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灭蚊装置

阅读:226发布:2024-02-21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灭蚊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灭蚊装置,包括呈竖向设置的套筒,在套筒的上端设有呈横向设置的顶板,在顶板下壁面的中部安装有紫光灯,顶板的下壁面通过多个 连接杆 与套筒的上端面连接,在套筒内从上往下设置有第一固定架、第二固定架,在第一固定架上安装有第一 风 扇,在第二固定架上安装有第二风扇,在第一固定架与第二固定架之间设有呈圆形状的 电网 ,电网的边沿与套筒的内壁面固定连接,在套筒的下端设有呈圆桶状的底盖,底盖的上端与套筒的下端可拆连接,在底盖的 侧壁 上设有多个 通风 孔,通风孔安装有过滤网,把电网上的蚊子肢体汇聚在底盖内,从而方便清理,把周围更大范围内的蚊子吸入,进而提高灭蚊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用于各种场所的灭蚊。(ESM)同样的 发明 创造已同日 申请 发明 专利,下面是一种灭蚊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灭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竖向设置的套筒(100),在套筒(100)的上端设有顶盖(200),所述的顶盖(200)包括呈横向设置的顶板(210),所述的顶板(210)呈圆形状,在顶板(210)下壁面的中部安装有紫光灯(220),在顶板(210)的下壁面与套筒(100)的上端面之间设有多个连接杆(230),所述的连接杆(230)呈竖向设置,多个连接杆(230)呈环状间隔排列设置,所述的顶板(210)的下壁面通过多个连接杆(230)与套筒(100)的上端面连接,在套筒(100)内从上往下设置有第一固定架(110)、第二固定架(120),所述的第一固定架(110)、第二固定架(120)分别与套筒(100)的内壁面连接,在第一固定架(110)上安装有第一扇(111),在第二固定架(120)上安装有第二风扇(121),所述的第一风扇(111)、第二风扇(121)的风向均呈从上往下进行吹风,在第一固定架(110)与第二固定架(120)之间设有呈圆形状的电网(130),所述的电网(130)呈横向设置,所述的电网(130)的边沿与套筒(100)的内壁面固定连接,在套筒(100)的下端设有呈圆桶状的底盖(300),所述的底盖(300)呈竖向设置,所述的底盖(300)的上端与套筒(100)的下端可拆连接,在底盖(300)的侧壁上设有多个通风孔(310),多个通风孔(310)呈环状间隔排列设置,所述的通风孔(310)安装有过滤网(320),所述的顶板(210)的边沿连接有呈竖向设置的盖檐部(250),所述的盖檐部(250)具有圆筒形结构,盖檐部(250)的直径由上端向下端逐渐增大,所述的盖檐部(250)的上端与顶板(210)的边沿连接,所述的盖檐部(250)下端的直径大于套筒(100)的直径,所述的第一固定架(110)、第二固定架(120)均呈喇叭状,所述的第一固定架(110)、第二固定架(120)均呈上大下小结构设置,在第一固定架(110)的上端边缘、第二固定架(120)的上端边缘分别与套筒(100)的内壁面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固定架(110)的下端设有圆形的第一风口(112),所述的第二固定架(120)的下端设有圆形的第二风口(122),所述的第一风扇(111)安装在第一风口(112)内,所述的第二风扇(121)安装在第二风口(12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灭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板(210)上壁面的中部设有挂件(240),所述的挂件(240)呈倒U形,所述的挂件(240)的下端与顶板(210)上壁面的中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灭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筒(100)的下端面连接有呈竖向设置的第一螺纹套(140),所述的第一螺纹套(140)的上端与套筒(100)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螺纹套(140)的外侧壁设有外螺纹,所述的底盖(300)的上端面连接有呈竖向设置的第二螺纹套(330),所述的第二螺纹套(330)的下端与底盖(300)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螺纹套(330)的内侧壁设有与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所述的第一螺纹套(140)与第二螺纹套(330)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灭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檐部(250)的内侧壁、顶板(210)的下壁面、第一固定架(110)的上侧壁均铺设有反光层(400)。

说明书全文

一种灭蚊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捕杀蚊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灭蚊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灭蚊器的款式众多,通常包括采用冷触媒光催化技术诱捕,紫外光诱捕,人体诱捕,气流诱捕技术实现吸蚊,在现有技术中采用紫光吸引蚊子,并在紫光的前方设置一电网,将被吸引飞过来的蚊子电击,这种结构的缺点是只能被动的吸蚊,即蚊子若不飞过来则无法完成灭蚊功能;另外一种气流诱捕既是依靠扇的吸引,风扇转动将蚊子吸进来,落在接蚊盒里边,在这过程中大部分的蚊蝇被转动的风扇叶片打死,而未死的蚊蝇只能在接蚊盒中被慢慢闷死,这种结构的缺点是一旦风扇停止工作,未死亡的蚊蝇很可能会从叶片之间的空隙处飞出来逃走,导致灭蚊效果降低,同时两种灭蚊的方式都不便于清理。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灭蚊装置,可提高灭蚊效果,便于清理。
[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0005] 一种灭蚊装置,包括呈竖向设置的套筒,在套筒的上端设有顶盖,所述的顶盖包括呈横向设置的顶板,所述的顶板呈圆形状,在顶板下壁面的中部安装有紫光灯,在顶板的下壁面与套筒的上端面之间设有多个连接杆,所述的连接杆呈竖向设置,多个连接杆呈环状间隔排列设置,所述的顶板的下壁面通过多个连接杆与套筒的上端面连接,在套筒内从上往下设置有第一固定架、第二固定架,所述的第一固定架、第二固定架分别与套筒的内壁面连接,在第一固定架上安装有第一风扇,在第二固定架上安装有第二风扇,所述的第一风扇、第二风扇的风向均呈从上往下进行吹风,在第一固定架与第二固定架之间设有呈圆形状的电网,所述的电网呈横向设置,所述的电网的边沿与套筒的内壁面固定连接,在套筒的下端设有呈圆桶状的底盖,所述的底盖呈竖向设置,所述的底盖的上端与套筒的下端可拆连接,在底盖的侧壁上设有多个通风孔,多个通风孔呈环状间隔排列设置,所述的通风孔安装有过滤网。
[0006]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顶板上壁面的中部设有挂件,所述的挂件呈倒U形,所述的挂件的下端与顶板上壁面的中部固定连接。
[0007]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套筒的下端面连接有呈竖向设置的第一螺纹套,所述的第一螺纹套的上端与套筒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螺纹套的外侧壁设有外螺纹,所述的底盖的上端面连接有呈竖向设置的第二螺纹套,所述的第二螺纹套的下端与底盖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螺纹套的内侧壁设有与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所述的第一螺纹套与第二螺纹套螺纹连接
[0008]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顶板的边沿连接有呈竖向设置的盖檐部,所述的盖檐部具有圆筒形结构,盖檐部的直径由上端向下端逐渐增大,所述的盖檐部的上端与顶板的边沿连接,所述的盖檐部下端的直径大于套筒的直径。
[0009]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固定架、第二固定架均呈喇叭状,所述的第一固定架、第二固定架均呈上大下小结构设置,在第一固定架的上端边缘、第二固定架的上端边缘分别与套筒的内壁面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固定架的下端设有圆形的第一风口,所述的第二固定架的下端设有圆形的第二风口,所述的第一风扇安装在第一风口内,所述的第二风扇安装在第二风口内。
[0010]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盖檐部的内侧壁、顶板的下壁面、第一固定架的上侧壁均铺设有反光层。
[00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首先根据蚊子的趋光性,通过紫光灯把蚊子吸引到套筒与顶板之间的间隙内,然后通过第一风扇的快速气流将蚊子吸入到电网上,蚊子在电网上被电击而死,在第二风扇的吸取下把电网上的蚊子吸进到底盖内,底盖侧壁上的多个通风孔与套筒的上端形成通风通道,并且通风孔上的过滤网可把蚊子的肢体阻挡在底盖内,通过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双重的吸引,一来可把电网上的蚊子肢体汇聚在底盖内,从而方便清理,二来也可把周围更大范围内的蚊子吸入,进而提高灭蚊的效果。
[0012] 本实用新型用于各种场所的灭蚊。附图说明
[001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0014]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0016] 参照图1,这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体地:
[0017] 一种灭蚊装置,包括呈竖向设置的套筒100,在套筒100的上端设有顶盖200,所述的顶盖200包括呈横向设置的顶板210,所述的顶板210呈圆形状,在顶板210下壁面的中部安装有紫光灯220,在顶板210的下壁面与套筒100的上端面之间设有多个连接杆230,所述的连接杆230呈竖向设置,多个连接杆230呈环状间隔排列设置,所述的顶板210的下壁面通过多个连接杆230与套筒100的上端面连接,在套筒100内从上往下设置有第一固定架110、第二固定架120,所述的第一固定架110、第二固定架120分别与套筒100的内壁面连接,在第一固定架110上安装有第一风扇111,在第二固定架120上安装有第二风扇121,所述的第一风扇111、第二风扇121的风向均呈从上往下进行吹风,在第一固定架110与第二固定架120之间设有呈圆形状的电网130,所述的电网130呈横向设置,所述的电网130的边沿与套筒100的内壁面固定连接,在套筒100的下端设有呈圆桶状的底盖300,所述的底盖300呈竖向设置,所述的底盖300的上端与套筒100的下端可拆连接,在底盖300的侧壁上设有多个通风孔310,多个通风孔310呈环状间隔排列设置,所述的通风孔310安装有过滤网320。首先根据蚊子的趋光性,通过紫光灯220把蚊子吸引到套筒100与顶板210之间的间隙内,然后通过第一风扇111的快速气流将蚊子吸入到电网130上,蚊子在电网130上被电击而死,在第二风扇
121的吸取下把电网130上的蚊子吸进到底盖300内,底盖300侧壁上的多个通风孔310与套筒100的上端形成通风通道,并且通风孔310上的过滤网320可把蚊子的肢体阻挡在底盖300内,通过第一风扇111和第二风扇121双重的吸引力,一来可把电网130上的蚊子肢体汇聚在底盖300内,从而方便清理,二来也可把周围更大范围内的蚊子吸入,进而提高灭蚊的效果。
[0018]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顶板210上壁面的中部设有挂件240,所述的挂件240呈倒U形,所述的挂件240的下端与顶板210上壁面的中部固定连接。灭蚊装置可通过挂件240悬挂在半空中,扩大灭蚊装置的适用范围。
[0019]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套筒100的下端面连接有呈竖向设置的第一螺纹套140,所述的第一螺纹套140的上端与套筒100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螺纹套140的外侧壁设有外螺纹,所述的底盖300的上端面连接有呈竖向设置的第二螺纹套330,所述的第二螺纹套330的下端与底盖300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螺纹套330的内侧壁设有与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所述的第一螺纹套140与第二螺纹套330螺纹连接。在清理灭蚊装置时,只需通过拧动底盖300从套筒100拆出,对底盖300内进行清洗即可完成灭蚊装置的清洗,操作简单,并且底盖300通过第二螺纹套330与套筒100下端的第一螺纹套140螺纹连接,提高底盖300与套筒100连接的密封性,确保气流从通风孔310流出。
[0020]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顶板210的边沿连接有呈竖向设置的盖檐部250,所述的盖檐部250具有圆筒形结构,盖檐部250的直径由上端向下端逐渐增大,所述的盖檐部250的上端与顶板210的边沿连接,所述的盖檐部250下端的直径大于套筒100的直径。盖檐部250具有遮雨的作用,当灭蚊装置放置于户外时,可有效防止雨进入到套筒100内,影响到风扇的正常工作,提高灭蚊装置的防水性能。
[0021]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一固定架110、第二固定架120均呈喇叭状,所述的第一固定架110、第二固定架120均呈上大下小结构设置,在第一固定架110的上端边缘、第二固定架120的上端边缘分别与套筒100的内壁面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固定架110的下端设有圆形的第一风口112,所述的第二固定架120的下端设有圆形的第二风口122,所述的第一风扇111安装在第一风口112内,所述的第二风扇121安装在第二风口122内。呈喇叭状的第一固定架110有助于把紫光灯220吸引过来的蚊子吸入到电网130上,经过蚊子沿着第一固定架110的上侧壁再通过第一风口112上的第一风扇111落入到电网130上,呈喇叭状的第二固定架120有助于把电网130上的蚊子吸入到底盖300内。
[0022]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盖檐部250的内侧壁、顶板210的下壁面、第一固定架110的上侧壁均铺设有反光层400。反光层400对紫光灯220发出的光用折射的作用,从套筒100上端与顶盖200之间的间隙射出来的光线既有直射光,又有反射和折射光,从而增强了透射出来的紫外光,提高诱蚊效果。
[0023]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