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制造过程 / 计算机集成制造 / 计算机辅助设计 / 一筒票券或一页张票券处理成一扎扎票券的工艺过程

一筒票券或一页张票券处理成一扎扎票券的工艺过程

阅读:134发布:2023-02-17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筒票券或一页张票券处理成一扎扎票券的工艺过程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处理过程基于安全票券或纸张形式的印刷半成品,其中票券排列成矩阵,有横行和纵列,内中的废票券都标有标记,票券纸依次经过读出装置,后者析测出废票券的标记和 位置 ,并把位置信息馈送给计算机存储起来。一计算机控制的盖销 打印机 对废票券印上盖销标志,还有一印号机,它的印号机构由计算机控制而向前变动,它对任一纵列中依次排列的合格票券总能印上连续的号码,但对废票券则忽略过去。然后当半成品经过另一读出装置并被裁成票券后,废票券在分离装置中分出,用此方法,分出废票券,还能保证自动生产票券,且都印有正确连续号码。,下面是一筒票券或一页张票券处理成一扎扎票券的工艺过程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处理印有票券的印刷半成品的工艺过程,票券纸为卷筒形式或页张形式,票券排列成矩阵,有横行和纵列,为了从打好号码的一张张票券形成一扎扎票券,先在所发现的印废票券上做上标记,然后把印刷半成品经过印号机,又经裁切,再把废票券分出,其特征是:无论票券纸为卷筒形式或页张形式,只有印刷合格的票券才在其上打印连续的号码,而废票券排除在外,并在切成一定大小形成一张张票券后,能把废票券去掉,剩下印有连续号码的票券都包装成扎和成,且其中的票券都有完整的号码序列。
2.依照权项1的过程,其特征是:印刷的半成品在裁切以前,废票券都印上盖销标记,盖销标记最好印在有号码的地方或准备印号码的地方。
3.依照权项1或2的过程,其特征是:所有废票券的位置,在印刷半成品打印号码之前,都被检测系统扫视过,这些位置存在计算机内,印号机的印号机构都由这计算机的电信号单独地控制,对于废票券加印盖销标记的情况,这个操作也由该计算机来控制。
4.依照权项1至3中任一权项的过程,其中为了对任一纵列中的票券打印号码,采用N个印号机构,纵列是指馈送印刷半成品的方向,N个印号机构分布在印号机的号码筒的周边,当号码筒每转一圈,印号机构是根据控制来移动,其特征是:祗有任一纵列中依次排列的合格票券才被打印成连续的号码,为此目的,属于一纵列的N个印号机构,只要没有废票券出现,都设置成连续的号码,此时号码筒每经过一转,每个印号机构总是向前移N个号码,但若出现一张废票券,印号机构就要如此地移动,使紧跟着废票券后面的合格票券所印的号码,正好与废票券前面已经印在合格票券上的号码接成正确的连续号码序列,并且在任一纵列中已经打印出号码序列的最后一号后,该纵列的印号工作可以单独结束。
5.依照权项4的过程,其特征是:至少有一纵列的票券打完号码之后,印号机仍继续工作,使所有其它纵列的票券仍接受连续印号直到号码序列中的最后一号,待打完最后一号后,相应的印号机构就单独地停止工作,并且在印好的票券裁切成一张张票券之后,要把印号机构已经停机后进入印号机的那些未印号码的票券分离出来。
6.依照权项4的过程,其特征是:当至少有一纵列的票券打印完其号码序列中最后一号时,所有各纵列的票券印号工作同时停止,剩下纵列中票券号码的印刷,以后靠辅助的印号机构来完成,补印到各自的最后一号。
7.依照权项1至6任一项的过程,其特征是:防止在废票券上打印号码的办法是使印号机内相应的印号机构在废票券通过时暂时离开工作位置,或者令印号机构的号码滚轮设置在“盖销标记”或“不打印空位”位置。
8.实现权项1或权项4过程的设备包括:印号机(4);至少一个读出装置(2),用来读出废票券的标记;裁切机械(10,11),用来裁切印刷纸(K,F),把它切成一张张票券;分离装置(12),用来在传送系列中把废票券分出;以及工作台(19),用来形成和包装票券;特征在于:读出装置(2)在印刷纸(K1F)的传送方向上位在印号机(4)的前面,设计得使它能确定废票券的位置,还有一台计算机(20),其中能存入由读出装置(2)确定出来的废票券位置,计算机(20)还能控制印号机(4),使祗有合格的票券才能印有连续的号码,废票券要排除在外,还有一台盖销打印机(3),用来盖销废票券,它亦由计算机(20)控制,安放在裁切机(9、10)前面,分离装置(12)则安放在裁切机(9、10)的后面,也由计算机(20)控制,或者加一个读出装置(8),它是设计来帮助分出已经做上标记的单张废票券。
9.依照权项8的设备,其中包括:一台印号机(4),印号机(4)内包含印号机构(6a,6b)和前向移动杠杆(32),后者在号码筒每转一圈时动作,对于这些印号机构,特征在于:印号机构(6a、6b)具有一个在运动上独立于前向移动杠杆(32)和近旁十位数号码滚轮(22)的个位数号码滚轮(21),个位数号码滚轮的动作靠电的方法受控制信号的控制,最好在前后方向都能移动,前向移动杠杆(32)只能使十位数号码滚轮(22)和更高位数号码滚轮(23至26)动作,而且不管前向移动杠杆(32)如何动作,依靠计算机(20)的电抑制信号,也可使它的动作不产生作用,特别是用一电磁,把其动作爪钩从号码滚轮(22至26)的制品中脱出,十位数号码滚轮(22)在运动上是与或能够与其余高位数号码滚轮(23至26)按习惯方式耦合,特别是利用前向移动杠杆(32)上的动作爪钩(35),在号码滚轮从数字9前移到数字0时,推动号码滚轮的缺口,使下一位号码滚轮前移一步。
10.依照权项8的设备,特别是:印号机任一印号机构的各个号码滚轮,都按照电信号,彼此独立地动作。

说明书全文

发明关系到印刷半成品的处理工艺过程,半成品上印有票券,票券纸为卷筒形式或页张形式,票券排列成矩阵,有横行和纵列,为了从印好号码的一张张票券形成一扎扎票券,先在发现的印废了的票券上做上标记,然后令半成品经过印号机,经裁切后再把废票券分开。

印刷票券时,特别是印刷钞票时,主要问题是要得出具有完整号码序列的一扎扎或一捆票券。亦就是说,票券上要正确印有某个号码范围内的连续号码。这种完整的号码序列对于组织生产和防止伪造都十分重要。

对于票券的基本全自动印刷和处理,例如在美国专利3,939,621及4,054,944中都有说明,然而由于实际上不可避免会出现印废的票券,并且必须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困难在于得出有完整号码序列的一扎扎票券。这种困难与迄今习惯使用的印号方法和处理方法有关。

对于由卷筒印刷的票券,如果把这筒票券裁切成单独的票券,且须把废票券分出时(实际上总是这种情况),至今还没有能保持完整号码序列的合理和实用的方法。因此,只能对所有票券,包括废票券,在卷筒印刷中都印以号码,然后登记废票券的号码以备核查,但对即将发行的印好的票券,却无法得出完整的号码序列。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对票券卷筒和票券页张提供一种处理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即使在被处理的一筒票券或一大页票券中任意分布有许多废票券,仍能得出印有不间断完整号码序列的合格票券,而废票券则被分出作为废弃的票券。

根据本发明利用权项1指出的设备,这个目的是可达到的。

为了做出这个过程,根据本发明过程和本发明设备的适当实际新型,也可以从附属的一些权项中清楚知道。

这个过程可以用通常的印号机加上一些特殊的印号机构以及利用在自动处理票券中已知的部件和元件实现出来,它以简单的方式避免了与产生完整号码序列中有关的现存问题;同时,因为实际上在目视检查后全是自动处理,从正常的票券中不提取一页票券或一扎票券,且因为在自动处理单元中每张废票券都印有清楚的盖销标志,所以处理的安全性增加了。

最重要的是这个过程第一次有可能对一筒票券,即使其中包含有许多不规则分布的废票券,仍能使印好合格的票券印出完整的号码序列。

本发明将用例示的实施新型和参考附图来详细说明。

图1a用图解方法表明了在一筒票券情况下根据本发明进行处理的设备;

图1b表明了这种设备的平面图;

图2表明了印有号码的一筒票券的一部分,它包括4个纵列,每一矩形代表印有串号的一张票券;

图3表示用一计算机控制图1设备的方框图;

图4用图解方法表明了在一大张票券情况下进行处理的设备;

图5表示了印有号码的一页票券在处理中的情况;

图6是印号机内装在号码筒上的一种印号机构;

图6a是放大比例后那个印号机构的平面图;

图6b是这个印号机构的侧视图。

依照本发明方法,根据图1a及图1b所考虑的例子,现在从刚印好的一筒票券K开始,这是两面都有印刷,尚未印号码的票券排成平行的4纵列。现在要在票券的一面印上号码。图2表示了一筒票券K,其中票券M都在这一面印有号码且成矩形形式,同时参看图1b,纵列现表示为L1、L2、L3及L4。按照惯常的方式,需由一位专家对一筒票券K两面的全部印刷票券作一目视质量检查,并对所有废票券Mx打上记号,这个记号能被检测器读出,以便往下把废票券分离后摈弃掉。在图2中,这个记号用X号表示。

一筒票券纸K,从卷轴上放出后,首先经过读出装置2,票券纸K的两面都有读出装置,每一面有4个读出头,分别属于4个纵列,读出头能读出废票券Mx上的记号,并把它们的位置送入计算机20(图3),这些废票券的位置就存在计算机中。票券纸K经过盖销印刷机3,这台盖销印刷机3是由计算机20控制的,并在要印号码的票券一面盖销所有的废票券Mx。盖销印在号码的部位,并在图2中虚线表示的号码处。盖销印刷机3最好装在印号机4之内。

一筒票券纸K经过印号机4,在所考虑的例子中,印号机4包括两台号码打印机4a及4b,依靠这两台号码打印机,票券的号码就象通常的习惯那样,印在每张票券的两个不同的部位上。这两台号码打印机都是通常所用的,每一台包括号码筒5a或5b,在所考虑的例子中,带有8组印号机构6a或6b,均匀地分布在号码筒的四周,每个号码筒还包括承压筒7a或7b。每组印号机构包括4个印号机构,它们排成一行,与筒轴平行,并与印刷票券的4纵列L1、L2、L3、及L4相关联(见图1b)。因此,号码筒5a或5b每转一整周,连接在票券纸K鐀送方向上的8行票券就印上3号码照这样做以后,正如下面将要详细讲的,在纵列L1、L2、L3或L4方向连接排好所有合格的票券,都打印了串号,但废票券Mx排除在外。这样,在所考虑例子中,每一横行中的票券都有相同的数目符号,但对于每一纵列,则采用另一套数字系列,在图2中就用大写字母A、B、C及D表示。

为了实现这种对合格票券印刷连续号码的新方法,单独的印号机构6a及6b应能彼此独立地动作,并且它们能被计算机20单独控制。然而,到目前为止,装在印号机号码筒上的印号机构,对于号码筒的每一整转,都是利用前向机械运动的杠杆,依靠转轮每一转处固定控制弯头的动作,才能正方向向前移动一个号码,但根据本发明的印号机构,用一个附属于每个印号机构的小电动机来使号码的个位数号码滚轮向前移动。这个电动机从上述的计算机20接受它的电控制信号,而这计算机内已存有废票券的位置。

所以号码筒每转一周,印号机构并不正方向向前移动一单位,而是听从单独控制电动机的指使。为了使十位数号码滚轮及更高位数号码滚轮的向前移动,可以采用已知的前向移动杠杆。然而,要设计得它只能使十位数及更高位数的号码滚轮移动,它亦由号码筒每一转处的控制弯头引起动作,但如果要使十位数号码的滚轮不向前运动,则要按照计算机20的电抑制信号,亦可使它不动作。下面将参照图6、6a及6b来详细说明这种印号机构的一个例示性的实施新型。十位数号码滚轮及更高位数的号码滚轮,按照已知的方式连在一起,并能由前向移动杠杆的爪钩使之动作。当低一位的滚轮从9进到0时,比它高一位的滚轮就向前移动一单位。因此,十位数号码滚轮被杠杆从9进到0时,百位数号码滚轮就按已知方式向前移动一个号码,依此类推。

但个位数号码滚轮的特别控制和前向移动杠杆的设计和控制是一例外,印号机构的构造则是一般的已知型式。

印号机构6a及6b均由计算机20控制,控制的方式是,只要没有废票券经过印号机,L1至L4任一纵列的票券都接连地印上串号。一般地说,如果号码筒在其周围分布有N组印号机构,而每一组相当于票券印刷的一横行,一组印号机构的每一印号机构6a及6b应向前移动N步。在所考虑的例子中,N=8,向前移动总是8个单位。因此,每个单独的印号机构在所打印的纵列中每到第九张票券才去印一个号码。

在这种联系下,其安排是这样的:每个个位数号码滚轮能够在前后两个方向上滚动,因此要从1转换到9,只需后退二步。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设置任一所需的号码,通常在前或后方向最多移动5步。

如果在一纵列内出现了一张废票券Mx,这一纵列的所有印号机构都由计算机20这样来控制,即继废票券之后的合格票券的印刷号码,仍继续废票券前面那张合格票券的正确号码。因此,在一串号码的进程中,仅是简单地把每张废票券遗漏过去。印在废票券上的号码是无关重要的,因为在前面已有过盖销印刷,这张废票券本来就是印坏的。

印号动作的一个例子将在下面参看图2时详细说明;为了便于理解,号码筒上8个印号机构组的印号机构6a及6b分别在横行上打印给定的号码,而8组印号机构则用图2的左边一列的罗数字Ⅰ至Ⅷ表示。

印号机构Ⅰ至Ⅷ在印L1至L4任一纵列中开始八张票券的号码时,其起始号码最好自动地作为读出装置2的一个读出的函数来设置。印号机构Ⅰ、Ⅱ、Ⅲ…Ⅷ是关系到纵列的印刷,且对第一至第八张票券打印号码。如果读出装置2在纵列中检测不到废票券,那么在含有票券印刷M的票券筒纸K开始进入印号机4之前,印号机构Ⅰ、Ⅱ、Ⅲ…Ⅷ就设置成连续数字序列1、2、3等等。当一有废票券发现,盖销打印机3就在这张废票券经过时发生动作,而打印票券号码的印字机构随着废票券的经过,仍设置到与废票券相同的号码;其后的印号机构亦跟着设置成接连的数字序列。

若按图2,纵列L1中第四张票券是一张盖销过的废票券Mx,然而由于在已印刷过的票券上再加印刷,印上的串号4是不清楚的。此时,该纵列L1的印号机构Ⅴ已被设置成同一号码4,且对第5张票券打印该号码,其后三个印号机构Ⅵ、Ⅶ及Ⅷ便继这号码进行打印。

在纵列L2和L4的开始八张票券中,每一纵列都有两张废票券Mx,而在纵列L3的开始八张中,有一张废票券。在所有这些情况下,跟在废票券后面的一张合格票券的印刷号码,都要比原来的号码小一号。也就是说,要印出与废票券相同的号码。

纵列L1的印号机构Ⅰ在印完第一个号码1以后,号码筒转到下一圈时,印号机构Ⅰ并不跳过八步,由于废票券Mx的出现,它只跳过七步而设置成号码8;同样,其后的三个印号机构Ⅱ、Ⅲ和Ⅳ,为了给出正确的号码序列,也只移动七步,设置成号码9至11。因此,属于纵列L1的跟在废票券(印刷号码为4)后面将要打印八张合格票券的八个印号机构Ⅴ至Ⅷ以及Ⅰ至Ⅳ设置的号码都比没有废票券时小一号。假定以后没有废票券出现,那么其后的印号机构Ⅴ和它跟着的印号机构才再向前跳过八步。在所考虑的例子中,纵列L1在号码14处由于未印清楚而又出现了一张废票券,此时只有印号机构Ⅴ、Ⅵ和Ⅶ已经向前移了八步,而印号机构Ⅷ必须前移七步。

纵列L2、L3和L4中的废票券分布位置都不同,所以这些纵列的印号机构向前移动的情况也各不相同。在纵列L2的开始八张票券中,因为第五和第七位置上出现有废票券,而在所考虑的例子中,第二循环的八张票券中没有废票券出现,所以打印号码时只需令印号机构Ⅰ至Ⅴ前移六步,印号机构Ⅵ和Ⅶ前移七步,而印号机构Ⅷ向前移八步。在纵列L3和L4中,印号机构也以类似的方式向前移动。

由于打印到废票券上的号码是无关重要的,且本来就是印刷模糊的,所以在原理上可以对废票券印上任何号码,因此,作为例子来说,亦可打印一个与上一张合格票券相同的号码。当然亦可能使打印废票的印号机构不向前移动,而直接把那个号码设置到给下一张合格票券打印的印号机构中。不管怎样,重要的是跟在废票券后面的合格票券所接受的号码,必须和前一张合格票券的号码总要接得上。

上述印号码的方法就这样继续下去,并按图2的例子,一直到第十六横行,图中又画出了号码序列的最后三横行,号码序列要在合格票券打印的号码达到某个最大号码时终止,在所考虑的例子中,这最大的号码是100,000。

按照图2,在所考虑的例子中,假定纵列L2中B系列的号码首先达到这个循环的最后数目,即首先达到B100,000,此时纵列L1、L3和L4三个其它数字系列A、C和D只印号到A99,425 C99,227和D99,731。这里应注意,纵列L1、L3和L4没有达到最后数字100,000,其中缺掉的票券数目与相应纵列中废票券的数目没有直接关系,它肯定不等于废票券的数目。事实上,与所考虑最后数目100,000相比尚缺的数目是等于号码尚未打印完该纵列中废票券的数目减去已经打印好纵列中废票券的数目。如果碰巧,在整个号码序列中,各纵列的废票券数目相同,那么这四个纵列显然同时到达最后的数目,于是能同时到达相同的最后一行,但这种情况是罕见的。

因此,如果有一纵列达到最后数目后,在其它纵列中,由于废票券的数目比较多,票券的号码尚未打印到最后数目,此时可以有两种方式来完成号码的打印。一种方式是:印号机的印号机构可被计算机20这样来控制,即一纵列所有的印号机构在该纵列已经打印到最后数目100,000后立即自动停止工作,而票券纸K继续不停向前馈送,其它各纵列所有的印号机构仍按上述方式继续工作,直至所有各纵列都各自打印完最后的数目100,000。印号机袛在此时停止工作。为使印号机构单独不工作,应把这个印号机构从它的打印位置上移开,因此在它经过承压筒时要把它抬起不让它与承压筒接触。这种方法要求装在号码筒上的印号机构能单独地移动。在上述全自动打印号码的情况下,每一纵列在达到其数字序列最后号码之后,显然在该纵列中还会产生出未印号码的票券-只有最后完成打印号码的该纵列除外-,这些未印号码的票券可在以后分出,经过核查再行销毁;如果合适,它们也可在另外的操作中,用特殊的号码序列打上号码后继续使用。

或者另一种方式是:利用尚未打印完号码的纵列的印号机构去对单张票券打印号码-根据图2的例子,亦就是对纵列A、C和D-,在这些纵列中,票券号码的打印一直继续到最后的数目100,000,废票可以用半自动方法分出,必要时也可用人工方法分出。

票券筒纸K离开印号机4以后,就经过读出装置8(图1a及1b),读出装置能读出打上的记号或盖销印刷,然后在已知的裁条机9内裁切成长条S,裁条机用的是园形刀片,然后送入切券机10,切成最终规格的票券W,即所谓一批印刷品。切券机10是横向切割机,它的刀片11亦表示在图1b中。

一张张票券W按纵列经过装置12以便分出废票券,这个装置与已知装置是类似的。装置12由读出装置8控制,读出装置8检测到一张废票券后,即发出适当的时间延迟的分离信号,使装置12做一反转动作。显然,由读出装置8检测到的废票券位置,考虑到已知的传送速率,应和计算机20内存储的位置符合,这样,读出装置8的结果亦对废票券提供了一个附加的核实。

分离废票券的装置12在考虑的例子中与切券机10的滚筒联合动作,并用其吸滚柱使合格票券笔直通过不被偏转,在没有吸力作用时,这些合格票券能达到传送系统13,而当有吸力作用时,废票券就沿着吸力滚柱的周边,进入收集箱14。在下列专利中,描述了这种有吸力滚柱的分离装置,例如在先的欧洲专利应用№802010637,相当于美国专利说明书4,299,325。对票券用的其它自动控制分离装置亦有透露,例如,西德专利说明书1,499,514及1,524,627,相当于美国专利说明书3,412,993。

分出的废票券为了核查亦可对它们计数,在销毁它们之前,其数量应与计算机中存入的废票券数目比较一下。

现在剩下合格票券的传送序列,是一定数目范围内的一个正确、完整的号码序列。因此,在传送系统13上每个纵列依次排好的票券可以堆成一叠叠,并依已知方式,在包扎台15上包成一扎扎的票券Z,每扎100张,图解上如图1a所示。一扎扎票券Z然后经过缓冲台18,最后被送至包装台19,使票券扎Z受到财务封印并把一定扎数的票券包成一捆,一般10扎为一捆,票券经过反复点数后,这一捆捆票券再经财务封印,然后包装成一大包。在此情况下,可以保证每包内有预定数量的票券,且这些票券具有给定数字范围内的完整的号码序列。缓冲台18可使大量一扎扎的票券,在到达财务封印和包装台19之前暂时得到寄放。这样,即使包装台19的工作有所中断或由于某种原因包装工作需延迟某一时间,仍能保持前面的打印号码、裁切和分离操作,都按正常速度进行。

原理上,印号机构中的号码滚轮可以彼此独立地用电控制,这种印号机构也能用于票券号码的打印。在此情况下,十位数号码滚轮和更高位数号码滚轮都由计算机20单独控制。这种号码滚轮可如此设计,除十个数字外,它们可具有一个不打印空位或一个盖销标记;遇到废票券时,它们可以不打印或者印上盖销标记。这个方法显然也能用于一纵列的那些票券,即上面讲过的,这一纵列已经完成了号码的打印,但该纵列的票券还在送入印号机,直要等到所有其它纵列都打印完最后的号码才停止。当采用上述印号机构时,若其号码滚轮上具有盖销标记,则特殊的盖销打印机3也可省掉。

另一方面,为了防止在废票券上打号码,可使相应的印号机构,在有废票券经过时,暂时移开它的工作位置,这在原理上也是可行的,亦即是说,印号机构需向号码筒轴方向移进,使废票券经过相当的号码打印机时不与印号机构接触。为了这个目的,任一号码筒上所有的印号机构必须安装得使它能从它们的工作位置单独移开。这种移动在机械上可用偏心件来完成,或者利用电磁的方法,改变印号机构位置的控制信号则由计算机20给出。

对于由整页张印刷所产生的页张票券情况,可参阅图4及5来说明本发明的工艺过程。在此情况下,凡功能与图1a例子的处理设备相当的设备,在图4中都标有相同的参考数字。在图5中,表示了图4处理方法的一种修改。图中的参考数字仅代表问题中的处理点。

页张F印好票券后尚未打印号码,它首先经过检查,看有没有不合格的票券,把废票券打上记号。在图5中,用×表示这些打上记号的废票券。

检查后的页张,按图4及5中的箭头方向,单独且依次地经过一些设备,首先经过读出装置2,然后经过盖销打印机3和印号机4,这些设备可以和图1a例子中具有相同的结构。打有记号的废票券位置由读出装置2读出,并存入计算机内,计算机控制盖销打印机3,为了盖销废票券,计算机还控制印号机4,控制方式已在票券筒纸情况中说明过。在所考虑的例子中,每一页张包含4×8张票券,对于经过印号机4的方向而言,页张排列成4纵列和8横行。于是,印号机的每一号码筒具有8组印号机构,均匀地分布在号码筒的周边,号码筒每转一圈,就在一页纸上打上号码,每一组印号机构又有4个平行的印号机构,可以同时对一横行打印号码。一页每一纵列中的每张票券,分属于数字系列A、B、C或D(图5),并需连续地打上号码,但废票券除外。在图5的例子中,数字系列A的纵列中有一张废票券,纵列B和D中各有2张废票券。在下一页的各个纵列中,号码序列要继续接下去。

在印号机4的出口处,页张先不叠起来,如同通常处理过程中的习惯做法,这些页张要依次地进一步单独处理。页张经过能读出盖销印刷的读出装置8,并在裁条机9内裁成长条S,裁条机是个纵向的裁切机。长条S再在切券机10内切成单张票券W。在图4的例子中,切券机10类似于纵向裁切机,而在图5例子中,用一横向裁切机来切券。

废票券在分离装置12中分开,分离装置12由读出装置8或计算机控制,控制方式和图1a及1b的第一例示实施新型中的一样,废票券最后进入收集箱14。从同一纵列得出的合格单张票券W,在包扎台15上形成一扎扎票券Z,每扎100张,且具有完整的号码序列。这些一扎扎票券Z在财务封印台16中接受财务封印,并通过传送带17被送至缓冲台18,然后送入自动包装台19,在包装台19上,每10扎包成一捆,其中印有号码的票券都属于同一号码序列,然后再经财务封印和包装。

图6表示固定在号码筒5a上的一个印号机构6a,号码筒固定在印号机4的号码打印机4a的轴4′上。根据图6a在所考虑的例子中,印号机构6a包括6个号码滚轮21至26,亦即是个位数号码滚轮21、十位数号码滚轮22、百位数号码滚轮23等等。号码滚轮21至26全都固定在印号机构架28上,它们都绕一公共轴27迴转。个位数号码滚轮21在运动上独立于其它号码滚轮22至26,并由小电动机29(图6及6b)使之向前移动,电动机按前述方式由计算机20控制,电动机轴上有一齿轮30,它与中间齿轮31啮合,后者又啮合到个位数号码滚轮的缺口内。

一个双臂的前向移动杠杆32(图6a及6b)从它本质上可知是用来使剩下的号码滚轮22至26向前移动;这个杠杆能绕轴27迴转,并在一端带动一执行滚轮33,而在另一端带动一爪钩架34,爪钩架上装有动作爪钩35,即所谓前爪钩。这个包括爪钩35的爪钩架34是支撑在前向移动杠杆32的臂上,并能绕轴36迴转,爪钩架34被一弹簧(图中未画)拉住,使动作爪钩35压在号码滚轮22至26旁边的缺口方向上。号码滚轮22至26的各个缺口的齿隙深度以及所附动作爪钩35的长度都按通常已知方式设计和规定尺寸,使附随十位数号码滚轮22的爪钩35总是啮合在该号码滚轮的缺口内,但附随百位数号码滚轮23的爪钩35,袛当十位数号码滚轮22处在号码9时,才能啮合到缺口内。同样,其它更高位号码滚轮24至26的动作爪钩35,也都在比其小一数级的号码滚轮不为号码9时不能啮合,袛在低一数级的号码滚轮处在号码9位置时,才能啮合到缺口中。在号码滚轮22至26全处在号码9时,也袛有在这种情况下,所有5个动作爪钩35全都啮合在各自的缺口中。

号码筒5a每转一圈,前向移动杠杆32的执行滚轮33转而遇到控制弯头37,后者牢固在号码打印机4a上,结果前向移动杠杆32暂时绕图6b的箭头F1方向迴转,这样,十位数号码滚轮22以及,如果凑巧的话,其它几个其所附的动作爪钩35已啮合在缺口中的号码滚轮都向前进一步。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希望不改变十位数位置上的号码,为了在前向移动杠杆32被控制弯头37触动时不让十位数号码滚轮22向前移动,可在印号机构架28上或在爪钩架34附近的号码筒上装一电磁38,当电磁铁通电时,它把爪钩架34连同动作爪钩35顺着图6b箭头F2的方向抬起,刚好与上述弹簧的作用相反,这样,就使所有的动作爪钩35脱离号码滚轮的缺口。此时,前向移动杠杆32再遇到控制弯头37时向前正方向冲一次,但动作爪钩35都已脱离,十位数号码滚轮22以及其它高位数号码滚轮都不会向前移动。然而如果电磁铁38不通电,当前向移动杠杆32动作时,十位数号码滚轮22向前移一步;此时,如果十位数号码滚轮刚好从号码9移至0,则百位数号码滚轮23亦被近旁的动作爪钩35带动一步。

依照本发明的装置,并不限于上述例示的实施新型,还可作多种变化,特别是单个处理台的结构设计,尤其是印号机构的结构设计及其控制方法。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