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土方工程和土方机械 / 土壤压实 / 一种木姜叶柯种植保护穴结构

一种木姜叶柯种植保护穴结构

阅读:887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木姜叶柯种植保护穴结构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种植领域,具体为一种木姜叶柯种植保护穴结构,包括种植土堆,所述种植土堆中央开设有种植穴,且种植穴底部铺设有 基座 土堆,所述基座土堆上方安插设置有根 土球 ,且根土球中埋设设置有植株,所述种植土堆内环绕基座土堆埋设有软土环,且软土环外壁面贴合开设有积 水 沟,所述种植土堆外开设有排水沟,且种植穴与排水沟之间环绕开设有若干组排水道,排水道与积水沟之间均开设有积水道。该装置通过雨水通过软土环中的松软 土壤 的高渗透率 反渗透 至基座土堆中,从而在无雨水状态下对根土球进行补水,通过软土环对内部的松软土壤进行 支撑 ,避免种植土堆在重 力 作用下将松软 土壤 压实 降低渗透率。,下面是一种木姜叶柯种植保护穴结构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木姜叶柯种植保护穴结构,包括种植土堆(1),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土堆(1)中央开设有种植穴(2),且种植穴(2)底部铺设有基座土堆(3),所述基座土堆(3)上方安插设置有根土球(4),且根土球(4)中埋设设置有植株(5),所述种植土堆(1)内环绕基座土堆(3)埋设有软土环(6),且软土环(6)外壁面贴合开设有积沟(8),所述种植土堆(1)外开设有排水沟(10),且种植穴(2)与排水沟(10)之间环绕开设有若干组排水道(7),排水道(7)与积水沟(8)之间均开设有积水道(9),所述根土球(4)上环绕垂直安插设置有通气道(11),且根土球(4)顶部与种植土堆(1)上表面之间铺设有软土环(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姜叶柯种植保护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土环(6)为漏斗形壳体,且软土环(6)底部中央开设有植株孔,软土环(6)顶部环绕设置有固定环,固定环埋设在种植土堆(1)顶部土壤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姜叶柯种植保护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道(7)为一端开设在基座土堆(3)上方的种植土堆(1)内壁面且另一端连接至排水沟(10)底部壁面的连通管,且排水道(7)内侧管口水平高度高于排水道(7)外侧管口水平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姜叶柯种植保护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土环(6)包括支撑环和支撑板,支撑环上下设置有两组,且支撑环之间等距均匀焊接设置有若干组支撑板,支撑板环绕支撑环内外侧边缘设置,且软土环(6)内部填充设置有蓬松土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姜叶柯种植保护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道(11)垂直环绕开设在根土球(4)上,且通气道(11)至根土球(4)中心间距大于软土环(6)底部植株孔半径。

说明书全文

一种木姜叶柯种植保护穴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木姜叶柯种植保护穴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木姜叶柯树皮暗褐黑色,不开裂,厚约5毫米,内皮淡红褐色,脊棱明显突出,木质部的心边材区别明显,心材淡红褐色,年轮菊花心状,材质颇坚重,不甚耐腐。嫩叶有甜味,嚼烂时为粘胶质,长江以南多数山区居民用其叶作茶叶代品,通称甜茶。木姜叶柯甜茶,看似普通的绿色树叶,但甜茶中根皮苷的含量高达5%以上,远高于苹果皮中的含量。
[0003] 现有的木姜叶柯种植过程中,普通种植穴对于分的保函能较强,雨水较多时容易导致植株烂根现象,同时现有的种植穴在雨水较少的情况下难以对植株进行保湿,土壤干涸速度较快导致木姜叶柯需要多次浇水。
[0004] 如果能够发明一种同时具有排水功能和保湿功能的种植穴就能够解决此类问题,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木姜叶柯种植保护穴结构。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木姜叶柯种植保护穴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木姜叶柯种植保护穴结构,包括种植土堆,所述种植土堆中央开设有种植穴,且种植穴底部铺设有基座土堆,所述基座土堆上方安插设置有根土球,且根土球中埋设设置有植株,所述种植土堆内环绕基座土堆埋设有软土环,且软土环外壁面贴合开设有积水沟,所述种植土堆外开设有排水沟,且种植穴与排水沟之间环绕开设有若干组排水道,排水道与积水沟之间均开设有积水道,所述根土球上环绕垂直安插设置有通气道,且根土球顶部与种植土堆上表面之间铺设有软土环。
[0007] 优选的,所述软土环为漏斗形壳体,且软土环底部中央开设有植株孔,软土环顶部环绕设置有固定环,固定环埋设在种植土堆顶部土壤内。
[0008] 优选的,所述排水道为一端开设在基座土堆上方的种植土堆内壁面且另一端连接至排水沟底部壁面的连通管,且排水道内侧管口水平高度高于排水道外侧管口水平高度。
[0009] 优选的,所述软土环包括支撑环和支撑板,支撑环上下设置有两组,且支撑环之间等距均匀焊接设置有若干组支撑板,支撑板环绕支撑环内外侧边缘设置,且软土环内部填充设置有蓬松土壤。
[0010] 优选的,所述通气道垂直环绕开设在根土球上,且通气道至根土球中心间距大于软土环底部植株孔半径。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2] 1.该装置通过雨水通过软土环中的松软土壤的高渗透率反渗透至基座土堆中,从而在无雨水状态下对根土球进行补水,通过软土环对内部的松软土壤进行支撑,避免种植土堆在重力作用下将松软土壤压实降低渗透率。
[0013] 2.该装置通过通气道和种植穴为根土球和植株提高了足够的种植空隙和空气流动,有利于植株的生长繁殖时提供所需要的空气成分。
[0014] 3.该装置通过软土环提高了对雨水的利用率,同时将过量雨水排放至排水沟内,使植株种植过程中保持足够的水分。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图1中软土环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中:1种植土堆、2种植穴、3基座土堆、4根土球、5植株、6软土环、7排水道、8积水沟、9积水道、10排水沟、11通气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9]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木姜叶柯种植保护穴结构,包括种植土堆1,种植土堆1中央开设有种植穴2,且种植穴2底部铺设有基座土堆3,基座土堆3上方安插设置有根土球4,且根土球4中埋设设置有植株5,种植土堆1内环绕基座土堆3埋设有软土环6,且软土环6外壁面贴合开设有积水沟8,软土环6包括支撑环和支撑板,支撑环上下设置有两组,且支撑环之间等距均匀焊接设置有若干组支撑板,支撑板环绕支撑环内外侧边缘设置,且软土环6内部填充设置有蓬松土壤。软土环6对内部的松软土壤进行支撑,避免种植土堆1在重力作用下将松软土壤压实降低渗透率。
[0020] 种植土堆1外开设有排水沟10,且种植穴2与排水沟10之间环绕开设有若干组排水道7,排水道7为一端开设在基座土堆3上方的种植土堆1内壁面且另一端连接至排水沟10底部壁面的连通管,且排水道7内侧管口水平高度高于排水道7外侧管口水平高度。雨水沿排水道7快速排放至排水沟10中。
[0021] 排水道7与积水沟8之间均开设有积水道9,根土球4上环绕垂直安插设置有通气道11,且根土球4顶部与种植土堆1上表面之间铺设有软土环6。通气道11垂直环绕开设在根土球4上,且通气道11至根土球4中心间距大于软土环6底部植株孔半径。过积水道9将部分雨水收集至积水沟8中,雨水通过软土环6中的松软土壤的高渗透率反渗透至基座土堆3中。
[0022] 工作原理:将预先设置好的植株5和根土球4埋设在种植穴2中央的基座土堆3上方,通过软土环6阻挡过量雨水直接堆积在种植穴2内,雨水被暂存在软土环6上方并缓慢的通过根土球4和植株5渗透至基座土堆3上方,雨水沿排水道7快速排放至排水沟10中,同时通过积水道9将部分雨水收集至积水沟8中,雨水通过软土环6中的松软土壤的高渗透率反渗透至基座土堆3中,从而在无雨水状态下对根土球4进行补水,通过软土环6对内部的松软土壤进行支撑,避免种植土堆1在重力作用下将松软土壤压实降低渗透率,通过通气道11和种植穴2为根土球4和植株5提高了足够的种植空隙和空气流动,有利于植株5的生长繁殖时提供所需要的空气成分,该装置通过软土环6提高了对雨水的利用率,同时将过量雨水排放至排水沟10内,使植株5种植过程中保持足够的水分。
[0023]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