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0001] 本
发明提供了一种再生混凝土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再生纤维复合活性矿物料增强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混凝土成为用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工程材料,由此,在建筑、工程
桥梁等进行改造、拆除时,也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现有的办法基本上采用建筑垃圾进行路基铺设、河道
净化或者直接堆积,其不能达到
回收利用。
[0003] 由于混凝土材料具有诸多优点,再生后的建筑垃圾构成的混凝土其抗拉能
力低、韧性差等固有的初始
缺陷。因此,采用
纤维增强混凝土的性能就成为人们致力于混凝土改性研究的一种重要的解决途径。
[0004] 比如公开号为:“CN102584134A”的
专利提供了一种再生纤维复合活性矿物料增强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
破碎的废旧混凝土作为混凝土的部分再生粗
骨料,添加废旧轮胎提取的子午线
钢纤维、
粉煤灰、
硅粉和高效减
水剂,改善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具体制备按下列步骤进行:步骤一,按照如下配比对再生混凝土进行配制,每立方混凝土中,以100份重量单位计,由以下物质组成:32.5R普通
硅酸盐
水泥:13-15份,细骨料(中粗砂):20份,天然碎石:36份,再生粗骨料:15份,硅粉:1-2份,II级粉煤灰:4份~5份,高效
减水剂:0.3份,子午线钢纤维:0.01份~0.04份,水:9份;步骤二,将废旧混凝土采用颚式
破碎机进行机械破碎并进行清洗、筛分,制得再生粗骨料,在此
基础上,对再生粗骨料依据《普通混凝土用砂、石
质量及检测方法标准》(JGJ52-2006)进行筛分析、含泥量、压碎值指标及饱和面干状态压碎值指标试验,以保证再生粗骨料级配满足连续级配、含泥量及压碎值指标等要求;步骤三,对于细骨料颗粒级配,依据《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测方法标准》(JGJ52-2006)要求,砂颗粒级配宜优先选用II区砂,以满足混凝土配制过程中对细骨料级配的要求;步骤四,按照配方量的重量份数,将细骨料和子午线钢纤维放入
搅拌机,干混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不少于2分钟;步骤五,按照重量份数再将水泥、粉煤灰、硅粉及其高效减水剂放入搅拌机,干混拌合均匀,搅拌时间不少于2分钟;步骤六,将天然碎石和再生粗骨料以总重量的百分比计,各先投入一半至搅拌机进行干混,并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不少于3分钟;步骤七,将余下的部分天然粗骨料和再生骨料再次投入至搅拌机中,并加入配方中总水量的60%进行搅拌,混料不少于5分钟;步骤八,将配方中总水量的30%加入搅拌机进行搅拌,混料3分钟后,再将剩余的10%水最后加入进行搅拌,直至混凝土拌合均匀,工作性能满足混凝土的浇筑要求。
[0005] 上述的方法利用废旧轮胎提取的子午线钢纤维良好的增强、增韧能力以及活性矿物超细粉强化混凝土界面效应,通过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制备由再生子午线钢丝纤维、再生骨料和活性矿物超细粉组成的再生混凝土。该技术方案虽然可以利用子午线钢纤维良好的增强、增韧能力以及活性矿物超细粉强化混凝土界面效应以,但活性矿物超细粉无法增强混凝土的粘性,因此使得再生混凝土的性能不能达到较高的建筑要求。
发明内容
[0006]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再生纤维复合活性矿物料增强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0007]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8] 一种再生纤维复合活性矿物料增强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9] 1)将建筑混凝土废料经破碎机破碎、
粉碎机
研磨,研磨至500~800目,形成初级再生骨料;
[0010] 2)以质量百分比计:在研磨机中加入80~90%的初级再生骨料、6~9%
膨润土、0.5~1%铵盐以及6~8.5%水进行二次研磨,研磨至200~300目,形成二级再生骨料;
[0011] 3)以质量百分比计进行配料,10~20%初级再生骨料、25~30%二级再生骨料,40~45%G级高抗水泥、3~5%硅粉、0.5~1%
磷酸二氢
钾、3~5%
铝矾土、2~4%
氧化
钙、羧甲基
纤维素钠1~2%、1~1.8%复合纤维以及5~8%水;
[0012] 4)在搅拌机中加入10~20%初级再生骨料、25~30%二级再生骨料,40~45%G级高抗水泥、3~5%硅粉、0.5~1%磷酸二氢钾、3~5%铝矾土以及2~4%氧化钙进行搅拌,搅拌20~30分钟,搅拌完毕后加入
羧甲基纤维素钠1~2%、1~1.8%复合纤维以及5~8%水进行再次搅拌,搅拌10~20分钟即可。
[0013] 进一步地,在步骤2)中,以质量百分比计:在研磨机中加入85~88%的初级再生骨料、6~8%膨润土、0.5~1%铵盐以及6%水进行二次研磨,研磨至200~300目,形成二级再生骨料。
[0014] 进一步地,在步骤3)中,以质量百分比计进行配料,包括13~15%初级再生骨料、28~30%二级再生骨料,42~45%G级高抗水泥、3~5%硅粉、0.5~1%磷酸二氢钾、3~5%铝矾土、2~4%氧化钙、羧甲基纤维素钠1~2%、1~1.8%复合纤维以及5%水。
[0015] 进一步地,在步骤2)中,所述铵盐选用强酸组成的铵盐,强酸组成的铵盐在遇水并在高速研磨过程中呈酸性,并在高速研磨过程膨润土结合使得膨润土
酸化,提高膨润土的胶质性和膨胀性,增强二级再生骨料的粘性和膨胀性。
[0016]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纤维包括钢纤维、玻璃纤维中的一种或组合。
[0017]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纤维为钢纤维和玻璃纤维组合时,以质量百分比计,包含50~80%钢纤维以及20~60%玻璃纤维。
[001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19] 本发明通过试验发现,在混凝土
块进行破碎后研磨时,加入适量的膨润土以及强酸性铵盐,强酸组成的铵盐在遇水并在高速研磨过程中呈酸性,并在高速研磨过程膨润土结合使得膨润土酸化,提高膨润土的胶质性和膨胀性,增强二级再生骨料的粘性和膨胀性。
[002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或
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 图1为本发明的试验数据图。具体实施例
[0023]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0024] 实施例1:
[002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再生纤维复合活性矿物料增强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6] 1)将建筑混凝土废料经破碎机破碎、粉碎机研磨,研磨至500~800目,形成初级再生骨料;
[0027] 2)以质量百分比计:在研磨机中加入80~90%的初级再生骨料、6~9%膨润土、0.5~1%铵盐以及6~8.5%水进行二次研磨,研磨至200~300目,形成二级再生骨料;
[0028] 3)以质量百分比计进行配料,10~20%初级再生骨料、25~30%二级再生骨料,40~45%G级高抗水泥、3~5%硅粉、0.5~1%磷酸二氢钾、3~5%铝矾土、2~4%氧化钙、羧甲基纤维素钠1~2%、1~1.8%复合纤维以及5~8%水;
[0029] 4)在搅拌机中加入10~20%初级再生骨料、25~30%二级再生骨料,40~45%G级高抗水泥、3~5%硅粉、0.5~1%磷酸二氢钾、3~5%铝矾土以及2~4%氧化钙进行搅拌,搅拌20~30分钟,搅拌完毕后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1~2%、1~1.8%复合纤维以及5~8%水进行再次搅拌,搅拌10~20分钟即可。
[0030] 在步骤2)中,所述铵盐选用强酸组成的铵盐,强酸组成的铵盐在遇水并在高速研磨过程中呈酸性,并在高速研磨过程膨润土结合使得膨润土酸化,提高膨润土的胶质性和膨胀性,增强二级再生骨料的粘性和膨胀性。
[0031] 所述复合纤维包括钢纤维、玻璃纤维中的一种或组合。
[0032] 所述复合纤维为钢纤维和玻璃纤维组合时,以质量百分比计,包含50~80%钢纤维以及20~60%玻璃纤维。
[0033] 实施例2:
[003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再生纤维复合活性矿物料增强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5] 1)将建筑混凝土废料经破碎机破碎、粉碎机研磨,研磨至500~800目,形成初级再生骨料;
[0036] 2)以质量百分比计:在研磨机中加入85%的初级再生骨料、6%膨润土、0.5%铵盐以及8.5%水进行二次研磨,研磨至200~300目,形成二级再生骨料;
[0037] 3)以质量百分比计进行配料,19.5%初级再生骨料、30%二级再生骨料,45%G级高抗水泥、3%硅粉、0.5%磷酸二氢钾、3%铝矾土、2%氧化钙、羧甲基纤维素钠1%、1%复合纤维以及5%水;
[0038] 4)在搅拌机中加入119.5%初级再生骨料、30%二级再生骨料,45%G级高抗水泥、3%硅粉、0.5%磷酸二氢钾、3%铝矾土、2%氧化钙、羧甲基纤维素钠1%、1%复合纤维以及
5%水,搅拌10~20分钟即可。
[0039] 在步骤2)中,所述铵盐选用强酸组成的铵盐,强酸组成的铵盐在遇水并在高速研磨过程中呈酸性,并在高速研磨过程膨润土结合使得膨润土酸化,提高膨润土的胶质性和膨胀性,增强二级再生骨料的粘性和膨胀性。
[0040] 所述复合纤维包括钢纤维、玻璃纤维中的一种或组合。
[0041] 所述复合纤维为钢纤维和玻璃纤维组合时,以质量百分比计,包含50~80%钢纤维以及20~60%玻璃纤维。
[0042] 实施例3:
[004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再生纤维复合活性矿物料增强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44] 1)将建筑混凝土废料经破碎机破碎、粉碎机研磨,研磨至500~800目,形成初级再生骨料;
[0045] 2)以质量百分比计:在研磨机中加入80~90%的初级再生骨料、9%膨润土、1%铵盐以及6%水进行二次研磨,研磨至200~300目,形成二级再生骨料;
[0046] 3)以质量百分比计进行配料,10%初级再生骨料、25%二级再生骨料,40%G级高抗水泥、5%硅粉、1%磷酸二氢钾、5%铝矾土、4%氧化钙、羧甲基纤维素钠2%、1%复合纤维以及8%水;
[0047] 4)在搅拌机中加入10%初级再生骨料、25%二级再生骨料,40%G级高抗水泥、5%硅粉、1%磷酸二氢钾、5%铝矾土、4%氧化钙进行搅拌,搅拌20~30分钟,搅拌完毕后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2%、1%复合纤维以及8%水进行再次搅拌,搅拌10~20分钟即可。
[0048] 在步骤2)中,所述铵盐选用强酸组成的铵盐,强酸组成的铵盐在遇水并在高速研磨过程中呈酸性,并在高速研磨过程膨润土结合使得膨润土酸化,提高膨润土的胶质性和膨胀性,增强二级再生骨料的粘性和膨胀性。
[0049] 所述复合纤维包括钢纤维、玻璃纤维中的一种或组合。
[0050] 所述复合纤维为钢纤维和玻璃纤维组合时,以质量百分比计,包含50~80%钢纤维以及20~60%玻璃纤维。
[0051] 实施例4:
[0052] 参照图1,在混凝土块进行破碎后研磨时,加入适量的膨润土以及强酸性铵盐,强酸组成的铵盐在遇水并在高速研磨过程中呈酸性,并在高速研磨过程膨润土结合使得膨润土酸化,提高膨润土的胶质性和膨胀性,增强二级再生骨料的粘性和膨胀性。
[0053] 参照图1,图1中曲线A1和B1为本发明提供的再生混凝土的
膨胀率和单位体积的粘性单位,曲线A2和B2为传统再生混凝土的膨胀率和单位体积的粘性单位。本发明提供的再生混凝土的膨胀率不大于5%,且优胜于传统,单位体积的粘性单位也远远的大于传统中的再生混凝土。
[0054]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