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显示技术 / 配向 / 车辆用座椅

车辆用座椅

阅读:927发布:2024-02-15

专利汇可以提供车辆用座椅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车辆用座椅包括座椅坐垫,所述座椅坐垫被配置为在用于供乘坐者就座的座椅 位置 和从所述座椅位置向上方大致平行移动后的 搁板 位置之间移动。,下面是车辆用座椅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包括:座椅坐垫,所述座椅坐垫被配置为在用于供乘坐者就座的座椅位置和从所述座椅位置向上方大致平行移动后的搁板位置之间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座椅靠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座椅坐垫位于所述搁板位置时,在所述座椅坐垫与位于所述座椅坐垫的下方的车辆的地板面之间存在空间,所述空间与车辆的行李舱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坐垫在该座椅坐垫的上表面包括倾斜面,所述倾斜面在所述座椅坐垫位于所述座椅位置时向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方且车辆高度方向上的下方倾斜,所述座椅坐垫位于所述搁板位置时的所述倾斜面与平面的度比所述座椅坐垫位于所述座椅位置时的所述倾斜面与所述水平面的角度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坐垫位于所述搁板位置时的所述座椅靠背与所述座椅坐垫的上表面的接触位置位于比所述座椅坐垫位于所述座椅位置时的所述座椅靠背与所述座椅坐垫的上表面的接触位置靠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方。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靠背包括:
座椅靠背下部;以及
座椅靠背上部,所述座椅靠背上部被配置为相对于车辆的左右的侧壁在车辆前后方向转动,
在所述座椅坐垫位于所述座椅位置时,所述座椅靠背下部通过下端部与所述座椅坐垫的上表面接触,所述座椅靠背上部位于所述座椅靠背下部的上方,
在所述座椅坐垫位于所述搁板位置时,所述座椅靠背下部位于所述座椅靠背上部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方,所述座椅靠背上部相对于所述车辆的侧壁转动以使与所述座椅坐垫位于所述座椅位置时相比所述座椅靠背上部的下端部位于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更前方,所述座椅靠背上部通过该座椅靠背上部的所述下端部与所述座椅坐垫的上表面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在车辆左右方向上位于所述车辆用座椅的两外侧的车辆的左右的侧壁中的至少一方设有扶手,所述扶手用于供在位于所述座椅位置的所述座椅坐垫上就座的乘坐者使用,在所述座椅坐垫位于所述座椅位置时,所述座椅坐垫的上表面位于比所述扶手的上表面靠下方处,
在所述座椅坐垫位于所述搁板位置时,所述座椅坐垫的上表面位于与所述扶手的上表面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坐垫在车辆高度方向上的移动通过电动来进行。
9.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坐垫在车辆高度方向上的移动通过手动来进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座椅坐垫设有辅助弹簧,所述辅助弹簧被配置为对所述座椅坐垫向上方施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座椅坐垫设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被配置为向车辆高度方向上的上方突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的第一位置位于比所述突出部的第二位置靠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方,所述第一位置是所述座椅坐垫位于所述搁板位置时的所述突出部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所述座椅坐垫位于所述座椅位置时的所述突出部的位置。

说明书全文

车辆用座椅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座椅,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用后座椅。

背景技术

[0002] 为了确保车辆的货物空间,提出了各种座椅方案(例如,日本特开2016-022803、日本特开2018-103945)。日本特开2016-022803公开了使座椅坐垫以座椅坐垫的后端部为旋转中心向座椅靠背侧弹起的技术。此外,日本特开2018-103945公开了使座椅靠背以座椅靠背的下端部为旋转中心向座椅坐垫侧旋转并倾倒的技术。
[0003] 在车辆的乘坐者仅为驾驶席乘坐者或者仅为驾驶席乘坐者和副驾驶席乘坐者的情况下,即在车辆的乘坐者仅为前座乘坐者的情况下,有时后座椅的座椅坐垫被用作货物放置处。但是,在上述车辆用座椅中,在后座椅能用作座椅的情况下,车辆的前座乘坐者将手伸向放置于后座椅的座椅坐垫上的货物时,必须将手伸向车辆后方且斜下方。此外,为了抑制在制动操作时等乘坐者相对于座椅坐垫向车辆前方移动,座椅坐垫的上表面成为向车辆后方且下方的斜下方倾斜的倾斜面,因此,在座椅坐垫上货物容易向车辆后方移动。因此,恐怕手够不到货物。此外,在使座椅坐垫向座椅靠背侧弹起的情况、使座椅靠背向座椅坐垫侧旋转并倾倒的情况下,难以将座椅坐垫用作货物放置处。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前座乘坐者能容易地够到放置于后座椅的座椅坐垫上的货物的车辆用座椅。
[0005]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是车辆用座椅。所述车辆用座椅包括座椅坐垫,所述座椅坐垫被配置为在用于供乘坐者就座的座椅位置和从所述座椅位置向上方大致平行移动后的搁板位置之间移动。
[0006] 可以是,在所述第一方案中,所述车辆用座椅包括座椅靠背。
[0007] 根据上述第一方案,可以是座椅坐垫被配置为在座椅位置和从座椅位置向上方大致平行移动后的搁板位置之间移动。因此,通过使座椅坐垫位于座椅位置,能将车辆用座椅用作座椅。此外,通过使座椅坐垫向上方大致平行移动而位于搁板位置,能将座椅坐垫用作搁板。由此,能有效地利用车辆用座椅。
[0008] 此外,使后座椅的座椅坐垫位于搁板位置,由此,在前座乘坐者将手伸向放置于后座椅的座椅坐垫上的货物的情况下,仅大致平地将手伸向车辆后方即可。因此,与将手伸向车辆后方且下方的斜下方的情况相比,从前座乘坐者(肩)至货物的距离变近,能容易地够到放置于后座椅的座椅坐垫上的货物。
[0009] 可以是,在所述第一方案中,在所述座椅坐垫位于所述搁板位置时,在所述座椅坐垫与位于所述座椅坐垫的下方的车辆的地板面之间存在空间,所述空间与车辆的行李舱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连通。
[0010] 根据上述构成,座椅坐垫的下方的空间与行李舱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连通,因此,能将长条状的货物装载于车内。
[0011] 可以是,在所述第一方案中,所述座椅坐垫在该座椅坐垫的上表面包括倾斜面,所述倾斜面在所述座椅坐垫位于所述座椅位置时向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方且车辆高度方向上的下方倾斜,所述座椅坐垫位于所述搁板位置时的所述倾斜面与水平面的度比所述座椅坐垫位于所述座椅位置时的所述倾斜面与所述水平面的角度小。
[0012] 根据上述构成,所述座椅坐垫位于所述搁板位置时的所述倾斜面与水平面的角度比所述座椅坐垫位于所述座椅位置时的所述倾斜面与所述水平面的角度小,因此,在座椅坐垫上货物不易向车辆后方移动。因此,在前座乘坐者将手伸向放置于后座椅的位于搁板位置的座椅坐垫上的货物的情况下,能容易地够到货物。
[0013] 可以是,在所述第一方案中,所述座椅坐垫位于所述搁板位置时的所述座椅靠背与所述座椅坐垫的上表面的接触位置位于比所述座椅坐垫位于所述座椅位置时的所述座椅靠背与所述座椅坐垫的上表面的接触位置靠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方。
[0014] 根据上述构成,座椅坐垫位于搁板位置时的座椅靠背与座椅坐垫上表面的接触位置位于比座椅坐垫位于座椅位置时的座椅靠背与座椅坐垫上表面的接触位置靠车辆前方,因此,能缩小放置于座椅坐垫上的货物能相对于座椅坐垫向后方移动的距离。因此,在前座乘坐者将手伸向放置于后座椅的位于搁板位置的座椅坐垫上的货物的情况下,能容易地够到货物。
[0015] 可以是,在所述第一方案中,所述座椅靠背包括座椅靠背下部和座椅靠背上部,所述座椅靠背上部被配置为相对于车辆的左右的侧壁在车辆前后方向转动,在所述座椅坐垫位于所述座椅位置时,所述座椅靠背下部通过下端部与所述座椅坐垫的上表面接触,所述座椅靠背上部位于所述座椅靠背下部的上方,在所述座椅坐垫位于所述搁板位置时,所述座椅靠背下部位于所述座椅靠背上部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方,所述座椅靠背上部相对于所述车辆的侧壁转动以使与所述座椅坐垫位于所述座椅位置时相比所述座椅靠背上部的下端部位于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更前方,所述座椅靠背上部通过该座椅靠背上部的所述下端部与所述座椅坐垫的上表面接触。
[0016] 根据上述构成,可以是在座椅坐垫位于搁板位置时,座椅靠背上部相对于车辆的左右的侧壁转动以使与座椅坐垫位于座椅位置时相比座椅靠背上部的下端部位于车辆更前方,座椅靠背上部通过该座椅靠背上部的下端部与座椅坐垫的上表面接触。因此,能使座椅坐垫位于搁板位置时的座椅靠背与座椅坐垫的上表面的接触位置比座椅坐垫位于座椅位置时的座椅靠背与座椅坐垫的上表面的接触位置靠车辆前方。由此,能缩小放置于座椅坐垫上的货物能相对于座椅坐垫向后方移动的距离。其结果是,在前座乘坐者将手伸向放置于后座椅的位于搁板位置的座椅坐垫上的货物的情况下,能容易地够到货物。
[0017] 此外,在座椅坐垫位于搁板位置时,座椅靠背下部位于座椅靠背上部的车辆后方,座椅靠背上部通过该座椅靠背上部的下端部与座椅坐垫的上表面接触,因此,与座椅靠背不采用由座椅靠背上部和座椅靠背下部构成的分体结构而是直接相对于车辆的左右的侧壁旋转以使座椅靠背的下端部向车辆前方移动,而该下端部与座椅坐垫的上表面接触的情况相比,能抑制座椅靠背与座椅坐垫上表面的接触位置过于靠近车辆前方。由此,能确保位于搁板位置的座椅坐垫的作为搁板的进深比较大。
[0018] 可以是,在所述第一方案中,在车辆左右方向上位于所述车辆用座椅的两外侧的车辆的左右的侧壁中的至少一方设有扶手,所述扶手用于供在位于所述座椅位置的所述座椅坐垫上就座的乘坐者使用,在所述座椅坐垫位于所述座椅位置时,所述座椅坐垫的上表面位于比所述扶手的上表面靠下方处,在所述座椅坐垫位于所述搁板位置时,所述座椅坐垫的上表面位于与所述扶手的上表面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
[0019] 根据上述构成,在座椅坐垫位于搁板位置时,座椅坐垫的上表面位于与扶手的上表面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因此,能将扶手上表面和座椅坐垫上表面双方作为一个搁板面来使用,能在车辆左右方向上谋求货物放置空间的大型化。
[0020] 可以是,在所述第一方案中,所述座椅坐垫在车辆高度方向上的移动通过电动来进行。
[0021] 根据上述构成,座椅坐垫在车辆高度方向上的移动通过电动来进行,因此,与座椅坐垫在车辆高度方向上的移动通过手动来进行的情况相比,能容易地进行座椅坐垫在车辆高度方向上的移动。此外,能对座椅坐垫在车辆高度方向上的移动赋予高级感。
[0022] 可以是,在所述第一方案中,所述座椅坐垫在车辆高度方向上的移动通过手动来进行。
[0023] 根据上述构成,座椅坐垫在车辆高度方向上的移动通过手动来进行,因此,与座椅坐垫在车辆高度方向上的移动通过电动来进行的情况相比,价格低廉。
[0024] 可以是,在所述第一方案中,在所述座椅坐垫设有辅助弹簧,所述辅助弹簧被配置为对所述座椅坐垫向上方施
[0025] 根据上述构成,即使在座椅坐垫在车辆高度方向上的移动通过手动来进行的情况下,也能在使座椅坐垫从座椅位置向搁板位置移动时利用辅助弹簧的施加力,能容易地使座椅坐垫移动。
[0026] 可以是,在所述第一方案中,在所述座椅坐垫设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被配置为向车辆高度方向上的上方突出。
[0027] 可以是,在所述第一方案中,所述突出部的第一位置位于比所述突出部的第二位置靠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方。所述第一位置可以是所述座椅坐垫位于所述搁板位置时的所述突出部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可以是所述座椅坐垫位于所述座椅位置时的所述突出部的位置。附图说明
[0028]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进行说明,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其中:
[0029] 图1是实施例1的车辆用座椅的、座椅坐垫位于搁板位置时的概略立体图。其中,本图也能应用于实施例2。
[0030] 图2是实施例1的车辆用座椅的、座椅坐垫位于座椅位置时的概略立体图。其中,本图也能应用于实施例2。
[0031] 图3是实施例1的车辆用座椅的、座椅坐垫位于搁板位置时的示意侧视图。
[0032] 图4是表示实施例1的车辆用座椅的、座椅坐垫从搁板位置向座椅位置移动时的中途状态的示意侧视图。
[0033] 图5是实施例1的车辆用座椅的、座椅坐垫位于座椅位置时的示意侧视图。
[0034] 图6是实施例2的车辆用座椅的、座椅坐垫位于搁板位置时的示意侧视图。
[0035] 图7是实施例2的车辆用座椅的、在座椅靠背下部位于座椅靠背上部的车辆后方的状态下使座椅坐垫从搁板位置移动到座椅位置时的示意侧视图。
[0036] 图8是实施例2的车辆用座椅的、使座椅靠背下部从图7的状态移动到座椅靠背上部的下方时的示意侧视图。
[0037] 图9是实施例2的车辆用座椅的、座椅坐垫位于座椅位置时的示意侧视图。
[0038] 图10是实施例2的车辆用座椅中在滑动机构所使用的销的立体图。
[0039] 图11是实施例2的车辆用座椅中在滑动机构所使用的销的剖视图。
[0040] 图12是实施例2的车辆用座椅中在滑动机构所使用的销和滑动轨道的局部主视图。
[0041] 图13是图12的ⅩⅢ-ⅩⅢ线剖视图。
[0042] 图14是实施例2的车辆用座椅中的座椅靠背的、座椅靠背下部位于座椅靠背上部的车辆后方时的立体图。
[0043] 图15是实施例2的车辆用座椅中的座椅靠背的、座椅靠背下部位于座椅靠背上部的下方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图1~图5示出了实施例1的车辆用座椅,图6~图15示出了实施例2的车辆用座椅。其中,图1、图2不仅能应用于实施例1,也能应用于实施例2。需要说明的是,图中FR表示前方(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方),UP表示上方(车辆高度方向上的上方)。对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共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未图示,但可以将车辆左右方向(车辆宽度方向)的朝向表示为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右方、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左方。
[0045] 首先,对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共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实施例的车辆用座椅并不特别限定,例如用于双(coupe)式车辆。双门式车辆是指主要由一人或两人使用包括驾驶席和副驾驶席的前座椅(前座),根据情况使用后座椅也能用来四人乘坐的车辆。
[0046]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座椅(以下,也仅称为座椅)10是设置于驾驶席1a和副驾驶席1b的后方(车辆后方)的后座椅。在座椅10的车辆后方有车辆的行李舱100。在车辆左右方向上位于座椅10的两外侧的车辆的左右的侧壁200设有能供就座于座椅10的乘坐者使用的扶手210。扶手210设置于作为侧壁200的构成部件的车厢侧装饰件220。需要说明的是,行李舱100可以是被配置为容纳车辆中的货物的货舱。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货舱是与配置有驾驶席1a和副驾驶席1b、座椅10的客舱连通的开放式货舱,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例如,也可以是货舱与客舱之间被隔壁分离的密闭式货舱。
[0047] 座椅10具有座椅坐垫20和座椅靠背30。
[0048] 座椅坐垫20可以是在车辆左右方向上未被分割的非分体座椅坐垫,也可以是在车辆左右方向上被分割为多个的分体式座椅坐垫。此外,座椅靠背30可以是在车辆左右方向上未被分割的非分体式座椅靠背,也可以是在车辆左右方向上被分割为多个的分体式座椅靠背。
[0049] 如图5所示,为了抑制在制动操作时等乘坐者相对于座椅坐垫20向车辆前方移动,座椅坐垫20在上表面21具有向车辆后方且下方倾斜的倾斜面21a。倾斜面21a设置于座椅坐垫20的上表面21的车辆前后方向的整个表面或者大致整个表面。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中,附图标记400表示前车门装饰件,附图标记410表示设置于前车门装饰件400的前车门扶手,附图标记420表示设置于驾驶席1a与副驾驶席1b之间的控制台(console)装置,附图标记430表示设置于控制台装置420的控制台盖(console lid)。
[0050] 座椅坐垫20能在能供乘坐者就座于座椅坐垫20的座椅位置20a(参照图5)和从座椅位置20a向上方移动后的搁板位置20b(参照图3)之间沿车辆上下方向大致平行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图5所示,大致平行移动是指座椅坐垫20的前端部25和后端部26在同方向上以大致相同的移动量进行移动,是指以座椅坐垫20的倾斜面21a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不比座椅坐垫20位于座椅位置20a时的倾斜角度变大的方式进行移动。
[0051] 如图5所示,在座椅坐垫20位于座椅位置20a时,座椅坐垫20的上表面21位于比扶手210的上表面211靠下方处。如图3所示,在座椅坐垫20位于搁板位置20b时,座椅坐垫20的上表面21位于与扶手210的上表面211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以便能将扶手210的上表面211和座椅坐垫20的上表面21双方作为一个搁板面来使用。
[0052] 在座椅坐垫20位于搁板位置20b时,在座椅坐垫20的下方存在空间S,所述空间S与车辆的行李舱100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连通。空间S是座椅坐垫20的下表面22与位于所述下表面22的竖直下方的车辆的地板面F之间的空间。地板面F与行李舱100的底板面110呈大致相同的高度,以便能将地板面F和行李舱100的底板面110双方作为一个货物装载面来使用。
[0053] 在座椅坐垫20从座椅位置20a向搁板位置20b移动时,以后端部26的移动量比前端部25的移动量多的方式向上方移动。因此,座椅坐垫20的倾斜面21a在座椅坐垫20位于搁板位置20b时成为比在座椅坐垫20位于座椅位置20a时更接近水平的角度。
[0054] 座椅坐垫20的上下移动可以通过电动来进行,也可以通过手动来进行。可以在座椅坐垫20设有被配置为向车辆高度方向上的上方突出的突出部。座椅坐垫20和座椅靠背30可以成为一体,座椅靠背30也可以是座椅坐垫20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可以被配置为相对于座椅坐垫20在车辆高度方向上移动。所述突出部也可以被配置为相对于座椅坐垫20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移动。所述突出部可以被配置为在座椅坐垫20位于座椅位置20a时所述突出部被收纳于座椅坐垫20内。所述突出部可以被配置为在座椅坐垫20位于搁板位置20b时所述突出部从座椅坐垫20向车辆高度方向上的上方突出。所述突出部的第一位置可以位于比所述突出部的第二位置靠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方。所述第一位置可以是所述座椅坐垫20位于搁板位置20b时的所述突出部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可以是所述座椅坐垫20位于座椅位置20a时的所述突出部的位置。
[0055] 座椅靠背30能用作乘坐者的靠背。座椅靠背30具有座椅靠背下部31和能相对于车辆的左右的侧壁200在车辆前后方向转动(包括摆动)的座椅靠背上部32。座椅靠背上部32在上端部32b具有旋转轴32c,能绕旋转轴32c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转动。
[0056] 如图5所示,在座椅坐垫20位于座椅位置20a时,座椅靠背下部31位于座椅靠背上部32的下方,通过下端部31a与座椅坐垫20的上表面21接触。座椅靠背上部32位于座椅靠背下部31的上方。
[0057] 如图3所示,在座椅坐垫20位于搁板位置20b时,座椅靠背下部31位于座椅靠背上部32的车辆后方。座椅靠背上部32相对于车辆的侧壁200转动以使与座椅坐垫20位于座椅位置20a时相比下端部32a位于车辆更前方,座椅靠背上部32通过下端部32a与座椅坐垫20的上表面21接触。
[0058] 座椅坐垫20位于搁板位置20b时的座椅靠背30与座椅坐垫20的上表面21的接触位置C2(图3)位于比座椅坐垫20位于座椅位置20a时的座椅靠背30与座椅坐垫20的上表面21的接触位置C1(图5)靠车辆前方。即,座椅坐垫20位于搁板位置20b时的座椅靠背上部32的下端部32a与座椅坐垫20的上表面21的接触位置C2(图3)位于比座椅坐垫20位于座椅位置20a时的座椅靠背下部31的下端部31a与座椅坐垫20的上表面21的接触位置C1(图5)靠车辆前方。
[0059] 在此,对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共同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0060] (A)座椅坐垫20能在座椅位置20a和从座椅位置20a向上方大致平行移动后的搁板位置20b之间移动,因此,通过使座椅坐垫20位于座椅位置20a,能将车辆用座椅10用作能供乘坐者就座的座椅。此外,通过使座椅坐垫20向上方大致平行移动而使座椅坐垫20位于搁板位置20b,能将座椅坐垫20用作搁板。由此,能有效地利用车辆用座椅10。
[0061] (B)使车辆用座椅10的座椅坐垫20位于搁板位置20b,由此,在就座于前座的乘坐者将手伸向放置于车辆用座椅10的座椅坐垫20上的货物的情况下,仅大致水平地将手伸向车辆后方即可。因此,与将手伸向车辆后方且下方的斜下方的情况相比,从前座乘坐者(肩)至货物的距离变近,能容易地够到放置于车辆用座椅(后座椅)10的座椅坐垫20上的货物。
[0062] (C)座椅坐垫20的下方的空间S与行李舱100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连通,因此,能将长条状的货物装载于车内。
[0063] 需要说明的是,假设即使在座椅坐垫20位于座椅位置20a的状态下将座椅靠背30朝向座椅坐垫20侧绕下端部旋转并倾倒,也能通过使倾倒后的座椅靠背30的上方空间和行李舱100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连通来装载长条状的货物。但是,在利用绕下端部倾倒后的座椅靠背30的上方空间的情况下,(i)为了抑制在行李舱100的底板面110与座椅靠背30之间产生高低差,需要将行李舱100的底板面110抬高至倾倒后的座椅靠背30的上表面的高度,行李舱100的上下方向上的空间会变小。此外,(ii)从车外能完全看见长条状的货物,在安全防范上和美观上存在改善的余地。对此,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位于搁板位置20b的座椅坐垫20的下方的空间S与行李舱100连通,因此,即使不将行李舱100的底板面110抬高,也不存在与行李舱100的底板面110的高低差,或者该高低差为能忽略的程度,能谋求行李舱100的上下方向上的空间的大型化。此外,因座椅坐垫20而难以从车外看到长条状的货物,在安全防范上和美观上是有利的。
[0064] (D)座椅坐垫20的上表面21的倾斜面21a在座椅坐垫20位于搁板位置20b时成为比座椅坐垫20位于座椅位置20a时更接近水平的角度,因此,(i)在座椅坐垫20上货物不易向车辆后方移动。因此,在前座乘坐者将手伸向放置于车辆用座椅10的位于搁板位置20b的座椅坐垫20上的货物的情况下,能容易地够到货物。此外,(ii)能扩大位于搁板位置20b的座椅坐垫20的后端部26与地板面F之间的上下方向上的间隔。
[0065] (E)在座椅坐垫20位于搁板位置20b时的座椅靠背30与座椅坐垫上表面21的接触位置C2位于比座椅坐垫20位于座椅位置20a时的座椅靠背30与座椅坐垫上表面21的接触位置C1靠车辆前方,因此,能缩小放置于座椅坐垫20上的货物能相对于座椅坐垫20向后方移动的距离。因此,在前座乘坐者将手伸向放置于位于搁板位置20b的座椅坐垫20上的货物的情况下,能容易地够到货物。
[0066] (F)在座椅坐垫20位于搁板位置20b时,座椅靠背上部32相对于车辆的左右的侧壁200转动以使与座椅坐垫20位于座椅位置20a时相比下端部32a位于车辆更前方,座椅靠背上部32通过下端部32a与座椅坐垫20的上表面21接触。因此,能使座椅坐垫20位于搁板位置
20b时的座椅靠背30与座椅坐垫上表面21的接触位置C2位于比座椅坐垫20位于座椅位置
20a时的座椅靠背30与座椅坐垫上表面21的接触位置C1靠车辆前方。由此,能缩小放置于座椅坐垫20上的货物能相对于座椅坐垫20向后方移动的距离。其结果是,在前座乘坐者将手伸向放置于位于搁板位置20b的座椅坐垫20上的货物的情况下,能容易地够到货物。
[0067] (G)在座椅坐垫20位于搁板位置20b时,座椅靠背下部31位于座椅靠背上部32的车辆后方,座椅靠背上部32通过下端部32a与座椅坐垫20的上表面21接触,因此,与座椅靠背30不采用上下分体结构而是直接相对于车辆的左右的侧壁200绕旋转轴32c旋转以使座椅靠背30的下端部向车辆前方移动,而所述下端部与座椅坐垫20的上表面21接触的情况相比,能抑制座椅靠背30与座椅坐垫上表面21的接触位置C2过于靠近车辆前方。由此,能确保位于搁板位置20b的座椅坐垫20的作为搁板的进深比较大。
[0068] (H)在座椅坐垫20位于搁板位置20b时,座椅坐垫20的上表面21位于与扶手210的上表面211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因此,能将扶手上表面211和座椅坐垫上表面21双方作为一个搁板面来使用,能在车辆左右方向上谋求货物放置空间的大型化。此外,在座椅坐垫20位于座椅位置20a时,座椅坐垫上表面21位于比扶手上表面211靠下方处,因此,就座于位于座椅位置20a的座椅坐垫20的乘坐者能将扶手210用作扶手。
[0069] 接着,对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中特有的部分进行说明。
[0070] 〔实施例1〕
[0071] 在实施例1中示出了座椅坐垫20的上下移动通过电动来进行的情况。
[0072] 如图3~图5所示,座椅坐垫20以能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被设置于车厢侧装饰件220内的滑动机构300支承。滑动机构300具有一对前侧可动轨道310和一对后侧可动轨道320。一对前侧可动轨道310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位于比座椅坐垫20的中央24靠前方处,在车辆左右方向上位于座椅坐垫20的两外侧,在上下方向延伸设置。一对后侧可动轨道320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位于比座椅坐垫20的中央24靠后方处,在车辆左右方向上位于座椅坐垫20的两外侧,在上下方向延伸设置。
[0073] 在所有的可动轨道310、320上分别设有省略图示的滚珠丝杠。并且,通过省略图示的达的动作来使滚珠丝杠运动,由此,能使座椅坐垫20上下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在车厢侧装饰件220等设有使省略图示的马达工作的工作开关330。
[0074] 座椅靠背下部31以能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被座椅坐垫20支承。设置于上端部32b的旋转轴32c以能转动的方式被车辆的侧壁200支承,由此,座椅靠背上部32以能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转动的方式被侧壁200支承。
[0075] 在此,对实施例1的工作进行说明。
[0076] (a)如图3所示,在座椅坐垫20位于搁板位置20b时,座椅靠背下部31位于座椅靠背上部32的车辆后方。座椅靠背上部32通过下端部32a与座椅坐垫20的上表面21接触。
[0077] (b)在使座椅坐垫20从搁板位置20b向座椅位置20a移动时持续操作(按压操作)工作开关330,使被滑动机构300支承的座椅坐垫20向图3的A1方向下降直至到达座椅位置20a。当座椅坐垫20下降时,被座椅坐垫20支承的座椅靠背下部31也一起下降。座椅靠背上部32因自重而向下端部32a向车辆后方且下方移动的方向(图4的A2方向)转动直至与省略图示的止动件抵接。
[0078] 在座椅坐垫20完全下降至座椅位置20a后,用手将座椅靠背下部31相对于座椅坐垫20向车辆前侧(图5的A3方向)拉出,使座椅靠背下部31的车辆前侧面与座椅靠背上部32的车辆前侧面成为同一平面或者大致同一平面。
[0079] (c)如图5所示,在座椅坐垫20位于座椅位置20a时,座椅靠背下部31位于座椅靠背上部32的下方。座椅靠背下部31的车辆前侧面与座椅靠背上部32的车辆前侧面成为同一平面或者大致同一平面。座椅靠背下部31通过下端部31a与座椅坐垫20的上表面21接触。该座椅靠背下部31与座椅坐垫上表面21的接触位置C1位于比座椅坐垫20位于搁板位置20b时的座椅靠背上部32与座椅坐垫上表面21的接触位置C2靠车辆后方。
[0080] (d)在使座椅坐垫20从座椅位置20a向搁板位置20b移动时,用手将座椅靠背下部31相对于座椅坐垫20向车辆后方(图5的A3的相反方向)按压来使其移动。然后,如图4所示,持续操作(按压操作)工作开关330,使被滑动机构300支承的座椅坐垫20上升直至到达搁板位置20b。当座椅坐垫20上升时,被座椅坐垫20支承的座椅靠背下部31也一起上升。座椅靠背上部32在座椅坐垫20上升时被座椅靠背下部31推动而向下端部32a向车辆前方且上方移动的方向(图4的A2的相反方向)转动。并且,在座椅坐垫20完全上升至搁板位置20b时,成为上述(a)的状态。
[0081] 接着,对实施例1的效果进行说明。在实施例1中,座椅坐垫20的上下移动通过电动来进行,因此,与座椅坐垫20的上下移动通过手动来进行的情况相比,能容易地进行座椅坐垫20的上下移动。此外,能对座椅坐垫20的上下移动赋予高级感。
[0082] 〔实施例2〕
[0083] 在实施例2中示出了座椅坐垫20的上下移动通过手动来进行的情况。
[0084] 如图6~图9所示,座椅坐垫20以能在上下方向上滑动的方式被设置于车厢侧装饰件220内的滑动机构300支承。滑动机构300具有一对前侧滑动轨道311和一对后侧滑动轨道321。一对前侧滑动轨道311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位于比座椅坐垫20的中央24靠前方处,在车辆左右方向上位于座椅坐垫20的两外侧,在上下方向延伸设置。一对后侧滑动轨道321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位于比座椅坐垫20的中央24靠后方处,在车辆左右方向上位于座椅坐垫20的两外侧,在上下方向延伸设置。
[0085] 如图10~图13所示,装配于座椅坐垫20的滑340分别以能在上下方向上滑动的方式被支承于所有的滑动轨道311、321。装配于线材341的端部的销342以能从滑块340突出的方式被支承于各滑块340,并始终被销施力弹簧343向从滑块340突出的方向施力。
[0086] 如图13所示,在所有的滑动轨道311、321分别设有在座椅坐垫20位于搁板位置20b时供销342进入的上侧销接受孔301和在座椅坐垫20位于座椅位置20a时供销342进入的下侧销接受孔302。并且,销342进入上侧销接受孔301,由此,滑块340的上下移动被限制,装配有滑块340的座椅坐垫20被保持在搁板位置20b。此外,销342进入下侧销接受孔302,由此,滑块340的上下移动被限制,装配有滑块340的座椅坐垫20被保持在座椅位置20a。
[0087] 线材341例如配置在座椅坐垫20的下表面22,与设置于座椅坐垫20的车辆前侧端部或者其附近的省略图示的操作杆连接。并且,对该操作杆进行操作(拉动操作)来拉入线材341,由此,销342克服销施力弹簧343的施加力而被拉入滑块340侧。当销342被拉入时,销342从上侧销接受孔301或者下侧销接受孔302脱出,滑块340和装配有滑块340的座椅坐垫
20变得能上下移动。
[0088]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6~图9所示,为了减小将座椅坐垫20从座椅位置20a向上方移动至搁板位置20b时的抬起力,在座椅坐垫20设有辅助弹簧350。辅助弹簧350例如为螺旋弹簧,通过第一端部与座椅坐垫20卡合,通过第二端部与车辆侧壁200卡合。
[0089] 如图14、图15所示,座椅靠背下部31通过铰链33以能转动的方式被装配于座椅靠背上部32的下端部32a。座椅靠背下部31在位于座椅靠背上部32的下方时,通过第一钩环扣件(hook-and-loop fastener)34被固定于座椅靠背上部32,在位于座椅靠背上部32的后方时,通过第二钩环扣件35被固定于座椅靠背上部32。在座椅靠背下部31位于座椅靠背上部32的下方时,座椅靠背下部31的车辆前侧面与座椅靠背上部32的车辆前侧面成为同一平面或者大致同一平面。
[0090] 在位于座椅靠背上部32的下方时的座椅靠背下部31的下端部31a设有将座椅靠背下部31固定于车辆的侧壁200或者车辆的地板壁的座椅靠背定件36。此外,在座椅靠背下部31设有用于解除座椅靠背锁定件36的锁定的锁定解除带(strap)37。
[0091] 在座椅靠背上部32设有盘簧(spiral spring)38,所述盘簧38相对于车辆侧壁200绕旋转轴32c对座椅靠背上部32向下端部32a向车辆前方且上方移动的方向转动施力。盘簧38通过第一端部与车辆侧壁200卡合,通过第二端部与座椅靠背上部32卡合。座椅靠背上部
32通过盘簧38的施加力而向车辆前方且上方转动直至与省略图示的止动件抵接。
[0092] 在此,对实施例2的工作进行说明。
[0093] (a)如图6和图13所示,在座椅坐垫20位于搁板位置20b时,销342进入上侧销接受孔301,座椅坐垫20被保持在搁板位置20b。座椅靠背下部31位于座椅靠背上部32的车辆后方,通过第二钩环扣件35被固定于座椅靠背上部32。座椅靠背上部32通过下端部32a与座椅坐垫20的上表面21接触。
[0094] (b)在使座椅坐垫20从搁板位置20b向座椅位置20a移动时对省略图示的操作杆进行操作(拉动操作)来拉入线材341,将销342从上侧销接受孔301拔出。然后,用手将座椅坐垫20向下方(图6的A4方向)按下。如图7所示,当按下座椅坐垫20直至销342到达下侧销接受孔302时,销342进入下侧销接受孔302,座椅坐垫20被保持在座椅位置20a。
[0095] 之后,将座椅靠背下部31从第二钩环扣件35剥离,并且使座椅靠背下部相对于座椅靠背上部32向下方(图7的A5方向)转动。如图8所示,在使座椅靠背下部31转动直至来到座椅靠背上部32的下方时,座椅靠背下部31通过第一钩环扣件34被固定于座椅靠背上部32。
[0096] 之后,在座椅靠背下部31通过第一钩环扣件34被固定于座椅靠背上部32的状态下,克服盘簧38的施加力将座椅靠背30向车辆后方(图8的A6方向)推动,使座椅靠背锁定件36锁定来将座椅靠背30固定于车辆侧壁200或者车辆的地板壁。在座椅靠背锁定件36已锁定时,座椅靠背30维持克服盘簧38的施加力而被向车辆后方推压的状态。
[0097] (c)如图9所示,在座椅坐垫20位于座椅位置20a时,销342进入下侧销接受孔302,座椅坐垫20被保持在座椅位置20a。座椅靠背下部31位于座椅靠背上部32的下方,通过第一钩环扣件34被固定于座椅靠背上部32。座椅靠背下部31通过下端部31a与座椅坐垫20的上表面21接触。该座椅靠背下部31与座椅坐垫上表面21的接触位置C1位于比座椅坐垫20位于搁板位置20b时的座椅靠背上部32与座椅坐垫上表面21的接触位置C2靠车辆后方。
[0098] (d)在使座椅坐垫20从座椅位置20a向搁板位置20b移动时,对锁定解除带37进行操作(拉动操作)来解除座椅靠背锁定件36的锁定。如图8所示,当座椅靠背锁定件36的锁定被解除时,座椅靠背30通过盘簧38的施加力而向车辆前侧(图8的A6的相反方向)转动直至与省略图示的止动件抵接。
[0099] 之后,如图7所示,将座椅靠背下部31从第一钩环扣件34剥离,并且使座椅靠背下部31相对于座椅靠背上部32向车辆后方(图7的A5的相反方向)转动。当使座椅靠背下部31转动直至来到座椅靠背上部32的后方时,座椅靠背下部31通过第二钩环扣件35被固定于座椅靠背上部32。
[0100] 之后,对省略图示的操作杆进行操作(拉动操作)来拉入线材341,将销342从下侧销接受孔302拔出。然后,如图6所示,利用辅助弹簧350的施加力的同时用手将座椅坐垫20向上(图6的A4的相反方向)抬起。当将座椅坐垫20抬起至销342到达上侧销接受孔301时,销342进入上侧销接受孔301,座椅坐垫20被保持在搁板位置20b。并且,在座椅坐垫20被保持在搁板位置20b时,成为上述(a)的状态。
[0101] 接着,对实施例2的效果进行说明。实施例2的构成是座椅坐垫20的上下移动通过手动来进行,因此,与座椅坐垫20的上下移动通过电动来进行的情况相比,能实现价格低廉。
[0102] 此外,由于设有辅助弹簧350,即使在座椅坐垫20的上下移动通过手动来进行的情况下,也能在使座椅坐垫20从座椅位置20a向搁板位置20b移动时利用辅助弹簧350的施加力,能容易地(用比较小的力)使座椅坐垫20移动。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