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控制系统 / 冲击电压发生器 / 大电容直流电缆雷电冲击电压试验波形调节方法

大电容直流电缆雷电冲击电压试验波形调节方法

阅读:116发布:2020-05-16

专利汇可以提供大电容直流电缆雷电冲击电压试验波形调节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大电容直流 电缆 雷电冲击 电压 试验 波形 调节方法,涉及大电容直流电缆雷电 冲击电压试验 波形调节方法。目前传统的 电阻 参数设置采用简单的经验公式,无法有效控制试验波形的过冲率。本 发明 包括以步骤:1)根据回路电感的雷电冲击试验3阶放电回路,获得其对应的 输出电压 s域表达式U(s)和时域表达式u(t),并引入可表征波形过冲率的变量Δm;2)以波前时间最小化为目标函数,建立优化模型,在满足约束条件下求得电阻参数的最优解;在优化模型中,通过限制Δm的大小对波形过冲率进行约束。本技术方案引入可表征波形过冲率的变量Δm,通过求解优化模型确定 冲击电压发生器 的电阻参数,在保证波形过冲率小于10%的前提下实现波前时间最小化。,下面是大电容直流电缆雷电冲击电压试验波形调节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大电容直流电缆雷电冲击电压试验波形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步骤:
1)根据回路电感的雷电冲击试验3阶放电回路,获得其对应的输出电压s域表达式U(s)和时域表达式u(t),并引入可表征波形过冲率的变量Δm;
2)以波前时间T1最小化为目标函数,建立优化模型,在满足约束条件下求得电阻参数的最优解;在优化模型中,通过限制Δm的大小对波形过冲率进行约束;
步骤1)的具体步骤包括:
101)获得雷电冲击电压u(t)在s域的表达式U(s);
雷电冲击电压u(t)在s域的表达式U(s),为:
其中:
a=LRtC1C2                                                    (2)b=LC2+RfRtC1C2                                             (3)c=RfC2+Rt(C1+C2)                                           (4)式中:C1为冲击电容;C2为电缆试品电容,U为C1初始充电电压;Rf、Rt分别为波前电阻和半峰值电阻;L为回路电感,包括:冲击电压发生器的本体电感,冲击电压发生器与电容分压器之间的引线电感;
102)获得雷电冲击电压的解析式u(t);
为保证波形的波前时间T1尽可能小,在U(s)特征方程根为1个实根和1对共轭复根的情形下进行分析;U(s)的特征方程根分别记为-α1、 通过对公式(1)进行Laplace反变换得出雷电冲击电压的解析式u(t),为:
其中:
k2=-k1                                                        (7)
103)引入可表征波形过冲率的变量Δm;
将公式(5)改写成如下形式:
记:
假设t=tm时,u(t)取得最大峰值,此时Δ也取得最大峰值,记为Δm,即:
dΔ(tm)/dt=0                                          (11)
在步骤2)中,建立雷电冲击试验波形调节的目标函数和优化模型,通过设置Δm的大小对过冲率进行约束,其中,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为:
min T1=1.67(t90-t30)                                            (12)约束条件(s.t.)为:
Δm=ε                                                           (19)公式(19)所示的等式约束用于设置Δm的大小,从而将过冲率限制在设定范围内;
式中:t30、t90分别表示雷电冲击试验波形u(t)的30%峰值处、90%峰值处的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容直流电缆雷电冲击电压试验波形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约束条件(s.t.)还包括:
0.3u(tm)=u(t30)                                                   (13)
0.5u(tm)=u(t50)                                                   (14)
0.9u(tm)=u(t90)                                                   (15)
0<t30<t90<tm<t50<100                                           (26)由于tm、t30、t90和t50分别为u(t)的峰值处、30%峰值处、90%峰值处和50%峰值处时间,四者应满足公式(13)~公式(15)所示的等式约束,同时四者的大小顺序应满足公式(26)所示的不等式约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容直流电缆雷电冲击电压试验波形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约束条件(s.t.)还包括:
du(tm)/dt=0                                                     (20)d2u(tm)/dt2<0                                                   (21)tm为u(t)的峰值处时间,在tm时刻,u(t)取得最大值,同时也是极大值,因此u(t)在tm处的1次导为0,2次导小于0,即满足公式(20)所示的等式约束和公式(21)所示的不等式约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容直流电缆雷电冲击电压试验波形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约束条件(s.t.)还包括:
-α1、 为U(s)的特征方程根,U(s)的解析式已由公式(1)给出,因此α1、α2、 和放电回路电路参数Rf、Rt、C1、C2、L应满足公式(16)~公式(18)所示的等式约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容直流电缆雷电冲击电压试验波形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约束条件(s.t.)还包括:
1≤T1=1.67·(t90-t30)≤5                                            (24)
40≤T2=t50+0.5t90-1.5t30≤60                                      (25)
0<α1<0.1                                                       (27)
0.5<α2<5                                                       (28)IEC 60060-1标准规定,波前时间T1范围为1~5μs,半峰值时间T2范围为40~60μs,因此应分别满足公式(24)和公式(25)所示的不等式约束,α1、α2的大小应满足公式(27)和公式(28)所示的区间限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容直流电缆雷电冲击电压试验波形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约束条件(s.t.)还包括:
tm<3·(t90-t30)                                                   (23)考虑到u(t)可能存在多个极大值,而tm应出现于第一个极大值处;为保证t30、t90、tm均处于第一个波形上升段,应对tm的大小进行限制,满足公式(23)所示的不等式约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电容直流电缆雷电冲击电压试验波形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约束条件(s.t.)还包括:
u(tm)/U≥70%                                                 (22)冲击效率η的定义为波形最大值u(tm)与冲击电容初始电压U之比,一般要求该值不低于
70%,应满足公式(22)所示的不等式约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容直流电缆雷电冲击电压试验波形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约束条件(s.t.)还包括:
Rt>0                                                    (29)
Rf>0                                                    (30)
为了使获得的解满足物理意义的约束,对Rt、Rf的区间进行限制,Rt、Rf不可能为负值,应满足公式(29)和公式(30)所示的不等式约束。

说明书全文

大电容直流电缆雷电冲击电压试验波形调节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大电容直流电缆雷电冲击电压试验波形调节方法,尤其涉及基于优化模型的大电容直流电缆雷电冲击电压试验波形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日趋成熟,极性反转导致的挤包绝缘直流电缆绝缘击穿问题得以避免,自1999年以来,世界上已有超过10条高压柔直线路采用挤包绝缘直流电缆。鉴于其广泛的应用前景,挤包绝缘直流电缆及附件的技术发展很快,相应的试验标准也不断更新。特别是对150kV及以上直流电缆及附件,在标准中提出了电缆系统的概念,要求电气试验应在由电电缆和安装在电缆上的附件组成的电缆系统上进行,并增加了长达一年的预鉴定试验,只有在完成预鉴定试验后才能认为电缆系统具有长期的运行性能。运行中的直流电缆在经受反极性雷电冲击波形的极短时间内,电缆绝缘材料中的空间电荷极性与电极极性相反,引起局部场强的严重畸变,甚至导致击穿。因此,直流叠加雷电冲击试验是考核直流电缆绝缘平的重要指标,也是预鉴定试验的重要项目。
[0003] 在进行叠加试验前,应先调节出符合标准的雷电冲击波形。2010年版的IEC60060-1标准对雷电冲击波形做了如下定义:波前时间T1为1.2μs(1±30%),半峰值时间T2为50μs(1±20%),过冲率β≤10%。然而,型式试验或预鉴定试验中的电缆试品长度较长,相应的电容也较大(>3nF,甚至高达30nF),因此电缆及附件的试验标准IEC 60230将波前时间T1放宽到1~5μs。
[0004] 针对直流电缆的雷电冲击试验中,回路中存在电感和电缆本身的大电容会导致过冲和振荡。波前时间T1和过冲率β存在一定的反相关,限制过冲率β会不可避免地增加波前时间T1,为保证雷电冲击波形的时间参数和过冲率均符合标准要求,需要对的冲击电压发生器电阻参数(波前电阻Rf、半峰值电阻Rt)进行优化设置。
[0005] 传统的电阻参数设置采用简单的经验公式,具有计算方便的特点,但是忽略回路电感对参数设置的影响,使得试验波形的时间参数与设置值存在一定的偏差,且无法有效控制试验波形的过冲率。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现有技术方案进行完善与改进,提供大电容直流电缆雷电冲击电压试验波形调节方法,以达到兼顾过冲率和波前时间的目的。为此,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7] 大电容直流电缆雷电冲击电压试验波形调节方法包括以步骤:
[0008] 1)根据回路电感的雷电冲击试验3阶放电回路,获得其对应的输出电压s域表达式U(s)和时域表达式u(t),并引入可表征波形过冲率的变量Δm;
[0009] 2)以波前时间T1最小化为目标函数,建立优化模型,在满足约束条件下求得电阻参数的最优解;在优化模型中,通过限制Δm的大小对波形过冲率进行约束。在本技术方案中,引入可表征波形过冲率的变量Δm,通过求解优化模型确定冲击电压发生器的电阻参数,能够在保证波形过冲率小于10%的前提下实现波前时间最小化。
[0010]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发明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0011] 步骤1)的具体步骤包括:
[0012] 101)获得雷电冲击电压u(t)在s域的表达式U(s);
[0013] 雷电冲击电压u(t)在s域的表达式U(s),为:
[0014]
[0015] 其中:
[0016] a=LRtC1C2  (2)
[0017] b=LC2+RfRtC1C2  (3)
[0018] c=RfC2+Rt(C1+C2)  (4)
[0019] 式中:C1为冲击电容;C2为电缆试品电容,U为C1初始充电电压;Rf、Rt分别为波前电阻和半峰值电阻;L为回路电感,包括:冲击电压发生器的本体电感,冲击电压发生器与电容分压器之间的引线电感。
[0020] 102)获得雷电冲击电压的解析式u(t);
[0021] 为保证波形的波前时间T1尽可能小,在U(s)特征方程根为1个实根和1对共轭复根的情形下进行分析;U(s)的特征方程根分别记为-α1、 通过对公式(1)进行Laplace反变换得出雷电冲击电压的解析式u(t),为:
[0022]
[0023] 其中:
[0024]
[0025] k2=-k1  (7)
[0026]
[0027] 103)引入可表征波形过冲率的变量Δm;
[0028] 将公式(5)改写成如下形式:
[0029]
[0030] 记:
[0031] 假设t=tm时,u(t)取得最大峰值,此时Δ也取得最大峰值,记为Δm,即:
[0032] dΔ(tm)/dt=0  (11)
[0033] 在步骤2)中,建立雷电冲击试验波形调节的目标函数和优化模型,通过设置Δm的大小对过冲率进行约束,其中,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为:
[0034] min T1=1.67(t90-t30)  (12)
[0035] 约束条件(s.t.)为:
[0036] Δm=ε  (19)
[0037] 公式(19)所示的等式约束用于设置Δm的大小,从而将过冲率限制在设定范围内;
[0038] 式中:tm、t30、t90和t50分别表示雷电冲击试验波形u(t)的峰值处时、30%峰值处、90%峰值处和50%峰值处的时间。
[003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电容直流电缆雷电冲击电压试验波形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约束条件(s.t.)还包括:
[0040] 0.3u(tm)=u(t30)  (13)
[0041] 0.5u(tm)=u(t50)  (14)
[0042] 0.9u(tm)=u(t90)  (15)
[0043] 0<t30<t90<tm<t50<100  (26)
[0044] 由于tm、t30、t90和t50分别为u(t)的峰值处、30%峰值处、90%峰值处和50%峰值处时间,四者应满足公式(13)~公式(15)所示的等式约束,同时四者的大小顺序应满足公式(26)所示的不等式约束。
[0045] 约束条件(s.t.)还包括:
[0046] du(tm)/dt=0  (20)
[0047] d2u(tm)/dt2<0  (21)
[0048] tm为u(t)的峰值处时间,在tm时刻,u(t)取得最大值,同时也是极大值,因此u(t)在tm处的1次导为0,2次导小于0,即满足公式(20)所示的等式约束和公式(21)所示的不等式约束。
[004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电容直流电缆雷电冲击电压试验波形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约束条件(s.t.)还包括:
[0050]
[0051]
[0052]
[0053] -α1、 为U(s)的特征方程根,U(s)的解析式已由公式(1)给出,因此α1、α2、和放电回路电路参数Rf、Rt、C1、C2、L应满足公式(16)~公式(18)所示的等式约束。
[0054] 约束条件(s.t.)还包括:
[0055] 1≤T1=1.67·(t90-t30)≤5  (24)
[0056] 40≤T2=t50+0.5t90-1.5t30≤60  (25)
[0057] 0<α1<0.1  (27)
[0058] 0.5<α2<5  (28)
[0059] IEC 60060-1标准规定,波前时间T1范围为1~5μs,半峰值时间T2范围为40~60μs,因此应分别满足公式(24)和公式(25)所示的不等式约束,α1、α2的大小应满足公式(27)和公式(28)所示的区间限制。
[0060] 约束条件(s.t.)还包括:
[0061] tm<3·(t90-t30)  (23)
[0062] 考虑到u(t)可能存在多个极大值,而tm应出现于第一个极大值处;为保证t30、t90、tm均处于第一个波形上升段,应对tm的大小进行限制,满足公式(23)所示的不等式约束。
[0063] 约束条件(s.t.)还包括:
[0064] u(tm)/U≥70%  (22)冲击效率η的定义为波形最大值u(tm)与冲击电容初始电压U之比,一般要求该值不低于70%,应满足公式(22)所示的不等式约束。
[0065] 约束条件(s.t.)还包括:
[0066] Rt>0  (29)
[0067] Rf>0  (30)
[0068] 为了使获得的解满足物理意义的约束,对Rt、Rf的区间进行限制,Rt、Rf不可能为负值,应满足公式(29)和公式(30)所示的不等式约束。
[0069] 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引入可表征冲击波形过冲率的变量Δm,通过设置Δm的大小对过冲率进行约束,保证波形过冲率小于设定范围的前提下实现波前时间最小化;本技术方案采用优化模型,相对比较复杂(当然,将优化模型编成程序,计算还是方便的,只需将电路参数输入便能给出计算结果),但是能够实现波形过冲率的有效控制,在保证波形过冲率小于10%的同时实现波前时间最小化,且具有计算精确的优点。附图说明
[0070] 图1是本发明考虑回路电感的等效放电回路。
[0071] 图2是标准雷电冲击波形及其时间参数定义示意图。
[0072] 图3是本发明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73]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74] 如图3所示,本发明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0075] 1)对考虑回路电感的雷电冲击试验3阶放电回路进行分析,推导出其对应的输出电压s域表达式U(s)和时域表达式u(t),并引入可表征波形过冲率的变量Δm;
[0076] 2)以波前时间T1最小化为目标函数,建立优化模型,在满足各种约束条件下求得电阻参数的最优解。优化模型中,通过限制Δm的大小对波形过冲率进行约束。
[0077] 进一步地,步骤1)具体包括:
[0078] 101)将附图1所示的雷电冲击试验放电回路转化为运算电路模型,并根据运算形式的KVL、KCL方程,求出雷电冲击电压u(t)在s域的表达式U(s),为:
[0079]
[0080] 其中:
[0081] a=LRtC1C2
[0082] (2)
[0083] b=LC2+RfRtC1C2
[0084] (3)
[0085] c=RfC2+Rt(C1+C2)
[0086] (4)
[0087] 在上述公式中,C1为冲击电容;C2为电缆试品电容,U为C1初始充电电压;Rf、Rt分别为波前电阻和半峰值电阻,用于调节冲击波形的波前时间和半峰值时间;L为回路电感,包含两部分:冲击电压发生器的本体电感,冲击电压发生器与电容分压器之间的引线电感。
[0088] 102)、为保证波形的波前时间T1尽可能小,应在U(s)特征方程根为1个实根和1对共轭复根的情形下进行分析。U(s)的特征方程根分别记为-α1、 通过对公式(1)进行Laplace反变换推导出雷电冲击电压的解析式u(t),为:
[0089]
[0090] 其中:
[0091]
[0092] k2=-k1
[0093] (7)
[0094]
[0095] 103)引入可表征波形过冲率的变量Δm。
[0096] 将公式(5)改写成如下形式:
[0097]
[0098] 记:
[0099] 公式(9)中,k1只影响波形的整体幅值,对u(t)的波形形状没有影响,而括号内的Δ(t)影响波形的整体形状,因而也决定波形的过冲率。
[0100] 假设t=tm时,u(t)取得最大峰值,此时Δ也取得最大峰值(记为Δm),即:
[0101] dΔ(tm)/dt=0  (11)
[0102] 变量Δm与过冲率β存在一定的正相关,Δm能够表征过冲率β的大小,因此可通过设置Δm的大小对过冲率进行限制。
[0103] 进一步地,步骤2)具体包括建立雷电冲击试验波形调节的目标函数和模型,通过设置Δm的大小对过冲率进行约束。
[0104] 模型的目标函数为:
[0105] min T1=1.67(t90-t30)  (12)
[0106] 约束条件(s.t.)为:
[0107] 0.3u(tm)=u(t30)  (13)
[0108] 0.5u(tm)=u(t50)  (14)
[0109] 0.9u(tm)=u(t90)  (15)
[0110]
[0111]
[0112]
[0113] Δm=ε(ε一般取0.9~0.96)  (19)
[0114] du(tm)/dt=0  (20)
[0115] d2u(tm)/dt2<0  (21)
[0116] u(tm)/U≥70%  (22)
[0117] tm<3·(t90-t30)  (23)
[0118] 1≤T1=1.67·(t90-t30)≤5  (24)
[0119] 40≤T2=t50+0.5t90-1.5t30≤60  (25)
[0120] 0<t30<t90<tm<t50<100  (26)
[0121] 0<α1<0.1  (27)
[0122] 0.5<α2<5  (28)
[0123] Rt>0  (29)
[0124] Rf>0  (30)
[0125] 上述公式中,tm、t30、t90和t50分别表示雷电冲击试验波形u(t)的峰值处时、30%峰值处、90%峰值处和50%峰值处的时间,其具体含义由附图2给出。
[0126] 由于tm、t30、t90和t50分别为u(t)的峰值处、30%峰值处、90%峰值处和50%峰值处时间,四者应满足公式(13)~公式(15)所示的等式约束,同时四者的大小顺序应满足公式(26)所示的不等式约束。
[0127] tm为u(t)的峰值处时间,在tm时刻,u(t)取得最大值,同时也是极大值,因此u(t)在tm处的1次导为0,2次导小于0,即满足公式(20)所示的等式约束和公式(21)所示的不等式约束。
[0128] -α1、 为U(s)的特征方程根,U(s)的解析式已由公式(1)给出,因此α1、α2、和放电回路电路参数Rf、Rt、C1、C2、L应满足公式(16)~公式(18)所示的等式约束。
[0129] IEC 60060-1标准规定,波前时间T1范围为1~5μs,半峰值时间T2范围为40~60μs,因此应分别满足公式(24)和公式(25)所示的不等式约束,α1、α2的大小应满足公式(27)和公式(28)所示的区间限制。
[0130] 考虑到u(t)可能存在多个极大值,而tm应出现于第一个极大值处。为保证t30、t90、tm均处于第一个波形上升段,应对tm的大小进行限制,满足公式(23)所示的不等式约束。
[0131] 冲击效率η的定义为波形最大值u(tm)与冲击电容初始电压U之比,一般要求该值不低于70%,应满足公式(22)所示的不等式约束。
[0132] 为了使获得的解满足物理意义的约束,对Rt、Rf的区间进行限制,Rt、Rf不可能为负值,应满足公式(29)和公式(30)所示的不等式约束。
[0133] 公式(19)所示的等式约束用于设置Δm的大小,从而将过冲率限制在合理范围内(≤10%)。一般地,Δm的设置值可在0.9~0.96范围内变动,当试品电容或回路电感较大时,可适当减小Δm设置值。
[0134] 以上所示的大电容直流电缆雷电冲击电压试验波形调节方法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已经体现出本发明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可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对其进行结构、步骤等方面的等同修改,均在本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列。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