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覆盖物和覆层 / 盖顶 / 一种海洋噪声源同步邻近记录装置

一种海洋噪声源同步邻近记录装置

阅读:444发布:2020-05-11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海洋噪声源同步邻近记录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海洋噪声源同步邻近记录装置,涉及海洋监测技术领域, 水 面载体组件包括浮体本体、 支撑 管和 电子 舱;支撑管竖直固定于浮体本体上,支撑管的顶端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海洋发声 生物 监测单元、气象六要素测量单元和AIS接收天线;气象六要素记录单元、AIS记录单元、海洋发声生物记录单元、波浪记录单元位于电子舱内;气象六要素测量单元连接气象六要素记录单元,AIS接收天线连接AIS记录单元,海洋发声生物监测单元连接海洋发声生物记录单元; 波浪能 驱动装置通过柔性缆绳与浮体本体连接;具有全天候、全海况,工作时间超长,能在台 风 眼附近开展海洋噪声源监测,监测种类齐全, 覆盖 频谱 范围宽,航迹可控,海洋噪声源测量范围可控。,下面是一种海洋噪声源同步邻近记录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海洋噪声源同步邻近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象六要素测量单元、气象六要素记录单元、AIS接收天线、AIS记录单元、海洋发声生物监测单元、海洋发声生物记录单元、波浪记录单元、电源、面载体组件、波浪能驱动装置;
所述水面载体组件包括浮体本体、支撑管和电子舱;所述支撑管竖直固定于浮体本体上,支撑管的顶端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所述海洋发声生物监测单元、气象六要素测量单元和AIS接收天线;所述电子舱安装固定于浮体本体上,所述气象六要素记录单元、AIS记录单元、海洋发声生物记录单元、波浪记录单元和电源位于电子舱内;
所述气象六要素测量单元通过电缆连接气象六要素记录单元,所述AIS接收天线通过电缆连接AIS记录单元,所述海洋发声生物监测单元通过电缆连接海洋发声生物记录单元;
所述波浪能驱动装置通过柔性缆绳与浮体本体连接;
所述电源置于电子舱内,为气象六要素测量单元、气象六要素记录单元、AIS接收天线、AIS记录单元、波浪记录单元、海洋发声生物监测单元、海洋发声生物记录单元供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洋噪声源同步邻近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浪能驱动装置设有转向机构、多对翼板和中央平衡连接杆,所述转向结构位于波浪能驱动装置的尾部,所述翼板对称设于中央平衡连接杆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洋噪声源同步邻近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象六要素测量单元和AIS接收天线的垂直间隔为50c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洋噪声源同步邻近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浪记录单元采用重加速度原理,用于测量波浪高度、周期和方向,耐20米水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洋噪声源同步邻近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洋发声生物监测单元可360°旋转,并采用低功耗视频记录方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洋噪声源同步邻近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AIS接收天线采用VHF天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洋噪声源同步邻近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采用太阳能电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洋噪声源同步邻近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面载体组件在波浪能的驱动下,通过航线规划,围绕以海洋噪声测量潜标为中心缓慢移动,航迹可控。

说明书全文

一种海洋噪声源同步邻近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海洋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洋噪声源同步邻近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海洋环境中,声波是探测、跟踪声通信、导航、定位、水下遥控等的主要手段。一方面,从声呐方程可以知道,海洋噪声是各类声呐的干扰背景场,声呐系统的性能直接受海洋噪声的制约;另一方面,海洋噪声包含了关于海面状况、船舶信息、海底地慢的构造过程、海洋发声动物的行为等等多方面的大量信息,由海洋噪声数据可以反演出海面、海水和海底的各种信息。研究表明,频率在50Hz到500Hz十倍频程范围的远处航船是主要的噪声源,一般认为10公里以内的船舶作为目标识别处理,而100公里以远的船舶对浅海海洋噪声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海洋噪声在几百赫兹以上频率,海洋噪声级与海况有直接的关系,也与测量水听器所在地的速直接相关。因此,海面噪声源的采集对于海洋噪声的监测、建模和验模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0003] 在采集近、远海海面噪声源数据方面,目前对于海面(包括风、浪、降雨)来说有两种常用方法:现场实测和卫星反演产品。现场实测常利用船载设备,这对记录海洋噪声的潜标并不适合;卫星反演产品存在覆盖面广、免费获取的优势,但存在时间、空间分辨率较低的缺点,产品精度也难以满足建模的要求。在周边船舶信息方面,由于岸基自动船舶识别系统(AIS)系统的覆盖范围有限,仅限于近海岸50海里之内,目前对于近、远海海面船舶的信息采集还有一种:AIS卫星数据。AIS卫星数据虽然费用低、覆盖面广,但存在时隙冲突问题,使得某一感兴趣海域的船舶检测概率降低,这是由SOTDMA协议本身缺陷造成的,即使通过增加卫星个数的方式仍然无法彻底解决该问题,还使得监测成本费用增加许多。
[0004] 目前现有的海洋噪声源记录浮标系统虽然布放、回收简便,集成有AIS接收设备,但没有海浪和海洋发声生物记录功能,海洋噪声源监测范围随波漂流而不可控,且电池容量有限,无法满足长时间的监测需求,在近、远海恶劣海况下工作也存在发生损坏,无法回收的风险。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海洋噪声源同步邻近记录装置,适用于全天候、全海况海洋噪声源数据记录方法,不仅能满足海洋噪声源的同步邻近监测和海洋噪声建模等需求,也可用于海洋环境卫星和AIS卫星的数据验证。
[0006]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海洋噪声源同步邻近记录装置,包括气象六要素测量单元、气象六要素记录单元、AIS接收天线、AIS记录单元、海洋发声生物监测单元、海洋发声生物记录单元、波浪记录单元、电源、水面载体组件、波浪能驱动装置;
[0008] 所述水面载体组件包括浮体本体、支撑管和电子舱;所述支撑管竖直固定于浮体本体上,支撑管的顶端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所述海洋发声生物监测单元、气象六要素测量单元和AIS接收天线;所述电子舱安装固定于浮体本体上,所述气象六要素记录单元、AIS记录单元、海洋发声生物记录单元、波浪记录单元和电源位于电子舱内;
[0009] 所述气象六要素测量单元通过电缆连接气象六要素记录单元,所述AIS接收天线通过电缆连接AIS记录单元,所述海洋发声生物监测单元通过电缆连接海洋发声生物记录单元;所述波浪能驱动装置通过柔性缆绳与浮体本体连接;
[0010] 所述电源置于电子舱内,为气象六要素测量单元、气象六要素记录单元、AIS接收天线、AIS记录单元、波浪记录单元、海洋发声生物监测单元、海洋发声生物记录单元供电。
[0011] 所述波浪能驱动装置设有转向机构、多对翼板和中央平衡连接杆,所述转向结构位于波浪能驱动装置的尾部,所述翼板对称设于中央平衡连接杆上。
[0012] 所述气象六要素测量单元和AIS接收天线的垂直间隔为50cm。
[0013] 所述波浪记录单元采用重加速度原理,用于测量波浪高度、周期和方向,耐20米水压。
[0014] 所述海洋发声生物监测单元可360°旋转,并采用低功耗视频记录方式。
[0015] 所述AIS接收天线采用VHF天线。
[0016] 所述电源采用太阳能电源。
[0017] 所述水面载体组件在波浪能的驱动下,通过航线规划,围绕以海洋噪声测量潜标为中心,10公里为半径缓慢移动,航迹可控。
[0018]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技术方案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0019] 1、本发明可以全天候、全海况下长期使用,以波浪能为驱动力,原则上波浪越大,移动速度越快,监测效率越高,该装置能在台风眼附近开展海洋噪声源监测,无需担心台风下的生存力问题;
[0020] 2、基于波浪能的海洋噪声源监测装置。目前还没有基于波浪能的海洋噪声源监测装置,本发明可同时采集海面气象、海洋波浪、海洋发声生物和周边船舶引起的海洋环境噪声,与现有技术手段相比具有监测种类齐全、噪声覆盖频谱范围宽、噪声源测量范围与规划相比误差小和台风眼下能生存等优点,所采集的数据非常适合用于海洋环境噪声建模和验模,特别是高海况下是海洋环境噪声的建模和验模;
[0021] 3、本发明结构巧妙、波浪驱动,通过航线规划实现航迹可控,海洋噪声源测量范围可控,并且所用设备均为接收装置,所用材料可重复循环利用,所用电源来自太阳能,工作时间超长,绿色环保,对周围电磁场和环境无污染无干扰。附图说明
[0022]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为本发明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24] 附图标记:海洋发声生物监测单元1,气象六要素测量单元2,AIS接收天线3,支撑管4,电缆5,电子舱6,浮体本体7,柔性缆绳8,翼板9,中央平衡连接杆10,转向机构11,海洋发声生物记录单元12,气象六要素记录单元13,AIS记录单元14,波浪记录单元15,电源16。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气象六要素测量单元2、气象六要素记录单元13、AIS接收天线3、AIS记录单元14、海洋发声生物监测单元1、海洋发声生物记录单元12、波浪记录单元15、电源16、水面载体组件、波浪能驱动装置;
[0027] 所述水面载体组件包括浮体本体7、支撑管4和电子舱6;所述支撑管4竖直固定于浮体本体7上,支撑管4的顶端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所述海洋发声生物监测单元1、气象六要素测量单元2和AIS接收天线3;所述电子舱6安装固定于浮体本体7上,所述气象六要素记录单元13、AIS记录单元14、海洋发声生物记录单元12、波浪记录单元15和电源16位于电子舱6内;
[0028] 所述气象六要素测量单元2通过电缆5连接气象六要素记录单元13,所述AIS接收天线3通过电缆5连接AIS记录单元14,所述海洋发声生物监测单元1通过电缆5连接海洋发声生物记录单元12;
[0029] 所述波浪能驱动装置设有转向机构11、多对翼板9和中央平衡连接杆10,所述转向结构位于波浪能驱动装置的尾部,所述翼板9对称设于中央平衡连接杆10上;所述波浪能驱动装置通过柔性缆绳8与浮体本体7连接;
[0030] 所述电源16置于电子舱6内,为气象六要素测量单元2、气象六要素记录单元13、AIS接收天线3、AIS记录单元14、波浪记录单元15、海洋发声生物监测单元1、海洋发声生物记录单元12供电。
[0031] 所述海洋发声生物监测单元1,采用低功耗视频记录方式,可360度旋转,置于支撑管4顶端,防水等级IPX8。
[0032] 所述气象六要素测量单元2,用以测量海面气压、湿度、温度、降雨、风速和风向,置于支撑管4次顶端,为海上专用气象站,耐腐蚀和抗海浪冲击,防水等级IPX8;所述气象六要素记录单元13,用以实时记录气象六要素测量单元2传输的数据,置于电子舱6内,与所述气象六要素测量单元2用电缆5连接以传输测量数据。
[0033] 所述AIS接收天线3,采用双通道、高灵敏度、A类AIS的甚高频VHF天线,用以接收周围船舶的AIS信息,置于支撑管4次次顶端,为海上专用天线,耐腐蚀和抗海浪冲击,防水等级IPX8;所述AIS记录单元14,用以实时记录AIS信息,置于电子舱6内,与所述AIS接收天线3以电缆5连接以传输AIS信息。
[0034] 为保证不互相干扰和污染所测量数据,AIS接收天线3固定于支撑管4次次顶端,气象六要素测量单元2通过支架放置在AIS接收天线3上方,二者垂直间隔50厘米,如此,气象六要素(海面气压、湿度、温度、降雨、风速和风向)和AIS信息在接收上互不影响。
[0035] 所述波浪记录单元15,采用重力加速度原理,用于测量波浪高度、周期和方向,置于电子舱6内,耐20米水压。
[0036]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16采用太阳能电源,具体地为可充电锂电池。
[0037] 所述波浪能驱动装置的原理如下:
[0038] 当波浪抬升水面载体时,由于柔性缆绳8的连接,波浪能驱动装置也随之上升,翼板9发生向下偏转。当在一定范围内时,翼板9产生升力,其水平方向的分力推动波浪能驱动装置向前运动,继而拉动水面载体组件前进;当水面载体组件越过波峰,在重力的作用下,整个装置将向下运动,这时翼板9在水的作用下向上翻转,与上升过程一样会有升力产生,使波浪能驱动装置向前运动。这样,依靠波浪能获取源源不断的前进推进力。
[0039] 所述水面载体组件在波浪能的驱动下,通过航线规划,围绕以海洋噪声测量潜标为中心,10公里为半径缓慢移动,航迹可控;航迹可控的原理如下:
[0040] 翼板9产生向前运动的动力,通过实时接收的全球定位系统位置,与航线规划中的GPS位置进行比较,计算出需要的左偏量或右偏量,然后通过调整波浪能驱动装置尾部的转向机构11来实现航迹可控。
[0041] 由于水面载体组件通过柔性缆绳8连接到波浪能驱动装置上,在恶劣海况下,波浪能转换为向前的大推力,原则上波浪越大,水面载体移动速度越快,海洋噪声源监测效率越高,使得本装置能够在全天候、全海况下保持正常工作状态,以获得各种海况条件下的海洋噪声源数据,而且航迹可控,记录海洋噪声潜标20公里范围的噪声源。
[0042] 所述气象六要素测量单元2、AIS接收天线3、波浪记录单元15和海洋发声生物监测单元1,通过电缆5将信息传输至各记录单元,各记录单元实时存储所接收数据至高容量SD卡,电源16连接至各记录单元为整个电路提供电力支持;所述电子舱6内的各记录单元实时记录气象六要素、波浪、海洋发声生物、周边船舶信息等,具有全天候、全海况,工作时间超长,能在台风眼附近开展海洋噪声源监测,监测种类齐全,覆盖频谱范围宽,航迹可控,海洋噪声源测量范围可控,所采集的数据非常适合用于海洋噪声建模和验模,特别是高海况下是海洋噪声的建模和验模。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