直线交点的did轴坐标,iqc为转矩增量直线和电压增量直线交点的diq轴坐标,Lcross为该情况所述交点与初始点到电压增量直线的垂线垂足之间的距离,dUs为电压增量,dTe为转矩增量,p为电机极对数,id为定子电流的直轴分量,iq为定子电流的交轴分量,ψf为永磁体磁链,Ld为定子电感的直轴分量,Lq为定子电感的交轴分量,Lqd为交叉耦合电感,ud为电压的直轴分量,uq为电压的交轴分量,Rs为定子电阻,ωe为电角速度。

说明书全文

一种考虑交叉耦合与饱和效应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考虑交叉耦合与饱和效应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高功率密度永磁同步电机因其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等特点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和生产厂家的关注,特别是航空航天、工业自动化设备、电动汽车等应用场合,因为安装空间有限,对电机要求体积更小、效率更高、重量更轻,也就是要求电机有较高的功率密度。
[0003] 但高功率密度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紧凑,导致了磁路饱和现象与dq轴交叉耦合现象显著。一方面当电机磁路饱和时电机的电感模型随电枢电流变化而发生非线性变化,另一方面交叉耦合现象产生的交叉耦合电感对电机磁链模型产生影响而引起直交轴电感参数发生变化。而当前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方法是建立在电机参数恒定不变以及不考虑磁路饱和与dq轴交叉耦合现象的线性模型上,采用dq轴完全解耦的控制方法,导致基于传统方法的电机控制系统控制性能和精度达不到要求。

发明内容

[0004]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考虑交叉耦合与饱和效应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方法,减少因交叉耦合和饱和效应引起电机参数变化造成的影响,提高电机控制精度以及动静态性能,弥补传统矢量控制方法的缺陷
[0006] (二)技术方案
[0007] 基于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考虑交叉耦合与饱和效应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 S1、通过给定转速与反馈的电机实际转速的差值经PI调节器得到给定转矩;
[0009] S2、通过给定转矩,转矩初始值,电压初始值和交直轴电流初始值,经电流增量控制策略,得到直轴电流增量和交轴电流增量;
[0010] S3、将直轴电流增量和交轴电流增量分别与反馈的直轴电流初始值和交轴电流初始值相加得到直轴电流给定值和交轴电流给定值,经PI调节器分别得到直轴电压给定值和交轴电压给定值,经坐标变换和空间矢量脉冲宽度调制实现对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
[0011] 所述的电流增量控制策略包含以下步骤:
[0012] S2.1、建立计及交叉耦合与饱和效应的永磁同步电机非线性模型;
[0013] S2.2、在所述非线性模型基础上,以电流极限圆为约束,在电流增量平面内建立考虑了磁路饱和与交叉耦合效应的电机转矩增量dTe与电压增量dUs的线性化方程;
[0014] S2.3、判断转矩与电压所需增量在电流极限圆内的相对位置,根据六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得出六种不同情况的电流增量:
[0015] S2.3.1、判断是否LU>Imax,若结果为是,则判定为情况一;
[0016] S2.3.2、若S2.3.1的结果为否,则判断是否LT>Imax;
[0017] S2.3.3、若S2.3.2的结果为是,则判断是否Dsv≥0,若结果为是,则判定为情况二;
[0018] S2.3.4、若S2.3.3的结果为否,则判定为情况三;
[0019] S2.3.5、若S2.3.2的结果为否,则判断是否Dsv≥0,若结果为是,则判定为情况四;
[0020] S2.3.6、若S2.3.5的结果为否,则判断交点位置,若在圆内则判定为情况五,若在圆外则判定为情况六;
[0021] 其中,LU为流极限圆圆心到电压增量直线之间距离,LT为电流极限圆圆心到转矩增量直线之间距离,Imax为最大电流值,即电流极限圆半径,Dsv为电压增量减去电压实际增量,作为判断依据判断在电流增量平面内,转矩增量直线和电压增量直线的交点位于初始点的左侧还是右侧。
[0022]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与S3中,所述的转矩初始值、电压初始值、直轴电流初始值和交轴电流初始值,均为上一个计算周期的实际值,也就是将上一个迭代的结果作为下一个迭代的初始值。
[0023] 进一步的,步骤S2.1所述的计及交叉耦合与饱和效应的永磁同步电机非线性模型,即电机磁链模型为:
[0024]
[0025] 其中,ψd为直轴磁链,ψq为交轴磁链,ψf为永磁体磁链,Ld为定子电感的直轴分量,Lq为定子电感的交轴分量,Lqd为交叉耦合电感,id为定子电流的直轴分量,iq为定子电流的交轴分量。
[0026] 进一步的,以did为自变量,diq为因变量,步骤S2.2所述的在电流增量平面内建立的考虑了磁路饱和与交叉耦合效应的电机转矩增量dTe与电压增量dUs的线性化方程分别为:
[0027] diq=(-zd/zq)did+(1/(1.5pzq))dTe
[0028] diq=(-rd/rq)did+(|Us|/rq)dUs
[0029] 其中:
[0030] zd=(Ld-Lq)iq-2Lqdid,zq=ψf+(Ld-Lq)id+2Ldqiq
[0031] rd=(Rs-ωeLqd)ud+ωeLduq,rq=(Rs+ωeLqd)uq-ωeLqud
[0032] 其中,did为直轴电流增量,diq为交轴电流增量,dTe为转矩增量,dUs为电压增量,Us为定子电压,p为电机极对数,id为定子电流的直轴分量,iq为定子电流的交轴分量,ψf为永磁体磁链,Ld为定子电感的直轴分量,Lq为定子电感的交轴分量,Lqd为交叉耦合电感,ud为电压的直轴分量,uq为电压的交轴分量,Rs为定子电阻,ωe为电速度。
[0033] 进一步的,步骤2.3所述的六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及对应的六种不同情况的电流增量为:
[0034] 情况一:当LU>Imax时,转矩增量直线和电压增量直线的交点在电流极限圆外,取初始点到电压增量直线的垂线垂足对应的电流增量矢量值作为电流增量以达到最小的过电流,求得的dq轴电流增量为
[0035]
[0036] 情况二:当LT>Imax,LU≤Imax时,且电压实际增量小于等于dUs,即Dsv≥0时,取过初始点与转矩增量直线的垂线与电流极限圆的交点对应电流增量矢量值作为电流增量,求得的dq轴电流增量为
[0037]
[0038]
[0039] 情况三:当LT>Imax,LU≤Imax且Dsv<0时,将既满足电压增量需求又满足电流极限约束且尽可能靠近转矩增量线的点,即电压增量线与电流极限圆的交点对应电流增量矢量值作为电流增量,求得的dq轴电流增量为
[0040]
[0041] 情况四:当LT≤Imax,LU≤Imax且Dsv≥0时,将满足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算法得到的电流增量矢量值作为电流增量,求得的dq轴电流增量为
[0042]
[0043] 情况五:当LT≤Imax,LU≤Imax且Dsv<0时,该情况下转矩与电压增量线的交点位于电流圆内时,取转矩增量直线与电压增量直线交点对应电流增量矢量值作为电流增量,求得的dq轴电流增量为
[0044]
[0045]
[0046] 情况六:当LT≤Imax,LU≤Imax且Dsv<0时,该情况下转矩与电压增量线的交点位于电流圆外时,取电压增量直线与电流极限圆交点对应电流增量矢量值作为电流增量,求得的dq轴电流增量为
[0047]
[0048]
[0049] 其中,zd=(Ld-Lq)iq-2Lqdid,zq=ψf+(Ld-Lq)id+2Ldqiq
[0050] rd=(Rs-ωeLqd)ud+ωeLduq,rq=(Rs+ωeLqd)uq-ωeLqud
[0051] 其中,LU为电流极限圆圆心到电压增量直线之间距离,LT为电流极限圆圆心到转矩增量直线之间距离,Imax为最大电流值,即电流极限圆半径,Dsv为电压增量减去电压实际增量,作为判断依据判断在电流增量平面内,转矩增量直线和电压增量直线的交点位于初始点的左侧还是右侧,did为直轴电流增量,diq为交轴电流增量,id0为初始电流的直轴分量,iq0为初始电流的交轴分量,idm为电流参考值的直轴分量,iqm为电流参考值的交轴分量,idc为转矩增量直线和电压增量直线交点的did轴坐标,iqc为转矩增量直线和电压增量直线交点的diq轴坐标,Lcross为该情况所述交点与初始点到电压增量直线的垂线垂足之间的距离,dUs为电压增量,dTe为转矩增量,p为电机极对数,id为定子电流的直轴分量,iq为定子电流的交轴分量,ψf为永磁体磁链,Ld为定子电感的直轴分量,Lq为定子电感的交轴分量,Lqd为交叉耦合电感,ud为电压的直轴分量,uq为电压的交轴分量,Rs为定子电阻,ωe为电角速度。
[0052] (三)有益效果
[0053]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54] (1)本发明将交叉耦合与饱和效应对电感模型的影响考虑在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中,提高模型的准确性,使数学模型更接近于实际电机模型;(2)将参数的变化考虑在电流增量控制策略的每一步迭代中,判断转矩与电压所需增量在该极限圆内的相对位置,同时采用离散计算方法将上一个迭代的电流增量结果作为下一个迭代的初始值反复迭代优化达到目标控制效果,减少交叉耦合与饱和效应的影响,提高电机控制的精度;(3)电流增量控制策略可以实现恒转矩与恒功率区的平稳切换,省略了传统矢量控制中的电压反馈对比环,简化了控制系统,表现出良好的动态性能。附图说明
[0055] 通过参考附图会更加清楚的理解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附图是示意性的而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进行任何限制,在附图中:
[0056]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转矩增量和电压增量在电流增量平面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57]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电流增量控制策略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8]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59]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考虑交叉耦合与饱和效应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60] S1、通过给定转速与反馈的电机实际转速的差值经PI调节器得到给定转矩;
[0061] S2、通过给定转矩,转矩初始值,电压初始值和交直轴电流初始值,经电流增量控制策略,得到直轴电流增量和交轴电流增量;
[0062] S3、将直轴电流增量和交轴电流增量分别与反馈的直轴电流初始值和交轴电流初始值相加得到直轴电流给定值和交轴电流给定值,经PI调节器分别得到直轴电压给定值和交轴电压给定值,经坐标变换和空间矢量脉冲宽度调制实现对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
[0063] 所述步骤S2与S3中,所述的转矩初始值、电压初始值、直轴电流初始值和交轴电流初始值,均为上一个计算周期的实际值,也就是将上一个迭代的结果作为下一个迭代的初始值。
[0064] 如图2所示,所述的电流增量控制策略包含以下步骤:
[0065] S2.1、建立计及交叉耦合与饱和效应的永磁同步电机非线性模型;
[0066] 磁路饱和时电机电感模型随电枢电流变化而非线性变化,dq轴电感参数Ld和Lq改写为Ld(id,iq)和Lq(id,iq)。因此考虑磁路饱和时,直交轴的磁链表达式为:
[0067]
[0068] 在考虑电机磁路饱和的同时,也要考虑dq轴磁路耦合的情况,因为交叉耦合现象的存在,电机的磁链模型需要考虑交叉耦合电感的影响,因此直交轴的磁链表达式可以改写为:
[0069]
[0070] 其中,ψd为直轴磁链,ψq为交轴磁链,ψf为永磁体磁链,Ld为定子电感的直轴分量,Lq为定子电感的交轴分量,Lqd为交叉耦合电感,id为定子电流的直轴分量,iq为定子电流的交轴分量。
[0071] S2.2、在所述非线性模型基础上,以电流极限圆为约束,在电流增量平面内建立考虑了磁路饱和与交叉耦合效应的电机转矩增量dTe与电压增量dUs的线性化方程;
[0072] 根据所述的电机磁链模型可以得到,考虑了磁路饱和与交叉耦合效应的非线性电压矢量方程为:
[0073]
[0074] 考虑了磁路饱和与交叉耦合效应的电磁转矩方程为:
[0075]
[0076] 其中,ud为电压的直轴分量,uq为电压的交轴分量,Te为转矩,p为电机极对数,Rs为定子电阻,ωe为电角速度。
[0077] 将考虑了磁路饱和与交叉耦合效应的非线性电压矢量方程和电磁转矩方程改写为以did为自变量,diq为因变量的转矩增量dTe和电压增量dUs的线性化方程,分别为:
[0078] diq=(-zd/zq)did+(1/(1.5pzq))dTe
[0079] diq=(-rd/rq)did+(|Us|/rq)dUs
[0080] 其中:
[0081] zd=(Ld-Lq)iq-2Lqdid,zq=ψf+(Ld-Lq)id+2Ldqiq
[0082] rd=(Rs-ωeLqd)ud+ωeLduq,rq=(Rs+ωeLqd)uq-ωeLqud
[0083] 其中,did为直轴电流增量,diq为交轴电流增量,dTe为转矩增量,dUs为电压增量,Us为定子电压。
[0084] S2.3、判断转矩与电压所需增量在电流极限圆内的相对位置,根据六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得出六种不同情况的电流增量:
[0085] S2.3.1、判断是否LU>Imax,若结果为是,则判定为情况一;
[0086] S2.3.2、若S2.3.1的结果为否,则判断是否LT>Imax;
[0087] S2.3.3、若S2.3.2的结果为是,则判断是否Dsv≥0,若结果为是,则判定为情况二;
[0088] S2.3.4、若S2.3.3的结果为否,则判定为情况三;
[0089] S2.3.5、若S2.3.2的结果为否,则判断是否Dsv≥0,若结果为是,则判定为情况四;
[0090] S2.3.6、若S2.3.5的结果为否,则判断交点位置,若在圆内则判定为情况五,若在圆外则判定为情况六;
[0091] 其中,LU为流极限圆圆心到电压增量直线之间距离,LT为电流极限圆圆心到转矩增量直线之间距离,Imax为最大电流值,即电流极限圆半径,Dsv为电压增量减去电压实际增量,作为判断依据判断在电流增量平面内,转矩增量直线和电压增量直线的交点位于初始点的左侧还是右侧。
[0092] 如图1所示转矩增量和电压增量在电流增量平面的位置关系图,根据六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可得出六种不同情况的电流增量:
[0093] 情况一:当LU>Imax时,转矩增量直线和电压增量直线的交点在电流极限圆外,取初始点到电压增量直线的垂线垂足对应的电流增量矢量值作为电流增量以达到最小的过电流,求得的dq轴电流增量为
[0094]
[0095] 情况二:当LT>Imax,LU≤Imax时,且电压实际增量小于等于dUs,即Dsv≥0时,取过初始点与转矩增量直线的垂线与电流极限圆的对应电流增量矢量值作为电流增量,求得的dq轴电流增量为
[0096]
[0097]
[0098] 情况三:当LT>Imax,LU≤Imax且Dsv<0时,将既满足电压增量需求又满足电流极限约束且尽可能靠近转矩增量线的点,即电压增量线与电流极限圆的交点对应电流增量矢量值作为电流增量,求得的dq轴电流增量为
[0099]
[0100] 情况四:当LT≤Imax,LU≤Imax且Dsv≥0时,将满足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算法得到的电流增量矢量值作为电流增量,求得的dq轴电流增量为
[0101]
[0102] 情况五:当LT≤Imax,LU≤Imax且Dsv<0时,该情况下转矩与电压增量线的交点位于电流圆内时,取转矩增量直线与电压增量直线交点对应电流增量矢量值作为电流增量,求得的dq轴电流增量为
[0103]
[0104]
[0105] 情况六:当LT≤Imax,LU≤Imax且Dsv<0时,该情况下转矩与电压增量线的交点位于电流圆外时,取电压增量直线与电流极限圆交点对应电流增量矢量值作为电流增量,求得的dq轴电流增量为
[0106]
[0107]
[0108] 其中,id0为初始电流的直轴分量,iq0为初始电流的交轴分量,idm为电流参考值的直轴分量,iqm为电流参考值的交轴分量,idc为转矩增量直线和电压增量直线交点的did轴坐标,iqc为转矩增量直线和电压增量直线交点的diq轴坐标,Lcross为该情况所述交点与初始点到电压增量直线的垂线垂足之间的距离。
[0109] 综上可知,区别于传统永磁同步电机是建立在电机参数恒定不变以及不考虑磁路饱和与交叉耦合现象的线性模型上,采用dq轴完全解耦的控制方法,本发明一种考虑交叉耦合与饱和效应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110] (1)建立计及交叉耦合与饱和效应的永磁同步电机非线性模型,更接近于电机实际模型,提高准确性;
[0111] (2)将电机参数受交叉耦合与饱和效应的影响计算进每一个电流增量的计算迭代中,减少交叉耦合与饱和效应的影响,提高电机的控制精度;
[0112] (3)采用了离散计算方法将上一个迭代的电流增量结果作为下一个迭代的初始值,反复迭代优化达到目标控制效果,更准确地追踪电机实际运行轨迹,进一步减少交叉耦合与饱和效应的影响,提高电机的控制精度;
[0113] (4)电流增量控制策略可以实现恒转矩与恒功率区的平稳切换,省略了传统矢量控制中的电压反馈对比环,简化了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
[0114] (5)本发明的控制方法以转速为控制外环,具有良好的静态性能;
[0115] (6)电流增量控制策略利用了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方法,以达到满足转矩条件的最小过电流,有利于逆变器的功率开关器件的工作,减小电机耗。
[0116]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