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自动扶梯,电梯和楼梯 / 电梯井道 / 电梯井道标准模块化插装式连接器及其所构成的控制电缆

电梯井道标准模化插装式连接器及其所构成的控制电缆

阅读:287发布:2020-05-14

专利汇可以提供电梯井道标准模化插装式连接器及其所构成的控制电缆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 电梯 井道 标准模 块 化插装式连接器,包括模块本体,所述模块本体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壳盖,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 电路 板,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一用以与第一 电缆 连接的第一连 接口 ,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用以与第二电缆连接的第二连接口,所述壳体的底部还设置有一用以与第三电缆连接的第三连接口,所述第一电缆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 电路板 连接,另一端设置为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二电缆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电路板连接,另一端设置为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三电缆一端通过所述第三连接口与所述电路板连接,另一端设置为第三连接端。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 控制电缆 。(ESM)同样的 发明 创造已同日 申请 发明 专利,下面是电梯井道标准模化插装式连接器及其所构成的控制电缆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电梯井道标准模化插装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块本体,所述模块本体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壳盖,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电路板,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一用以与第一电缆连接的第一连接口,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用以与第二电缆连接的第二连接口,所述壳体的底部还设置有一用以与第三电缆连接的第三连接口,所述第一电缆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电路板连接,另一端设置为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二电缆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电路板连接,另一端设置为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三电缆一端通过所述第三连接口与所述电路板连接,另一端设置为第三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用于作为与电梯控制柜连接的插件接头或与另一模块本体的第二电缆的第二连接端连接的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端用于作为与另一模块本体的第一电缆的第一连接端连接的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三连接端用于作为与接线配置器连接的第三连接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道标准模块化插装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缆的第一连接端为插件接头,所述插件接头用以与电梯控制柜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道标准模块化插装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缆的第一连接端为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具有第一插接口,所述第二连接器具有与所述第一插接口对应的第二插接口,所述第一插接口和第二插接口之间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井道标准模块化插装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插接口上的外螺纹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插接口上的内螺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井道标准模块化插装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口和第二插接口上分别设置有定位槽和定位凸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道标准模块化插装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缆的第三连接端为若干电缆端头,所述若干电缆端头与所述接线配置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道标准模块化插装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用以与所述第一电缆、第二电缆和第三电缆的一端芯线连接的焊接点或压接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道标准模块化插装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或第二连接器上设置有环形防密封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道标准模块化插装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本体还包括一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器连接的密封头或末尾连接电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道标准模块化插装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两用以与一对第二电缆连接的第二连接口,每一第二电缆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电路板连接,另一端设置为第二连接端。






11.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连接器所构成的控制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由若干所述电梯井道标准模块化插装式连接器连接而成的控制电缆,其中,位于最上端的模块本体的第一连接端为插件接头,插件接头与最顶端的电梯控制柜连接,位于最下端的模块本体的第二连接端与密封头或末尾连接电缆连接;而位于最上端的模块本体和最下端的模块本体之间彼此相邻的两模块本体中,位于上方的模块本体的第二连接端与位于其下方的模块本体的第一连接端连接,每一模块本体的第三连接端分别与各自楼层的接线配置器连接。


说明书全文

电梯井道标准模化插装式连接器及其所构成的控制电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井道电缆连接加工制作工艺、线路设计、结构安装配置改善以及电梯井道主电缆与分支电缆拼接点的拼接、包装工艺取消,特别涉及一种可对不同楼层高度的井道电缆进行分段组合式防连接的电梯井道标准模块化插装式连接器及其所构成的控制电缆。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连接电梯控制柜至各层站、通讯、照明开关都是采用圆形结构主电缆(参见图1井道门锁电缆100中102、103、104,井道通讯电缆200中202、203、204,井道照明电缆300中302、303、304、307)及圆形结构分支电缆(参见图1井道门锁电缆100中105,井道通讯电缆200中205,井道照明电缆300中305)的接线配置,井道门锁电缆100中102、井道通讯电缆200中202和井道照明电缆300中302顶端设置有控制柜插件101、201和301。


目前国内外电梯线束加工行业都是通过落料、剥皮、分支点打圈扎(参见图2中401、403)、井道电缆控制柜插件压接、井道分支线拼接(参见图2中402)、分支端头处理(参见图2中105、205、305)、导通检测、分支点包装(参见图2中404、405)等加工方式进行。(参见图3)现有的电梯线束连接方式都是采用井道门锁电缆100、井道通讯电缆200和井道照明电缆300中102、202、302通过导通检测404与103、203、303以及105、205、305拼接,通过捆扎带405a、405b、405c捆扎,依次接着另一电缆103、203、303通过导通检测404与104、204、304以及105、205、305拼接,通过捆扎带405a、405b、405c捆扎,再次接着另一电缆104、204、304通过导通检测404与107、207、307以及105、205、305拼接,通过捆扎带405a、405b、405c捆扎。基本无法按照标准批量流水化进行生产及备货,特别是当项目订单注明防水要求时,分支点打圈工艺需额外增加防水接线盖502进行封闭连接,需增加电缆穿盒501、电缆穿管接头503a、503b、503c、分线盒扩孔504、拧螺丝505a、505b、505c、505d、接线帽505压接等工艺步骤(参见图4),完成以上步骤后将应用在各大电梯井道内(参见图5),造成加工难点增加且费时费,因本行业的加工特殊性,除一些半自动设备配合加工外,基本都是纯手工操作,特别依赖人力及加工场地,极大的增加了电梯线束加工行业的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电梯井道标准模块化插装式连接器及其所构成的控制电缆,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电梯井道标准模块化插装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块本体,所述模块本体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壳盖,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电路板,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一用以与第一电缆连接的第一连接口,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用以与第二电缆连接的第二连接口,所述壳体的底部还设置有一用以与第三电缆连接的第三连接口,所述第一电缆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电路板连接,另一端设置为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二电缆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电路板连接,另一端设置为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三电缆一端通过所述第三连接口与所述电路板连接,另一端设置为第三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用于作为与电梯控制柜连接的插件接头或与另一模块本体的第二电缆的第二连接端连接的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端用于作为与另一模块本体的第一电缆的第一连接端连接的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三连接端用于作为与接线配置器连接的第三连接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缆的第一连接端为插件接头,所述插件接头用以与电梯控制柜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缆的第一连接端为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具有第一插接口,所述第二连接器具有与所述第一插接口对应的第二插接口,所述第一插接口和第二插接口之间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插接口上的外螺纹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插接口上的内螺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接口和第二插接口上分别设置有定位槽和定位凸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电缆的第三连接端为若干电缆端头,所述若干电缆端头与所述接线配置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用以与所述第一电缆、第二电缆和第三电缆的一端芯线连接的焊接点或压接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或第二连接器上设置有环形防水密封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模块本体还包括一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器连接的密封头或末尾连接电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两用以与一对第二电缆连接的第二连接口,每一第二电缆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电路板连接,另一端设置为第二连接端。


一种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连接器所构成的控制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由若干所述电梯井道标准模块化插装式连接器连接而成的控制电缆,其中,位于最上端的模块本体的第一连接端为插件接头,插件接头与最顶端的电梯控制柜连接,位于最下端的模块本体的第二连接端与密封头或末尾连接电缆连接;而位于最上端的模块本体和最下端的模块本体之间彼此相邻的两模块本体中,位于上方的模块本体的第二连接端与位于其下方的模块本体的第一连接端连接,每一模块本体的第三连接端分别与各自楼层的接线配置器连接。


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可以取消在原加工工艺中整根式的落料方式、取消分支点打圈捆扎工艺、取消分支点的接线帽拼接方式、取消分支点包装捆扎工艺,同时本实用新型自带防水功能,可省去所有因项目定单中注明防水处理的防水接线盒安装工艺,本实用新型安装便捷,结构合理,既能明显改善电梯电缆加工工艺繁琐及安装配件的物料配置成本过高问题,又能解决电梯维保改造增层时现场剥皮、剥线芯、手工压接插件端子、手工压接接线帽等繁琐操作工序,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可形成模块产品标准化,能使电梯整梯厂匹配的井道门锁、井道通讯(串行系统)、井道照明电缆的制作标准统一,并通过作业选项进行长度区分,可形成批量流水化生产和仓库半成品备货,接单后直接仓库领取对应作业选项长度进行旋紧式连接,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各类电梯环境使用,特别是观光用、消防用、地项目用、机场项目用最为安装简便及美观,电梯井道中因使用本实用新型取消了防水分线盒,无需再对电梯井道墙壁进行固定处理,节省人工及安装物料。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井道门锁、通讯、照明电缆加工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井道门锁、通讯、照明电缆分支点加工工艺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井道门锁、通讯、照明电缆顶部、中间部分、底部分支点包装示意图。


图4是现有技术井道门锁、通讯、照明电缆顶部、中间部分、底部分支点防水盒包装示意图。


图5是现有技术井道门锁、通讯、照明电缆的使用状态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取出壳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爆炸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旋紧和松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线路连接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线路连接模块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使用状态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主视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取出壳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爆炸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旋紧和松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线路连接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线路连接模块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使用状态图。


图2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主视图。


图2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取出壳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爆炸图。


图3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旋紧和松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3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线路连接示意图。


图3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线路连接模块图。


图3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参见图6至图15所示的电梯井道标准模块化插装式连接器,包括模块本体600,模块本体600包括壳体606以及设置在壳体606上的壳盖606a,壳体606内部设置有电路板606c,电路板606c焊接在壳体606内部。


壳体606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口613,第一连接口613用以与第一电缆603连接,壳体606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第二连接口614,第二连接口614用以与第二电缆604连接,壳体606的底部还设置有一第三连接口615,第三连接口615用以与第三电缆605连接。壳体606的底部设置有两第二连接口614,两第二连接口614用以与一对第二电缆604连接,每一第二电缆604一端通过第二连接口614与电路板606c连接,每一第二电缆604的另一端设置为第二连接端,壳体606可按照四通式结构610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电缆603、第二电缆604和第三电缆605采用PVC材料或低烟无卤阻燃型或橡胶材料制成。模块本体600为长条Y字形线形结构。


第一电缆603一端通过第一连接口613与电路板606c连接,第一电缆603另一端设置为第一连接端。第二电缆604一端通过第二连接口614与电路板606c连接,第二电缆604另一端设置为第二连接端。第三电缆605一端通过第三连接口615与电路板606c连接,第三电缆605另一端为第三连接端。


第一连接端用于作为与电梯控制柜连接的插件接头601或者与另一模块本体600的第二电缆604的第二连接端连接的第一连接器608。第二连接端用于作为与另一模块本体600的第一电缆603的第一连接端连接的第二连接器607。第一连接器608和第二连接器607外形结构为圆筒形。


第一电缆603的第一连接端优选为插件接头601,插件接头601用以与电梯控制柜连接或者第一电缆603的第一连接端优选为第一连接器608,第一连接器608具有第一插接口608c,第二连接器607具有与第一插接口608c对应的第二插接口607c,第一插接口608c和第二插接口607c之间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连接。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外螺纹和内螺纹,外螺纹设置在第一插接口608c上,内螺纹设置在第二插接口607c上。第一插接口608c和第二插接口607c上分别设置有定位槽607a和定位凸台608a。定位槽607a和定位凸台608a具有防插错和定位功能。第一连接器608和第二连接器607内部具有电缆连接头608b和电缆连接孔607b。


第三连接端用于作为与接线配置器连接的第三连接器。第三电缆605的第三连接端为若干电缆端头,若干电缆端头分别为黄绿色电缆端头605a、蓝色电缆端头605b和棕色电缆端头605c与接线配置器对应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器608、第二连接器607和插件接头601采用V0、V1、V2不同阻燃等级材料。


壳盖606a上设置有与第二连接口614和第三连接口615相互适配的半圆弧凹槽606b,电路板606c上设置有用以与第一电缆603、第二电缆604和第三电缆605的芯线606d连接的焊接点606e或压接点606e。本实施例中的焊接点606e或压接点606e为4个。电路板606c上的焊接点606e或压接点606e可根据第一电缆603、第二电缆604和第三电缆605的芯线606d连接数量进行增减。


第一连接器608上设置有环形防水密封圈608c和/或第二连接器607上设置有环形防水密封圈,环形防水密封圈608c可达到IP68防水防尘等级要求,能实现取消原始防水分线盒加工工艺,降低配置成本。


模块本体600还包括一用于与第二连接器607连接的密封头609。使得能够密封第二连接器607且不用再与另一模块上的电缆连接。


将上述由若干电梯井道标准模块化插装式连接器所构成的控制电缆1000,其中,位于最上端的模块本体600a的第一连接端为插件接头601,插件接头601与最顶端的电梯控制柜1连接,位于最下端的模块本体600b的第二连接端与密封头609连接,位于最上端的模块本体600a和最下端的模块本体600b之间彼此相邻的两模块本体600c、600d中,位于上方的模块本体600a的第二连接端为第二连接器607与位于其下方的模块本体600c的第一连接端为第一连接器608连接,再次,位于上方的模块本体600c的第二连接端为第二连接器607与位于其下方的模块本体600d的第一连接端为第一连接器608连接,又再次,位于上方的模块本体600d的第二连接端为第二连接器607与位于其下方的模块本体600b的第一连接端为第一连接器608连接,每一模块本体600a、600b、600c和600d的第三连接端分别与各自楼层的接线配置器连接。


本实施例1的装配过程,通过模块本体600上的第一电缆603的第一连接端优选为插件接头601,插件接头601与电梯控制柜连接,模块本体600上的第二电缆604的第二连接器607通过第二插接口607c与另一模块本体600的第一电缆603的第一连接端连接,模块本体600上的第三电缆605的第三连接端与接线配置器连接,或者通过模块本体600上的第一电缆603的第一连接端优选为第一连接器608,第一连接器608通过第一插接口608c与另一模块本体600的第二电缆604的第二连接端连接,模块本体600上的第二电缆604的第二连接器607通过第二插接口607c与密封头609连接,模块本体600上的第三电缆605的第三连接端与接线配置器连接。


实施例2


参见图16至图25所示的电梯井道标准模块化插装式连接器,包括模块本体700,模块本体700包括壳体706以及设置在壳体706上的壳盖706a,壳体706内部设置有电路板706c,电路板706c焊接在壳体706内部。


壳体706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口713,第一连接口713用以与第一电缆703连接,壳体706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第二连接口714,第二连接口714用以与第二电缆704连接,壳体706的底部还设置有一第三连接口715,第三连接口715用以与第三电缆705连接。壳体706的底部设置有两第二连接口714,两第二连接口714用以与一对第二电缆704连接,每一第二电缆704一端通过第二连接口714与电路板706c连接,每一第二电缆704的另一端设置为第二连接端。壳体706可按照四通式结构710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电缆703、第二电缆704和第三电缆705采用PVC材料或低烟无卤阻燃型或橡胶材料制成。模块本体700为长条Y字形线形结构。


第一电缆703一端通过第一连接口713与电路板706c连接,第一电缆703另一端设置为第一连接端。第二电缆704一端通过第二连接口714与电路板706c连接,第二电缆704另一端设置为第二连接端。第三电缆705一端通过第三连接口715与电路板706c连接,第三电缆705另一端为第三连接端。


第一连接端用于作为与电梯控制柜连接的插件接头701或者与另一模块本体700的第二电缆704的第二连接端连接的第一连接器708。第二连接端用于作为与另一模块本体700的第一电缆703的第一连接端连接的第二连接器707。第一连接器708和第二连接器707外形结构为圆筒形。


第一电缆703的第一连接端优选为插件接头701,插件接头701用以与电梯控制柜连接或者第一电缆703的第一连接端优选为第一连接器708,第一连接器708具有第一插接口708c,第二连接器707具有与第一插接口708c对应的第二插接口707c,第一插接口708c和第二插接口707c之间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连接。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外螺纹和内螺纹,外螺纹设置在第一插接口708c上,内螺纹设置在第二插接口707c上。第一插接口708c和第二插接口707c上分别设置有定位槽707a和定位凸台708a。定位槽707a和定位凸台708a具有防插错和定位功能。第一连接器708和第二连接器707内部具有电缆连接头708b和电缆连接孔707b。


第三连接端用于作为与接线配置器连接的第三连接器。第三电缆705的第三连接端为若干电缆端头,若干电缆端头分别为灰色电缆端头705a、黑色电缆端头705b、蓝色电缆端头705c、棕色电缆端头705d和屏蔽电缆端头705e与接线配置器对应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器708、第二连接器707和插件接头701采用V0、V1、V2不同阻燃等级材料。


壳盖706a上设置有与第二连接口714和第三连接口715相互适配的半圆弧凹槽706b,电路板706c上设置有用以与第一电缆703、第二电缆704和第三电缆705的芯线706d连接的焊接点706e或压接点706e。本实施例中的焊接点706e或压接点706e为6个。电路板706c上的焊接点706e或压接点706e可根据第一电缆703、第二电缆704和第三电缆705的芯线706d连接数量进行增减。


第一连接器708上设置有环形防水密封圈708c和/或第二连接器707上设置有环形防水密封圈,环形防水密封圈708c可达到IP68防水防尘等级要求,能实现取消原始防水分线盒加工工艺,降低配置成本。


将上述由若干电梯井道标准模块化插装式连接器所构成的控制电缆2000,其中,位于最上端的模块本体700a的第一连接端为插件接头701,插件接头701与最顶端的电梯控制柜1连接,位于最上端的模块本体700a和最下端的模块本体700b之间彼此相邻的两模块本体700c、700d中,位于上方的模块本体700a的第二连接端为第二连接器707与位于其下方的模块本体700c的第一连接端为第一连接器708连接,再次,位于上方的模块本体700c的第二连接端为第二连接器707与位于其下方的模块本体700d的第一连接端为第一连接器708连接,又再次,位于上方的模块本体700d的第二连接端为第二连接器707与位于其下方的模块本体700b的第一连接端为第一连接器708连接,每一模块本体700a、700b、700c和700d的第三连接端分别与各自楼层的接线配置器连接。


本实施例2的装配过程,通过模块本体700上的第一电缆703的第一连接端优选为插件接头701,插件接头701与电梯控制柜连接,模块本体700上的第二电缆704的第二连接器707通过第二插接口707c与另一模块本体700的第一电缆703的第一连接端连接,模块本体700上的第三电缆705的第三连接端与接线配置器连接,或者通过模块本体700上的第一电缆703的第一连接端优选为第一连接器708,第一连接器708通过第一插接口708c与另一模块本体700的第二电缆704的第二连接端连接,模块本体700上的第三电缆705的第三连接端与接线配置器连接。


实施例3


参见图26至图35所示的电梯井道标准模块化插装式连接器,包括模块本体800,模块本体800包括壳体806以及设置在壳体806上的壳盖806a,壳体806内部设置有电路板806c,电路板806c焊接在壳体806内部。


壳体806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口813,第一连接口813用以与第一电缆803连接,壳体806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第二连接口814,第二连接口814用以与第二电缆804连接,壳体806的底部还设置有一第三连接口815,第三连接口815用以与第三电缆805连接。壳体806的底部设置有两第二连接口814,两第二连接口814用以与一对第二电缆804连接,每一第二电缆804一端通过第二连接口814与电路板806c连接,每一第二电缆804的另一端设置为第二连接端。壳体806可按照四通式结构810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电缆803、第二电缆804和第三电缆805采用PVC材料或低烟无卤阻燃型或橡胶材料制成。模块本体800为长条Y字形线形结构。


第一电缆803一端通过第一连接口813与电路板806c连接,第一电缆803另一端设置为第一连接端。第二电缆804一端通过第二连接口814与电路板806c连接,第二电缆804另一端设置为第二连接端。第三电缆805一端通过第三连接口815与电路板806c连接,第三电缆805另一端为第三连接端。


第一连接端用于作为与电梯控制柜连接的插件接头801或者与另一模块本体800的第二电缆804的第二连接端连接的第一连接器808。第二连接端用于作为与另一模块本体800的第一电缆803的第一连接端连接的第二连接器807。第一连接器808和第二连接器807外形结构为圆筒形。


第一电缆803的第一连接端优选为插件接头801,插件接头801用以与电梯控制柜连接或者第一电缆803的第一连接端优选为第一连接器808,第一连接器808具有第一插接口808c,第二连接器807具有与第一插接口808c对应的第二插接口807c,第一插接口808c和第二插接口807c之间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连接。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外螺纹和内螺纹,外螺纹设置在第一插接口808c上,内螺纹设置在第二插接口807c上。第一插接口808c和第二插接口807c上分别设置有定位槽807a和定位凸台808a。定位槽807a和定位凸台808a具有防插错和定位功能。第一连接器808和第二连接器807内部具有电缆连接头808b和电缆连接孔807b。


第三连接端用于作为与接线配置器连接的第三连接器。第三电缆805的第三连接端为若干电缆端头,若干电缆端头分别为蓝色电缆端头805a、棕色电缆端头805b、黑色电缆端头805c与接线配置器对应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器808、第二连接器807和插件801采用V0、V1、V2不同阻燃等级材料。


壳盖806a上设置有与第二连接口814和第三连接口815相互适配的半圆弧凹槽806b,电路板806c上设置有用以与第一电缆803、第二电缆804和第三电缆805的芯线806d连接的焊接点806e或压接点806e。本实施例中的焊接点806e或压接点806e为5个。电路板806c上的焊接点806e或压接点806e可根据第一电缆803、第二电缆804和第三电缆805的芯线806d连接数量进行增减。


第一连接器808上设置有环形防水密封圈808c和/或第二连接器807上设置有环形防水密封圈,环形防水密封圈808c可达到IP68防水防尘等级要求,能实现取消原始防水分线盒加工工艺,降低配置成本。


将上述由若干电梯井道标准模块化插装式连接器所构成的控制电缆3000,其中,位于最上端的模块本体800a的第一连接端为插件接头801,插件接头801与最顶端的电梯控制柜1连接,位于最下端的模块本体800b的第二连接端与末尾连接电缆809连接,位于最上端的模块本体800a和最下端的模块本体800b之间彼此相邻的两模块本体800c、800d中,位于上方的模块本体800a的第二连接端为第二连接器807与位于其下方的模块本体800c的第一连接端为第一连接器808连接,再次,位于上方的模块本体800c的第二连接端为第二连接器807与位于其下方的模块本体800d的第一连接端为第一连接器808连接,又再次,位于上方的模块本体800d的第二连接端为第二连接器807与位于其下方的模块本体800b的第一连接端为第一连接器808连接,每一模块本体800a、800b、800c和800d的第三连接端分别与各自楼层的接线配置器连接。


本实施例3的装配过程,通过模块本体800上的第一电缆803的第一连接端优选为插件接头801,插件接头801与电梯控制柜连接,模块本体800上的第二电缆804的第二连接器807通过第二插接口807c与另一模块本体800的第一电缆803的第一连接端连接,模块本体800上的第三电缆805的第三连接端与接线配置器连接,或者通过模块本体800上的第一电缆803的第一连接端优选为第一连接器808,第一连接器808通过第一插接口808c与另一模块本体800的第二电缆804的第二连接端连接,模块本体800上的第二电缆804的第二连接器807通过第二插接口807c与另一末尾连接电缆809的第一连接端连接,末尾连接电缆809另一端设置有多个电缆端子,模块本体800上的第三电缆805的第三连接端与接线配置器连接。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