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电子零件及设备 / 金属弹片 / 一种电路板组件及移动终端

一种电路板组件及移动终端

阅读:1发布:2020-06-03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电路板组件及移动终端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 电路 板组件及移动终端,所述 电路板 组件包括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包括 基板 电路部和 支撑 电路部,所述支撑电路部至少包括两个;所述支撑电路部的一端与所述基板电路部之间设有第一弯折部,所述基板电路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支撑电路部依次连接;所述支撑电路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路板组件,无需额外的 支架 结构,利用电路板板材弯折形成支撑结构,制造装配过程更为简单,成本更为经济划算。,下面是一种电路板组件及移动终端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
所述第一电路板包括基板电路部和支撑电路部,所述支撑电路部至少包括两个;
所述支撑电路部的一端与所述基板电路部之间设有第一弯折部,所述基板电路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支撑电路部依次连接;
所述支撑电路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电路部包括支撑部和连接部;
所述支撑部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基板电路部连接;
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弯折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所述基板电路部、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和支撑电路部为一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厚度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厚度均小于所述基板电路部、所述支撑部、或所述连接部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路板设置有弹性导体;
所述第二电路板上的触点与所述弹性导体弹性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导体为金属弹片或弹性顶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设置有金属屏蔽层,所述金属屏蔽层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公共地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电路部设置有信号传输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路板设置有销钉,所述第二电路板设置有与所述销钉匹配的销孔,所述销钉与所述销孔同轴装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通过螺钉紧固。
10.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电路板组件。

说明书全文

一种电路板组件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机械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路板组件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移动终端的功能越来越丰富,为实现相应的功能,功能模越来越多,电路元器件随之增多,电路板的面积也越来越大,为了通过减小电路板的平面占用面积来保持移动终端的便携性和舒适性,技术人员开发出了如图1所示的一种的电路板组件,在图1中,该电路板组件包括第一主电路板10、支架电路板11和第二主电路板12,第一主电路板10、支架电路板11和第二主电路板12依次堆叠,彼此通过焊接连接,第一主电路板10与第二主电路板12之间通过支架电路板11上的导通孔进行信号传输。支架电路板11的中部镂空,第二主电路板12的电路元器件可以位于镂空区域中,从而,实现电路板的纵向延伸,避免平面面积的扩大。
[0003] 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发明人发现,上述现有的电路板组件至少存在以下缺点:1)支架电路板要实现支架作用,还要将第一主电路板与第二主电路板连接并进行信号传输,其制造工艺复杂,成本较高;2)设置在支架电路板上的导通孔通常为过孔结构,由于过孔结构的平滑精细程度较低,难以满足高频信号的传输需要;3)多个部件之间需要多次的焊接连接,焊接技术要求严、难度大、成本高;4)整个电路板组件焊接成一体,拆装困难,不利用售后维修。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路板组件及移动终端,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电路板组件中成本高且不便拆装的问题。
[000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路板组件,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
[0006] 所述第一电路板包括基板电路部和支撑电路部,所述支撑电路部至少包括两个;
[0007] 所述支撑电路部的一端与所述基板电路部之间设有第一弯折部,所述基板电路部、第一弯折部和所述支撑电路部依次连接;
[0008] 所述支撑电路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
[0009]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前述的电路板组件。
[001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001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路板组件,通过将第一电路板设计为包括基板电路部和支撑电路部的电路板,可利用支撑电路部翻转折叠后形成的支护结构代替传统的支架电路板,无需额外的支架结构,制造装配过程更为简单,成本更为经济划算。附图说明
[0012] 图1是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一种电路板组件的示意图;
[0013]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电路板组件的示意图;
[0014]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种第一电路板展开的示意图;
[0015]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3沿A-A方向的剖视图;
[0016]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种第一电路板展开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8] 下面通过列举具体的实施例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路板组件及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可以为智能手机、电脑、多媒体播放器、电子阅读器、可穿戴式设备等。
[0019] 参照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路板组件,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第一电路板20和第二电路板21;
[0020] 所述第一电路板20包括基板电路部201和支撑电路部202,所述支撑电路部202至少包括两个;所述支撑电路部202的一端与所述基板电路部201之间设有通过第一弯折部203,所述基板电路部201、所述第一弯折部203和所述支撑电路部202依次连接;
[0021] 所述支撑电路部20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路板21电连接。
[0022]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路板组件,包括第一电路板20和第二电路板21。如图3所示,第一电路板20包括基板电路部201和支撑电路部202,基板电路部201即为实现相应电学功能而设置有电路布图的部分,支撑电路部202为起到支撑连接作用的部分,主要起到学上的支撑作用,用于支撑第二电路板21。支撑电路部至少包括两个,支撑电路部202的一端通过第一弯折部203与基板电路部201连接;支撑电路部202的另一端与第二电路板21电连接。基于第一弯折部203可弯折的特性,支撑电路部202可相对基板电路部201翻折折叠,从而至少两个支撑电路部折叠之后可搭建起一个支架结构。比如,在基板电路部201相对的两个侧边连接有支撑电路部202,则相对的两个支撑电路部202翻折后可形成相对的两个支架;如图3所示,还可以在基板电路部201的各个侧边均连接有支撑电路部202,则各个侧边的支撑电路部202翻折后可以围合成为一支架,支架中间为图2所示的中空空间M,该中空空间可以用于容纳第一电路板或第二电路板的电子元器件,从而避免电路元器件的外凸导致器件的损坏,以及避免增加电路板组件的高度。
[0023]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路板组件,通过将第一电路板设计为包括基板电路部和支撑电路部的电路板,可利用支撑电路部翻转折叠后形成的支护结构代替传统的支架电路板,无需额外的支架结构,制造装配过程更为简单,成本更为经济划算。
[0024] 参照图3,所述支撑电路部202包括支撑部2021和连接部2022;
[0025] 所述支撑部2021的一端通过第一弯折部与所述基板电路部201连接;
[0026] 所述支撑部202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弯折部204与所述连接部2022连接。
[0027]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支撑结构部202包括支撑部2021和连接部2022,支撑部2021的一端通过第一弯折部与基板电路部201的边沿连接。支撑部2021可以设置在基板电路部201的多个边沿,从而可以翻转折构成不同造型的支架结构。通过第一弯折部,支撑部2021可相对基板电路部201翻转折叠;通过第二弯折部,连接部2022可相对支撑部2021翻转折叠,从而,翻转折叠后的支撑部2021可与基板电路部201垂直,连接部2022与支撑部2021垂直,支撑部2021在铅垂方向起到支撑第二电路板21的作用,连接部2022在平方向起到与第二电路板21连接的作用,增大了与第二电路板21的连接面积,有助于第一电路板20和第二电路板21可靠地连接在一起。
[0028] 可选的,参照图3和图4,第一弯折部203的厚度与所述第二弯折部204的厚度均小于所述基板电路部201、所述支撑部2021、或所述连接部2022的厚度。
[0029] 具体而言,如图3和图4所示,基于PCB电路板的刚度较好,第一电路板20可以为PCB电路板。可以通过机械控深铣或激光控深切割的方式将第一弯折部203和第二弯折部204的电路板铣至一薄型刚性板,使得第一弯折部203的厚度小于两侧的基板电路部201的厚度和支撑部2021的厚度,使得第二弯折部204的厚度小于两侧的支撑部2021的厚度和连接部2022的厚度,从而保证第一电路板具有柔性弯折电路板的功能,借助于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可以实现翻转折叠。即,基板电路部、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和支撑电路部为一体结构。
[0030] 可选的,参照图2,所述第一电路板20设置有弹性导体205;
[0031] 所述第二电路板21上的触点与所述弹性导体205弹性接触
[0032]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可在第一电路板20设置弹性导体205,该弹性导体205可以设置在连接部2022面向第二电路板21的一侧表面上,也可设置在支撑部2021外露的一侧表面上,当第二电路板21与第一电路板20对齐装配在一起时,第二电路板21上的触点与弹性导体205弹性接触,实现两个电路板的电连接,实现信号的传输。
[0033] 可选的,所述弹性导体205为金属弹片或弹性顶针。
[0034] 具体而言,前述的弹性导体205可以为金属弹片或弹性顶针的弹性结构,两者不同形式的弹性结构均可以通过焊接的形式固定在第一电路板20上,实现两个电路板的弹性接触,为两个电路板可拆卸提供技术基础
[0035] 可选的,参照图3,所述支撑部2021设置有金属屏蔽层,所述金属屏蔽层与所述第一电路板20的公共地连接。
[0036]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由于支撑部2021翻转折叠后处于铅垂方向,将电路元器件包围,为了防止电路元器件的电磁干扰,可在支撑部2021设置金属屏蔽层,该金属屏蔽层与第一电路板20的公共地连接。比如,在第一电路板20的支撑部2021中某一层中敷设大面积的箔,将该铜箔与第一电路板20的公共地连接,从而实现电磁屏蔽,保证电路板可靠工作。
[0037] 可选的,参照图5,所述支撑电路部202设置有信号传输线2023。
[0038] 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可在起到支撑连接作用的支撑电路部202内部设置信号传输线2023,比如,在印制电路板时,便可设计走线,该走线一端与基板电路部201连接,另一端与弹性导体205对应的焊接点连接,从而当第二电路板21与第一电路板20装配后,可利用该走线作为信号传输线,借助于导线平滑精细程度较高,具备良好的信号传输性能,可进行高频信号的传输。
[0039] 可选的,参照图2,所述第一电路板20设置有销孔206,所述第二电路板21设置有与所述销孔206匹配的销钉210,所述销孔206与所述销钉210同轴装配。
[0040]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为了便于第一电路板20与第二电路板21装配过程的快速准确对准,第一电路板20设置有销孔206,第二电路板21设置有与销孔206匹配的销钉210,通过销孔206与销钉210的同轴装配,可以提高装配效率,避免错位现象。
[0041]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路板20和所述第二电路板21通过螺钉紧固。
[0042] 具体而言,为防止装配后第一电路板20和第二电路板21的分离脱落,两者通过螺钉进行紧固,同时又保证了后续维修更换时拆装的便利性。
[0043]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前述的电路板组件。
[0044]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路板组件,通过将第一电路板设计为包括基板电路部和支撑电路部的电路板,可利用支撑电路部翻转折叠后形成的支护结构代替传统的支架电路板,无需额外的支架结构,制造装配过程更为简单,成本更为经济划算,并且,电路板组件便于拆装,有利于后期维修。
[0045]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4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047]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