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物理 / 向列相 / 一种大载重货梯

一种大载重货梯

阅读:859发布:2024-01-09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大载重货梯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大载重货梯,包括顶部的机房、通过曳引绳连接的轿架和对重装置,所述机房包括主承重梁、副承重梁、对重承重梁组件、两组轿厢承重梁组件,通过分别大载重货梯中的机房、轿架、对重装置进行技术改进优化,并将三者之间的联动关系进行合理设计,使大载重货梯的运行更为平稳,整体结构强度得到合理加强,并实现小曳引机驱动大承载的需求,大大降低 电梯 制造成本,同时也降低对曳引绳 抗拉强度 的要求,通过将机房、轿架、对重装置的部件进行合理配置,充分利用三者的空间,使电梯整体的空间占用大大降低,节省空间。,下面是一种大载重货梯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大载重货梯,包括顶部的机房、通过曳引绳连接的轿架和对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房包括主承重梁、副承重梁、对重承重梁组件、两组轿厢承重梁组件,所述主承重梁与副承重梁间隔开正对设置,所述对重承重梁组件、两组轿厢承重梁组件均横跨在主承重梁和副承重梁上方设置,所述主承重梁、副承重梁以及两组轿厢承重梁组件构成机房的安装框架结构,所述对重承重梁组件设置在其中一组轿厢承重梁组件的外侧,所述对重承重梁组件、两组轿厢承重梁组件形成三列式排布结构,所述主承重梁上安装有曳引机,所述曳引机设置在靠近对重承重梁组件的一端,所述副承重梁、两组轿厢承重梁组件中均设有一对轿厢定滑轮,所述对重承重梁组件中设有三个对重定滑轮;
所述轿架包括主轿架、在主轿架两侧对称设置的副轿架、通过主轿架和副轿架承托的轿底、将主轿架与副轿架相连的挑梁、安装在挑梁内的轿顶轮,所述主轿架和副轿架的上下端均安装有导靴,所述主轿架的底部设有一套安全钳,所述主轿架与轿底之间设有斜拉杆,所述主轿架、轿底、斜拉杆形成三形加固结构,所述轿顶轮的外侧设有防护栏,所述轿底的两端设有轿架;
所述对重装置包括两个对重架,两个对重架之间设有将两个对重架连接成整体的连接杆,每个对重架的顶部均设有一对对重轮,每个对重架均包括有矩形框架、安装在矩形框架内的对重、用于将对重块压紧安装在矩形框架内的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设置在对重块的顶部,所述矩形框架的底部横向间隔分布有若干个调整底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载重货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重块包括金属外壳、设置在金属外壳内的配重块,所述金属外壳的一端开口,所述金属外壳的内壁与配重块的外壁相匹配,所述配重块从金属外壳的开口处套入金属外壳内,所述金属外壳的开口处设有插条将配重块定在金属外壳内,所述配重块包括全封闭的塑料外壳、设置在塑料外壳内的若干条架,所述钢架的两端固定承托在塑料外壳的两端,所述塑料外壳内填充泥,所述塑料外壳开设有用于向塑料外壳内浇注水泥浇注口以及用于排出塑料外壳内气体的排气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载重货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分别固定安装在两横梁上的两块安装板、连接两块安装板的支撑杆,每块安装板上均设有两条连接杆,连接杆一端从上至下穿过安装板,连接杆的底部连接有喇叭状的抵压件,连接杆开设有外螺纹,安装板与连接杆之间通过螺母调节组件锁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任一所述的一种大载重货梯,其特征在于:两个对重架呈双排结构设置,矩形框架的四个顶角处设有弹性导靴,所述弹性导靴包括安装座、滑块,所述安装座与滑块之间通过弹簧连接,所述滑块安装在安装座内,所述滑块开设有用于与电梯对重导轨配合的滑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载重货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机的底部设有主机架,所述曳引机通过主机架安装在主承重梁上,其中一组轿厢承重梁组件的端部卡入主机架内固定,另一组轿厢承重梁组件的端部设有轿厢绳头架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载重货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轿架的底部也设有一套安全钳,所述安全钳之间设有提拉机构联动,所述提拉机构包括横跨主轿架和副轿架的两条短轴、设置在两条短轴端部的两个拉把、连接两个拉把的撑条,所述撑条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拉把与两条短轴连接,每条短轴的两端套接有用于提拉安全钳动作的拉手,所述拉手设置在安全钳的正上方,所述撑条的中部套接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一端设有卡板,另一端与撑条固定连接,所述卡板固定安装在主轿架上。

说明书全文

一种大载重货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电梯制造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载重货梯。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电梯使用范围及场合的不断扩展,大型仓储设备的不断更新,市场希望电梯能够拥有更大的承载能,而电梯运行的动力来源于曳引机,曳引机影响着电梯的运行速度和承载能力,国内的曳引机可承载范围较小,难以担任大载重货梯的承载重任,大载重货梯主要由曳引绳传动连接机房、轿架和对重装置,使电梯实现升降运动,因此需要针对于大载重货梯的运行环境和技术需求进行机房、轿架、对重装置的整体结构进行技术革新,使大载重货梯可以采用小曳引机实现大承载的需求。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布置合理、节省空间、采用小曳引机实现大承载需求的大载重货梯。
[0004]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载重货梯,包括顶部的机房、通过曳引绳连接的轿架和对重装置,其中,
所述机房包括主承重梁、副承重梁、对重承重梁组件、两组轿厢承重梁组件,所述主承重梁与副承重梁间隔开正对设置,所述对重承重梁组件、两组轿厢承重梁组件均横跨在主承重梁和副承重梁上方设置,所述主承重梁、副承重梁以及两组轿厢承重梁组件构成机房的安装框架结构,所述对重承重梁组件设置在其中一组轿厢承重梁组件的外侧,所述对重承重梁组件、两组轿厢承重梁组件形成三列式排布结构,所述主承重梁上安装有曳引机,所述曳引机设置在靠近对重承重梁组件的一端,所述副承重梁、两组轿厢承重梁组件中均设有一对轿厢定滑轮,所述对重承重梁组件中设有三个对重定滑轮;
所述轿架包括主轿架、在主轿架两侧对称设置的副轿架、通过主轿架和副轿架承托的轿底、将主轿架与副轿架相连的挑梁、安装在挑梁内的轿顶轮,所述主轿架和副轿架的上下端均安装有导靴,所述主轿架的底部设有一套安全钳,所述主轿架与轿底之间设有斜拉杆,所述主轿架、轿底、斜拉杆形成三形加固结构,所述轿顶轮的外侧设有防护栏,所述轿底的两端设有轿架;
所述对重装置包括两个对重架,两个对重架之间设有将两个对重架连接成整体的连接杆,每个对重架的顶部均设有一对对重轮,每个对重架均包括有矩形框架、安装在矩形框架内的对重、用于将对重块压紧安装在矩形框架内的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设置在对重块的顶部,所述矩形框架的底部横向间隔分布有若干个调整底座。
[0005] 在本发明中,所述对重块包括金属外壳、设置在金属外壳内的配重块,所述金属外壳的一端开口,所述金属外壳的内壁与配重块的外壁相匹配,所述配重块从金属外壳的开口处套入金属外壳内,所述金属外壳的开口处设有插条将配重块定在金属外壳内,所述配重块包括全封闭的塑料外壳、设置在塑料外壳内的若干条架,所述钢架的两端固定承托在塑料外壳的两端,所述塑料外壳内填充泥,所述塑料外壳开设有用于向塑料外壳内浇注水泥浇注口以及用于排出塑料外壳内气体的排气口。
[0006] 在本发明中,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分别固定安装在两横梁上的两块安装板、连接两块安装板的支撑杆,每块安装板上均设有两条连接杆,连接杆一端从上至下穿过安装板,连接杆的底部连接有喇叭状的抵压件,连接杆开设有外螺纹,安装板与连接杆之间通过螺母调节组件锁紧连接。
[0007] 在本发明中,两个对重架呈双排结构设置,矩形框架的四个顶角处设有弹性导靴,所述弹性导靴包括安装座、滑块,所述安装座与滑块之间通过弹簧连接,所述滑块安装在安装座内,所述滑块开设有用于与电梯对重导轨配合的滑槽。
[0008] 在本发明中,所述曳引机的底部设有主机架,所述曳引机通过主机架安装在主承重梁上,其中一组轿厢承重梁组件的端部卡入主机架内固定,另一组轿厢承重梁组件的端部设有轿厢绳头架固定。
[0009] 在本发明中,所述副轿架的底部也设有一套安全钳,所述安全钳之间设有提拉机构联动,所述提拉机构包括横跨主轿架和副轿架的两条短轴、设置在两条短轴端部的两个拉把、连接两个拉把的撑条,所述撑条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拉把与两条短轴连接,每条短轴的两端套接有用于提拉安全钳动作的拉手,所述拉手设置在安全钳的正上方,所述撑条的中部套接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一端设有卡板,另一端与撑条固定连接,所述卡板固定安装在主轿架上。
[001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分别大载重货梯中的机房、轿架、对重装置进行技术改进优化,并将三者之间的联动关系进行合理设计,使大载重货梯的运行更为平稳,整体结构强度得到合理加强,并实现小曳引机驱动大承载的需求,大大降低电梯制造成本,同时也降低对曳引绳抗拉强度的要求,通过将机房、轿架、对重装置的部件进行合理配置,充分利用三者的空间,使电梯整体的空间占用大大降低,节省空间。附图说明
[0011]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滑轮组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机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机房的主视图;
图6为实施例一机房的仰视图;
图7为实施例一轿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一主轿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一主轿架的主视图;
图10为图8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11为实施例一轿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一轿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一对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一导靴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一调节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实施例一对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实施例一对重块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图18为实施例一对重块的内部结构主视图;
图19为实施例一对重块的侧视图;
图20为实施例一钢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实施例一钢架的主视图;
图22为实施例一压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图22的左视图;
图24为图22的俯视图;
图25为实施例二导靴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图25的俯视图;
图27为实施例三提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13] 实施例:如图1至图2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大载重货梯,包括顶部的机房1、通过曳引绳连接的轿架2和对重装置3,其中,
所述机房1包括主承重梁11、副承重梁12、对重承重梁组件13、两组轿厢承重梁组件14,所述主承重梁11与副承重梁12间隔开正对设置,所述对重承重梁组件13、两组轿厢承重梁组件14均横跨在主承重梁11和副承重梁12上方设置,所述主承重梁11、副承重梁12以及两组轿厢承重梁组件14构成机房1的安装框架结构,所述对重承重梁组件13设置在其中一组轿厢承重梁组件14的外侧,所述对重承重梁组件13、两组轿厢承重梁组件14形成三列式排布结构,所述主承重梁11上安装有曳引机15,所述曳引机15设置在靠近对重承重梁组件13的一端,所述副承重梁12、两组轿厢承重梁组件14中均设有一对轿厢定滑轮141、141’、142、
142’、143、143’,所述对重承重梁组件13中设有三个对重定滑轮131、131’、131”,从而形成曳引比为8:1的驱动布局,通过将电梯机房1中的承重框架及承重组件进行合理的布局,同时结合轿厢定滑轮141、141’、142、142’、143、143’和对重滑轮的省力原理,通过布置曳引比为8:1的机房1结构实现小曳引机15驱动大载重货梯的目的,降低电梯机房1的生产制造成本。
[0014]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曳引机15的底部设有主机架16,所述曳引机15通过主机架16安装在主承重梁11上,其中一组轿厢承重梁组件14的端部卡入主机架16内固定,另一组轿厢承重梁组件14的端部设有轿厢绳头架17固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轿厢绳头架17包括两侧的槽钢、以及横跨在两槽钢顶部的绳头板,所述轿厢承重梁组件14的端部插入轿厢绳头架17内,通过绳头板压紧固定。
[0015]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主承重梁11底部设有导向轮18,所述导向轮18设置在靠近对重承重梁组件13的一端,所述导向轮18转动轴线与对重定滑轮131、131’、131”的转动轴线相互垂直设置。
[0016]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主承重梁11和副承重梁12的底部均设有用于将其垫起固定高度的垫梁19,所述垫梁19的垫起高度大于导向轮18凸出主承重梁11底部的高度。所述副承重梁12上设有对重绳头架17’,所述对重承重梁组件13的端部卡入对重绳头架17’内固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对重绳头架17’的结构与轿厢绳头架17的结构相同。
[0017]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每对轿厢定滑轮141、141’、142、142’、143、143’的正上方均罩设有一个轿厢定滑轮罩,每个对重定滑轮131、131’、131”的上方均罩设有一个对重定滑轮罩。所述对重承重梁组件13包括对重承重梁,所述对重定滑轮131、131’、131”安装在对重承重梁的上方。所述轿厢承重梁组件14包括轿厢承重梁,所述轿厢定滑轮141、141’、142、142’、143、143’安装在轿厢承重梁的上方,可以有效防止灰尘等异物进入滑轮组内影响滑轮组运行,保障电梯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0018] 所述轿架2包括主轿架21、在主轿架21两侧对称设置的副轿架22、通过主轿架21和副轿架22承托的轿底23、将主轿架21与副轿架22相连的挑梁24、安装在挑梁24内的轿顶轮25、25’、25”、25’”,所述主轿架21和副轿架22的上下端均安装有导靴26,所述主轿架21的底部设有一套安全钳27,所述主轿架21与轿底23之间设有斜拉杆28,所述主轿架21、轿底23、斜拉杆28形成三角形加固结构,所述轿顶轮25、25’、25”、25’”的外侧设有防护栏29,所述轿底23的两端设有轿门架20;通过将轿架2设置为主轿架21和对称分布的两组副轿架22结构,并且在轿架2的上下两端设置导靴26,在主轿架21上配置单列导轨、一套安全钳27,使电梯制动更为安全可靠,避免多列导轨安全钳27联动受力不均、动作不统一的险;进一步的通过在轿架2的顶部设置两对轿顶轮25、25’、25”、25’”,实现8:1的吊挂比,降低主机的性能要求和轿架2的强度要求,从而降低其制造成本;再进一步的通过整体优化轿架2的结构,通过在轿架2上设置防护栏29、斜拉杆28、轿门架20等结构,使轿架2的整体结构强度和安全性均得到提高。
[0019] 所述主轿架21包括上梁211、轿架立柱212、下梁213、用于连接上梁211与轿架立柱212的连接板214,所述上梁211、轿架立柱212、下梁213之间连接形成框架结构。所述轿底23包括顶板231和底架232,所述顶板231覆盖在底架232上,所述底架232由若干条纵横交错的支撑杆构成。所述下梁213、安全钳27、导靴26沿导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梁211由两条平行设置的槽钢构成,所述主轿架21和副轿架22的结构设计相同,所述主轿架21的上梁211采用的槽钢强度和导靴26强度均较副轿架22的上梁211采用的槽钢强度和导靴26强度高。
[0020]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挑梁24设有两对,两对挑梁24分别设置在上梁211两端部的下方,每对挑梁24内均安装有一对轿顶轮25、25’、25”、25’”,所述挑梁2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绳轮罩,所述绳轮罩罩设在轿顶轮25、25’、25”、25’”的正上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轿顶轮25、25’、25”、25’”的正下方也设有绳轮罩,防止异物进入影响轿顶轮25、25’、25”、25’”动作,轿顶轮25、25’、25”、25’”的中部设有转轴支撑其转动,转轴的两端设有U型螺栓,所述转轴通过U型螺栓固定安装在挑梁24的下方,转轴的压力始终施加在挑梁24的底面上。
[0021]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梁211的两端设有用于安装导靴26的导靴板,所述导靴板安装在上梁211的上方,所述导靴26安装在导靴板的上方。所述导靴板的外周边设有用于固定安装防护栏29的连接角钢,所述连接角钢的两端连接有连接角码,所述防护栏29通过连接角码固定安装在挑梁24的外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护栏29为方格状结构,所述连接角码为直角角码,与连接角钢构成凹型连接结构,所述连接角钢固定安装在上梁211的上方,通过上梁211支撑防护栏29。
[0022]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轿门架20包括地坎201、设置在地坎201两端的轿门立柱202、用于将两端轿门的轿门立柱202连接成轿门架20结构的门机臂203,所述门机臂203固定安装在轿架立柱212内侧。
[0023] 所述对重装置3包括两个对重架31,两个对重架31之间设有将两个对重架31连接成整体的连接杆32,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对重架31呈单排并列式结构设置,每个对重架31的顶部均设有一对对重轮33、33’、33”、33’”,每个对重架31均包括有矩形框架311、安装在矩形框架311内的对重块312、用于将对重块312压紧安装在矩形框架311内的压紧机构313,所述压紧机构313设置在对重块312的顶部,所述矩形框架311的底部横向间隔分布有若干个调整底座314。所述矩形框架311中设有连接槽钢314,所述连接槽钢314将矩形框架311划分为上部用于安装对重轮33、33’、33”、33’”的上安装区和下部用于安装对重块312的下安装区,两个对重轮33、33’并排间隔安装在上安装区内,所述下安装区内设有将下安装区平分为左右半部的中间立柱315,两个对重轮33、33’分别设置在下安装区左右半部的正上方,通过将对重装置3分为两个对重架31,对重架31之间通过连接杆32拼接,同时在对重架31中设置两个对重轮33、33’、33”、33’”,使对重架31形成8:1的曳引比,降低对重绳的负载力,同时通过对重架31自身的结构改进,包括在对重架31框架的底部设置调节底座314,将对重块312的安装区域设置为四个部分,下安装区内设置中间立柱315,使对重架31框架内部结构强度提高,并且矩形框架311中的上横梁3111和下横梁3112均通过联接板3114固定安装在对重立柱3113上,使矩形框架311的外部结构强度得到保证,不易发生变形
[0024]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矩形框架311包括顶部前后两侧的两条上横梁3111、左右两侧的对重立柱3113、底部前后两侧的两条下横梁3112,所述矩形框架311为长方体框架结构,所述上横梁3111、下横梁3112均采用槽钢结构,便于矩形框架311的安装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其结构强度,防止其发生形变。
[0025]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对重轮33、33’、33”、33’”的中心设有用于支撑对重轮33、33’、33”、33’”转动的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设有用于固定安装转轴的U型螺栓,所述转轴通过U型螺栓固定扣压在上横梁3111的下方,所述转轴与对重轮33、33’、33”、33’”之间设有滚珠轴承,对重轮33、33’、33”、33’”通过滚珠轴承沿转轴转动,所述转轴的两端通过U型螺栓扣压固定在上横梁3111的下方,安装便捷,并且对重绳在牵引过程中,转轴的受力作用点始终位于上横梁3111的底面,避免U型螺栓在工作过程中受力过大而受损,U型螺栓在此仅需起到限位的作用。
[0026]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横梁3111的顶部设有两个护罩,底部设有若干条挡绳角钢,所述护罩和挡绳角钢均安装在两条上横梁3111之间,所述护罩罩设在对重轮33、33’、33”、33’”的正上方,通过在上横梁3111中设置护罩和挡绳角钢均可以使矩形框架311的结构强度进一步稳固,使两条上横梁3111始终保持平行设置,每个所述对重轮33、33’、
33”、33’”的两侧均设有挡绳角钢,挡绳角钢与对重轮33、33’、33”、33’”之间间隔5mm~
10mm,对对重绳起到限位作用。
[0027]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矩形框架311上设有导靴板,所述导靴26通过导靴板固定安装在矩形框架311上。所述导靴26包括与导靴板贴合安装的安装板261、设置在安装板261上的加强筋262、设置在加强筋262上的调节机构263、通过调节机构263调节的滑块264,所述滑块264上开设有滑槽2641,当矩形框架311发生微小形变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调节机构263以及导靴26与导靴板之间的相对安装位置进行调节,无需对整个对重架31进行修复或更换,降低维保成本。
[0028]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调节底座314由顶部和底部的两块支撑板3141、以及设置在两块支撑板3141之间的两个支撑筋3142构成,所述支撑筋3142为槽钢结构,两个支撑筋3142之间正对或背对设置,调节底座314的支撑强度有效提高,所述调节底座314设置有若干个,所述调节底座314设置在对重块312安装区的正下方中部位置。
[0029]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矩形框架311还包括有联接板3114,所述上横梁3111和下横梁3112均通过联接板3114固定安装在对重立柱3113上。所述中间立柱315为工型结构。所述对重立柱3113的侧面设有用于安装对重块312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设置在朝向下安装区的一侧。
[0030] 在本发明中,所述对重块312包括金属外壳3121、设置在金属外壳3121内的配重块3122,所述金属外壳3121的一端开口,所述金属外壳3121的内壁与配重块3122的外壁相匹配,所述配重块3122从金属外壳3121的开口处套入金属外壳3121内,所述金属外壳3121的开口处设有插条3123将配重块3122锁定在金属外壳3121内,所述配重块3122包括全封闭的塑料外壳3124、设置在塑料外壳3124内的若干条钢架3125,所述钢架3125的两端固定承托在塑料外壳3124的两端,所述塑料外壳3124内填充水泥,所述塑料外壳3124开设有用于向塑料外壳3124内浇注水泥的浇注口3126以及用于排出塑料外壳3124内气体的排气口3127。
本发明通过将电梯对重块312设置为外部为金属外壳3121、内侧为全封闭的塑料外壳3124的结构,利用金属外壳3121良好的抗冲击性能,结合塑料外壳3124良好的密封效果,使对重块312内部的填充物不会在电梯运行过程中掉出,并且保证对重块312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变形,从而从整体上为电梯运行提供保障,本发明中,塑料外壳3124内的填充物还可以是混凝土、泥沙等物质,均可以达到本技术效果,与本技术方案属于等同技术手段。
[0031]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钢架3125包括主钢杆31251和若干条分钢杆31252,若干条分钢杆31252沿主钢杆3125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相邻两条分钢杆31252之间沿主钢杆31251的轴线旋转一定角度α,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钢架3125设有三条,每条钢架3125由一条主钢杆31251和九条分钢杆31252构成,相邻两条分钢杆31252之间沿主钢杆31251的轴线旋转角度α=120°,使钢架3125形成树枝状结构,从而使塑料外壳3124内的填充物形成整体,并使填充物的结构强度提高,不易在使用过程中散架。
[0032]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主钢杆31251和分钢杆31252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主钢杆31251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分钢杆31252上开设有外螺纹,使钢架3125的生产制造难度降低,只需要将主钢杆31251和分钢杆31252分别制造加工出来,再进行拼装即可,同时主钢杆31251的长度可以依对重块312的实际尺寸进行裁剪,具有广泛的通用性,裁剪主钢杆31251后将分钢杆31252逐一拧入螺纹孔内即可,拼装非常简便。
[0033]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分钢杆31252垂直主钢杆31251的轴线向外延伸设置,当然在本发明中,所述分钢杆31252也可以与主钢杆31251的轴线倾斜一定的角度设置,与本实施例的技术效果相同,属于等同的技术手段。
[0034]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塑料外壳3124的端部开设有用于将钢架3125插入塑料外壳3124内的插入孔3128,所述插入孔3128包括用于主钢杆31251通过的圆孔部分和用于分钢杆31252通过的长孔部分,所述圆孔部分的孔径与主钢杆31251的外径相匹配,所述长孔部分的宽度和长度分别与分钢杆31252的外径和长度相匹配,钢架3125插入塑料外壳3124时,先将主钢杆31251的端部从圆孔部分插入,转动钢架3125使首条分钢杆31252与长孔部分平行对齐,然后首条分钢杆31252从长孔部分插入塑料外壳3124内,逐渐将钢架3125向内延伸,待第二条分钢杆31252靠近插入孔3128时,转动钢架3125使第二条分钢杆31252与长孔部分平行对齐,然后将第二条分钢杆31252从长孔部分插入塑料外壳3124内,依次类推,待全部分分钢杆31252均进入塑料外壳3124后,将钢架3125的两端承托在塑料外壳3124的两端,并通过堵头将插入孔3128封堵。
[0035]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塑料外壳3124的内腔包括两端渐扩形的接入腔3129和设置在两接入腔3129之间的主配重腔3120,所述分钢杆31252均分布在主配重腔3120中,在本发明中,钢架3125的两端与其相应最近的分钢杆31252之间的距离应大于或等于接入腔3129的长度L1,并且相邻两条分钢杆31252之间间隔的距离应大于接入腔3129的长度L1,从而使钢架3125插入塑料外壳3124内,下一分钢杆31252转动通过长孔部分时,上一分钢杆
31252以进入到主配重腔3120中,避免上一分钢杆31252处于接入腔3129处,由于转动使其与接入腔3129的内壁发生干涉,导致钢架3125无法主动,同时分钢杆31252向外延伸的长度应小于主配重腔3120宽度L2的一半。
[0036] 在本发明中,所述塑料外壳3124和金属外壳3121均为一体结构,制造时,先裁剪所需长度的主钢杆31251,在主钢杆31251的螺纹孔上拧入分钢杆31252,从而形成钢架3125,将钢架3125从插入孔3128插入金属外壳3121内,先将主钢杆31251的端部从圆孔部分插入,转动钢架3125使首条分钢杆31252与长孔部分平行对齐,然后首条分钢杆31252从长孔部分插入塑料外壳3124内,逐渐将钢架3125向内延伸,待第二条分钢杆31252靠近插入孔3128时,转动钢架3125使第二条分钢杆31252与长孔部分平行对齐,然后将第二条分钢杆31252从长孔部分插入塑料外壳3124内,依次类推,待全部分分钢杆31252均进入塑料外壳3124后,将钢架3125的两端承托在塑料外壳3124的两端,并通过堵头将插入孔3128封堵,然后向浇注口3126内通入填充物,使填充物充满整个塑料外壳3124的内腔,用堵头将浇注口3126和排气口3127封堵,使整个塑料外壳3124处于全封闭的状态,如填充物为自然状态下凝固的物质,可待填充物凝固稳定后再用堵头将浇注口3126和排气口3127封堵,形成配重块3122,然后将配重块3122从金属外壳3121的开口处放入,最后插入插条3123锁紧。
[0037] 在本发明中,所述压紧机构313包括分别固定安装在两连接槽钢314上的两块贴合板3131、连接两块贴合板3131的支撑杆3132,每块贴合板3131上均设有两条顶杆3138,顶杆3138一端从上至下穿过贴合板3131,顶杆3138的底部连接有喇叭状的抵压件3133,顶杆
3138开设有外螺纹,贴合板3131与顶杆3138之间通过螺母调节组件3134锁紧连接。
[0038]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贴合板3131包括与连接槽钢314贴合安装的竖板、与连接板214垂直设置的两平板,竖板和平板之间设有用于增强结构强度的斜板,竖板、平板、斜板之间形成三角稳定结构,使贴合板3131的结构强度提高,防止对重架31运行过程中将压紧机构313冲坏。所述螺母调节组件3134包括相互配合锁紧的锁紧螺母Ⅰ和锁紧螺母Ⅱ,所述锁紧螺母Ⅰ设置在平板的上方,所述锁紧螺母Ⅱ设置在平板的下方,锁紧螺母Ⅰ的下端面为锥面凸台结构,锁紧螺母Ⅱ的上端为锥面凹孔结构,通过锥面配合结构的锁紧螺母结构,使顶杆3138的固定性增强,不会由于电梯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抖动而发生松动,对重块312保持压紧状态。
[0039]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顶杆3138的底端设有将四条顶杆3138进行限位的限位环3135,所述抵压件3133设置在限位环3135的下方,所述限位环3135优选为圆环状,同时还可以为方环状,圆环状的限位环3135对顶杆3138的限位作用更强,顶杆3138不易移位,同时为了确保顶杆3138的垂直度以及安装位置的精度,在顶杆3138的上半部也设有限位组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圆弧形连杆3136和直杆3137,所述圆弧形连杆3136和直杆3137的两端均与两顶杆3138连接,并且直杆3137设置在圆弧形连杆3136的弦上使顶杆3138的两端都得到限位。
[0040] 在本实施例中,曳引绳一端固定在对重绳头架17’上,曳引绳依次穿过对重轮33、对重定滑轮131、对重轮33’、对重定滑轮131’,对重轮33”、对重定滑轮131”、对重轮33’”、导向轮18、曳引机15、轿顶轮25、轿厢定滑轮141、轿厢定滑轮141’、轿顶轮25’、轿厢定滑轮142、轿厢定滑轮142’、轿顶轮25”、轿厢定滑轮143、轿厢定滑轮143’、轿顶轮25’”,曳引绳的另一端固定在轿厢绳头架17上。
[0041]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的实施内容与实施例一的实施内容大致相同,其区别之处在于:如图25和图
26所示,在对重装置3上,两个对重架31呈双排结构设置,矩形框架311的四个顶角处设有弹性导靴26’,所述弹性导靴26’包括安装座261’、弹性滑块262’,所述安装座261’与弹性滑块
262’之间通过弹簧263’连接,所述弹性滑块262’安装在安装座261’内,所述弹性滑块262’开设有用于与电梯对重导轨配合的滑槽2631’。
[0042] 实施例三:本实施的实施内容与实施例一的实施内容大致相同,其区别之处在于,如图27所示,所述副轿架22的底部也设有一套安全钳27,所述安全钳27之间设有提拉机构4联动,所述提拉机构4包括横跨主轿架21和副轿架22的两条短轴41、设置在两条短轴41端部的两个拉把42、连接两个拉把42的撑条43,所述撑条43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拉把42与两条短轴41连接,每条短轴41的两端套接有用于提拉安全钳27动作的拉手44,所述拉手44设置在安全钳27的正上方,所述撑条43的中部套接有复位弹簧45,复位弹簧45的一端设有卡板46,另一端与撑条
43固定连接,所述卡板46固定安装在主轿架21上。
[004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轿架立柱212为槽钢结构,所述轿架立柱212朝外设有开口槽,所述拉手44伸出开口槽,拉手44伸出开口槽的一端连接有提拉杆47,提拉杆47沿开口槽延伸与安全钳27连接。
[0044] 在本实施例中,其中一条短轴41上套接有用于带动提拉机构动作的转把48,所述转把48为Z型结构。两个拉把42分别朝两条短轴41的上方和下方延伸设置,所述撑条43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拉把42的端部倾斜设置。所述主轿架21、两个拉把42、撑条43连接形成连杆机构,所述主轿架21为固定杆。所述撑条43的外壁开设有全螺纹,所述撑条43内设有用于进行复位弹簧45定位的定位螺母49,所述复位弹簧45的两端分别通过卡板46和定位螺母49固定。
[0045]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短轴41与主轿架21之间、短轴41与副轿架22之间均设有挡圈进行限位。所述拉手44与安全钳27之间设有提拉杆47,所述拉手44通过提拉杆47连接安全钳27驱动安全钳27动作。
[0046] 实施例四:为了保证大载重货梯的安全运行,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大载重货梯的安全运行方式,包括以下部分:在每根电梯曳引绳的端部安装拉力传感器,通过拉力传感器实时获取每根电梯曳引绳的拉力值F单,并对各拉力值F单进行求和,得拉力值F总;然后将F单和F总输入电梯控制器;电梯控制器将F单和F总分别与系统设定值进行对比计算,得出对比结果;系统设定值包括:单根曳引绳的电梯空载荷拉力值、单根曳引绳自重所产生的拉力值和电梯额定载荷拉力值;电梯控制器依据对比结果,相应执行电梯松绳监测程序、断绳监测程序或超载监测程序。其中,具体的程序执行流程如下:
1、电梯松绳监测程序。
[0047] 当单根曳引绳的拉力值F单处于单根曳引绳的电梯空载荷拉力值的80-85%时,执行电梯松绳监测程序,并判断电梯是否在平层位置:若是,则自动开门并输出松绳报警指令;若否,则将电梯运行至最近的平层位再自动开门并输出松绳报警指令。
[0048] 当输出松绳报警指令后,通过自动调整曳引绳张力装置将拉力值单调整至电梯空载荷拉力值的90-120%,优选为110%,然后解除松绳报警指令,恢复电梯正常运行。
[0049] 2、电梯断绳监测程序。
[0050] 当F单小于系统设定的单根曳引绳自重所产生的拉力值时,执行电梯断绳监测程序,输出断绳报警指令,禁止电梯运行并启动断绳报警器。待维保人员更换了电梯曳引绳后,解除断绳报警指令,恢复电梯正常运行。
[0051] 此外,当某一曳引绳处于断绳状态时,则判断其余各电梯曳引绳的拉力值单是否在安全系数之内,若是,则先将电梯以慢行的方式运行至最近的层门平层处,自动开门,输出断绳报警,禁止电梯运行。同时向电梯监控中心发出信号,以便维保人员及时更换曳引绳。
[0052] 3、超载监测程序。
[0053] 当各电梯曳引绳的F总大于等于电梯额定载荷拉力值的100%时,执行超载监测程序,输出电梯超载指令,禁止电梯运行并发出超载报警信号,层门保持开启状态。当各电梯曳引绳的F总小于电梯额定载荷拉力值的100%时,解除超载报警信号,恢复电梯正常运行。
[005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