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电池与电池 / 健康状态 / 一种实现未成年人手机之管理与应用深度契合的方法

一种实现未成年人手机之管理与应用深度契合的方法

阅读:979发布:2020-05-08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实现未成年人手机之管理与应用深度契合的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出一种实现未成年人手机之管理与应用深度契合的方法,是一种使用互联网技术,以及手机应用技术,对未成年人手机进行有效监管,并为未成年人提供跟管理深度契合之手机应用的方法。本发明包括管理和应用两个层面;管理层面采用网络监管、状态评估、应用分析策略,实现对手机的动态、自动管理,并把视 力 相关手机应用分为内部应用和外部应用两类,实施不同的调用策略;应用层面采用协议运行、终止报告等策略。本发明对学龄前儿童和未建立学校管理人制度的中小学校学生的手机管理,采用家管模式;对已建立学校管理人制度的中小学校学生的手机管理,采用校管模式。,下面是一种实现未成年人手机之管理与应用深度契合的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实现未成年人手机之管理与应用深度契合的方法,包括管理和应用两个层面,其特征是:
管理层面采用网络监管、状态评估、应用分析策略,实现对手机的动态、自动管理,并把与视相关的手机应用分为内部应用和外部应用两类,内部应用又有定制应用和普通应用之分,分别实施不同的调用策略;搭建内部应用互联网平台,办理对手机应用的甄别贴标、价值评估;入选条件除满足健康绿色、符合未成年人年龄特点等条件外,把章节或段落结构之编排能否基本与国家规定的单次运行时长相适应,作为软件评价因素之一;
在应用层面,对定制内部应用采取协议运行、终止报告、响应关闭等策略,当用户打开一个定制应用时,该应用与手机管理App之间的开局对话机制首先被激活,它根据调用者传入的实际时长,决定开启或拒绝运行;结束前,提交终止报告;
普通内部应用可以通过跟手机管理App加装接口,升级为定制应用;
内部应用嵌入到手机管理之中,内部应用优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未成年人手机之管理与应用深度契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未成年人手机监管平台和手机内安装的手机管理App,通过对手机所处状态的判断和强制变更,实现对未成年人手机的网络化、自动化管理;经过注册的未成年人手机,在运行手机管理App后,任何时刻,只能处于屏蔽、限制、开放等法定状态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未成年人手机之管理与应用深度契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实施状态评估与应用分析策略,手机内置的手机管理App应用根据当前手机所处时间、位置,对管控规则所规定的法定状态进行修正;根据状态评估结果,以及当天已经运行手机应用的历史记录,对用户当前能否打开应用,以及允许打开哪一类应用,进行分析决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未成年人手机之管理与应用深度契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创建内部应用互联网平台,符合内部应用要求的外部应用,可以经过申请,通过平台的审核和信息甄别,成为内部应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未成年人手机之管理与应用深度契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新加入的应用,内部应用平台根据其类型贴上属性标签,并进行价值评估。
6.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未成年人手机之管理与应用深度契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手机机器人应用,是一种在屏幕关闭状态下运行,仅依靠语音和听力,通过跟机器人对话就能实现的学习和娱乐策略。
7.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未成年人手机之管理与应用深度契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一个多人参与的手机应用中,可由邀约方对活动时长进行设定,后续参与者若不能满足该时长要求,则被拒绝。
8.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未成年人手机之管理与应用深度契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家长作为孩子手机的管理人,通过未成年人手机监管平台,制定或修改手机管控规则,适时进行必要干预。

说明书全文

一种实现未成年人手机之管理与应用深度契合的方法

所属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网络技术和手机技术的应用和改进,是一种使用互联网技术和手机应用技术,管理与应用深度契合,实现对未成年人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产品进行有效管理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多年来,手机的使用已经普及到几乎所有未成年人,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社会问题。其一,手机控、低头族、被窝族蔓延,危害青少年视和发育健康;其二,不守规矩的手机,会破坏课堂教学秩序;其三,不良信息通过手机传播,严重腐蚀未成年人道德灵魂。对此,国家高度重视,发布政令,明确指出: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不能任其发展。2018年8月
30日,教育部出台《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对儿童青少年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作出具体规定:
[0003] 1)禁止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
[0004] 2)非学习目的,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超过1小时。学习目的,单次不超过30-40分钟。
[0005] 3)每次用机后,至少远眺、休息10分钟。
[0006] 政令发布,有章可循,但是,落实不易。在履行国家《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时,存在家长和孩子难以配合、用机时间和应用类型难以把控、下载应用难以选择三大难题。
[0007] 对于孩子手机控、被窝族,很多家长深感力不从心。特别是上班族家长,以及隔代看护、留守儿童家庭。部分家长自身沉迷手机,不仅未尽看护责任,还给孩子树立了坏榜样。再者,对孩子手机的监管,学龄前完全由家长负责,入学后,则由学校和家长共同负责。这需要花费管理者大量精力,学校还负有保管学生手机的义务。工作量大,矛盾纠纷多,往往导致管理流于形式。
[0008] 目前,市面上帮助家长管理孩子手机的工具有三类:手机自带、定制手机、管理App。现存的管理模式存在一个共同的弊病:管理方式落后、管理手段生硬,既难以适应国家《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关于未成年人使用电子产品的若干规定,也不能做到科学、合理、人性化。
[0009] 比如,在限制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方面,目前通行的做法是:由家长设定用机时间,当孩子运行一个应用软件(如游戏)超时,就立即终止该软件的运行。这种管理方式的弊病在于:
[0010] 第一,系统无法判断孩子当前打开的是哪一类应用软件,是学习目的,还是非学习目的?所以,无法确定允许该软件运行的时长。
[0011] 第二,难以判断该应用是否适合孩子打开?是否会导致孩子沉迷?
[0012] 第三,对于一些需要多个手机用户参与的手机应用,比如:多人游戏,在线讲课等,如果参与者允许出席的时长相差太大,就会影响活动的整体效果,甚至导致活动无法继续。
[0013] 要解决上述难题,必须解决两个根本问题:一是要实现对未成年人手机的网络化、自动化、科学化管理,二是必须提供与管理完全契合的手机应用。
[0014] 需要提供一种技术,通过科学手段和方法,一是让未成年人手机能按照家长或学校制定的规则,实现自动监管,即在规定的时段(比如睡眠、午休、上课等)、规定的位置(比如家中、途中、校内等),手机只能做规定的事。并且,对于不同的应用,允许运行的时长也有不同。二是为未成年人提供跟手机管理相适应、相契合的手机应用,即手机应用必须科学、合理、人性化地嵌入在管理之中。
[0015] 解决了管理和应用两大问题,手机给未成年人带来的困扰、伤害才能够被彻底清除。这将很有现实意义,也会有巨大社会价值。

发明内容

[0016]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实现未成年人手机之管理与应用深度契合的方法,是一种使用互联网技术,以及手机应用技术,对未成年人手机进行有效监管,并为未成年人提供跟管理深度契合之手机应用的方法。
[0017]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实现未成年人手机之管理与应用深度契合的方法,包括管理和应用两个层面;管理层面采用网络监管、状态评估、应用分析策略,实现对手机的动态、自动管理,并把与视力相关的手机应用分为内部应用和外部应用两类,内部应用又有定制应用和普通应用之分,分别实施不同的调用策略;搭建内部应用互联网平台,办理对手机应用的甄别贴标、价值评估。入选条件除满足健康绿色、符合未成年人年龄特点等条件外,把章节或段落结构之编排能否基本与国家规定的单次运行时长相适应,作为软件评价因素之一。在应用层面,对于定制应用采用协议运行、终止报告、响应关闭等策略,当用户打开一个定制应用时,该应用与手机管理App之间的开局对话机制首先被激活,它根据调用者传入的实际时长,决定开启或拒绝运行;结束前,提交终止报告。普通内部应用可以通过跟手机管理App加装接口,升级为定制应用。内部应用嵌入到手机管理之中;内部应用优先。
[0018] 本发明提出一种可以完全不需要屏幕支持的机器人应用,一种在屏幕关闭或屏状态下运行,仅依靠语音和听力,通过跟机器人对话就能实现的学习和娱乐策略。
[0019] 上述网络监管,是采用互联网技术和手机应用技术,帮助管理人实现对未成年人手机之监督和管理的策略。对于学龄前儿童,以及尚未建立学校管理人制度的中小学校学生,孩子监护人是未成年人手机的管理人。对于已经建立学校管理人制度的中小学校学生,则孩子监护人和学校老师管理人成为未成年人手机的共同管理人。
[0020] 为实现网络监管,孩子手机和管理人手机都必须在未成年人手机监管平台上下载未成年人手机管理App应用,并通过该应用先行注册。这种方式称为非同机设置方式。手机用户在注册的同时,由相应的管理人提交手机管控规则。该规则将对全天各时段(如起床、早餐、晚休等)的起始和结束时间,以及在该时段内,手机应进入何种状态,作出规定。
[0021] 本发明不排除把上述手机管理人应该承担的注册、设置等工作,全部纳入未成年人手机内。家长可以通过孩子手机内手机管理App提供的家长注册与设置模,完成密码设置、身份认证、提交作息时间和管控规则等事务。这样,家长无需在自己的手机内安装管理人App。这种方式称为同机设置方式。
[0022] 手机状态通常包括屏蔽、限制、开放等,视用户对象和管控意图的不同可以有所增减。比如,晚上睡眠时段,设置为屏蔽。到达此时段,手机即锁屏。在晚餐后的晚间时段,对于学龄前儿童,可设置为“开放”。内部应用和外部应用均可运行。对于中小学生,则可增加“晚自习”时段,在该时段内,可设置为“限制”或“屏蔽”。
[0023] 未成年人手机登录后,管控规则经网络导入手机内,手机则按此执行。
[0024] 未成年人手机监管平台和手机内安装的手机管理App,通过对手机所处状态的判断和强制变更,实现对未成年人手机的网络化、自动化管理。经过注册的未成年人手机,在运行手机管理App后,任何时刻,只能处于屏蔽、限制、开放等法定状态之一。
[0025] 上述状态评估,是手机内置的手机管理App应用根据当前手机所处时间、位置,对管控规则所规定的法定状态进行修正的策略。比如,在午休时段,如果手机位置处于“途中”,而不是“家中”或“校内”,虽然法定状态为“屏蔽”,但手机不会锁屏,而是进入“开放”状态。
[0026] 安装在管理人手机内的手机管理App,通过未成年人手机监管平台,随时获取被管理人手机的状态和运行应用的相关信息,适时进行必要干预。
[0027] 上述应用分析,是手机管理App应用根据当前手机状态评估,以及当天已经运行手机应用的历史记录,对用户当前能否打开应用,以及允许打开哪一类应用,进行分析决策的策略。比如,在晚间时段,即便状态评估为“开放”,而且距离上次使用已经超过规定时间间隔,但是,若孩子当天累计用机时间已经超过1小时,那么,打开外部应用就不可能了。
[0028] 本发明把手机应用分为内部应用和外部应用两类。内部应用是一种绿色安全、基本符合手机时间管理要求的应用,其章节或段落的编排,也跟国家规定的单次运行时间长度基本适应。内部应用又有普通和定制之分,定制应用可为用户提供协议运行、运行记忆等功能。普通应用可以通过跟手机管理App加装接口,升级为定制应用,从而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效果。
[0029] 本发明提出:创建内部应用互联网平台,为未成年人征集、提供更多的手机应用资源。凡是符合内部应用平台要求的外部应用,都可以经过申请和审核,成为内部应用。在成为内部应用之前,都要经过内部应用互联网平台的信息甄别,确保健康、绿色、正能量,适合未成年人使用。除此之外,还把章节或段落结构之编排能否与国家规定的单次运行时长相适应,作为软件入选评价因素之一。
[0030] 内部应用互联网平台对新加入的应用进行信息甄别后,即根据其类型贴上属性标签。应用类型通常分为学习类、非学习类。在这两类之下,再可细分为小类。比如,在学习类下,对应于幼儿版,有“故事”、“儿歌”、“诗词”等;对应于学生版,有“语文”、“数学”、“英语”等;在非学习类下,有“游戏”、“视频”、“通信”等。所有内部应用均贴有类型-小类标签,驻存于指定存储空间内。
[0031] 内部应用平台还要对入选的应用进行价值评估。评估值根据其实际性能、技术难度、预期效果而定。评估值将作为用户下载该应用时付费的参考依据。
[0032] 上述协议运行,是指当用户打开一个定制内部应用时,该应用与手机管理App之间的开局对话机制首先被激活,双方达成运行协议。手机管理App是调用者,它把对象允许运行的时间长度告知被调用者。如果此时间值过小,无法满足被调用者运行条件,被调用者将直接拒绝运行。
[0033] 上述由调用者提供的时间长度,往往不是一个固定值。它跟在本次运行的时间段中,用户是否已经运行过其它应用有关。如果是,则实际允许运行的时间长度应该是系统规定的单次运行时长(称为规定时长),减去运行其它应用耗时后的剩余时长(称为实际时长)。
[0034] 在一个多人参与的手机应用中,可由邀约方对活动时长进行设定,后续参与者若不能满足该时长要求,则被拒绝。
[0035] 上述终止报告,是指在一个内部应用运行终止前,向调用者发送通知的策略。该报告主要内容是通报本次已经运行至应用的什么位置,比如:章节号码、阶段名称等,以便调用者在以后用户选择应用时,予以提示、快速切入。
[0036] 上述响应关闭,是指一个内部应用在运行中,收到手机管理App发出的强制关闭通知,及时响应,终止运行,并退出应用。
[0037] 本发明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诸多方面:
[0038] 一、本发明充分利用了互联网技术,用“网管”代替“人管”,家长、老师都不再充当“裁判员”和“执行人”的色了。这一角色由互联网完全承担。矛盾的主体发生了根本性转移。自动、方便、客观、快捷、公正、和谐,成为管理体系的主旋律。
[0039] 二、定制内部应用是独创的、与手机管理相契合的手机应用。它可嵌入到管理之中,是一种符合时间管理要求、跟用户极度友好的手机应用,是未成年人手机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0040] 三、本发明提出构建一个内部应用互联网平台,通过提供接口标准,并经过信息审核,吸纳各类为未成年人提供的手机App应用,以及其它网络应用。这可便利家长和孩子下载手机应用,消除他们在选择应用时的盲目、疑惑、担忧之心理。
[0041] 四、以国家《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中关于使用电子产品的规定为依据,解决了在履行该方案时,用机时间和应用类型难以把控、下载应用难以选择等家庭和学校难以处理的若干监管问题,让方案实施立地生根。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以下结合一个幼儿手机管理的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43] 本实例采用非同机设置方式。在此方式下,幼儿手机管理涉及到家长的手机,以及家长提供给孩子使用的手机。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对孩子使用手机负有监管责任。他们是孩子手机的管理人。
[0044] 本发明的实施,首先需要搭建未成年人手机监管平台。该平台是所有手机用户的互联网服务端。管理人可以使用自己的手机,通过手机监管平台,对孩子手机实行监督和管控。作为客户端的管理人手机和未成年人手机都需要从平台下载手机管理App应用(分别为监护人手机管理App应用、手机管理App应用),并通过该应用分别进行实名注册。
[0045] 由于幼儿的年龄小,缺乏文字阅读和文字表达能力。所以,可以由监护人代为注册。对于不准备为孩子配备手机,但考虑把自己的手机间断性地交给孩子使用的家长,则应采用同机设置方式。
[0046] 监护人在完成注册时,还需要提交管控规则。该规则将对全天各时段的起始和结束时间,以及在该时段内的状态名称,作出规定。全天时段主要包括:早勤、上午、午休、下午、晚餐、晚间、晚勤、就寝等。手机状态通常包括屏蔽、限制、开放等,视用户对象和管控意图的不同可以有所增减。比如,晚上睡眠时段,设置为屏蔽。到达此时段,手机即锁屏。在早勤、晚餐、晚勤时段,可设置为“限制”。只能运行机器人栏目应用。在上午、下午、晚间时段,可设置为“开放”。内部应用、外部应用、机器人栏目应用均可运行。
[0047] 一旦注册成功,管控规则不仅保存于服务端,还会经由网络路径导入幼儿手机中。手机管理App据此执行。一旦到达某时段,手机就会进入该时段规定的状态,即法定状态。
[0048] 对应于手机三种状态,手机会打开三种页面。
[0049] 屏蔽状态——锁屏页面。在锁屏页面,仅有日期时间、当前位置和当前时段名称显示,保留紧急电话按钮,再无其它可执行动作。电话不能接入,音响关闭。在屏蔽状态,用户无法退出锁屏页面,进入其它页面。
[0050] 限制状态——限制活动页面。在该页面,仅有日期时间、当前位置和当前时段名称显示,保留电话应用按钮,音响开放,机器人栏目开放,再无其它可执行动作。
[0051] 开放状态——活动主页面。在该页面,可以进入学习类应用、非学习类应用、机器人应用、外部应用、我的应用等五个栏目。
[0052] 在活动页面,非学习类应用和我的应用栏目内的应用都属于“非学习目的”之应用。这些应用在运行时长方面的规定是不同的。管理人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自律情况,在符合总要求的前提下,适度修改。本实例中,运行时长的设置服从国家《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之规定,“学习目的”与“非学习目的”之应用的单次最大运行时长分别为30分钟和15分钟。间隔休息时间不少于10分钟。
[0053] 机器人栏目提供一种只在屏幕关闭或闭锁状态下运行的手机问答系统,一种不依赖视力,仅依靠听力就能实现的学习和娱乐策略。它通过孩子向手机机器人实时发问的方式,由管理系统通过系统资源库,或者搜索,将问题答案、歌曲、故事等,采用朗诵、音乐、快板、说、唱等艺术形式展现出来。该栏目原则上采用与学习目的类应用一致的时长限制。比如,孩子发出请求:“我要听歌曲《XXXXXX》”,手机就会快速搜索此歌,并立即播放出来。播完后,如果孩子说:“我要再听一遍”,手机就会重播此歌曲。
[0054] 在“开放”状态下,点击《外部应用》栏目,可以让页面直接进入手机桌面,用户可以在手机桌面上选择由手机制造商提供的应用项目,或者由用户自行下载的、未通过未成年人手机监管平台甄别的应用项目,在管理人规定的时限内运行。
[0055] 由于外部应用未经监管平台甄别,也未履行未成年人手机应用规范,所以,对未成年人存在诸多险。本实例中,将其最大运行时长规定为等同“非学习目的”应用。
[0056] 根据国家《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之规定,非学习目的,每次小于15分钟,每天总计不超过1小时。所以,管理人可以设置每天使用4次,每次小于15分钟。对于学习目的,虽然国家并未规定次数,但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设置合适的用机时间。
[0057] 在学习类应用和非学习类应用栏目中,还有<历史记录>按钮显示。点击该按钮,可以获取到该栏目中所有已经打开过的应用名称。对于定制应用,还有上次已经运行到达的章节或段落号。点击相关应用,即可直接进入该应用,甚至指定的位置。
[0058] 为实现重入,本实例在用户进入指定栏目,打开相关应用时,执行协议运行策略;在终止运行时,回传终止报告。上述历史记录、协议运行和回传终止报告,只用于内部应用中的定制应用。
[0059] 比如,用户在学习类应用栏目->“成语”页面中选择了一个从未运行过的、名称为《看图说成语》的定制App应用。这时,手机管理App是调用者;《看图说成语》App为被调用者。打开该文件时,调用者将最大运行时长(实际时长)传入被调用者。若用户在当前时段并未打开运行过其它应用,则传入的实际时长即为30分钟。否则,就是运行上一个应用后剩余下来的时间。如果《看图说成语》App设定的最小运行时长大于传入数值,则会回复“拒绝打开”信息,否则,它立即启动现场组编进程
[0060] 《看图说成语》App由主体、练习和产品简介三部分组成。运行时长分别为70-90分钟、3-5分钟、2分钟。显然,最小时长为2分钟。当实际时长小于此值时,本App不能被打开。当实际时长为2-3分钟,只运行产品简介部件。当实际时长小于5分钟时,只运行练习部件。当实际时长大于5分钟时,运行主体部件。
[0061] 主体部件由100个左右的谜语组成,按照易难次序排列。每5个谜语构成一关。仅当5个谜语都答对时,才可以进入下一关。当允许运行时间耗尽,或者用户主动退出程序时,《看图说成语》App会向调用者提交终止报告,把当前的结束位置回传给调用者。若当前已经闯关成功至第3关,则回传“#3”。手机管理App把此信息追加至相应的历史记录,用户日后再次打开该App应用时,可以直接从第4关进入。
[0062] 为让用户有更好的“关闭”体验,《看图说成语》App会在关闭应用之前跟用户温馨话别,比如:“累了吧,该休息一会儿啦,别忘了抬头看看远处的树木、房子,很重要哦!”。
[0063] 综上所述,为达到“柔性关闭”用户体验效果,合理和灵活的现场组编策略非常重要,而退出时的温馨道别则会进一步降低小朋友对手机场景的偏执,以及对离开场景的抵触情绪。
[0064] 当允许运行时间耗尽时,手机管理App会及时发布“强制关闭”的广播消息,《看图说成语》应用收到广播后,立即运行关闭程序前的相关操作,最后退出应用。
[0065] 从上述实例可见,学习目的应用的单次时长设定为30分钟,《看图说成语》App每关的谜语过关数为5,闯关时间约7-10分钟。这样,每个完整单次时间内,可以闯关3-4次。即便实际时长只有10分钟,也能够完成一次闯关。此应用完全符合内部应用关于章节或段落结构之编排与国家规定的单次运行时长相适应之规定。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