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绝缘 / 针式绝缘子 / 套筒式双侧开口紧线器

套筒式双侧开口紧线器

阅读:807发布:2020-05-21

专利汇可以提供套筒式双侧开口紧线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涉及 电缆 的安装领域,具体是套筒式双侧开口紧线器,包括 压板 、 上 夹板 和 下夹板 ,它们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进行铰接,另一端分别设有供第二连接件穿过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压板能够沿着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往复移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侧壁 分别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上夹板和下夹板能够配合形成用于卡嵌 针式绝缘子 环形侧槽的卡环,压板位于针式绝缘子的上方,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上分别设有套筒,通过旋紧套筒能够使压板朝向针式绝缘子移动从而能将电缆压紧在针式绝缘子顶槽上。本实用新型套筒式双侧开口紧线器,能够代替扎线绑扎的方式,将电缆固定在针式绝缘子上,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且固定牢靠。(ESM)同样的 发明 创造已同日 申请 发明 专利,下面是套筒式双侧开口紧线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套筒式双侧开口紧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压板夹板下夹板,以及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螺杆和第一套筒,第二连接件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二螺杆和第二套筒,上夹板和下夹板的一端通过第一螺杆进行铰接,另一端分别设有供第二螺杆穿过的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压板的一端与第一套筒铰接,另一端设有供第二套筒穿过的第一通孔,压板能够沿着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往复移动,所述第一通孔和/或第三通孔的侧壁上设有供第二连接件从侧面进出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通孔的侧壁设有供第二螺杆从侧面进出的第二开口,上夹板和下夹板的中部分别设有相对的第一弧形结构和第二弧形结构,第一弧形结构和第二弧形结构能够配合形成一个用于卡嵌针式绝缘子环形侧槽的卡环,压板位于针式绝缘子的上方,压板的下表面设有用于和针式绝缘子的顶槽配合夹持电缆的压线部,通过旋紧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能够驱使压板朝向上夹板和下夹板移动从而能将电缆压紧在针式绝缘子的顶槽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套筒式双侧开口紧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和第一开口的朝向相反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套筒式双侧开口紧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并形成弧形开槽,所述弧形开槽均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轴心为圆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套筒式双侧开口紧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和/或第二开口处还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对应开口的紧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套筒式双侧开口紧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侧壁上设有供所述第二螺杆从侧面进出的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一螺杆的底端和所述下夹板的一端固死连接,所述第二螺杆的底端与所述下夹板另一端的所述第三通孔固死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套筒式双侧开口紧线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所述调节块的背面设有插接凸起,所述压线部上设有对应插接凸起的插接孔,调节块和压线部能够通过插接凸起和插接孔进行过盈紧配合连接,调节块的宽度小于针式绝缘子的顶槽宽度以使调节块能够进入顶槽内,调节块的正面设有凹弧形压线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套筒式双侧开口紧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结构和/或所述第二弧形结构设有加厚结构从而使第一弧形结构和第二弧形结构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套筒式双侧开口紧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所述上夹板和所述下夹板的表面均包覆绝缘外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套筒式双侧开口紧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的上表面还设有用于防护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的防护盖,所述防护盖与所述压板通过卡扣进行可拆卸连接。

说明书全文

套筒式双侧开口紧线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的安装领域,具体是套筒式双侧开口紧线器。

背景技术

[0002] 针式绝缘子通常用于固定高压电缆,使用时电缆紧贴针式绝缘子的顶槽或侧槽,再用扎线缠绕的方式将电缆与针式绝缘子绑固定,这种方式效率低下,且捆绑方式及捆绑松紧度都没有统一标准,随意性大,容易导致固线不牢,长时间使用会松动甚至出现松脱,扎线通常采用线等金属线,直接缠绕在电缆外皮上,会造成电缆外皮损伤,容易造成电缆过热甚至漏电短路等危险,且绝缘电缆会与金属线直接接触而有漏电隐患。目前,也有技术针对传统的电缆固定方式进行了改进,利用固线机构将电缆固定在绝缘子上,但是现有的固线机构存在安装拆卸不方便,特别是不能适用于狭窄的操作空间。实用新型内容
[0003]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套筒式双侧开口紧线器,能够代替扎线绑扎的方式,将电缆固定在针式绝缘子上,结构简单,固定牢靠,且使用方便快捷,空间适用性好。
[0004]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 套筒式双侧开口紧线器,包括依次设置的压板夹板下夹板,以及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螺杆和第一套筒,第二连接件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二螺杆和第二套筒,上夹板和下夹板的一端通过第一螺杆进行铰接,另一端分别设有供第二螺杆穿过的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压板的一端与第一套筒铰接,另一端设有供第二套筒穿过的第一通孔,压板能够沿着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往复移动,所述第一通孔和/或第三通孔的侧壁上设有供第二连接件从侧面进出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通孔的侧壁设有供第二螺杆从侧面进出的第二开口,上夹板和下夹板的中部分别设有相对的第一弧形结构和第二弧形结构,第一弧形结构和第二弧形结构能够配合形成一个用于卡嵌针式绝缘子环形侧槽的卡环,压板位于针式绝缘子的上方,压板的下表面设有用于和针式绝缘子的顶槽配合夹持电缆的压线部,通过旋紧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能够驱使压板朝向上夹板和下夹板移动从而能将电缆压紧在针式绝缘子的顶槽上。
[0006] 优选,所述第二开口和第一开口的朝向相反设置。
[0007] 优选,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并形成弧形开槽,所述弧形开槽均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轴心为圆心。
[0008] 优选,所述第一开口和/或第二开口处还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对应开口的紧机构。
[0009] 优选,所述第一通孔的侧壁上设有供所述第二螺杆从侧面进出的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一螺杆的底端和所述下夹板的一端固死连接,所述第二螺杆的底端与所述下夹板另一端的所述第三通孔固死连接。
[0010] 优选,所述套筒式双侧开口紧线器还包括调节,所述调节块的背面设有插接凸起,所述压线部上设有对应插接凸起的插接孔,调节块和压线部能够通过插接凸起和插接孔进行过盈紧配合连接,调节块的宽度小于针式绝缘子的顶槽宽度以使调节块能够进入顶槽内,调节块的正面设有凹弧形压线结构。
[0011] 优选,所述第一弧形结构和/或所述第二弧形结构设有加厚结构从而使第一弧形结构和第二弧形结构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
[0012] 优选,所述压板、所述上夹板和所述下夹板的表面均包覆绝缘外层,所述压板的上表面还设有用于防护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的防护盖,所述防护盖与所述压板通过卡扣进行可拆卸连接。
[0013] 本实用新型套筒式双侧开口紧线器的有益效果是:①通过压板、上夹板和下夹板配合将电缆压紧在针式绝缘子的顶槽上,电缆受压表面接触的是压板和针式绝缘子顶槽,均是面接触,接触面积大,不易损伤电缆外表面,而且通过螺纹连接,固定电缆稳固不易脱落;②压板、上夹板和下夹板的一端通过由第一螺杆和第一套筒组成的第一连接件相互铰接在一起,既保留了铰合式连接操作灵活的优点,又使它们连接为一个整体,没有过多的零散件,防止遗落,方便操作,而且通过第一套筒与第一螺杆螺纹连接,能够防止第一螺杆伸出压板的距离过长,使其适用于狭小的操作空间;③通过在第一通孔和/或第三通孔的侧壁设置供第二连接件从侧面进出的第一开口,在第二通孔的侧壁设置供第二螺杆从侧面进出的第二开口,装卸时,可以预先转动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至合适位置,以使其能够对压板和下夹板的间距进行合理限位,即压板和下夹板的间距略大于针式绝缘子的顶端与环形侧槽的间距,然后采用偏转的方式即能够使压板、上夹板、下夹板与第二螺杆连接或脱开,相比穿插第二螺杆的装卸方式,这种装卸方式更加灵活方便并更加节省操作空间,特别适用于狭窄的操作空间;④通过在上夹板上设置弧形开槽,且弧形开槽以第一连接件的轴心为圆心,使用时能够根据针式绝缘子的尺寸,转动上夹板调节卡环的尺寸以配合不同尺寸的针式绝缘子;⑤通过在第一开口和/或第二开口处设置用于打开或关闭对应开口的锁紧机构,从而能够在安装完成后,通过锁紧机构关闭对应开口,以防止第二连接件侧滑而脱离对应通孔;⑥通过将第一螺杆的底端和第二螺杆的底端分别与下夹板的两端固死连接或固为一体结构,能够既不影响操作的便利(因为压板和上夹板均设有开口,压板和上夹板均能通过偏转的方式使第二螺杆进入对应通孔,因此不会影响操作的便利),又进一步减少了零散件;⑦通过设置调节块,能够使调节块插入顶槽内,以便于夹紧直径细小的电缆,从而增加适用电缆线径的范围;⑧通过设置加厚结构以使第一弧形结构和第二弧形结构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能够使旋紧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时,上夹板和下夹板的上表面均与针式绝缘子的环形侧槽内壁压紧固定,增加上夹板、下夹板与针式绝缘子连接的牢固性和平衡性;⑨设置包覆的绝缘外层,使得电缆外表面直接接触的部位均是绝缘材质,增加绝缘性,也防止紧线器损坏电缆外表面,设置防护盖,能够有效防护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增加使用寿命。
[0014]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本实用新型套筒式双侧开口紧线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是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7] 图3是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之二;
[0018] 图4是本实用新型套筒式双侧开口紧线器的使用状态参考示意图;
[0019] 图5是针式绝缘子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其中:压板1,第一通孔11,第一开口111,压线部12,上夹板2,第二通孔21,第二开口211,第一弧形结构22,下夹板3,第三通孔31,第二弧形结构32,加厚结构321,第一连接件41,第一螺杆411,第一套筒412,第二连接件42,第二螺杆421,第二套筒422,调节块5,插接凸起51,防护盖6,针式绝缘子7,环形侧槽71,顶槽72,电缆8。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说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2] 如图1-5所示,套筒式双侧开口紧线器,包括依次设置的压板1、上夹板2和下夹板3,以及第一连接件41和第二连接件42,第一连接件41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螺杆411和第一套筒412,第二连接件42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二螺杆421和第二套筒422,上夹板2和下夹板3的一端通过第一螺杆411进行铰接,另一端分别设有供第二螺杆421穿过的第二通孔21和第三通孔31,压板1的一端与第一套筒412铰接,另一端设有供第二套筒422穿过的第一通孔11,压板1能够沿着第一套筒412和第二套筒422往复移动,第一通孔11的侧壁上设有供第二连接件42从侧面进出的第一开口111,第二通孔21的侧壁设有供第二螺杆421从侧面进出的第二开口211,上夹板2和下夹板3的中部分别设有相对的第一弧形结构22和第二弧形结构32,第一弧形结构22和第二弧形结构32能够配合形成一个用于卡嵌针式绝缘子7的环形侧槽71的卡环,压板1位于针式绝缘子7的上方,压板1的下表面设有用于和针式绝缘子7的顶槽72配合夹持电缆8的压线部12,通过旋紧第一套筒412和第二套筒422能够驱使压板1朝向上夹板2和下夹板3移动从而能将电缆8压紧在针式绝缘子7的顶槽72上。
[0023] 如图4所示,安装时,先将第二螺杆421的挂扣与下夹板3挂接,并转动锁紧螺帽至合适位置,以使其能够对压板1和下夹板3的间距进行合理限位,即压板1和下夹板3的间距略大于针式绝缘子7的顶端与环形侧槽71的间距,待电缆8放置在针式绝缘子7的顶槽72上后,转动压板1和上夹板2,使压板1压在电缆8上且使第二螺杆421从侧面转入第一通孔11,使上夹板2嵌入针式绝缘子7的环形侧槽71中且使第二螺杆421从侧面转入第二通孔21,然后旋紧锁紧螺帽,即能够使压板1将电缆8压紧在针式绝缘子7的顶槽72上。通过压板1、上夹板2和下夹板3配合将电缆8压紧在针式绝缘子7的顶槽72上,电缆8受压表面接触的是压板1和针式绝缘子7顶槽72,均是面接触,接触面积大,不易损伤电缆8外表面,而且通过螺纹连接,固定电缆8稳固不易脱落。压板1、上夹板2和下夹板3的一端通过由第一螺杆411和第一套筒412组成的第一连接件41相互铰接在一起,既保留了铰合式连接操作灵活的优点,又使它们连接为一个整体,没有过多的零散件,防止遗落,方便操作,而且通过第一套筒412与第一螺杆411螺纹连接,能够防止第一螺杆411伸出压板1的距离过长,使其适用于狭小的操作空间。通过在第一通孔11的侧壁设置供第二连接件42从侧面进出的第一开口111,在第二通孔21的侧壁设置供第二螺杆421从侧面进出的第二开口211,装卸时,可以预先转动第一套筒412和第二套筒422至合适位置,然后采用偏转的方式即能够使压板1、上夹板2、下夹板3与第二螺杆421连接或脱开,相比穿插第二螺杆421的装卸方式,这种装卸方式更加灵活方便并更加节省操作空间,特别适用于狭窄的操作空间。
[0024] 如图3所示,第二开口211和第一开口111的朝向相反设置。该设置使得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21对第二螺杆421朝向相反的方向进行限位,能够有效防止第二螺杆421从第一开口111或第二开口211中侧滑而滑脱。
[0025] 如图3所示,第二开口211与第二通孔21连通并形成一个弧形开槽,弧形开槽均以第一连接件41的轴心为圆心。通过在上夹板2上设置弧形开槽,且弧形开槽以第一螺杆411的轴心为圆心,使用时能够根据针式绝缘子7的尺寸,转动上夹板2调节卡环的尺寸以配合不同尺寸的针式绝缘子7。
[0026] 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211处还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对应开口的锁紧机构。锁紧机构可以为可拆卸卡销或其他能够阻止第二连接件42进出对应通孔的可拆卸结构,有多种选择方式,附图中未示出。通过锁紧机构,能够在安装完成后,通过锁紧机构关闭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211,以防止第二连接件42侧滑和脱离对应通孔。
[0027] 如图3所示,第一螺杆411的底端和下夹板3的一端固死连接,第二螺杆421的底端与下夹板3另一端的第三通孔31固死连接。通过将第一螺杆411的底端和第二螺杆421的底端分别与下夹板3的两端固死连接,能够既不影响操作的便利,因为压板1和上夹板2均设有开口,压板1和上夹板2均能通过偏转的方式使第二螺杆421进入对应通孔,因此不会影响操作的便利,又进一步减少了零散件。
[0028] 如图3所示,套筒式双侧开口紧线器还包括调节块5,调节块5的背面设有插接凸起51,压线部12上设有对应插接凸起51的插接孔,调节块5和压线部12能够通过插接凸起51和插接孔进行过盈紧配合连接,调节块5的宽度小于针式绝缘子7的顶槽72宽度以使调节块5能够进入顶槽72内,调节块5的正面设有凹弧形压线结构。通过设置调节块5,能够使调节块
5插入顶槽72内,以便于夹紧直径细小的电缆8,从而增加适用电缆8线径的范围;⑨通过设置加厚结构以使第一弧形结构22和第二弧形结构32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能够使旋紧第一套筒412和第二套筒422时,上夹板2和下夹板3的上表面均与针式绝缘子7的环形侧槽71内壁压紧固定,增加上夹板2、下夹板3与针式绝缘子7连接的牢固性和平衡性。
[0029] 如图3所示,第二弧形结构32设有加厚结构321从而使第一弧形结构22和第二弧形结构32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通过设置加厚结构321以使第一弧形结构22和第二弧形结构32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能够使旋紧第一套筒412和第二套筒422时,上夹板2和下夹板3的上表面均与针式绝缘子7的环形侧槽71内壁压紧固定,增加上夹板2、下夹板3与针式绝缘子7连接的牢固性和平衡性。
[0030] 压板1、上夹板2和下夹板3的表面均包覆绝缘外层,压板1的上表面还设有用于防护第一套筒412和第二套筒422的防护盖6,防护盖6与压板1通过卡扣进行可拆卸连接。设置包覆的绝缘外层,使得电缆8外表面直接接触的部位均是绝缘材质,增加绝缘性,也防止紧线器损坏电缆8外表面,设置防护盖6,能够有效防护第一套筒412和第二套筒422,增加使用寿命。
[0031] 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