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给保障一体船

阅读:353发布:2020-05-19

专利汇可以提供补给保障一体船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补给保障一体船,属于 船舶 技术领域,该补给保障一体船包括双体船,所述双体船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所述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之间连接有甲板;所述甲板上设有 直升机 起降平台 、运输舱、 起重机 、用于 水 下打捞的打捞设备以及用于辅助施工的施工吊机;所述双体船安装有动 力 定位 系统,所述双体船的底部设有多个 推进器 ,多个所述推进器电连接于所述动力定位系统。该补给保障一体船集综合补给、水下打捞、海上救援和辅助施工多种功能与一体,有利于保障海上施工,且不会影响航运交通。,下面是补给保障一体船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补给保障一体船,其特征在于:包括双体船(1),所述双体船(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船体(11)和第二船体(12),所述第一船体(11)和第二船体(12)之间连接有甲板(13);所述甲板(13)上设有直升机起降平台(2)、运输舱(6)、起重机(5)、用于下打捞的打捞设备(4)以及用于辅助施工的施工吊机(3);所述双体船(1)安装有动定位系统,所述双体船(1)的底部设有多个推进器(8),多个所述推进器(8)电连接于所述动力定位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给保障一体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甲板(13)包括自船首至船尾依次设置的首部甲板(131)、中部甲板(132)和尾部甲板(133),所述首部甲板(131)、中部甲板(132)和尾部甲板(133)相互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给保障一体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升机起降平台(2)设置于所述首部甲板(131),并靠近所述双体船(1)的船首;所述运输舱(6)设置于所述尾部甲板(133),并靠近所述双体船(1)的船尾;所述起重机(5)为多台,多台所述起重机(5)分布于所述首部甲板(131)、中部甲板(132)和尾部甲板(133)上;所述打捞设备(4)为多组,多组所述打捞设备(4)分布于首部甲板(131)和中部甲板(132)上;所述施工吊机(3)为多台,多台所述施工吊机(3)分布于所述首部甲板(131)和尾部甲板(133)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补给保障一体船,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首部甲板(131)的施工吊机(3)与位于所述尾部甲板(133)的施工吊机(3)呈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给保障一体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舱(6)包括用于存放液体物品的储罐(61)和用于存放固体物品的储舱(63),所述储罐(61)连接有输送(6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给保障一体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器(8)包括用于提供航行动力的前推器(81)和用于辅助转向的侧推器(82),所述前推器(81)位于所述双体船(1)的尾部,所述侧推器(82)靠近所述双体船(1)的船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补给保障一体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推器(81)和侧推器(82)采用全回转推进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补给保障一体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捞设备(4)包括设置于所述甲板(13)上的绞车(41)和缆索升降机构(42),以及用于连接打捞物(7)的吊钩(44),所述绞车(41)、缆索升降机构(42)和吊钩(44)通过缆索(43)依次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补给保障一体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甲板(13)底部设有多个用于支撑打捞物(7)的支墩(9)。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给保障一体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补给保障一体船还设有拖轮和深水机器人

说明书全文

补给保障一体船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船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补给保障一体船。

背景技术

[0002] 在海上施工时,通常需要配备补给船以对施工平台或船舶进行补给,同时还需要配备海上应急救援船、海上打捞船、辅助施工船等保障船,以保障正常施工,降低施工险。目前,传统补给船只具有供货运输功能,用于运载油料、、干货等多种货物,功能单一;
而传统的海上应急救援船、海上打捞船、辅助施工船等保障船,也存在功能单一的问题,在发生重大事故或其他一些特殊情况时,需要多种保障船和补给船同时出动,严重影响航运交通。因而,提供一种集补给和多种保障功能于一体的补给保障一体船,对于保障海上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补给保障一体船,集综合补给、水下打捞、海上救援和辅助施工多种功能与一体,有利于保障海上施工,且不会影响航运交通。
[0004]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 补给保障一体船,包括双体船,所述双体船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所述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之间连接有甲板;所述甲板上设有直升机起降平台、运输舱、起重机、用于水下打捞的打捞设备以及用于辅助施工的施工吊机;所述双体船安装有动定位系统,所述双体船的底部设有多个推进器,多个所述推进器电连接于所述动力定位系统。
[0006] 作为优选,所述甲板包括自船首至船尾依次设置的首部甲板、中部甲板和尾部甲板,所述首部甲板、中部甲板和尾部甲板相互分离。
[0007] 作为优选,所述直升机起降平台设置于所述首部甲板,并靠近所述双体船的船首;所述运输舱设置于所述尾部甲板,并靠近所述双体船的船尾;所述起重机为多台,多台所述起重机分布于所述首部甲板、中部甲板和尾部甲板上;所述打捞设备为多组,多组所述打捞设备分布于首部甲板和中部甲板上;所述施工吊机为多台,多台所述施工吊机分布于所述首部甲板和尾部甲板上。
[0008] 作为优选,位于所述首部甲板的施工吊机与位于所述尾部甲板的施工吊机呈对设置。
[0009] 作为优选,所述运输舱包括用于存放液体物品的储罐和用于存放固体物品的储舱,所述储罐连接有输送
[0010] 作为优选,所述推进器包括用于提供航行动力的前推器和用于辅助转向的侧推器,所述前推器位于所述双体船的尾部,所述侧推器靠近所述双体船的船舷。
[0011] 作为优选,所述前推器和侧推器采用全回转推进器。
[0012] 作为优选,所述打捞设备包括设置于所述甲板上的绞车和缆索升降机构,以及用于连接打捞物的吊钩,所述绞车、缆索升降机构和吊钩通过缆索依次连接。
[0013] 作为优选,所述甲板底部设有多个用于支撑打捞物的支墩。
[0014] 作为优选,所述补给保障一体船还设有拖轮和深水机器人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0016]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补给保障一体船,集综合补给、水下打捞、海上救援和辅助施工多种功能与一体,同时可作为船舶应急靠泊的母船和码头,能够满足海上施工的多种需求,有利于保障海上施工,且不会影响航运交通;
[0017]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补给保障一体船,采用双体式结构,具有吃水浅、抗风浪能力强、稳定性好、配套设施齐全等优点。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补给保障一体船的主视图;
[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补给保障一体船的俯视图;
[0020]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补给保障一体船的仰视图;
[0021] 图4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2] 以上各图中:1、双体船;11、第一船体;12、第二船体;13、甲板;131、首部甲板;132、中部甲板;133、尾部甲板;2、直升机起降平台;3、施工吊机;4、打捞设备;41、绞车;42、缆索升降机构;43、缆索;44、吊钩;5、起重机;6、运输舱;61、储罐;62、输送泵;63、储舱;7、打捞物;8、推进器;81、前推器;82、侧推器;9、支墩。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0024]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5]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补给保障一体船,包括双体船1,双体船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船体11和第二船体12,第一船体11和第二船体12之间连接有甲板13;甲板13上设有直升机起降平台2、运输舱6、起重机5、用于水下打捞的打捞设备4以及用于辅助施工的施工吊机3;双体船1安装有动力定位系统,双体船1的底部设有多个推进器8,多个推进器8电连接于动力定位系统。
[0026] 上述补给保障一体船的船体采用双体结构,吃水小且抗风浪能力强,型宽大。同时,上述补给保障一体船的甲板13上设置的各种设备可满足多种功能,具体的:直升机起降平台2用于直升机起降,可协助快速搜救和救援;运输舱6用于储存油料、淡水、货物等,满足综合补给需求;起重机5用于货物吊放、船上设备的吊放以及舾装等,满足各种吊放需求;打捞设备4可满足水下打捞需求;施工吊机3可满足辅助施工需求,例如沉桩或起重等。此外,上述补给保障一体船,通过设置的动力定位系统与推进器8的配合,实现了在无锚泊状态下的自稳定,可以作为船舶应急靠泊的母船和码头,满足船舶临时靠谱功能。
[0027] 为了便于甲板13上各设备的设置,如图2所示,甲板13包括自船首至船尾依次设置的首部甲板131、中部甲板132和尾部甲板133,首部甲板131、中部甲板132和尾部甲板133相互分离。这样设置甲板13,能够使首部甲板131和中部甲板132之间以及中部甲板132和尾部甲板133之间留有开口,以便于进行水下打捞或其他水下施工操作。
[0028] 作为一种优选的甲板13设备布置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直升机起降平台2设置于首部甲板131,并靠近双体船1的船首;运输舱6设置于尾部甲板133,并靠近双体船1的船尾;起重机5为多台,多台起重机5分布于首部甲板131、中部甲板132和尾部甲板133上,本实施例中具体设置了4台吨位不小于100t的起重机5,其中2台起重机5设置于中部甲板132,而首部甲板131和尾部甲板133各设置1台起重机5;打捞设备4为多组,多组打捞设备4分布于首部甲板131和中部甲板132上,以便于在首部甲板131和中部甲板132之间以及中部甲板132和尾部甲板133之间的开口处进行水下打捞施工,本实施例中在首部甲板131和中部甲板
132上各设置了2组打捞设备4;施工吊机3为多台,多台施工吊机3分布于首部甲板131和尾部甲板133上。作为进一步优选,位于首部甲板131的施工吊机3与位于尾部甲板133的施工吊机3呈对角设置,这样设置后,施工吊机3位于双体船1的两对角,实现了施工范围的最大化。本实施例中具体设置了2台施工吊机3,分别位于首部甲板131和尾部甲板133上,并呈对角设置。
[0029] 针对运输舱6的具体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运输舱6包括用于存放液体物品的储罐61和用于存放固体物品的储舱63,储罐61连接有输送泵62。其中,储罐61主要用于储存油料和淡水等,通过输送泵62进行输送;储舱63用于存放食品、货物、小型救援设施等。
[0030] 针对推进器8,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推进器8包括用于提供航行动力的前推器81和用于辅助转向的侧推器82,前推器81位于双体船1的尾部,侧推器82靠近双体船1的船舷。作为一种优选,前推器81和侧推器82采用全回转推进器,以便于更好的配合动力定位系统。需要说明的是,动力定位系统是本领域常用的一种定位系统,其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做赘述。
[0031] 针对打捞设备4的具体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打捞设备4包括设置于甲板13上的绞车41和缆索升降机构42,以及用于连接打捞物7的吊钩44,绞车41、缆索升降机构42和吊钩44通过缆索43依次连接。进行水下打捞时,将吊钩44连接于打捞物7,通过绞车41收紧缆索43,并通过缆索升降机构42将吊钩44升起,从而将打捞物7打捞至甲板13下方,以便于拖运至浅水区进行后续处理。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的打捞设备,只要能够满足打捞需要即可。
[0032] 进一步的,为了避免打捞上来的打捞物7在拖运过程中与双体船1甲板13碰撞,如图3所示,甲板13底部设有多个用于支撑打捞物7的支墩9。在本实施例中,共设置了8个支墩9,8个支墩9分布于首部甲板131、中部甲板132和尾部甲板133的底部。
[0033] 为了提升上述补给保障一体船的海上救援功能,补给保障一体船还设有拖轮和深水机器人,以配合直升机实现海上全方位立体化救援。需要说明的是,设置的拖轮还可以起到起锚、拖带等功能,拖轮在非作业状态时可存放于甲板13上,使用时通过起重机5吊放至海上。
[0034] 此外,上述补给保障一体船可配置多波束测测仪,以进行水下扫测。上述补给保障一体船还可配置锚泊系统和卫星导航系统等,以实现船舶精确定位和航迹追踪。
[0035] 上述补给保障一体船,集综合补给、水下打捞、海上救援和辅助施工多种功能与一体,同时可作为船舶应急靠泊的母船和码头,能够满足海上施工的多种需求,有利于保障海上施工,且不会影响航运交通。此外,上述补给保障一体船采用双体式结构,吃水浅,抗风浪能力强,稳定性好。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