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自动扶梯,电梯和楼梯 / 电梯井道 / 一种新型电梯井道底坑检修平台结构

一种新型电梯井道底坑检修平台结构

阅读:826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新型电梯井道底坑检修平台结构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涉及 电梯 检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 电梯井道 底坑检修平台结构,包括基坑、嵌设于基坑转 角 处的多个滑道、滑移设置在多个滑道内的承载基底、设置于基坑底壁且与承载基底抵接的升降模 块 以及活动嵌设于滑道内用于加固承载基底的加固模块,加固模块包括沿滑道长度方向等间隔凹设于滑道上的多个 定位 槽、 水 平滑移设置于承载基底端面且端部与多个定位槽一一对应插接的多根衔接杆以及分别固设于衔接杆端部用于推动衔接杆脱离滑道的转动部件。该衔接平台结构通过调节升降模块使轿厢与承载基底之间的高度处于维修人员施工时较为合适的 位置 ,维修人员能够根据自身调节可控性较强,便于维修人员操作便捷从而能够更加高效的完成维修作业。,下面是一种新型电梯井道底坑检修平台结构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新型电梯井道底坑检修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坑(3)、嵌设于所述基坑(3)转处的多个滑道(1)、滑移设置在多个所述滑道(1)内的承载基底(2)、设置于所述基坑(3)底壁且与所述承载基底(2)抵接的升降模(4)以及活动嵌设于所述滑道(1)内用于加固所述承载基底(2)的加固模块(5);
所述加固模块(5)包括沿所述滑道(1)长度方向等间隔凹设于所述滑道(1)上的多个定位槽(51)、平滑移设置于所述承载基底(2)端面且端部与多个所述定位槽(51)一一对应插接的多根衔接杆(52)以及分别固设于所述衔接杆(52)端部用于推动所述衔接杆(52)脱离所述滑道(1)的转动部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梯井道底坑检修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基底(2)包括两块相互铰接的活动板且整体呈矩形设置,沿所述承载基底(2)对角线方向竖直贯通开设有多个滑槽(53),所述衔接杆(5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块与所述滑槽(53)滑移适配且截面呈T字型设置的延伸杆(5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梯井道底坑检修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定位槽(51)的两个外延上均开设有与所述定位槽(51)连通的转动槽(61),所述转动部件(6)包括竖直固设于所述转动槽(61)内的固定杆(62)和转动套设于所述固定杆(62)周侧上的转动杆(6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电梯井道底坑检修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63)包括活动嵌设在所述转动槽(61)内的竖直段(601)以及与所述衔接杆(52)端部平滑贴合的弯折段(602),当所述衔接杆(52)插接至所述定位槽(51)内时所述弯折段(602)抵接至所述定位槽(51)的内壁上且竖直段(601)与所述衔接杆(52)处于同一轴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梯井道底坑检修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模块(4)包括竖直固设在所述基坑(3)底壁的多个液压杆(41),所述液压杆(41)的伸缩杆端部套设有用于增大与所述承载基底(2)接触面积的衔接套筒(4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电梯井道底坑检修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基底(2)的底端均凹设有与多个所述衔接套筒(42)插接适配的凹槽(4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梯井道底坑检修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3)的底端竖直设置有与电梯配合的补偿绳,所述承载基底(2)的端面上贯通开设有供所述补偿绳穿过的通孔(7)。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电梯井道底坑检修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竖直段(601)远离所述滑道(1)的一侧固设有便于手动调节的调节手柄(8)。

说明书全文

一种新型电梯井道底坑检修平台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检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电梯井道底坑检修平台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电梯底坑是位于轿厢最低层以下的井道部分,其内设有缓冲器及电梯停止开关和井道灯开关、电源插座及照明,为保证电梯在使用中安全,电梯在长期运行过程后,需维修人员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因此为方便维修人员维修,底坑内会设置有可供站立的维修平台,并在井道底坑深度过大时对维修人员的人身安全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0003] 针对上述问题,专利公告号为CN204549696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新型电梯井道底坑检修平台结构,包括两根平行排列且安装在井道壁上的支撑横梁,两根支撑横梁之间固定有两根平行排列并垂直于支撑横梁的纵梁,两根支撑横梁和两根纵梁包围的位置处安装有用于承载检修人员的承载基底,承载基底上正对其下方的设置在井道内的缓冲器的位置处设有供缓冲器上下方向穿过后正常工作的第一防护装置以及在补偿绳上下通行的线路上的位置处设有供补偿绳上下方向穿过后正常工作的第二防护装置,以实现结构简单且维修时不会影响到电梯正常运行的效果。
[0004]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横梁与纵梁均固定安装在电梯底坑的内壁上从而表面搭建的承载基底高度始终恒定不变,维修时维修人员需站立在承载基底上,当停止电梯运行时无法保障轿厢能够准确的停滞在维修人员站立时较为合适的高度位置,使维修人员维修难度增大且对于维修人员的安全防护效果还有待提高,因此上述方案有待改进。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升降且安全性较好的新型电梯井道底坑检修平台结构。
[0006]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 一种新型电梯井道底坑检修平台结构,包括基坑、嵌设于所述基坑转处的多个滑道、滑移设置在多个所述滑道内的承载基底、设置于所述基坑底壁且与所述承载基底抵接的升降模以及活动嵌设于所述滑道内用于加固所述承载基底的加固模块。
[0008] 所述加固模块包括沿所述滑道长度方向等间隔凹设于所述滑道上的多个定位槽、平滑移设置于所述承载基底端面且端部与多个所述定位槽一一对应插接的多根衔接杆以及分别固设于所述衔接杆端部用于推动所述衔接杆脱离所述滑道的转动部件。
[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维修电梯时将承载基底的底端搭接至升降模块的端面上,并将电梯下降至靠近基坑上方后驱动电梯停滞,并调节升降模块升降从而使轿厢与承载基底之间的高度处于维修人员施工时较为合适的位置,维修人员能够根据自身调节,可控性较强,以便于能够更加高效的完成维修作业;将滑动设置在承载基底端面上的多根衔接杆一一对应插接至定位槽内,再通过竖直设置的升降模块对承载基底起到的支撑作用,使承载基底能够更加稳固的固定在基坑内,从而减小了承载基底晃动或倾斜的可能,且承载能更强,极大程度上提高了维修人员的安全性。
[0010]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载基底包括两块相互铰接的活动板且整体呈矩形设置,沿所述承载基底对角线方向竖直贯通开设有多个滑槽,所述衔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块与所述滑槽滑移适配且截面呈T字型设置的延伸杆。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块活动板子上设置的铰接件均位于活动板的底面上,从而使两块活动板不会向下翻转稳定性更好;承载基底的矩形对角线上竖直贯通开设的滑槽截面呈T字形,且衔接杆与延伸杆一体设置成工字形并滑移连接在滑槽内,并使衔接杆的底面始终贴合于承载基底的端面上,从而使衔接杆的滑动过程更加稳定。
[0012] 进一步设置为:多个所述定位槽的两个外延上均开设有与所述定位槽连通的转动槽,所述转动部件包括竖直固设于所述转动槽内的固定杆和转动套设于所述固定杆周侧上的转动杆。
[0013]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杆包括活动嵌设在所述转动槽内的竖直段以及与所述衔接杆端部平滑贴合的弯折段,当所述衔接杆插接至所述定位槽内时所述弯折段抵接至所述定位槽的内壁上且竖直段与所述衔接杆处于同一轴线上。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升降模块将承载基底调节至合适的高度且与定位槽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时,推动衔接杆沿滑槽的轴线移动并与弯折段的端部抵接并逐渐推动转动杆沿固定杆转动,当衔接杆的端部嵌入定位槽时,竖直段分别紧贴于衔接杆的两侧上,从而使承载基底能够稳固在基坑内,使维修人员在基坑作业的安全性更高。
[0015]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模块包括竖直固设在所述基坑底壁的多个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伸缩杆端部套设有用于增大与所述承载基底接触面积的衔接套筒。
[0016]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载基底的底端均凹设有与多个所述衔接套筒插接适配的凹槽。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液压杆的端部套设的衔接套筒增大了与承载基底的接触面积,且衔接套筒的顶端嵌入凹槽内,使承载基底与升降模块之间的衔接能够更加稳定。
[0018]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坑的底端竖直设置有与电梯配合的补偿绳,所述承载基底的端面上贯通开设有供所述补偿绳穿过的通孔。
[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补偿绳通过通孔可正常运作,从而承载基底的安装不会对电梯的正常运作造成影响。
[0020] 进一步设置为:多个所述竖直段远离所述滑道的一侧固设有便于手动调节的调节手柄
[00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调节承载基底的高度时,通过推动调节手柄使竖直段嵌入转动槽内,从而弯折段的端部同步转动并推动衔接杆自定位槽内脱离,安拆便捷效率更高。
[0022]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0023] (1)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升降模块升降使轿厢与承载基底之间的高度处于维修人员施工时较为合适的位置,维修人员能够根据自身调节,可控性较强,以便于维修人员操作便捷从而能够更加高效的完成维修作业。
[0024] (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滑动设置在承载基底端面上的多根衔接杆一一对应插接至定位槽内,使承载基底能够更加稳固的固定在基坑内,从而减小了承载基底晃动或倾斜的可能,且承载能力更强,极大程度上提高了维修人员的安全性。附图说明
[0025]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 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0027] 图3是除去基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 图4主要示出了加固模块和转动部件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9] 附图标记:1、滑道;2、承载基底;3、基坑;4、升降模块;41、液压杆;42、衔接套筒;43、凹槽;5、加固模块;51、定位槽;52、衔接杆;53、滑槽;54、延伸杆;6、转动部件;61、转动槽;62、固定杆;63、转动杆;601、竖直段;602、弯折段;7、通孔;8、调节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1]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新型电梯井道底坑检修平台结构,包括位于电梯井道底端且低于地平面的矩形基坑3,基坑3内壁的四个直角转角处竖直固设有四个与基坑3顶端齐平且横截面呈“L”字型设置的滑道1,四个滑道1的外侧水平滑移连接有一块用于供维修人员站立的矩形承载基底2;基坑3的底壁竖直固设有四根呈十字形分布且顶端抵接至承载基底2底部用于平稳升降承载基底2的升降模块4,承载基底2内还活动嵌设有四组用于加固承载基底2的加固模块5,滑道1内还转动连接有与加固模块5相互配合的转动部件6。
[0032] 参照图2,承载基底2包括两块通过合页相互铰接的活动板且合页铰接件安装在两块活动板的底面上,以便于承载基底2可从基坑3内拆卸下来,并使两块活动板在使用时不会向下翻转稳定性更佳;加固模块5包括沿承载基底2对角线方向竖直贯通开设的四个截面呈“T”型设置的滑槽53,且承载基底2整体呈矩形设置,每个滑槽53内均滑动连接有一块L型衔接杆52,衔接杆52远离滑道1的底端上一体设置有一根T字型延伸杆54,延伸杆54的周侧通过滑槽53延伸出滑槽53外并抵接至承载基底2的底面上,且延伸杆54的长度大于大小大于滑槽53,还包括沿滑道1长度方向等间隔凹设在滑道1上的多个与衔接杆52的端部插接适配的定位槽51;当承载基底2通过升降模块4调节至合适位置时,推动四个衔接杆52使其端部分别嵌入定位槽51内,使承载基底2能够更加稳定的固定在基坑3内,从而减小了承载基底2晃动或倾斜的可能,且承载能力更强,大大的提高了维修人员的安全系数。
[0033] 参照图3,升降模块4包括竖直固设在基坑3底壁的四根液压杆41,液压杆41的端部均固定套设有用于增大与承载基底2接触面积的圆柱形衔接套筒42,承载基底2的底部均开设有与衔接套筒42插接适配的凹槽43,从而使承载基底2与升降模块4之间的衔接能够更加稳定。
[0034] 参照图4,多个定位槽51的外延上均开设有与定位槽51连通的矩形转动槽61,且转动槽61位于滑道1的外壁上,转动部件6包括竖直固设在转动槽61内的圆柱形固定杆62和转动套设在固定杆62周侧的转动杆63,转动杆63包括活动嵌设在转动槽61内的竖直段601和垂直延伸至转动槽61端部的弯折段602,竖直段601远离转动槽61的一侧侧面上固定连接有一块呈“凵”字型设置并便于维修人员手动调节的调节手柄8。
[0035] 处于初始位置时,滑道1上设置的两根转动杆63均嵌设在转动槽61内且弯折段602的外延处相互抵接将定位槽51的开口处闭合;当衔接杆52插至定位槽51内时,衔接杆52的端部抵接至弯折段602上并推动弯折段602沿固定杆62轴向转动,衔接杆52与弯折段602同步嵌入定位槽51内,且竖直段601分别紧贴于衔接杆52的两侧上,从而使承接基底能够稳固在基坑3内,提高了维修人员在基坑3作业的安全性。
[0036] 由于基坑3的底端竖直传动设置有与电梯运行配合的补偿绳,且承载基底2的端面上贯通开设有供补偿绳上下穿过的通孔7,从而检修平台的设置不会影响到电梯的正常运作。
[0037]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0038] 通过在基坑3的底壁上设置升降模块4并在升降模块4上搭设一块供维修人员站立的承载基底2,升降模块4的升降可使轿厢底部与承载基底2端面之间的高度可调试至合适的高度位置;基坑3内壁转角处竖直固设的多个滑道1内等间隔开设的定位槽51与承载基底2上端面滑动设置的衔接杆52插接适配,从而减小了承载基底2的晃动,提高了承载能力极大程度上保护了维修人员的安全。
[0039]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