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葡萄栽培 / 葡萄病害 / 一种含丙硫菌唑和乙蒜素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一种含丙硫菌唑和乙蒜素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阅读:473发布:2020-05-11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含丙硫菌唑和乙蒜素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含丙硫菌唑和乙蒜素的杀菌组合物,活性成分为丙硫菌唑和乙蒜素,其中,丙硫菌唑和乙蒜素的 质量 比为1~50:50~1,优选1~10:10~1,更优选3:1、2:1。组合物中还可以含有 农药 学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助剂或/和填料。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有效成分复配后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可延缓抗药性的产生,扩大杀菌谱,并降低成产成本和使用成本,可有效防治 植物 病害,包括 炭疽病 、 白粉病 、纹枯病、枯萎病、叶斑病、锈病、菌核病、网斑病、 云 纹病、灰霉病、霜霉病、疫霉病,尤其是辣椒炭疽病、小麦白粉病、葡萄霜霉病。本发明拓宽了农药的使用范围,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对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是一种含丙硫菌唑和乙蒜素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含丙硫菌唑和乙蒜素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为丙硫菌唑和乙蒜素,其中,丙硫菌唑和乙蒜素的质量比为1~50:5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丙硫菌唑和乙蒜素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硫菌唑和乙蒜素的质量比为1~10:10~1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丙硫菌唑和乙蒜素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硫菌唑和乙蒜素的质量比为3:1或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丙硫菌唑和乙蒜素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含丙硫菌唑和乙蒜素的杀菌组合物中,可以含有农药学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助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丙硫菌唑和乙蒜素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含丙硫菌唑和乙蒜素的杀菌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的:丙硫菌唑与乙蒜素共占1%~
85%,余量为农药学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助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丙硫菌唑和乙蒜素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学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助剂选自溶剂、渗透剂、分散剂、扩散剂、崩解剂、乳化剂、稳定剂、润湿剂、消泡剂、增稠剂、防冻剂、粘结剂、促渗剂及其它有助于有效成分药效的稳定和发挥的允许使用助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含丙硫菌唑和乙蒜素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剂选自十二烷基苯磺酸脂肪酸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基琥珀酸酯,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基酯,聚氧乙烯脂肪醇醚中的任何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所述溶剂选自二甲苯生物柴油,甲苯,柴油,甲醇,乙醇,正丁醇,异丙醇,代号为ND-45的松脂基植物油,溶剂油,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所述分散剂选自代号为LG-3、GY-D1252、GY-D1256、SNWGF-01的聚羧酸盐,代号为
201107、201108的木质素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醚缩合物硫酸盐,烷基磺酸盐钙盐,磺酸甲缩合物钠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酯,脂肪胺聚氧乙烯醚,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所述湿润剂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钙,拉开粉BX,湿润渗透剂F,烷基苯磺酸盐聚氧乙烯三苯依稀苯基磷酸盐,皂粉,蚕沙,无患子粉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所述崩解剂选自膨润土,尿素,硫酸铵,氯化柠檬酸,丁二酸,酸氢钠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所述增稠剂选自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羧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酸铝镁,聚乙烯醇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所述稳定剂选自柠檬酸钠,间苯二酚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所述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所述消泡剂选自硅油,硅类化合物,C10-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C8-10脂肪醇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含丙硫菌唑和乙蒜素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含丙硫菌唑和乙蒜素的杀菌组合物的剂型选自乳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微乳剂,可溶性液剂,颗粒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含丙硫菌唑和乙蒜素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剂型为乳油时,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的:丙硫菌唑1~50%,乙蒜素1~50%,乳化剂10~
30%,溶剂20~50%,增效剂1~5%;
剂型为悬浮剂时,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的:丙硫菌唑1~50%,乙蒜素1~
50%,分散剂5~20%,防冻剂1~5%,增稠剂0.1~2%,消泡剂0.1~0.8%,促渗剂0~
10%,余量为水;
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时,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的:丙硫菌唑1~50%,乙蒜素1~50%,分散剂3~10%,湿润剂1~5%,余量为填料;
剂型为水分散粒剂时,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的:丙硫菌唑1~50%,乙蒜素1~50%,分散剂3~10%,湿润剂1~10%,崩解剂1~5%,余量为填料;
剂型为微乳剂时,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的:丙硫菌唑1~50%,乙蒜素1~
50%,乳化剂10~30%,防冻剂1~8%,稳定剂0.5~10%,溶剂或助溶剂20~50%;
剂型为颗粒剂时,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的:丙硫菌唑1~50%,乙蒜素1~
50%,润湿分散剂1~10%,增稠剂0.1~5%,消泡剂0.1~5%,余量为蓖麻油。
10.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含丙硫菌唑和乙蒜素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植物病害中的应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病害选自炭疽病白粉病、纹枯病、枯萎病、叶斑病、锈病、菌核病、网斑病、纹病、灰霉病、霜霉病、疫霉病、辣椒炭疽病、小麦白粉病、葡萄霜霉病。

说明书全文

一种含丙硫菌唑和乙蒜素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丙硫菌唑和乙蒜素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在防治植物病害中的应用,属于农药复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丙硫菌唑是一种新型广谱三唑硫杀菌剂,为一种脱甲基化抑制剂。丙硫菌唑毒性低,对人和环境安全。丙硫菌唑主要用小麦、大麦、油菜、花生、稻和豆类作物,几乎对所有麦类病害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如小麦和大麦的白粉病、纹枯病、枯萎病、叶斑病、锈病、菌核病、网斑病、纹病等。还能防治油菜和花生的土传病害,如菌核病,以及主要叶面病害,如灰霉病、黑斑病、褐斑病、黑胫病、菌核病和锈病等。
[0003] 乙蒜素是一种新型有机硫类杀菌剂,与菌体内含硫基的物质作用,从而抑制菌体的正常代谢。乙蒜素杀菌效果优越,活性稳定,与植物亲和强,容易被作物吸收,能快速杀灭病菌且易降解,不易产生抗性。乙蒜素是高效无公害广谱仿生杀菌剂,兼具植物生长调节作用,能刺激作物生长、壮根壮苗、能促进萌芽、提高发芽率、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是复配杀菌剂农药的首选原料。乙蒜素主要用于小麦、水稻、花、果树、蔬菜、瓜类、花卉、药材、茶叶等作物,防治水稻烂秧病、恶苗病、稻瘟病、白叶枯病;麦类黑穗病、条纹病;棉花枯萎病、黄萎病、果树轮纹病、炭疽病、叶斑病;瓜果蔬菜的疫病、青枯病、蔓枯病、枯萎病、炭疽病作物苗期立枯病、猝倒病、烂根病等。
[0004] 长期连续高剂量地施用单一的化学杀菌剂,容易造成药剂的残留、环境污染以及耐抗药性发展等问题。合理的化学杀菌剂复配或混配具有扩大杀菌谱、提高防治效果、延长施药适期、减少用药量、降低药害、减少残留、延缓耐药性和抗药性的发生与发展等积极作用,杀菌剂复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0005] CN 102669114A公开了一种含有丙硫菌唑和噁霉灵的农药组合物,有效成份为丙硫菌唑与噁霉灵,丙硫菌唑与噁霉灵的重量份数比例为30:1~1:30,适用于防治西瓜枯萎病。
[0006] CN 103749470A公开了一种含有丙硫菌唑和乙嘧酚的杀菌组合物,有效成分为丙硫菌唑和乙嘧酚,丙硫菌唑与乙嘧酚的质量份数比为30:1~1:30。丙硫菌唑与乙嘧酚混配后对小麦白粉病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0007] CN 105340946A公开了一种含丙硫菌唑和吡虫啉的农药组合物,含有活性组分丙硫菌唑和吡虫啉,丙硫菌唑和吡虫啉的重量比为1:0.1-40。本发明农药组合物施药一次可防治小麦混合发生或相继发生的多种病虫害。
[0008] CN 106070238A公开了一种含有溴菌腈和丙硫菌唑的杀菌组合物,包括常用助剂、溴菌腈和丙硫菌唑,溴菌腈与丙硫菌唑的质量份数比为30:1~1:30;溴菌腈和与丙硫菌唑以一定的比例复配后对病原物真菌有协同作用,适用于防治真菌引起的作物病害。
[0009] CN 103210936A公开了一种农用杀菌组合物,该组合物的主要活性组份包括两种组份,组份一:氰烯菌酯;组份二:中生菌素或乙蒜素。其中组份一和组份二的质量比为1:5~30:1,两种组份总质量占组合物总质量的百分比为5%~80%。该组合物毒性低,对人畜及生态环境危害小,可以延缓病原物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对由镰刀菌引起的作物病害,尤其是小麦真菌性病害,有很高的防治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0010] CN 104222102A公开了一种含有乙蒜素和戊唑醇的复配农药及其应用,活性成分为乙蒜素和戊唑醇,且乙蒜素和戊唑醇的重量比为(1~6):(0.5~10)。本发明可以有效克服水稻恶苗病菌对多菌灵和咪鲜胺的抗药性危害,而且戊唑醇和乙蒜素复配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0011] CN 106035346A公开了一种含有氟噻唑吡乙酮和乙蒜素的杀菌组合物,所述组合物中氟噻唑吡乙酮和乙蒜素的重量比为1:40~40:1,优选为1:1~20:1。本发明的组合物对黄瓜霜霉病在所述的配比范围内表现出较好的增效作用。
[0012] 目前,尚未见到有关于丙硫菌唑和乙蒜素复配的报道。

发明内容

[0013]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丙硫菌唑和乙蒜素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在防治植物病害中的应用。
[0014]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15] 一种含丙硫菌唑和乙蒜素的杀菌组合物,活性成分为丙硫菌唑和乙蒜素,其中,丙硫菌唑和乙蒜素的质量比为1~50:50~1,优选1~10:10~1,更优选3:1、2:1。
[0016] 进一步地,所述含丙硫菌唑和乙蒜素的杀菌组合物中,可以含有农药学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助剂或/和填料。
[0017] 进一步地,所述含丙硫菌唑和乙蒜素的杀菌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的:丙硫菌唑和乙蒜素共占1%~85%,余量为农药学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助剂或/和填料。
[0018] 所述农药学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助剂选自溶剂、渗透剂、分散剂、扩散剂、崩解剂、乳化剂、稳定剂、润湿剂、消泡剂、增稠剂、防冻剂、粘结剂、促渗剂等及其它有助于有效成分药效的稳定和发挥的允许使用助剂。
[0019] 优选的,所述乳化剂选自十二烷基苯磺酸脂肪酸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基琥珀酸酯,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基酯,聚氧乙烯脂肪醇醚中的任何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0020] 优选的,所述溶剂选自二甲苯生物柴油,甲苯,柴油,甲醇,乙醇,正丁醇,异丙醇,松脂基植物油(代号为ND-45),溶剂油,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水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0021] 优选的,所述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代号为LG-3、GY-D1252、GY-D1256、SNWGF-01),木质素磺酸盐(代号为201107、201108),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醚缩合物硫酸盐,烷基磺酸盐钙盐,磺酸甲缩合物钠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酯,脂肪胺聚氧乙烯醚,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0022] 优选的,所述湿润剂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钙,拉开粉BX,湿润渗透剂F,烷基苯磺酸盐聚氧乙烯三苯依稀苯基磷酸盐,皂粉,蚕沙,无患子粉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0023] 优选的,所述崩解剂选自膨润土,尿素,硫酸铵,氯化柠檬酸,丁二酸,酸氢钠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0024] 优选的,所述增稠剂选自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羧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酸铝镁,聚乙烯醇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0025] 优选的,所述稳定剂选自柠檬酸钠,间苯二酚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0026] 优选的,所述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0027] 优选的,所述消泡剂选自硅油,硅酮类化合物,C10-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C8-10脂肪醇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0028] 优选的,所述填料选自高岭土硅藻土,膨润土,凹凸棒土,白炭黑淀粉,轻质碳酸钙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0029] 所述含丙硫菌唑和乙蒜素的杀菌组合物,可以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加工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生产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优选剂型为:乳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微乳剂,水乳剂,颗粒剂。
[0030] 优选的,当剂型为乳油时,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的:丙硫菌唑1~50%,乙蒜素1~50%,乳化剂10~30%,溶剂20~50%,增效剂1~5%。该乳油制剂的具体生产步骤为:先将有效成分丙硫菌唑与乙蒜素加入溶剂中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乳化剂、增效剂搅拌均匀后成均一透明的油状液体,灌装,即可制成乳油制剂。
[0031] 优选的,当剂型为悬浮剂时,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的:丙硫菌唑1~50%,乙蒜素1~50%,分散剂5~20%,防冻剂1~5%,增稠剂0.1~2%,消泡剂0.1~
0.8%,促渗剂0~10%,余量为水。该悬浮剂的具体生产步骤为:先将其他助剂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有效成分丙硫菌唑与乙蒜素,在砂磨机中研磨2~3小时,使粒直径均在
5um以下,即可制成悬浮剂。
[0032] 优选的,当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时,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的:丙硫菌唑1~50%,乙蒜素1~50%,分散剂3~10%,湿润剂1~5%,余量为填料。该可湿性粉剂的具体生产步骤为:将有效成分丙硫菌唑与乙蒜素以及分散剂、润湿剂和填料混合,在搅拌釜中均匀搅拌,经气流粉碎机后在混合均匀,即可制成可湿性粉剂。
[0033] 优选的,当剂型为水分散粒剂时,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的:丙硫菌唑1~50%,乙蒜素1~50%,分散剂3~10%,湿润剂1~10%,崩解剂1~5%,余量为填料。该水分散粒剂的具体生产步骤为:将有效成分丙硫菌唑与乙蒜素和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以及填料混合均匀,用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经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造粒干燥机中进行造粒、干燥、筛分后经取样分析,即可制成水分散粒剂。
[0034] 优选的,当剂型为微乳剂时,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的:丙硫菌唑1~50%,乙蒜素1~50%,乳化剂10~30%,防冻剂1~8%,稳定剂0.5~10%,溶剂或助溶剂20~50%。该微乳剂的具体生产步骤为:将丙硫菌唑与乙蒜素用助溶剂完全溶解,再加入乳化剂、防冻剂、稳定剂等其它成分,均匀混合,最后加入水,充分搅拌后即可配成微乳剂。
[0035] 优选的,当剂型为水乳剂时,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的:丙硫菌唑1~50%,乙蒜素1~50%,乳化剂5~30%,溶剂5~15%,稳定剂2~15%,防冻剂1~5%,消泡剂0.1~10%,增稠剂0.2~3%,余量为水。该水乳剂的具体生产步骤为:首先将丙硫菌唑与乙蒜素、溶剂和乳化剂、助溶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的油相;将部分水和抗冻剂等其他的农药助剂混合在一起成均匀的水相;在反应釜中高速搅拌的同时将油相加入水相,缓缓加水直至达到转相点,开启剪切机进行高速剪切,并加入剩余的水,剪切约半小时,形成水包油型的水乳剂,即可制成水乳剂。
[0036] 优选的,当剂型为颗粒剂时,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的:丙硫菌唑1~50%,乙蒜素1~50%,润湿分散剂1~10%,增稠剂0.1~5%,消泡剂0.1~5%,余量为蓖麻油。该颗粒剂的具体生产步骤为:将有效成分丙硫菌唑与乙蒜素、分散剂、稳定剂、消泡剂和溶剂等各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放入砂磨釜内研磨后,送入均质混合器内混匀即可制成颗粒剂。
[0037] 本发明的含丙硫菌唑和乙蒜素的杀菌组合物,有效成分丙硫菌唑和乙蒜素复配后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可延缓抗药性的产生,扩大杀菌谱,并降低成产成本和使用成本,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高效广谱,可有效防治植物病害,尤其是禾谷类作物的病害,包括炭疽病、白粉病、纹枯病、枯萎病、叶斑病、锈病、菌核病、网斑病、云纹病、灰霉病、霜霉病、疫霉病(葡萄、铃薯和番茄上的霜霉病、疫霉病),尤其是辣椒炭疽病、小麦白粉病、葡萄霜霉病。
[0038] 本发明的含丙硫菌唑和乙蒜素的杀菌组合物,对辣椒炭疽病、小麦白粉病、葡萄霜霉病等病害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其对靶标作物安全,不仅提高了防效,而且扩大了杀菌谱,拓宽了使用范围,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对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40] 下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仪器、试剂、材料等,若无特别说明,均为现有技术中已有的常规仪器、试剂、材料等,可通过正规商业途径获得。下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实验方法,检测方法等,若无特别说明,均为现有技术中已有的常规实验方法,检测方法等。
[0041] 实施例一、丙硫菌唑与乙蒜素不同配比对辣椒炭疽病联合毒力测定
[0042] 1、供试药剂:95%丙硫菌唑原药,90%乙蒜素原药,市售。
[0043] 2、试验靶标:活化辣椒炭疽病病菌。将保存的辣椒炭疽病菌移入PDA平板,置于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活化、备用。
[0044] 3、试验方法:先用丙酮溶解原药,根据预备试验的结果将适量的两种原药配制成若干个不同配比,再用丙酮将各处理分别稀释成5个浓度梯度待用。将稀释好的药液加入到冷却至45℃左右的PDA培养基,制成含杀菌剂的培养基。用灭菌的打孔器将供试菌平板打成直径7mm的菌饼,每个培养皿中移植一菌饼于中央,重复3次。无菌水作为对照。将接入菌饼的培养皿置于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待对照培养基病菌长好之后,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各处理菌落的直径,取平均值。计算抑制率。
[0045] 抑制率(%)=[1-(处理菌落直径-7)/(对照菌落直径-7)]×100。
[0046] 用DP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并根据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
[0047]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0048]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0049]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0050] 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0051] 4、毒力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0052] 表1丙硫菌唑与乙蒜素对辣椒炭疽病的毒力测定
[0053] 药剂名称及配比 EC50(mg/kg) ATI TTI CTC丙硫菌唑 2.37 100 / /
乙蒜素 6.81 34.80 / /
丙硫菌唑:乙蒜素(50:1) 1.98 119.70 98.72 121.25
丙硫菌唑:乙蒜素(40:1) 1.91 124.08 98.41 126.08
丙硫菌唑:乙蒜素(30:1) 1.96 120.92 97.89 123.53
丙硫菌唑:乙蒜素(20:1) 1.83 129.51 96.90 133.65
丙硫菌唑:乙蒜素(10:1) 1.69 140.24 94.07 149.08
丙硫菌唑:乙蒜素(5:1) 1.88 126.06 89.13 141.43
丙硫菌唑:乙蒜素(4:1) 1.79 132.40 86.96 152.25
丙硫菌唑:乙蒜素(3:1) 1.72 137.79 83.70 164.62
丙硫菌唑:乙蒜素(2:1) 1.75 135.43 78.27 173.03
丙硫菌唑:乙蒜素(1:1) 2.31 102.60 67.40 152.23
丙硫菌唑:乙蒜素(1:2) 2.98 79.53 56.53 140.69
丙硫菌唑:乙蒜素(1:3) 3.32 71.39 51.10 139.71
丙硫菌唑:乙蒜素(1:4) 3.39 69.91 47.84 146.13
丙硫菌唑:乙蒜素(1:5) 3.64 65.11 45.67 142.57
丙硫菌唑:乙蒜素(1:10) 3.92 60.46 40.73 147.70
丙硫菌唑:乙蒜素(1:20) 4.51 52.55 37.90 138.65
丙硫菌唑:乙蒜素(1:30) 5.08 46.65 36.91 126.39
丙硫菌唑:乙蒜素(1:40) 5.31 44.63 36.39 122.64
丙硫菌唑:乙蒜素(1:50) 5.77 41.07 34.11 120.40
[0054]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不同比例配比的试验结果表明,丙硫菌唑与乙蒜素为1:50~50:1均为增效作用,其中以丙硫菌唑与乙蒜素为1:10~10:1的时候增效效果更佳。对配比
1:10~10:1混配制剂进行进一步的田间药效试验,以评价其田间实际应用效果。
[0055] 实施例二、防治小麦白粉病田间试验
[0056] 试验地点在合阳县金峪镇沟北村,品种为西高2号,机播,长势良好。试验设每亩设对照共5个处理。每处理重复4次,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0平方米。在施药前、第2次药后7天及第2次施药后14天,每小区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20株,开花前每株自上端取2片叶,开花后每株取剑叶2叶,逐叶分级调查发病程度,计算病指及防治效果。施药后连续14d目测药剂对作物是否有药害。
[0057] 分级标准如下:
[0058] 0级:无病;
[0059] 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
[0060] 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15%;
[0061] 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6%-25%;
[0062] 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6%-50%;
[0063] 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0%以上。
[0064] 药效计算方法:
[0065] 病叶率(%)=病叶数/调查总叶数×100;
[0066]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100;
[0067] 防治效果(%)=[1-(空白对照区药前病情指数×处理区药后病情指数)/(空白对照区药后病情指数×处理区药前病情指数)]×100。
[0068] 试验结果及分析:如表2所示。
[0069] 表2各处理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效果
[0070]
[0071] 由表2可知,30%丙硫菌唑·乙蒜素SC(丙硫菌唑与乙蒜素的重量比为2:1,即:丙硫菌唑占20%,乙蒜素占10%,其余助剂均为常规助剂,不再赘述)对于小麦白粉病的治效果明显高于丙硫菌唑与乙蒜素单剂,杀菌效果随剂量的增加而递增。根据田间目测,在试验剂量范围内,作物生长正常,各处理药剂均未出现对小麦的药害现象,说明其对小麦是安全的。建议与作用机理不同的杀菌剂混合使用以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0072] 实施例三、田间试验防治葡萄霜霉病
[0073] 试验地点在户县李家庄村葡萄园内,品种户太八号,长势良好。试验设每亩设对照共5个处理。每处理重复4次,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14平方米。在施药前、第2次药后7天及第2次施药后14天,每小区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2株,共10株,调查全株叶片,逐叶分级调查发病程度,计算病指及防治效果。施药后连续14d目测药剂对作物是否有药害。
[0074] 分级标准如下:
[0075] 0级:无病;
[0076] 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
[0077] 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15%;
[0078] 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6%-25%;
[0079] 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6%-50%;
[0080] 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0%以上。
[0081] 药效计算方法:
[0082] 病叶率(%)=病叶数/调查总叶数×100;
[0083]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100;
[0084] 防治效果(%)=〔1-(空白对照区药前病情指数×处理区药后病情指数)/(空白对照区药后病情指数×处理区药前病情指数)〕×100。
[0085] 试验结果及分析:如表3所示。
[0086] 表3各处理防治葡萄霜霉病的效果
[0087]
[0088] 由表3可知,30%丙硫菌唑·乙蒜素SC(2:1)对于葡萄霜霉病的治效果明显高于丙硫菌唑与乙蒜素单剂,杀菌效果随剂量的增加而递增。根据田间目测,在试验剂量范围内,作物生长正常,各处理药剂均未出现对葡萄的药害现象,说明其对葡萄是安全的。建议与作用机理不同的杀菌剂混合使用以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0089] 四、防治辣椒炭疽病田间试验
[0090] 试验地点在周至县青化镇上阳寨村,品种为8819,长势良好,试验设每亩设对照共5个处理。每处理重复4次,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0平方米。在施药前、第2次药后7天及第
2次施药后14天,每小区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2株,共10株,调查全株叶片,逐叶分级调查发病程度,计算病指及防治效果。施药后连续14d目测药剂对作物是否有药害。
[0091] 分级标准如下:
[0092] 0级:无病;
[0093] 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以下;
[0094] 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3%-8%;
[0095] 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9%-15%;
[0096] 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6%-25%;
[0097] 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5%以上。
[0098] 药效计算方法:
[0099] 病叶率(%)=病叶数/调查总叶数×100;
[0100]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100;
[0101] 防治效果(%)=〔1-(空白对照区药前病情指数×处理区药后病情指数)/(空白对照区药后病情指数×处理区药前病情指数)〕×100。
[0102] 试验结果及分析:如表4所示。
[0103] 表4各处理防治辣椒炭疽病的效果
[0104]
[0105] 由表4可知,30%丙硫菌唑·乙蒜素SC(2:1)对于辣椒炭疽病的治效果明显高于丙硫菌唑与乙蒜素单剂,杀菌效果随剂量的增加而递增。根据田间目测,在试验剂量范围内,作物生长正常,各处理药剂均未出现对辣椒的药害现象,说明其对辣椒是安全的。建议与作用机理不同的杀菌剂混合使用以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0106]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含丙硫菌唑和乙蒜素的杀菌组合物,对小麦白粉病、葡萄霜霉病、辣椒炭疽病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其对靶标作物安全。复配制剂不仅提高了防效,而且扩大了杀菌谱,拓宽使用范围,降低成本,对多种病害起到兼治的作用,减轻人力物力,提高生产效益。所以,本复配制剂的发明与推广对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0107] 上述已经通过具体的实例对本发明进行了具体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借鉴本发明内容,适当改变原料、工艺条件等环节来实现相应的其它目的,其相关改变都没有脱离本发明的内容,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